《诸法无行经》四
本文摘要:《原文》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
《原文》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注解》《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这时世尊,为大众开示世间,虚妄不真之色相,让大众不再,贪恋世间,明白一切,真实不可得,即便是费心思得到,还归坏灭,再来考试须菩提,看他认识的怎么样了。
须菩提啊,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我来问你,这些微尘众,多不多那?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不可言尽,为什么那?
要是微尘众,是真的有,佛便不会说,是微尘众了,为什么这么说那?
因为佛所说的微尘众,不是真的有微尘众,只是用语言而说微尘众,是名为微尘众,只是个空名相,不可以生心,有世间可得,有世界可以碎为微尘,这些都是言说假名,所有的世界,都是以名相言说,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现出的动态影像,不可执着,不可生心所念,。
要是生心所念,会在影像中,越陷越深,这时须菩提想起前面,世尊所说的,世尊,您前面所说,三千大千世界,是非世界,不是真的有世界,是以名字言说,名为世界,每个世界,都是众生自己的如来藏,圆觉妙心所现,为什么那?。
假如世界是真的,那也是一合相,没有第二界及二相,如来说的一合相,也是言说名相,不是真的有个一合相,凡是能言说,看到的,都是虚妄影像,一切只是,以空名而说,没有真实的世界可得。。
须菩提啊,言说的一合相者,它的真实相,是不可以言说的,起念,生心,言说,这些即可成为客尘,又不是真的了,真实际相,无相,无说,无示,是每个众生友情的,不生灭圆觉妙心,但是那些,名为凡夫众生,生心起念,贪著这些色相,虚妄世界,在这些客尘中,造业善恶,轮回不止。
离心无所住,心念不生心,见相知虚妄,息心不染尘,不忆前想后,当下即真心,若思前念后,真佛成众生,打算未来事,虚妄中加妄,当下心不住,从此中深入,能观无所行,一切无自性,自心执自影,寂静无一事,人我法不生,随自心所念,寂妙心现影,随缘作变化,名为观自在。
《原文》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注解》《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这时世尊,觉知大众心所念,如来明明在对我们说法,看到我们,见到我们,为什么又说没有说法,没有所见,没有众生人我那?难道如来在对虚空说法?
世尊即便问须菩提,须菩提啊,我来问你,要是有人说,佛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啊,我来问你,这个人真的了解如来所说的这些,名相言说了吗?
须菩提回答,没有真实了解,世尊,这个人没有了解,如来所言说的真实义,心起念著色相,言说声尘了,自己把自己,锁在了色相客尘,所知见里面了,为什么那?
世尊借言说,开示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是真的有什么,人,我,众生,寿者,更没有所见之相,只是名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个空名做灯用,作船伐用。
须菩提啊,你说的很对,要是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就要对如来,所说的这一切法,明白的它的真实义理,不生法相,不住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要了解一切法,是过河船伐工具,不可以当真,生心取法,。
要真实不二的知道,一切所见,都是从自己妙圆觉心,所现前尘影像,要真实不二的深信不疑,依法而行,要了解通达一切,皆不可得,缘起缘灭,无来无去,不对这些世间法生心,要真实信解,深观实相无相,自妙心性。
须菩提啊,那些言说的法相,也是一样,借用世间,言说而有,法本不生,那里有法相可见,说法相者,也不是真的有个法相,是名为法相,是借名相,修行的工具而已,所以说,如来无法说,若说如来有法可说,即是谤佛。
闻法大众生念想,难瞒如来大觉智,为除人,我,众,寿,相,如来言说及所见,借问弟子须菩提,为众说明真实义,如来言说各种见,不是真的有见相,一切言说皆工具,众生自在般若智,遍满法界现音声,见闻觉知亦如是,不生不灭自妙心,。
法相非法皆菩提,一切不染不住心,生死涅槃皆无二,名相真假及幻化,一真一切皆如如,一假一切皆不真,众生自心妙圆觉,妙性不动遍一切,一切唯是自心造,自己身心即法界。
《原文》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解》《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这时世尊,再次称赞,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用世间真宝做比喻,对比较量功德福德,使众生升起恭敬心,稀有心难得心,希望众生,都能得闻此经,从此经中修行得成就。
须菩提啊,要是有人,用满啊僧祗劫世界,那样多的七宝作布施,这回世尊说的了,更加多的世界,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无上大菩提心者,受持此经典,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者,行解相应谓之受,勇猛精进谓之持,心不散乱谓之读,见性不疑谓之诵。》这个人的福德就会胜过,前面用七宝所作布施的人,怎么来对人演说那?
不拿世间相说法,不染世间法说法,不住一切相说法,不见一相说法,要真实面对,世间一切,如如不动,观无所观,以真实相,无相自性,不动不增减,不生灭,无所得,无所修,无所证,无所说,而为说法,为什么那?
一切世间,能作的一切法,都是自性如来藏,记忆前尘影像,众生自己圆觉妙心,所影彻一切,一切世界坏灭无常,还归自圆觉妙心智海,一切十方法界世界,都是众生,自圆觉不动性妙心所现,缘起缘灭,如水中泡,世界一切,如闪电变化迅速,犹如早晨露珠一样无常,坏灭不断,。
修行人及一切法,三宝如来,菩萨法界,生死涅槃,地狱天堂,都在众生自己,圆觉不动,觉性妙心所现影,佛说到这里,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算是随缘结束了,。
大众法会,长老须菩提,及一切比丘众,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的世间天人阿修罗,问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修福德修慧,莫过于闻法,世间诸珍宝,难比金刚经,四句偈受持,深信心不二,依法而修行,谁修谁受益,谁饱谁自知,如来大慈悲,布施光明藏,诸佛如来母,闻者得安乐,灭罪成正觉,拨开层层云,扫除一切相,行于无所行,修与无所修,心无所住处,不住得不得,行于如来行,修于无所证,无法真实相,自在妙觉心,
如世尊无异。 
===============================================
《注解金刚经总结偈句》妙普觉,2014-01-28
1,眼见心所想,皆是身心垢,亦如大乌云,遮自本性明,念想动作用,本无有痕迹,处处自三昧,无际大圆觉,无尽如来藏,无内亦无外,无心亦无性,不应执自影,枉受生死苦。
2,因缘因事现,事有心来成,遇佛住世难,佛法需机缘,慈悲无上尊,今施大法会,无上第一义,开演润佛种,普照三世众,皆成无上道,须菩提因缘,世尊演妙法,转正觉法轮,闻者出生死。
3,修行自心伏妄想,先发慈悲大愿力,心无私心持戒律,心口一致无妄语,不畏世间因果相,唯观自心行与作,大爱平等无分别,坚固愿力不退转,当下即用当下寂,真妄不二不留痕,真我自性无动移,随用随现无增减,无来无去常现前,见闻觉知不离真,心包法界诸友情,无有一处不自心。深信佛教悟自性,心不外信不外求,顺逆事中洗心垢,一切事相为宝镜,照心不二修平等,增智修福益他人,深信因果心不动,离心无我登莲台。
4,修行福德离色相,心无所著不住见,言语微笑皆布施,助人善行不留心,心无念想不望报,佛法施人最为上,不住一相无人我,福德无量如虚空。
5,寂静清静妙菩提,无相无示无言说,无心无念无生灭,圆满具足如来智,遍满十方平等用,不增不减无二相,修行深入自心观,念头想法无边际,世间一切如梦事,自故至今无人得,迷失习气色身相,自造牢狱火宅中,著相分别生善恶,因果随身轮不息,善恶本自一心造,把握自心行平等,不著善恶观无常,世间菩提大导师,一切如来从中出,成就菩萨摇篮处。
6,大乘妙法无上宝,大善根人能解知,心不著相无法得,如来言说过河伐,无取无舍离四相,言说动念皆菩提,如来大施悯众生,善劝引导见自性,乘此如来大法船,顺法不二到彼岸。
7,世尊大智者,洞彻一切心,明了一切法,为开发众生,离相不著心,故问须菩提,甚深实相义,远离诸法相,深观自性心,照明法会众,所见及听闻,一切皆不真,自性心中尘,缘起现诸影,如水动起泡,泡灭还归水,众生见世间,皆是自心海,贮存前尘影,对影起贪取,念头如波浪,动荡起诸泡,在于自心中,执泡当作真,一切不可得,有的必有失,有有必有怖,有怖心不安,常住烦恼海,皆因假当真,枉受幻业苦,不能得真明,自性妙法心,不生亦不灭。
8,如来无上尊,转无相法轮,教以明世间,福德真实相,引入自性宝,无失大宝藏,身心言语作,皆是菠萝蜜,自身即佛身,自心大法界,随顺如来行,无尽福德聚,佛即一切法,法即一切佛,皆在众生心,演绎妙佛法,平等无二相,真实妙菩提,般若菠萝蜜,出生诸经法,光明恒普照。
9,修行四果空名相,出离生死一客栈,修行身心得清静,才能入住名得果,继续精进不懈怠,更高一层安乐窝,依法而行心坚固,远离生死住天界,自心常寂不起诤,世间一切心不染,修行道上四客栈,当作暂歇不恋住,发心大愿随佛行,菩萨道中证佛果,如佛无二得自在,入生死海度众生。
10,言说佛法相,佛法实无相,无相真实相,无染无生灭,万法自清静,见者即见佛,如如常不动,不增亦不减,言说世间相,大小皆幻影,缘起四大成,终归与坏灭,不实如空花,亦如水中月,若能净自心,不染世间相,便能入寂静,见自本来面,一切无不真,相相皆菩提,寂照映一切,众生同涅槃。
11,世间一切皆空影,缘起缘灭无价值,珍宝无数不可得,人身最贵终坏灭,世间财富生死链,通向轮转六道门,心恋不舍招诸苦,三恶道中作常客,世间一切诸珍宝,不如一句大乘偈,佛法经典在世间,最为无上大宝藏,世间财富空中花,怎可用来比妙法,佛法皆是如来心,众生慧命菠萝蜜,闻者获福德无量,亦能灭罪除病灾,不可言尽大宝藏,真实不虚利众生。
12,佛法是众心,即是诸如来,如来灭度后,也称法舍利,在于三界中,润益如来种,作人天福田,修行人导师,照明生死根,苦海做船伐,最为稀有宝,应知莫轻视,无物可比拟,遇者莫错过,不恋世间财,但惜妙法宝。
13,世间修福德,闻法最为上,身外财物等,不能比闻法,生命色身施,不如受持经,读经如见佛,持经持佛身,福德无比量,能出生死海,无价大宝藏,黑暗光明灯,苦海大法船,信行到彼岸,世尊无言说,真实菠萝蜜,觉悟大众心,开悟自般若,扫清言说尘,不住所见相,闻法无所闻,修行无所得,那是真实道,直通大圆觉,自性妙菩提,较量福德多,无极如妙法。
14,修行是名相,借影扫心垢,闻法作照明,世间作道场,顺逆磨慧剑,诸苦炼心炉,众生善知识,万法照行镜,家庭是灵山,父母佛菩萨,家事助道缘,朋友考试场,常怀感恩心,忍辱难忍事,世间大宝藏,成就天人师。
15,世间修福要闻法,明了福德功德益,不明世间空中花,舍身布施少福德,若明世间佛法宝,受持偈句福德最,深信不二依法行,功德诸佛赞不尽,如来无上大智尊,教明真理不费功,借世间相度自己,成就三界天人师,如来赞叹金刚经,留给世间大宝藏,发心大愿慈悲行,受持此经不思议,诸佛如来皆赞叹,此人世间最稀有,如佛住世转法轮,荷担如来大菩提,经典在处即佛塔,人天供养修福处,生死苦海大法船,如在如来前修行。
16,金刚般若菠萝蜜,无尽诸佛大宝藏,得闻受持灭罪业,佛口金言作授记,功德无边不可量,人天眼目大福田,遇者深信登法船,依法修行见本性,速证无生出生死,亲见自性本来面。
17,言说一切相,如来及菩萨,世间修行事,成佛及证果,皆是方便桥,以指示真月,不住手指头,顺指观明月,如来妙手指,示现一切法,所见皆虚妄,不可有贪着,借相洗身心,不生一丝恶,借缘修行为,所行无过失,借言修口业,真诚不妄语,借于世间事,修心无所住,顺其如来教,当下见自性,不动圆觉心。
18,三心不可得,过去心已成空,现在心刹那不住,未来心还没来。
不作空打算,凡是用心处,是在空造空,执着世间相,必会受轮转,执着色身心,必会招诸苦,世间一切相,本无自思想,自心所现影,缘现缘尽灭,人要遇佛法,千万莫空过,胜过世一切,财富诸珍宝,欢喜读诵持,吉祥福随身,受益三世中,出离生死海。
19,福德功德世间相,自性如来大宝藏,随自心念造善恶,随缘而显世间相,苦乐幸福及灾难,病苦地狱及天堂,皆在自心一念造,邪心邪见邪念想,自心所现地狱相,善心善念善行作,自心所现天界乐,成佛成仙在自心,善恶因果如影随,三心不染随缘过,观好当下每一念,即是成佛成仙道,一切皆有自心成,谁修谁得谁自知。
20,如来名如来,无来亦无去,见相非如来,所现皆空花,真实如来体,非眼非心见,心空人我空,如来自心现,无见而见佛,无佛佛即心。
21,世尊名世尊,色身四大合,音声演说法,因缘而现事,教化梦中人,幻世间说幻,借幻影尘相,开解众生心,言说皆扫除,所见不可住,见闻莫生心,离心相不生,舍离人,我,见,众生,寿者见,顺教无所念,正念正思维,住与无所住,驾驭色身船,作好自心师,莫作心奴隶,放逸自六根,六贼当儿子。
22,佛法无法相,众生自心是,善恶皆佛法,众生自般若,世间一切相,众生自法身,苦乐等顺逆,自己前世造,作行差别事,无性无心念,自是化身佛,一切想无碍,随想现色相,借相觉实际,不染一丝尘,不生杂念心,妄心不动时,则现真心用,遍及十方中,平等无差别,如如不动性,妙心现一切。
23,世间一切色相缘,依法而行皆福德,心离所得及所失,善恶不住心不动,在于世间诸佛心,纯善善行心善念,不染所作及所行,身口意三业清净,若是众生能所行,皆如世尊无差别。
24,般若波罗蜜,无上诸佛果,照明诸世间,诸佛菩萨母,不动不生灭,遍及众生心,融于一切相,十方三世中,随缘现万法,万法不能染,入缘生死海,不随生死动,普照显妙性,成就诸经法,出生诸如来,无性无心念,恒寂不倾动,不增亦不减,无出亦无入,广大无边际,众生真实心。
25,如来无上觉,正见五眼足,遍入众生心,觉知一切念,实相无相中,世间幻化有,不真如水泡,众生圆觉心,自心即法界,所见见自心,自心若清静,不见色相缘,心若著色相,难见自真心,色相妄想心,如云遮光明,如来借幻化,开示真实相,无度无度者,如来假名相,若有法度众,不是如来佛,凡夫非凡夫,真心皆如佛。
26,须菩提慧命,清静入空城,不解真实义,如来甚深智,菩萨所行道,难以知其行,随言而生心,未见真实相,虽不起欲念,藏影难息心,如来四句偈,清扫心意识,想要见如来,自心寂中见。
27,心念不息起妄想,心随妄想更作念,顺念作想著影像,失去正觉正思维,迷在心念所得失,成与不成发心事,著言生心执法相,成佛法断灭无生,邪念满心损福德,焚烧自己功德林,修行切莫错用心,引火烧身魔来侵,深信佛言做明镜,心无所住无所求,心自安闲息妄想,随顺一切不起念,一念不起自性现,郎朗乾坤自受用。
28,福德言说相,菩萨名菩萨,心无菩萨名,何况有所贪,慈悲大菩萨,为利益众生,入于生死海,善巧度众生,不求名和利,顺缘施光明,顺于众生心,贫者说布施,病者说因果,贪者说饿鬼,嗔者说地狱,痴者说生死,苦者说造业,乐者说不实,富者说惜福,不孝说折寿,傲慢失亲友,世间作布施,不畏生死苦,真正名菩萨。
29,一心三千大千界,万法十方自心现,好坏皆有自己造,众生同一圆觉心,六根六尘皆菩提,圆满十方遍法界,众生四大色身体,平等不动遍法界,一切不二皆自心,一切寂静无所见,如来菩萨心常寂,十方法界无所碍,本来即是自法身,如如不动具一切,深信如来金口说,深观自性菩提心,色身一物无所知,习气妄想现幻觉,一动一空实无有,唯真觉性心不动。
30,离心无所住,心念不生心,见相知虚妄,息心不染尘,不忆前想后,当下即真心,若思前念后,真佛成众生,打算未来事,虚妄中加妄,当下心不住,从此中深入,能观无所行,一切无自性,自心执自影,寂静无一事,人我法不生,随自心所念,寂妙心现影,随缘作变化,名为观自在。
31,闻法大众生念想,难瞒如来大觉智,为除人,我,众,寿,相,如来言说及所见,借问弟子须菩提,为众说明真实义,如来言说各种见,不是真的有见相,一切言说皆工具,众生自在般若智,遍满法界现音声,见闻觉知亦如是,不生不灭自妙心,法相非法皆菩提,一切不染不住心,生死涅槃皆无二,名相真假及幻化,一真一切皆如如,一假一切皆不真,众生自心妙圆觉,妙性不动遍一切,一切唯是自心造,自己身心即法界。
32,修福德修慧,莫过于闻法,世间诸珍宝,难比金刚经,四句偈受持,深信心不二,依法而修行,谁修谁受益,谁饱谁自知,如来大慈悲,布施光明藏,诸佛如来母,闻者得安乐,灭罪成正觉,拨开层层云,扫除一切相,行于无所行,修与无所修,心无所住处,不住得不得,行于如来行,修于无所证,无法真实相,自在妙觉心,如世尊无异。 
================================================
《给群里佛子做小菜普觉随缘注解《四十二章经》供养同修》妙普觉2013-10-04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祈请佛菩萨加持,我只有一天休息时间,愿佛菩萨加,持让我用偈句形式,注解此经,结果真的瞒我心愿了,有错误处敬请同修扶正指出。合掌礼敬。
《原文》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喬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注解》《释迦文佛降世间,示现无上佛真道,初证菩提成正觉,成就智慧一切智,思维生死根本处,自心缠缚自心影,心外一切无二相,寂静无性自法体,》
《注解》《若能顺行不染心,无欲无求常自净,最胜莫过于大慈,包容一切心不动,住于自性大智定,不动身心能降魔,》
《世尊此时观众生,谁能先受法甘露,若说一乘无上道,必无人信无人解,需善方便演三乘,受教之人名为僧,喬陈如等五人根,成熟能证二乘果,佛转四谛妙法轮,一一开悟顺教行。》
《1原文》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原文》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
《原文》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注解》1《佛言出家,如离火宅,不贪世乐,心无所恋,世间有为,皆是生死,缘起妄想,自我缠缚,识达一切,本无自性,空寂无心,如空一体,知无所得,心无所住,不染空有,不行无为,名为沙门,清静真道,无进退转,净其心地,离欲行寂,名为罗汉,十八变化,手摸日月,能动天地。》
《阿那含者,寿终灵神,登十九天,后证罗汉。》
《斯陀含果,天界一生,世间一生,后证罗汉。》
《须陀洹果,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染造作。》
《2原文》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注解》2《佛说出家者,断除所贪心,清静无所求,深观自性起,入佛无相道,人我法不生,识知及身心,无内亦无外,空寂无来去,无作无作者,一切本自如,一真心妙用,善护不造业,二边中不住,随顺一切缘,修自身口意,三业若清静,不见一法存,处在生死中,如游自花园,名为观自在。》
《3原文》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注解》3《佛说出家大沙门,须发剃除行无为,心身一致入空门,不恋世间一资财,唯有日中一餐食,养育色身悟真际,口不贪食不杂语,身心自静生妙慧,若起贪欲念食想,必现三界牢狱相,遮自清静光明智,顺与妄想入轮回,世间愚痴皆因想,在于自心执自心,有爱欲望所得中,生诸苦恼无智慧,常作身奴造因果,漂流爱欲生死海,不见自己金色身,具足一切皆如佛。》
《4原文》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注解》4《佛说人生唯自心,一念善行十方善,行于十善常富贵,升天快乐有神通,人心一念恶行心,十方皆恶通恶鬼,随身障你善心念,使你苦恼生嗔恨,死入地狱受大苦,或失人身作畜生,任人宰割无量苦,十善光明为天乐,十恶为暗下地狱,皆在自己一念心,苦乐皆有自己作,看好自己色身行,杀盗淫妄不沾染。
《注解》管住自己口业,粗言恶语皆不说,为学如来软善言,成就口业句句灵,心意不随物相转,生心无量要管好,嫉妒嗔恚一切恶,不染自心留恶种,时刻反省自过失,对照十善行佛教,诸佛金口无虚言,信者福德无边际,十善十恶在自心,成佛成仙亦如是,世间富贵及贫穷,皆有自己前世修。》
《5原文》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注解》5《佛说人对一切众,造下无边罪业因,不自觉知及忏悔,有少积多如须弥,身心疲惫恶缘聚,少有歇息病缠身,各处疼痛身难安,皆因罪业冤家缠,若不闻法无智慧,难解因果诸苦源,若信佛言大智灯,照心所作及不善,常生惭愧勤忏悔,罪业消除福德增,善于光明能破暗,恶于黑暗生疮毒,常以善心慈悲行,黑暗不生罪业消,常处光明得安乐,富贵不求常随身。》
《6原文》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镇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注解》6《佛说恶人闻善事,便会讥讽耻笑扰乱你,自己要依智慧行,不随言说起杂念,坚定自心不被转,深信因果辩善恶,不说他人言语过,不指责他对于错,他人言说不善语,你不接受还归己,恶者造恶食恶果,干屎难抹人身上,恶者自恶不于辩,没有对立因不生,如火无缘火自灭。》
《7原文》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注解》7佛说《有人听说佛修道,行于大慈大悲行,招致他人骂佛痴,佛自有真不于辩,等骂之人自己止,佛问骂者一问题,你若送礼人不收,这礼是否还归你,骂者回答还归己,佛说你今送骂礼,我今不受还归你,你自造恶礼送人,还自受恶祸果报,心造不善身受苦,因果诸苦及祸事,世间对立有为法,犹如锋利两刃剑,因果犹如影随身,自作自受无人替,一切唯有自心造,切莫造恶招诸苦。》
《8原文》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注解》8佛言《起恶心者人,犹如心生毒,腐蚀自心地,黑暗养疮蛆,失去正智慧,颠倒行恶事,见贤生嫉妒,见善生诽谤,以苦再造苦,比喻仰天唾,认为己吐唾,能染清静天,虚空无所有,唾还落自脸,愚痴者所行,邪念成笑柄,无知愚痴者,犹如逆风行,看到前行人,手抓一尘土,猛扬撒前人,尘土顺风下,不至前人身,还归撒土者,迷眼落己身,生心不善行,恶果祸随身,自心生恶心,恶祸还自受。》
《9原文》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注解》9佛言《心外喜欢论经义,亦爱多闻及爱道,真道离言及戏论,如是之者不会道,若能收心依法修,大心大愿成大道,大慈大悲悯众生,其道无际包太虚,道即自心妙菩提,唯此一真更无二。》
《10原文》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注解》10佛言,《若是有见修道者,布施资财及佛法,见者欢喜助布施,其人福德大无边,僧问佛陀如此人,此福有尽没有尽?》
《11原文》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注解》11佛言,《佛用比喻回比丘,比喻一火炬燃之,能使众人借火种,千百万人互分取,能作熟饭除黑暗,源源不断利众生,若是随喜助道人,欢喜布施学修檀,福德无边亦无尽。》
《12原文》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注解》12佛言,《布施一百恶人食,不如施饭一善者。布施一千善人食,不如布施一顿饭,给于修持五戒人。假如布施持五戒,一万人数一一饭,不如布施一顿饭,给与修证《须陀洹。》假如布施百万数,修证道果须陀洹,不如布施一顿饭,给与修证《斯陀含。》假如布施千万数,修证斯陀含果者,布如布施一顿饭,施给修证《阿那含》。
《注解》布施一亿阿那含,不如布施一顿饭,给与修证《阿罗汉》。假如布施十亿数,所修证果阿罗汉,不如布施一顿饭,给与修证《辟支佛》。假如布施百亿数,修证果位辟支佛,不如布施一顿饭,施给三世诸如来。假如布施千亿数,三世诸佛饭供养,不如布施一顿饭,给与修行大心人,无念无住亦无修,无证无得大慈者。》
《原文》13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镇难。
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注解》13佛言,《得人身者即佛身,能成一切坏一切,唯说做人二十难,点亮心灯莫空行,世间贫穷心吝啬,前世有财难施舍,今生自受无福报,想作布施无钱财,越是贫穷越吝啬,来生穷困更潦倒。》
《注解》《今生富贵前世修,行善积福今生受,今生贪着前世福,坐吃山空必受穷,贪着世间色香味,难发心离修佛道,富贵名利如枷锁,甘愿为其作奴隶。》
《注解》《人生爱身命色财,怕死怕穷怕病灾,不知诸苦根本处,越缠越紧命越短,不知修福忏罪业,常在生死轮回业,六道为家住火宅,难断生死得自在。》
《注解》《贫穷之人福德浅,难遇如来大法船,奔波衣食为活命,心无暂歇常烦恼,即便遇到佛法宝,心乱罪深难相信,只管眼前空幻事,难觉自性大宝藏,十方诸佛真父母,大慈大悲大菩萨,一念恭敬无量福,此是真道大福田。》
《注解》《人生在世,值佛住世,此事甚难,需要福德,久植善根,需要慈悲,善行之人,深信因果,真诚持戒,孝顺父母,没有欺诳,等等善心,具足善念,明辨是非,不染恶行,善根成熟,能值佛世。》
《注解》《世间诸众生,难离眼所见,争夺世间物,难忍让他人,贪心灭善根,无忍常嗔恨,损自前世福,又添来生罪,皆有贪心起,著色梦幻事,难忍爱欲淫,难忍所乐事,犹如玩游戏,生死死又生,泡在苦海中,难忍欲望心,随心放逸想,常行颠倒事,不知修福慧,寿命亦短暂,心难忍寂寞,更难悟真心。》
《注解》《众生习气病,见好物心动,正日忙所求,时时寻攀援,攀比无休止,自寻诸烦恼,为物做奴仆,难舍物修福,执着贪心行,见好生所求,没有知足时,追求潮流事,虚伪心不真,失去慈悲心,常住于黑暗,造业不觉知,常以苦为乐。》
《注解》《世间众生心,个个皆自私,只爱自己命,不怜它生死,啖食它生命,当作美味餐,不知生惭愧,亦教儿女吃,用它生命养,自招无量苦,若是有动物,伤害及家人,嗔恨心如蛇,亦如炸药包,若是遭人辱,更是难以忍,一言不顺之,即生几天气,心处黑暗中,闻声即造恶,一切诸苦难,皆因无忍心,如火于干柴,造业无量边。不知忍辱宝,能生诸福慧,亦是最胜福,无上成佛梯,自在菠萝蜜。》
《注解》《无福德众生,常处苦恼海,各种劫难起,难躲难逃离,皆是自造恶,恶业果报熟,因果如自影,丝毫不会差,善恶皆自造,苦乐及贫穷,各种灾难事,莫要怨老天,问自己心便知,来生所受事,大福德众生,智慧心行慈,自有善神护,菩萨常加持,灭罪消灾难,引以正觉智,忏悔生惭愧,勤扫心地垢,虽在同世间,灾难不临身。》
《注解》《世间大圆觉,众生无碍智,自在菠萝蜜,具足一切用,万法一心生,千万种事情,缠绕身心触,想作清闲者,无心甚深难,处在万缘中,常被事缘转,难做自心主,难明因果牵,心无暂歇时,到头一场空,要作无心人,要闻佛法宝,明理生死根,随顺心不用,处色不起念,守好莫造因,接受前世报,后不再造因,便能还完债,出离生死海,色身换金身,不生亦不灭,稳坐金莲台,自在游三界,不老永年轻。》
《注解》《人身万能大宝藏,心是宝藏金钥匙,无量宝藏需心开,闻法不厌广多闻,遇到佛法需精进,坚固信心不生疑,深入经藏学佛行,行于世间常谦虚,忍让恭敬一切众,常生惭愧常忏悔,这些法宝能除暗,能作照明修福德,供养三宝求真道,究竟一真见自性,若能广博不疲厌,心佛道通金钥匙,常住宝山乐逍遥。》
《注解》《阿弥佗佛,修行之人难觉知,无相无形各种刺,无量劫中成习气,不闻佛法难弃除,修行是修心习气,大慢我慢心疑慢,轻视他人养我慢,见他胜己生傲慢,难离心我养我慢,不知恭敬养大慢,常见他过养见慢,作善望报生名慢,赞己毁他养大慢慢,不除我心慢难断。》
《注解》《修行入道各不同,有迟有早有快慢,皆因因缘及根性,不应轻视新学人,久修之人习气重,敬重久修轻初学,自我功高不觉之,对于新学无耐心,心有攀援不平等,心生分别轻初学,以自己智测量他,心外生心成障道,》
《注解》自己修行自己心,不觅他人过及失,常自谦虚敬他人,能除障道恶因缘,视一切人如敬佛,唯有自己最愚痴,不自轻高言高下,不耻下问求真道,自心无垢心自明。》
《注解》《修行平等行,无上菠萝蜜,言说行平等,行时难上难,比喻诸生命,视于平等待,一律如自己,爱护无偏堂,见人善恶事,平等心不动,要想修平等,先要除我心,有我相在心,难行平等慈,口说心难行,于事被境转,无定慧根力,难行平等行,平等心无见,无相无我心,所见如幻化,空寂踪难觅,若能见自性,一切唯自心,如如无二相,则能行平等。》
《注解》《众生口业罪,是非难收心,口如地狱门,犹如双刃剑,能造拔舌苦,亦能伤他人,心口难一致,造业亦无量,若能心口一,色身无诸苦,不说他人过,不扬他人短,若见是非事,常自生觉悟,愿我学佛行,身口意三业,尽力无过失,不会遇是非,现前因果报,杀盗淫妄四,决定不犯过,则生清静心,常作心主人,驾驭色身船,自觉觉他人,远离生死苦,常做度人舟。》
《注解》《修行心道需老师,常做光明照心地,真善知识难觅求,需要自己福德引,真实不二诚心修,普遍恭敬一切众,不生高下及闻名,自心精进依法行,真心能感善知识,菩萨加护暗指引,比喻果子以坐好,自由识宝人来护,加以诱导引真道,遇善知识登莲台。》
《注解》《心道不二门,佛法及诸宗,各种所修门,唯是一乘道,各种心不同,入道有深浅,修行根不同,所见境有异,一切所修学,不离自菩提,修者各种行,目标无二种,初修及久修,贤圣及凡夫,善恶佛及魔,无非佛种性,《注解》自心净自心,一切皆不染,不离一切修,不坏一切相,行于淤泥行,借泥养道心,欲海生莲花,成就一切智,如佛金口说,众生皆成佛,人人皆有份,谁修谁自知,他人不能替。》
《注解》《发心修行度众生,愿力通达诸佛心,随缘因果明根性,因病施药病得除,言说修行真行难,言说度人要方便,言说随顺心难调,一切若无佛加持,时难修行随缘度,说法不离佛加持,闻法不离菩萨护,常怀感恩报恩心,心心念念念慈父,污浊恶世来作佛,布施法宝人天目,若能心心不离佛,随缘度他能自度。》
《注解》《言说修行定慧力,现成考场常现前,眼见一切心不动,降服自心如虚空,此事甚难需大智,深入经藏大智海,净心洗涤习气障,识破世间五蕴盖,不被自心动念识,幻化影像所蒙蔽,若能深入自性海,则能无境无所见,不再随识生妄想,行无所行常自在。》
《注解》《修行需方便,自利亦利他,若无方便行,事事皆不通,言说方便行,是心无所诤,处处忍一切,能解他人愁,心无自私心,常观他人苦,怜悯贫穷残,不能闻法众,心常怀大慈,心常拔众苦,时时不为己,处处顺缘行,
《注解》感恩诸众生,成就我色身,不生一念恶,唯思报四恩,在家愿作扑,在外愿做奴,不为己利益,唯怀还债心,小错生大怖,谦虚常惭愧,身心自精进,常生方便智。》
《14原文》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注解》14《僧问佛陀修道缘,什么因缘知宿命,能入甚深佛智海,佛说修行要净心,自心犹如光明镜,映彻一切皆无碍,清静心地无杂念,不动念想及分别,至心一处莫攀援,行于影像拂镜尘,不生尘想不见境,不住念头不作想,顺世间法行佛道,除习气病证无生,在欲身心不染欲,无求之心心自明,生妙智慧照自性,自性之光照宿命。》
《15原文》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注解》15《僧问世尊事,什么为最善?什么为最大?佛说行真道,真心修行者,为最善妙道,能有大心者,修于大慈行,大志大愿力,大悲合和修,此事为最大,能受人天供,三界诸众生,皆共敬仰之。》
《16原文》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注解》16《僧问佛什么力大?什么最为明?佛说忍辱力最大,无能有人超过者,心无一念恶行事,身心安泰常无忧,能忍世间一切事,心如虚空常清静,菠萝蜜中忍第一,世间之人自恭敬,自心不生善恶别,平等大慈悲拔苦,心地自生无师智,自净心地常光明,是为最明光明智,普照大千一切处,唯有自性无碍智,光明最胜为第一。》
《17原文》 佛言。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注解》17佛言《修道于心,自心即道,自性光明,因怀爱欲,如镜撒尘,遮镜光明,不见自性,真心常用,比喻清水,不动如镜,能映影像,用手搅之,水动起波,多人照看,不能照影,因水动故,如心妄念,动荡不住,难见真心,众生想念,妄想不住,爱欲垢秽,染污自心,心中浊影,遮蔽自性,只见摇动,缘起色相,不见真心,真我如如,当舍爱欲,清静身心,身心无求,如水不动,则见自性,寂灭大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18原文》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注解》18佛言《修道净心地,比喻持明灯,入在黑暗屋,暗除唯光明,自性自清静,妄想云所遮,常持佛法灯,智慧照心地,能觉无所觉,自性如如用,见道见自性,无二亦无他,心不生一切,一切不离心,无前后当下,无影无所示,常用常寂灭,本是一无二,独明照大千。》
《19原文》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注解》19佛言《我法难念念,无念无无念,行道无所行,言说即空寂,不见言及说,说修亦无相,亦无修不修,两边及中间,三者皆不著,若会无心修,相相即是道,亦是菩提心,自在常妙用,不增亦不减,心迷修佛道,背离真心道,观起一切相,无性亦无心,于自色身同,谁是所修者,真心无言说,而能明一切,无言是真道,无说是真经,无求道自通,有求障自性,真心极清静,处在万色相,无物可能染,不解自性一,起心即失真,迷失色妄心,不识一切真。》
《20原文》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注解》20佛言《观世间天地,念一切无常,观十方世界,同一自性幻化,缘起缘灭影,皆是无常相,深观自心性,妙觉及妙用,一切不离觉,一切皆自性,圆觉大菩提,含裹太虚空,无处不自心,无处不妙行,《注解》《见闻觉知事,常用常寂灭,无来无去处,用之不减少,不用亦不增,众生皆具足,不生亦不灭,是自菩提心,自在用无穷,若能识自性,名为得道心。》
《21原文》佛言。当今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注解》21佛言《众生色身,四大组成,地水火风,各自有名,谁是我者,谁主生死,世间一切,因名而有,若离名相,无物可知,色身同物,无知无觉,随缘生灭,何者是我,所见一切,自生自灭,皆是因缘,和合现影,终归坏灭,自己色身,岂能不坏,不见世间,独存之物,恒久不坏,观无我者,能脱色尘,深入细相,起念心性,了了自明,自性空寂,智慧妙体,常恒不坏,所现所用,如云变化,无心无我,空寂无迹。》
《22原文》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注解》22佛言《世间之人,贪着情欲,贪着名利,犹如枷锁,不得自在,色身无常,不能觉知,《注解》《图眼前事,不顾身后,大苦著身,不闻佛法,不学修福,执着色身,空劳心神,仰仗前世,修福德慧,今生贪着,做吃山空,来生必受,贫穷之苦。》
于烧香人,只闻香气,香尽无常,如自色身,贪着不放,造业不觉,诸病缠身,地狱受苦。》
《23原文》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注解》23佛言《世间众生,不知生死,因果罪业,贪着财色,无人能舍,作财色奴,造业无边,色身四大,缘尽坏灭,因果罪业,牵引地狱,受苦无量,或作畜生,比喻刀刃,粘有甜蜜,小小诱惑,小儿不知,用舌去舔,则有大患,割舌之苦,人无智慧,比喻小儿,贪着世间,坏灭色相,狂奔不休,自造不善,因果缠身,诸苦病灾,无人能替。》
《24原文》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注解》24佛言《人在于世间,贪着家庭牢狱,有聚必有散时,爱欲妻子心,没有远离心,情爱生死链,色相如绳索,因果如主人,病痛加奔波,驱使色身心,虎口危险处,甘心作奴隶,自投地狱门,招致色身苦,罪业失人身,能明诸苦根,不染出此门,管住身口意,断绝一切心,名为罗汉果。》
《25原文》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注解》25佛言《世间爱欲,皆是色尘,人不离色,是色即心,无内无外,无边无际,一切色相,唯是自心,爱欲心起,十方法界,皆是爱欲,影像摇动,一切唯一,更无第二,若是有二,有相同者,天地世界,没有能成,无上正觉,一真妙道。》
《26原文》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注解》26佛言《众生处在爱欲,犹如逆风持火,必定会有烧手之患,天神献玉女于佛,想破坏佛心,佛说以皮革,包色身内秽,这些污秽物,不会蒙骗我,天神闻佛言,更加生恭敬,随时问修道,佛即为解说,速证须陀洹。》
《27原文》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注解》27佛言《若修道之人,比喻木在水,随顺水而行,不触两边岸,亦不为人取,不为神鬼遮,不为旋窝住,心净无所依,佛说此人心,决定入佛智,甚深大智海,闻法学道者,若能断情欲,不为世间惑,不为八风倒,自心常精进,佛说此学者,必出生死海。》
《28原文》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注解》28佛言《修行佛道者,不可随言说,菩提无言说,若信言说义,有证有所得,于道相违背,修道远离相,色相是无常,著相生妄念,女色生祸端,以证阿罗汉,信听圣人教。》
《29原文》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注解》29佛言《出家沙门人,眼不馋女色,更不多言语,若是有因缘,言语正思维,不生邪念心,我今以出家,虽在污浊泥,当想如莲花,不为泥所污,若见老女人,当想如母亲,若见长者女,正念如大姐,若见少女人,如想己妹妹,见小儿时想,如自己儿子,一一恭敬想,精进行佛道,度脱诸众生,此心正念起,能息恶念心,增福灭罪业,成就大慈心。》
《30原文》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注解》30佛言《修行道人,犹如自身,背干柴想,在于世间,种种欲火,常加避之,若见淫欲,生大怖畏,若见欲望,远离不染,见一切相,如干柴想,善护自心,莫染火星。》
《31原文》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注解》31佛言《若是修道人,在家难断淫,若想离女色,不近女人身,若断其色阴,不如断己心,自心是动源,心息无功用,身心都休息,若邪心不止,离一切无益,佛为说偈句,欲望心所生,因相想意识,意识思想生,影像即现前,意及思想识,二者皆寂灭,见色终归坏,不真无贪心,所行一切事,唯心贪感受,终无踪可寻,如空常不动,不执自心想,歇心心自净,此偈迦叶佛,留世照行者。》
《32原文》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注解》32佛言《世间诸苦事,皆从爱欲生,自私所取心,得失生诸苦,有生则有苦,贪着诸色相,生心爱及憎,若无爱欲心,无取无得失,诸苦无所生,无喜亦无忧。》
《33原文》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注解》33佛言《若是修道人,比喻去战斗,一人战万人,身披铠甲出,闻听诸多人,唯有己一人,自心先生怕,或者不敢战,半道而退出,或者战斗死,或者胜利归,出家沙门人,应坚固自心,精进如猛风,不畏一切境,发心大慈愿,破坏自心识,不被意识转,能破诸魔军,得道证圣果。》
《34原文》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缓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
《注解》34《出家沙门人,夜读迦叶佛,所遗教经典,其心随悲心,紧缩生思悔,不该读此经,欲放生退心,佛即问之言,你往昔在家,干什么工作?回答佛所问,我爱弹琴玩,佛问弹琴时,琴弦松弛时,会使什么声,回答佛所问,弹不出声音,佛又问琴弦,紧绷时如何,能弹出什么音?答佛所问言,琴弦松驰时,弹不出好音,紧蹦琴弦时,亦不出好音,不紧不松时,能弹出妙音,此事比喻心,紧张心自累,松懈生杂念,唯有无念时,知念不著念,能得清静心,无所依所著,常自在无碍。》
《35原文》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注解》35佛言《学习修道心,不急亦不懈,自调心无著,心道即自通,若于道生心,急躁求所证,急躁生疲劳,身心难安宁,意识心翻腾,即生苦恼事,心意生苦恼,行道心即退,道心即退已,罪业会加身,但行清静行,随缘无得失,保持心清静,即在妙道中。》
《36原文》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注解》36佛言《修行修心如炼金,大火除渣金更明,价钱更高成大器,光明清静人爱之,学道之人亦如是,自净其心污秽渣,自心清静柔软慈,常在安闲享自在。》
《37原文》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注解》37佛言《众生得人身,离作恶事难,能得人身已,女身转男难,能得男儿身,六根清静难,六根不缺时,生在中国难,福德生中国,值于佛世难,大善慈悲心,随值佛住世,发心修行道,入道心者难,即便能入道,信心坚固难,即便生信心,发菩提心难,随发菩提心,修无所得难。》
《38原文》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注解》38佛言《若是真佛子,随离我甚远,若是常忆念,佛所说戒律,必能证道果,于在佛左右,若是修行者,虽然常见佛,不随顺佛戒,犯戒造诸业,想成就道果,终无有是处。》
《39原文》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注解》39《佛问比丘,人命多长?比丘回答,几天几夜,佛说不对,又一比丘,回答佛问,人命或在,一顿饭时,佛说不对,又问比丘,人命多久?比丘回答,在呼吸间,佛说善哉,你说对了。》
《40原文》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注解》40佛言《深信佛教人,行道信佛教,随顺一切戒,不犯心无诤,比喻吃甜蜜,中见两边甜,没有不甜处,佛说经如是,深信不生疑,依法而行事,如在佛身边,常受佛加持,必得甜道果,自在出生死。》
《41原文》佛言。沙门行道。多如牛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注解》41佛言《出家比丘,修行佛道,多如牛毛,身虽行道,心不入道,身虽出家,心在世俗,自心不行,出家无益,心入空门,行于无心,心道一致,不染世俗,无念心静,心无挂碍,心道一如,常在道心,无心即道,无修即修。》
《42原文》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注解》42佛言《大心大修行者,比喻黄牛干活,身负苦事重担,行在深泥中行,虽然身心疲累,不敢左右观看,唯有离开淤泥,才敢休息身心,出家比丘一样,既然出家修道,深观世间诸苦,情欲之爱淫事,好比甚深淤泥,不可生松懈心,唯有直心正念,思维佛法光明,能免生死诸苦。》
《原文》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佛言《佛见国王王位,大臣宰相职位,比喻空中浮尘,观金银珠宝,如石头瓦砾,观装饰衣服,如所造表相,观大千世界,如亦手中之果,想看哪里事,即可能遍见,观第一龙王,宝池如意水,犹如在足指,指甲涂滴油,观一切修行事,诸多方便法,皆变化宝聚,观修无上乘,如做梦梦金,观佛道之事,如眼前空花,观诸三昧定,如须弥山柱,观涅槃之事,如白天做梦,观倒正言说,如六根舞龙,观修平等行,如一如如地,不见有修者,及行平等事,观佛法兴衰,教化众生事,如四季花木,无所教无所化。》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妙普觉随缘群里学习注解供养同修2013-10-22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伽耶城。成道未久。与诸比丘,一切众俱。其中,或有得于一果。及以二果,三四果者。随其得果,所有功德皆悉明净。
复有,九十九亿诸菩萨众。及二十八亿,诸天众等。复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众数。及六万力士。十二亿等,诸尼干子。复有,八万四千,五通仙人。复有,五百诸外道等。皆悉以灰,涂于身体。露现胸臆。肉尽脂消。唯余皮骨。伛偻曲背,结发自里。披树皮衣,手执瓶罐。处处寻求语言论义。
《注解》《佛住世年代,在伽耶城,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是很久,在教化比丘及一切大众。法会众生,听闻世尊说法,有的证《须陀桓果,》有的证《斯陀桓果》有的证《阿那含果》有的证《阿罗汉果》有的证得四果,随其众生根性自有所证。》
《证果者随其功德智慧身心明净,复有,九十九亿诸菩萨众。及二十八亿,诸天众等。复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众数。复有六万大力士者,及十二亿发心修行佛道者。》
《复有,八万四千,有五种神通的神仙们,天眼通,他心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这些依个人智慧浅薄修行不同,神通大小不一样。》
《法会中还来了五百外道修行者,都是用灰涂满身体,露出自己的的胸膛,干枯无肉皮包骨头,身体不直立,伛偻曲背,头发结成一团,皮着树皮衣服,手拿各种瓶罐,到处找人论义修行道事,现出自己所知能耐。》
《原文》尔时世尊,如须弥山,处黑山内。光明照耀,威德绝伦。如来世尊,亦复如是。于诸仙中,为最第一。又如六牙,清净白象。独自在于,白羊群内。如月夜朗,映蔽众萤。如曼陀花,生芦苇町。如金翅鸟,处在乌群。世尊于彼诸仙众中。亦复如是。威德照明倍复殊胜。
《注解》《这时的世尊佛陀,犹如须弥山高大魏魏,金色光明处在黑山中,无能比者光明照耀,相好威德绝伦无比,这就是世尊佛陀所现色身,在一切各种天仙外道中最为第一。有比喻洁白的六牙稀有白象,高高立在群羊中。》
《注解》《又比喻圆满月亮光明能映蔽萤火虫光。有比喻鲜艳花朵开在芦苇中,鲜明独特好看。又比喻几十万里长的大金翅鸟,处在一群乌鸦之中。这些比喻说明世尊,在于那些外道仙众面前,光明显赫威德特尊胜过仙人无数无量倍。》
《原文》尔时世尊,即便入于,宝舍三昧。现无量神通。普放净光,遍身明耀。于身左右。迭相交绕。又于自身。出无量亿诸化佛身。一一化身,复出,无量亿诸化佛。复自身中。出无量亿,诸菩萨身。
无量帝释身。无量梵王身。无量四天王身。无量百千阿罗汉身。无量百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
《原文》无量大转轮王身。无量小转轮王身。无量粟散,诸小王身。无量东海洲,中边地人身。无量南天竺等。所有诸地,一切人身。无量刹利大姓。诸婆罗门等。大富长者。一切人身。如是等种种形类。种种服饰。种种言说。所有一切,诸天界分。一切皆从如来身出。
《注解》《这时世尊,观察法会大众,即便入于,所修的宝舍三昧定,无量神通,普遍放清静光明,身体非常明耀,在自己身体左右,各种光明,互相迭相交绕,围绕世尊。》
《注解》《世尊又从自己身体内,分身变化出,无量亿化身佛来,一一化身佛,又变化无量化身佛,》
《注解》《又从自己身体,变化生出,无量亿诸,菩萨色身,无量亿诸,天帝释,也就是老天爷,玉皇大帝色身,》
《注解》《无量更高层天的,梵天王色身来,无量的四天王色身,无量百千阿罗汉色身,无量百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
《注解》《无量大转轮王身。无量小转轮王身。无量粟散,诸小王身。无量东海洲,中边地人身。无量南天竺等。所有诸地,一切人身。》
《注解》《无量刹利大姓。诸婆罗门等。大富长者。一切人身。如是等种种形类。种种服饰。种种言说。所有一切,诸天界分。一切皆从如来身出。》
《原文》尔时,一切大众。各怀疑心。迭共相观。时,诸菩萨皆大欢喜。雨诸珍宝,供养之具。乃至璎珞,供养如是。
《原文》尔时世尊,现是瑞已。还从宝舍三昧起。从三昧起已。如师子王,频申顾视。普观十方,
观十方已。即时见彼,十方世界。一切所有诸佛刹土。及此娑婆,大千世界。以佛眼观。分明显现,犹如掌中。
如此释迦如来。放大神通,种种变现。十方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现化佛身。从化佛身,示化佛身。彼诸如来,所有化佛。皆来云集。世尊大会。
复有,无量恒河沙等,诸菩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过诸譬喻。各执种种,供养之具。随其所应,堪供养者。来诣佛所。
《注解》《当世尊示现,各种神通时,法会大众,心中疑惑,互相观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唯有修行菩萨道的菩萨看的明白,心大欢喜,变化无数珍宝,供养世尊。》
《这时世尊从三昧定起,犹如雄狮伸头顾四面观看,世尊依五眼普观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微尘刹土,和所在的娑婆世界大千世界,依佛的眼观察大千世界一切,犹如观看自己手掌中果子一样清楚。》
《世尊示现完,神通无量变化,再观察十方如来,也是一样,个个从自己身中,出生无量化佛,从化佛中,再变化无量化佛,都来参加这次,娑婆世界法会道场。》
《来参加法会的,还有无量,恒河沙等等,菩萨大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多的不可以,用比喻言说了,每个人,随自各种,供养之具,虽一切能接受供养者,都来在了佛的法会道场。》
《原文》复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随其住处,皆见如来,神通力已。从彼而来,赴此海会。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各以无上供养之具。供养如来。设供养已。各以六波罗蜜,之所成就,师子高座。随其身量,称座而坐。乃至人非人等。各称身座。复座而坐。
释迦如来,所教化者。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所有化类,皆悉而还,还已当于是时,以佛力故。皆见十方,诸佛世界。犹如一会。所有十方,一切诸佛,所教化者。一切皆从,释迦如来,诸毛孔入。释迦如来,所教化者。皆从彼佛身,诸毛孔入。
《注解》《这时,来法会大众菩萨,各自依供养之具,供养如来世尊,之后依自己所修,六菠萝蜜功德神通,变化狮子高座,随意自己,色身大小,正好而坐。》
《释迦如来世尊,所教化者,上至有顶,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大地狱,这些地狱,罪苦众生,所有这些被佛教化的众生,借助世尊威神加持力,都能够看到十方世界,犹如在眼前一法会中,一切诸佛如来,所在个个国土,教化众生之事,十方诸佛如来所教者,这些十方众生,都来入此,释迦如来毛孔内,释迦如来所教化的十方众生,都一一入十方如来个个毛孔空中。》
《原文》现如是已。当尔之时。于彼众中,有一菩萨,名曰胜分。从坐而起,进止庠序。容貌端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注解》《世尊示现完,所教化事后,法会中有一菩萨名字为,《胜分》从自己座位上,安然而起,非常庄严相貌,也是很庄严,来到世尊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原文》佛世甚希有  为众故显现
此事未曾有  覆蔽一切魔
迭共相观面  唱言希有事
我等何故来  出言我破坏
我等辈可怜  唯首骸骨消
我等既羸瘦  枯老复失乐
《注解》《胜分》《菩萨说偈,这次法会,真实稀有难得,世尊为了一切众生,而示现各种,自在神通事,真是非常难得稀有啊,发出的各种光明互相交叠能遮蔽一切魔宫。》
《法会大众,个个观看,互相不知,其所以然,都说是稀奇,太神奇了,我们为了什么,来到这次,法会道场那?
言说的一切,我,都是自我破坏,我们这些,无知慧人,太可怜了,死守着,这具色身骨骸,不可放手,不知道这个色身,早晚要坏灭消失。我们这么贫穷,身体这么消瘦,都已经老了,对一切快乐,再也无法享受了。》
《原文》无言字神通  覆翳我道刺
大神通佛子  今自显佛法
此众生疑心  复生大欢喜
此会皆出言  我等愿作佛
《注解》《我们现在,看到世尊,无言语文字,大神通自在,请世尊帮助我们,摄受我们,去除病眼所见,拔出我们,修行中,弊病道刺,有大神通的佛子们,你们各自,现出自己神通之事,是到法会解众生疑心,让我们升起欢喜心,这时法会大众同生说,我们看到了都愿意向佛那样修行。》
《原文》文殊在众中  佛子众围绕
文殊侍多佛  来显说神通
为何法现相  今佛说何法
咸生是疑心  愿为我众说
《注解》《法王子大智文殊菩萨,有很多无数佛子,围绕着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扶持过无量,诸佛如来,你知道的事情多而广,依你的大智慧神通,观察世尊,为什么忽然,大显神通之事?
为什么世尊,忽然又现此,十方诸佛,所教化众生之事,让我们都能看到那?你知道世尊现在要说什么大法吗?我们无智,之众生辈,心中有疑惑不明白,请您文殊菩萨,为我们解破,这些疑问吧。》
《原文》尔时彼众中,以魔力故。有一仙人,名威灯光。即白胜分菩萨言。童子汝且默然。我今发问。若是沙门,能决于我,心所疑者。乃可得名,为萨婆若。若不能,决我疑心者。云何得名,一切智也?如是神变,若幻作者。摩醯首罗。那罗延等,所说咒咀。凡世间人,用是法故。亦能成就,诸如是等,无量之事。岂足为奇。
《注解》《正在大众,请文殊菩萨解决,疑惑问题时,这个时候,潜伏在法会中的天魔,依他的魔力缘故,加持一个,外道五通仙人,名字《威等光》来语文殊菩萨,对辩说,文殊菩萨童子,也就是文殊菩萨别名《胜分》了,所为童子,是说文殊菩萨,修行于童真菩萨地位,所以称为童子。》
《外道大仙,不知道自己,已被天魔所覆,所以来阻止,文殊菩萨解决众生,疑惑问题,说道童子你先不要说话,我要现问问你,若是你们出家沙门人,能够解决我,所提问的问题,解决我,心中的疑惑,让我心中,无疑大明了,才能够的上为,无上正等正觉,也名为《萨婆若》最上一切智者。》
《你们沙门,若是不能够,解决我心中所疑,所提问的问题,怎么可以称说是,一切智者那?沙门人刚才所现出的,各种神通之事,一点不为奇怪,都是些,变化幻术神通而已,有个摩醯首罗,天界众生,都会这些幻,术变化了,所说的各种咒语,世间人修行它,也能成就这些神通幻术的,这些神通之事,不足为奇。》
《原文》作是语时,如来世尊。熙怡微笑,既微笑已。普观诸仙,一切大众。观察众已。即告,威灯光大仙人言。汝威灯光。今正是时,恣汝所问。如我智力,为汝解说。
《注解》《外道大仙说完后,世尊听完后,微微一笑,过后普观察那些,法会外道大众,告诉大仙人,你的名字《威灯光》你说的正好,你问吧,我可以依我的智慧力,来为你一一解释清楚,各种问题及你心中疑惑事。》
《原文》尔时,威灯光大仙人,即问佛言。瞿昙沙门,先与我说,众生体者。从何处生?几粗几细?众生内体,性者。为一搩耶?一尺耶?一指耶?乃至若,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等分耶?乃至,芥子许,众生内体性耶?
《注解》《这时,外道大仙《威灯光》说,我来问你,瞿昙沙门,《瞿昙》二字,是世尊刹帝利家族的祖先名字。大仙说,你给我说说,一切众生,色身有体者,是从那里来的?有多么粗?又有那么细那?众生体内那个,所为灵魂性者,它是为一褶那?还是一尺那?还是一指耶?乃至如,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等等那?还是,于芥子那小那?这些是不是都是众生体内之性那?》
《原文》作是问已。尔时世尊,即赞威灯光大仙人言。善哉,善哉。汝威灯光。快问是义。如六万劫寿命者。尔时世尊,作是语时。诸仙人等,皆大惊怪。作是念言。我等与彼大仙。久居共在一处。犹尚未知,大威灯光寿命算数。今是瞿昙。云何速得如是觉知。
《注解》《大仙人问完后,世尊接着说,我很赞叹你的提问,好的,好的。你的提问,含义甚深,你能快速提问,我告诉你《威灯光》大仙者,你的寿命今有六万劫而已。
世尊刚刚说完,这些于大仙,一起修行的外道众生,个个大惊奇怪了,心中嘀咕着,我们于大仙人久住一起,那么长时间了,都不能知道大仙人寿命多少,而今瞿昙沙门人,怎么会立刻算出大仙人的寿命那?》
《原文》尔时世尊,即复告于彼,威灯光大仙人言,汝大仙人。谛听谛受。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足善说。汝问我言,众生体者,从何处生?大仙当知。实无言说。无有字句可说。众生有所从来。但以无明行等,诸因缘故。起彼众生,乃至生老病死等。诸因缘故,起彼众生。
《注解》《这时世尊,告诉大仙人说,你所问的问题,我会一一为你,解答明白的,你要好好听着,静心善思维,我这就为你解说明白。
先说你的第一个问题吧,你问众生色身从那里出生的?大仙人那,众生色身不可当真,实在是无言能说,也没有什么文字可以能说,》
《非要用言语说,只好借缘起法来说了,众生只因为,名为众生,是从自心,无明中所生出,依各种妄想因缘组成影像,成为四大影子众生,轮回在各自妄想造业因果缘中,生老病死一切诸因缘事,再生出执着我相更起人我他,名为众生。》
《原文》大仙。复有因缘,能起众生。所谓,以母为因,以父为缘。得生众生。复次,父母和合,以之为因。邪念妄想,起诸业风。吹识种子,置胎藏中。即是彼缘。
《注解》《世尊说,大仙人那,还有因缘,能出生众生,那就是,依母为因,依父为缘,能出生众生。再就是,父母和合,依之为因,邪念妄想造业,因业力,能起业风,吹自性中妄想,滞留八识中,记忆影像,意识执着,我相等等妄想,善恶之缘,依自己,所造业风,该到那一道,接受自己果报,依业力所牵,至胎藏中,这就是,所谓的彼缘起因。》
《原文》复次,苦,圣,谛,集,灭道,圣谛。是众生也。复次,五阴分,十八界和合故。是众生也。复次大仙。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注解》《世尊继续说,一切的苦,及圣,谛,集,灭道,到圣谛,这些言说,道此阶梯,都是称为众生,再就是所说的,世间五阴分《色,受,想,行,识。》就是众生的所不离的,《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再加上《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和称为十八界。众生在这自性,示现所用,十八界中,互相缠绵,造业还债,爱欲子孙不断,名为众生。》
《再说这些,一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也就是,一切业,不离众生菩提心,业是菩提,菩提即众生业,没有二相分别,一切不离自性如如圆觉心,圆觉心妙用,即是法界一切,法界即是,自性大圆,觉菩提心,不坏不动,不增不减。》
《原文》大仙人言。瞿昙。若众生界,不增不减者。何故众生,舍垢身已。得自在身?
《注解》《这时,大仙听闻,世尊开示后,还是不明白,便再问道说,瞿昙,你说众生界,不增不减者,为什么众生修行,能舍污秽,之色身已,成就清静,自在身那?》
《原文》佛言。汝大仙人,如汝所言。是大不可。何以故。若自在,得自在者。应不堕落。常在自在中。若自在身,不得自在者。云何名得,自在也?
《注解》《这时,世尊闻听,大仙人所说,告诉大仙人说,你这么说,是不对的,照你这么说,若是有个自在存在,能得到自在者,应该没有堕落才对那,因为以得到自在者,更看不到堕落事了,你已成为自在了,自性唯是一真境界,没有第二第三。应该常在自在中。不应该再看到其它事情。》
《你要是,得到了一个自在身,而不能够自在者,还能看到,一切各种不自在事情,在自性心中浮现,怎么可以说是,自在者那?》
《原文》大仙人。譬如萤火虫,作是心念。我光明焰,悉能遍照,于阎浮提。假使萤火虫,实能放光,遍照阎浮提者。终亦不能,使无伏心者。得名真自在。
《注解》《这时世尊,打比喻来说,大仙人那,比喻有个萤火虫,自己想,我的光明,能够遍照世界,即便是萤火虫,真能放光,遍照阎浮提者,终不能够,使没有修行,调服心众生,能得名为真自在。》
《原文》复次大仙。若自在,得自在者。应尽诸烦恼垢。不自在故。应长诸烦恼。若诸烦恼垢。与自在等,共有者。是故众生界。无有增减,而可见也。
《注解》《这时,世尊继续说,大仙人,若是有个自在,再得自在者,应该没有一切烦恼了,应该常住自在,看不到,不自在者。若是得自在者,还能看到,不自在者,那个不自在者,应该常住,一切烦恼中,不能够,得到自在了,
因为自性唯是一,没有二相,有所得自在者,便不能看到,不自在者,要是有个,不自在者存在,不能得到自在了,应该常在烦恼中,这是个两面二法那。》
《要是一切烦恼垢,于自在平等无二,自菩提心随缘,变化空事,说为烦恼垢,即是自在智,菩提自性,自在智者,是自性烦恼所转,其二者是一,平等自性,随缘心化现出来的,名为为众生界,不生不灭,没有增减可见了。》
《因为自性平等,没有二相,二境界可见,没有缘起示现,没有言说,诸影像事,寂静极清静,无为空寂不动,即无一事,可作可见,自然没有生灭,可取可舍了,这些要自己,亲证自性,空寂妙行,才能知道,比喻自身,一切痛痒,思想,觉知,拉撒事,没有人,能代替一样,自己的,见闻觉知,唯有自己知道,他人不能代替你,你也不能代替他人,这就是自己即十法界,自心即大千界,所见唯自心,一切自心造。》
《原文》时,大仙人复言。瞿昙。汝可不作,尽诸烦恼耶?佛言。汝大仙人。我亦不作,尽诸烦恼。亦复不增,诸烦恼。
《注解》《这时,大仙人问佛,你不想尽除,一切烦恼那?佛说,大仙人,我也不想去除尽一切烦恼,我也不去著相起心增加烦恼。》
《原文》大仙人言。今汝瞿昙。若如是者。亦不应言,我得自在。佛言。大仙。如是如是。大仙当知。我亦不言,我得自在。何以故。我无实故,亦不自在。
《注解》《这时,大仙闻佛所说,便问佛说,你若是,没有尽除,一切烦恼者,不应该说自己,是得自在者,佛说,大仙,是的,是的,大仙你要知道,我为什么不说,我是得自在者那?因为我知道,所见一切人,即我者,不真实,所以不取不舍,也没有什么,自在可得,若有可得,是不自在。》
《原文》大仙人言。汝瞿昙,且置是语。瞿昙。如汝前言,父母和合得众生。生者何故,多人共和合。少有众生,而得生耶?此义云何?
《注解》《这时,大仙人说,你沙门人,先别这么说,如你前面所说,众生之事,因父母和合,而有众生,这些能生,众生的父母,有的一父多妻,有的更多无数,为什么无数,无量众生,共和合作,淫欲之事不停歇,有很少众生,而得成人那?这时怎么回事那?》
《原文》佛言。大仙。我今为汝,所引譬喻。随汝所能,为我解说。汝大仙人。如有一种子,多有树生。复一树中,有无边枝。一一枝中,复无量花。是一一花,应各结果。何故有结,有不结者?若已结者,皆应成熟中作种子?何故复有,熟,不熟者?此义云何?
《注解》《佛说,大仙人,我说个比喻,你来听吧,随你自己能力,为我解说。你大仙人,比喻有一个种子,里面包含很多种籽,能够生很多树,而后一棵树中,有无边树枝,一一树枝,又生出无量花,这些花都应该,结果才对啊,为什么有的,不能结果,而有的能结果,要是能结果者,应该都能成熟,做种子才对?为什么,又有成熟者?有不成熟者那?大仙人,你说这是怎么回事那?》
《原文》大仙人言。瞿昙。由风吹故,有结,及不结。若已结者,堕落不熟。不任为种。佛告大仙人。以业风自转,吹业众生。果堕落故。少有众生,而得生耶。
《注解》《大仙人说,瞿昙沙门,这时因为,有风吹的缘故,有的开花结果,有的不能结果,若是能够结果了,没等成熟又落果了,这些果子种籽,不能成为好种子,应该去除,不应做种子。》
《佛告诉大仙人,一切众生,依自己造业大小,业力风吹,因缘所牵自转,吹造业众生,因恶业重罪业深,不能得人身,比喻果子,因风吹堕落,众生也是一样,按自己福德,业力风吹,少有众生得人身,即便是成胎儿了,也会因自己,罪业或者早死,或者出生便死,或者刚触母胎便坏掉。》
《原文》大仙人,汝当知之。若在胎中,或为虫食。或为业风,转为碎失。汝当知之。树灾堕落,少不足言。所有众生。为灾堕落,多不可说。复次大仙人。以邪心故,起众生界。若诸众生,能有几许,心想转者。还复尔数,受后有生。是故我言,邪心故,起众生界。
《注解》《佛说,大仙人,你要知道,生者若是,在母胎中,依自己恶业力,或为虫子,把胎吃掉,或者被自己,造恶业大风,吹碎失掉。你应该知道,树灾的堕落,那是不能于,人胎相比的,树灾只是很少,不可于人比。人造恶业,无量无边。》
《所有众生,被自己造业深重,各种灾难,而堕落的,没法计算清楚。再说大仙人,众生因邪见心,妄想所见,执着人我,幻觉自性,影尘当真,依因缘和合起,摇动自性影尘,名为众生界。这些众生,无量无边,能有多少人心,能够觉悟这些,缘起生灭色相那?有多少人,自觉净心,观察无常,一切不可得,转自心者,修行道者,成就道业那?这样的心,这样的众生,聊聊无几个,而都是得人身,贪着感受,再造善恶业,缘继续轮回,所以我说,众生心,有邪见缘故,不能识,真实自我,而起和合,因缘众生界。》
《原文》尔时,大仙人言。瞿昙。如是,如是。如我所问。汝已答我此义。得成瞿昙。更复为我解说。何以故,有劫烧尽也。
《注解》《这时,大仙人说,瞿昙,你说的太对了,太对了,你已经解答了我,所问的问题,我也明白了,你真是了不起名不虚传的瞿昙沙门。你再为我说说,为什么无量世界,会有大火劫烧尽一切那?》
《原文》佛言。大仙人。汝当知之。无作故,名为法界。若劫尽时,大地不烧者。法界便有二种。少有,分是无常。少有,分是常。若如是者。是诸如来。则亦不成为实语者。若一切无常。无为法中,不可思量者。是故如来,得名一切智。
《注解》《佛说,大仙人,你应该知道,一切世间作事,都没有形象可见,所作无相,名为无作,因为一切所作,是自性般若智妙用,来去无踪,无相无行,是自己智慧妙行,不可见法行,众生同在于,一真法界,如如大智海中,各自用心不同,所现世界不同,所受富贵贫穷等事,名为法界。所作都是幻法,因缘和合所现,没有真实,缘尽还归坏灭。》
《十方世界无尽,个个不同,大小不同,殊胜不同,皆是因缘幻花,缘起缘灭影像事,随说众生世界善恶,众生造恶,世间变坏,人寿缩短,受苦无量,若是众生,造恶不止,没有福德,寿命几岁时,》
《若不依,世界劫尽时,大地坏世界不烧者,所言说一真法界,便出现有二法现象,很少有人,能够分别,什么是无常,什么是常。若是这样的话,一切诸佛如来,便不能称为真实语者。》
《因大火烧劫,烧尽一切,能现无常之事,说明世界一切,皆是不真,缘起如水中泡,不可得,若是现一切无常,世界皆是,空花影像不真,示众生修行无为法,弃舍执着妄想,》
《在自性空智,不坏法身中,修行觉悟,无常世间,转一切,不善为善心,净除自己,身心污垢,归依自性,无相,无生,无灭真我,在自性,不可思议,不可思量行中,净化自心,最后成就,自己圆明妙觉一切智。》
《原文》尔时,大仙人闻是语已。回首顾语,自诸弟子言。汝知之不。此瞿昙者。真成是于,一切智也。尔时世尊,复更重告,大仙人言。若劫尽时,一切大地不被烧者。不得分别此是初时,此是末时。亦复不知,好丑业果,善恶等报。汝当知之。此劫烧时,焚荡尽者。是诸如来,大方便力,之所为也。
《注解》《这时,大仙人闻佛开示,回首看他的,外道众生,对它们说,你们知道吗?这个瞿昙沙门,真的是,无所不知,真是一切智者。》
《这时,世尊更再,告诉大仙人说,若是不设劫尽,大地不被火烧者,世间众生,不能分别,此是最初,此是末时。也不知道好丑,造业因果,善恶报应的可怕,大仙人,你应该知道,有大火烧劫尽时,一切大火,焚荡无所有者,那是如来,大方便力,所现之事。》
《原文》所有众生,若能闻信。劫当烧尽,洞皆燃者。尔数众生。诸如来边,受诸摄受,汝当知之。如大蟒蛇,身分所有,眼耳口鼻。以毒力故。悉能摄受,一切飞走,杂类众生。应知如来,亦复如是。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法毒力故。悉能摄受,调伏一切,诸众生也。
《注解》《示现烧劫时,所有众生,闻者此事,心生世间,一切无常,看到大火烧尽劫时,一切皆无,众生便会,求佛如来,摄受护佑,不遭此劫,苦难之事,皆问佛法,信受修行。大仙人,你要知道,这比喻一条大蟒蛇,有很多分身,眼耳口鼻等,大蟒蛇有毒力缘故,能够一一摄受,一切飞走,杂类众生含识。依此事比喻,可以知道如来也是这样的,依修行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众生,用佛法毒力摄受一切众生,调服一切众生。》
《原文》大仙人。又如有人,以其金铤,置在火中。不以嗔恨,置于火中。以不熟故,欲令成熟。为欲成就,真宝物故。为令价大,得多财故。置金火中,连椎交打,柔软清净。如是一切,诸众生辈。莫不皆因,诸佛如来。放劫尽烧,而得调伏。如是劫尽,大地烧时。实无众生,受苦恼者。
《注解》《佛说,大仙人,又比喻有人拿来一块金子,放到大火中,不以嗔恨心,放到火中,因为要金子成熟柔缘故,更令金子去出杂渣,更加明亮故,成为光明珠宝故,更为令金子,变成无价,大价钱故,的更多财富故,放到大火中,连椎交打,柔软清净。》
《比喻一切众生类,都是皆因,诸佛如来,放劫尽大火焚烧一切,而得调服,但是当大火烧时,真实中没有一个众生,因大火而受苦恼者。》
《原文》大仙人言。世尊希有。可得劫尽,火焚烧然。大地坏时。无一众生,受苦恼者?佛言。不也。大仙人。诸佛如来。不令一众生,受逼切恼。何以故。大仙人。譬如十方,微细雨滴。彼诸雨滴,宁为多不?大仙人言。甚多世尊。佛言。大仙人。诸佛如来,十地菩萨,倍多于彼。当尔劫尽,大地烧时。于上虚空中。以慈悲智慧身手。解救众生。不令有苦,而触身也。
《注解》《大仙人说,你真是稀有世尊,当世界劫尽,大火焚烧,大地坏时,竟然没有一众生,受苦恼者?佛说是这样的,大仙人,诸佛如来大慈悲智慧力,不会让一个众生,受火烧逼切苦恼者,为什么这么说那,
大仙人,比喻十方世界,皆下微细雨点,你说这些微细雨点,多不多那?大仙人说,很多很多,了不可计算,佛说,大仙人,诸佛如来,十地等觉大菩萨,要比微细雨点,多无数无量倍。当大火劫烧大地时,在于虚空中,如来大菩萨依慈悲智慧手,解救众生,不令一个众生有苦,或者被火触到身者。》
《原文》所以者何。以彼诸佛如来。一切菩萨妙身。广大相好端严。众生见者无不欢喜,生正信心。唱如是言。我等愿于,未来世中。皆得成就,如是除拔。还得成就,如是形色,如是相好,端严之身。
《注解》《佛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诸佛如来,一切大菩萨妙身,广大相好,端严光明,示现众生中,所有众生见了,皆生欢喜生正心信心,作如是愿说,我们愿意在未来世中,也成就相你们,一样的色身殊胜妙好,众生个个,法喜充满,努力修行,去除不善,纯善清静,福德功德无量。》
《原文》当于是时。又有,心解脱已。得阿罗汉果者。或有,厌离心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果证者。或复有得,无生法忍者。有得,不退转地者。有得生于,四天王天上者。有得生于,忉利天上。夜摩天上。兜率天上。化乐天上。他化自在天上者。略说乃至,有得生于,阿迦腻吒天上者。
《原文》当于是时。所有一切,大转轮圣王,小转轮王,及诸方域,粟散小王。大仙人等。乃至刹利大家。大婆罗门。大富长者。如是次第。以见如来,妙色之身。复见己身。于大恐怖,生死海中。得解脱故。生大踊跃,欢喜之心。于如来边,起知恩心。起报恩心。于如来边,听受法已。各各皆于,十业道中。作不放逸行。
《原文》以是,方便力因缘故。于十恶道中,速得舍离。当于是时。所得十地,大菩萨者。以此菩萨眼道所及。照了之处,大地微尘。彼等微尘,虽复甚多。而彼时节,诸众生界。乃至知于,烦恼体性,污染不净。从于无为,涅槃道中。入彼无余涅槃道者。倍多于彼。
《原文》汝今当知,诸佛如来。为如是等,大利益故。方便显示,劫烧尽也。尔时,一切大仙人等。闻是语已,生惊怪心。呜呼奇哉,甚大希有。大德释子,向者唤我。为大仙人,发我寿命。我时虽闻,如是之事。犹谓非真,一切智也。
《注解》佛说大仙人,你应该知道,诸佛如来观察到,有大利益众生之事,方便示现,劫尽大火烧,这时,一切外道途中大仙人等,皆喊太不可思议了,太稀有了,瞿昙真是大德释子,前面呼我名字大仙人,又说出我的寿命劫数,我当时闻听不当回事,认为不真,不可能是一切智者。
《原文》今以世间,难中之难。具足施已。我今始知释子,真是一切智也。我于今者,以于真实名号称之。尔时一切大仙人等,即发是言。大功德聚者。无边大智者。知一切智者。我见众生,持业星流,各各别异。何处得成,真实聚集。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令得开悟。
《注解》大仙人说完,接着又说,我这回真的相信了,世间难中之事,您解说明白,真是一切智者,我今不再有任何怀疑了,要依真诚言称呼一切智者,这时,一切大仙人等外道大众,一起同声说,大功德聚者,无边大智者。知一切智者。
可是我见众生,各自持自己造业因缘,如流星一样,不断迅速生,又迅速死亡,奔驰自受世界,没有相同的业力,各种苦难,灾难地狱六道轮回受苦,我今问一切智者,怎么才能使得众生,真实相聚集一块,还的请世尊,再为我开示解说,令我开悟心眼。
《原文》尔时世尊,即告大仙人言。汝大仙人。当知无有时方。亦无处所。令得众生,真聚集也。大仙人。惟平等中,众生得聚集。一乘道中,众生得聚集。菩萨地中,众生得聚集。无余涅槃界中,众生得聚集。
《注解》《世尊闻听大仙人请问,告诉大仙人说,你要知道,没有什么时间及方位,也没有处所,能令众生相聚集。大仙人,唯有在修行平等法中,众生能得聚集,在于一乘道中修行,众生能相聚集,在于修行到菩萨地位中,众生得相聚集,修行到无余大涅槃中,众生能得聚集。》
《原文》汝今当知。如有众流,河泉渠渎,一切川源,皆归大海。入大海已,得一味住。谓一碱味,无差别也。大仙。汝今当知。所有众生界,若得漏尽者,一切彼处,于解脱味中,会一味住。汝今当知。我虽说言烦恼平等中,众生得聚集者。亦非聚集也。
《注解》《佛说,大仙人你要知道,比喻世间一切河流,河泉,蕖流,一切的大小川源,要是皆入到大海中,会成为一种味道,同一咸味没有差别,大仙,你要知道,所以一切众生界,能够修行漏尽证果者,它们所证境界解脱中,名为一味住,你要知道,我虽然说烦恼平等中,众生修行能得相聚,那也不是真的有个相聚处。》
《原文》所以者何。譬如大风施起。吹诸蚊虫,一切聚集。若风定已,各各星散。如是诸类,一切众生。各各皆为,业风缚故。或堕地狱中,彼辈得聚集。业风缚故。或时饿鬼中,彼辈得聚集。或在畜生中。彼辈得聚集如是等。
《注解》《为什么这么说那?比喻大风吹来时,那些蚊子虫,会相聚一起,免被各自吹跑,互相集聚一团,要是风停了,它们又个个散去,这些友情诸类众生,及一切得人身众生,也是一样,各自随自己造业风所吹缚故,或是在于饿鬼世界,彼此相聚,或在畜生道中,彼此相聚,如是个个,因自己善恶,业风所吹,彼此相聚,所受世界。》
《原文》仙人复言。一切识,一切智者。愿为我说。若有如是。如是等辈,已于先世。俱人中生,共同聚集。今日现在,云何可知?乃至一切。若在畜生。若在饿鬼。已于先世,曾聚集者。云何可知?愿为解说。
《注解》《这时,大仙人闻佛所说,心大欢喜,请问世尊,一切识,一切智者,再为我说说,如果是那样相聚的话,那些同业相吸,共聚一起的众生,要是前世,共在人生中相聚,今生怎么能知道,于他们相聚过那?还有那些,同业感召在于,畜生道中,相聚的众生,或者在于,饿鬼世界,相聚的众生,这些众生,前世若是,相聚一起,今生怎么才能知道,是相聚过那?请世尊再为我,解说开示。》
《原文》佛言。大仙人。所有众生,若先世时。共地狱中,曾聚集者。于现在世,若相见时。心不欢喜,生嗔结恨。或时头痛。或复失禁,大小便利。当知是辈,已于先世。地狱之中,曾聚集相。若有如此,相貌现时。应当觉知。彼与我身,决定已曾,于地狱中,一处居来。
《注解》《佛说,大仙人,所有一切众生,要是前世共业,在地狱共相聚集者,今生若是相见时,心不生欢喜,会生嗔恨心,或是头疼,或者,不自觉知尿裤子,或者见了,会来不及大便,拉裤子里。要是这些现象发生,便是前世,共业在地狱中相聚过。应当觉知。彼与我身,决定已曾,于地狱中,一处居来。》
《原文》时大仙人。复白佛言。一切能人,证大寂者。一切智者。更为我说。若先世中,曾在畜生。共千万身,一处来者。云何可知?佛告大仙人。若彼等辈,生人中者。各相见时,结成嗔怨。常觅其便。我当何处,觅得其便。是名相貌,在畜生中。一处同居,多身之相。应知决定,我已共彼。在畜生中,一处居来。
《注解》《这时,大仙人,更请佛说,一切能人,证大寂者,一切智者,更为我说,若是前世,共在畜生道中,相触千万身者,今来世间做人,怎么才能知道,是在畜生道,千百身相触那?》
《佛告诉大仙人,如果都生在世间做人身,若是相见遇到了,会各自生怨恨嗔心,经常想,怎么才能,赚他便宜?我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他从富中,弄到贫穷受苦?若是出现这种情况时,是共业,在于畜生道中,多身同聚,多身之相,应该知道,我一定是于他,共畜生道中一处来。》
《原文》若饿鬼中,一处居来者。常乐臭秽,复多贪食息。设欲与他,心不去离。生悭贪着。或复见彼,富贵势力,心生嫉妒。常复欲得,彼人财物。见是相时。决定知彼,与我同在,饿鬼之中,一处居来。
《注解》《若是共业相聚,饿鬼道来,常乐于臭秽之中,更多是多贪吃饭睡觉,若是有财物被他看到,心念念不忘,心非常吝啬,不肯施舍给人,或者看到彼人,得了富贵势力,心会生嫉妒,常常算计,怎么来把彼人财物,据为己有,要是遇到,这样的人及事,可以知道一定,是在饿鬼道共聚,来生人间相见了。》
《原文》若有先世,同在人中,共一处者。于现世中,若相见时。更生欲心。尔时,威灯光大仙人,复白佛言。若先世时。共在天中,同一处者。今世人中,若相见时。云何可知?
《注解》《若有人前世,共在人中相聚者,今生相见遇到了,更会生强烈欲望之心。这时,大仙人,再问世尊,要是有人在天中共相聚者,今世相见时会怎么样?怎么才能知道那?》
《原文》佛言。大仙人。若有先世,共天中生。现在人中,若相见时。各以眼道,远相摄取。共相眷爱。若有是相。决定天中,共聚集来。若以如是,相观察者。得知众生,聚集相也。尔时大仙人。闻是语已。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彼众生辈。成实可言,大虚诳也。云何迷没,不求修学,萨婆若也。
《注解》《佛说,大仙人,要是前世,共在天中相聚者,现在世中,如果相见了,各自依眼睛,摄取对方心,成为眷属,知道决定,彼此在天道中,共相聚过。能够用此事,相貌观察因缘,会知道众生,于何道共相聚集过。》
《这时,大仙人闻听,佛的解说开示,非常欢喜踊跃,生稀有心,对佛说,世尊啊,我现在才知道,其它众生辈,所说一切都不真实,皆是虚妄诳言,为什么不求学佛道,而迷失自己心性,不求精进证一切智,萨婆若那,》
《原文》尔时世尊。更复重告,大仙人言。汝向问我,内众生体,有几微细者。大仙人。若有众生,体可得者。彼众生体,可得作分,微细长短。汝今当知。譬如有人,从生盲瞽。复有一人,问彼人言。人者白色,为似何者?于汝意云何。彼既不见,可得说言。此色如是,如是色也。仙人答言。彼人既不,明了见色。何敢如此,决定判也。
《原文》佛言。如是,如是。大仙人。是诸凡夫人,如似生盲者。不见众生体,不可言道。如是众生,微细内体,长短粗涩。
《注解》《佛说,是的,是的,大仙人,一切凡夫,比喻生来,就是盲人,不能够见到自性真心,不可以说,如是众生,有微细内体,或长或者短,或者粗,或者细。或者涩。》
《原文》复次,大仙人。眼非众生。耳,鼻,舌,身,意,等,亦非众生。有为阴分,亦非众生。十八界,十二因缘,亦非众生。众生名字,亦不可得。亦非内空,外空,内外空,得名众生也。
《原文》所以者何。大仙当知。眼即假名。暂时,不相合故。耳,鼻,舌,身,意,等假名。暂时不相合。五阴法假名。暂时不相合。三十六种,不净之物。一切假名。暂时不相合。如是等,无有众生,而可得也。亦非色等诸尘,共相和合故。有众生色等诸尘。各各别异。分张离散。彼等诸法,亦非众生。非命非养育。无主无人。亦无有我。皆不可得。
《原文》复次大仙人。若有众生者。是诸如来。则不应说,四种四谛法。以实无有,众生性故。是故一切,诸佛如来。得是诸法。如是随顺。如是修行。得如来身。
《原文》尔时,威灯光大仙人。为欲求得,一切智故。发大弘誓。作如是言。世尊。设我今者,有大火坑。尽其劫际,应处其中。复有大山,犹如须弥。其山岩峻,高远峙立。乃至上到,阿迦尼吒天。于彼时中。我身在上,自坠而下。
《原文》复有大火,其聚犹如,劫尽时火。如是等火,猛焰炽然。五热炙身,其日长远。一日时分,等于一劫。如此劫时。以三十日,持作一月。满十二月,以为一年。如是时节,尽彼劫际。修此苦行,欢喜甘受。终不因是,暂舍精进。而不求于,一切智也。
《原文》尔时,威灯光大仙人,作是语时。于大会中。所有一切,五通仙人。皆悉从坐,恭敬而起。合掌向佛。作如是言。世尊。我等诸仙,从今已去。皆各勇猛,勤力精进,所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是诸仙辈,作此言已。尔时世尊。即从眉间,放诸光明。其光名曰,无能降伏者。十方一切,诸佛世尊。眉间白毫,放诸光明。亦复如是。当于是时。以佛光明力因缘故。是诸大地,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觉遍觉。等遍觉。起遍起。等遍起。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东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乃至上下踊没,亦复如是。
《原文》尔时十方,诸佛世尊,于虚空中。在于释迦如来佛上。雨种种华。种种妙香。种种天乐。随心所爱,令众见闻。复有乾闼婆王。并及无量,诸天众等。皆悉作于,五种音乐。以乐如来。
《原文》复于一切,诸乐音中。出于种种,赞叹之声。歌咏如来。是诸天香。又有微风,徐徐而动。吹是香气,叆叇垂布。于如来前,遍覆虚空。复有十方,诸来菩萨摩诃萨等。一切大众,踊跃欢喜。各于佛上,雨种种花。种种璎珞。种种珍宝。种种杂香。种种花鬘。种种涂香。种种末香。种种衣服。种种幡盖。诸如是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供养如来。
《原文》复有余方,无量无边,诸天众等,皆大欢喜。亦于空中。雨天上,妙曼陀罗花。及于摩诃曼陀罗花。诸如是等,供养之具。以供如来,时诸大众,生希有心。复以自己,所著种种,殊胜衣服,普散佛上,供养如来。
《原文》尔时无能,降伏大光明焰。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遍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会之众。围绕一切,彼诸如来。作围绕已。是大光明,从彼而来。还至世尊,顶上而入。
《原文》尔时,长老须菩提,即从坐起。前至佛所,顶礼佛足。礼佛足已,右膝着地。长跪合掌,以偈颂曰。
《原文》无有不因今释迦  放妙光明遍诸刹
愿佛怜愍我等故  大众因说除疑心
以睹世尊现威容  或更怀疑或欢喜
是中或复举一手  踊跃赞叹佛世尊
帝释梵众四天王  充遍虚空叹佛德
雨天香花璎珞具  乐器不鼓出妙声
《原文》尔时世尊,即告长老须菩提言。汝今见是此,威灯光大仙人不?须菩提言。唯然世尊。我已见之。真正行者。我已见之。尔时世尊,复更重告,须菩提言。须菩提。汝今当知。是威灯光大仙人者。于未来世。过是贤劫千佛世已。复更有劫还名为贤。刹名月主。于彼界中当得作佛。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
《原文》须菩提。汝当知之。彼毗婆尸如来,出现于世之时。其有得闻是佛名者。无不获利。犹如意珠,随心愿满。复次须菩提。汝当知之。今此会中,八万四千,诸仙人辈,闻是法本已。悉皆获得,不退转地。当于弥勒,下生之时。一切满足,十地愿行。
《原文》过三千劫已。当得作佛。号曰威灯如来,至真等正觉。今此大会之中。复有无量亿,诸菩萨众。闻是法本已。皆得首楞严三昧。上上智威三昧。如来受位三昧。如幻化三昧。四大难降伏三昧。意王三昧。海藏三昧。调伏庄严三昧。真心藏三昧。清净三昧。
《原文》如是等,复有亿恒河沙等,诸天之众。皆得住于,无生法忍。无量百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得于,阿罗汉果。恒河沙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未发心者。皆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汝今当知。我见是等,大利益故。放是光明。
《原文》尔时世尊。复出舌相,遍覆面门。彼舌相中,出种种色。种种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紫绀琉璃。红缥金色。颇梨色等。是光明曜,遍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世界已。还从如来,足下而入。
《原文》尔时,无尽意菩萨,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有,无因缘故,现于舌相。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何因何缘,出现舌相,放是光明。
《原文》佛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我为无信,诸众生等,出是舌相。如来世尊。终不以此,舌根相故,作妄语也。尔时,无尽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此经中,若以一句,若以一偈,为他显说。其福几何?惟愿说之。
《原文》佛言,善男子。所有十方,诸佛刹中。诸佛世尊,眼所见者。彼等一切,资生乐具。悉以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世尊。乃至入于,大般涅槃。般涅槃后。复以一切,种种宝物起舍利塔。若复有人。于此真如,法本之中。乃至一句,及以一偈。分别为他,而显说者。所得福德,乃多于彼。
《原文》复次善男子。若有说是,法本之时。能于是中。赞言善哉,快哉之者。当知彼人。一切诸佛,皆共赞叹。若有供养,是经典者。当知彼人。即是供养,于我身也。尔时世尊,普观大众。观大众已,即告之言。诸善男子。若此经典,所在之处。如是地分,一切诸佛,皆共忆念。
《原文》诸善男子。当知是经,于未来世,阎浮提内,诸众生边,为大良药。若人能于,是经典中。若自转读。若教人读。一遍二遍,及三遍者。当知是人。自请如来,转妙法轮。若有善男子。于是经典,若自抄写。若教人抄。当知彼人,即是受持一切,诸佛甚深法藏。常得欢喜,速获安乐。于未来世,当得作佛。
《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应堕地狱者。终不闻是,微妙经典。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得闻是,妙经典者。舍是身已。必得生于,清净国土。复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是经。闻已欢喜。信乐受持。广为他人,读诵解说。当知彼人,速得菩提。毕定不久。六根具足。五眼清净。临命终时,不忘正念。复当得彼,无量无边,百千三昧陀罗尼门。
《原文》所谓入于,一切诸佛三昧。普照奋迅三昧。总持藏三昧。髻珠印三昧。灌顶位三昧。观印三昧。复得无字惬陀罗尼。一切法无能降伏陀罗尼。决疑陀罗尼。真如决义陀罗尼。如是等,无量无边,百千陀罗尼。复得五神通。于生死处,正念不乱。
《原文》尔时世尊,即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已供养,无量无边,百千诸佛故。我以此法,付嘱于汝。汝当来世,广为他说,如是法本。文殊师利。于汝意云何。汝已过去,于诸佛所。种种供养。种种恭敬。种种奉迎。是诸福德,可得边际,可得思量不?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佛言文殊师利。若汝于未来世,于此娑婆世界。五浊世中。广宣流布,如是法本。所得福德,倍多于彼。
《原文》文殊师利。汝于过去,诸世尊所。虽复以于,种种衣服,四事供养,常令丰足。而汝未曾,于是法本,为他人故,方便显说。以如是故。于彼佛边,犹多过咎。若汝于彼,过去佛边。乃至一佛,未曾供养。但能于是,深妙法本,为他广说。当知即是,于一切佛,诸世尊所。具足供养,无有过咎。佛说是经时。文殊师利,诸菩萨等。及威灯光一切仙人。并余眷属,天龙八部,诸鬼神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妙普觉随缘群学习顺便作了一些注解供养同修。2013-12-09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通达品第一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永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善解脱,善得自在犹如大龙,
《原文》唯阿难在学地须陀洹果,其名曰:净命阿若憍陈如、摩诃迦葉、憍梵波提、薄拘罗、离波多、毕陵伽婆蹉、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须菩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阿尼楼陀、摩诃迦栴延、优波离、罗睺罗,如是等四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人俱,悉已通达甚深法性,调顺易化善行平等,一切众生真善知识,得无碍陀罗尼,能转不退法轮,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从他佛土为法来集,
《原文》一生补处护持法藏不断三宝种,法王真子绍佛转法轮,通达如来甚深境界虽现世间世法不染,其名曰:宝相菩萨、宝掌菩萨、宝印菩萨、宝冠菩萨、宝髻菩萨、
《注解》《大家要静心闻法,看到菩萨诸佛名字,就能灭除多劫罪业,这部经光明普照,我们的心念一动,诸佛菩萨知道的清清楚楚哦,我们不学掩耳盗铃之事,才能心静自安生妙慧》
《原文》如来藏菩萨、智藏菩萨、日藏菩萨、定藏菩萨、莲华藏菩萨、解脱月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观月菩萨、普音菩萨、普眼菩萨、莲华眼菩萨、广眼菩萨、普行菩萨、普戒菩萨、智意菩萨、莲花意菩萨、胜意菩萨、上意菩萨、金刚意菩萨、狮子游戏菩萨、狮子吼菩萨、大音王菩萨、妙音菩萨、无染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智光菩萨、智德菩萨、贤德菩萨、华德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十六贤士跋陀婆罗菩萨为上首,贤劫菩萨,弥勒菩萨为上首,
《原文》四天王天,四王为上首,三十三天,帝释为上首,夜摩诸天,须夜摩王,为上首,兜率陀天,冊兜率陀王,为上首,化乐天善化王,为上首,他化自在天,自在王为上首,诸梵天大梵王,为上首,首陀婆天,摩醯首罗为上首。复有诸,阿修罗王,娑利,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如是等,无量百千,诸大,阿修罗王。
《原文》复有诸龙王,阿耨大池龙王、摩那斯龙王、娑伽罗龙王、婆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各将眷属,无量百千。耆阇崛山,就是灵山,纵广四十由旬,地及虚空,靡有间隙,是说多的没有一点缝隙,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心合掌恭敬如来。
《原文》尔时,世尊百千大众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来面门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至佛所,右绕三匝,从面门入。东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佛世界,有佛国土,名曰庄严,佛号,普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世,为诸菩萨摩诃萨,说一乘正法。
《原文》彼佛国土,尚无声闻、辟支佛名,况复修其法者?诸菩萨众,皆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土众生,不因饮食,但资禅定。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说哦日月星光,皆悉不现,唯佛光明,照曜其国。无诸山陵,地平如掌。有一菩萨,名曰离障,与百千菩萨,至其佛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
《原文》“世尊,以何因缘,有斯光明,照此国土?”时,普光如来,告离障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国土,名曰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欲为诸菩萨,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放此光明。
《原文》时,离障菩萨,白彼佛言,我今欲往娑婆世界,礼敬供养,释迦如来,听受正法。彼佛告言,善男子,今正是时。是说,正是时候,你可以去礼敬,娑婆界的,释迦牟尼佛尔时,离障菩萨,蒙佛听许,即与无量菩萨眷属,来娑婆世界,至耆阇崛山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原文》南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国土,名清净华,佛名日光,十号具足,菩萨名,日藏。西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宝华,佛名,功德光明,十号具足,菩萨名,功德藏。北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清净,佛号自在王,菩萨名广闻。东南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火焰,佛号甘露王,菩萨名,不退转。西南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功德清净,佛号智炬,菩萨名,大慧。
《原文》西北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悦意,佛号妙音王,菩萨名,功德聚。东北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慧庄严,佛名智上,菩萨名,常喜。上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不动,佛号金刚相,菩萨名,宝幢。下方,去此过,十恒河沙世界,国名月光明,佛号,金刚宝庄严王,菩萨名,宝信,皆亦如是。
《注解》《是说,各十方面的,参加法会者都到了》
《原文》尔时,众中有一天王,名钵婆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问,若蒙佛许,乃敢陈疑。
《注解》《是说,我有问题要问,世尊答应了,我才敢说。》
《原文》尔时,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如来、应供、正遍觉知,随所疑问,当为解说。
《注解》《佛说,大王啊,我是正遍智,你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我会给你解答的》
《原文》尔时,胜天王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
《注解》《问怎么样是菩萨,能修学一法,就能通达一切法哪》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善哉!善哉!快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王所问,当分别释。
《注解》《佛说,你问的太好了,用正思维好好听着,我为你解说》
善哉!世尊,唯然愿闻。
《注解》《大王说,好的世尊,我很愿意听哦》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
《注解》《佛说,菩萨想学习一法,通达一切法,那就是要学习,般若波罗蜜》
《原文》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则能通达,檀那波罗蜜、
《注解》《佛说学习般若波罗蜜,能通达一切的,布施,波罗蜜》
《原文》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
《注解》《是说,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优波憍舍罗波罗蜜、尼坻波罗蜜、婆罗波罗蜜、阇那波罗蜜。》
《注解》《这些波罗蜜,都为一般若波罗蜜所统摄,是从般若波罗蜜,所出生的。》
《原文》大王,云何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檀波罗蜜?
《注解》《佛说,大王,菩萨怎么学习,般若波罗蜜,而能行布施波罗蜜哪?》
《原文》菩萨摩诃萨,以清净心,无所希望,为他说法,不求名利,但令灭苦,
《注解》《是说,菩萨行布施波罗蜜的时候,没有名利所求心,不报任何希望及生心,只有一心灭众生苦,》
《原文》不见我说,不见听者,
《注解》《在行布施般若波罗密时,心无我相,没有他相,》
《原文》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是说,一相无相,一切都没有,自性思维念头,寂静无性》
《原文》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法檀波罗蜜。
《注解》《是说,借以假名,为般若波罗蜜,及所行说法,布施波罗蜜》
《原文》观诸众生,犹如父母、兄弟、亲戚,令一切众,咸亲附我。何以故?
《注解》《平等善待一切,犹如父母一样,使一切众生,都能感到欢喜,愿意亲近自己。》
《原文》无始世来,流转六道,皆为亲戚。
《注解》《是说,众生在于六道,互相造因果结缘,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
《原文》若有众生,在怖畏难,菩萨摩诃萨,尚以身命,而救拔之,
《注解》《是说,有众生在危险难时,菩萨都能以,自己的身命救护,》
况应加恼?
《注解》《是说,菩萨连自己的生命,都能给予众生,怎么能说菩萨,有恼害他人之心呢》
《原文》不见我施无畏,不见受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是说,以无我相作布施,自然也就,没有被施者,一切所作即可空寂,》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资生檀波罗蜜,
《注解》《是说,菩萨在行布施波罗密时,以众生所需财物,不生吝啬心,》
《原文》随诸众生,资养之物,种种布施,令受十善,不见我施善,及他受施,无二无别,自性离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不望报檀波罗蜜,凡行施时,不望果报,菩萨法尔,自应布施,不见我行,不见施报,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就是学习菩萨行法,心无所依,没有望报心》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大悲檀波罗蜜,
《注解》《是说,菩萨行大悲心,拔众生诸苦》
《原文》见诸众生,贫穷老疾,无救济者,起大悲心,而发誓愿,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作归依处以少善根,回向菩提,为众生故,亦不分别,我能救济,及受救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是说,哪怕是一点的善行善根福德,都回向于法界及众生,》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恭敬檀波罗蜜,随他所须,
《注解》《是说,菩萨在行恭敬布施波罗蜜时,以恭敬心把,自己所有物给予,令他人欢喜,》
《原文》不令彼倦,敬心授与,不见我能敬,不见彼受敬,无二无别,自性离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尊重檀波罗蜜,于诸众生,悉起师僧,及父母想,以尊重心,合掌恭敬,若无财物,施以善言,不见我能尊重、他可重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供养檀波罗蜜,若见寺塔,则应香华、灯油、扫洒供养,若见,尊像毁坏、正法缺损,则应治葺,若见众僧,四事供养,不见,我能供养、彼可供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是说菩萨行供养波罗密事,同样以无相心,做佛事,而不生供养心,》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无依止檀波罗蜜,不作是念,以此布施,愿得生天,或求天王,愿得生人,若求人王,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希取。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檀那波罗蜜。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尸罗波罗蜜,作是思惟佛阿含教,及毗尼中说,波罗提木叉,菩萨摩诃萨,应学不见戒相,及我能持,不著戒,不著见,不著我。
《注解》《这是菩萨开始学,持戒波罗蜜了,》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止以,持戒得,应当遍学,菩萨戒行。戒性清凉,寂静不生,自性离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云何持戒,能断烦恼?烦恼三种,贪、恚、愚痴,又各三品谓,上中下,须知对治,贪欲重者,修不净观,具足观身,三十六物,
《注解》《是说贪身心者,静心观自身体里面,一切不净污垢,及四大,地水火风,皆是无常烂坏物。》
《原文》瞋恚多者,修慈悲观,多愚痴者,修因缘观。不见能观,及所观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就是一切,所修所观,皆不著心,一切无性,自生自灭,》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云何菩萨摩诃萨,离不正思惟?菩萨摩诃萨,不生是心,我行寂静,行离,行空,诸余沙门、婆罗门在,喧挠中不乐空行。见不二别,知自性离,即灭邪念。
《注解》《是说菩萨在行波罗密时,虽然心寂静,不生寂静心,行离,行空,也是一样,喧哗与默同,不生二法,》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虽知诸法离,而深畏罪业,
《注解》《是说菩萨知道一切诸法不生,而精进修行,唯恐有过失,》
《原文》如佛所说,应持净戒,修习功德,乃至般若波罗蜜,
《注解》《是依佛教持戒,才能达到圆满波罗蜜,》
《原文》少不善法,不与共居,
《注解》《是说在与人一块修行时,他人有很少的善行,不可以与此人一块修行,》
《原文》世尊所说,譬如毒药,多少皆害。
《注解》《是说毒药,不论多少,服者皆被毒害,》
《原文》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常生怖畏信行相应。
《注解》《是说菩萨在般若行时,心无所著信心与无所行相应,不起念想》
《原文》菩萨摩诃萨,于空旷处独行无侣。或有沙门婆罗门等。
《注解》《是说菩萨般若行时,心无二相》
《原文》赍持金银,琉璃,真珠,玛瑙,虎珀,珊瑚,车磲,白玉。以寄菩萨。不起贪着无有取心。作是思惟。世尊所说,宁自割身取肉而食。于他之财不与弗取。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持戒坚固。若魔及魔眷属,以妙色形,逼试菩萨。心不动摇,作是思惟。
《注解》《在修行中,你的有什么想法,就会出现魔事考你哦》
《原文》世尊所说,一切诸法,如梦幻化。无二无别,自性离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虽勤持戒,不求生人,若作人王。不求生天,若作天王。身离三失。无口四过。意免三愆。
《注解》《是说身不犯杀,盗,淫,口不犯,谄曲,绮语,妄语,两舌。意不犯,身口意三者清净,》
《原文》如此持戒,不见我能持,不见戒相。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尸罗波罗蜜。
《注解》《这些所说也就是借相方便说,只是名相》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羼提波罗蜜。
《注解》《羼提,就是忍辱波罗蜜》
《原文》菩萨摩诃萨,于其内心,常能生忍。忧悲,苦恼,皆悉不随。亦学外忍。若他,打骂,终不生嗔。亦学法忍。如世尊说,甚深实性,无人无法。不生寂静,即是涅槃。
《注解》《是说心没有寂,也没有静,这二法不生,自己就住在,涅槃境界,》
《原文》闻如此说,心不惊怖。作是思惟。不学是法,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观三毒,如是贪嗔,于何处起?何因缘生?何因缘灭?作是观察,不见有生,及可生法。
《注解.》《观察世间一切相,寂静不动,没有生处,也没有灭处,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皆是自性缘影像.》
《原文》不见能灭,及所灭法。如是忍心,相续不断。于六时中,无有间隙,不择境界。
《注解》《就是时刻住于无所忍中,也没有什么境界可见》
《原文》父母国王,我则须忍。余可以威,即便加恶。菩萨行忍,不为报恩。
《注解》《是说一切我都能忍,有威胁我者,加恶我者,心不动不念》
《原文》名利仁义,惭耻怖畏。菩萨摩诃萨,法应行忍。
《注解》《是说菩萨修行中,名为行于利人他事,名为行仁义之事,对这些事常惭愧,觉得做的不够好,》
《原文》若人加害,挝打,骂辱,心不倾动。菩萨摩诃萨,若作国王,王等。有贫贱人骂詈耻辱。不示威刑,云我是王,法应治剪。即作是念。我于往昔,诸世尊前,发大誓愿。
《注解》《是说菩萨做国王时,有人向他示威,菩萨心想,我不可以用法,来惩罚对我不恭敬的人,》
《原文》一切众生,我皆济拔。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解》《是说菩萨忆念自己发的大愿,要使所有众生,皆成正觉,》
《原文》今若起嗔,则违本誓。
《注解》《是说今日要是用国王权力,治罚对我不恭敬骂我的人,那岂不是与我的誓愿相违背吗?》
《原文》譬如良医,发如是誓。世间盲者,我悉治愈。
《注解》《是说比喻一个高明的医生,作是说言,我要救治天下一切盲者,》
《原文》若自失明,岂疗他疾,
《注解》《是说假如自己都如盲者,没有智慧光明眼睛,怎么能治疗他人的盲眼哪,》
《原文》如是菩萨,为除众生,无明黑闇。自起嗔恚,安能救彼。
《注解》《是说若想救一切众生,自己都有嗔恨之毒,怎么能去安稳他人,救他人那,》
《原文》不见我能忍,不见可忍。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是菩萨心无二相,不见心及能忍者,也不见有什么,可忍及不可忍者,心住寂静无性,》
《原文》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羼提波罗蜜。
《注解》《这样才是菩萨学习,修行忍辱波罗蜜哪,》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毗梨耶,波罗蜜。
《注解》《毗梨耶,是精进波罗蜜,》
《原文》未灭令灭,未度令度。未脱令脱,未安令安,未学令学。菩萨如是,行精进时。有诸恶魔,为作留难。谓菩萨言。善男子。
《注解》《是说菩萨在行精进波罗蜜时,就会有很多的,魔事来考你,》
《原文》莫修此法。空受勤苦。何以故。我往昔时曾修此法。
《注解》《于是魔回来对你说,不要修行波罗蜜哦,我曾经修行没有用,白白受苦,》
《原文》未灭令灭,未度令度。未脱令脱,未安令安,未学令学。空受勤苦,都无实利。
《注解》《这是魔在让菩萨退转,菩提心哦,》
《原文》我从昔来,多见菩萨。修学此行,并皆退转。
《注解》《魔说我见过很多的菩萨,修行波罗蜜都退转了,不修了,》
《原文》汝可回心,以取声闻,辟支佛乘,而自灭度。
《注解》《魔说你快点学习声闻乘吧,也可以修行辟支佛乘,自己得安乐多好啊,》
《原文》菩萨摩诃萨,即便觉知,告言。恶魔。汝复道去,我心如金刚,非汝能坏。
《注解》《这是菩萨用正觉智心,知道是魔来邪说,即对魔说,你从哪里来,赶紧回到那里去吧,我的心如金刚,你是不能够坏我的,》
《原文》汝若作障碍,自得长夜苦,魔即不现。
《注解》《菩萨对魔说,你要是来障碍我,修行菩提道波罗蜜,你会永得获罪受苦的,魔一听是为高明的菩萨,识破了他的邪说,即消失不见,》
《原文》若余菩萨,修五波罗蜜。未得般若波罗蜜者。
《注解》《佛说,若是其它的菩萨,只知道修行,五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知道修行般若波罗蜜,》
《原文》菩萨摩诃萨,如是精进。设百千劫,亦能超过。况复声闻,辟支佛乘。
《注解》《佛说菩萨只修五波罗蜜,就能超过,声闻乘,辟支佛乘,但不及修行,般若波罗蜜的菩萨,》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佛法,众恶悉离。虽行精进,不疾不迟,而发大愿。使我得身,与世尊等。眉间白毫,顶上肉髻。佛转法轮,我亦如是。譬如真金,众宝莹饰,则为严净。菩萨精进,亦复如是,远离垢秽。所谓懒惰,懈怠疲极。不自觉知,不正思惟。离此垢秽,即获清净,智慧功德,而共庄严。
《原文》身不疲劳,心无厌怠。障道恶法,一切不善,皆悉灭除。其有助道,向涅槃法,悉令增长。少恶不起,何况其多。假使十方,恒沙世界,满中大火,如阿鼻狱。此世界外,有一众生,可度脱者。菩萨摩诃萨,能从中过,况多众生。
《注解》《佛说修行,般若波罗蜜的菩萨,大心救众生,没有畏惧一切不能奈何菩萨,就是在大火中,有一个众生菩萨都要救她,何况更多的众生哪,》
《原文》可作是念。无上菩提,不易可得。菩萨修行,如救头燃。百千万劫,如此重担,难可荷负。作是思惟。过现诸佛,皆修此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如是,正应修习。宁百千劫,处地狱中,使众生度。终不弃舍,速取涅槃。
《注解》《菩萨大愿修行般若波罗蜜,在地狱代众生受苦,百千劫中,也不弃舍一个众生,自己取得涅槃之乐,》
《原文》如是精进,心不自高,于他不下。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毗梨耶波罗蜜。
《注解》《也就是菩萨修行学习,精进般若波罗蜜,能通达一切精进善巧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禅波罗蜜,深种善根。于大乘中,世世生生,多习妙行,近善知识,不生贫贱。常在婆罗门,刹利大姓。正信三宝,增长善法。因宿善根,作如是念。众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菩萨摩诃萨,起厌离心。知从虚妄,分别而有。修多罗中,方便种种,说欲过患。如槊如矛,如刀如蛇如泡。臭秽不净无常。
《原文》云何智人,贪着此法即剃须发,出家修道。未见令见,未得令得,未证令证。闻说受持,若世谛,第一义谛。如实修行,如法观察。所谓,正见,正分别,正精进,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远离喧杂,不求名闻。供养恭敬,身心精进,常无休息。思惟此心,多行何境。若善若恶,无记境界。若行善境,则勤精进,增长善根。
《注解》《是说善恶二法无性,也没有什么境界,修行中的善行及善境界,不要执著,要转为精进,增长善根不著其中,》
《原文》三十七品,以治诸恶,不善之法。恶不善者,贪恚愚痴。
《注解》《一切行不善者,皆是有,贪恚愚痴所缚,》
《原文》贪欲三品,谓上中下。其上品者,若闻欲名,遍身战动。
《注解》《佛说贪欲分三种,最上品者,听到淫欲名字,全身就会战动,》
《原文》心踊欢悦,不观欲过,厌离不生。无惭无愧。
《注解》《是说这种人,只知道淫欲,不观察淫欲之祸患,也不生厌离之心,没有惭愧觉悟心,》
《原文》何谓无惭。经游独行,恒思欲境,心心相续。唯见妙好,不知过患。
《注解》《是说唯独行淫欲,思念淫欲境界,只知道暂时快乐,不知到这是生死轮回,诸苦根本,》
《原文》若其父母,及余尊长,呵彼所欲。于所尊前,不觉起诤,是名无惭。
《注解》《是说这个人贪欲过重,父母尊长训斥也不听,而且心生诤论,不知道惭愧心,》
《原文》此人命终,当生恶趣。
《注解》《这中上品淫欲重的人,死后当堕三恶道,》
中品欲者。若离境界,不恒生心。
《这中品淫欲者,能听人劝,能离淫欲境界,能慢慢断除此事,》
《原文》下品欲者。但共言笑,欲情即歇,
《注解》《说这下品淫欲者,对所钟情的人,只要见面说笑,就能满足淫欲,欲望心理,淫心即歇,》
《原文》嗔亦三品。上品嗔者,愤恚若发,心惛目乱,
《注解》《佛说嗔,也分三品,上品嗔者,愤怒的时候,心乱哆嗦,眼睛乱射仇恨光,失去清净,》
《原文》或造五逆,若谤正法。及大重罪,五逆之恶。于百分中,不及其一,中品嗔者。以嗔恚故,而造诸恶,即生悔心。
《注解》《这中品嗔者,愤怒过后能自觉悟,知道错了这样不好,自己心里很惭愧难过,》
《原文》下品嗔者。心无嫌恨。但口呵毁,随生悔过。
《注解》《这下品嗔者,只是嘴里骂一通,马上知道这样不好,即可惭愧,》
《原文》痴亦如是。虽作是观。知一切法,如幻梦响,乾闼婆城。虚妄不实,颠倒故见。
《注解》《乾闼婆城,是佛教比喻,因此城是变化出来的,在空中悬浮,只是影像不是真的,》
《原文》灭外境界,内心寂静。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是说对外界一切心不动念,心入寂静不起想法,因为一切没有人我主宰,也没有能行的人,及所行的法,》
《原文》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禅波罗蜜。
《注解》《这个也是借相假说,名为,禅波罗蜜,不是有个真的波罗蜜要你去学,》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正智,观色,受想行识。不见色生,不见色集。不见色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何以故。自性皆空,无有真实,但虚名字。
《注解》《是说一切世间色相,都是无常空事幻化,只是有个虚名而已,》
《原文》而行,般若波罗蜜。化诸众生,终不为说,无业果报。
《注解》《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以自性正知智慧,教导众生,不说一切都没有,都不是真的,不说没有因果善恶报应,》
《原文》一切诸法,如梦如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养育。而说,有业果报。
《注解》《因为这些是,众生真实的自己,只是被虚妄心,色相暂时包裹,不能见自性,》
《原文》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般若波罗蜜。恶魔不能得便。何以故。
《注解》《这样的菩萨心无一相,不失正念正觉,以自性智慧,行般若波罗蜜者,不会被恶魔乘虚而入,》
《原文》近善知识,成助菩提,离世间法。于诸如来,甚深正法,欢喜赞叹。
《注解》《因为有正见深信心,》
《原文》若天,若魔,沙门,婆罗门。除佛正智,无及菩萨。
《注解》《这样修行的菩萨,除了佛谁也比不上他,》
《原文》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身,口,意,三业清净,空,无相,无愿,》
《原文》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般若波罗蜜。
《注解》《这样修行的菩萨,也是借假名说,名为般若波罗蜜,只是个名字引导,》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优波憍舍罗,波罗蜜。
《注解》《是修行,回向波罗蜜,》
《原文》菩萨摩诃萨,善巧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解》《是说菩萨心里,生起的一个善的念头,他也很欢喜的,即可发大心回向一切众生,》
《原文》若见华果,日夜六时,供养诸佛,及菩萨众。
注解《是说你见到好看的花,及好果子,心里即可升起供养,诸佛菩萨心念,》
《原文》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华树果树,亦复如是,
《注解》《是说以这样的,供养心功德,回向菩提,你成佛时的,华树果树,》
《原文》若闻如来,修多罗中,说甚深义。信乐受持,为众生说,以此善根,回向菩提,
《注解》《是说你听到了,佛在大乘中教导的甚深妙义,非常欢喜,也很愿意受持,应该把这份欢喜,和受持心功德,回向无上菩提,》
《原文》若见如来,塔庙形像,香华供养。令诸众生,离破戒香,获得如来,清净戒香扫洒涂地,令诸众生,威仪齐整,华盖覆罩。令诸众生,皆离恼热。入僧伽蓝,愿诸众生。悉入涅槃。若出伽蓝,愿诸众生,出魔境界。开伽蓝门,作如是愿。以出世智,为诸众生,启未开门。若见关闭。愿为众生,关闭恶趣,及以三有。
《注解》《三有,即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生死火宅,》
《原文》坐时念言。愿诸众生,坐菩提座。若右胁卧,愿诸众生,皆得涅槃。起时念言。愿诸众生,起离诸惑。若洗脚足,愿诸众生,远离尘垢。礼佛旋塔,愿诸众生,成天人师若有外道,邪见难化。即自念言。我为彼师,必不肯信。且作同学,或为弟子。虽处彼众,戒行多闻,胜诸外道。
《注解》《是说一些外道很难教化,若做他师一定不信我教,要先做他的同学,或者弟子,而菩萨心一切智慧,胜过外道,借此机会降伏归正,》
《原文》因尔降伏,尊重为师,言必信受。毁其邪法,为说涅槃。
《注解》《是外道先相信我了,再以正法,除去邪见,说如来涅槃真理,》
《原文》令入正教,精修梵行。禅定三昧,得诸神通令入正教,精修梵行。禅定三昧,得诸神通,色变膖胀,烂坏臭处。使其增恶,起厌离心。即复本形,为菩萨相,而为说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无上果。见大乘人,离善知识。学二乘道,不得其果,唐失大乘。观彼根性,即为说法,入无上道。未发心者,化令发心。已发心者,教使坚固。见持戒人,犯少轻罪。不解忏悔,懈退忧愁,不复修道。
《原文》即为说法,对治忏除,令道胜进。菩萨摩诃萨,少欲知足,唯求法利。为众生说,供养如来,成就六波罗蜜,说法供养。是为檀波罗蜜,行不违言。是尸波罗蜜,若天若魔,不能坏乱。是羼提波罗蜜,心心相续,不觉疲倦。是毗梨耶波罗蜜,专心一念,不缘异境是禅波罗蜜,说法供养,
《原文》不见我我所是般若波罗蜜,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方便波罗蜜。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尼坻波罗蜜。
《是修发愿行》
《原文》菩萨发愿,不为有乐,出离三界,求二乘道。作大愿言。一切众生,众生所摄,皆入涅槃然后我身,乃成正觉。未发心者,即令发心。已发心者,令其修行。已修行者,令得菩提。得菩提者,请转法轮。乃至分身,舍利起塔供养。
《原文》复作愿言。若有世界,诸佛成道,悉无天魔。愿自智慧,发无上心,不由外缘。又愿我身,常在世间。一切众生,悉令成就。愿新发意,诸菩萨等。若闻如来,说甚深法,心不惊怖。无边佛道。无边佛境。无边大悲。愿诸众生,皆悉通达。又愿我身,常生秽国,不生净土。何以故。譬如病人,乃须医药,无疾不须。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愿波罗蜜。
《以上是菩萨的愿行般若波罗蜜,》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婆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能伏天魔,摧诸外道。具足功德,智慧力故。一切佛法,无不修行,无不证见。以神通力,用一毛发。能举阎浮提,乃至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量,百千世界。能于空中,取种种宝,施诸众生。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佛说法,无不闻持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力波罗蜜。大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阇那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观五阴。生不见实生,灭非实灭。
《这是菩萨修行的智波罗蜜》
《原文》作是思惟。此五阴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养育。凡夫众生,虚妄着我普五阴非我,阴中无我。我非五阴,我中无阴。
《注解》《是说五阴也是,虚妄心幻化出来的,一切的色相中,没有人我四相,五阴不属于我,真实我中也没有五阴,》
《原文》凡夫愚惑,不如实知,流转生死,如旋火轮。一切诸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缘合谓生,缘散为灭。自性非无,是故不生。自性非有,是故无灭。
《注解》《是说愚痴众生,见缘聚为是生,缘尽散了为是灭,自性是真实的,具足一切没有生灭二相,因为自性真实存在,因为没有生也就没有对立,二法的灭了,自性寂静无物可见,不可以说看不见就是没有,不可以说看到的就是真的,真性是无相没有二法二境界的,》
《原文》菩萨摩诃萨,一切境界,无有一法不通达者。修行如是,智波罗蜜。二乘外道,不能掩蔽。以智观察,从初发心,至入涅槃,皆悉明了。能以一法,知一切境。一切境界,即是一法。何以故。如如一故。不见我能修,及所修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智波罗蜜。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显相品第二》
《原文》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何者是般若波罗蜜相。佛告,胜天王言。如地,水,火,风,相。般若波罗蜜相,亦复如是。
《注解》《佛说看到的这些色相,都是般若波罗蜜相哦》
《注解》《一切世界有情众生,都是住在自性不生灭,般若波罗蜜中,若是没有般若波罗蜜,也就没有这些色相了,》
《注解》《这些色相的实质性,就是我们的真心智体,它们是没有任何思维思想的,都是空相影尘,自性智镜中,反射出来的自心活动思想影像,我们把这些假相当真了,》
《原文》世尊,云何地相?佛言。普遍广大,难可度量,是为地相。般若波罗蜜相,亦复如是。
《注解》《佛说你看到的广大无边的地相,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相,》
《原文》何以故。如如普遍广大,难思量故。
《注解》《是说我们的真性,无所不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遍及一切处的,一切众生友情,无不是在同一般若波罗蜜中,演绎各自的因果境界,而迷失在这些缘起生灭法中,轮回不断》
《原文》大王。一切药草,皆依地生。一切善法,皆依,般若波罗蜜生。
《注解》《也就是说,人人的自性般若智慧,能生一切善法,》
《原文》又如土地,增之不喜,减之不嗔。离我我所,无二相故。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注解》《这是佛拿这些相,比喻我们的自性,无性无念,没有一切喜怒哀乐,可却明照知道这一切,》
《原文》赞叹不增,毁皆不减。离我我所,无二相故。
《注解》《这是说我们的自性,没有动念起心,没有我及我所,知道赞我,如如不动,知道毁我,如如不动,》
《原文》世间行来,举足下足,悉依于地。若求善道,趣向涅槃。应当依是,般若波罗蜜。
《注解》《是说一切所行,不离大地,要想作善离苦得乐,要依般若波罗蜜,因为般若波罗蜜,是一切波罗蜜的眼睛,》
《注解》《是说一切所行,不离大地,要想作善离苦得乐,要依般若波罗蜜,因为般若波罗蜜,是一切波罗蜜的眼睛,》
《注解》《是说我们的自性宝藏,般若波罗蜜,把一切恶的能转为善,一切不好的能转为好,一切世间功德福慧,皆是有自性般若波罗蜜,以恶转善,逆转顺,苦转乐,贫转富等等境界,皆因自性般若波罗蜜出生功德而化现,》
《原文》又如大地,虫蚁蚊虻,种种诸苦,不能倾动。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注解》《我们自性般若波罗蜜,犹如大地,一切诸苦不能使其有动念心,能包容一切而无念想,清楚明白而随缘不动,》
《原文》离我我所,不可倾动。又如大地,若闻师子,龙象之声,终无惊怖。
《注解》《是说我们的真心闻性,能遍闻一切声,对一切没有所闻心,不对一切声音,起心生分别及惊怖,》
《原文》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天魔外道,不能恐惧。何以故。
《注解》《是说真实自性,般若波罗蜜,一切现象都不能,使其有恐惧心,为什么那?》
《原文》不见有人,不见有法,自性空故。
《注解》《因为知道一切,无不是自性化现的缘影,从本无中,无中生有,妄想生出的幻觉之事,》所以对一切毫无所动,有生出就有坏灭,真心无生,没有相待对立,也就没有生灭二法。》
《原文》又如水大,从高赴下。一切善法,皆向般若波罗蜜。又如水大,能润草木,得生华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润诸三昧,生助道法。成一切智树,得佛法果,利益众生。又如水大,渍草木根。能使倾拔,随流而去。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诸见,烦恼习气。根本悉灭,永不复生
《原文》又如水大,性本清净,无垢不浊。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体无烦恼,故名清净离诸惑故,名为无垢。一相非异故,名不浊。
《注解》《是说真心无性,无二相远离一切惑,心清明了,名为无垢,也就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污垢,污垢的实质性,就是真心,明白了污垢名消失,还原本性名为真心般若,一切都是借名相见实相,》
《原文》如人夏热,遇水清凉。热恼众生,闻般若波罗蜜,亦即清凉。如人患渴,得水乃止。求出世法,得般若波罗蜜,思愿亦止。又如水泉。甚深难入。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诸佛境界。甚深难入,
《注解》《亲证了般若波罗蜜,你就入佛地了,》
《原文》又如坑坎之处,水悉平等。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声闻,辟支佛,及诸凡夫,皆悉平等。
《注解》《是说众生自性般若波罗蜜,没有差别一切平等,同一心体一真如中,》
《原文》又如水能洗地,悉得清净。菩萨摩诃萨通达,般若波罗蜜。离诸烦恼,即得清净。何以故。自性清净,离诸惑故。又如火大,能烧一切,树木药草。不作是念,我能烧物。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注解》《这是世尊拿这些,来做比喻我们的自性,清净平等,没有起心动念,》
《原文》能灭一切,烦恼习气。亦不作念,我能除灭,
《注解》《自性般若智慧,若以如来所教作,便能灭不善转为善,而不作想法,我能转恶成善,我能灭习气,所谓的习气善恶,都是空名相,实质是自己真心般若,用正念正觉知,习气名字及恶名相,即可消失,现出本性换名为,正觉般若自性,》
《原文》又譬如火,悉能成熟,一切诸物。般若波罗蜜,亦能成就,一切佛法。
《注解》《所谓的一切佛法,皆是从自性流出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学来的是用心意识,学习的知识而已,也就是所知障,所见障了,皆是缘心所见缘影,》
《原文》又譬如火,悉能干竭,一切湿物。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竭诸漏流,永不复起。
《注解》《真心自性若愚,如来正法甘露滋润,就会使一切不善漏洞,转为功德林,能见自性永不再生颠倒,》
《原文》假使火聚,在雪山顶。若一由旬,至十由旬,皆悉能照。而无是念,我能照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注解》《这是世尊在比喻我们的自性般若,一切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明了,而没有分别辩论言说,随缘刹那不住,而无一念想法,》
《原文》皆悉能照,声闻缘觉,及以菩萨。亦不作念,我能照彼。
《注解》《是说一切声闻,缘觉及菩萨,无不是自性,般若所照明出生的,明白一切而无我想,我是般若波罗蜜,能生出一切菩萨缘觉声闻,》
《原文》又如禽兽,夜见火光,恐怖远避。薄福凡夫,及以二乘。若闻般若波罗蜜,恐惧舍离。
《注解》《是说根性二乘人,及以没有发大心者,给他说般若波罗蜜,无相,空,无愿,他们会害怕的,不信不敢修行,》
《原文》般若波罗蜜,闻名尚难,况复修学。如夜远行,迷失道路。若见火光,即生欢喜。
《注解》《是说若是没有,深信善根连名字也听不到,何况修学哪,若是有大心慈悲者,听到了心会欢喜,如走在黑暗路上的人,忽然见到光明一样,》
《原文》知有聚落,疾往投趣。至则安隐,永无怖畏。
《注解》《是说修行看到了可依处,真实处,心不再乱跑,安稳无忧,》
《原文》生死旷野,有福德人。若闻般若波罗蜜。生大欢喜,归趣受持。永离烦恼,心得安乐。
《注解》《是说生死轮回众生,若是有福德人,听说了般若波罗蜜,非常欢喜愿意修行学习它,这个人会永离烦恼,心得安乐,》
《原文》如世间火,贵贱共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凡圣等有。
《注解》《比喻世间之火,不分贵贱平等运用,我们的自性也是那样的,没有凡圣之分别,》
《原文》又如婆罗门,刹利,咸供养火。诸佛菩萨咸,皆供养,般若波罗蜜。又如小火,能烧三千,大千世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若闻一句,则能焚烧,无量烦恼。大王。般若波罗蜜,离垢无著,寂静无边。无边智慧,等达法性。
《注解》《是说自性般若遍及一切处,通达一切法性》
《原文》犹如虚空,性无所住。离相境界,过诸觉观。
《注解》《说真心自性,没有相及境界,离一切觉及所观,》
《原文》心心数法,无有分别。无生无灭,自性离故。
《注解》《是说一切念头思想没有两样,都是无生灭的,没有自性想法是无心的。》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世间希有,利益众生。犹如日月,一切受用。又譬如月,能除热恼。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除一切,烦恼热毒。又譬如月,世间乐见。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注解》《世尊在用比喻赞叹,我们的自性,清净自在般若智慧自性,》
《注解》一切圣人,之所乐见。又如初月,日日增长。菩萨摩诃萨,亲近般若波罗蜜。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渐次增长。如黑分月,日日渐尽。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烦恼结使,次第灭尽。如世间月,婆罗门,刹利,咸所赞叹若善男子,善女人亲近,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所赞叹。如月游行,遍四天下。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若色若心,无处不遍。
《注解》《这是世尊在赞叹比喻,我们的自性般若智慧》
《原文》如世间月,常自庄严。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性自庄严,
《注解》《在说自性般若,清净圆满常自庄严,自性不动一切无碍,没有生灭,》
《原文》何以故。不生不灭,性本清净。遍一切法,自性离故。如世间日,破一切暗。而不作念,我能破暗。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破无始,一切烦恼。亦不作念,我破烦恼。又譬如日,开敷莲华。而不作念,我开莲花。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又譬如日,遍照十方。不作是念,我能遍照。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能照无边,而无照相。
《注解》《是说自性般若,能照无边,而没有所能照心,及心相念头,》
《原文》又如见东方,赤则知日出不久。若闻般若波罗蜜。当知去佛不远。如阎浮提人,若见日出,生大欢喜。若世间中有,般若波罗蜜名字。一切圣人,皆大欢喜。又如日出,月及星宿,光悉不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二乘外道德亦不现。又如日出,方见坑坎,高下之处。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世间乃知,邪正之道,
《注解》《是说菩萨行于,般若波罗密时,引导众生行与正道,开启点燃本性智慧般若,能辨邪正不堕入歧途,》
《原文》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自相平等,不生不灭,性是离故。
《注解》《性就是我们的心念,一定要在世间觉悟自性,不染一切不善,攀援名相之尘垢,》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修空行,无所住着,修道离障。远恶知识,亲近诸佛。心心相续,念佛不断。通达平等,随顺法界。神通游戏,十方国土于其本处,都不动摇。见诸佛法,犹如现前。虽处世间,世法不染。犹如莲花,生在淤泥,菩萨摩诃萨,虽处生死,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而不染着。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生不灭,自相平等。不见不着,性是离故。
《注解》《是说为什么那?因为自性般若,平等无二,没有所见心,没有所执着心,心寂常定离相无念,》
《原文》又如莲华,不停水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不善法,不得暂住。
《注解》《是说菩萨修般若波罗蜜时,自心清净如莲,一点过错也不犯,心中常光明不著一切,》
《原文》又如莲华,所在悉香。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在城邑聚落。人间天上,悉具戒香。
《注解》《是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论在什么地方,或者人间天上,都会因菩萨所在处教化,成就持戒香功德,》
《原文》又如莲华,体性清净。婆罗门,刹利长者居士,之所爱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菩萨诸佛,咸所爱敬。
《注解》《是说这些贤圣皆恭敬爱护,修行般若波罗蜜的菩萨,》
《原文》又如莲华,始欲敷启,能悦众心。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面门常笑,曾无嚬蹙,能悦众生。
《注解》《是说菩萨修行般若,面常微笑,随顺着众生,给予它们欢喜,没有一点的嗔怒心,》
《原文》又如世人,梦见莲花,亦是吉相。一切人天,乃至梦中。闻见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是吉祥,况当真见。
《注解》《这是说菩萨的修行,很难见到,很稀有难得,》
《原文》又如莲华,初始生时。若人非人,之所爱护。菩萨摩诃萨,始学般若波罗蜜。诸佛菩萨,释梵诸天,之所卫护。
《注解》《是说修行者,一旦发心修行般若波罗蜜,一切的诸佛菩萨皆爱护,及以诸天王梵王都会为护你,》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兴如是心,如理通达,诸波罗蜜。满足佛法,教化众生,坐菩提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正法轮。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释梵,所不能转。化度十方,无边世界,一切众生。平等济拔,于生死海。皆悉安置,般若波罗蜜中。无归无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欲见佛者,即为示之,作师子吼。
《注解》《是说菩萨见到有修行者,心想见佛能成就,即便说法之事,因缘因果,修行庄严之相,令他人坚固,菩提道不退转,》
《原文》神通游戏,叹佛功德,令众渴仰。其心清净,而不转移。意无谄曲,远离邪念。所谓,不念声闻,辟支佛法。尽诸垢秽,无复烦恼。身无伪行,离邪威仪。口无巧言,如实而说。
《注解》《世尊在说菩萨的如实修行,身心口意,我们要好好学习》
《原文》受恩常感,轻恩重报。心不怀憾,口恒软语。如是修习,清净之心。
《注解》《修行有了清净心,才能生妙智慧,能深挖自心不善过错,才能去除我慢贡高之心,常怀他恩德,轻恩重报,才能消除三毒不善心,》
《原文》不见能污,不见可染。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这里说修行的菩萨,心没有二相,所见如幻,灭除所见心,心中无,我,人,他,寿者,四相,心无所物,也就没有什么可染了,》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信如来,三种清净。作是思惟,
《注解》《是说菩萨要修行般若波罗蜜,要先深信佛的三种清净,》
《原文》修多罗说,如来法身。寂静身。无等等身。无量身。不共身。金刚身。于此决定,心无疑惑。
《注解》《修多罗说,是佛在诸大乘经中的开示,对佛的身心中,有坚固深信不能有疑惑,》
《原文》是名能信,如来身净。《这样的深信不疑,是名为能信如来身净,》
《原文》复次思惟。修多罗说,如来口净,如为凡夫,受作佛记。亦为菩萨,授记成佛。信如是言,不相违背。
《注解》《这里说要深信如来的口净,能为凡夫授记,或菩萨授记,能这样深信不疑,于佛说才能契心,》
《原文》何以故。如来永离,一切过失,无诸垢秽。无有烦恼,寂静清净。
《注解》《我们要以无丝毫的疑惑心,深信如来金口妙法药,才能读经咒一读就灵验,》
《原文》若天,若魔,沙门,婆罗门,若梵。能得如来,口业失者,无有是处。是名能信,如来口净。
《注解》《是说一切诸天神仙,都不能找出如来口业的过错,若能深信不疑,是名为,深信如来口净,》
《原文》复次,修多罗说,如来意净。诸佛世尊,心所思事。若声闻,辟支佛,菩萨,一切天人,无能知者。
《注解》《是说如来的意清净,所思事,一切声闻,缘觉,菩萨,及诸天人,都不能得知,》
《原文》何以故。如来之心,甚深难入。非诸觉观,离思量境。无有边量,同虚空界。
《注解》《是说如来无心之心,极净难入,不是以觉而能入的,也不可以用所观心而入,要离意识心,思及有量的限碍,要离一切境界,犹如没有边量的虚空那样,》
《原文》如是信知,心不疑惑。是名能信,如来意净。
《注解》《能如是信,以正见,离觉,观,思,量境界,名为能信如来意净,》
《原文》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
《注解》《菩萨又做这样的想法,》
《原文》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不怖不疲。荷负重担,其心坚固,曾无退转。次第修习,诸波罗蜜。成就佛法,无有障碍。无边无等,不共之法。所言决定,其性勇猛。成就如来,广大之事。菩萨摩诃萨,于是事中。不疑不惑,深心信受。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坐道场时,能得无碍,清净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漏尽智。于一念中,通达三世,平等智。如实观察,一切世间。如是众生,具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毁谤圣人,邪见造邪业。身坏命终,当堕恶道。如是众生,具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圣人,正见正业。身坏命终,当生善道。
《原文》如实观察,众生界已,作如是念。我昔发愿,行菩萨道。自觉觉他,此愿应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如是事,不疑不惑,如实信受。
《原文》大王。菩萨成佛,所名为觉处。自觉名正觉。成就众生,名正遍觉。大王。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信知如来,出兴于世。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闻说一乘,即便信受。
《注解》《是说菩萨听到佛说,没有其它乘,唯有一乘佛道,心不怀疑深信接受,》
《原文》何以故。诸佛所说,真实不虚。种种余乘,皆佛乘出。
《注解》《为什么那,佛说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种种乘大小渐顿,皆是从一佛乘而出,都是助缘成佛,阶梯梯登,》
《原文》如阎浮提,种种城邑,聚落。别名并属此洲。如是诸乘,种种名说,皆属佛乘。复作是念。如来世尊,善巧方便。种种说法,皆实不虚。
《注解》《菩萨又这么想,如来的一切说法,都是随缘方便说,没有二相二法,其它宗派,大小二乘,所说的都是句句真实,》
《原文》何以故。世尊说法,随众根性。是故分别,说有三乘,其实一道。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如来说法,深远音声,真实不虚。
《注解》《我们要学习菩萨这种,心离世俗相,契入深法中,正念正思维,如来真实义,念念不离佛,不著所知心,念念明真理,不著真理心,一步一扫心,不留一念存,》
《原文》何以故。释梵天等,以少功德。尚复能有,深远音声。何况如来,无量亿劫,积习功德。
《注解》《为什么哪,因为一些梵天人,又很少的功德,发出的音声就能很深远,何况如来,无量亿劫,积修圆满功德哪,所以说,如来的音声最第一,遍及一切处,》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如是念。如来说法,不违众根。若上中下,皆使成就。众生各谓,独为我说。
《注解》《是说菩萨在想,如来的说法,皆是随顺众生根性,上中下,听着皆能成就,而众生看到的如来,好像坐在自己跟前一样,单独为我自己在说法,》
《原文》诸佛本来,无说无示。菩萨摩诃萨,于如此事,不疑信解。
《注解》《这里说诸佛如来,随顺世间缘说法,众生看到的如来也是缘起影子,不是真的如来法身,所能见到的相,听到的音声,都不是真的,犹如梦中事,只是个暂时幻觉缘影,终归坏灭,对这些事情,菩萨一点也不怀疑,而切能信能解,》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心微细,作是思惟。
《注解》《是说菩萨以净心微妙细致的思》
《原文》世间炽然,大火之聚。所谓,贪欲火。嗔恚烟。愚痴暗。云何当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
《注解》《我们要对照菩萨的发心修行,念念以他人安乐为乐,念念为拔除众生的一切不善,令得道安乐处,这样的心念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哪,》
《原文》若能通达,诸法平等,名为出离。如实知法,犹如幻相。善观因缘,而不分别。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诸法无本,而有业报。诸佛菩萨,凡所发言,我知其意。
《注解》《菩萨在作思维,一切诸法本来无本无生,而众生执缘起影色相当真,在这些影像幻事中,生心造业,我深信佛说一切如幻,我要努力知其一切如来实相谛义,》
《原文》既知意已,即思量义。思量义已,即见真实。见真实已,济度众生。
《注解》《菩萨以正思维如来义,按照如来所教,亲证实相,随缘世间,自益益他,自觉也令他觉悟,以顺逆善恶因果缘中,修积福德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加持他们善根增长,早日成熟闻法得成就,》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巧方便,为众说法。所谓一切诸法,皆悉无我。无众生。无养育。无人。无作者。无觉者。无生者。无见者。空无所有,非自在性,虚妄分别,因和合生。
《注解》《这里说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相,一切都是虚幻,不自在的,因果业力缘影,人在其中对无常色相,分别执着生心,反所见到的都是以因缘合成的,有合就有离,有聚必有散,都是自心虚妄影像,》
《原文》大王。若说诸法,皆悉无我,乃至无见者。为称理说,空无所有。乃至生缘,亦复如是。
《注解》《佛对大王说,一切诸法说无我,也没有所见者,这是对理说空无所有,以及一切缘,也是对理而说的,》
《原文》大王。夫其说法,随顺法相,是名称理。
《注解》《是说一切法理是随着,一切相而假言说的,因为众生认为有相,所以随相说理,不是真的有什么理可说,》
《原文》不违法相,与法相应,得入平等。显现义理,名巧说法。
《注解》《为了随顺众生以相说理,借相引导说真实相,一切平等众生自性,同一无二慈悲善良,没有差别,所现出的色身,都是幻化,无自性无知无觉,借于色相言真理,以理引入真实性,名为方便善巧说,》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无碍辩才。
《注解》《佛说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能得无碍辩才,》
《原文》所谓,无著辩才。无尽辩才。相续辩才。不断辩才。不怯弱辩才。不惊怖辩才。不共辩才。天人所重辩才。无边辩才。
《注解》《刚才佛说菩萨得的是无碍辩才,》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清净辩才。所谓,不嘶喝辩才。不迷乱辩才。不怖畏辩才。不高慢辩才。义具足辩才。味具足辩才。不拙涩辩才。应时节辩才。
《注解》《这是菩萨的清净辩才》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离大众威德畏故,不嘶喝。坚住不怯智故,不迷乱。
《注解》《是说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心不染一切众生相,心也没有自高威德,及怖畏之心,能镇定自若,清净不乱,不用训斥嘶诃,如如不动,很自信正见智慧,一点也不迷乱,》
《原文》菩萨处众,如师子王故,无怖畏。离诸烦恼故,不高慢。不说无义,通达法相故,义具足。善解书论,文字世智故,味具足。无量劫来,习巧便语故,不拙涩。如是说法,随顺四时。春如春说,秋冬亦尔。
《原文》应前说者,不中后说。应后说者,不前中说。应中说者,不前后说。善知时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所得辩才,令众欢喜。所谓爱语,面门常笑,不曾嚬蹙。发辞有义。能称如实,所说决定,不欺侮人。种种乐说,以柔软言,令众欢喜。颜色宽和,
《原文》使他亲附。随义而说,闻者悟解。称法相说,为利益故。平等为说,心无偏党。作决定说,无虚妄言。种种乐说,随众根性,令得欢喜。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大威德。何以故。非器不闻故。
《注解》《是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就会有大威德,为什么那,因为一切小乘,无大心者,不是佛法宝器,不能受持也不愿意听,》
《原文》尔时胜天王,即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其心平等。云何不为,非器者说。
《注解》《大王对佛说,菩萨行于平等,为什么不为那些,下劣心及不是大乘人说那,》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般若波罗蜜,性自平等。不见器,不见非器。
《注解》《是说自性般若自性是平等的,它没有所见宝器,及不是宝器之心,》
《原文》不见能说,及以所说。众生虚妄,见说不说。何以故。
《注解》《自性无念无相,平等无二,没有所见能说者,也没有所说的法相及物,众生以妄想心,见相心动,根本没有说者,及所说事,众生以虚妄缘心,跟着相动,以无说妄见有说,真实为什么哪?》
《原文》般若波罗蜜,不生不灭,无相分别。犹如虚空,一切遍满。众生亦尔,不生不灭。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亦复如是。无名字法,假立名字。云是众生,云是般若。云有能说,云有所说,云有听者。第一义中,同是一相。所谓无相。
《注解》《佛说这些所谓的名相,这个称众生,那个称般若,言有能说,言有所说,言有听者,其实那,这些名相同是一相,所谓无相,我们整天泡在这些名相中,谁见到过名相,来去相貌,及以增减大小了,》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威德重故,非器不闻。
《注解》《是菩萨行于甚深,般若波罗蜜中,有大威德的原因,那些福德浅薄的众生,也就是没有发大心,行大道的人,是不能见到菩萨,说般若波罗蜜的,》
《原文》大王。般若波罗蜜,不为非器众生说。不为外道说。不为不尊重者说。不为不正信者说。不为求法,贸易者说。不为,贪利养者说。不为,嫉妒者说。不为盲聋哑者说。众生宿世善根。得见如来,及闻正法。诸佛如来,本无说心,为此为彼。但障重者,虽复在近,而不见闻。
《注解》《是说,能见如来住世众生,皆是多劫种的善根,才能生在有佛的世界,听佛说法,诸佛如来,并没有所说法之心,更没有我为你说法,不为他说之理,只是有些众生,业障很重,虽然知道佛住世间说法,而不生稀有闻法之心,即便是佛在他面前,因为业障中的原因,使其不能见佛,》
《原文》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何等众生,堪闻诸佛,菩萨说法。
《注解》《天王问佛,什么样的众生,能在佛前听法及菩萨说法哪?》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具正信者,诸佛菩萨,即为说法。根性纯熟,堪为法器。于过去佛,曾种善根。心无谄曲,威仪齐整。不求名利,亲近善友。利根性人,说文知义。为法精进,不违佛旨大王。诸佛菩萨,为如是等,众生说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作法师,善巧说法。
《原文》云何巧说,说法。为利益佛法,而说佛法,竟不可见。虽说波罗蜜,而波罗蜜,竟不可得。虽说菩提,而说菩提,竟不可得。虽断烦恼,而说烦恼,竟不可得。虽为涅槃,而说涅槃,竟不可得。虽为须陀洹,向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而四果向,竟不可得。
《原文》虽为辟支佛果。而辟支佛果,竟不可得。断除我见,而说我见,竟不可得。说有业报,而说业报,竟不可得。何以故。名字所得,非是实法。法非名字,非言境界。法非可议,非心所量。
《注解》《一切名字相,都不是真法,真的法是自性般若,无相无名,随世间说,以虚妄幻中假安名字,也就是假说有名字,真实相中没有,字,及法,是借相说名为名字,》
《原文》名字是空,空无所有。无所有者,非第一义。非第一义,即是虚妄,凡夫之法。
《注解》《一切名字皆是空相,虽然说空无所有者,也不是真的,实相般若自性,不是第一义,是随世间,虚妄凡夫而说的引导出离法,》
《原文》大王。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巧说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得无碍辩才。随众生根性,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法界品第三》
《原文》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甚深法界。尔时佛赞,胜天王言。善哉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胜天王白佛言。世尊。唯然愿闻。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有般若故,近善知识,勤修精进。离诸障惑,心得清净,恭敬尊重。乐习空行,远离诸见。修如实道,能达法界。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有般若故,近善知识。欢喜恭敬,犹如佛想。以亲近故,不得懈怠。灭一切恶,诸不善法,生长善根。既灭烦恼,远离障法。即得身口,意业清净。由清净故,即生敬重。以敬重心,修习空行。修空行故,远离诸见。离诸见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见法界。胜天王白佛。世尊。何等为法界。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即是如实。
《注解》《天王问佛,什么法界哪?佛说就是当下一切哪》
《原文》世尊。云何如实。大王。即不变异。
《注解》《大王问,世尊什么是,如实哪?佛说,就是自性时时运用,没有倾动,没有二相及以增减哪》
《原文》世尊。云何不异。大王。所谓如如。
《注解》《大王问佛,什么是不异哪?佛说就是如如,也就是说自性般若智慧,圆满无二遍及虚空,无处不是,也称为一真境界,也称为真心,及菩提,》
《原文》世尊。云何如如。大王。此可智知,非言能说。
《注解》《大王问佛,什么是如如哪?佛说这是一种境界,不是以有智之心,和所知之心,而能见到的,要亲证自性不是用言语可说的,有能说以是不真了,不能称如如了,》
《原文》何以故。过诸文字,离语境界,口境界故。无诸戏论,无此无彼。
《注解》《大王说为什么那?佛说,因为此实相中,没有文字,么有言说境界,及能说的嘴境界,也没有戏论,及以此岸彼岸,》
《原文》离相无相,远离思量。过觉观境,无想无相。过二境界,过诸凡夫。离凡境界,过诸魔事。能离障惑,非识所知。住无处所,寂静圣智。后无分别,智慧境界。
《注解》《是说,实相自性,随处一切色相,而没有障惑,不是用意识心可知道的,随缘变化没有处所,寂静不动于诸佛如来,同在大智圆觉海中,没有前后分别,的智慧境界,》
《原文》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秽,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及不出世,性相常住。大王。是为法界。
《注解》《佛说这种自性,般若境界,不是以佛出世才有的,也不是佛灭度它就没有了,真实自性是,恒住不坏的,它的性相也就是,随缘现出的世间色相,是常住不增不减的,因遇缘所化现,称为法界,》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此法界,百种苦行。令诸众生,皆悉通达。大王。是名,般若波罗蜜,如如实际。无分别相,不可思议界真空。一切智,一切种智,不二界。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能证,至此法界。
《注解》《大王问佛,怎么才能证此,一切智,及一切种智不二界哪?》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以出世般若波罗蜜证,后无分别智至。
《注解》《佛说要离相,离智,无所得心亲证般若实相,然后依无分别心,无分别智,无所至心,而能达到此境界,》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证与至有何差别。佛告胜天王言。大王。以般若波罗蜜,如实见,名为证。以智通达,名为至。胜天王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闻思修慧,通达般若波罗蜜。非是出世,后无分别智。
《注解》《大王问佛,照您这么说,闻思修慧,能通达般若波罗蜜,不是真的以出世法,然后证得无分别智的,》
佛告胜天王言。不尔大王。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甚深微妙,闻慧粗浅,不能得见第一义,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
《注解》《佛说以有所思心修出世法,不能行于般若波罗蜜,因为修者没有证得,大智自性寂灭海,》
大王。般若波罗蜜,如是甚深。凡夫二乘,所不能见。何以故。譬如生盲,不见众色。七日婴儿,不见日轮。尚不能见,况复修行。
《注解》《是说此境界,极为甚深不是二乘所能见到的,既然不能见到,也就更谈不上修行了,》
《原文》大王。譬如夏热,有人西行,在于旷野。复有一人,从西往东。
《注解》《这是佛在给大王打比喻,有个人在热天,从西往东走,我们也好好开悟自性,》
《原文》问前人言。我今热渴,何处有水,清凉树荫。彼人答言。善男子。从此东行,则有二路。
《注解》《这个行人碰到一个人就问他,我又热又渴,哪里有清凉泉水,和乘凉的树阴哪?那个人说,你往东走有两条路,》
《原文》一左一右,当从右路。有清泉水,及树荫凉。
《注解》《那个人告诉热渴的人说,两条路,一左一右,你要从右边路走,有清凉泉水及树荫凉,》
《原文》大王。于意云何。虽闻此名,思惟往趣。能除热渴,得水味不。
《注解》《佛说大王,你只是听到清泉树荫名字,在哪里思维我要去那里,只是真么想能解热渴,及尝到水滋味吗?》
《原文》不也世尊。此人至彼,入池洗浴,饮水息树。方离热渴,得知水味。
《注解》《大王说这样不行的世尊,只有到了清泉处,洗一洗再喝点水,在树荫下休息一会,才能没有热恼及渴,才能知道水的滋味,》
《原文》佛言。如是如是。大王。不可以三慧通达,真实般若波罗蜜。
《注解》《佛说,是的是的大王,不可以依出世智,三慧,也就是闻思修,以此三慧是不能到达实相,般若波罗蜜的,》
《原文》大王。所言旷野,即是生死人,谓众生。热名烦恼,渴是贪爱。
《注解》《佛说,所说的旷野,指在生死中的一切众生热的名字哪,即是众生的烦恼,渴那是指贪爱众生,》
《原文》东来人者,即是菩萨。其右路者,萨婆若道。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注解》《佛说从东来的,那个人代表菩萨,向右边走哪,是正确般若波罗蜜道,是诸佛菩萨所行的道,》
《原文》善知生死,及出世路。清冷水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树荫凉者,即是大悲。
《注解》《修行菩萨道善知生死道,和出世的路,清泉代表般若波罗蜜,树荫凉者代表大悲,拔除热恼渴病,》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二法故。远离凡夫,及二乘道。
《注解》《是说大菩萨不行二法,不染凡夫世智,不行二乘道,》
《原文》大王。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无形无相。种种巧说,令诸众生,得入其中。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知,力空。无畏空。不共法空。戒聚空。定聚,慧聚,解脱聚,解脱知见聚,空。空空。第一义空。而空相,不可得。不取空相,不起空见。不执空相,不依止空。
《原文》如是不取着故,于空不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诸相。不见内外相。离戏论相。离分别相。离求觅相。离贪着相。离境界相。离攀缘相。离能知所知相。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知力空。无畏空。不共法空。
《原文》戒聚空。定聚,慧聚,解脱聚,解脱知见聚,空。空空。第一义空。而空相不可得。不取空相,不起空见。不执空相,不依止空。如是不取着故,于空不堕。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诸相。不见内外相。离戏论相。离分别相。离求觅相。离贪着相。离境界相。离攀缘相。离能知所知相。
《注解》《我们要借用这些相,而不被染污缠缚,在相离相不生任何贪念心,一切所能知到的事情,都是见相起心而知,是妄心,不是真心,还有能所知到的一切相,都是缘起色相虚幻不真的,总归坏灭,要在这些相中修行觉悟》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是观无相。诸佛世尊。复云何观。
《注解》《这里又大王请问世尊,如何观无相修行,我们要好好学习,》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何以故。离境界故。
《注解》《是说要把心清净干净,没有一点杂念,离相不生离相心,及以境界想心,,》
《原文》一切众生,思量佛境。心则狂乱,不知此彼。何以故。同虚空性,不可思量,求不可得,离觉观境,
《注解》《是说自性如同虚空,是不能用心去想的,离一切觉,有觉一定是有相,无相了也就什么可觉了,及以所观境界,》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尚不见有凡夫境界,可得思量。况佛境界,亦不依止,一切诸愿。
《注解》《是说菩萨修心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凡夫境界,何况有思量哪,佛的境界无所依止,也没有什么念想及以一切愿,》
《原文》虽行布施,不着施报,持戒忍辱,精进定慧,亦复如是,一切功德,乃至涅槃,亦不依着。
《注解》《是说,菩萨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慧,及以功德,涅槃,对这些修行照明工具,一点也不染心,不动念,》
《原文》何以故。离我我所,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注解》《这是为什么那,因为菩萨无心,离相,证得实相,无我相及以我所能见,能知,能动,能想,全都不生心,住于自性如如不动,顺缘无念明了一切,引导救度众生,离虚妄相,得真自我,》
《原文》说是般若波罗蜜法门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须弥山王。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宝山。黑山。大黑山。皆悉震动。无量百千亿,诸菩萨摩诃萨,脱上分衣,为佛敷座,高如须弥。无量百千,释梵护世,诸天王等。合掌恭敬,散诸妙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白莲华,赤莲华。红莲华,青莲华。
《原文》耆阇崛山,纵广四十由旬。积华遍满,至于佛膝。无量天子,作诸天乐,不鼓自鸣空中叹言。再睹佛兴世,再见转法轮。善哉,阎浮提一切众生。勤修功德,多种善根。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况复来世,有能信者。如是众生,悉行诸佛,如来境界。
《原文》复有无量百千,诸大龙王。即以神力,普兴大云。降注香雨,洒耆阇崛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诸听法者,唯觉香润,不见沾濡。无量龙女,悉于佛前,合掌赞叹。无量乾闼婆,以妙音乐,而供养佛。其夜叉众,散诸妙华。十方无量,无边国土,诸佛世尊。皆放眉间,白毫光明。照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
《原文》其三千大千世界,幽暗之处。日月不照,悉蒙光明。照世界已,还至佛所。右绕三匝,从佛顶入。无量百千,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以涂香,末香,幡华,幢盖,而供养佛。尔时众中,七十二亿,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得远尘垢,法眼净。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离文字,无语言。
《原文》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说法,为修习佛法故。而说佛法,毕竟不可得。为成熟诸波罗蜜。而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为清净菩提,而菩提,毕竟不可得。为涅槃离欲灭,而涅槃离欲灭,毕竟不可得。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而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毕竟不可得。
《注解》《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是,闻思修,后所证得的《四果》》
《原文》为辟支佛,而辟支佛,毕竟不可得。为断除我取,而我及取,毕竟不可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心不分别,一切诸相。我能分别,及所分别,悉不可得。
《《注解》是说菩萨修行无相无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时,心住一相无相,对一切佛法没有分别心,在世间中运用无分别一真般若,而随缘善巧,运用分别来教化众生,而菩萨心不生我能分别想,和所分别念,这两个对立法,都是不可得,不可著心的,》
《原文》随顺般若波罗蜜,不违生死。虽在生死,不逆般若波罗蜜,随顺法相。
《注解》《菩萨在世间修行,般若波罗蜜,能顺众生不违背因果律,知道一切如幻不真,而能如实的慈悲一切友情,善巧引导正道,见自性真实无碍自在,能随顺世间不坏世间相,菩萨虽然有大智慧神通,却不使用,而顺众生亲近众生,不显自能耐,》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随顺法相,不违世谛。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随顺甚深,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色,受,想,行,识。不远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远离法。而不着,般若波罗蜜。不远离道。
《注解》《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远离三界,也不离色受想行识,因为众生都在此运用执着,菩萨要在此中,引导放下这些假象,行于真实佛道,虽然知道众生都在,真实自性般若波罗蜜中,菩萨不执着波罗蜜,菩萨也不舍弃,自己的修行佛道,》
《原文》何以故。具巧方便故。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佛告,胜天王言。大王。所谓无量,菩萨摩诃萨,具慈,悲,喜,舍,不舍众生,常能利益众生。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无边慈。无分别慈。法慈。不息慈。不恼慈。利益慈。平等慈。遍益慈。出世慈。成就如是,等大慈世尊。云何大悲。佛言。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众生苦恼,无归依处。即为济拔,发菩提心,勤求正法既自得已,为众生说,其悭贪者,教行布施。无戒破戒,教令持戒。恶性之人,教行忍辱。懒惰懈怠,教令精进。散乱之人,教行禅定。愚痴之人,教行般若。为度众生,虽遭苦恼。终不舍离,菩提之心。是名大悲。
《《注解》我们要好好学习,世尊所教的善巧方便,在与生活中,一切善恶缘中,随顺众生施一智慧引导,点燃众生自性般若智慧宝藏,使其行于正道,发菩提心断生死苦,世尊。云何大喜。佛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
《原文》三界炽然,我已出离,故生欢喜。久相系着,生死之绳。我已割断,故生欢喜。种种觉观,及诸取相。于生死海,我已得出,故生欢喜。无始竖立,我慢之幢。我今已摧,故生欢喜。以金刚智,坏烦恼山,永不复立,故生欢喜。我自安隐,
《原文》又令他安。愚痴黑暗,贪爱系缚,久寐世间。今始得觉,故生欢喜。我今已离,一切恶趣。又拔众生,令出恶道。众生久于,生死迷乱,不知出道。我今济拔,开示正路。悉令得至,萨婆若城,故生欢喜。是名大喜。
《注解》《这是菩萨的所行的,大喜》
《注解》《前面那个是菩萨的大悲》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眼所见色,不着不离,而起舍心。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尔。
《注解》《是说菩萨在行,般若波罗蜜时,在于世间与众生平等,而菩萨眼所见的一切色相,都能随顺而作,不生贪心执着,也不离色相,能运用不染身心。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尔。这些觉受,都是一样心无动念,不染不离,》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如是,四无量心。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度众生,示现诸相。
《注解》《天王问佛,菩萨在世间普度众生,能现出那些色相来呢?》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般若波罗蜜相,不可得。菩萨摩诃萨相,亦不可得。但方便力,教化众生。示现处胎,乃至涅槃。
《注解》菩萨在世间现出的色相,不要当真都是随缘幻化的虚影,不可得,都是为了方便亲近教导众生,而示现世间投胎做修行,乃至于涅槃相,都是随缘方便示现影像,不可得的,不要当成真的,能所在世间现出来的色相,都是缘起性空,还归坏灭,世尊的金刚之体,示现世间也要归死亡坏灭,这些都是假象,真的佛菩萨,于众生同体,无相般若智妙体,是没有示现及以生灭的,》
《原文》何以故。诸天计常,谓无堕落。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破此执故,示现处胎。因令彼天,起无常念。
《注解》《何以故,是问为什么那?佛说,一切诸天上的人,认为生命很长,死了还会再生天上,没有罪业堕落三途,尽情快乐不修佛法,福报享尽在天上不修福德,自然不能得人身了,会下畜生道的,菩萨看到这些后,就示现投胎教导修行闻法修福,让那些天人知道,没有福德慧失去人身,以此来破除天的偏见执着,令天人生起无常坏灭,修行福德正道,》
《原文》世间最胜,最高无等,不着五欲。欲不能污,尚有堕落。况复余天。是故咸应勿复放逸。勤加精进一心修道。
《注解》《菩萨教导天人说,世间最高的天人,世间的五欲不能染污他们,不修福德闻法生命尽了,就要下畜生道,》
《注解》《所有诸天都是一样的,赶紧精进修道修福,不可以只知道享受,后果是很严重的,》
《原文》譬如见日,尚有隐没。则知萤火,不得久住。大王。复有放逸诸天,贪着乐故,不修正法。虽与菩萨,同在天宫。不往礼拜,不咨受法。而作是意。今且游戏,朋诣菩萨。各相谓言,菩萨与我,常共在此,修行何晚。
《注解》《这些天人言,菩萨与我们同在天宫,不用天天去礼拜闻法,先尽情的游玩吧,我们的寿命还长着那,不用着急,改天有空了再去礼拜菩萨听法,反正菩萨天天都在天宫晚不了的,》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勤修精进,如救头然。破彼放逸,示现堕落。
《注解》《菩萨知道天人的想法心念,就示现出死亡的色相来,对天人说,我知道在天上快乐,不停菩萨劝告,不修福德智慧,不闻佛法贪着快乐,今此福德享尽了,我要死了,因为没有修福德,我要投胎到畜生到了,怎么办哪,天人看到这些就会警觉自己,赶紧修行闻法,觉悟自性深信无福能堕落三途,》
《原文》如是示现,有二因缘。一令诸天,离放逸故。二令众生,咸得见故。大王。世间复有,下劣众生。不堪见佛,成无上道,及转法轮。菩萨摩诃萨,为此众生。是故示现,婴儿童子,后宫游戏。
《注解》《菩萨摩诃萨,知道世间有一些众生,不作善事业障深重,不能见佛闻法,不能成就无上道,菩萨摩诃萨为了,使这些众生能亲近闻法,便示现婴儿,童子,下生在王宫,于一切后宫仆人奴婢游戏嬉戏,以此结缘引导,》
《原文》菩萨若作,余像说法。后宫女人,则不信乐。是故示现,婴儿童子。
《注解》《佛说如果菩萨说修行之事,王宫的一切人是不会相信的,他们都贪着享受不会修行的,因此菩萨摩诃萨示现方便,投生王宫作婴儿童子,教导闻法修行,》
《原文》大王。有高行者,常能离俗。菩萨摩诃萨。为化彼故,示现出家。
《注解》《佛说大王哪,世间有觉悟自行的修行高人,菩萨摩诃萨为了引导行于佛道,便会示现出一个出家人的形象,令成就佛道,》
《原文》大王。复有天人,作如是念。若以端坐,受人天乐,而得圣道。菩萨摩诃萨。为化此故,示现苦行。亦为降伏,诸外道故,示现苦行。
《注解》《有天人这么说,要是世间有人端坐修行,天人见了非常欢喜,个个供养修福,愿意闻法成就圣道,菩萨摩诃萨知其天人心念,便示现修行人端坐不动,示现一切苦行,也以此来降伏外道,舍弃著相修行,行于正确的离相佛道,》
《原文》大王。复有天人,长夜发愿。菩萨摩诃萨,行诣道场。我等诸天,常献供养。菩萨为化,此众生故,示诣道场。一切人众,皆悉获得,菩提因缘。
《注解》《又有天人长夜的发愿,要是有修行的菩萨,能坐在成佛的菩提树下道场,我所在的诸天人,都会时时供养菩萨,菩萨摩诃萨知道天人心所念,便示现修行作于菩提树下道场,那些天人六时来供养菩萨,以此种下菩提之因,善根熟成闻法成就佛道,》
《原文》大王。复有天人,作如是念。恶魔外道,障碍正法。愿得菩萨,坐于道场。降伏恶魔,及诸外道。正信之人,悉令见法。菩萨摩诃萨,既成道已。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种种音声,而赞叹曰。佛日出世,萤火隐没。此等天人,悉发是言。愿我来世,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如今菩萨摩诃萨。为是众生,现坐道场。大王。又有天人,作如是言。愿见大师,成就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不求出离,根性纯熟,是深法器。为是众生,示现三转,十二种法轮。
《注解》《是世尊证得正觉后,对骄陈如等五第子,反复讲了三次,苦,集,灭,道,四谛,及十二因缘,皆使他们证得道果,》
《原文》大王。复有天人,乐闻涅槃。菩萨为化彼众生故,示现涅槃。大王。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能现如是,种种之相。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生难处何以故。有福德人,闻般若波罗蜜名字故。又复常离一切恶业。佛所说戒,悉不毁犯,心无嫉妒。已于过去,无数佛所。多种善根,具足功德。智慧方便,成就大愿。心乐寂静,勤行精进。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无有恶业,牵堕地狱。性行十善故。菩萨摩诃萨。无有破戒,牵堕畜生。性持戒故。菩萨摩诃萨。无有嫉妒,不牵堕饿鬼。不生邪见家,常值善知识。何以故。已于过去,无数佛所,深种善根。是故生处,皆悉正见。菩萨受生,诸根不缺,成佛法器。何以故。于过去世,供养诸佛,听闻正法,礼敬大众。是故根具,相貌端圆,成佛法器。
《注解》《是故根具,是说得人身,端严貌好,身体没有缺陷,》
《原文》大王。菩萨不生边地。钝根愚痴,不知善恶。语言义趣,非佛法器。不识沙门,婆罗门。
《注解》《这里说,菩萨是不生在受苦的地方,那些智慧浅薄,愚痴无知,不知善恶,言语粗俗不堪,不能成就佛法器的人,也不能知道,出家人是怎么回事,及以有信仰三宝的大富户,这样的人会生到,疾苦贫穷的边地地区,》
《原文》菩萨受生,必在中国。利根智慧,言辞辩了。善知语义。是佛法器。善知沙门,及婆罗门。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宿世智慧力故。
《原文》大王。菩萨不生,长寿天。不见诸佛,不利众生故。菩萨所以,生在欲界。示现出世,利益众生。何以故。善方便故。
《原文》大王。菩萨不生,空世界中。此处无佛,不闻正法,不供养僧。何以故。菩萨生处,必具三宝,宿愿强故。菩萨若闻,恶世界名,即生厌离。修行寂静,心不懈怠。以一切善,灭诸恶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不生难处。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何以故。一切菩萨,生于此心,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无此心,则无有佛。无佛无法无僧。由此心故,得有三宝,
《原文》及以天人。菩萨摩诃萨,常离谄曲,质直柔和。其心清净,不疑佛法。欲听受者,不秘深义。离法嫉妒,远三涂业。于初中后,无有异相。行不违言,护持大乘。,见同学者,则生恭敬。劝他修习,赞叹大乘。于说法师,常生佛想。近善知识,远离恶友。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如是成就,菩提之心。因由此心,得宿命智。何以故。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护持正法,修清净戒。远离恶业,障碍永无。心常欢喜,心勤修学。心不散乱,心智不失。何以故。
《原文》大王。若菩萨摩诃萨。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则尊重正法。由重法故,广为人说。为护正法,不惜身命。身口意业,三种清净。业清净已,得离障碍。离障碍故,心常欢喜。心欢喜故,则勤精进。心性正直,念智具足。由念智故,知过去生。一十百千,乃至无数。宿命之事,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了知,过去生处,既了宿命。近善知识,由善知识。于诸佛所,不失三事。谓见闻念,常听正法。供养僧宝,无空过时。诸佛菩萨,所恒恭敬,礼拜尊重。行住坐卧,不离多闻。
《原文》大王。持净戒者,耳根常闻,般若波罗蜜名字。恒勤修习,助道之法。曾不远离,三解脱门。修四无量。常闻萨婆若名。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近善知识。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不近恶友。何况觉时。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与破戒人共住。邪见人。无威仪人。邪命人,无义语人。懒惰人。乐住生死人。背菩提人。乐俗务人。不与共住。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如是法,离恶知识。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得如来清净之身。所谓平等身。清净身。无尽身。善修得身。法身。不可觉知身。不思议身。寂静身。虚空等身。智身。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在何位中。能得如来,十种之身。
《注解》《天王问佛,菩萨摩诃萨修行到什么果位,能得如来十种身哪?》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菩萨初地得平等身。何以故。离诸邪曲通达法性见平等故。于第二地,得清净身。何以故。清净戒故。住第三地,得无尽身。何以故。离嗔恚故。第四地中,得善修身。何以故。常勤精进,修佛法故。住第五地,则得法身。何以故。见诸谛理故。住第六地,得离觉观身。何以故。观因缘理,非觉观,所知故。
《原文》住第七地,得不思议身。何以故。具足方便故。于第八地,得寂静身。何以故。离一切戏论,无烦恼故。住第久地,得等虚空身。何以故。身相不可量,遍一切处故。住第十地,则得智身。何以故,成就一切,种智故。胜天王白佛言。如来之身,与菩萨身,无差别乎。
《注解》《天王问佛,如来身于菩萨身有差别吗?》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身无差别,但功德异。
《注解》《佛说身没有差别,能所现出来的色身,都是虚幻缘起影像,但是功德是有差别的,》
《原文》胜天王言。其义云何。大王。佛菩萨身,无有差别。何以故。一切诸法,同一性相。功德差别。
《注解》《佛说佛于菩萨身没有差别的,是同一性相,在功德上有差别,》
《原文》世尊。云何功德,而有差别。佛言大王。今当为王,譬喻显了。
《注解》《天王说,功德有什么差别那?佛说,我说个比喻,你就明白了,》
《原文》譬如宝珠,若有装饰,或不装饰,其珠何异。
《注解》《佛说比喻宝珠,你把它修饰很好装饰起来,或者不装饰那么这宝珠有差别吗》
《原文》佛与菩萨,功德有差,法身无别。
《注解》《佛说佛于菩萨在功德上有差别,而在法身上是没有差别的,》
《原文》何以故。如来功德,一切圆满。尽于十方,遍众生界。清净离垢,障碍永无。
《注解》《佛说如来功德已经圆满了,遍及一切处,清净光明,没有一点障碍了,》
《原文》菩萨之身,功德未满,有余障故。
《注解》《而菩萨身体哪,功德还没有圆满,还有一些障碍,不能遍及一切处,》
《原文》譬如,初月,十五日。月亏盈有异,月性无差。此等诸身,皆悉坚固。犹如金刚,不可破坏。
《注解》《比喻初月时,月亮是不圆的,到了十五日,月亮才圆满,那么月缺时和月圆时,看似不一样,可是哪月亮的真性是没有两样的,众生自性般若智体,也是一样坚固如金刚,圆满无缺不可破坏的,》
《原文》何以故。三毒不破,世法不染。恶趣人间,苦不能逼。悉已远离,生老病死。能伏外道,过魔境界。不向声闻,辟支佛乘。以是因缘,不可破坏。
《注解》《这是说,众生的真心般若智体,随缘一切世间,而世间三毒不能破坏它,世间什么样的法也不能染污它,再恶劣的世间也不能使它有苦,圆满自性对于生死幻事,外道邪魔一切境界,都不能使他动摇,它也没有任何心思,什么声闻道,辟支佛道,这些道都是,依业力因缘化现的影像,一切空相影事,怎么可以能动摇染污,实相净智哪,所以说缘起缘灭事,自性智镜尘,污秽坏灭事,影去镜不动,》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能将导,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譬如有人,善为将导。若国王,等长者居士,意咸用之。菩萨亦尔。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咸同用为将导。又如善将导者。世间国王,婆罗门长者,居士咸共尊重。菩萨亦尔。天龙,夜叉,有学,无学,之所供养。又如旷野,险难怖畏,行人疲倦。遇善将导,能令安隐。菩萨亦尔。
《注解》《是说菩萨摩诃萨,能善巧教化,一切天龙,夜叉世间人民,能做天人,世间的保护大将,比喻有人走到了,很危险的地方,又很疲倦了,心念诸佛菩萨,菩萨觉知就会引导你到安稳处,》
《原文》以方便力,于彼生死,烦恼贼难。将导众生,安隐得出。又如贫人,依富长者,方出险难。梵志尼干,及余外道。于生死中,依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尔乃出离又如大富长者,无量赀财,为一切人,之所受用。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六道众生,之所受用。又如大富长者,欲过险难,必要多伴。饮食资粮,皆悉具足,尔乃得过。菩萨亦尔。欲出世间,以功德智慧。摄一切众生,度生死难,至萨婆若。
《原文》又如人远行,多赍宝物。为得利故。菩萨亦尔。从生死海,至萨婆若。广修功德智慧。为得一切智故。又如世人,求财无厌。菩萨乐法,亦无厌心。又如将导。四事胜他。所谓财富最胜。位高语用。菩萨亦尔。富功德位,最胜法自在,无异言。又如人善导,至于大城。菩萨亦尔。善能将导,至萨婆若城。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知行路,不可行路,邪正安善。有水无水,相貌曲直。出离之道,皆悉通达。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知不倒路。凡所示道,不违众根。为大乘人,示无上道。不说声闻,辟支佛路。为小乘人,示声闻道,不说大乘。辟支佛根,示缘觉路。不说萨婆若道。为着我见,说无我道。着法众生,为说空道。着二边者,为说中道。为散乱者,说奢摩他,毗婆舍那,不说散乱。戏论众生,示如如道,不说言语。着生死者,示涅槃道,不说世间。为迷涂者,而说正道。
《原文》大王。是名菩萨,知邪正路。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念处品第四,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知,路非路者,心缘何住。
《注解》《天王问佛,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知道这是正道,那是邪道等等,缘觉,声闻,菩萨道,那么菩萨的心缘在何处哪?》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正不乱。,何以故。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菩萨摩诃萨。凡所游行,城邑聚落,闻利养名。如佛戒说,烦恼系缚,善自忆念。
《注解》《佛说菩萨摩诃萨,不论处在什么地方,心清净正念不乱,常忆念佛说戒律,及以烦恼之事,不失正定,》
《原文》大王。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念身。与身相应,恶不善法。以如实智,悉远离之,观身过失。
《注解》《佛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正念色身因为有身体才会造恶业,我要好好管好这个业幻身体,不贪世间一切色相,不养一切不善习气,》
《原文》始自足底,乃至头顶。此身无我,无常败坏。但以筋脉,共相连持。腥臊臭秽,色恶可恶,所不喜见。
《注解》《这是菩萨观自身相,不生贪着心,你为它穿好衣,吃好饭,整天围着它转,它该老死,还老死白忙活了,该生病就生病还要服务它,一生中都在为这个身体,到头来一无所有,空忙一场,为了身体吃好穿好,造业无量,死后这些恶业就会化作地狱,自己再借善恶业力幻化出一个地狱界的众生,丑陋无比接受恶的报应受苦,》
《原文》如是观己身中,贪欲悉不复生,不起身我。以是因缘,相应善法,皆悉随顺。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念受。作是思惟。诸受皆苦。颠倒众生,妄起乐相。凡夫愚痴,以苦为乐。圣人但说,一切皆苦。勤修精进,为断灭故。亦教余人,修学此法。作是观已,恒自念受。不随受行,修行断受,亦令他学,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念心》
《原文》作是思惟。此心无常,而谓常住。于苦谓乐。无我谓我,不净谓净。数动不住,速疾转易。结使根本,诸恶趣门。烦恼因缘,坏灭善道。是不可信,贪嗔痴主。一切法中,心为上首。若善知心,悉解众法。种种世间,皆由心造。心不自见。若善若恶,悉由心起。心性回转,如旋火轮。易转如马,能烧如火,暴起如水。作如是观,于念不动。不随心行。令心随己。若能伏心,则伏众法,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念法》
《原文》恶不善法,能如实知。所谓贪欲,嗔恚愚痴,及余烦恼,而修对治。贪欲对治。嗔恚对治。愚痴对治,如是知已。即回起念,不行彼法,亦令他离。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境起念。若见,色声香味触,作是思惟。云何于彼,不真实法,而生贪爱。此乃凡夫,愚痴所著,即是不善。如世尊说,爱即生着,着即迷惑。迷故不知,善法恶法。以是因缘,生于恶趣。菩萨摩诃萨。自不漏失,不着境界,令他亦尔。
《注解》《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贪,色声香味触法境界,因为心起贪色,就会堕于色界,生无量想法,得失苦恼烦恼随即而生,若是起心贪著声音,即可堕于种种声中,妄念纷飞执著好声坏声,起无量妄想心无暂歇,若是起心贪着香味,你会堕于香的境界,心念不住忆念各种香,起无量妄心乱起定慧,若是贪着味,会堕入味的境界,心乱不停思念种种味,造杀生恶业一切不善,若是起心贪著触,会使你身心不安,种种想法不惜一切贪身触觉,犹如吸毒上瘾难受,因为这些境界,都是人的心念而现出,我们的清净般若智慧自性,具足一切境界色相,所以一定不可以生心贪着,世间色相身体,》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阿兰若念。作是思惟。阿兰若者。是无诤人之,所住处,寂静住处。于此处中。天龙夜叉,他心智人。悉能知我,心心数法。不应于此,起邪思惟。即得舍离,于法正忆,勤修行之。
《注解》《这时菩萨心作是念,我道清净地方修行,修寂静心清净地方,是修无诤之人的寂静处,我在此好好修,因为一切天龙,夜叉,都有他心智神通,我起什么心念,它们都会知道的,我不应起邪念要生正念,思维佛法修行如来正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城邑聚落,非出家人,所可行处,则不应往。所谓酤酒淫女。王城博弈,歌舞之处,悉远离之。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闻利养名,起正忆念,作是思惟。为生施福,故受此财。不由贪爱受。不言我财,一切贫穷,普皆周给。如是行者,人所赞叹。终不计我,及以我所。复作是念。人皆称我,惠施名闻。世间无常,须臾磨灭。云何智人,无常无实,不恒无主。随彼而行,起我我所,
《注解》《菩萨作是念,世间的一切物相,不可得皆是留不住的,新的变旧了,好的变坏了,没有长久的东西,我今随佛而教,运用智慧,对这些不真实的东西,不恒住的身体,不随世间愚痴,执著有我,我所及得失空事,》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佛世尊,所说、念戒
《念戒》
《原文》作是思惟。过去诸佛,皆学此戒。成无上道,得至涅槃。当来诸佛,现在亦尔。如是知已,精进勤修。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化众生,及以自身。少欲知足,着粪扫衣。心常清洁,信力坚固。宁失身命,于戒不犯心离高慢,游行城邑,不耻弊衣。远离懈怠,常修精进。所作未办,终不中息。于粪扫衣,不见过患。
《注解》《菩萨修行不贪好衣,不生破衣想,只要能这身体就行了,心无所恋,不说破衣不好,》
《原文》朽故弊坏,终无轻鄙,但取其德。夫离欲者,乃服此衣。如来所赞,息悭贪着。亦不自赞,我能服此。于他不服,终无毁言。如此行人,诸天礼敬。佛所赞叹,菩萨护持。婆罗门刹利,皆悉礼敬。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修清净行。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高行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何用着粪扫衣。
《注解》《这是天王说,世尊,修行极高的菩萨,都能修行般若波罗密,为什么还要穿破的衣服哪?》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诸大菩萨,将护世人。何以故。世间众生,乐见不同。
《注解》《佛说,大菩萨知一切众生心念,为了世间众生的各种所见,种种不同而示现相形,》
《原文》大王。于意云何。菩萨高行,何如世尊。胜天王言。百千万亿,恒河沙分算数,譬喻不及其一。
《注解》《佛说大王,菩萨的高行与如来比会怎么样哪?天王说那怎么能比哪,那是没法比的,》
《原文》何以故。如来世尊。是大法王,一切种智。无有一法,而不照了。
《注解》《佛说,为什么没法比哪?天王说,您是大法王,一切种智,就是没有不知道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法,一切统统都能照明,》
《原文》大王。于意云何。诸佛如来,于四天下。天龙夜叉,人非人中,示现苦行。及以赞叹,头陀功德,此何所为。
《注解》《佛说大王,你知道为什么诸佛如来,于一切世间天龙夜叉,示现苦行,和赞叹修行精进苦行者,和他们的功德,是为什么吗?》
《原文》王言世尊。为欲教化,可度众生。及初发意,诸菩萨等。未断烦恼,为说对治。佛言。如是如是。大王。高行菩萨,着粪扫衣,亦复如是。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利益众生。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示现世间,但畜三衣。何以故。心知足故,更不多求,即是少欲。不求索故,无所积聚。既不积聚,则无丧失。无丧失故,则不生苦。苦不生故,即离诸恼。离诸恼故,则无所著。无所著故,是为漏尽。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利益众生故。入城邑聚落,持钵乞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大悲熏心。如实观察,贫苦众生。令得富乐,受彼供养。若入邑聚,威仪齐整,心正不乱。善摄诸根,前视六尺。双犁轭地,如法乞食。次第而往,不越贫家。以量受食,终不长取。于所得中,更开一分,拟施供养。何以故。信施难销,为生福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但一坐食,而不移动。何以故。一坐道场,魔来恼乱,亦不移动。出世禅定,般若阇那。
《注解》《是说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乞食饭回来后坐,在那儿静静的吃,没有杂念不贪饭食香味,正念如来所教,要身心无论接触到什么,不要有心念身动,无时不在自性寂静禅定中,便能识魔来乱其心》
《原文》空一切法,如实圣道。实际如如,一切种智。于此诸法,悉不移动。
《注解》《是说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心要空去一切杂念,明明白白的,真实住在自性寂灭定中,知道一切缘起万法,能随缘住世度众生,随顺众生,善施如来正法,不为世间色相,生一点的动念之心。》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学阿兰若行。所谓常修梵行。于诸根中,不起过失。
《注解》《佛说要学习大菩萨所行,心静无诤,常住在清净寂静中,不贪身所有的感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加上,色,受,想,行,识,六境界,菩萨在这些境界中修行,一无过失,就是不犯一点错,》
《原文》深乐多闻,力堪修行,离我怖畏。不计着身,常行寂静。
《注解》《菩萨修行,对于如来一切法门,都能生欢喜心,闻说不厌,发愿大愿深信如来所说,如来能行我亦能行,没有疑惑之心,没有自我私心,也没有害怕之事,因为菩萨把自己身体,都能布施于众生,及生命都能施于众生,不贪这些色相业力幻身事,把身体当做修行工具,造福德利他人工具,一点也不吝啬,》
《原文》菩萨摩诃萨。正法中出家。持三轮净戒,善知法相。如来所说,为少壮老。三种人戒,悉能了达。
《注解》《菩萨摩诃萨修行是般若波罗蜜时,依如来的正法出家,心无二相邪见邪念,坚固如来教的,心无色相,所行如虚空,虽发大愿而不住愿想,一点所求所愿心也不生,心住,空,无相,无愿,身不杀生盗窃,口不绮语两舌,意不生邪见邪念,身,口,意,三业清净,五戒十善不犯,明白一切法相缘起空性,善恶天堂地狱六道同住涅槃,同一幻化,各随自己造业因果,到自己的所受报境界,如来说的一切法,皆是为,众生,慧根,利根,顿跟,及儿童,青年,老人,大心,小心,下劣心,所施舍的,菩萨都能知道这些众生,该需要持戒的,教以持戒,需要闻法的施于正法,都能一一知道不失时机,》
《原文》不随外缘,自心思量。诃毁世法,赞叹出世。调伏诸根,不缘恶境。于阿兰若,居无难处。
《注解》《是说菩萨摩诃萨修行时,心不随外境界缘转心,住于正念思维,对于世间的一切聪明智慧,不加以赞叹,随缘赞叹那些,修行如来出世法的人,随顺众生一边引导正道,自己也精进调伏,六根,不随恶缘转,也不要见恶生憎恨心,于清净处调心常住寂静,没有任何的难事,可使自己起心烦恼,》
《原文》聚落乞食,不远不近。有清泉水,盥洗便易,林木华果。无恶禽兽,岩穴寂静。空闲罕人,而为居止。所曾闻法,日夜三时,勤加读诵。声不过高,亦不太下。心不缘外,一念诵持,常在胸臆。若婆罗门,刹利,来至阿兰若处,当唤令坐。彼或不肯,殷勤加劝。观此众生,随其根性,即为说法。令得欢喜,信受修行。如是具足,善巧方便,即离我心。以无我故,于阿兰若,不生怖畏。离怖畏故,乐行寂静。菩萨摩诃萨。如是以方便力,示阿兰若行。
《注解》《这是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修行人的,阿兰若行,也就是收心入寂静,不到喧闹的聚会场所,及以大众娱乐处,》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能观行,作是思惟。世间之中,一切饮食,清净香洁。身火所触,即成不净,烂坏臭处。
《注解》《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正确思维,世间一切饮食,都是清净无染的,被人的身体四大,地,水,火,风,之中的身火所慢慢加热,在身体里面形成了,臭气烂坏不净物,》
《原文》一切凡夫,愚痴无智。爱着此身,及以饮食。若依圣智,如实观察。即生秽恶,不可乐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多行嗔恚,则起恶业。我今当离,直心趣道。真实思惟,非徒口说。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若法有生,即是因缘。法之因缘,又从缘起。云何智人,于此虚妄,因缘生法,而作罪失。菩萨身中,有障善法,即自断除。若不能断,他障善法。心即生舍,不起无明。
《注解》《是说菩萨知道缘起法,幻灭因缘不是真的,心不随缘转,不作恶事造恶业,若自己身中,还有习气嗔恨,障碍善法,即可反思忏悔断除,若是看到他人造恶,自己不能劝导他,即可舍离不与起诤,再种下恶因无明种子,》
《原文》云何名,障善法。不恭敬,佛法僧,净戒,不敬同学。老少幼小,自高降彼。趣向五欲,背舍涅槃。而起我见,众生见,寿命见,人见。执空,起断见,执有,起常见。远离贤圣,亲近凡夫。舍持戒人,依破禁者。亲附恶友,远善知识。闻甚深法,即生毁谤。威仪不整,口无辩说。烦恼覆心,具足谄曲。贪着利养,生五种慢。
《原文》一姓贵。二种族。三见胜。四国土。五徒众。见恶则助,遇善而舍。赞叹女人,童稚外道。不乐阿兰若行。不解节食,不亲近师。虽复读诵,不知时节。若见善法,亦复不生,少尊重心。见恶不怖,如象无钩,马无辔勒,放逸不制。喜起嗔忿,不生慈心。见苦不悲,遇病不视,于死不怖。在火聚中,不求免出。应作不作,不能量忖。难思而察,非望而求。不出谓出,非路谓路。未得谓得,远大善法。毁呰大乘,赞叹小道。毁大乘人,赞彼小学。多乐斗乱,恶口粗言。心无慈悲,令他怖畏。出言粗鄙,语无一实。乐着戏论,而不舍离。
《注解》《阿弥陀佛,师尊的教诲,针对众生心病,我们细细反思观察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些不善之病,若是有即可忏悔清除不犯,》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事,名障善法。
《注解》《佛说以上说的这些事,都是障碍慈悲善法的病,》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灭诸戏论,修习空行。作是思惟。所观境界,皆悉空无。能观之心,亦复如是。无能所观,二种之异。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思惟,遣内外相。不见身,不见心,不见法。
《注解》《是说菩萨摩诃萨所行于空,没有所能观的事,也没有所观的人,这二中观及所观都不可住,要深信佛说唯有实相,一相无相更无其它,菩萨用正思维,反思观察自心,内外所行所著相,身相原来是个空影,它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借助四大以善恶业现出的形象而已,》
《注解》《不见心,那个令自己东西南北,行住坐卧的,自性般若智真心,遍及一切处,犹如虚空如如不动,一切所见,世界万物色相,无不在自心妙智中,真心随色相缘能现一切,缘起缘灭真性不动,不增不减,没有净及垢二法,一切污秽不能染污,不见法,众生友情,日日忙碌于自心色体,正好被这些动作假象所骗,心不住的狂想,身就会不住的动,执著空相当真,真的法妙心确是无相无动,从生到死跟着相转,到头只有色身一个,》
《注解》《所追求的一切空无所有,色身受完果报,死亡归空,因执色身造恶善业,随你如影,到你所受报世界接受果报,如不闻法永无休止。》
《原文》次第相续,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毗婆舍那,如实见法。奢摩他者,一心不乱。菩萨如是,修观行已,即得净戒。戒清净故,行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行清净。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护持如来,正法之藏,听受正法。为守护故,不为利养。为三宝种,不断故,不为恭敬。为拥护大乘行故,不为名闻。为无归依众生,令得济拔,与安乐故。无慧眼者,令得慧眼。
《原文》修小乘人,示声闻道。欲行大乘,示现大道。如是听法,为无上智。终不为得,下劣之乘。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知毗尼。所谓毗尼,及毗尼行。毗尼甚深,毗尼微细。
《注解》《是说菩萨摩诃萨,能知道一切如来,诸法实相,清净无相,无动寂静如如行,能知甚深,般若波罗蜜行,能知道如来,无尽法藏,微细境界行,能知所有,修行者微细,种种境界行,》
《原文》净与不净,有失无失,波罗提木叉。声闻毗尼,菩萨毗尼。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等毗尼,皆悉善知。
《注解》《菩萨摩诃萨行能知道行者,一切持于不持戒,境界深浅,有没有过失,犯戒行为,一切所行法全都知道,》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知一切,威仪戒行。善学声闻戒,辟支佛戒,菩萨戒。既修戒行。若见威仪,不称众者。即应远离,非处不行。若有沙门,戒行威仪,则应亲近。若婆罗门,异学余行,劝修毗尼。
《注解》《菩萨摩诃萨在修行时,见到有修行者,违反如来律仪身不正坐,说话晃头晃脑,衣服也不整齐,走路前后回顾,看到这些修行人不要学他,要远离他,若是看到出家人,步履安详,衣服整齐身不晃动,语言柔和应该恭敬亲近,看到那些大户富户,不学习如来正法,学习外道供养火身,及以学执身神通,就要施给如来正道之法,实相自性般若,》
《原文》如是戒行,修之真实。心无巧伪,嫉妒即灭。自行布施,亦劝他行,赞叹布施。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不作是念。唯当施我,勿与他人。但应思惟。一切众生,多有所乏,饥寒困苦。愿其得财,现世安乐。以闻法故,后世安乐。我今应当,精进修道。与诸众生,同得出世。是名菩萨,无嫉妒心。于诸众生,皆得平等。若行布施,普为众生。戒忍精进,禅定般若。乃至一切种智。无二心修。何以故。所修之法,与众生共,念为境界,令速成道。于生死火,自既出离,亦使他出譬如长者,而有六子。并皆幼稚,爱念无偏。长者在外,其宅火起。大王。于意云何。长者作念,于此六子,先后救不,
《注解》《这是佛作一比喻,有人有六个孩子,都很小不懂事,孩子的爸爸不在家,家中着火了,孩子爸爸知道后,是不是站在那里先想好,我该先救哪个孩子哪?最后救哪个孩子哪?世尊问,孩子的爸爸能这样想吗?》
《原文》不也世尊。何以故。其父于子,心平等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注解》《天王说不会的世尊,以为孩子都是他的,他的心是平等爱护的,佛说菩萨摩诃萨,在于世间救度众生,也是一样的,没有偏堂先后,》
《原文》凡夫贪着,处在六道。生死火宅,不知出离。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平等心,种种方便。诱化令出,皆悉安置,寂静界中。
《注解》《是说我们凡夫,贪着世间这些色相玩具,你争我夺在这些摇动不安的色相中,不知道害怕,贪着身命拼命为护它,在这个不真实的生死界火宅中,难以舍弃贪心,执住色相,菩萨就以方便,随着众生,心所爱好,引导舍弃,这些假的玩具,有更好的真实,玩具境界,哪里没有生死诸苦,任你怎么玩都行,》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法亦等。所谓以法,供养如来。种种供具,供养如来。如实修行,供养如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守护一切,众生善法。随顺众生,善能教化。行菩萨道,行不违言。心无疲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能如是,乃得名为,供养诸佛。不以资生,而为供养,何以故。大王。法是佛身。若供养法,即供养佛。
《原文》大王。诸佛世尊。皆从如实,修行而来。悉为利益,安乐众生。护其善法,随顺众生。若不尔者,违本誓愿。懈怠懒惰,不能成就,菩提之心。何以故。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众生共。若无众生,菩萨云何,能得菩提。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法供养如来,名真供养,
《原文》如是供养,拔除我慢。远离俗务剃落须发,于其父母,兄弟亲戚。不复相关,犹如已死。形状衣服,相貌异常。执持钵器,游入城郭。至其亲里,若旃陀罗家。下意乞食,作是思念。我命属他,由彼食活。以是因缘,能除我慢。复作念言。我今应取,师僧尊长。及同学意,令彼欢喜。昔未闻法,为得闻故。若见他人,嗔恚斗诤。即应忍辱,下意避之。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拔除我慢。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生坚正信。何以故。多诸功德,宿世所种。善根力强,具足善因。正见成就,不信外道。内心清净,不依余师。心行调直远离谄曲。诸根聪利具足般若。离诸盖障,其心清净。远恶知识,亲近善友。寻求善言,不生懈怠。所闻说法,知佛功德。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唯愿大慈。哀愍为说,如来功德,大威神力。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王,宣说如来,神德少分。善哉世尊。唯然愿闻。佛言大王。如来具足,无边大慈,遍照众生。众生所摄,乃至十方,尽虚空界。亦皆遍照,不可测量。如来大悲,声闻,缘觉,菩萨所无。何以故。不共法故。十方世界,无一众生,大悲不照。
《原文》复次如来,说法无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一劫百劫,千劫若无量劫。种种因缘,说法无尽。若众生界,种种言辞。一切句义,咨问如来。一弹指顷,一一众生。各为分别,无能坏者。复次如来,即是无碍,禅定境界。假使一切,世界众生。皆住十地,入诸三昧,百千亿劫。观如来定,不能测量。复次如来,身无边量。何以故。随所乐见,能于一念,示现种种如来。又有清净天眼。一切世界,无量众生。
《原文》一一众生,一一世界。如是一切,世界中事。如来悉见,如观掌中,阿摩勒果。诸天人眼,所不能见。如来复有,清净天耳。一切众生,随其种类,音声不同。如来悉闻,解了其义。如来复有,净他心智。一切世界,有诸众生。作业思想,若所得报。如来世尊,行立坐卧。于一念顷,皆悉了知。
《原文》何以故。如来常定,无散乱故。大王。诸佛如来,无有失念。心不散乱,根无异缘。何以故。离烦恼习,最为清净,寂静无垢。有烦恼者,其心散乱,则异攀缘。如来世尊,无漏离垢。得一切法,自在平等。常在三昧,三摩跋提故。大王。如来以一威仪,三昧游行,乃至涅槃。无有天人,能得知者。况复如来,于无量劫,修习无量,无边万亿三昧。何以故。如来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观故。
《原文》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我闻如来,三阿僧祇劫,修行成佛。云何而说,无量劫修。佛言。不也大王。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功力,之所能办。非尔许劫时,始得入法平等理,称为成佛。胜天王,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一切众生,常行诸善,远离障业。喜乐佛果,修菩萨行。
《原文》世尊。若有众生,得闻如来,大神通力。心生欢喜,信受赞叹。当知是人,不久得成,此神通器。况复有人,受持读诵,书写宣说。如是人等,不可思量。佛言。如是大王。此等众生,如来拥护,已种善根。过去供养无数诸佛。乃能得闻如来世尊大神通力。是善男女,心不疑惑。于七日中,澡浴清净,着新洁衣。香华供养,一心正忆。尔时如来,即为现身,便得见佛。其供养具,或有阙少,但一心念。于命将尽,见佛在前。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闻说如来,神通功德。不起信心,而谤毁不。佛言。有是众生。若闻如来,神通法门。即起嗔毒,不善之心。于说法师,恶知识想。此人舍寿,生泥梨中。若闻如来,大神通力,能生信受。于说法师,善知识想。即得人天,乃至成佛。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自覆面门。次至头顶,次覆遍身,次覆师子座。次覆菩萨众,次覆声闻众。然后乃覆,释梵护世,一切大众,还收舌相。告大众言。如来世尊,有是舌相,岂当妄语。汝等大众,皆应信受,长夜安乐。
《原文》说是法时,众中八万,四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百千众生。得远尘离垢,法眼净。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
法性品第五
《原文》尔时胜天王。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
《原文》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快说微妙,大神通力。诸佛如来,因何得此。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诸佛如来,所行甚深,不可思议。得果亦尔。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诸佛如来,法性因果,不可思议。功德及法,利益众生,亦复如是。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法性,不可思议。佛言大王。在诸众生,阴界入中,无始相续。所不能染,法性体净。一切心识,不能缘起。诸余觉观,不能分别。邪念思惟,亦不能缘。法离邪念,无明不起。是故不从,十二缘生。名为无相。则非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知法性清净。如是无染无著,远离垢秽。从诸烦恼,超得解脱此性即是,诸佛法本。功德智慧,因之而生。体性明净,不可思量。
《原文》大王。我今喻说,汝善谛听。王言世尊。唯然愿闻。佛告胜天王言。譬如无价,如意宝珠。装饰莹治,皎洁可爱。体圆极净,无有垢浊。堕在淤泥,已经多时,有人捡得,取而守护,不令堕落。法性亦尔。虽在烦恼,不为所染,后复显现。
《原文》大王。诸佛如来,悉知众生,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入自性。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作是念。我当勇猛,勤修精进。为诸众生,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除其烦恼。一切众生,皆有性净。是故于彼,勿生下劣,应当尊重。彼即我师,如法恭敬。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心,即生般若,阇那大悲。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入阿鞞跋致地。
《注解》《阿鞞跋致地,是菩萨不动转地,菩萨第八地,》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此诸烦恼,无力无能。自体虚妄,与净相违。何以故。背萨婆若故。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无本,虚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大王。譬如四大,依虚空立,空更无依。烦恼亦尔。依此法性,法性无依。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观知,不起违逆。以随顺故,烦恼不生。大王。菩萨摩诃萨。观察烦恼,不生染着。若自染着,云何说法,令他出离。是故菩萨,断灭着心。如实说教,解众生缚。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若生死中,有一烦恼。为利众生,我则摄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如昔诸佛,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行。何以故。诸佛如来,昔在因地,亦如是学。成菩提故,以此二缘。是故菩萨,种种方便,知此法性。
《原文》大王。如是法性,无量无边。为诸烦恼,之所隐覆。随生死流,沉没六道,长夜轮转,随众生故,名众生性。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起厌离心,除五尘欲,修无上道。是时此性,名为出离。过一切苦故,名寂静,为究竟法。一切世间,之所乐求。一切种智,常住微妙。因此法性,能得自在,受法王位。
《注解》《什么是法性平等那?众生的所有想法,都在同一般若智海,同用一自性妙智,所能想的一切种种法,皆是平等无相无动的,每天的行住坐卧,一切动作都是平等幻化,无相无作无所留的,一切的善恶之法,都是平等自性幻化的,没有二相二法皆是幻事,这些事法无性寂静,众生的真心自性也是寂静,没有任何障碍挂碍的,随缘而现无念无心刹那不住甚深难见,》
《原文》犹如众色,不能满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而知,诸佛所说,一切众行,如量修行。法性功德,不可具说。无有二相,过一异境。平等一相,觉观不行,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除二相,人相法相,一切凡夫,为执所缚。不识不见,不得法性。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则能通达,如此法性。若在众生,无二无别。何以故。如如不异故,
《注解》《是说无论有多少法,多少佛菩萨,多少境界,多少众生,多少世界,都在同一智慧般若智海,名为如如,没有二相二法二境界,能所见,所想的都是自性幻化,所以如来亲证了这些幻事,不染不离修行具足圆满自性,遍入这一切色相,众生心念,及以微尘境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觉,无所不闻,》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依此法性,修诸善根。来入三有,利益众生。虽现无常,而非真实。
《注解》《是说菩萨为度众生,入三界生死牢狱,随缘现出无常色身,而不是菩萨的真实妙体,》
《原文》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见,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众生。二乘凡夫,无有如此,大悲本愿。是故不见,圆净法性。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法性,一切圣人,无能修者,无所修法。无能行者,无所行法。无心无心法,无业无果报,无苦无乐。如是观者,名得平等。不异远离,随顺广大。无我我所,无高无下。真实无尽,常住明净何以故。
《原文》一切圣法,由此成就。因是性故,显现圣人。
净妙琉璃尊,您好,因果六道真心化,正念正觉六道空,真性寂静无因果,为迷失者假言说,若是都能依法行,圆满正觉无影尘,回归自性无碍智,哪有生死及涅槃。
《原文》大王。一切圣人,戒定慧品,从此性生。诸佛菩萨,般若波罗蜜,从此性出。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则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为如圣智境界,
《原文》名第一义,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死,非涅槃,非染,非净。离一,离异,无名无相。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法性离相。一切法,离相无二何以故。一切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一切众生离相,同法界离相。法界离相,一切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法性如如,众生如如,同一无二。众生如如,法性如如,同一无二。法性如如,一切法如如,无二无别。
《原文》一切法如如,诸佛如如,无二无别。法性如如,过去未来,现在如如,不相违逆。,心住不二相,心无二相法,心无前后境,心无观所观,心无我我所,心无如如智,涅槃及诸佛,心起念及念,过去如如,未来如如,亦不相违。过去未来,现在如如,即是,阴界入如如。阴界入如如,即是染净如如。染净如如,即是生死,涅槃如如。生死涅槃如如,即是一切法如如。
《原文》大王。所言如者,名为不异。无变不生,无诤真实。以无诤故,说名如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如如不动。如如虽生,一切诸法,,如如不生,是名,法身清净,不变犹如,虚空无等等。一切三界,无有一法,所能及者。遍众生身,无与似者,清净离垢,本来不染。自性明净,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识,非心意识性,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虚空界,
《原文》诸众生处。一切平等,无边无量,不异不别。非色,不离色。非受想行识,不离受想行识,非地大水火风大。不离地大水火风大。无生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槃,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大王。是名法性。大王。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大王。一切圣人。戒定慧品。从此性生。
《注解》《佛说大王啊,一切如来的功德,和十八不共法,都是从自己般若智生出的,不是从外有的,佛的十八不共法,是,身无失,口无失,意无失,无不定心,无异想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失,念无减,精进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身随智慧行,口随智慧行,意随智慧行,知过去事无碍,知现在世无碍,知未来世无碍。佛说大王啊,戒,定,慧,也是从自己心出来的,不是外来的。》
《原文》诸佛菩萨,般若波罗蜜,从此性出。是性寂静,过诸名相。
《注解》《佛说一切诸佛菩萨的,般若波罗蜜,也是从自性真心流出的,自性具足一切,可它是非常寂静的,虽然在于一切万法色相中,运用变化无碍,确没有任何的想法心念,更没有一切的种种名相之心,》
《原文》性是真实,则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为如,圣智境界,名第一义。
《注解》《因为我们的真心性,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没有生灭的,所以世间也就永远存在,因人的心念而不断变化,自性真心是没有一相一言的,是离一切相,根本就没有梦及白昼二法,是没有颠倒的,自性般若妙体,是永恒没有变动的,没有增加或者减少的,因为它无相无言,无形无貌无处不在,安一个名字,称它为如如,》
《注解》《修行时我们的心对这一切的言说,都不要生心著相,这些都是如来自性流出的,善巧方便教导,给我们作照明用的工具,使我们按照佛,指引得道路作人修行,到达没有生死向佛那样的圣智境界,也就是出离生死轮回境,回归圆满自己的妙体圣体,》
《原文》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死,非涅槃,非染非净。离一离异,无名无相
《注解》《佛在说实相自性,虽然包容一切境界万象,互溶在一切,但是自性妙心确不染一切,一切万象坏灭善恶,也不能染污自性,它也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也不是常,也不是不常,也不是真的有生死,也不是真的有涅槃,也不是真的无染,也不是真的不净,它是离一切色相,离一切的法及二法,是没有第二对立对待的,没有名没有什么相貌,这个就是众生的如如寂静,圆满无碍如佛一样的自己。》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法性离相。一切法离相,无二无别。
《注解》《佛说大王啊,菩萨摩诃萨用正知念思维法性,观见众生所用所想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比喻世间一切万物色相,都是无思想念头的,能使这些万象色体,有所动的,不是色相本身,色相也包括我们的身体,一切的动作思想念头,都是同一自性般若妙心,遍及一切色相境界,所以能随一切色相,现出种种不同作相,及以种种不同生灭,因为一切色相,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会有生灭坏死,》
《注解》《而自性不随这些,色相生死所坏,自性在一切相却离一切相,比喻人人都是,因不同的个人思想欲望,而奔波生活,而却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智慧思想活动一样,所以众生无论怎么动作,都是无相的离相的,没有第二相,能所看到的色相终归坏灭,是自己菩提心所借缘现出的,自心思想活动影像,你怎么动跟着你的,这个色身就怎么动,一动一空,多动多空,无数动无数空寂,回头望去什么也没有,只有色身一相,那是因为我们对它,太爱了把它当真了,只关心它,其实色身就是一个傀儡,早晚会坏的,》
《原文》何以故。一切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一切众生离相,同法界离相。
《注解》《佛说,若是众生对自己的一切想法,不去执著继续妄想,觉悟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自心想出来的,若能见到一切物相不生心,不染心,不起贪心,爱护运用心离相,那么众生心都不造恶业了,纯善无恶,没有分别想法,对一切如对,自己的身体以样,心离一切物相,那么众生都会,出离这种生死境界,脱离色身牢狱,融入自性智体如虚空,那么一切的法界也就,都清净了,因为自心不造善恶业,心清净寂静了,色相也就转为了清净寂静离相境界了,》
《原文》法界离相,一切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
《注解》《佛说若是众生一切想法不生,不执著就不会有色相,你对一切法向对自己的思想那样,面对一切不动心,看住自己的思想,不让他对外境有想法,自心会寂静无求的,自心一旦寂静也就没有色相也就空了,自心虽然在相不动,也不要生出,有离相的想法来,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离相,你想求得离相之相,那是不可能的,》
《原文》法性如如,众生如如,同一无二。
《注解》《是说众生一切的想法,同是如来自性般若智慧,也都在如来大智慧如如无碍智海中,无论你怎么用想法,离不开自性般若,那么众生一切所作,都是自性遇缘色身,随缘现出的种种法,都是同一如如智,》
《注解》《那么众生色身也同是如如了,一切缘起于,自性真心,妄想心即是真心所化,在此变化出来的色境界中,游戏生死忘了回家,把自己锁在了一个色身牢狱中,作色身的奴隶,服务生死作魔事,》
《原文》众生如如,法性如如,同一无二。法性如如,一切法如如,无二无别。
《注解》《是说一切众生都在自性如如智种,一切众生想法,也都是同一如如智慧,没有第二相,和不一样的想法,众生的想法无论多少,都是不离自性如如,想法一样,做法也是一样,都不离自性如如心,一切色相无量境界世间,同在自性如如智心,没有第二相及二境界,》
《原文》一切法如如,诸佛如如,无二无别。法性如如,过去未来现在如如,不相违逆。
《注解》《是说既然一切法,没有二法同是如如,同在如来如如智海,那么所说的三世未来现在,也同样是在自性般若如如智心,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互溶没有妨碍,也就是都在一境,谁也不与谁,有所妨碍,及不一样的地方,相相没有违逆之事,各随众生因果善恶想法,有规律而随缘现境界,无量的不同世界境界,都是每个人自心所现出来的,同在一如如智海。一真境界,》
《原文》过去如如,未来如如,亦不相违。过去未来现在如如,即是阴界入如如。
《注解》《是说三世,一切不出如如自性,未来的一切,所现境界,善恶好坏,也是在于众生,自性如如智心,过去世,及未来世,同在一处如如心,而过去世,不妨碍未来世,未来世,不于过去世相违背,这就是说,一切的众生自性,随缘所现出的好坏世间,一切阴界罪业处,同入如如,也就是六道阴界众生,色身差别,罪业差别,同是众生自性如如,更没有第二相第二境界,能所见的一切,同属幻化。》
《原文》阴界入如如,即是染净如如。染净如如,即是生死涅槃如如。生死涅槃如如,即是一切法如如,
《注解》《是说一切六道阴界,都同入一如如智境,这一切既然,都在如如入于如如,那么也就没有,二法二相二境界了,一切的言说,染法净法,都是如如,众生妙心菩提智,一切所谓染净法,,都是如如众生自性,那么所谓的生死涅槃,这些假名言说相,也都是如如自性菩提了,》
《注解》《返回来说,世间一切万法,也都是自性如如,也都在众生自心一真境界,所谓的这些言说境界菩提等等,都是每个人自性迷失著相,用自己的般若智慧,在这些境界色相中,生想法我们的自性般若神通,就会随着自己的想法,变化出更多的境界色相,越是想法多,境界色相就会变化更多,处在这些自心变化的,缘起影尘中,积聚善恶因果,无量无边,向在自性本心上面,造了无量的须弥山那么高的业障罪业,难以一下子把习气妄心停住,了断因果。》
《原文》大王。所言如者,名为不异。无变不生,无诤真实。以无诤故,说名如如。
《注解》《佛说大王,言说的如者,就是自性般若,真实不虚没有变异及二相,也没有能生它的东西,也没有能坏它的对立相,没有一切思想,想法念头,寂静清净,自在运转,互溶在万法中,而没有万法想法心,也没有其他心念,对一切平等运用,不动不摇,平等无二的,处在无量世间境界中,随众生福德功德,随缘现相,这些迷失在色相中的众生,同用一心体,自性般若智,而自性无论众生,什么样的思想想法,都平等随缘化现,没有好坏善恶,远近十方,染净等等分别,因为自性如此,微妙伟大,无名无性,不动不坏,想让众生觉悟,便称名为如如,》
《原文》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如如不动。如如虽生,一切诸法,如如不生。
《注解》《修行要借佛智灯,照自心地,所作一切,清扫不善污垢,慈悲滋养,善法圣心,亲证一切,诸法不生,也就是说,众生一切的,心念想法,变化出的,缘起物相,没有生出它们的地方,也没有灭后,能去的地方,众生色身所作一切,也是空无一相,众生同在一如,执著自己的想法动作,却没有一相,留在身后可见,前相即作即现,后相起时,前相寂灭不见,走动无数步,不见有一步相,摇头回头无量相,不见有一个回头相,或者摇头相,所以说一切所作,都是空相,在这些空相中,生出诸法无量,可不见有一想法,能拿出来给人看,因为自性般若智慧,刹那不住,也就是众生,一切想法不住,虽然借相生出,无量想法,可是不离自性如如,怎么变化造作世间,自性真心,能照见一切,如如不动,》
《注解》《虽然说如如,真实不虚,一切诸法相都是如如,因自性如如变化而现出,如如却没有,能生它的对立对待者,如如只是一个假名,名相空了,如如名也就没有了,所以说,自性如如,能生万法,而如如不生,也没有能生,它的所生处,》
《原文》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如如不动。如如虽生,一切诸法,如如不生。
《注解》《修行要借佛智灯,照自心地,所作一切,清扫不善污垢,慈悲滋养,善法圣心,亲证一切,诸法不生,也就是说,众生一切的,心念想法,变化出的,缘起物相,没有生出它们的地方,也没有灭后,能去的地方,众生色身所作一切,也是空无一相,众生同在一如,执著自己的想法动作,却没有一相,留在身后可见,》
《注解》《前相即作即现,后相起时,前相寂灭不见,走动无数步,不见有一步相,摇头回头无量相,不见有一个回头相,或者摇头相,所以说一切所作,都是空相,在这些空相中,生出诸法无量,可不见有一想法,能拿出来给人看,因为自性般若智慧,刹那不住,也就是众生,一切想法不住,虽然借相生出,无量想法,可是不离自性如如,怎么变化造作世间,自性真心,能照见一切,如如不动,》
《注解》《虽然说如如,真实不虚,一切诸法相都是如如,因自性如如变化而现出,如如却没有,能生它的对立对待者,如如只是一个假名,名相空了,如如名也就没有了,所以说,自性如如,能生万法,而如如不生,也没有能生,它的所生处,》
《原文》是名法身清净,不变犹如虚空,无等等。一切三界,无有一法,所能及者。
《注解》《这是真实不虚的,自性清净法身,没有变异,及以增减坏灭,自性般若智慧,无处不在,世间色相,天地一切,都在自性般若智镜中,映彻这一切,如镜照面,丝毫不差,所有的三界,无数圣贤,都不能超过,如如清净智,也没有能毁坏,自性清净法身者,》
《原文》遍众生身,无与似者。清净离垢,本来不染。自性明净,自性不生,自性不起。
《注解》《是说微尘佛刹,无量世间,无不在自己,般若如如,智心海中,自性般若妙心,遍及一切众生身心,众生般若智性,无不互融,没有二相,这个自性如如妙心,没有任何,可与比拟的,极净离垢,清净无染,比喻我们的智慧,虽然想法不住,在于世间污秽不净处,可是这些污秽不净,却不能染污,你的智慧,众生自性,圆满光明,因一念心,堕入无明,色界幻境,在此幻中,越动境界越多,随之造业无量,随幻生死,久之忘记本性,跟着色相尘转,枉受诸苦,我们自心妙明智体,永恒不变,没有能生自性者,也没有能使,自性妙体所动者。》
《原文》在心意识,非心意识性。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虚空界,诸众生处。
《注解》《是说自性般若智,容一切色相万法,无不存在,无不遍及一切,在于众生意识心,众生所见,不是真的见,因为心意识,是身体缘起,色相的一种物,根本没有意识心性,也就是说,没有辨别能力,所作一切,刹那不住不可得留,终归于空,只是暂时,依缘组合起来,现出的一个,影像而已,》
《注解》《我们的自性,光明智体,犹如一大宝镜,世间的一切,众生的所作,一切境界,反所能见,都是自性,般若智宝镜,所映彻出来的,妄心念头执妄造妄,以善恶业,不断造出,幻化境界,面对世间一切,就是面对,自己的心中,前世一切,所造影尘,应该惭愧忏悔,精进修行,把心中这个诸苦世间,转为极乐,美妙净土,》
《原文》一切平等,无边无量,不异不别。非色不离色。,非受想行识,不离受想行识。非地大水火风大。
《注解》《是说无论,世间也好,圣贤也好,凡所有好坏境界,世间众生,都是同一平等如如,更无其它,二相及境界,就是再多的,无量无边世界,也没有两样,同是自性如如,幻化影相,色相虽然无常,不是真的东西,可它的实质性,即是如如真心,若是没有真的自性智体,便没有一切,色相存在,》
《注解》《所以说,色相不离如如,如如即是,一切色相,用正确的,修行手段,就能把色相,掌握运通,自在无碍,虽然一切,种种所受,喜怒哀乐,一切想法,一切行动,一切所见所识,这些所见,所受所识,都是依缘,色身而觉知,色身灭亡,一切觉受即空,所以说,不是真的觉受自己,只是一个,缘起业力,所现出来的影像,来接受自己前世,所造因果报应的色相身,》
《注解》《但是虽然不真,这种不真及色相,确实从自性,如如所现,一切的觉受见闻,也是自性如如,觉知闻识,,自性具足一切,遇缘自现觉,闻,见,知,而没有这一切,所现心念想法,我们执著身体,认为是身体所能,对这个色身,无知觉的傀儡,执著不放,拼命保护,使的迷失真的自性见闻觉知。身体的四大,地水火风,也是自性,如如般若智,所现出来的,不是真的有什么,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注解》《可是这四大,又不离自性,所以说,四大即如如,四大也是,因自己因果福德功德,成就的一种境界而已,所以说,一切境界无量,同在自性如如心中,所有境界及其世间,同一自性,圆觉智所摄,皆因自己福德,功德因果所受境界,自性便随其因缘,现出不同世间境界。都是幻化影像,随缘而现,还会随缘而灭。不能恒住的。》
《原文》不离地大水火风大。,无生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槃,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大王。是名法性。
《注解》《是说这一切所说,都是自性,如如随缘因果,变化境界无量,反所能见到的,都是虚妄相不真的,会坏灭的,不要起心贪它,那样的话,就会沾染因果,入于阴界,六道幻业中,自性本来没有生,既然没有生,也就没有对立的离了,》
《注解》《比喻我们的,智慧思想,无论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境界,都是无中生有,能想出的这些境界,它们没有来去的,自性真心妙用,虽然在业幻,生死海中逆流,就是说自性正觉真心,不会随缘,起心动念的,是如如不动逆流的,不随转的,它也不随顺,所谓的涅槃,我们的色身,肉眼是见不到,自性真心的,耳也是一样,能听的无非是声尘,不是真的自性听性,鼻子也是一样,能嗅到种种香,也是缘起的,自性真心,借缘所暂时,现出来的,是不可得留的,一种假相,》
《注解》《舍能尝到的一切,种种味,也是一样,不是你的舍,有能所尝,而是自己真心,般若自性,随缘暂时,借于舍根,现出的种种味,缘散味空,你的舍根也就,空无一味了,舌根不过是,是个工具而已,身体也是一样了,能所觉到的,都是依身体缘,暂时二缘相触,自心本性,即可因什么触缘,即现什么感受,缘散受空,身体不过,是个无知无觉,接受自己,前世所造善恶业的,傀儡工具而已,意也是一样,》
《注解》《随一切所识,见闻相事,再在此中,做出更多的分别想法,在此执著,记忆空相,当做自己真心,忙个不停,得失苦恼,病痛等等,想过好日子,在这些色相,缘起无常中,越是狂想,越是造因,被缠缚的,痛苦不堪,却看不见什么原因,使的自己这么苦,不知道皆是自心,妄心执著,奔波不住而起,因为你的劳作,奔波都是无相的,所以你看不到它,若是闻佛法,明白自己的思想所念,》
《注解》《就是因果,就会随缘,不染色相,不起不善,一切不执不著,使心保持,安详慈悲,那么你会,慢慢改造,这个世间,你的心里,也会生出,正确的智慧,借用这些色相,修福德功德,不沾染它们,尊重善待它们,你的心会,平稳安详,这些色相,会因你慢慢变为,功德福德,你就不会,被世间所累,不于世间诤了,心谢息了,本性智慧现前,也就是说,你不用妄想心了,真心就会出来了,》
《注解》《二者本是一,真心如如,善用会现,善德境界,恶用会现,恶的境界世间,所以说,一切无二,同如如,一切万象自法身,一切苦乐,皆缘起,一切所见唯自心。》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此法,修行清净。三千大千世界,若阎浮提城邑,聚落。菩萨悉能,示现色身。所现身者。非色非相,而现色相,非六根境。而化众生,常无休息。
《注解》《菩萨摩诃萨,随世间所现的相,不是依缘色相,是种空身影像,所现出的色相,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境界,无心无念,在于世间救度众生,没有暂歇。》
《原文》为说此身,无常无我,苦不净法。了知众生,有寂静性。
《注解》《菩萨以无量方便,借缘施与众生佛法智慧,使众生觉悟自性,收摄身心弃恶扬善,培植善根增长福德,因为众生自性,具足如来寂静妙智,》
《原文》能为示现,无量种身。善巧方便,令彼受化,知一切身。无有作者,亦无受者,犹如木石。而为众生,说清净行。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通达法性,即得自在。无有移动,而起智业。
《注解》《是说菩萨摩诃萨,入于定中能随缘遍现色相,教化众生,心无所碍智慧无碍,运用自性般若神通,能成就众生,成熟众生善根,自己不动身心,能成就如来智慧事业,》
《原文》游戏神通,种种示现,安住自在。而能示现,种种威仪。自在能趣,一切种智。皆悉通达,一切诸法。大王。般若波罗蜜,如是自在。是无尽相,遍一切处。无色现色,自在遍观,诸众生心。
《注解》《能按照佛所,教导修行般若波罗蜜,便能见到自性无碍自在,遍及一切处随缘现一切,能掌握了自性无碍心,随你心念所现一切,因为它是遍一切处,一切众生色身万象,无不是在自性般若心中,我们身体觉受见闻,无不是自己真心,随缘所现的,所以我们身体,能觉种种受,缘散一切空,一种受也留不住,本来就不是,身体有觉受的,》
《原文》见如实心性,自在忆念。无边数劫,相续不断。自在变化,住解脱相。自在尽漏,为众生故,不证漏尽,
《注解》《大菩萨无尽慈悲,有自在的神通智慧,无量变化自在,它却不住在,自己的境界中享受,为了一切众生得安乐,能出生死而为众生,不断生死因果,也就是不证无漏涅槃,常随众生轮回生死,随缘救度不舍,》
《原文》自在出世。是圣智境,自在甚深。声闻缘觉,所不能测。自在坚牢,魔不能坏。
《注解》《大菩萨虽然投胎人间,而心不迷,不颠倒,大菩萨的正觉智慧,一切声闻缘觉,是不能测量的,声闻缘觉所证境界,比大菩萨境界差之不可比,大菩萨神通自在非常坚固,一切魔都不能破坏,》
《原文》能至道场,成就佛法,最为第一。自在随顺,转大法轮。自在调化,一切众生。自在受位,得法自在。
《注解》《是说一切魔都不能破坏》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通达,甚深法性,得是自在。
《注解》《大菩萨摩诃萨所行甚深,是用自性清净般若,随顺众生所需何法,即可施于,照见有众生善根退失者,即可引导,坚固善根,令不退失,施于善法正道,》
《原文》菩萨摩诃萨。修是自在,即得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不系欲界,色,无色界。
《注解》《大菩萨摩诃萨修行于世间,不染色相,积功累德能成就神通自在,三摩钵提,也就是说在于世间,一尘不染,无我我所之心,心无二法二门,住于空无相无愿,就是什么念想也不起,不被欲界,色界,无色界,所系缚,欲界是我们世界友情众生,有无量的贪心欲望,及淫欲之事,色界天人只是有个色身,而对淫欲之心很淡漠了,无色界天人连身体色身也不见了,唯有神识存在,游戏三界自在无碍。》
《原文》何以故。远离一切,虚妄分别。烦恼系缚。颠倒执相。若其受生,于生自在,无有系缚。若欲现灭,亦复自在。
《注解》《为什么这样那?因为自心以不随缘动了,心清净如镜,心念分明不执不著,不对世间一切起分别想,顺应法界生灭,无我没有念想,大菩萨摩诃萨,如是显示世间受生,无论投胎哪里,都没有颠倒系缚,要是缘尽了该走了,即可自在圆寂,》
《原文》随其生处,恒摄大乘,成就佛法。而于十方,推求佛法,竟不可得。一切诸法,同一佛法,非常非断。
《注解》《大菩萨摩诃萨,不论在哪里出生,心智不迷自然遇大乘佛法,通达不惑,明白一切诸佛法,皆是方便船伐,为度众生无相借相说,无言以言说,修行佛法不过是,佛给予众生的一张地图,和所有方便路线,指引到达最真安乐处罢了,行于不行在于自己,若是自心不善,那么你的心中就会种下恶因,不知不觉恶因种子,》
《注解》《遇到恶缘就会增长,业果成熟自己受苦,所以说,世间一切无非是,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来藏识,面对世界好恶灾难,都是我们,前世种下了,恶因种子,不知忏悔,使的人人心中恶因成熟,恶缘积聚,便会招致,灾难病苦,》
《原文》何以故。推求此法,不可得故。以如实理,求不可得。是法不可说,有说,无说,亦无名相。
《注解》《为什么这样哪?因为一切法皆是众生心法,不可得见的,虽然说真理,可是真理也不可得,因为真理不在心外,而是在众生,正确觉悟,正思维,正见知中,这种真实法相,会随缘现出来,你不能说有,因为所现出来不可久住,已经是缘起尘了,也不可说它没有,因为它真实存在,每个人的圆满觉性中,这个法性,能随心变化无穷,也没有什么名相,》
《原文》过此境界,若离名相,即是平等。若法平等,即无执着,
《注解》《修行中心若是,离一切境界,不染法相及色相,那么即是平等无相即相,对一切法没有分别善恶,也没有可执着的相,就像自己的思想一样,毫无障碍的任意运用了,》
《原文》无可著者,是法真实。若着真实,即是虚妄。以不着故,即非虚妄。
《注解》《是说修行者,心无所著,那么一切法都是真实的,你若是听说真实法,心中有个真实处,著于真实的话,真实即会变为虚妄了,因为有所著心,即遮真心实性,心若是一切不著,一切又都是真心在用,无念无杂一切皆真,就像镜子擦去了灰尘,能映彻一切而无心念。》
《原文》无所滞着,心即无碍。无碍即无障,无障即无诤,无诤即同虚空。
《注解》《要调伏自心管住它,不使心有所贪著,心若没有住处,便没有色相障碍,没有了障碍,心会自净,没有了所诤的对相,若是没有相,没有诤心,心便会同虚空那样,无边广阔,》
《原文》是法,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若一切处,无所系属。是法,无色无相无形。若法,无色,无相,无形。是法,应如是知。
《注解》《若是管住自心,就能管住一切法,自心不被欲界所染,不贪色界自在,不贪无色界神通,三界都不希求,心会平静无波,在于世间修行心法,不著色相,心法是真经真法,比喻思想智慧,他没有形象色貌,而我们谁也离不开它,你也看不到它,不能说它没有吧,我们的自性般若,也是一样的,因为被色相缠缚起心动念,名为世智聪明,因著相起心,所产生不实幻觉,要离相行于无心,就能见自性妙心,无形真法了,所谓的世智聪明,转名为一真如如了》
《原文》随彼境界,而离能知,亦离所知。何以故,是中无有,少法可觉,少法能觉。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平等。
《注解》《能随世间法,以佛正见,离能知知心,不被能知心转,因为能知即是幻境,也要再离所知,一切所知,都是有相,有相即是虚妄不实,把自己的所知心弃掉,不被所知转心,为什么要这样那?因为自性具足妙法,不应再有任何,少法可觉,少法能觉,可觉及能觉都是色相幻觉,若能把握自心,这些能觉,能知,及所觉,所知,便能见自,本性般若智慧。》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见我,不见众生。不见寿命,不见人相。虽行布施,而调伏心,离戒相心,而净持戒。
《注解》《菩萨在修行布施时,不执著布施相,也不生我在布施之心,菩萨在持戒时,不着持戒心,不著持戒相,以净心慈悲布施,不求回报,以慈悲平等心,不著持戒相,而行持戒,》
《原文》以无尽心,修行忍辱。离心精进。以寂静心,修习禅定。心无所缘,修行般若,
《注解》《菩萨修行时,心不畏一切,心不攀援色相,随缘顺逆境事,磨练自己习气棱角,修行忍辱,心虽然精进不懈,而不生精进心想,心无所执所著,在于生活动静中,修行寂静行,六根不动,滋养修习禅定,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境界中,修行自性般若波罗蜜,》
《原文》心念四处。以平等心,修习正勤,。离戏论心,修诸神足。分别众生,观察诸根。离愆失心,修诸根力。以分别心,观察觉分。无功用心,修习正道。心无所著,而有净信。自然智慧,忆念诸法。平等智心,修诸三昧。不分别心,
《原文》观般若波罗蜜。以止息心,修奢摩他。无所见心,修毗婆舍那。无所念心,而修念佛。通达法界,平等之心,而修念法。无所住心,而修念僧,本心清净。教化众生。不起分别,法界之心,摄一切法。如虚空心,净佛国土。无所得心,得无生法忍。无进退心,得阿鞞跋致。
《原文》远离相心,不见有相。三界平等心,庄严道场。心能觉知,一切诸法。转于法轮,不见听说,示现涅槃,而知生死,本性平等。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不见能观,不见所观。即时能得,游戏自在何以故。自心清净,能见一切,众生净故。大王。譬如虚空,遍满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亦如是。
《原文》说此法时。众中八万,四千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众生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一万二千,比丘皆得漏尽。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得清净,深大如海。功德智慧,不可测量菩萨摩诃萨,能现出世。诸功德宝,众生用之。乃至菩提,无有尽竭。菩萨功德,亦复不灭。
《原文》犹如大海,多出众宝。菩萨智慧,甚深难入。声闻缘觉,无能涉者。亦如大海,小兽不入。菩萨智慧,广大无边。何以故。无著无住,无色无相。菩萨智慧,从初至后,次第转深。初菩提心,后萨婆若,菩萨法尔。不与烦恼,及恶知识,而共止住。世间智慧,若入菩萨,智慧之中,一相一味。
《原文》所谓无相,萨婆若无分别味。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不见法增,不见法减。为诸众生,永劫说法,无有穷尽。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如是,甚深法性大王。菩萨摩诃萨。善能通达,世谛众法。虽说诸色,而非实有。推求此色,终不取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原文》虽说地大,而非真实。推求地大,终不取着。水火风空识,亦复如是虽说眼入,而非真实。推求眼入,终不取着。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虽复说我,而非真实。推求觅我,终不取着。众生命养育。作者寿者。知者见者。亦复如是。虽说世间,而非真实。推求世间,终不取着。
《原文》虽说世法,而非真实。推求世法,终不取着。虽说佛法,而非真实。推求佛法,终不取着。虽说菩提,而非真实。推求菩提,终不取着。大王。凡有言说,名为世谛,此非真实。若无世谛,第一义谛,则不可说。
《注解》《是说一切言说,皆是借助世间相而说的,这些言说都不是真实相,若是不借助世间言说,真实相无相,则不能说,》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世谛,不违第一义谛。
《注解》《菩萨修于世间,知道一切世间义理,而不违背世间相,也不违背真实第一义谛,》
《原文》即通达之。知法无生,无灭无坏,无此无彼。悉离语言,文字戏论。大王。第一义者,离言寂静。圣智境界,无变坏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菩萨,通达第一义谛。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自性空离。云何有佛,出世及,转法轮。云何菩萨,于无生法,而见有生。佛告胜天王言。大王。法不灭,故不生。何以故。性不变异故。但以世谛因缘,见有生灭。皆是虚妄,非真实有。
《注解》《是说所有一切,世间境界,凡所有色相,都是自性幻化,所以说真心自性,没有变异倾动,这些现象永远显现。》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巧方便,见因缘法。即知世谛,悉空无有,不见坚实。似有如影。如炎响幻。不安摇动,从因缘生。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观诸法空,乃至从因缘生,作是思惟。此等诸法,今见有生,有住有灭。何因缘生,何因缘灭。即作是知。无明因缘故,生诸行。依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故。凡夫起爱。渴爱生取。以因取故,则相续有。由有故生。生则有老。老故有死,忧悲苦恼。是故修行,为断无明。无明若断,余十一分,则亦复灭。譬如人身,若断命根,余根没用。大王。邪见外道,为求解脱。但欲断死,不知断生。若法不生,则无有灭。譬如有人,块掷师子。师子逐人,而块自息。菩萨亦尔。但断其生,而死自灭。
《注解》《佛在这里打了个比喻,说比喻有人拿肉给狮子,扔给狮子了,狮子不去吃肉,而是把那个人吃了,那么就没有人再给狮子扔肉了,修行也是这样的,只要你不去执着那些色相,心无所贪所念了,心也就清净了,你若是不收心,就像有人总是给你扔东西,你不把仍东西的源头切断,你会永远被东西缠缚。》
《原文》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外道亦尔,不知断生,终不离死。
《注解》《佛说,狗贪食,不知道食物是人扔的,总是吃不完贪心难觉悟,执著食物没完没了,修行外的人,就像狗的无知,不知道去断除生死,而是总想,借助色相了死,这怎么能哪,若是把生断了,死自然也就没有了,》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善知因缘,诸法生灭。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缘生法,空无实有,不起我慢。若生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之家。不起二慢,尊贵豪富。若生贫贱,自知宿业,不甚清净,得报下劣。心起厌离,即求出家。作是思惟。如我此身,杂业所得。更修净业,令自清净,使他亦尔。自既求度,亦复度他。自求脱离,亦解他缚。以是因缘,即生精进,不堕懈怠。障道恶法,皆为断除。助道善法,悉应增长,勤修精进。作是思惟,我负重担。应当自灭,一切烦恼。度脱众生,不得懈怠。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亲近师僧,多闻寡闻,有知无知,持戒破戒。但生佛想,恭敬同学,思惟我今,依师学习。修善未满,悉令满足。烦恼未尽,断之令尽。拥护善法,舍离不善。一切种智,怜愍世间。大悲福田,寂静天人师。是我大师,善得吉利。一切天人,皆事法王,以为大师。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佛说净戒。设为身命,亦不毁犯。如世尊说,随顺佛教,即供养佛。
《原文》若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种种饮食,信心施与。如法受用,不令彼人,空失果报。食者施者,俱得利益。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以沙门名,而召菩萨,作福田想。菩萨应当,如理如量,修行正法即令显现,沙门功德,福田功德。菩萨如是,自行化他,不曾休废。
《原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修行,则能随顺,一切世间。见嗔恚者,生下劣心。见高慢人,起无我想。见邪曲人,起正直想。见妄语人,起如实言。于恶口人,常说爱语。见刚强者,示现柔和。见惨毒人,则行慈忍。见邪法人,则生大慈。见苦众生,则起大悲。见悭嫉人,则行布施。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世智,生净佛国。何以故。持戒无缺,离诸杂秽。修平等心。于众生所,具大善根,不著名利。清净之信,无所望报。勤行精进,不生懈怠修诸禅定,离散乱法。以微妙慧,而习多闻。诸根不缺,具足利智。常修大慈,远离嗔恼。以是因缘,生净佛国。
《原文》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修戒等法,生佛国土。为修行,一行亦生。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若有菩萨摩诃萨,于前所说,种种法中。净修一行,即修众法。如是一行,得生净土。何以故。一一行中,具众行故。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行生净土,不为胎污。何以故。菩萨摩诃萨。造作佛像,修葺伽蓝。如来塔前,香泥涂地,烧香供养。或以香汤,浴洗佛像。于伽蓝内,扫洒泥涂。菩萨摩诃萨。供养瞻省,父母之身,师僧同学,及诸沙门以平等心,皆悉供养。回此善根,为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得清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即得离俗。何以故。心无取着,不染朋党,背诸境界。远离爱缘,境界不染。世尊说戒,如实修行。少欲知足,随宜四事。趣足过时,心常怖畏,乐寂静离。
《原文》大王。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着俗法,即得净命。无伪威仪,口意欺诈。于施主前,终不诈伪,现身威仪。安祥徐步,视前六尺。若背檀越,即便纵诞。于施主前,不为利养,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若背檀越,则便自纵。见他行施,口言不用,心实欲须,如是名为,内心热恼,口现少欲,心贪利养。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无此伪,离求利相。若见檀越,不得发言。三衣弊坏,钵器阙无,或须汤药。于施主前,不得发言。某甲檀越,施我此物。彼人谓我,持戒多闻,大悲心净虽尔赞叹,我无此德。唯当修行,报施主恩。菩萨摩诃萨。不应如是,,自赞毁他。随顺白衣,而求利养。若施余人,勿生嗔恼。不作谄曲,而以取财。不诈亲善,害他取物。
《原文》不为他人,戏弄取财。檀越拟施,或赞叹人。若说法者,或拟大众。或复未拟,或施未决。菩萨不得,入中取分。若受施财,不应执着。此是我有,此是我物。即当回施,沙门师僧父母。及余贫乏,平等受用。若财物尽,不以生忧。少日不得,心无苦恼。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受施回与,二俱清净行清净故,心不疲劳。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利众生,久处生死,而不厌患。若有魔事,众苦逼切,心无退转。若人欲行,二乘之道。即为说法,不惮疲劳。菩萨自修,助菩提法,无有厌倦。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精进,则能随顺,佛正教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离诸放逸,心常谨慎。善摄自身,不作诸恶不善之法。口意亦尔。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虽处现在,恒惧未来,一切诸恶,不善之法,断之不生。言必附理,常说法教。非法不言,悉弃秽业。纯修净行,不毁佛教。远离烦恼,不净之法。是名拥护,如来正教。一切诸恶,不善之法,悉断离之。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即得多闻。观察生死,能如实知。欲火炽然,嗔火焚烧。愚痴之火,常所迷乱。亦如实知,有为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世间众生,耽着戏论。一切法中,唯有涅槃,乃为寂静。若闻他说,即思惟义。传以授人。发大慈悲,起坚固意。若不闻法,则无思修。是故闻慧,犹如字本。一切智慧,因之而生。既得多闻,则护正法。
《原文》大王。未来末世,正法灭时。其有众生,乐勤修行。不值法炬,无人为说,甚深之法。尔时菩萨。即为演畅,甚深妙法。所谓般若波罗蜜。令诸众生,得戒定慧。又赞之言。善男子。如是末世,正法灭时。汝等能发,菩萨之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众生。此般若波罗蜜。三世诸佛,之所行者。汝若勤修。则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离菩提。
《原文》譬如有人,种谷已秀。当知收获,必在不久。菩萨亦尔。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闻般若波罗蜜。当知决定,去佛不远。
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舍离般若波罗蜜。更依余法,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犹如王子,舍其父王。更就余人,求为太子,决不可得。菩萨亦尔。求萨婆若,必因般若波罗蜜得。譬如犊子,若欲须乳,必依其母。若就余牛,则不可得。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亲近般若波罗蜜。常为法王子,相庄严身。以好为华,严饰身相,诸根不缺。如来行处,常所游行。所行之道,随佛如来,所觉而觉。救护世间,苦恼众生。善能通达,佛所说教。常修梵行,守护如来,萨婆若城。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法王子。释梵护世,之所尊重。何以故。行菩萨道,阿鞞跋致。一切诸魔,所不能动。安住佛法,通达一切,空平等理,不信外缘。如是安住,佛法智慧。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超过世间,住无生法忍。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实知,一切众生心,贪欲嗔痴,上中下品。亦如实知,善心坚固心。如实知已。各各为说,诸对治法。如是则能,善化众生。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众生,应见佛身,受化度者。菩萨摩诃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化度者,现菩萨身。应以辟支佛身,而受化者,即现辟支佛身。应以声闻身,受教化者。即现声闻身。应以帝释,梵王,婆罗门,刹利,长者居士身,受教化者。皆为示现,而度脱之。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菩萨摩诃萨,心性慈和,正直软善。无诸谄曲,嫉妒垢秽,心常清净。言语不粗,远离恶口。多行忍辱,亲狎众生。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则在处安乐。所以然者。具足正见,及清净见。清净之行,所行境界,与心相应。若心相违,恶不善法。如是境界,及染秽处,斯则不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见同学人,心生欢喜。若财若法,与他共用。唯行一道。所谓佛道。唯佛为师,不尊余人。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在处安乐。具诸摄法,而摄众生。以利益施,安乐施无尽施,摄取众生。利益语,有义语,如法语,不异语,摄取众生。以财利益平等。身利益平等。命利益平等。资具利益平等。摄取众生。
《原文》大王。利益施者,即是法施。安乐施者,即资生施。无尽施者,即示现道。利益语者,令彼生善。有义语者,令彼见理。如法语者,随顺佛教。不异语者,说如实法。财利益平等者。可食,可啖,可饮,可嗽,可舐,及衣服等。身利益平等者。如以摄卫,利益己身,令他亦尔。命利益平等者。真珠琉璃,珊瑚,玛瑙,多为外命。资具利益平等者。象马车乘,一切净财。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自行与他,皆悉共同。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受生端正。常能修习,寂静威仪。不伪威仪。清净威仪。人所乐见,内外温善。观者无厌,能悦人意。一切众生,之所爱重。其有见者,皆发善心。嗔恚者见,心即得解。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端正,则堪依止。守护众生,令烦恼灭。能将众生,出离生死,无边旷野。能度众生,世间险难。为无眷属,而作亲友。为烦恼疾,而作良医。无救护者,为之救护。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明众生,为作法炬。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诸众生,而作依止。治诸疾病,如药树王。譬如善见大树。根茎,枝叶,华果,色香味触。悉为众生,疗治众病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从初发心,为诸众生,治种种疾,诸烦恼病。菩萨摩诃萨,功德智慧。有疾病者,见闻皆差。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与功德相应。随力所堪,供养三宝。若有疾病,即施汤药,若见饥渴,即施食饮。若见寒冻,即施衣服。师僧和上,尽心承奉。同学法人,合掌恭敬。造立伽蓝,布施田园。时时随有,舍与众僧,下使隶役,如法料理。闻有名德,沙门,婆罗门,修道行者,时时往诣。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生诸善。有巧方便,教化众生。于此佛国,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咨问正法。于此佛国,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听受正法。于此佛土,身不移动。示现无量,诸佛国土,供养如来。于此佛土,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成就无上,菩提资粮。于此佛土,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若有菩萨,成佛道者,供养恭敬,于此佛土,身不移动。无量世界,示现成道。于此佛土,身不移动。无量佛国,现转法轮。于此佛土,身不动移。无量佛国,示现涅槃,于此佛土,身不移动。无量佛国,应得度者。为示化身,皆悉令见。亦无分别,有所作意。
《原文》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作种种化,无分别心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譬如日月,照四天下,而无分别。我照天下,为作光明。众生业报,自感日月,光照天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虽现化身,而无分别。何以故。众生各有,宿世善业。菩萨摩诃萨。昔从因地,修行发愿,为度众生。以此愿力,随其所念。皆悉应现,无分别心。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方便,善巧教化。速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檀具足,持戒清净。无穿缺杂,戒聚清净。过诸声闻,辟支佛境。具足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如来世尊,不共功德。一切具足,已过声闻,辟支佛地。
《原文》大王。菩萨初地,乃至十地。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法门时。众中二万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三万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百千亿,乾闼婆,紧那罗,皆悉合掌。赞叹如来,绕耆阇崛山。无量百千亿,夜叉众。雨诸莲华,绕耆阇崛山。十方无量,恒河沙,世界菩萨。来集赞叹如来,世尊快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为诸菩萨。
《原文》世尊。因此般若波罗蜜。得有人天。须陀洹向,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十地。十波罗蜜。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世尊。譬如世间,一切众生,悉依虚空,而空无依。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法本,而自无依愿令我等,于未来世。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如今佛说。又以种种香华,散如来上。
《原文》尔时,耆阇崛山,天神,及余集者,空中赞言。我等忆念,过去之世。无量诸佛,于此耆阇崛山中。说是般若波罗蜜法,亦如今日。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空中诸天,云何得知。如来境界,久远世。佛说是,般若波罗蜜事。
佛言。大王。此诸天等,皆住不可思议解脱。是故能知,过去远事。大王。我昔为,菩萨时。亦经生彼,天神之道。见无量佛,成道说法,乃至涅槃。我常赞叹,合掌礼拜。何以故。彼天神道,寿命长故。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曰光德。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应游净土。娑婆世界,是不清净。云何世尊,出现此土。
《原文》尔时,佛告光德天子。诸佛如来,所居之处,无有秽土。于是世尊。即以神力,现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琉璃所成。无诸山陵,堆阜荆蕀。处处宝聚,香华软草。流泉浴池,八功德水。七宝阶砌,树木华果。咸说菩萨,不退法轮。无有凡夫。唯见十方,诸大菩萨。不闻余音。唯闻般若波罗蜜声。处处莲华,大如车轮,青红赤白。一一华中。皆有菩萨,结加趺坐。即见如来,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甚深法。无量百千,释梵护世。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所说无虚,真实不二。如世尊说,诸佛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
《原文》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名字,甚为希有。况复书写,受持读诵,为他演说。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无量百千劫。以无碍心,施他财物。若复有人,以净信心。书写此经,传受与人。功德多彼。
《原文》何以故。财施有竭。法施无尽。何以故。施财但能,得世间果。若人若天,昔已曾得。得已堕落,今还复得。若以法施,昔来未得。今始能得,所谓涅槃。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有人教化,悉令安住,十善道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净信心,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为他人说。功德胜彼。何以故。
《原文》一切善法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故。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有人教化。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复有人,信心受持,读诵书写,般若波罗蜜,功德胜彼。何以故。声闻,辟支佛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一切菩萨,摩诃萨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因此般若波罗蜜故,有佛出世。般若波罗蜜,所在之处。当知即是,菩提道场,转法轮处。应念此处,即我大师。如来应供正遍知,处在此中。
《原文》何以故。一切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故。若人供养,如来形像。不如供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生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
平等品第六
《原文》尔时胜天王。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法性平等。何者是平等?。等何法故,名为平等?。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等观诸法,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名为平等。一切烦恼,虚妄分别。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名为平等。
《注解》《是说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是妄想虚妄,因色相缘而生起的,一切烦恼它们的自性,是我们真心所现,所以说烦恼是寂静的,不生不灭的,有谁见过烦恼相貌,有生有灭了,烦恼就是自性菩提,是不生不灭的,》
《原文》名相妄想,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名为平等。
《注解》《是说我们追求的一切名相,都是自性遇缘化现的,名相妄想都是自性般若智,是寂静的不生不灭的,名为平等,众生善恶好坏平等运用它,》
《原文》灭诸颠倒,不起攀缘,名为平等。
《注解》《是说以如来正见智慧,心不二相真诚慈悲,不贪不嗔不诤,心无胜负没有怨嫌,不跟着世间义理跑,不去攀援名利富贵,随缘心安,名为平等,》
《原文》能缘心灭,无明有爱,即皆寂静。痴爱灭故,不起我,我所,名为平等。
《注解》《要是我们把心管好,不随一切相转,不生能这个我能那个,这个缘那个缘,善恶爱憎这些心平息不起,不去沾染事理,那些不善习气,及以私心欲爱即可不起,身心清安心入寂静,既能开自性般若智慧,乱心不起了,不予世间诤一切了,随缘善恶没有了爱憎分别,也就不起我相妄想,及我所被世缘所转了,度一切息心无想了,名为平等》
《原文》我我所灭,名色寂静,名为平等。
《注解》《佛说的这些平等,不是有个平等法,让你去学去修行,而是把自己的执着心,及乱心狂想心息灭,我相没用了,所作作想也就随即停止,身心不动静观随缘,名为寂静平等,》
《原文》名色灭故,边见不生,名为平等,
《注解》《自己心中对那些世间名相,这个那个一一弃舍,心地清净不贪名利权利,在生活中不生边见,就是对没有全部理解的道理,不要偏一边去执着是对,也不执着就是错,不执修行时的有,无,空,实相,等两边二法,要行于中道,不染两边,无念无相如水不动,能映物色心无所念,名为平等,》
《原文》灭断常故,身见寂静,名为平等。
《注解》《是说修行要灭去边见,比喻有人,自己远离了贪嗔痴,看到他人有贪嗔痴,这样的人就生出,两种见,为断见和常见,认为自己没有贪嗔痴了,心产生没有了的断见,又见他人有贪嗔痴,即成了常见,这两边见,都是不对的,因为断于常二法,实质性即是真实自性般若,是没有断于常两边的,是不生不灭的菩提真性,》
《原文》大王。能取,所取,一切烦恼,障善法者,依身见生。菩萨摩诃萨,能灭身见。一切诸使,皆悉寂静,作愿亦息。譬如大树,拔除根株,枝条枯死。如人无首,命根即绝。一切烦恼,亦复如是。若断身见,余使自灭。
《原文》大王。若人能观,诸法无我。则取,可取,皆悉寂静。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生我见,障真实理?佛告,胜天王言。
《原文》大王。于五阴身,妄执有我,即生我见。真实之法,自性平等。无能所执,我见相违,是故为障。大王。如是我见,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内外。若无所住,名为寂静。即是平等。远离我见,通达平等。名真实空观。空,无相,无愿,自性寂静。不生不灭,不取不着。远离我见,名为平等。
《原文》大王。所言我者,无来无去。无有真实,虚妄分别。法从妄有,亦是虚妄。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如是法,远离虚妄。是故名为,寂静平等。大王。能取可取,则名为染,离名寂静。惑障为染,离为寂静。
《注解》《是说心有能取所取,及以可取之想,是为染,随缘二者,能取可取皆不生心,名为寂静,对佛法真理迷惑不解,障碍闻法修行,若能依发忏悔清除惑障,身心清净顺佛而教,名为寂静,》
《原文》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行般若波罗蜜。能如实知,诸烦恼灭。为增善法,断除烦恼。不见可生,不见可灭,名为平等。
《注解》《不是有个烦恼让你去灭,而是用正确知见破烦恼心,转为正知见,只是换一下名字而已,烦恼成菩提了,即是灭烦恼,烦恼是自性般若智错用名烦恼,它是没有生灭来去的,众生平等运用,也没有增减,没有生处灭处,不要说烦恼,就认为有个烦恼,那样想即是再生烦恼,》
《原文》修波罗蜜,远离魔障。不见可修,不见可离,名为平等。
《注解》《修行波罗蜜行,心无所念寂静无相,不见有修者,不见有离者,不见有成就者。》
《原文》菩萨常缘,助菩提法。不起声闻,辟支佛心。于助菩提,声闻,缘觉,不见异相,名为平等。缘萨婆若,心不休息,常修空行。以大悲力,不舍众生,名为平等。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具足方便,行般若波罗蜜。即得心缘自在。心缘无相,而修菩提。不见无相,及菩提异,名为平等。心缘无愿,不舍三界。不见无愿,及三界异,名为平等。观身不净,心住清净。观行无常,心住生死,而不厌离,观众生苦,住涅槃乐。观法无我,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常为众生,说不净身,不见贪病。常说大慈,不见嗔忿。常说因缘,不见愚痴,等集病者。说无常乐,不见等病,及无常异。
《原文》如是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心缘自在。缘离欲法,为化声闻。缘离嗔法,化辟支佛。缘离痴法,为化菩萨。缘一切色,愿得佛色,无所得故。心缘众声,愿得如来,微妙音声。心缘众香,愿得如来,清净戒香。心缘诸味,愿得如来,味中第一,大丈夫相。心缘诸触,愿得如来,柔软手掌。心缘诸法,愿得如来,寂静之心。心缘布施,为得成就,相好之身。心缘尸罗,为得清净,佛之国土。心缘忍辱,愿得如来,大梵音声,净光明身。心缘精进,为度众生。心缘禅定,为得成就,诸大神通。心缘般若,为断一切,诸见烦恼。心缘大慈,平等无碍,令诸众生,皆得安乐。心缘大悲,为护正法。心缘大喜,为得说法,悦乐众生。心缘大舍,不见众生,烦恼结使。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不见二事,名平等行。心缘四摄,为教化众生。缘嫉妒过,为舍资财。缘破戒失,为住净戒。缘嗔恚失,为得忍辱。
这些不善都是我们需要离的,可是修行的大菩萨摩诃萨,却是运用这些成就佛道,
《注解》《我们要好好学习,菩萨的善巧方便哦,转一切不善为善,一切皆是自性菩提,没有二相,名相不同而已。》
《原文》缘懒惰失,为成佛力。缘散乱失,为得如来,寂静禅定。缘粗智失,为成如来,无碍智慧。
《注解》《这些大菩萨用,自己的愿力正念,在于世间运用一切不善,净化自己心生妙智,念念都不空过,随缘缘缘都是功德宝,》
《原文》心缘声闻,及辟支佛,为欲成就,无上大乘。心缘恶趣,为欲济拔,一切众生。心缘诸天,知一切法,悉有败坏。缘诸众生,知无坚实。心缘念佛,为得成就,禅定助道。心缘念法,为得通达,诸秘密藏。心缘念僧,为得不退。心缘念舍,为无爱着。心缘念戒,为得净戒。心缘念天,为成佛道,诸天赞叹。心缘自身,为得佛身。心缘自口,为得佛口。心缘自意,为得如来,平等之心。心缘有为,为成佛智。心缘无为,为得寂静。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遍缘诸法,而能不着。名忧波憍舍罗。观见诸法,无不趣向,菩提之者。
《原文》大王。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出生诸物,人无不用。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所缘境界,无不利益,趣向菩提。譬如众色,无有不因四大成者。如是菩萨,所缘境界。无有一法,不向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习诸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如因悭嫉人,成就菩萨檀波罗蜜。因不知恩人,成就菩萨,尸波罗蜜。如因恶性,嗔恚众生,成就菩萨,忍波罗蜜。
《注解》《学习菩萨是怎么在于世间,于逆流中成就自己菩提的哦,怎样在于恶缘中,转为菩提智慧的,怎样用正见念知,善巧方便随缘自在用的,》
《原文》因懒惰者,成就菩萨,毗梨耶波罗蜜。因散乱人,成就菩萨,禅波罗蜜。因诸痴钝,成就菩萨,般若波罗蜜。若有众生,损恼菩萨。菩萨因此,不起嗔心。菩萨若见,修行善法,向菩提者。生己身想,犹我子心。菩萨摩诃萨。若人赞叹,不生欢喜,毁不嗔恚。见苦众生,则起大悲。若见受乐,则生大喜。若因难化,佷戾众生。菩萨则发,奢摩他心。因信行者。菩萨即得,知恩智慧。
《我们要好好学习,菩萨的善巧方便,怎样来随顺众生,引导众生的智慧善巧。》
《原文》菩萨若见,智慧开悟,解义众生。则为此人,说甚深法。若有智人,菩萨则为,次第说法。著文字者。为说句义。若已先学,奢摩他者。菩萨为说,毗婆舍那。若有先学,毗婆舍那。则应为彼说,诸三昧。若着持戒,为说地狱。持戒不着,则不说之。若著闻者,为说思修。着三昧者,说入般若。
《原文》乐阿兰若,即应为说,心远离法。若有乐闻,佛功德者,为说圣智。为贪欲者,说不净法。,为嗔恚人,说慈悲法。为愚痴者,说缘生法。为等集者,说种种法。或说不净。或说慈悲。或说因缘。调化众生,为说净戒,禅定智慧。应入佛乘,而受化者。为次第说,诸波罗蜜。应以抑挫,而受化者。先折其辞,然后说法。种种语言,而受化者。即应为说,因缘譬喻,令其得解。应以深法,而受化者。即应为说,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无人无我,无诸法相。着见众生,为说空法。多觉观者,为说无相。乐著有为,则说无愿。着阴众生,为说如幻。着界众生,说无所有。着入众生,为说如梦。着欲界者,为说炽然。若着色界,为说行苦。着无色界,说行无常。难化众生,为赞圣种。易化众生,说诸禅定,及无量心。若闻生天,而受化者,则为说乐。因声闻法,而受化者,为说诸谛。辟支佛法,而受化者,为说因缘。
《原文》以菩萨法,而受化者。为说净心,及大悲法。修行菩萨,则应为说,功德智慧。阿鞞跋致,诸菩萨等。则应为说,清净佛国。一生补处,则应为说,庄严道场。应以佛说,而受化者。则为相续,次第而说。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清净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得诸自在。说法利益,无有空过。说是菩萨,自在法门时。众中三万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尔时世尊,欣然微笑。诸佛法尔。若微笑时。面门即放,诸大光明。青黄赤白,紫颇梨色。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阿迦尼吒,还归佛所。右绕三匝,从佛顶入。
《原文》尔时大智,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无大因缘。则不现此,希有瑞相。世尊今者,放是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为何因缘。愿世尊说。尔时佛,告舍利弗言。善男子。此胜天王。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诸佛所,修行众波罗蜜。为诸菩萨,护持如是,般若波罗蜜。未来之世,过无量百千,阿僧祇劫。成就无上,菩提资粮。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号功德庄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原文》国名严净。劫名清净。其土丰饶,人民安乐。纯菩萨众。彼国悉以,七宝庄严。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马瑙,车磲,真珠。七宝间错,以成其地。平坦如掌。香华软草,而严饰之。无诸山陵,堆阜荆棘。幡华幢盖,种种庄严。城名难伏。七宝罗网,弥覆其上。角悬金铃。日夜六时,诸天空中,自作天乐。散众天香,及天妙华。其土人民,受乐欢喜。人天往来,不相隔碍。无三恶道。彼土众生,唯求佛智,无二乘名。其佛世尊,为诸高行,菩萨摩诃萨,说清净法。无量无边,菩萨眷属。无有破戒,邪命着见,盲瞎聋哑,痀背裸形,诸根缺者。皆悉具足,二十八相,庄严其身。佛寿八小劫。,人天之众,无中夭者。
《原文》善男子。彼佛世尊。有如是等,无量功德。若欲说法,先放光明,照曜国土。其诸菩萨,遇斯光者。即知世尊,将欲说法。我等今者,宜应往听。尔时诸天,为彼世尊。敷师子座,高百由旬。种种严饰,无量供养。世尊坐上,为众说法。彼诸菩萨,聪明利根。一闻悟解,无我我所。饮食资粮,应念即得。说是胜天王,授记法门时。众中五万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未来,生彼国土。
《原文》尔时胜天王,闻佛世尊,为其授记。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诸天伎乐,不鼓自鸣。散众天华,以供养佛,及胜天王。时胜天王,从空中下。头面礼佛,退坐一面。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现相品第七
《原文》尔时大智,舍利弗,白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法性,即应坐道,场转法轮。何因缘故,先修苦行,降伏恶魔。
《原文》尔时胜天王,答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实无苦行。为伏外道故,示现之。而彼天魔,实不能坏。是欲界主故,示降伏,化诸众生。舍利弗。外道自谓,苦行第一。是故菩萨,示现苦行,能超过彼。
《原文》舍利弗。或有众生,但见菩萨,屈一膝立。或见菩萨,举两手立。或见菩萨,视日而立。或见菩萨,五热炙身。或见菩萨,倒身而立。或见菩萨,卧棘刺床。或卧牛粪,或坐方石。或复卧地,或见卧板。或卧杵上,或卧尘土。或着板衣,或着莣衣。或着草衣,或树皮衣。或复裸形,或着茅衣。或面向日,随日而转。或食稗子,或见食麦。或食草根,杂诸树叶。食果食华,或食薯蓣。或见食芋,或见食藕。或六日一食,或见食豆。或食大豆,或食炒谷。或见食麻,或见食米。或见饮水,而以度日。或见菩萨,食一適苏,而以度日。或一適蜜,或一適乳。或无所食,或见眠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示现如是,种种苦行。
《原文》六年之中,一事不亏。菩萨实无,如是苦行。众生见有。以诸众生,应以苦行,而得度脱。为是等故,菩萨示之。有六十那由他人,安住三乘。
《原文》舍利弗。复有天人,宿世善根,深乐大乘。则见菩萨,坐七宝台,身心不动。面门喜笑,入三昧定。如是六年,方从定起。
《这一段是说,因个人的福德修行不同,所见也就不同,菩萨成道时,所有天人众生,每个人以自己的福德眼,所见菩萨种种不同形象在于菩提树下。》
《原文》舍利弗。复有众生,深乐大乘。欲听闻者,则见菩萨,端坐说法。
《注解》《是说这个人喜欢大乘佛法,则会看到菩萨在端坐说法》
《原文》舍利弗。此是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大悲化度,一切众生。能降天魔,伏诸外道。菩萨摩诃萨。既经六年,从定而起。随顺世法,诣尼连禅河。洗浴出已,于河边立。此牛乳。用以作糜,奉献菩萨。复有六亿,天龙,夜叉,乾闼婆。各持饮食,而来奉献。作如是言。大士,受我供养。正士,受我供养。菩萨悉受。而彼牛女,天龙,夜叉,各不相见。一一天等,各见菩萨,独受其食。
《原文》舍利弗。是等众生,因见受供,而得悟道。是故菩萨,为示现之。而此菩萨,实不洗浴,及受供养。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示现行诣道场。时有地居天子,名曰妙地。与诸天神,扫此大地,散众妙华。种种香水,而用洒之。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下,诸天之众,四天王天,雨诸天华。三十三天,及夜摩天。空中赞叹,作诸伎乐。
《原文》兜率陀天,珊兜率陀王。以七宝网,弥覆世界。四角皆悬,阎浮檀金铃。悉雨众宝,供养菩萨。化乐诸天,善化王。以阎浮檀金,罗网弥覆世界。作诸伎乐,雨种种华,供养菩萨他化自在,诸天子。与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各各施设,种种供养。自在天子,与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既见菩萨,行诣道场。即告一切,诸梵天言。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此菩萨摩诃萨。坚固大身,而自庄严。不违本誓,心无厌怠。一切菩萨,行悉满足。通达教化,无量众生。菩萨诸地,皆得自在。于诸众生,其心清净,善知根性。通达如来,甚深蜜藏,过诸魔事。一切善根,不随外缘。无量诸佛,之所拥护。能为众生,开解脱门。大将导师,摧伏诸魔。
《原文》大千世界,独为勇猛。善施法药,为大医王。解脱灌顶,受法王位,放智慧光。世间八法,所不能染,如大莲华。通达一切,诸陀罗尼,甚深如海。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智慧清净,无有垢秽。如摩尼珠,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清净梵行。
《原文》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行诣道场。欲降恶魔,坐菩提树。为成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转大法轮,作师子吼。以法布施,令诸众生,皆悉饱满。为欲清净,众生法眼。无上正法,降伏外道。欲示诸佛,本愿成就。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善男子。汝等可往,供养菩萨。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示现行诣道场。足下即现,千辐轮相。微妙光明。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遇斯光明。皆悉离苦,而得安乐。及照龙宫,时有加梨加龙王。遇此光明,即告诸龙。此金色光,来照龙宫。悉令汝等,身心安乐。我于过去,曾见此相,有佛出兴。今此光明,如昔不异。当知必有,佛出世间。可辨种种,烧香,涂香,末香。金银,真珠,车磲,马瑙,珊瑚,白玉。旛华幢盖。作诸音乐,往诣菩萨道场。好物悉赍供养,时加梨加龙王,与诸眷属。普兴大云,降注香雨。往诣菩萨,作诸伎乐,施设供养。右绕菩萨,而赞叹言。
《原文》金色光明,令人喜悦。决定最胜,佛出无疑。种种杂宝,庄严大地。凡是因地,生诸草木,悉变成宝。江河皆静,无风浪声。推如此瑞,佛出无疑。释梵日月,光明不现。恶趣清净,佛出无疑。
《原文》譬如有人,少失父母。年既长大,忽然还得,心甚欢喜。一切世间,睹佛兴出,亦复如是。我等已曾,供养过去,诸佛世尊。今值法王,人中师子。则我受生,为不空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取草敷坐。于菩提树,右绕七匝,正念端坐。下劣众生,见如此相。
《注解》《这是说那些下劣众生,少福德只能见到菩萨成佛时,取草敷坐,》
《原文》舍利弗。复有高行,诸大菩萨。见八万四千天子,敷八万四千,大师子座,众宝合成。七宝罗网,弥覆其上。四角金铃,处处皆有。幡华幢盖,缯彩罗列。尔时菩萨,遍此八万,四千座上,一一皆坐。而诸天子,自不相见。各谓菩萨,独坐我座,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心生欢喜,得未曾有。皆证阿鞞跋致,
《注解》《这里是说那些修行的大菩萨,看到的一切,有八万四千天子,为菩萨准备了妙好的狮子宝座,菩萨分身一一宝座各有菩萨上面做,而那些天子却互不相见,看不到这些,只看到菩萨坐在自己供养的宝座上成佛,这些情形只有大菩萨境界,才能看到哦,在场的众生是看不到的,》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即放眉间,白毫相光,明照诸魔宫。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宫,皆失光明。时诸魔等,各作是念。以何因缘,我等诸宫,光明不现。讵非菩萨,坐于道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乎。
《原文》即共观察。方见菩萨,端坐道场,菩提树下。时诸恶魔,于自宫殿,聚集魔军。无量千亿,种种诸色。种种众形。种种相貌。种种头面。持种种仗。种种幢幡。种种音声。若有闻者,耳鼻口中,并皆流血。菩萨尔时,以大悲力。令魔军众,不得出声。
《原文》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之力。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无量亿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喜舍。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明解脱。身金色右臂。从顶自摩,乃至遍身。作如是言众生苦恼。我欲济拔,而起大悲。
《原文》尔时魔王,及诸眷属。闻菩萨言,即皆倒仆。菩萨摩诃萨。以大悲力,令诸魔众,闻空中声言。汝等可归,依持戒力仙。能施无畏,救护一切众生。魔及眷属,闻此声已。犹伏在地,作如是言。唯愿正士大士,救济我命。舍利弗。尔时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放大光明。其有遇者,皆离怖畏。魔及眷属,见是神力。恐怖欢喜,二事交怀。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或有众生,见是降魔。亦复有人,不见此事。或有众生,但见菩萨,敷草而坐。或见菩萨,处大师子,宝台而坐。或见菩萨,在地而坐。或见空中,自然而有,师子之座,菩萨安坐。或有众生,见阿说他树,为菩提树或见波利,质多罗树。或见众宝,合成为菩提树。或有众生,见菩提树,高七多罗树。
《原文》或有众生,见菩提树,高八万四千由旬。师子之座,高四万二千由旬。或有众生,遥见菩萨,游戏空中。或见菩萨,坐菩提树。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示现如是,种种神变,化度众生。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现坐道场。十方恒河沙世界。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皆悉来集,住虚空中。出是声言。安慰菩萨,安乐欢喜。善哉速疾,勇猛精进。
《原文》大吉祥,勿生怖惧。心如金刚,游戏神通,利益众生。一念之顷,一切智现。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魔来为乱,亦不生嗔。一刹那心,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所知见觉,无不通达。
《原文》舍利弗。时十方恒河沙世界诸佛如来。异口同声赞言。善哉大士。通达自然智。无碍智。平等智。无师智。大悲庄严。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能作如是,种种示现。或有众生。见此菩萨,今始成道。
《原文》或见菩萨,久远成道。或见一世界,四天王献钵。或见十方恒河沙,世界,四天王献钵。
《原文》舍利弗。菩萨尔时,度众生故,即受众钵。重叠掌中,合而为一。其诸天王,各不相见。皆谓世尊,独用我钵。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示现此事。说是法门时。众中三万,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三万六千菩萨,皆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八万人天,得远尘离垢,法眼净。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原文》舍利弗。复有六万天子,先来献供。过去愿力,若菩萨成道。必愿先受,我等供养。尔时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示现欲转法轮。娑婆世界主,尸弃梵王。与六十八万梵天。来世尊所,头面作礼。右绕七匝,而发是言。唯愿大悲。转无上法轮。唯愿大悲。转无上法轮。
《原文》尔时即现,大师子座,高四万二千由旬。种种庄严,坚固安隐。十方无量,释提桓因。悉为如来,敷师子座,亦复如是。尔时菩萨,以神通力,一一诸天,各见菩萨,坐其座上,而转法轮。菩萨摩诃萨,既坐此座。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皆悉震动,放大光明。即入无边,境界三昧。十方恒河沙世界,一切众生。三恶道苦,即得安乐,悉离三毒。各各相于,犹如母子,无复恶心。
《原文》时此三千,大千世界。靡有间隙,如一毛孔。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悉满其中。若有众生,应以苦法,而受化者,闻佛说苦。应以无我,空寂静离,无常皆亦如是。应以如幻法,而受化者,闻说如幻。应以如梦水中月如影如响皆亦如是。应以空无相,无愿,而受化者。
《原文》即闻佛说,空,无相,无愿法。或闻如来,说一切法,从因缘生。或闻说诸阴。或闻说诸界。或闻说诸入。或闻说苦声。或闻说集声。或闻说道声。或闻说念处。或闻说正勤。或闻说神足。或闻说根。或闻说力。或闻说觉。或闻说道。或闻说奢摩他。或闻说,毗婆舍那。或闻说,辟支佛法。或闻说,大乘法。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示现种种,转法轮。令无量众生,随其根性,欢喜利益。
《原文》尔时舍利弗,白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甚深境界,难知难思量难入。尔时胜天王,答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功德胜事。我今所说,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亦不及一。唯有如来,乃能尽说。我今所说,其少分者。皆承如来,威神之力。何以故。诸佛境界,一生补处菩萨,摩诃萨,尚不能尽。况余菩萨。
《原文》舍利弗。诸佛境界,寂静无说。后无分别智,之所能了。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入诸佛境界。应学般若波罗蜜。
《原文》首楞严三昧。如幻三昧。金刚喻三昧。金刚三昧。不动意三昧。遍通达三昧。不缘境界三昧。师子自在三昧。三昧王三昧。功德庄严三昧。寂静意三昧。超出三昧。无著三昧。意庄严王三昧。无等等三昧。等觉三昧。正觉三昧。悦意三昧。欢喜三昧。清净三昧。火焰三昧。光明三昧。难胜三昧。常现前三昧。不相近三昧。无生三昧。通达三昧。最胜三昧。过魔界三昧。一切智意三昧。幢相三昧。大悲三昧。欢喜三昧。爱念三昧。不见法三昧。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通达如是等,无量无边,百千亿恒河沙数,诸三昧已,乃能得入,诸佛境界。其心安隐,恐怖悉无。如师子王,不畏禽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如是等,诸三昧已。有所经游,悉无怖畏。不见其前,有一怨敌。何以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心无所缘。亦无所住。
《原文》譬如有人。生无色界。八万四千劫中。唯是一识无有住处,亦无所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心无住处,亦无所缘。何以故。心不行,无行处。心无想,无想处。心不缘,无缘处。心不着,无著处。心不乱,无乱处。心无高下,心不随顺。又不违逆,不喜不忧。无分别,离分别。离奢摩他,毗婆舍那,心不随智。心不自住,亦不住他。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不依色住,不依,声,香,味,触,法,住。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心不缘法,心不缘智。不住过去,未来现在。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取一法。于一切法,知见无碍。心行净故,见一切法。皆悉无垢,不取见相。见不分别,离诸戏论。不与天耳相应。不与他心智相应。不与宿命智相应。不与神通智相应。不与漏尽智相应。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不与一切法相应,非不相应。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于一切法,得平等智。
《原文》能观一切,众生心行。一切染净,皆如实知,于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佛一切智,咸不失念。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功用心,通达一切法,无心意识。常在寂静,三昧之中。不舍三昧,教化众生。施作佛事,无有休息。于诸佛法,得无碍智,心无染着。
《原文》舍利弗。譬如化佛,更化作佛。彼所化者,无心意识。无身身业,无口口业,无心心业。而能施作,一切佛事,利益众生。何以故。佛神力故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般若波罗蜜,所化亦复如是。无身身业,无口口业,无意意业。以无功用心,常作佛事,利益众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一切法。犹如幻相,心无分别。而诸众生,恒闻说法。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智慧。不住有为,不住无为。不住诸阴,不住界入,不住内外。不住善法,及不善法。
《原文》不住世间及出世间。不染不净。不住有漏不住无漏。不住过去未来现在。不住数缘灭,不住非数缘灭。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心无所住。而能通达,一切诸法。以无碍智,无功用力,为众生说。常在寂静而教化事无有休息。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宿愿强故。无功用心,为人说法。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无诸怖畏。何以故。执金刚神,常守护故。若行若立,若坐若卧,恒不远之。
《原文》舍利弗。菩萨摩诃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不怖,不疑不悔。当知是人,已得授记。何以故。信受般若波罗蜜。近佛境界故。以此一心,则能通达,一切佛法。达佛法故,利益众生。不见众生,与佛法异。何以故。理无二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
《无所得品第八》
《原文》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须真胝。白胜天王言。如来为大王,授记乎。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我授记如梦相。
《原文》又问。大王。如此授记,当得何法。答曰。善男子。佛授我记,竟无所得。又问。无所得者,为是何法?。答曰。不得众生,寿者,人养育,阴界入,悉无所得。若善不善。若染若净。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为,若无为。若生死,若涅槃。悉无所得。
《原文》又问。若无所得,用受记为?答曰。善男子。无所得故,则得受记。又问若如大王。所说义者,则有二智,一无所得。二得受记。答曰。若有二者,则无授记。何以故。佛智无二,诸佛世尊。以不二智,受菩萨记。
《原文》又问。若智不二,云何而有,授记得记?。答曰。得记授记,其际不二。又问。不二际者。云何有记?。答曰。通达不二际,即是受记。又问。大王。住何际中,而得授记?答曰。住我际得授记。住众生际,寿命际,人际,得授记。
《原文》又问。我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解脱际求。又问。如来解脱际,复于何求?答曰。当于无明,有爱际求。又问。无明有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毕竟,不生际求。又问。毕竟不生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无知际求,又问。无知者,为无所知。云何于此际求?答曰。若有所知,求不可得。以无知故,于此际求。又问。此际无言,云何可求?答曰。以言语断,是故可求。
《原文》又问,云何言语断?答曰。诸法依义,不依语。又问。云何依义?答曰。不见义相。又问。云何不见?答曰。不生分别义。是可依我,为能依。无此二事,故名通达。又问。若不见义,此何所求?答曰。不见不取故,名为求。
《原文》又问。若法可求,即是有求。答曰。不尔。夫求法者,是无所求,何以故。若是可求,则为非法。又问。何者是法。答曰。法无文字,亦离言语。
《原文》又问。离文言中,何者是法?答曰。文言性离,心行处灭。是名为法。一切诸法,皆不可说。其不可说,亦不可说。
《原文》善男子。若有所说,即是虚妄。中无实法。又问。诸佛菩萨,常有言说,皆虚妄乎。答曰。诸佛菩萨,从始至终,不说一字。云何虚妄。又问。若有所说云何过咎?答曰。谓言语过。又问。言语何咎?答曰。谓思量过。又问。何法无咎?答曰。无说所说,不见二相。是则无咎。
《原文》又问。过何为本?答曰。能执为本。又问。执何为本?答曰,着心为本。又问。着何为本?答曰。虚妄分别。又问。虚妄分别,以何为本?答曰。攀缘为本。
《原文》又问。何所攀缘?答曰。缘色声香味触法。又问。云何不缘?答曰。若离爱取,则无所缘。以是义故,如来常说,诸法平等。说此法门时。众中五千比丘,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一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原文》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云何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即能发心。皆悉成就,得不退转。行常胜进,而无堕落。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谛听善思念之。当为王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行得胜进,无有退堕。
《原文》胜天王言,善哉世尊。唯然愿闻。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以清净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具足正信,亲近贤圣,乐闻正法。远离嫉妒,无有悭吝。常修寂静,好行布施。心无隔碍,恒离秽浊。正信业果,心不疑惑,知黑白报。设为身命,不应作者,终不为之。
《原文》大王。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则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心常系念,此十善法。大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若见沙门,婆罗门。正行精进,戒品清洁。多闻解义,常起正念。心性调伏,寂静不散。口恒爱语,远离诸恶,不善之法。修习众善。不自矜高,于他不下。不作恶口,及无义语。不舍念处,其心调直。能断有流,善拔毒箭,舍离重担。超出有难,已度后有。
《原文》大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若见如是,菩萨摩诃萨,则应亲近,依止是人,为善知识。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而为说法。善男子。施得大富,持戒生天,听法大智。又复告言。此是布施,此是施报。此是嫉妒,是嫉妒报。此是忍辱,是忍辱报。此是精进,是精进报,此是禅定,是禅定报。此是般若,是般若报。此是愚痴,是愚痴报。是身善业,身善业报。是身恶业,身恶业报。是口善业,口善业报。是口恶业,口恶业报。是意善业,意善业报。是意恶业,意恶业报。诸善男子,善女人。此法应作,此不应作。若如是修,致长夜乐。不如是作,得长夜苦。
《原文》大王。善男子,善女人。以方便力,亲近善知识。得闻如是,次第说法。菩萨摩诃萨。若知彼人,是法器者。则应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所谓,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我,无众生。无命无人。而说甚深,因缘法。因此法,彼法生。此法灭,彼法灭。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注解》《这是生死根的,十二因缘链,断此一环,其余则灭。》
《原文》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作如是说。于真实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何以故。世间诸法,皆因缘生。无我作者,因缘和合。无一实法,受生灭者。虚妄分别,于三界中,但有假名。随业烦恼,而受果报。若以般若波罗蜜。如实观察,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作受者。若法无作,是亦无行。则于诸法,心无所著。谓不着色,受想行识。不着眼,色,识。不着,意,法,识。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说。一切诸法,自性空离,不取不着。善男子,善女人。因如是说,则无退失。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乐见诸佛,乐闻正法。不堕卑贱。在所生处,不离见佛。听受正法,供养众僧。面见诸佛,勇猛精进。志求正法,不著有为。妻子仆隶,生生所资。悉不贪着,不染诸欲。常依正教,忆念诸佛。离俗出家,如闻修行。转为他说,心无求望。见听法众,常生大慈。一切众生,而起大悲。多闻广学,不惜身命。少欲知足,常乐远离。但采义理,不滞言辞。说法修行,不为自身。唯化众生,得无上乐。所谓佛智。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修行。远离放逸,摄护诸根。若眼见色,不着色相。如实观察,此色过患。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尔。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名不放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调伏自心,将护他意,名不放逸。远离贪欲,心顺善法。觉观嗔痴,不善根本。身恶口恶,及以邪念。一切不善,皆悉远离,名不放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常正念,名不放逸。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信为其首。正信之人,不生恶趣。心不行恶,圣人所赞。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法修行。在在生处,常得值佛。远离二乘,安住正道,得大自在,成就大事,如来正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欲求安乐,当勤随顺,萨婆若路。
《原文》大王。今此大众,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劫。供养诸佛,修习善根。是故应当,勤加精进,勿令退失
《原文》大王。若天若人,能制诸根,不着五欲。远离世间,常修出世。三业清净,习助道法,名不放逸。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正信具足,心不放逸。勤修精进,令得胜法,名不放逸。
大王。菩萨摩诃萨,欲具正信,心不放逸。精进正念,当学般若波罗蜜。因是念智。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修精进,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无。云何有无?若修正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有。若修邪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无。眼,耳,鼻,舌,身,意。世谛为有,真实中无。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能得菩提。是名为有。懒惰菩萨,得菩提者。是名为无。
《原文》若说五阴皆从,虚妄颠倒而生。是名为有。若谓世法,不从因缘,自然生者。是名为无。色是无常,苦败坏法。是名为有。若言常乐。非败坏法。是名为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明缘行。是名为有。若离无明,而行生者。是名为无。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亦如是。
《原文》施得大富。是名为有。施得贫穷。是名为无。清净持戒,得生善道。是名为有。若生恶趣。是名为无。乃至般若波罗蜜,能得成圣。是名为有。修行般若波罗蜜,作凡夫者。是名为无。若修多闻,能得大智。是名为有。得愚痴者。是名为无。若修正念,能得出离。是名为有。不得为无。
《原文》若行邪念,不得出离。是名为有。得者为无。无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有。有我我所,而得解脱。是名为无
《原文》若言虚空,遍一切处。是名为有。五阴中我。是名为无。如实修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有。若着邪智,而得解脱。是名为无。若离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有。着我,众生,寿者,人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无。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知世,有,无,能修平等。了知诸法,因缘而生,世谛故有,不起常见。知因缘法,本性自空,不生断见。于诸佛教,如实通达,
《原文》大王。诸佛如来,略为菩萨,说是四法。世间沙门,婆罗门,及长寿天,心皆着常。为破此执,说行无常。有诸天人,多贪着乐。为破此事,说一切苦。外道邪见,着身中我。为破此执,而说无我。又复为破,增上慢人。是故而说,涅槃寂静。说无常者,令其志求,究竟之法。为说苦者,令离愿求。说无我者,为显空门。说寂静者,令达无相。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修学。于诸善法,终无退堕。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何等行,拥护正法。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不违言。敬重尊长,随顺正法。心行调直,诸根寂静。远离众恶,不善之法,修习善根,名护正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身业慈悲。口业慈悲。意业慈悲。不求名利,持戒清白,远离诸见。名护正法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随爱行。不随嗔行。不随痴行。不随畏行。名护正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习惭愧。名护正法。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说法修行,悉如所闻。名护正法。
《原文》大王。三世诸佛,为护正法。是故拥护,天王,人王,令法久住。说是陀罗尼;
《多侄他阿吼罗,吼罗婆底,厚罗拏莎臼茶,柘柘柘柘柘祢,富拏簉多,叉多叉延多叉也莎摩,奢摩祢柯罗,瓯楼瓯楼婆底杞,罗婆底金,阿毗奢底祢莎罗祢,阇摩底阿婆柂祢,婆柂跋多跋多,羺莎履裒多,羺悉蜜履底,提婆多羺,悉蜜履底》
《原文》若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众生,皆得安隐。
《原文》大王。此大神咒。三世诸佛。为护正法。拥护天王,人王。宜应诵持。怨贼恶难,魔障正法,皆悉消灭。诸佛如来,为令正法,久住世故。护天人王,使其护法。说是般若波罗蜜,神咒法门时。一切天宫,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众中八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原文》尔时胜天王。以七宝网弥覆佛上。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何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动。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无碍大慈,无厌大悲,成办大事。勤加精进,学空三昧,修平等智。以方便力,则能通达,清净大智。明了如实,三世平等,无有障碍。履三世佛,所行之道。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动。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闻佛不思议事。不怖不畏,不惊不悔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宜应具足般若具足阇那。近善知识,乐闻深法。了知诸法,皆悉如幻,悟世非常。心不住着,犹如虚空。知一切法,生必有灭。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法,闻佛不思议事。不怖不畏,不惊不悔。
《原文》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处,而得自在?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五神通。具足无碍,诸解脱门。四禅,四无量心,方便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处,而得自在。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阇那门。能入众生,诸根利钝。得般若门,分别句义。得陀罗尼门,总知一切,语言音声。得无碍门,说法不尽。
《原文》大王。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是诸门。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何等力?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得寂静力。成就大悲故。得精进力。成就阿鞞跋致故。得多闻力。成就大智故。得信乐力。成就解脱故。得修行力。成就出离故。得忍辱力。爱护众生故。得菩提心力。断除我见故。得大悲力。教化众生故。得无生忍力。成就十力故。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如是等力说是法门时。众中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八千天子,得阿鞞跋致。一万二千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四万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证劝品第九
《原文》尔时佛告,胜天王言。过去之世,阿僧祇阿僧祇劫。不可数,不可思量。此时有佛。名功德宝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宝庄严。劫名善观。时世丰乐,无诸疾恼。人天往来,不相隔碍。地平如掌,无有山陵,堆阜,荆蕀,生诸细草,柔软青绀,如孔雀毛。长可四寸。下足则靡,举步随升。
《原文》种种名花。须摩那花,薝卜伽花。及余软草,皆悉周遍。不寒不热,四时调和。纯青琉璃,以成其地。世界众生,心性柔和。善伏三毒,不随之行。时,功德宝王佛。有声闻众,一万三千,那由他人。菩萨摩诃萨众,六十二亿人。时,人寿命,三十六亿,那由他岁,无复中夭。有一国土,名无垢庄严。其城南北,广一百二十八由旬。东西八十由旬。十千园苑,以为严饰。十千小国,周遍围绕。
《原文》转轮圣王,名曰治世。七宝具足,王四天下。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四园苑。妙花庄严,功德悦意。孔雀游戏,四时适乐。城壁厚十六由旬。门堞楼观,悉用七宝。
《原文》有四大池,皆广半由旬。七宝为岸,阎浮檀金,以成阶道,底布金沙。池中之水,具八功德,生宝莲华。凫雁鹅鹤,鸳鸯猩猩,游戏其中。岸列诸树,白檀赤檀,尸梨沙等。上有鹦鹉舍利。迦鸟翔集游戏。王之内宫,七十千人,相貌端正,承事宝女。咸悉发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王有千子。大力勇健,能摧怨敌。具二十八,大丈夫相,庄严其身。悉已发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功德宝王如来。与无量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前后围绕,入无垢庄严大城。
治世圣王。即与七宝,千子宫人,奉迎世尊。施设种种,微妙供养。尔时世尊,及诸大众。受供养已,还归本处。王与七宝,千子内人。出城奉送,亦即还宫。
《原文》时,治世王,忽自叹曰。人身无常,富贵如梦。诸根不缺,正信甚难,值佛闻法,如优昙华。时彼千子,知其父王,恋仰世尊,乐闻正法。即为营造,牛头栴檀,七宝庄严妙台。其香一两,直阎浮提。此台东西,广十由旬。南北十三由旬。四角大柱,众宝庄严。一千宝轮。诸子将送,奉献圣王。
《原文》时王受已,而赞叹曰。善哉诸子。我欲诣佛,听受正法。尔时千子,于此台中,造师子座。安处圣王,及诸宫人。其台四边,悬缯幡盖。覆七宝网,角垂金铃。种种诸华。薝卜伽华。须摩那华。优钵罗华。拘勿头华。分陀利华。迦摩罗华。而散台上。烧无价香。泥香涂之。末香以散。
《原文》尔时千子,共捧此台,人各一轮。飞腾虚空,犹如鹅王。往诣佛所,安详不摇。至地徐下,即到佛前。头顶礼足。右绕世尊,及诸大众。凡七匝已,退立一面。时圣王,及诸宫人。从宝台下。王脱宝冠,各脱革屣。至世尊前,顶礼佛足。右绕世尊,及诸大众。凡七匝已,退坐一面。
《原文》尔时,宝庄严王佛。即告之言。圣王。今来听正法乎。尔时治世圣王。即从座起,齐整衣服,头顶礼足,而白佛言。世尊。所说正法,何者是乎?尔时世尊,赞治世王言。善哉,善哉。能为利益,无量天人,作是深问。如来应供正遍知。当为大王,分别解说。治世圣王,即白佛言。世尊。唯然愿闻。尔时,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一切法,名为正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原文》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愿。通达平等,名为正法。治世圣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于大乘中,恒得胜进,而不退堕?
《原文》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因正信故,而得胜进。何者正信。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常能亲近,正行之人。不应作法,终不造作。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说者,不见我听。勤修精进,令得神通。身心轻举,教化众生。不见我有神通,能化众生,及受化者。何以故。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我,不见众生,二处平等。则得胜进,而不退堕。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摄护诸根,不令取着。一切资生,起无常想。知法寂静,命如假借。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于大乘中,心不放逸。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其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教化众生,令修佛道。一切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佛神力,欢喜赞叹。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则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大王。当勤精进,莫生放逸。菩萨摩诃萨。欲求法者,勿着五欲。
《原文》大王。一切凡夫,于欲无厌。得圣智者,则能舍弃。人身无常,寿命短促。是故大王。应离世间,求出世道。大王。今者供养,如来所得善根。应作如是,四种回向。自在无尽。法无尽。智无尽。辩才无尽。此四回向,与般若波罗蜜,同皆悉无尽。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净身口意戒。何以故。为闻思修故。以方便力,教化众生。以般若力,降伏诸魔。愿力成就,行不违言。尔时治世,转轮圣王。闻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心生欢喜,得未曾有。即取宝冠,自解璎珞,供养如来。舍四天下,皆以奉佛,作如是愿。常修梵行,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以决定心,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宫女人,闻佛说法。皆生欢喜,发菩提心。脱上分衣,及宝缨络,供养如来。治世圣王。即舍宝台,以奉上佛,而求出家。
《原文》尔时功德,庄严王佛。赞治世,转轮圣王言。善哉善哉大王。今日所行,不违昔愿。大王。善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过去诸佛,已修此法,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修此法,当得成佛。尔时,治世圣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为与般若波罗蜜,异不?佛告治世圣王言。
《原文》大王。夫布施者。若无般若波罗蜜。但名为檀,非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故。乃得名,为檀波罗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复如是。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性平等故。功德庄严故。
《原文》佛说是法时。治世圣王,得无生法忍。佛告,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如彼王。尔时,治世转轮圣王,即然灯佛是。其王千子,贤劫千佛是。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学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习大慈。于诸众生,不起恼心。具足勤行,诸波罗蜜。及以四摄,四无量心,助菩提法。修学神通,了达优波憍舍罗。一切善法,无不修满。如是行者,则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大王。菩提道者。所谓信心。清净心。离谄曲心。行平等心。施无畏心。令诸众生,咸悉亲附。勤行布施,果报不尽。坚持净戒,而无障碍。修行忍辱,离诸嗔恼。勤加精进,修行则易。以有禅定,不起散乱。具足般若,能善通达。有大悲故,终无退转。有大喜故,能悦彼心。修行大舍,不起分别。无三毒故,离诸棘刺。不着色声香味触,故灭诸戏论。无烦恼故,远离怨敌。舍二乘念,其心广大。具一切智,能出众宝。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学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现何色貌,教化众生。
《原文》佛告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示现色形,无有定相。何以故。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即见菩萨色貌。如是或现金色。或现银色。或颇梨色,或琉璃色。或马瑙色。或车磲色。或真珠色。青色黄色赤色白色。或日月色。火色。焰色。帝释色。梵王色。霜色。雌黄色。朱色。薝卜伽色。须摩那色。婆利师迦色。波头摩色。拘勿头色。,分陀利色。功德天色。鹅色。孔雀色。珊瑚色。如意珠色。虚空色。天见是天人见是人。
《原文》大王。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一切众生,色形相貌。菩萨摩诃萨,悉现如是。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舍一众生故,遍能摄取。何以故。一切众生,心各不同。是故菩萨,种种示现。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过去世中,有大愿力。随诸众生,心所乐见,而受化者。即为示现,所欲见身。
《原文》大王。如净明镜,本无影像。随诸外色,若好若丑。种种悉现。亦不分别,我体明净,能现众色。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无功用心,随众生乐。种种示现,悉令悦彼。而不分别,我能现身。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座中,随诸听众。或见菩萨说法。或见佛说法。或见辟支佛说法。或见声闻说法。或见帝释。或见梵王。或见摩醯首罗。或见围纽天。或见四天王。或见转轮圣王。或见沙门。或见婆罗门。或见刹利。或见毗舍首陀。或见居士。或见长者。或见坐宝台中。或见坐莲华上。或见行在地上。或见飞腾虚空。或见说法。或入三昧。
《原文》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度众生。无一形相,及一威仪,不示现者。大王。般若波罗蜜。无形无相。犹如虚空,遍一切处。譬如虚空,无诸戏论。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过诸语言。又如虚空,世所受用。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凡圣,之所受用。又如虚空,无有分别。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无分别心。譬如虚空,容受众色。般若波罗蜜,亦能容受,一切佛法。譬如虚空,能现众色。般若波罗蜜,亦复能现,一切佛法。譬如空中,一切草木,众药华果,依之增长。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一切善根,依之增长。
《原文》譬如虚空,非常无常,非言语法。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非常无常,悉离言语。
《原文》大王。世间沙门婆罗门。若释若梵。无能思量般若波罗蜜者。大王。般若波罗蜜无有一法可为譬喻。若善男子,善女人。信受般若波罗蜜者。所获功德,不可思量。若此功德,有色形者,空界不容。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出生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若人若天,若天人王。若须陀洹向,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十地。十波罗蜜。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种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原文》说是法门时。众中五万,菩萨摩诃萨,得不退转一万五千天子,得无生法忍。一万二千天人,得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恒河沙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天空中,作众伎乐,不鼓自鸣。散众天华,供养如来,般若波罗蜜。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散种种华,及诸宝物。供养世尊,及般若波罗蜜。异口同音,一时赞曰。善哉,善哉。世尊。快说般若波罗蜜。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七》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
述德品第十
《原文》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几劫数,行般若波罗蜜。供养几佛,而能如是,对扬如来。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如胜天王。
《原文》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此之事,不可思量。若非无数,百千亿劫,修习众行,种善根者。则不闻是,般若波罗蜜名。善男子,十方恒河沙,世界中,诸恒河沙,数尚可知,是菩萨摩诃萨,几劫行,般若波罗蜜,供养几佛,数不可知。文殊师利,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名曰,多闻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日光,劫名增上。
《原文》时多闻佛,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清净法门:‘诸善男子,勤修精进,莫顾身命。’时彼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进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所说勤修精进,莫顾身命,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菩萨摩诃萨,应当懈怠,尔乃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若勤精进,是则不能,久住生死。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断伏烦恼,久住生死,终无自度,速证涅槃,不化众生。
《原文》世尊,菩萨摩诃萨,处生死中,用之为乐,不以涅槃,而为乐也。何以故?世尊,菩萨摩诃萨,利众生事,以之为乐,随彼所乐,即用方便,说种种法,令得安乐,若证漏尽,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世尊,是故菩萨,观察生死,起大悲心,不舍众生,成就本愿。世尊,菩萨摩诃萨,具方便力,久住生死,得见无量,无边诸佛,及闻无量,无边正法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厌生死,不乐涅槃。
《原文》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观生死,而起惊怖,则堕非道,不能利益,一切众生,通达如来,甚深境界。云何非道?所谓贪乐,声闻、辟支佛地,于诸众生,无大悲心。何以故?声闻、辟支佛道,即非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声闻、缘觉,怖畏生死,求速出离,功德智慧,则不具足,以是义故,非菩萨道。
《原文》尔时,多闻世尊,赞进力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应修自行,勿习非道。进力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自所行道?’尔时,多闻世尊,告进力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功德智慧,以大悲力,不舍众生,远离声闻、辟支佛地,得无生智,不舍三有,心无求望,而增善根,方便修行,诸波罗蜜,以智慧力、无分别心,生诸善根,成就尽智无量功德,无一法生,方便现生,无一众生,方便教化,
《原文》知一切法,皆自性离,观诸佛国,犹如虚空,而以方便,严净佛土,知一切佛,法身无像,方便示现,相好庄严,随诸众生,心所须欲,即能应与。菩萨身心,常寂静离,而为众生,种种说法,亦以方便,远离喧挠,修诸禅定,知自性空,悉能通达,甚深智慧,而以方便,为他说法,不证声闻、辟支佛果,求佛解脱,不舍菩萨,一切道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道。
《原文》文殊师利,进力菩萨,从多闻世尊,闻说菩萨,所行境界,得未曾有,即白佛言:世尊,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众色,如是菩萨,具足方便,所行之道,摄一切法。又如虚空,树木、药草、果树、香树因之增长,如是诸物,不染虚空,亦不能净,不能令瞋,亦不令喜,如是菩萨摩诃萨,有方便般若波罗蜜,缘一切法,皆悉是道,若凡夫法、若学人法、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悉通达故。
《原文》又譬如火,若遇树木、竹草必无退还,是等草木,皆利益火,发其光明;诸法亦尔,悉是菩萨摩诃萨道。譬如金刚,自体坚密,刀不能斫,火不能烧,水不能烂,毒不能害;菩萨摩诃萨,方便智慧,声闻、缘觉,及诸外道,一切烦恼,所不能坏。世尊,如清水珠,若在浊水,即为之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珠,能使一切,众生烦恼,悉得清净。世尊,譬如妙药珠宝,毒不共居,能消众毒;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不与一切,烦恼共俱,悉能断灭。
《原文》世尊,以是因缘,一切诸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文殊师利,进力菩萨说是法门时,众中八千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百菩萨,得无生法忍。殊师利,过去多闻佛所,进力菩萨,今胜天王是。”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坚固力,拥护正法?”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宁弃身命,不舍正法,于他卑恭,不起憍慢,无势力人之所耻辱,其心能忍,饥渴众生,即便惠施,最胜饮食,在厄难者,施其无畏,于诸疾病,如法疗治,贫穷众生,令丰财宝,诸佛塔庙,白灰泥涂恶事则掩,光扬善事,苦恼众生,则施安乐。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行,得坚固力,拥护正法。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
《原文》“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能调伏心?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滥他事,先思后行,心性调直,离谄曲行,不自矜高,意常柔软。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者,能调伏心。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是等行,当生何道?”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者,或生天中,或生人中。若生天中,则为帝释,值佛出世,或大梵王,娑婆国主,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正信流出何法?佛言流出正见智慧,世尊,布施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大富。世尊,多闻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般若波罗蜜。世尊,持戒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一切善道。世尊,忍辱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容受众生。
《原文》世尊,精进流出何法?佛言,能成就一切佛法。世尊,思惟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寂静。世尊,般若流出何法?佛言,流出离一切烦恼。世尊,听法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远离疑网。世尊,如法问,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决定智。世尊,住寂静,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禅定,及诸神通。世尊,正修,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厌离道。世尊,无常声,流出何法?佛言,流出无所摄护。
《原文》世尊,苦声流出何法?佛言,流出无生。世尊,无我声,流出何法?佛言流出灭我、我所。世尊,空声,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寂静。世尊,正念,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圣正见。世尊,身心离,流出何法?佛言流出,三昧神通。世尊,圣道,流出何法?佛言,流出圣果。世尊,信乐,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成就诸解脱。世尊,佛生,流出何法?佛言,流出一切,助菩提法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生?佛告胜天王言,如发菩提心,
《原文》世尊,云何发菩提心?佛言,大王,如生大悲。世尊,云何生大悲?  佛言,不舍一切众生。世尊,云何不舍一切众生?  佛言,如不舍三宝。
《原文》世尊,谁不舍三宝?  佛言,无烦恼者。
《原文》尔时,胜天王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修伽陀!诸佛世尊,如是秘密,甚深微妙,常说一切法空,无生无灭寂静,不破所修,善恶果报,远离,断,常。世尊,于世界中,颇有众生,闻如是法,不起正信,敬重之心,生毁谤不?
《原文》世尊,是等众生,过去之世,因由善业,得受人身,亲近恶知识故,不信如是,甚深之法,则为孤负,过去善业。诸佛世尊,恩德深重,假使自割身肉,出血供养如来,亦不能报,以佛恩故,我等今日,增长善根,得大法乐,住大自在。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知佛恩,近善知识,当学佛行,令得佛果。说是法时,众中二万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四万五千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万二千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
现化品第十一
《原文》尔时,善思惟菩萨摩诃萨,白胜天王言,如来所造化佛,更能化不?尔时,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今对世尊,以为明证,佛所化佛,更能化作,恒河沙数,无量化佛,种种色相,神通说法,利益众生。善男子,诸佛宿世,愿力清净,故能如是。
《原文》善思惟菩萨,白胜天王言,大王,善说甚深之法,诸佛宿世,愿力清净。唯愿大王,请佛神力,令此般若波罗蜜,久住世间,无有隐没。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般若波罗蜜,一切诸佛,之所护持。何以故?
《原文》文字所说,般若波罗蜜,如是文字,不生不灭,无有隐没,字所显义,亦不生不尽,无有隐没
《原文》善男子,诸佛如来,甚深般若波罗蜜,亦不隐没。何以故?法不生故。若法无生,此则无灭,即是如来,秘密之教。若佛出世,若佛不出,性相常住,是名法界,亦曰如如,名不异际,随顺因缘,而不违逆,是为正法,其性常住,无有隐没。善思惟菩萨,白胜天王言,
《原文》大王,能护正法,是何等人?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若不违逆,一切法者,名护正法。何以故?无有诤论,不违道理,名护正法。又问,云何不违道理?  答曰,若顺文字,不违道理,无所诤论,名护正法。何以故?世间凡夫,皆著诸见,顺道理者,则常说空,是故世间,而起诤论。如是凡夫,爱重有法,顺道理者,于此则轻世间,说有,常、乐、我、净,顺道理者,说无常、苦、不净、无我,是故世间,而生诤论。
《原文》善男子,一切凡夫,顺世间流,顺道理者,逆世间流,是故世间,则生诤论,一切凡夫,著阴界入,顺道理者,说一切法,悉无所著,是故世间,而起诤论。善男子,随顺世者,不行道理,顺道理者,与世相违。”
《原文》善思惟菩萨,白胜天王言,大王,今者取何等法?
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我不取人,不取法。
《原文》又问,云何不取?答曰,我离、众生离、法离,是离悉不可得,过去、未来、现在离,离不可得;诸佛离、诸佛不离,佛国土离、国土不离,法离、法不离。善男子,如是之行,名顺道理,无取不取。
《原文》尔时,善思惟菩萨赞,胜天王言,善哉大士!善哉正士!能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无取无著,无名无字,灭诸戏论,离能分别,及所思惟。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曰,贤德,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
《原文》世尊,如胜天王所说,无分别者,为是何法?佛告贤德天子言,无分别法,即是寂静。何以故?取可取无,离我、我所,不起不息,是名,无分别法。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观者,能护正法,不见能护,及以所护。说此法时,众中十千比丘,心得解脱,一千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尔时,善思惟菩萨,白胜天王言,何等辩才,能如是说,甚深之法?
《原文》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一切烦恼,习性无者,所得辩才,能如是说。过言语道,不可名宣,第一义智,如是辩才,能作此说。尔时,善思惟菩萨,问贤德天子言,善男子,云何无生法中,以辩才说?尔时,贤德天子,答善思惟菩萨言,菩萨摩诃萨,不住无生,无灭法中,则无辩才,说甚深法。何以故?远离戏论,不见所缘,不见能缘,心无所住,是故能说,不住人法,不住此彼,唯住清净,第一义谛,是故能说。
《原文》尔时,善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贤德天子,甚为希有,乃能通达,甚深之法,辩才无尽!佛告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此贤德天子,从妙喜世界,不动佛所,而来至此,娑婆世界,听受甚深,般若波罗蜜。佛复告,善思惟菩萨言,贤德天子,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亿劫,修习陀罗尼门,穷劫说法,亦无终尽。
《原文》善思惟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陀罗尼?佛言,善男子,名众法不入陀罗尼。善男子,此陀罗尼,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外众法,皆不可得。善男子,无有少法,能入此者,故名众法不入陀罗尼。何以故?此法平等,无有高下,亦无出入,无一文字,从外来入,亦无一字,从此法出,又无一字,住此法中,亦无文字,共相见者,亦不分别,法与非法,是诸文字,说亦不减,不说无增,从本以来,无起造者,无坏灭者。善男子,如文字,心亦如是,如心,一切法亦如是。
《原文》何以故?法离言语,亦离思量,本无生灭,故无出入,是名,众法不入陀罗尼。若能通达,此法门者,辩才无尽。何以故?通达不断,无尽法故。善男子,能入虚空者,则能入此陀罗尼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能通达此陀罗尼门,心得清净,身口亦尔,所行附理,般若坚固,一切众魔,无有能乱,一切外道,不敢视瞻,一切烦恼,莫之能坏,身力成就,心离怯弱,所说无尽,能宣甚深,一切圣谛智慧多闻,犹如大海,安住三昧,喻须弥山,处众无畏,如狮子王,世法不染,犹彼莲华,利益众生,
《原文》譬之大地,洗诸垢秽,喻如大火,成熟世间,比喻大水,清凉平等,能悦众心,类之如月,能破诸暗,譬其以日,摧烦恼怨,名为勇健,心性调伏,犹如大龙,能震法雷,大云为喻,普雨众法,譬之大雨,为诸众生,除烦恼病,犹彼良医,以法治世,譬如国王,能护众生,及护正法,等四天王,于人天中,财富最胜,犹如帝释,心得自在,
《原文》譬大梵王、自在王,领娑婆世界,身得无碍,如伽娄罗王,教示众生,如世间父,能出法宝,类毗沙门王,能出众宝,功德智慧,之所庄严,众生见者,无不利益,诸佛世尊,之所称赞,一切天众,咸拥护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是众法不入陀罗尼门,种种自在,利益众生,方便说法,而不穷尽,心无疲倦
《原文》不求名利,法施平等,无有嫉妒,持戒清净,于身口意,永无愆失,忍辱清净,离诸瞋恼,精进清净,所作办立,禅定清净,善调伏心,般若清净,悉无疑滞,具四无量,犹如梵王,行诸三昧,三摩跋提,世间最胜,修无上道,具诸功德,一切智慧,受灌顶位。说是陀罗尼法门时,众中六万四千菩萨,得不退转,三万菩萨,得无生法忍,二万人天,得远尘离垢法眼净,无量无边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陀罗尼品第十二
《原文》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菩萨摩诃萨,得是众法不入陀罗尼,所成功德,无量无边。
《原文》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如是功德,假使如来,百千年说,亦复不尽。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寂静意,白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得是陀罗尼,为佛世尊,之所赞叹。如此之人,善得大利,自行化彼,皆悉不空。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答寂静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第一义中,无法可赞,无色无相,无色相者,有何可赞?无可赞故,于何欢喜?
《原文》寂静意菩萨,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我闻佛,修多罗中说,一切法无我、我所,无能令喜,无能令瞋,此法平等,菩萨应学。譬如大地,住在水上,若凿井池,即得用水,其不凿者,无由致之,如是圣智,境界遍一切法,若有勤修,般若方便,即便得之,其不修者,云何能得?
《原文》是故菩萨,欲求菩提,不得懈怠,勤修精进,如是之法,则在现前。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能见色,如是烦恼,盲诸众生,不能见法。如人有眼,无外光明,不能见色,行人如是,虽有智慧,无善知识,不能见法。如有天眼,不假外明,自能见色,菩萨摩诃萨,入法流者,自然胜进。如在胎者,日日增长,而不自见菩萨摩诃萨,勤行精进,亦不自见,众行增长,而能成就,一切佛法。
《原文》譬如雪山,有药树王,不枯不折,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一切众行,不退不失。譬如转轮圣王,出现于世,则具七宝;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具七法宝,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
《原文》又如转轮圣王,游四天下,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菩萨摩诃萨,以四摄法,利益众生,亦复如是。又如转轮圣王,所在之处,则无诤讼,菩萨摩诃萨,如实说法,亦无诤论。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成,即有须弥山王,及以大海,菩萨亦尔,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有般若,及以大悲。
《原文》譬如日出,其高山者,先照光明,菩萨摩诃萨得般若炬,高行菩萨,善根熟者,先照其光。譬如大地,荷负一切,华果、树木、草药,皆悉平等,菩萨摩诃萨,得是陀罗尼门,于诸众生,其心平等。尔时,世尊赞,寂静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汝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是陀罗尼门,凡有所说,一文一字,无非佛语。
《原文》善男子,此所说法,离,色、声、香、味、触。何以故?非世法故。无尽无边,能入一切,身心轻利,假使百千佛前,说者亦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萨摩诃萨,得佛住持力故,心无所著,不著我,不著众生,不著法,即得清净法界、清净如来、清净实际,得法无尽、字无尽、说无尽,即生欢喜,得般若故,得阇那故,无疑网故。
《原文》说是陀罗尼法门时,众中八千菩萨,得此众法不入陀罗尼,一万二千菩萨,得不退转,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一万六千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原文》尔时,世尊,告寂静意菩萨言,此陀罗尼,能伏众魔,破诸外道,及憎嫉法人,灭烦恼火,燃般若灯,拥护法师,令至涅槃,调伏自心,善化外众,美身威仪,见者欢喜,为正行人,平等说法,如实观察,众生根性,不前不后。说是法时,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及以大海,皆悉震动,诸天雨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优钵罗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迦摩罗华,诸天空中,作众音乐,不鼓自鸣。
《原文》尔时,世尊,告寂静意菩萨言,善男子,过去之世,无量无边,不可数,不可数劫,有佛出世,名曰,宝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无毁,劫名,欢喜,声闻弟子,三十二亿,菩萨摩诃萨,无复数量。是佛成道,无有苦行,及降天魔。时,彼众中有一菩萨,名宝功德,辩才巧妙,种种说法。尔时,大众请佛住世,勿入涅槃。时,宝功德菩萨,告大众言,如来世尊,无生无灭,何用劝请,勿入涅槃?若虚空入涅槃,如来乃入涅槃,若实际、真如、法界、不思议界,入涅槃,如来乃入涅槃。
《原文》何以故?如来之法,无成无坏,无染无净,非世出世,有为无为,非断非常。假令一口,而有十舌,是一一舌,复生百舌,是一一舌,复生千舌,亦不能说,如来成坏。宝功德菩萨,说此法时,八万六千菩萨,得不退转,七千菩萨得,无边功德陀罗尼、悦意陀罗尼、无碍陀罗尼、欢喜陀罗尼、大悲陀罗尼、月爱陀罗尼、月光陀罗尼、日爱陀罗尼、日光陀罗尼、须弥山陀罗尼、大海陀罗尼、德王陀罗尼,三万六千人天,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佛告寂静意菩萨言,
《原文》尔时宝功德菩萨岂异人乎?即汝身是。以此因缘,汝能说是陀罗尼门。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而说偈言,总持如妙药,能疗众惑病,犹彼天甘露,得者永不死。
《原文》尔时,功德华王菩萨,而说偈言;总持无文字,文字显总持,般若大悲力,离言文字说。
《原文》尔时,珊兜率陀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不可思议,诸佛说法,亦不可思议,诸大菩萨,所行所说,亦不可思议。我等诸天,宿世之中,善根深厚,得值如来,闻说是法。即以种种,天诸宝华、天华、天香,散佛如来,以为供养。
《原文》尔时,世尊告,珊兜率陀天王言,大王,凡欲供养,佛如来者,当修三法,所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护持正法,如闻修行。大王,若有修行此三法者,是人名为供养如来。大王,假使如来,寿命一劫住世,说此供养福报,不能穷尽。是故,大王,若欲供养,佛如来者,具此三法,乃名供养。大王,若有护持,如来一四句偈,是人则为,拥护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原文》诸佛如来,皆从法生。法供养者,名真供养,一切资财,所不能及。法供养者,诸供养中,最为第一。尔时,世尊告,珊兜率陀天王言,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阿僧祇劫数,行菩萨道时,闻虚空中,诸天说偈:天人远离大宝藏,王贼水火所去失,百千万劫法难闻,得闻受持布施等。道心为本化众生,如实修行心寂静,自利利他平等心,如是修行供养佛。
《原文》大王,我于往昔,初闻此偈,即为他说,有八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大王,以法供养,最为第一。何以故?一切诸佛,从法生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劝诫品第十三
《原文》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于未来世,末代之中,颇有众生,能信受不?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修多罗,生信不谤,如此等人,成何功德?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未来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无量佛所,修持净戒、禅定、般若,是佛真子,能信此修多罗,所致功德,不可称计。最善胜法,从般若生,净心信受,
《原文》我今为汝,略以譬说文殊师利,阎浮提洲,纵广七千由旬,北广南狭,其中人面,亦似地形,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等,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功德多不?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不谤此修多罗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瞿耶尼洲,纵广八千由旬,形如半月,人面亦尔,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至涅槃后,舍利起塔,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信此修多罗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文》文殊师利,弗于逮洲,纵广九千由旬,形如满月,人面亦尔,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
《原文》文殊师利,郁单越洲,辟方十千由旬,人面亦方,洲内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中无少空,及以间缺。若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或复七宝,遍满此洲,积至梵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日夜三十牟,尤多相续不断。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修多罗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文殊师利,娑婆世界,悉为微尘,尔许圣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四事供养,毕圣人寿,尔许尘数,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积至阿迦尼吒天,一一圣人,各施尔许,毕是善男子、善女人寿。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功德多不?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前之福德,已不可思议,况此功德!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流通此修多罗,为他宣说,功德胜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文》文殊师利,如此功德,若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尔许微尘数劫,作他化自在天王,尔许劫数,作化乐天王,尔许劫数,作兜率陀天王,尔许数劫,作夜摩天王,尔许数劫,作天帝释,况复转轮圣王!回向萨婆若故,能得成就,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阎浮提中,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若有恶人,皆悉杀害,尔许贤圣。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以此因缘,得罪多不?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杀一圣人,尚于一劫,堕阿鼻地狱,何况尔许!其罪甚多,不可称计!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有人谤此,修多罗者,其罪重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
《原文》文殊师利,瞿耶尼中,遍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密如竹、麻、甘蔗、荻林,若有恶人,皆悉杀害。殊师利,于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罪多不?”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罪不可闻,不可闻,是人无有,出阿鼻地狱期。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有人不信此修多罗,其罪重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文》文殊师利,若四天下,悉为微尘,尔许尘数,诸佛如来,若有恶人,皆悉杀害,夺二种财灭法财,破世财。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得罪多不?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罪不可闻,不可计,不可思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若复有人,障碍此修多罗,毁谤不信,其罪重彼,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如此恶人,犹故不出,阿鼻地狱。
《原文》文殊师利,如是恶人,无一世界,阿鼻地狱,不经入者,况余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毁坏三世,诸佛母故。假使如前,微尘数劫,得离三塗,若生人中,得诃萨阇病,又经尔许微尘数劫,得无舌报,若无手报,各经尔劫。文殊师利,我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以佛神力,说是恶人,所得罪报,不能究尽。
文殊师利,若求现在,未来世乐,勿得于此,修多罗中,毁谤不信,作大障碍。
二行品第十四
《原文》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宜应成就前后,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有二种行,成就般若,教化众生。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从初般若,乃至后际,离功用心,说法无尽,中不间隙,为脱三有,恶趣之报,安诸众生,令住善道,得三圣果。
《原文》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无边无为,是名菩萨摩诃萨自行。何以故?成就一切德故。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法与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相应?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一切种智,真实之法,远离思量,微妙无相,道理甚深,不可得见,难以通达,常住寂静,清凉遍满,无有分别,无著无碍,随顺道理,不可取执,大寂极静,一切法中,最为无上,无与等者。
《原文》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此等法,与萨婆若相应。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于何境界,行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甚深境界,广大境界,功德境界。文殊师利,甚深境界者,体是无为,不可相离,不著二边,脱离诸障,自性清净,不可思量,不可数知,不与,声闻、辟支佛共。
《原文》文殊师利,广大境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诸佛如来,一切功德,般若波罗蜜、摩诃迦楼那,二法为体,离分别相,无功用心,利益众生,皆称彼意,无时暂舍。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与一切功德相应,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威神力,悉能示现种种相貌,
《原文》随诸众生,根欲性行,或升兜率,或从彼下,或现处胎,或现初生,或现童子,或园游戏,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诣菩提树,或现成佛,或现转法轮,或现涅槃,如是种种,为诸众生,尽竭生死。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境界。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此甚深,般若波罗蜜,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般若波罗蜜,是不共法,不可思议。
《原文》何以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不能通达,非其境界故,除佛如来,更无得者。何以故?如如之理,义甚深故。自在不动,无漏界摄,教化众生,利益圆满,是以名为,诸佛境界,过诸语言,第一义摄,无有觉观,分别思量,绝诸譬类,一切法中,最为上品,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凡有五事,不可思议,一者、自性,二者、方处,三者、住,四者、一异,五者、利益。
《原文》文殊师利,云何自性,不可思议?色即是如,求不可得,离色有如,求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地大即如,求不可得,离地求如,亦不可得,水火风大,一切皆尔眼入即如,求不可得,离眼求如,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一切皆尔。有法是如,求不可得,无法是如,亦不可得。若在欲界,不可思议,若离欲界,亦不可思议,色、无色界,一切皆尔。若在东方,不可思议,若离东方,不可思议,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皆尔。安乐住,不可思议,寂静住,不可思议,有心住,不可思议,无心住,不可思议。
《原文》三世如来,同在一处,自性清净,无漏法界,若一若异,不可思议。智慧神力,同一法界,般若方便,二相平等,能为众生,无量利益,不可宣说,过言语境,而能随顺,众生根性,作种种说,种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众生意,如是现之。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来相好,无穷无边,说不可尽,随顺世法,是以略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足下平满,二、行步平正,三、足下轮相,悉具毂辋,千辐庄严,四、手指纤长,软直节骨不现,五、身大方正,六、手足指网缦合,犹如鹅王,七、手掌如红莲华,八、踝骨不现,九、伊尼鹿王腨,十、身软直十一、阴马藏,十二、身分满足,如尼拘卢陀树,十三、身毛右旋,十四、一孔一毛,皮肤细滑,不受尘垢十五、身金色,十六、圆光一丈,十七、七处满,十八、狮子臆,十九、两臂平正,腋下满,二十、两臂圆直,如象王鼻,立垂过膝,二十一、口四十齿,齐密相连,白如珂雪,二十二、上下四牙,状如初月,二十三、狮子额,二十四、头团圆,二十五、咽喉具足千脉,二十六、胸骨如那罗延,二十七、顶骨自然踊起,二十八、舌相广长,如莲华叶,二十九、音声如梵王天鼓,三十、眼目青色,如优钵罗华,三十一、眼睫绀焰,犹如牛王,三十二、眉间白毫。
《原文》文殊师利,是名三十二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能成就,如是功德。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八十种好?一、无能见顶,二、顶骨坚实,三、额广平正,四、眉高而长,形如初月,绀琉璃色,五、目广长,六、鼻高圆直,而孔不现,七、耳厚广长,埵轮成就,八、身坚实如那罗延,九、身分不可坏,十、身节坚密,十一、合身回顾,犹如象王,十二、身有光明,十三、身调直,十四、常少不老,十五、身恒润泽,十六、身自将卫,不待他人,十七、身分满足,十八、识满足,十九、容仪具足,二十、威德远震,二十一、一切向不背他,
《注解》《一切向不背他,是这样的,无论如来在什么地方讲法,听法大众上下有多少人,自己眼前所看到的如来,前后做右,如来永远是正面对着自己的,就像独为自己说法一样,》
《原文》二十二、住处安隐不危动,二十三、面门如量,不大不长,二十四、面广而平,二十五、面圆净如满月,二十六、无瘁容,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狮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三十、头如摩陀那果三十一、身色光悦,三十二、足趺厚,三十三、爪如赤铜叶,三十四、行时印文现地,三十五、指文庄严,三十六、指文明了不暗,三十七、手文明直,三十八、手文长,三十九、手文不断,四十、手足如意,
《原文》四十一、手足红白色如莲华,四十二、孔门相具,四十三、行步不减,四十四、行步不过,四十五、行步安平,四十六、脐深厚状,如盘蛇团圆右转,四十七、毛色青红,如孔雀项,四十八、毛色润净,四十九、身毛右靡,五十、口出无上香,身毛皆尔,五十一、唇色赤润,如频婆果,五十二、唇润相称,五十三、舌形薄,五十四、一切乐观,五十五、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五十六、于一切处,无非善言,五十七、若见人先与语,
《原文》五十八、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乐,五十九、说法随众生语言,六十、说法不著,六十一、等观众生,六十二、先观后作,六十三、发一音答众声,六十四、说法次第,皆有因缘,六十五、无有众生,能见相尽,六十六、观者无厌,六十七、具足一切音声,六十八、显现善色,六十九、刚强之人,见则调伏,恐怖者见,即得安隐,七十、音声明净,七十一、身不倾动,七十二、身分大,七十三、身长,七十四、身不染,七十五、光遍身各一丈七十六、光照身而行,七十七、身清净,七十八、光色润泽,犹如青珠,七十九、手足满,八十、手足德字
赞叹品第十五
《原文》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
《原文》世尊,如来功德希有,无等不可思议!三世诸佛,同一无别。若见如来,或闻功德,此等众生,亦不可思议。我等今日,重见世尊,转大法轮,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合掌赞曰,一切众生,唯佛大尊,尚无等者,况当有胜?人法二空,理无等等,唯佛如来,等无等等,烦恼习气,永尽无余,所知之法,皆悉明了。
《原文》若智若说,无及佛者,大千世界,唯佛独尊,十力无畏,决定不虚,若释若梵,所不能得。
《原文》世尊大恩,于诸众生,此事难思,无能及者,无量善巧,种种方便,以为众生,令得利益。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苏楼波,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原文》世间或说等佛者,如是之言名口过,若说法王最极尊,此非虚妄为实语。人天之俦正问难,无有能折我大师
善逝降魔及外道,将导世间至解脱。清净四辩无穷说,甘露妙药施众生,遍观诸法智无碍,一切念中不减失。
《原文》大悲平等视众生,清净之心世不染,善能了知根欲性,随所乐闻而应说。烦恼差别非一种,为示无量对治门,巧说因缘无如佛,专以利益众生故。值佛闻法不得道,是等众生度极难,如来大名应渴仰,得见世尊无限益,佛智能令心清净,既闻正教出生死,闻佛名号大吉祥,忆念世尊恒喜乐,发心诣佛生慧解,如教勤修成种智,戒品清净故无垢,禅定第一心澄明,智慧最胜故难动,法海清净如甘露。一切众生喜放逸,诸佛如来离世间,等慈众生如一子,恩德深厚无能报,先说破诸结贼法,久摧天魔幻化军,世尊已说三有过,广示涅槃无量德。
《原文》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苏那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原文》如来世尊行大悲,设可度智与他者,尚令调达最前得,况复其余众生类!我今不惬为空过,修治正行报佛恩。若能修行佛正教,乃得名为真佛子。佛久勤苦为众生,无上大恩罕能报,大慈开显真实法,令人修行兼化他。若佛如来不出世,一切众生受大苦,无复善道唯恶趣,但闻三塗苦恼声。六道受苦无免脱,烦恼系缚众生故,世尊能解他毒结,翻为大悲之所萦。佛是世间大福田,依教正修离恶道,若违佛教不修行,是人永无生善趣。有人于佛起恶心,或复不乐闻深法,是等众生甚可悲,决定永当处黑暗。如佛世尊自知智,其等如来乃能了,
《原文》佛智非我所量测,头面敬礼十方尊。无畏智力不共法,唯佛世尊独圆备,相好庄严微妙音,观者无厌超众色,三种开敷不暂息,清净佛华我今礼。   唯佛善知无上道,出离一切诸险难,佛为无上最第一,头面敬礼两足尊。佛以功德正法水,洗诸垢秽悉无余,世尊本来内外净,我今顶礼真净身。
《原文》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以偈赞云;
功德智慧佛具足,利益众生不暂休,常雨甘露令众饱,我今顶礼能利他。世间最胜可敬者,此人犹故恭敬佛,诸恶斯尽众善备,我今顶礼无等尊。靡有一行不修学,为欲救拔众生故,今度生死得安乐,我今顶礼救世师。敬礼微妙金色身,敬礼所说甘露法,敬礼清净无垢智,敬礼一切功德林。
《原文》尔时,世尊告大梵天言,善哉!善哉!如大梵天,所赞世尊,此事真实。何以故?诸佛如来,于无量劫,修习种种,功德智慧,是故得果,无不备足。何以故?具足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以是清净故,能通达如如实际,诸佛世尊,住此实际,所言不虚。
《原文》尔时,大梵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以住持力,令此般若波罗蜜,久在世间。佛告大梵天言:“十方三世诸佛住持力,咸皆拥护是,般若波罗蜜,世间若天、若魔、沙门、婆罗门,无有能坏,作障碍者。何以故?我念过去世,有佛名,宝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不毁,劫名赞叹。是佛众中,有二比丘,而为法师,善能说法,一名智盛,二名实与。
《原文》是二比丘随佛转法轮,正经一劫,三千大千世界百亿诸魔,悉皆受化发菩提心。尔时,扇多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宝月如来,为犹在世、已入涅槃?佛告扇多意菩萨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十百千亿,诸佛世界,有一世界,名曰不毁,佛寿十千劫,彼佛国土,说般若波罗蜜,无有天魔,及诸外道,能为障碍,皆悉发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智盛比丘,即文殊师利菩萨是,实与比丘,即胜天王是,此等二人,善巧方便,种种拥护,令般若波罗蜜,久久住世。十方佛土,说般若波罗蜜,此之二人,即来听受,犹我今日,放大光明,寻光来集。
付嘱品第十六 
《原文》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可受持,此般若波罗蜜修多罗。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云何受持?佛告阿难言,受持此修多罗,有十种法,何等为十?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流传,四者、谛听,五者、自读,六者、忆持,七者、广说,八者、口诵,九者、思惟,十者、修行。阿难,此十种法能受持此修多罗。
《原文》阿难,譬如大地,一切树林华药,皆依而生,一切善法,皆依般若波罗蜜生。阿难,譬如转轮圣王,若在世间,七宝常现;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此修多罗,若在世间,则三宝种常不断绝。时,大众一时,咸同观如来面,异口共音,俱发声言,诸善男子,如来灭后,谁能荷负?
《原文》世尊,如是之大重担,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所可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众中有一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为护持法故,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
《原文》我等舍身命,不求未来报,护持甚深法,世尊之所说。尔时,众中五百天子,贤王为上首,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为度诸众生,成就大悲愿,护持甚深法,世尊之所说,
《原文》尔时,释提桓因、尸弃大梵、毗沙门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般若微妙药,能治一切病,我等顶戴持,世尊之所说。
《原文》尔时,执金刚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说偈赞云法本无名字,佛以名字说,世尊大悲教,我等顶戴持。尔时,世尊告尸弃,梵天言:“梵天,佛有三事,最为无上。何等为三?一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闻修行。梵天,如此三法,最为无上。若复有人,能修行者,此人名为,供养如来,佛若在世,一劫若减一劫,说彼功德,不能究尽。梵天,若护持如来,一四句偈,是人功德尚不可量,况复般若波罗蜜,三世佛母!何以故?
《原文》梵天,诸佛如来,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以法供养,即是供养,诸佛如来,不以赀财,而为供养。法供养者,诸供养中,最为第一。梵天,有人护持如来正法,当知此人二世安乐。是故,梵天,应须护持,甚深修多罗。梵天,梵天以拥护法故,得见贤劫千佛,悉为请主。梵天,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在净土,过一劫,若一劫,是故宜应,勤加精进,拥护正法。尔时,世尊复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所在之处,有此般若波罗蜜修多罗,当知即是如来,得菩提处、转法轮处、示涅槃处。何以故?憍尸迦,一切菩萨、一切善法、一切诸佛,皆从此修多罗生。
《原文》憍尸迦,若有法师,流通此修多罗处,此地即是,如来所行,于彼法师,当生善知识心,尊重之心,犹如佛心,见是法师,恭敬欢喜,尊重赞叹。
《原文》憍尸迦,若我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说是流通此修多罗,法师功德,不能究尽。憍尸迦,若此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应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何以故?如来法轮,难受持故。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是修多罗处,我及眷属拥护彼地,及说法者。若见彼有,修多罗处,即生前四种处心
《原文》尔时,世尊赞,天帝释言:“善哉!善哉!憍尸迦,以此修多罗付嘱。憍尸迦,未来末世,拥护流通。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等诸天,得生善道,皆悉由此,修多罗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由此,修多罗故。我当不顾身命,拥护正法。佛言:“憍尸迦,如闻修行,善哉!善哉!” 佛说是,修多罗已,胜天王,及十方诸大菩萨众,一切声闻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哈哈,阿弥陀佛,般若波罗蜜经藏,光明普照诸友情,世间灾难不祥事,化作祥瑞遍虚空,人天皆闻波罗蜜,速成无上天人师,今此学习功德慧,代一切众作回向,回向无上大法界,供养诸佛大菩萨,普愿开心恒吉祥,笑口光明照黑暗,地狱六道一切众,皆蒙获益离苦难,心地柔软生慈悲,善根增长闻佛法,断除生死得安乐,闻法众生恒安乐,吉祥安康恒如意,身心自在福慧增,全家获益恒平安。》
=====================================
《永嘉大师证道歌》《普觉狮儿解道歌学狮吼》妙普觉2014-03-24
永嘉大师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恭敬敬礼南无大智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祝您吉祥,无边吉祥,恒吉祥,安乐长寿。
祝愿大师证道歌,真言甘露永留世,学佛修行大智灯,普润久涸如来种。
文殊大智化世间,辅佐六祖释迦佛,护佛禅心归正觉,巧演双簧照世间。
君不见     《君尽见》《普觉狮儿解道歌学狮吼》
《原文》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注解》《绝学言自具一切,无为是空真实际。心无除心及求心,当下所作妄即真。》
《原文》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注解》《无明假言方便伐,本自佛性般若智。随念遇缘化影像,刹那不住真法体。》
《原文》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注解》《法身无相即真相,遍及大千微尘界。众生友情动念作,不出自性妙菩提。》
 
《原文》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注解》《五蕴天地缘所见,遮盖本性光明智。三毒妄想及邪见,寂静智海虚泡影。》
《原文》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注解》《闻佛法,发大愿,真实修,不诳佛。不作掩耳盗铃事,亲证无生阿鼻空。》
《原文》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注解》《妄语犹如两刃剑,伤他害己拔舌苦。真诚慈悲善软语,十方地狱无你名。》
《原文》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注解》《正觉智,念不起,如来禅,常在定。随缘世间无世间,不染不离圆种智。》
《原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
《注解》《迷时如梦空为有,著自影尘假当真。闻法修心见自性,方知梦醒无差别。》
《原文》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注解》《罪福同,幻化耳,无人我,依缘现。自性寂静具万法,修行求真观自心。》
《原文》比喻尘镜末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注解》《自性智镜落妄尘,需依佛法拂尘垢。善行善作修平等,不执善恶尘垢空。》
《原文》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注解》《空无相,语默同,三际空,无法证。心有无生非无生,真实法中无中边。》
《原文》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注解》《勤观四大木偶体,谁能做主不老死。应修佛道积功德,自心本佛必成就。》
《原文》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注解》《心无求,随缘过,心常慈,修十善。心无善恶常光明,自性清净常安乐。》
《原文》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注解》《缘起善恶顺逆事,如空无相无作行。生活工作自因果,同是真如圆觉心。》
《原文》决定说。表真诚。有人不肯认情症。
《注解》《直言诲,真诚说,施药方,除病根。药虽真实言不妄,却有病者不认病。》
《原文》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注解》《我今慧剑斩病根,不执色身弃情淫。不求枝叶及四果,唯求如来一切智。》
《原文》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注解》《如意珠,宝藏山,自心是,不觉知。若能善用积富贵,不劳奔波财自聚。》
《原文》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注解》《大小生命皆具足,神通智慧六时用。不出自性一灵光,色即如来佛即色。》
《原文》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注解》《深信佛,正遍智,精进法,不懈怠。不执声尘字名相,亲证实相无生死。》
《原文》镜里观形见不难。水中捉月怎可得。
《注解》《世间亦如水中月,本性亦如月在天。人不觉知争水月,造业轮转无休止。》
《原文》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盘路。
《注解》《心常静,正思维,老病死,谁所控。依佛所教观无常,无相无生同涅槃。》
《原文》调伏心寂风自高。貌颊骨刚身不顾。
《注解》《勤反自过信因果,依德庄严身自高。心慈软语意常悲,舍自欢乐不贪身。》
《原文》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注解》《佛弟子,心不贫,敬他人,养圣心。随见有人穿破衣,此见非是真贫穷。》
《原文》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注解》《真贫之人心无慧,自私嫉妒悭吝心。依法修于正真道,菩提道心无价珍。》
《原文》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注解》《菩提心,大慈悲,施他乐,拔众苦。观其根性深浅顿,随宜施法心不吝。》
《原文》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注解》《人人具足佛三身,具足四智亦如是。言说八解六神通,自心佛印所成就。》
《原文》上士一觉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注解》《闻法解悟不相同,利根一闻识自心。业障深重不知忏,随波戏法为名利。》
《原文》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心外跨精进。
《注解》《勤忏罪业反自过,邪见嫉妒杀盗淫。所见唯自妙明心,多劫因果客尘影。》
《原文》纵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注解》《心住寂,纵他谤,如风过,空费力。起心不善还自受,因果如影不差毫。》
《原文》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注解》《若于逆境是福田,修行无不因此成。依此坚固菩提心,精进不退到彼岸。》
《原文》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注解》《善恶同,互对映,皆佛法,功德林。互为因缘修慧命,修道学佛善知识。》
《原文》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注解》《讪谤是我觉悟师,明心见性大智灯。面对诸苦心无怨,定心不动放慈光。》
《原文》宗亦同。说亦同。定慧圆明不滞空。
《注解》《一切宗,无不同,一切法,同般若。自性定慧大圆觉,圆明寂照遍一切。》
《原文》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注解》《众生自性同诸佛,不生不灭无缚解。亦如恒沙一切佛,同一法体更无二。》
《原文》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注解》《法王子,狮子吼,大觉智,心不迷。末法邪见外道师,闻此狮吼皆藏匿。》
《原文》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注解》《披佛袈裟不守心,如象闻吼胆却破。正因佛种狮子儿,天龙四众闻欢喜。》
《原文》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注解》《心光明,自在游,观世间,幻化耳。至求佛道访圣师,印证自觉悟圣道。》
《原文》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注解》《得闻曹溪慧能师,巧辩禅机不二门。观其世间老病死,幻人受幻业果报。》
《原文》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注解》《心有禅,是魔障,真实禅,平常心。语善语恶打骂事,真体寂静常安泰。》
《原文》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饮毒药也闲闲。
《注解》《假使冤家害我命,刀架脖颈心坦然。识此真我无生死,饮毒不畏心闲闲。》
《原文》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注解》《本师释迦是我师,燃灯佛前得受记。修行忍辱泣鬼神,自证空法成正觉。》
《原文》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注解》《生非生,死非死,自性智,幻化耳。生死如幻无定相,来去空空如浮云。》
《原文》自从顿悟了无生。於诸荣辱何忧喜。
《注解》《佛法妙药大智灯,觉悟自心悟无生。观世名利荣誉事,缘起缘灭谁忧喜。》
《原文》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注解》《动静中,修定慧,兰若行,入圣境。山不在高有仙灵,心无胜负常妙定。》
《原文》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注解》《随缘护法心常明,僧家俗家心自别。修行不住寂与静,心无所识常潇洒。》
《原文》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注解》《觉即佛,佛即心,行佛行,自即佛。著相执法修佛道,亿劫不懈空费工。》
《原文》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注解》《望报修善作布施,福报享尽归轮回。执善修福如空花,生死不断空费力。》
《原文》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注解》《修福报,总有尽,顾眼前,不断苦。贪享福报是祸根,以失人身难复回。》
《原文》证已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注解》《修行无为空妙智,永远年少无生死。慈悲愿力精进修,无畏不退超三界。》
《原文》但得本。莫愁魔。如净琉璃含宝月。
《注解》《得本性,无魔事,证实相,无一尘。心寂光明智慧体,不动身心遍十方。》
《原文》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注解》《借缘世间菠萝蜜,解自心佛摩尼珠。自照利他觉无生,同赴诸佛莲池会。》
《原文》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注解》《修平等,敬他人,慈悲风,拔众苦。心沐佛法功德香,同光合尘心不迷。》
《原文》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注解》《心慈善行戒为师,自心地即诸佛印。雾露云霞金袈裟,庄严无相法身体。》
《原文》降龙钵。解苦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注解》《沙门钵,正觉梯,宝锡杖,续佛智。金环鸣声破无明,直达如来妙觉地。》
《原文》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注解》《能持锡杖佛所护,不空虚行作佛事。见此锡杖如见佛,宝杖诸佛亲手持。》
《原文》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注解》《心无求,心自静,心正觉,妄即真。若有求真断妄想,即著二法妄加妄。》
《原文》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注解》《无相实相即本性,无空不空及非是。妄幻善恶同如如,唯有亲证乃可知。》
《原文》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注解》《心无尘,如明镜,无内外,及远近。本性智光映大千,随缘化现遍十方。》
《原文》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注解》《森罗万象自般若,随因果现差别相。一切即一无二法,自性如如妙心体。》
《原文》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注解》《心著空,障本性,拔因果,亦是病。若起取舍及灭心,堕于二边邪见坑。》
《原文》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注解》《弃著二法与道违,皆是三界背尸人。如见泥谭避之走,绕道入于虎狼处。》
《原文》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非真道。
《注解》《修心地,无取舍,随缘事,心不动。心无所求得于失,心寂自定智慧增。》
《原文》学人不了心修行。弃真认贼将为子。
《注解》《闻法修心无所著,心无攀援念念明。一步一步踏实行,作心主人净六根。》
《原文》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注解》《心造恶,身受苦,惑道心,焚功德。一切诸苦缘自心,恶念邪见杀盗淫。》
《原文》以此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注解》《今遇智灯大法船,应即信受依法修。信佛菩萨常住世,深信因果悟无生。》
《原文》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注解》《智慧剑,破无明,大丈夫,文殊尊。锋兮处处作佛事,金刚智焰照十方。》
《原文》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注解》《化现末法护正法,摧破邪说邪见师。早以降魔灌顶住,救护众生归真道。》
《原文》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注解》《震法雷,除邪魔,击法鼓,觉正道。随缘施教洒甘露,为除众生轮回苦。》
《原文》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注解》《佛法龙象大成就,多劫早已狮子吼。众生友情普蒙润,成佛作祖皆有份。》
《原文》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注解》《心如雪山洁无暇,纯净醍醐润圣心。食纳雪山纯醍醐,三界出入无妨碍。》
《原文》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注解》《众生友情无二性,同一妙明圆觉心。一切诸佛所说法,一真如智所摄受。》
《原文》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注解》《比喻一月天上挂,地有清水皆有月。星宿山河世间相,本性智镜现影尘。》
《原文》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注解》《大小生命同一性,诸佛遍入众生心。自心即是诸如来,同住毗卢法身体。》
《原文》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注解》《一即一切无二门,及以四谛四禅果。色受行想皆幻耳,随众幻梦方便说。》
《原文》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只劫。
《注解》《闻法精进心不疑,八万三昧弹指得。智慧神通作佛事,能以七劫为七日。》
《原文》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注解》《世间数法皆幻化,众生因果业缘影。缘起性空缘尽灭,怎与妙觉作交涉。》
《原文》众生境界即佛界。一相无相全体真。
《注解》《众生实性无生死,常驻涅槃三昧定。遇缘即现境界相,无常不断真本性。》
《原文》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无涯岸。
《注解》《无对立,无赞叹,心无心,无净染。无相之体即法界,法界菩提无二异。》
《原文》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注解》《湛然自性妙法体,当处即用当下寂。不见一相一法留,若心起寻即不见。》
《原文》取不得。舍不得。修无所得便能得。
《注解》《取即错,舍亦错,不可见,随意用。心静无念得见真,六时运用无增减。》
《原文》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注解》《静即动,动即静,默说同,无二异。无相菩提大施门,自心即佛亦如是。》
《原文》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注解》《问我解宗心著相,般若无相无二宗。一切心体同一性,离相言亡现禅心。》
《原文》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注解》《有是有非心即迷,二法之中难见真。菩萨行道逆即顺,视天为地地为天。》
《原文》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注解》《赞叹大士施法宝,愿此智灯久住世。自言非是凡辈心,令闻法者证无生。》
《原文》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谿是。
《注解》《建道场,护佛法,善方便,示实相。世尊化作慧能师,曹溪敕教入禅心。》
《原文》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注解》《世尊灵山拈花笑,唯有迦叶识妙心。涅槃实相顿教门,不杂外教直指心。》
《原文》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注解》《观众生,禅根熟,法应东,震旦国。知人不信留信物,菩提达摩入东土。》
《原文》六代传衣天下闻。後人得道何穷数。
《注解》《五代弘扬顿教门,渐渐缘尽争端起。世尊结尾化慧能,法门益人无穷数。》
ZZZZZZZZZZZ
《原文》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注解》《法无相,无中边,无二法,无妄真。不著有无空不空,相相尘尘皆菩提。》
《原文》二十空门缘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注解》《实相法门常寂静,无空不空及缘起。真性常乐我净体,如诸如来一性心。》
《原文》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注解》《心假名,身不真,执法心,法即尘。本来法药治病苦,执著不放病加病。》
《原文》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注解》《明了身心无人我,无做主者无自性。借用业幻假身心,依法修证无碍智。》
《原文》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注解》《末法时,佛法衰,人心乱,迷失深。善根退失无福德,不信佛法堕邪说。》
《原文》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注解》《佛不离众众离佛,心外奔驰难调制。自招魔事障本性,不信因果灾难多。》
《原文》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注解》《魔子魔孙闻顿教,六时难安思损灭。无相禅心破邪说,邪魔虽恨不敢狂。》
《原文》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注解》《心作恶,身则病,心慈悲,体康健。一切不如意之事,寻问自心观自作。》
《原文》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注解》《应作善行无害心,仁慈宽厚修十善。闻法随喜不非谤,更莫乱说堕阿鼻。》
《原文》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
《注解》《心地净,如旃檀,功德高,自香气。修行寂静无诤心,比喻密林狮子住。》
《原文》寂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注解》《独游无敢骚扰者,寂静深处享安乐。犹如世间业林海,魔子邪师皆藏匿。》
《原文》狮子儿。蒙随後。三岁便能大哮吼。
《注解》《法王子,如狮子,随其后,无恐心。吼声百兽身毛竖,师儿闻之如天乐。》
《原文》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称佛祖。
《注解》《野干食狮粪为食,岂能驱逐法王离。假若能此怪称佛,荒唐大梦作国王。》
《原文》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执著争。
《注解》《心印门,如来禅,极清净,无滞染。心中有疑急决明,不耻下问能得真。》
《原文》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注解》《山僧不为显胜你,为示正道入佛心。执著争辩心不息,失正真道远菩提。》
《原文》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注解》《明明非,说不非,明明是,说不是。著文执义不离相,难识自性菩提光。》
《原文》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注解》《是真不二顿成佛,八岁龙女成佛祖。善星比丘非说是,拔无因果堕阿鼻。》
《原文》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注解》《广积学问不实修,执法论义成弊病。寻书经论被经转,不解如来真实义。》
《原文》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注解》《心不离相生分别,如抓水泡当珍珠。心不歇息妄不休,不见自性修无益。》
《原文》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注解》《大悲如来知我心,诃啧莫要著相修。他人悟道晒经论,你心饥饿谁能替。》
《原文》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注解》《多劫修行遭挫折,因不知幻枉费功。心著生死身世相,如风吹尘受轮回。》
《原文》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注解》《种不正,邪见心,怎能结,妙佛果。不知自心即是佛,一切唯是自心造。》
《原文》二乘精进没大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注解》《二乘精进为避苦,不能得佛一切智。外道修行著两边,不得中道无生忍。》
《原文》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注解》《修佛道,发大心,行中道,通涅槃。本性清净无一物,所见如幻皆不实。》
《原文》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注解》《如来大悲化世间,种种比喻示正道。人人具足如来智,自性海中执影尘。》
《原文》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注解》《无相菩提妙明心,细观当下动作行。举手见相落手空,皆是本性观自在。》
《原文》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注解》《修行解了无所行,法空人我无生相。证无生忍业障空,无证还需还宿债。》
《原文》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症得瘥。
《注解》《末法修行甚为难,饥遇大餐不能食。今遇正法大医王,对症下药病得愈。》
《原文》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注解》《获佛智入烦恼海,生死红尘炼金身。三毒邪魔十不善,成就金莲终不坏。》
《原文》勇施犯重悟无生。早已成佛于今在。
《注解》《勇施行者犯重戒,精进无生罪业空。知其一切如梦幻,早成正觉作佛祖。》
《原文》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名相。
《注解》《真诚说,言不虚,无畏心,作狮吼。悲心观此末法众,智浅障重顽名相。》
《原文》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注解》《随波逐流不收心,只见他过不自观。无惭无愧造罪业,不信自心即是佛。》
《原文》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注解》《比丘入定不觉知,淫女污此比丘身。比丘追打女掉崖,心耻下问波离尊。》
《原文》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注解》《尊者安律说其罪,维摩及诃罪处空。比丘无过心悔耻,勿以净心添罪痕。》
《原文》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注解》《不思议,妙境界,不可言,无对持。众生本性不思议,神通妙用无穷尽。》
《原文》四事供养敢赐劳。万两黄金亦消得。
《注解》《世间天人诸供养,敢受无愧法王子。为度友情入生死,宏愿甲铠庄严身。》
《原文》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注解》《如生死海无亿劫,为愿众生皆成佛。一句一切通法界,顿超百亿登十地。》
《原文》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注解》《无上觉,法中王,正觉智,遍众心。人人有份皆具足,此事真实无虚言。》
《原文》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注解》《心是佛性如意珠,变化无穷随意用。能解此珠与佛齐,心想事成无苦事。》
《原文》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注解》《实相际,无见说,无境界,无人我。极寂静,无三宝,不可言,离名相。》
《原文》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注解》《本性无边包太虚,菩提性海一水坑。三界圣贤如浮云,如幻如化缘尘影。》
《原文》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注解》《造业阿鼻苦逼身,铁轮旋顶火汤煮。本性圆明般若体,不因此事有损减。》
《原文》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注解》《真我性,智慧体,日能冷,月能热。十方魔军皆出动,不能坏其真实言。》
《原文》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蜋能拒辙。
《注解》《佛子龙象不一般,驾驭峥嵘生死海。菩提大道大心行,谁见螳螂能挡车。》
《原文》大象不游於兔径。大悟不拘於小节。
《注解》《菩萨修行不畏死,如象不游兔行道。精进不退悟无生,小节罪福同涅槃。》
《原文》莫将观见谤苍天。净悟吾今为君诀。
《注解》《遇祸灾难自因果,不造口业及怨天。护自心地不作恶,细嚼慢品吾秘诀。》
==============================
《佛说法王经》注解普觉,妙普觉2014-04-13
佛说法王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拘尸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林。与无量无数,声闻菩萨,摩诃萨俱。并诸天人,阿素洛等。
《注解》《在释迦牟尼佛住世年代,善根成熟佛子,皆以被得度,没有种下成佛种子的众生,给与了光明正觉种子,正在成长的众生,能够信仰佛法继续成熟,成熟众生因缘度尽,》
《注解》《佛要示现生命无常不可贪着,给与众生做最后的说法,佛所现出的圆满色身,最终也要老死坏灭,世间一切无常没有真实,要按照佛陀教诲做人行事,可以出离生老病死之苦。》
《注解》《薄伽梵是佛陀另一个尊称名号,在拘尸城这个地方,是住世佛示现涅槃之处,是圣地,没有可以动摇,及染污者,这地方有大力护法神等恒时卫护,》
《注解》《所长得树木对对相立,庄严无比,佛在这个地方与无量无数,小乘者,大乘者,菩萨大菩萨摩诃萨,法王子灌顶菩萨很多很多,及以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很多天人阿修罗,天龙八部护法等等。》
《原文》一切大众,前后围绕,时薄伽梵,临般涅槃。愍众生故。以慈软音,告阿难曰。吾今不久,当般涅槃。一切有为,无不悉舍。一切佛事,皆已究竟。
《注解》《在这最后法会大众,前后围绕世尊,到灭度处娑罗双林,这时,世尊看到大众心生怜悯,用慈悲柔软音声告诉阿难,世尊说阿难,我很快要灭度入涅盘了,世间一切的作为,及色相都的一一舍弃,什么也不能带走,我该度的众生因缘已经度尽,该做的佛事也做好了。》
《原文》尔时佛于身心,放大无量光明,触此光者,心皆安乐,无有诸苦恼事,遍照十方,没有黑暗之处,所有地狱,皆获光明,一时解脱,地狱之苦,往生人天。受胜安乐。
《注解》《这时,世尊与自己身心中,放无量光明,普照一切大众含识,有善根正见慈悲心者,能触到此光明,心觉安乐舒适,病苦烦恼皆的消灭,世尊所放光明遍照一切十方处,没有一处不照,那些黑暗世界,幽冥暗处,地狱黑暗处,一一同时普照获大光明,十方世界地狱,及黑暗友情众生,刹那间解脱诸苦,身心安乐,地狱罪苦众生,触此光明往生人天,接受天界人身得快乐生活。》
《原文》尔时世尊,于其光中,安详端坐,时大众中,有大菩萨摩诃萨,名虚空藏,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却住一面。五体投地,悲泣流涕,而白佛言。
《注解》《这时世尊在于大光明中,安祥而坐端正庄严,这时法会大众中,有一个大菩萨摩诃萨,也就是诸佛灌顶法王子大菩萨,它的名字叫虚空藏,总座位上站起来,围绕世尊右绕了三圈,住在一边对佛五体投地顶礼,难过悲泣痛苦流涕,不忍看到世尊涅槃灭度。》
《原文》天中尊如来,欲入涅槃。时欲将至。若灭度后,千五百岁。五浊众生,多作恶业,专行十恶。如此众生,福德力薄。于佛所说,十二部经,甚深妙法,多文广义,意趣难解。于其法中,不可承揽。愿佛慈悲,为说大乘,决定真实。令此众生,得真妙药。疗诸毒病,悉令得愈。
《注解》《哭泣而言,天中尊的佛啊,你灭度的时间快到了,你灭度后末法众生,及污浊恶世薄福众生,离佛很久远了,忘记了世尊的教诲,随色身流转作恶多端,行与十恶行,不知道善行修福,这些智慧浅薄,福德浅薄众生,对世尊您说的十二部经典,很深奥的真理开示妙法,》
《注解》《借用文字之义理以幻教幻,引导见真实不生灭自性,他们不能深入大法中,不能理解,不能知其佛的方便说法,我现在请佛发大慈悲,开示世间修行人,决定真实相,真我不生灭性,令那些后来,末法众生闻法者,能得真理自性智慧,也能随之用真理佛法,对治世间众生,各种因果诸病苦,使他们得到安乐信仰佛法。》
《原文》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为诸众生,问如是事。得大利益,不可思议。我当为汝,分别宣说,真实大乘,决定了义。何以故。度众生故。令诸众生,离烦恼故。出地狱苦,生净土故。必定解脱,超生死故。汝等,皆当一心。为汝宣说。
《注解》《这时,世尊听完虚空藏菩萨的请求,赞叹说,你的请问太好了善男子,你能为众生请问修行大事,利益人天大众,是不可思议的大慈悲心菩萨,佛说我接受你的请求,愿意为你开示,分别宣说大乘实相,决定了义不二法门,》
《注解》《为什么那?为了后来及末法众生,被得度安乐国,令所有众生,离一切烦恼苦恼,不再造恶出离地狱,往生净土佛国,必定得到解脱,超越一切生死轮回,你们法会大众要静心闻听,心不乱想入静心觉,我这就为你们开示宣说。》
《原文》尔时大众,皆大欢喜踊跃。异口同音,俱发声言。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注解》《法会大众,听到佛答应开示,说甚深佛法,各各欢喜高兴无比,一起说请佛慈悲,为我们说法吧,》
《原文》佛言。诸善男子。欲求解脱,当断攀缘。一心无二,舍有心相。心性体空。于心性中,无染无舍。若无取舍,即无所得。若无所得,即名菩提。
《注解》《这时佛说,善男子啊,你们想求解脱生死,先要断去攀援心那,用真诚心,深信佛法不二,不去乱想其它,要舍弃对世间,色相的贪着心,不对色相生,胜负染着及善不善,要使你们的心性作用,所作观察当下无体空寂,》
《注解》《在于自己心性作用时,没有贪染私心不善行为,也没有所求心,所取心,所舍心,要是能够随顺一切行,没有动念想法,所取所得所舍,心安不动,以无所得行,能够行与这样的无所得修行,那么你就是正觉菩提契诸佛心。》
《原文》何以故。众多烦恼,皆一心生。心若不生,烦恼不生。于诸境智,即无取舍。若无取舍,即离诸着。若离诸着,即不攀缘。
《注解》《为什么这样说那?比喻一切众生的烦恼,皆是有心而生出的,自己心若是不生想法,不会有烦恼事,与所看到世间,一切坏灭不可得,观察一切境界,无不是用心生出的想法,依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和合组成,》
《注解》《自性随妄想现出一个假相而已,并没有真实体性,色相如幻,没有取舍意识心念,若是没有取舍之心,自己心会远离色相,不染贪着,若是能远离一切色相,人我善恶法,不对这些事理生心争执,心会安闲自在。》
《原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境智,能生善恶。是缘起处。内外二边,诸法相入。云何于中,而不取舍?
《注解》《这时虚空藏菩萨对佛说,世尊啊,众生的心境界,能随色相生善恶行为,这些都是依因缘所起,心有内外二法两边,有了这些想法,会与外界一切执着入心,心著色相,所得所失,苦恼不断,怎么样才能让众生,远离这些色相,行与其中作用,而不生取舍之心那?》
《原文》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一禅聚观,诸内外,必竟不有。何以故。观内顾内,真性不生。观外顾外,无明不起。无生无起,即无涅槃。是为清净。是妙良药。
《注解》《佛听了虚空藏菩萨,所问的问题后,告诉虚空藏菩萨说,善男子啊,要教众生心入一处,深观自心起念所来处,凝聚一心仔细观察,色相坏灭人我之事,人我色身外界色相,那是内,那是外,观察自己心,有没有内外之处,要是看不到心的内外处,说明这些想法不真,想过之后,如梦不可见不可得,只是一个心念想法而已,毕竟没有可得相体,》
《注解》《为什么那?观察自己心内心外,动的是妄想色心,妄想色心所想一切,即刻现在自己真性智镜,自己对观一切所现,即可明白,没有思量之心那,因为真性没有性,也就是说,真心不动不念,能动,能知,能念的是妄想心,仔细观察外界一切,自无心念意识,是寂静寂灭性,》
《注解》《环顾一切所作世间,与自己心体不二,如如不动,便能觉察,所说无明,本无所有,心不生想法,顺缘而行,缘起缘灭,自然因果,无人我事,观其世间,恒常寂静,不见生及能生,离言说相,自在心开,不见涅槃,恒自清静,这样的正见思维观察修行,是无上良药,能出生死轮回。》
《原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大乘实相,甚深微妙,无上良药,入一乘谛。而后众生,三业不净。作十恶业,行阐提行。根基狭劣,难可措心,药病差别。作何方便,令入大乘。
《注解》《这时虚空藏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啊,如来所说的大乘实相,非常深奥,是无上妙药,修行人入一乘真理自性,要是那些后来,及末法众生,因身,口,意,这三业深重罪业大,又作了十恶行为,或者断去了一切善根者,根性非常恶劣,顽固不化,不信仰佛法,这些各种差别众生,需要什么法药方便,来对治他们,教导他们入一大乘那?》
《原文》佛告虚空藏菩萨。我有方便,令入大乘。
《注解》《这时,佛听了虚空藏菩萨的提问,告诉虚空藏菩萨说,我有方便良药,可以使他们入一大乘法门。》
《原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昔闻,如来为大乘人,说六波罗蜜法。为中乘人说,十二因缘法。为小乘人,说四谛法。为阐提人,说十善法。皆对病根,为说良药。云何今日,说一乘法,以救四人。
《注解》《虚空藏菩萨,听了佛的开示,感到吃惊不小,对佛说,世尊啊,我从很多劫,修行闻法,修行闻听了,如来所说的大乘人,所修六菠萝蜜法门,如来为中乘缘觉人,说十二因缘法门,为那些不敢发大心,自私声闻人,说出离生死四谛法门,如来为那些不种善根人,说修十善法门,皆是一一对治心病根行,施与良药对治,今天世尊您说,说一乘法门,能够对治救度这四种人。》
《原文》佛告虚空藏菩萨言。我说一乘道法。犹如一地,能生万物,长养一切。犹如大雨,普润一切,在地生者,皆得润泽。犹如一米,一味之饭,在世众生,人及非人,皆以为食。食者悉能,长养身命。,,
《注解》《这是佛说,虚空藏菩萨,我所说的一乘道法,比喻同一大地住,大地能生长万物,滋养一切生命,友情无情,比喻大雨,能够滋润一切大地万物,若是在大地生长者,一一被滋润生长,比喻一粒米一种饭的味道,那些在世间众生,及那些各界天众,人非人等众生,皆能当作饭食,听闻后能够常养慧命色身。》
《原文》譬如药王,善合妙丹。众生病热,服者清凉。众生病冷,服者温热。诸下痢者,服之即断。诸下闭者,服之即通。无病不愈。我说一乘法,于彼四人,疗诸疾病,亦复如是。
《注解》《佛打比喻说,比喻有一种药,非常清凉,除热恼病苦,若是服此药者,身心安乐无忧,若是有众生,得了寒冷病苦,服此药后身心暖和,要是有很多众生,得了痢疾病苦,服了此药后即可除灭,若是有众生得了,大便小便不通者,服此药即可通达,可以说是此药,无病不除,佛说的一乘法,能够与其它四种修行人,治疗修行不同心病,是一样的灵验。》
《原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令彼十恶,阐提众生,入一乘道。
《注解》《这时虚空藏菩萨问佛,世尊,您快说依什么方便法门,能够令那些十恶者,没有善根的人,闻听佛法,入一乘大道那?》
《原文》佛告虚空藏菩萨。善男子。我一乘法,即具三乘。更无别说,而作三乘。汝当谛听。为汝宣说。
《注解》《这时,佛告诉虚空藏菩萨说,善男子,我说的一乘法门,包括了三乘一切法门,更没有其它乘那,你要静心闻听,我为你宣说开示。》
《原文》善男子。妙道深体,一相无二。以方便故,而说三乘。诸法三乘,皆符一观。一切众生,虽有四种。而于佛性,亦无有二。
《注解》《佛说善男子,所说的修行妙道,非常深奥,一相无体无二,没有色相言说,人我之事,为了觉悟众生,借这些虚幻色相方便说,对不同众生心性根性,方便引导,入佛道行,假说三乘法门,等他们证得空性,无法人我后,会自我反观一切,唯在自心所念显影,一切众生,不出自心,一人自性心中,具足圆满一切,平等不二,如佛大智慧,虽然说有四种修行人,而真实佛性是一,同在如如不动圆觉智海,没有第二处,第二境界及世界,一切唯在一心所现。》
《原文》何以故。一切佛,一切众生,同一性相,一体无异。众生之心,自起分别。佛是众生。众生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众生,性皆同一性。一性平等,等诸法故。我有方便,令入一乘。
《注解》《为什么我这么说那?说一切佛,及一切众生,本是同一大体,同一法身体性,是如如不动,智慧圆觉智海,就只有这一个一真界,一切没有第二第三处,一切众生,因心生想法,对自己的思想,变化出所受世间,无常因缘色相,对自己所现想法色相,起分别想,你我大小,高矮好丑,差别无量,其实一切诸佛,是无相无生,智慧体性,》
《注解》《入一切众生心性中,所以说,佛就是众生,众生是佛,思想念头善恶都是佛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为诸佛如来,无处不遍,处处都是诸佛心体,佛智慧体性,与众生智慧作用无二,都是自性佛智,如佛一性如如智,圆满平等,如佛一样的,丝毫没有减少及差别,因为一切能做,能想善恶等法,皆无自性,是平等所现色相,缘起性空,平等不二,没有真实体性,佛借用这些,无性无知色相,依方便善巧,引导众生闻法,入一乘道。》
《原文》善男子。令彼众生,牢固心城。勿令贼入,六识大门。金刚守护,观心住处,知心住处。于心住处,即不住心。若不住心,心则不住。不住诸恶,及以境界,即不攀缘。离攀缘故,心即无求心。若无求,心则无住。若无住处,即名实住心。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