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
本文摘要:净慧法师:《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 序 言 以前发表的《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九月 公
 
 净慧法师:《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
 
 
  序 言
 
  以前发表的《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九月
 
  公历二零零九年十月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
 
  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属于大乘三藏十二部中的论部。佛灭度后,有些法师讲“论”,属于法师的论。《达摩祖师论》,《六祖坛经》,《灶王经》等,在佛教里为“杂论”,是释解佛法的,与佛论不是一回事,要清楚这个区别。再看经名,《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有区别,名称不一样,内容不一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须菩提长老请法;是佛说大乘佛法,不含小乘;而《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文殊师利菩萨请法,大乘里含小乘,小乘中有大乘,是立体的。从初发心修行到声闻,再到行菩萨道至成佛,全过程都有,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从经名含义上看,金刚二字是般若,是智慧如金刚。金刚属于坚固不坏,智慧是明心见性,一切可摧。通过修证,智慧开启,得到的智慧就能无坚不摧、无魔不破,如金刚一样坚硬无比,这就是经名法义。这部经是佛图澄法师译;佛图澄法师为天竺僧人,也是晋代一位得道高僧,诵持此经应感重恩。
 
  经正修法师推荐,法供养诸位,这是讲经缘起。这部经非常难闻、难得、难值、难遇,特别对于初发心修行的人非常重要。
 
  【开示初机论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中。清净台上与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围绕听佛说法。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问不得近前。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知诸四众心之所念。即作方便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愿设方便开示初机。直指众生见性成佛。乃为末世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正知见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
 
  佛经的开始“如是我闻”,与其它外道典籍加以区别,并释解三疑。地点在灵山清净台上,佛经常说法的地方。听众有菩萨、声闻四众、天龙八部。现在有人见面互称“菩萨”,这是方便说;但佛住世时,称谓菩萨那就是菩萨。然后才是比丘、比丘尼。称比丘、比丘尼就不是小沙弥,而是受了具足戒的。然后才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有一念无明未破,智慧不通达。现在一些人不知世界上有一些存在,是我们肉体感知不到却真实存在的。感知不到,就认为不存在;用科学手段探测不到的存在,就认为是荒谬的。佛法不否定科学,但是科学没发展到那一步,探知不了未知领域,就属于世俗世论。
 
  这时,法会大众各自在想,对所知法理尚不通达,请佛方便开示。注意,方便可不是随便说法;而是通过观察众生的根基,观察众生能听什么法。最好从浅处开示,让大众能听闻明白,能悟佛知见,得佛知见。在佛法上,讲知见。现在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知见不同,不是谁对谁错,对错是两边;知见不同是有深有浅,见得近一点、远一点,多一点、少一点,但都是佛法。不要互相指责、争论。证悟多一点,知就多一点;没有证悟,知就少一点。佛的知见是无上正等正觉,理悟佛知见不是目的,行入道果、证得佛知见才是目的。一果罗汉以上道次皆为得道,出家人为得道高僧,没有果位的人称不上得道高僧。什么是道?果位是道。没有果位就无道;因为会被这个世界的无常法破坏,证得果位的人,道力什么也破坏不了。
 
  法会中的大众都想请法,但不能靠前。文殊师利菩萨知四众心中所想,就随顺从座而起,上前礼佛后说,世尊,您大慈大悲,广设方便,开示初修行四众弟子,面对他们心性、根基,让他们尽快见性成佛,证得果位,也为未来世初进佛门或者修行众生得到正知、正见。什么是正知、正见这里不讲,讲一下什么是“邪知、邪见”。最大的邪知邪见是相似法,因为它破坏佛法。有两个特征;一是打着佛的旗号,谁谁是某某佛转世,来到这个世间度众生,讲的法和佛法有相似处可又不是佛法;二是贪求名闻利养,其目的是惑乱人心,使其失去正知正见,用世论替代佛法。其它的邪知邪见就更多了,你要吃素,他那里说,这多亏啊。这类都属于邪知邪见。
 
  有正知正见的人,就不受邪魔鬼秽等外道所迷惑。末法时代中,世俗世论破坏佛法。凡不是正常修道之事都是世俗,离开正知正见的种种说法就是世论。出家人穿衣做饭,处理僧团内部关系时,仍然要有正知正见,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世间人有追星的,修行人有追法师名相的。如“唯这位法师讲法我听,别的法师讲得再好也不听。”听的不是哪位法师的法,听的是佛法。是佛妙、是法妙,不是法师名相妙。不受迷惑,才能其心坚固;不受迷惑,才能积聚功德;否则,就是假功德。离开正知正见,证不了果位。证果才能出世间,不证果就是六道轮回;这就是凡圣差别。正知正见,对修行人能否出世间至关重要。如一人出家多年,突然改主意了;见这个、见那个,脑袋一灵活,随缘去了。该随缘随缘,不该随缘就不能随缘。万万不可把佛事、佛法沦为世俗、世论。
 
  【金刚心论第二】
 
  文殊师利有大方便。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汝所问当为汝说。时诸大众默然而听。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善男子云何名金刚心。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达自性。依佛修行。决定成佛。胜如颂读金刚经三十万遍。功德无比。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自心流出。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故名金刚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与众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众生也。
 
  文殊师利菩萨请法后,四众静听。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有大方便,知大众心想什么,为之请法;请如来开示三根。三根,为大乘、中乘、小乘三种不同根基的四众弟子。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就能得道。佛有密要的修行方法,名金刚心,能让众生得坚固不坏智慧,进而证得果位。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大众这部经的重要。什么是金刚心?心,人人都有,个个不无。众生自觉之心;不是肉团之心,而是体内的八识,都属于心。人手一疼,心疼;财物丢了,心疼。看谁受点苦,心不好受。这个心,不是单指某个部分。思维一想,也属于心的一部分。
 
  人造作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一是根尘入想而思维;二是无量劫来的习气,习气变成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一件事,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想法。想法不同,是因为业力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最后的果报肯定不同。除了各自需要不一样以外,就是业习不一样。修善者,身体安乐。谁做点好事,心情挺好;善人见到有人需要帮助,若没有帮助,心里会过意不去。贪官都身体不好,因为贪污点钱,睡不着觉。做点恶事,总担心仇人上门寻仇。心中时时有恐惧,能安稳吗?这些都是思维想出来的,业惑召感,身体受报。
 
  佛由心成,道由心学。若心不善,不去修行,就永远不能成佛。不要认为人人是佛,就不去修持。只能是众生自性与佛性无二无别。义理是由人发心修道而成法,法无定法。
 
  德由心积,功由心修。人所做一切功德,都是修持身心,心行善事而积累;福田也是由心种得。心常善念,能生天人;心行慈悲,就是菩萨;心坚修道,就能成佛;心常俗想,就是众生。反过来,福由心作,祸由心为。一切灾祸也由心产生;起一恶念,能堕地狱;心邪成魔,魔子魔民为魔王所用。心行恶毒,就是罗刹。
 
  心就是一切福田的种子,能作恶,能为善。只有通过修证,把身体静下来,才能证悟心净;否则,悟不得真心。悟得真心的人,禅宗是开悟。悟得自己身体里还有一个神识存在,明心见性才是真我。再往前行,可以出离肉体,生天堂是它,证果也是它;如作诸恶,堕地狱是它,脱牛变马还是它。无量劫来就是它来回换房子住,换形变态异新命,十法界里自选身。
 
  心是身体的真正主人;但心还不能自己做主,而被六贼牵着走。别以为脑袋里想什么,自己说的算,能当家作主。其实,外界一件事物就能把心牵走了。有定力的人,能自己做主;因为神识在定中,外界一切对它没有妨碍。就像窗上有玻璃,但玻璃挡不住阳光,这就是没有妨碍。声闻、缘觉暂时能做主,长久还不能做主。
 
  做主以后,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佛住世时,按照佛说的法修行,也有律仪;佛不住世,守持戒律。戒律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教奉行;二是奉持戒律。如果只依教奉行,不守持戒律,还是不能成就。必须在依教奉行的基础上,守持戒律,才能成就;这才是真正的持戒修行。
 
  立佛行愿。佛发愿度众生;我也有志修道,未来一定会有成佛那一天,去度众生。我现在不是佛、不是菩萨;但是我有心修道,未来一定成就佛与菩萨。
 
  这样行做的人,不久必定成佛。人每日的行做有漏,思维有漏。只有证得无漏的人、行菩萨道的人,如此行做,不久成佛。如果有人,不明自心。心由业牵,怎么能成佛呢?要想成佛,就从当下开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些人,以为成佛得三大阿僧祇劫,太难了。我告诉诸位,品位前菩萨是太难了,品位菩萨后就容易了。心能转万物,而不被万物所转。如果有人,明自心,达自性一定能成佛。这样胜过读诵此经三十万遍,而且功德无量。因为佛的菩提之法是从自心流出,他人勉强不了。自心流出就是他人帮代不了、逼迫不了。如果他人能帮,佛把所有众生都拿到极乐世界不就行了吗!
 
  自心流出,没有终结时间,能与这个宇宙同存,这才是金刚心。作恶众生是受苦受报无穷无尽,证道人享受法喜也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是故佛与众生性是一样的,只有信与不信,修与不修,觉与不觉,才是佛与众生的区别。
 
  【金刚经论第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名金刚经。世尊曰。金刚喻自性。经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相、十圣、三宝。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不从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己心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现神通。时时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刚经。名得金刚不坏身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为什么称此经是金刚经?
 
  佛说,金刚比喻自性,经者比喻自心。修行人明白自己有个心,通过修行,找到自己的性。人开悟以后,一切佛法,一读诵就通达义理。一样的佛经,若自己没修、没证,容易变成理障法执。
 
  如果有人能明自心,见自性,这个人自己身中就有佛经。即自性是佛,法从自心流出。六根门头(见闻觉知),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河沙功德。眼根不著色,清净心不被所迷,常观佛的法身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眼睛所见处处都是般若,一切万物都自有规律。五行相生相克,生出万法,可以为众生利用。转有为法为无为心,这是具足眼功德。
 
  耳根转贪声带来的境界,去掉障碍,觉自性本空,世间声声都是佛圆音说法。听得明白是佛圆音说法,听不明白就是障碍自性不空,沉沦万劫迷不知。转迷为觉,这是具足耳功德。
 
  鼻根转贪香气带来的境界,香不喜,臭不烦。常闻自性功德妙香,不是外来,本自具足。转尘入为心出,这是具足鼻功德。
 
  舌根转贪众味带来的境界,不食众生之肉,就是慈悲不杀众生身命。再用舌去说诚实语、佛法语、清净语、柔顺语,赞叹三宝,恭敬父母和他人,常餐佛法之味,常放光明。转众味为法味,这是具足舌功德。
 
  身根离触带来的境界,昼夜处在法喜之中,生有禅昧之乐,去得寂灭之乐。转一切诸恶行杀盗淫,为一切善行戒定慧。身心常接受诸佛慈光照触,增长身功德。转苦为乐,这是具足身功德。
 
  意根空诸法相所生境界,转触境攀缘、贪嗔邪见,为恒住净戒、随喜功德;转一切诸恶从意根生,为一切诸善从意根生;转诸非三业为清净三业。转有为法空,这是具足意功德。这样六根具足的功德,才能生出声闻四果,缘觉四向,菩萨十地和佛果。
 
  一切功德,都是从自心的心地修成,不是从外边得到的。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性心佛说法度众生,现神通,做佛事,得金刚不坏之身。为什么要找自性观世音,自性就是观世音。讲法要直指人心,教修行人心内求法,不要心外求法。不要眼睛专见他人过失,口专说他人是非;自己的心声时时监督自己的行做。这样就名义上听懂这部经了,真懂还得去证悟。
 
  佛法难闻。不管年龄大小,在这个世界上,听闻一部佛经,无量劫来有的人还是第一次,不要以为容易。就说现在这个世界,哪位法师在讲法,哪位法师在讲正法,有机缘亲临道场去听闻,非常难得。亲临道场和听录音完全是两回事,感应很不一样。能临道场来亲自听闻是无量劫来最大的善事,是无量劫种善根的人。今生能听闻到佛法都是三生有幸,实不容易;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大的事。因为解决的是生死大事,得永久的利益;所以,其它小事,都是暂时利益。一些事物,可能是今生今世的大利益;而听闻佛法,却是生生世世的大利益,永远没有享尽的那一天。今天挣多少钱可能随时会失掉,爱也好、恨也好都是生灭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一忘掉。但听闻佛法一生不忘掉,生生世世不忘掉,直至成佛那一天。成佛是从听经闻法开始的,从当下这一念心开始的,明天的事不去想知,保持当下一念清净。
 
  当下一念心能做主,长久心能不能做主?只有有证悟、有道的人能够做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以随缘、可以不随缘;这才是做主。否则,只在当下一念做得了主;念念就像钟表的秒针一样,滴答走过,无量劫来就这么一下下地过去,却做不了主。所以,听闻佛法对所有人都确实是好事,是万幸的事。
 
  【四句偈论第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诤阿罗汉果。此四句偈。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此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用整个娑婆世界为七宝去供养,也不如诵持四句偈的功德。此经中说受持四句偈,其它经中也说受持四句偈,都是说受持四句偈的心行功德要胜过财物供养功德。为什么受持四句偈的离相功德大于用满虚空七宝供养功德呢?
 
  满虚空的七宝是外物、外财,本来就不属于自己,自己只是暂时使用它、支配它;自己不在这个世界时它又随他人去了,又被他人所支配。它具有这个物性,是受他人支配的。对于一个饿了几天几夜的人,拿着黄金不能当饭吃,饭食要比黄金贵重;对于家财万贯,不愁吃、不愁穿的人,黄金比什么都贵重。佛法的四句偈也如此,听闻佛法,入人的内心,使内心起变化,是柔能克刚。这柔的法无声、无色、无言、无说、无香、无味。四句偈入到人的心田,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改变人的身体状态。人都有肉体,没证悟时,那是业报之身;有证悟、有道果的人,那是快乐之身。世人成天不是愁这个,就是忧那个,成天被烦心的事围绕。难以忍受时,就去找寄托。小孩闹心上网吧,然后被网络虚拟所迷惑;大人闹心喝酒、赌博,然后就被酒局、赌局所迷惑。总而言之,心被身外境界牵着走,被这些所牵就是受邪惑,就没受持四句偈。贪著物欲之乐,下生就是畜生;贪著赌博之乐,下生就是邪魔鬼秽;贪著饮酒之乐,下生就是魔子魔民;贪著网络游戏之乐,下生就当蜘蛛织网去;专门见人过失、说人是非的,下生就脱生飞蛾、蝴蝶之类。生命状态是怎样轮回的呢?如蛾产卵,卵变虫、虫成蛹、蛹变蛾,如此分段循环。业报感召如此,业因不同,业果有别。所以,四句偈指的是从内心起变化。
 
  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七宝塔再雄伟壮严,也有坏灭的那一天。静坐一须臾,就这一须臾,永远不失掉。今生静坐一须臾,下生再静坐一须臾,慢慢积累,总有成佛的那一天。造别的塔是福报,造自性的塔才是真功德。所以,用外财布施千万亿劫,所得都是人天福报;而受持佛说四句偈,是成就自性佛。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蠕动含灵。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只因迷、悟不同而升而沉。升就是生天,沉就是三恶道。为什么是这样呢?众生是常迷不觉。长期处在沉迷之中,出了三恶道,又被“人”这一道的酒、色、财、气四大魔军牵着走。
 
  人生颠倒,将钱看得比命还重要,把名闻利养、酒色财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人说两句坏话就放在心里,就为这两句坏话活着,成天想怎么不让他人说坏话。这么想有用吗?修证成佛了,还有人说坏话呢!能改变得了吗?自己就做自己的事,别为他人活着,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人的看法是他人的事。谁若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对某些人来说却是最坏的事;反之,亦然。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是非各占百分之五十。你说你有理,对他人也有百分之五十为非;你说你没理,对他人也有百分之五十为是。你说那个人坏,却有一些人追随他、拥护他,他正得势;你说自己好,还有一帮人整你、害你。想一想,世事皆如此,是非利弊各占百分之五十,这是两边。众生由于迷和业感召,自性不显现。因为经常堕落三恶道,嗔恨心重、欲爱心重;所以,对佛法、对善心很难接受。这样的人是不觉不悟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就佛道。
 
  若有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人须有善根,才能接近善知识,再经常听闻善法,按照佛教的正常功序去做,才有机缘听闻佛说的四句偈。不同的经典上有不同的四句偈,但是不管哪部经中的四句偈,总的概括起来就是;
 
  一、空身。空身是由修证得来的,不是想空的,人若一天也没按佛法静坐禅行密修,哪来的空身?空身不是静坐时什么也不想;而是当静坐到一定程度后,先觉自身心里有一个念佛的。这还不算,真正的空身是静坐时,根本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整个身体仿若坐在虚空,与虚空合为一体。走路时,如风摆柳,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
 
  二、空心。空心是思维空。无念是空心的前提,心里不起一念,念一句佛号都很困难;那个境界念佛是真难。当人进入定境,想提起一句佛号来,提不动。脑里、心里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就像一潭静水那么深邃平静。波澜不兴,一念难起。这时非常关键,如果继续下去,最容易起枯木禅;枯木禅空下去以后,不得证果;还容易着天魔类。这时,如同一块石头扔到平静的水面能起波澜一样,谁扔的很重要。所以,必须念佛,佛号提不起来也得提。为什么说一切佛法不离净土,根源就在这里。无论禅行、密修或其它法门,必须把这句佛号提起来,这时提起来的念是净念,似是思维念,不是思维念,实际是心在念。提起这句佛号以后保持住,心才不是枯木禅,而是和佛的禅,和正知、正念的禅接上。有证悟功夫的人,听到这里一定注意;没修到这里的时候,知道就行。
 
  三、空性。当修行人得身空、心空以后,可以经常觉知自性本自清净。修行人的神识出离肉体到各个地方游走,它有一种渴望心;不要以为它无形无作,这时的神识是有想、有作的。它要到各个天上去观察,要到地府去观察,也想到其它佛国土去,不愿在这个世界上待着。因为它见到这个世界完全是颠倒的,虽然有好的一面,可是它不贪著、不喜欢这个世界,想离开这个世界。那它能离开吗?我告泝诸位,功德不具足,没有佛菩萨接引,没有西方三圣来接引,走不了。昨天的我已死掉,我没死也当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达到自性无染著。
 
  四、空法。对这个世界、整个宇宙当中一切万物,一切生灭,如阳光、雨露,包括人的语言造作等等等等,都不起心、不起念、不受支配,完全是自己做主,就是空法。你说佛法,我如如不动;你说魔法,我也如如不动;你说魔王怎么恶,我感觉都是众生,和我都一样,性无差别。心不被这个世界上好坏、美丑、万事万物所动摇,这才能谈得上法空,成功了才有法空。这样才是四句偈。
 
  再具体地讲,什么是身空呢?这个身体都是父母所生,九孔常流不净之物;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几十年后要坏掉。有智慧的人,知身是幻、不真实,没死之前,就当它死了一般。我的身体已经死掉了,刚才讲的“昨天的我已经死掉,今天的我已经新生”就是这个道理。我没死,就当我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我现在的肉体之身是假身,将来修到阿惟越致菩萨金刚不坏之身,直至成佛,那才是真身,这才是借假修真。依佛戒行、依法修行,证得身空。从理论上讲身空,是想身空;从实相上是证得身空,方为身空;这是受持第一句偈。
 
  再观自心。我的自心也不生、不灭,成佛由它,神通妙力还由它,境界生似有、境界灭又没有;这个心就是人经常自觉的。普通人说我得对得起良心,就是不受道德谴责,这是假心;修行人讲的是自性之心,知觉内里有个神识,悟到不生不灭,它才具足一切,又不显一切。这个我是真正的我,这个我是真正的主人,常觉不昧,不随妄想,依法修行,这时是证悟心空。今生身体里的思维心,被外缘所牵,不是心空。世事破坏佛法。世事指什么?你不想喝酒,有人请你喝酒;不想打麻将,有人找你打麻将;心又所执。总而言之,被这些世俗之事牵着走,心被所染,就没有心空;这是受持第二句偈。
 
  再观察自性,寂然不动。它处在一种清净的状态中,随着事物变化无穷,对什么事物都能通达,不愚昧,不糊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修道,明明白白证果,这是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觉知灵寂,无为常为。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感应千手千眼,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而说法,实际万手万眼也能做到,只是未现。人现在这个业报之身,自性就在肉体里住持,被六根所覆;地府里那个性识也被押着,不能自由、不得自在;最后那个性识虽然在天上留守,也受困不能动。只有证得这些,才自明自白,自觉自知。不受业召感,变化万千,可为万千所通,通达宇宙法则,明白世间一切,才是证悟性空;这是受持第三句偈。
 
  再有,菩萨境界是菩萨的性空,声闻有声闻的性空,大乘和小乘不一样,佛既为小乘人说,也为大乘人说,自然为三乘人都说了。根基不同,自己去感悟,现方便引导法门,是方便说;这些法都是方便说,都是根据众生的不同业力说。就像水洗灰尘,有病吃药一样,什么病吃什么药,我证我得心空,然后证得法中无我,心转万物破法执,心转万法破无明。无明在心灵当中,为尘缘杂染;当性外无明被功德化掉,自性显现出来,这时才能心转万法,法中无我,不受法则的约束。为什么,性在心里,拿不出来,做不了主。如这个身体想飞,须坐飞机,心性受身体束缚。这就是法,身体本身就是法,身体受大自然法则的约束。所以,还谈不上法中无我。只有证悟心空法空,才能药到病除;这是受持第四句偈。
 
  四句偈就是身空、心空、性空、法空这四空,只有证得四空的人,才能超凡入圣。只有这四空,是入道、证果的门路,证罗汉果这么走;证菩萨果这么走;证佛果也得这么走。三世如来,十方菩萨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谁也没有例外。是入道必经之路,不能绕过。
 
  得初句义,依义修行,能证一果罗汉。佛法非常有义理,若听闻了佛法后,就按佛法修行,一定证果。听闻不是目的,关键在修和行上。若想证一果罗汉,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天也没修行,进不了一果的道门。按照佛法去静坐念佛就是修行。行就是除了静坐念佛以外,还须持戒。日常行作不造业,行善积德,种福田,积功德,这才是行。只有这样的人,能证一果罗汉。依二句义再往前修行,能证二果罗汉。依三句义再往前修行,能证三果罗汉。依四句义修行直至四果罗汉。此四句偈菩萨有菩萨的修持,大开诸佛道门。要是不依义修行,光依义没修行,不入圣道;还是六道轮回。一果罗汉已经超凡入圣,他做什么事,别跟他模仿;他有七返生死,这七返生死肯定得了。他仍须生到此世界为人,小时候不懂事,也可能打过鸟,捕过魚,但不要跟他学,由于他是圣人,他所吃、所杀的这些动物,当他入道时,顷刻之间就能把这些业力化掉。要是跟他学,见他打鸟也打鸟,见他捕鱼也捕鱼,最后他能成圣人,发菩提心能超三界;而跟他学的人,还在这受报呢!区别就在这里。人没有修行,业力天天在增长,造的业有本、有息;他造的业好像也一样,但有功德,时间不长就还上了。如他有万贯家财,还个十元、八元,轻而易举;而跟他学的人,本来就穷,还想赊账,赊不到啊!所以,修行和不修行不一样,看他人造业不要模仿,果位根基不一样,最后受报也不一样。有些法语,那位法师那么说,也跟着说,一说就谬误、就造业。要依法不依人,依法做,依佛的戒律做,不要模仿他人。若见师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见同修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做出来各自的业报不一样。有道的人,可能顷刻之间化掉如须弥山那么高的业报;而无道的人,一个小过失的业报都化不了;而且业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道的人,消业如热水化雪;而无道的人,业报如雪上加霜,不但没化,还成冰山了。这就是读诵受持四句偈,并为人演说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入佛知见。这样的人也能得到福报,必定成佛道。所以,外财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及其百千亿分之一,外财永远赶不上内财,永远只种福田,只得福报。
 
  【十种功德论第五】
 
  佛告文殊师利。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见性。修而成之。然则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终不成佛。何以故。为无佛功。有求佛者。一用斋戒为佛基址。二投明师。指示功程。三识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发根苗。五用结缘。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为。七破邪魔。远离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为。九用精进。习佛行德。十用通达。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种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过去迦叶佛、燃灯古佛、拘留孙佛等无量诸佛,与现在佛、未来佛是法脉相承,功德一体。有人说,“过去佛离我们那么久远,与现在修行没什么关系吧?”我告诉诸位,对古佛一定要尊重。为什么?我讲一句都能懂的活,有人骂你老祖宗,你愿意听不?没有老祖宗能有今天的你吗?过去佛就和我们的祖先一样。若不尊重过去佛,就等于不尊重现在佛,过去佛和现在佛是一体,都要尊重。过去佛的名号离现代久远了,但法脉与功德离我们很近,从来就未分离过。尊重现在佛,一定尊重过去佛,也必定尊重未来佛。为什么未来佛这么重要?未来佛就是续佛慧命,法必定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没有接班人能行吗?把接班人毁了能行吗?挖谁祖坟谁不高兴,让谁断子绝孙更不干。佛让弟子们供养、尊重未来佛,特别是菩萨行人,比供养佛都重要,比尊重佛的功德都大。将来这尊佛不住世时,未来佛把先佛的法愿承载下去,而且还用过去佛的功德,教化未来的众生都去成佛。过去佛、现在佛就这么来理解,从法理上明白,心行上就不偏离中道。当修行人证悟时,方知善根未离开过去佛,功德也离不开未来佛;当修行人成就菩提时,方知种性未离开过去佛,慧命也离不开未来佛。在座的诸位,凡是听闻佛法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佛;有成为未来佛的那一天,就有成为现在佛的那一天;有成为现在佛的那一天,也就有成为过去佛的那一天。所以,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体,是一不是二。若能明心见性,进而修之,一定修而成之。
 
  不投佛修,终不成佛。投佛就是皈依佛,依法戒修。佛法住世,等于佛住世。在佛像前皈依佛,如佛住世一样。若皈依佛修行,就能成佛。有的家供这仙儿那仙儿(鬼秽),若皈依仙行,就能成仙类。人心皈依什么,成天就想什么,未来就成就什么。成天想善事,就有善行,就得善报;成天想恶事,就有恶行,就得恶报。在家人修行,详见《优婆塞戒经》。随佛修行就有功德,就能成佛。佛怎么做的呢?
 
  一用斋戒为佛基址。斋为饮食定时,戒为制止,基址为根本。戒从衣、食、住、行中的食开始,然后一日一食。守持戒律,戒律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讲。破戒都是不知不觉中破的,没破重戒,就像汽车擦掉块漆,车照样开;若方向盘坏了,轮胎爆了可不行。重戒一破就不受戒律保护;所以,应知持戒是修行的基础。
 
  二投明师,指示功程。明是具足智慧,师是善知识;指示是承传教化,功程是修行方法和程序。末法时代,不投明师,自悟是魔;现代人无师自悟就是魔。我见过一位自以为学佛很好的人;他说,“这个世界没有我师父,隐态师总在上空跟我说话”。我说,那是魔在跟你对话,不是佛。这个世界只有人做师父,人与人承传佛法,佛示现人身传法,菩萨示现人身传法,罗汉也得示现人身传法;如观世音菩萨想度化人,也得示现人身度化。观世音菩萨只能让人感应道交,不能传法。只有投明师,是人才能指示方向路径,才能教授功法程序。再按步就班的走,按程序来,一步一步行来;该往西走就往西走,方向不能搞错,南辕北辄不行。
 
  三识心性。心识体性,性识功德。修行一段时间以后,识得自心,识得自性。若不修行,只知人有自性,那是听佛说的,不是自己证来的,没有作用。一定是自己证知有个心性,清清楚楚地知觉,每时每刻都知觉。若每时每刻心都能做主,自己自然就知善行,恶事也自然不做,恶因缘也自离去。
 
  四用作福,助初发根苗。即利用积福,培护初行善根幼苗。供养三宝是种福田;能帮助他人度过困难等善行,也是种福田。种福田就和种地需要有阳光、雨露、肥料和水一样;若没有这些条件,能有庄稼生长和收成吗?种福田就是让人积福;如今天能坐在这里听经闻法,就是往昔种福田的结果。若连饭都吃不上等,能坐得住吗?人无量劫来积累福报,才能衣食无忧,清心坐在这里听闻佛法;才能根深苗壮,成就菩提种。
 
  五用结缘,增自善本。结法缘、结善缘,不结恶缘;就是增加自己善行德本。
 
  六明因果,不妄主为。明因果就是把握身口意的一念、一言、一行。不妄做、不胡为,就是不妄想、不妄为;妄想、妄为是人想干什么必须做到,谁也拦不住;如想得到钱,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得到,不受戒法约束。
 
  七破邪魔,远离外道。凡是有修证的人,先破自魔,后破外魔,内魔不除,外魔不破;怎么破,远离诸外道,慧剑破魔军。
 
  八用通理,不著有为。通理就是在法理相上通达,知法体功用;修行上不著有为相、不著有为法。
 
  九用精进,习佛行德。精进对治懈怠,心不散乱,身不放逸;奉行善法,培功累德。在家人修行,种地的把地种好,教书的把书教好等;同时,要静坐念佛,挤时间去修行,这是精进。习就是去做,依教奉行,圆满自心功德。
 
  十用通达,法法精明。若人具足此十种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一切事物,通达没有理障,精确明了法法相通,圆融无碍。理障就是遇事较真儿、什么事咬死理,就是烦恼。自认为是对的时,就己经是错;自认为什么都行,其实什么都不行,自己的身体都不行。有本事让自己的身体不生不灭,让身体立刻虹化掉,做得到吗?做不来。所以,功德不具足。如果具足这十种功德,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碍,很快就能成就佛道。
 
  【参求明师论第六】
 
  复次文殊师利。吾灭度后。末法年中。多有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正真法诀。一向执著。认妄为真。或有执著。经书文字。或有执著。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佛灭度后,末法年中,有多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即末法时代多是钝根众生,不是智慧具足的众生,是心迷外物的众生,是意志麻木的众生。智慧的光明不起,痴恋情爱,颠颠倒倒,被情爱所牵,被外缘、外财所牵。虽然也受持斋戒、受持戒律;但是没有智慧,愚心高傲,谁也瞧不起。见这位法师讲法不合己意就说谬误,说那位法师讲法不如我等,邪见自专。拿着一把不正确的尺衡量他人,说长道短,或者固执己见,不愿借鉴他人的正知正见而取长补短。见其他法师讲法与己知见不同时,应该想如何能帮助他圆满,这才如法。因为都是弘法利生,出家与在家各依因缘,各学各得,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攻击。一些人不肯低下头来,以谦下心,老老实实学佛修道,只在理论上争来辩去。佛法中存在妙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儒家都知此教理。听一听善知识怎么讲,同是修行人,虽然法门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目标;何况是讲佛法呢!各自有各自的知见,你去过北京说说北京的消息,他去过美国说说美国的事物,互通有无,相互受益。不求明心就没有明法,这些人没有谦下之心,贡高我慢,不参求明师得真正法诀。没有明师哪来的法诀,佛真正的口传心受法诀、真言咒语和修行方法等,都是师徒密密传承,代代相传,佛经上没有,上哪去找!拿着表面法相做文章,只种善根。若未得遇明师,自然也得不到真法。现在不是徒弟选师父,而是师父选徒弟。
 
  这些众生,一贯认为思维心所知妄想为真常;若不见性,执著经书文字亦为妄想;执著诵持名数,亦为以妄逐妄。这个世界上所有相,皆不真常;钱不真常,色不真常,包括人的自身;可这些众生以颠倒知见,认为都是真常的。今天所讲,主要针对有修为的人;所以,我只讲大概不讲太细。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执著于经书文字,专门听好听不好听。看这部佛经好不好,那部佛经好不好;看完了佛经就拿这部经的文字去对照那部经的文字;这是执著于经书文字,这是文字般若。有的执著诵持名数,说念三百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遍《地藏菩萨本愿经》,三百遍《妙法莲华经》,就成菩萨;就如何如何;念一万声佛号就成什么什么。能成就吗?准确告诉诸位,只种善根,今世不能成就。执著于经书和诵持名数的人,是末法众生,不可入佛道,不可证道果,佛经讲得非常清楚。还有人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拿着这一句话就当好的,别的都不是法;循章摘句,谁讲法也不听,就认准这一言一句。佛法三藏十二部那么多不能听受,就听受这一句;这能行吗!因为佛法是圆融无碍的,断章取义,以这一句为究竟,佛都认为不如法;何况哪位法师讲的法?前面也不看,后面也不看,就拿着一句话,就说这位法师讲的谬误,这样很危险。如果是菩萨给这位法师设点障碍或考验他的心态可以;如果不是菩萨,千万别这么做,业报不可思议。哪位法师讲的法都好;除了外道邪师以佛名义讲的近似法(邪教)之外。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如果没有证得一果罗汉(不识四禅幻境),自说得果位了;未成就佛道,读诵一部大乘经法,便认为自己是佛了;不是弥勒菩萨转世,妄说自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开“龙华会”;说自己是宇宙最大的佛,要坐道场等;这都是大妄语,这样的人要堕落地狱。证得果位要经法师、明师认证。修行人若证得果位,是几地菩萨或几果罗汉,修证到哪一步上,自有机缘遇开悟的法师(或师父)明明白白认证。要是没经认证,就坐一坐,说自己通达这个了,自己是菩萨、是辟支佛、是罗汉等;果报不可思议,是要到拔舌地狱去的。法要从明师那得,证得果位、品位也是要经认证才准确。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投入一分钱,想得万元回报;投入极少,妄想产出甚多。一本经书,一句佛号,就想证得菩萨。特别有些人,一说他是菩萨,爱听;一说他是罗汉,不爱听。殊不知,一果罗汉还不是呢!一说“受了二十八轻戒了,我是菩萨”,便互相称呼为菩萨。没有那么大功德、那么大福田,就想得那么大的果报,有可能吗?这是学佛的善因,出家的善因。若不及时醒悟,求得实修实证,后果很危险。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这些众生愚痴无智,迷茫名相,不懂得佛法的真实义理,自己欺骗自己。虽值遇佛法是善因缘,却因自诳而难逃恶果。恶果就是地狱,就是三恶道。不管出家、在家,依法不依人。这是佛说,谁都得依佛说,依佛说的法为准。人说的不准,为什么?因为人这个身体不真实,知见颠倒。名义上身心皈依了,但未明心见性,妄心幻性不真实。
 
  这些众生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种子不真,难结菩提正果。妄心内里腐败,幻性虚妄不真,生不出菩提之芽,怎能结菩提道果!善因缘在报障、业障、烦恼障的作用下,转为发霉、腐烂成垃圾。垃圾就是造业,堕地狱、三恶道。
 
  这些众生果报是什么样子呢?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时间太久远,地狱一日一夜是人间两千七百年。若造下恶因,在地狱待上一劫或几十劫的,贤劫千佛出世都过去了。有的人造下恶业,果报是千佛不度。不是千佛不度,不是佛不慈悲,而是自己错过了千佛出世的时间;千佛出世的这段时间,还在地狱里,佛度不着。佛虽示现来世间,罪识却无功德感召到这个世界来。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我怎么没有值遇呢?”没那个功德。今生赶上了,能信佛、听闻佛法也是万幸的。这个世界上六十七亿人,此时此刻能坐在道场听法的,能有几位?十亿分之一的机缘都赶上了,已是万幸。
 
  【四生果论第七】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四生。造何等业。受形禀命。种种不同。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畜类。本分贪淫。为人竖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恋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为人最贵。惟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有神。有道成圣人。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四生,造什么业了,为什么身体不一样,命运不一样,各自有什么区别呢?
 
  佛说,四生是胎、卵、湿、化,四种产生的方式。四生是由于众生颠倒业本,颠倒造业,受业习牵引而生。颠倒是相有想有颠倒,本是无明,根是贪、嗔、痴,程序是十二因缘。如明明是不好的习气,却偏执是好的。教人不要妄语、恶口,他偏要毁骂二句解恨。教人不要杀生,他能听吗?他不杀,吃不到好的等。所以,轮回相遇,受形各一,它是马、它是狗、它是猫、是细菌、是人等,形体都不一样,又杂居在同一星球;因缘相遇是根据业报来的。
 
  一者卵生。卵生的众生都是先世做人时,贪心为谋,通过不正常手段算计。把他人的钱弄到自己手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顾忌,恣意妄为。这样人的业变成一种习惯力,就感召卵生。贪婪的脱生为鸟类,见人高飞;阴毒的,死后脱生为虫、鱼类,逢人潜沉。
 
  二者胎生。做人时贪求淫欲,感召胎生。人是情一半、畜一半,各占百分之五十,这时可以为人,人为站立。四分情,六分畜,就是畜生道,横心贪欲,做畜横行。人与畜类本著贪欲;特别是发菩提心的人,如果乘急戒缓,犯了淫戒就脱生龙道。动念即为贪,更何况去做啊?有的出家人到洗浴中心找小姐,被警察抓住;有些在家人更是这样。这些事不用我讲,诸位都清楚。有的出家人带女弟子,不久便还俗和女弟子结婚了。不是我讲他们的是非,是以比喻明法义;淫欲可以给人带来暂时的快乐;菩萨行人视之为毒蛇猛兽。因为它和修行所证法喜禅乐相比,万倍不及其一,根本无法相比;所以,心不修道,身体不得转化,便不能改变脑中欲念。横贪欲行就是胎生,贪欲无度的人,感召这种业报。
 
  三者湿生。湿生就是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这样的人先世贪食酒肉,包括打闹戏乐。饮酒有诸过失,食肉为不慈悲;俗戏俗乐使人执意飘然;故感召到湿厕蠛蠓,就像厕所的蛆和蚊子等,成为湿生。
 
  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变异就是一会儿这么想,一会儿又那么想,想法多变,说话也不算数,办事不牢靠,念念常改,不按正张出牌;两面三刀,表里不一;面面而非,当面说好,背后就说不好;明知故犯,嘴上说的冠冕堂皇,事实不是那么回事;表面上是个善人,背地里阴险恶毒等。这种人感召蜕壳转化;飞行的蛾子、蝴蝶之类,都属于循环化生。
 
  这六道众生,唯人最贵,居于五道之首,比天人都好。虽然天人有天福天德,但是只知享五欲之乐,不能依法修行;阿修罗好斗,成天杀斗不得修行。唯人最灵,人可思善,人可思恶,可以改恶从善,阿修罗做不到。所以,佛由人修行成就。但是有一条,业也是由人造作的;人的一生造福可以生天,发菩提心修行可以成就佛道。如果作恶事,那就堕地狱。若是有点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以成神;若是依法修行,又可以证道成圣。所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五总路头,是指五道开始,都是由人身造做;有的业报是今生造做,有的是前世造做,或多少生、多少世造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堕入其它道不能修,一切都来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五眼论第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真见无碍是也。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终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理解眼的五种功能与功德。
 
  佛说,肉眼者。光见暗不见,前见后不见。这里是指人的眼根功能,是对色境而言;如白天借助光明,什么都能看见;晚上黑暗,什么也看不清一样。有的动物黑天能识物,白天看不清,有的明暗都见。又有见前不见后,不能前后同时俱见。肉眼功能具足,也属善行功德。
 
  天眼者,前后内外都能见,山石岩壁不能为障。这里是指天道众生或人禅定境界而得眼功德,是对远、广、微、细物色的明见。天眼开的人,往内里见一片光明。过去一位修行人住山洞没有灯时,在自己胸口窝处扎个眼,用自己胸里的光照亮来读诵经书,白天用棉花堵上。平常人做不到;因为,平常人内观一片黑暗,而他内观一片光明。证天眼通人的境界是能见和合因缘所生无常物色,不能见世间诸法空性,不能见出世间诸法实相。
 
  慧眼者,这里是指定观三昧,照见空理的智慧。对佛经义理,见文字而知深浅,达空义而尽空相。讲法能讲到点子上,自己的前世后世的何因何果都能知缘。修行一段时间以后,自己的生身父母,包括所带的弟子,今生从哪来的,后世什么样子都能观知,一目了然。证得慧眼智慧的人,见众生生灭不离本心,虽心无有分别,舍离我、法二执;但有智无法施,不能化度众生。
 
  法眼者,能见三世诸佛法则,方便施教,量根施道,不误众生。这里指定观三昧中,照见众生缘起差别、诸法差别,如幻如常。什么时候度什么人,非常清楚,根据根基因缘成熟不成熟,该不该度;如不该度,绝不相度,相度就是害人。所以,有的法师说,自己的业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证得法眼智慧的人,可以观知众生不同根基,不同因缘,施不同法,得不同果报;了知方便度脱之法门,依法成道。但不尽知方便度脱道门,功德尚不圆满。
 
  佛眼者,圆明普照,劫前劫后,一切因果,皆悉明了。这里指入深禅次定观三昧,证得自性究竟智慧。唯诸佛、诸佛位菩萨,才能证得自性功德圆满,以无量方便道门,广度无量众生。
 
  五眼就是善功德,一切功德是修善修福而来,不是想来、盼来、说来的,而是当下去修行自然证得来的。
 
  唯佛具足五眼,有的修行人证得天眼、慧眼,但不得法眼。五眼具足是由一心修行,见性而成。见性修行,人人有份,若不修行,就是无份。佛在这部经中处处教人修行,离开修行一切免谈。有人问,天天念佛,算不算修行啊?念佛是修行的一种方法,是初而显学。修行方法应该是一个整体、一个过程,丢掉哪个环节都不行。若不静坐念佛、都摄六根,光念佛名,控制不住意根。天天念佛,脑中思维遇到外缘,又产生别的念头。身体没改变,定力不足,遇顺逆二缘,念又随缘而去。
 
  【清净佛身论第九】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清净佛身。世尊曰。自性清净。是诸众生本性。但见肉身。不见法身。诸佛悟后。常见法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坏无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圣贤地。名曰圣性。在乾坤地。名曰天性。在菩萨地。名曰佛性。在诸佛上。名曰清净法身。若不修行。终不能悟。本来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师证。认妄为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乱众生。生遭王难。死堕恶道。一失人身。万劫难回。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清净佛身?
 
  佛说,自性清净,众生本性;即是清净佛身。自性本来清净,是以法性状态存在,光灼灼,赤条条,洁白通澈,没有杂染,每个众生肉身内都有。为什么,众生不一样。人是三身,性能平均分配到法身、报身、化身上;天上、地府各有一份,人身上有一份。畜生是地狱部分占的多,报身少;一些大动物,比如驴、马就是自身四、地狱六;蚊、虫之类的,自身仅有一或二。同样有本性,虽然占得少,仅有一点灵光,但它性能也具足。蚂蚁虽小,但有灵性,人就造不出来。人造蚂蚁具备蚂蚁形,而没有蚂蚁的灵性功能。为什么能小到那个程度,像细菌类那样?因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们的灵性(即神识)在体内非常少,观察时灵光就弱。狗、大象等非常有灵性,能闻法思语,人可训化,只是它们的灵性比其它小动物多一点。
 
  但是,众生只见肉身,不见法身、化身;即不知自有肉身外,还有二个性身;法性于不知不觉中,以灵能状态存在。只有诸佛,才了见佛性,才成就法身;才无上正等正觉,法身清净,不生不灭,无坏无成。对居凡夫地的众生而言,清净佛身名为心性;吾心即佛,须明心见性。对证罗汉、辟支佛果位居圣贤地的众生,清净佛身名为圣性;吾性即佛,须发菩提心。一旦证果就觉圣性,成就有为功德。对证入无色界居四不还天的众生,清净佛身名天性;虽无身口,以天性识体存在。对证得菩萨品位居菩萨地的众生,清净佛身名为佛性;菩萨将来必然成佛,须行菩萨道。
 
  毗卢遮那佛,是法身成就;法身成就是由报身成就而成就,化身成就也是由报身成就而成就;若离开报身成就,什么身也成就不了。肉身要自觉心性,自度自身。报身成就以后,才能去成就自己的法身、化身。否则,报身一轮回,天上的身也闲着,地府的身又增加黑暗。所以,要悟本修行,实修实证。若不依法持戒修行,永远也不能悟觉佛性,不能见得本来面目,不能真正成就清净佛身。
 
  修行人若求证悟,必须求得师证;否则,妄认五十种五蕴魔为圣道,后果不堪设想。有的人刚坐两天,就说自己是罗汉、菩萨、是佛,大妄语成,没有实证。特别是末法修行人,更要注意这个魔事。正法时代,修行人证果,不须认证,魔法隐退。从像法时代开始,魔法显现,众生业力加重;修行人证悟,必须求得师证。若自己没修行几天,没静坐念佛几天,没证得见本来面目,又未经师证,妄言证悟,时间一长,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乱众生,生遭诸难,死堕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邪魔鬼秽,魑魅魍魉,这些众生都是随业习而生,将来都有劫数,雷打火烧等。我知在座的各位不可能未证谓证,但修行人闻知此义很重要,知造什么业,必召什么果;所感召的业报实在太重。
 
  【无余涅槃论第十】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无余涅槃。佛言。寂然不动心是也。三世诸佛。共一路头。回到不动心中。齐受无乐之乐。更无有乐。过于此乐。故名无余涅槃。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无余涅槃?
 
  佛说,寂然不动,就是心常清明;诸法明了而又如如不动,佛法性身不动;报身不动,化身的心仍然不动;化身无量,化身不染著于世间。化身像油似的,油和水不溶,虽然它是液体,但它和水不一样,不起反应,常受快乐,受无边乐之乐。佛住世时,肉体无限禅乐;佛入涅槃,无量化身佛还那么禅乐;法性身处在净的状态,报身佛时时刻刻处在喜乐的状态,再没有什么能超越这种喜乐,这就是无余涅槃。释迦牟尼佛不住世,未来弥勒佛住世,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法性身、报身三身合一到宇宙中去,永远去享受喜乐;还是常、乐、我、净。度众生的任务完成了,与宇宙同存同乐,其他人能做到吗?如不修证道果,都做不到。
 
  【证果论第十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工夫修证。能超凡夫。入圣道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舍恩爱。截断尘缘。坚持斋戒。精修十善。清净三业。远离六尘。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依师开示。不杂用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须陀洹果。复有善人。习佛威仪。清净戒律。一心坐静。摄心不散。身口意业。皆悉调伏。于世间心。动少静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复有众生。三业不萌。六尘不生。静久功深。心性恒一。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复有众生。以自在心。习成定力。定性现前。悟明自性。本来空寂。心境两忘。澄心不动。有此功者。得阿罗汉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圣贤。寂灭场中。同佛出世。助佛宣化。净佛国土。自度度人。报佛恩德。直至菩提。永无颠倒。故名四果。得道圣人。复次文殊师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师教诲。不用二心。成德精严。威仪是足。于世财色。恩爱名利。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从始至终。守道如一。虽则不能大通大达心性坚固。清净解脱。与佛无异。故得超凡入圣位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以什么修行方法并达到什么程度为修证;即超越凡夫地,证入圣道果?这非常重要,即人怎么修行能超凡入圣呢?
 
  佛说,若有修行人;一要便舍恩爱,断绝尘缘。这里佛赞叹出家,依十二因缘法修行,了断六尘,了绝俗缘。但不是出家了就是舍恩爱,断尘缘;而要心舍恩爱,心绝尘缘。在家夫妻双修也可成就。示现欲爱离欲爱,不染污泥莲花性。二要坚持斋戒,勤修十善。斋为清净时食,持戒止漏;勤修十善业,广积人天福。三要清净三业,远离六尘。身、口、意清净,心离杀、盗、淫三业;心转色声香味触法。四要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依师开示。依止证悟人、法二空的过来人为师;师能传承正法道门,师能开示正法眼藏。不是会说三五句法,或谈论佛法时口若悬河就是明师。真正的明师不露相,多隐世修行。我见过真正的明师,外表很普通,现平常相;但那才是有法可讲、有道可传的明师。依师开示,修行人可过命若悬丝的险道;依师传承,正法修行,能速成就。
 
  不杂用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须陀洹果;即一果罗汉。心专而不杂,逆流而不转;依佛而有德,依法而有功;一定能成就道果。偈云,众生恋世多激情,轮转生死浩浮盈,如是顺流背本己,无明神识六道中。学佛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否则,不随世转很难。
 
  什么是逆世而行?我上初中时读过一个故事,一个石狮子掉入河中,过了上百年,有人顺流在下游找,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问到一位有学问的人,他说应往上游找。结果找出几百米,就发现了。原来石狮落水后,水流长时间冲刷,石狮太重,水流只能把河底泥沙冲出一个坑,这狮子就往水源方向倒了一步,又冲又倒,就这样慢慢朝源头方向移动。逆世而行就相当于这个道理,别看非常缓慢,但一直朝本源接近,能够回归本源。若不回归本源,随波逐流,终归大海,永远也回不到源头上去。海大水低,源头在高处。
 
  还有的修行人;一要习佛威仪,即清净戒律。以戒为师,心行律仪;清而不浊,净而不染。二要一心静坐,摄心不散。即静坐念佛可至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可至专心不散,于行住坐卧中不离佛法。我以前没读过这部经,但走过这条修行路。三要身、口、意业,皆悉调伏。即心明转诸境,六根受调伏,身行、口说、意想,皆合空理、皆合中道。四要于世间心,动少静多。即世间的闲杂心、争斗心、名利心等没有了,心少动于诸法,心多静于禅空。
 
  戒行法修调身心,明心转境合中道。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斯陀含果;即二果罗汉。有戒、有定、有慧,才能有证悟、有果位。
 
  还有的修行人;一要三业不萌,六尘不生。即心念不萌发三业,心空不生于六尘。三业清则心净,六尘空则智生。二要静久功深,心性恒一。即静极则定,久定则深;心态稳固,恒一不变。自知桃子滋味,不再说桃、画桃。三要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即与世间杂染心相分离,知灭苦集于道;故觉道心寂然,如如道心不为尘缘所动。
 
  定久功深,耐得住寂寞;心得自在,以寂净为乐。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阿那含果;即三果罗汉。今生有多大的功德去修行,就能有多大的果位可成就;若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修行。
 
  还有的修行人,以此自在心;一要习成定力,定性现前。即禅定已成习惯力,可随心随入随出;于定中观照自性为道,神通现前。二要悟明自性,本自空寂。即悟知智慧源于自性,本性又法空寂然;知有道可成,有众生可度。三要心境两忘,澄心不动。即内不觉有心,外不觉有境;心清如静水,八风吹不动。证悟境界心不同,双忘尚有道不同。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阿罗汉果;即四果罗汉。
 
  为什么有的人闭关那么多年,还要在这个世间去行、去发菩提心、去度人?闭关修行是强断,在世间修行是心断。若身、口、意三业不清净,没断杀、盗、淫,很难成就道果。另外,非根不度。如一棵小苗,季节不到,不可能结出果实;只能供给阳光、雨露,慢慢培植,方有果实。度人也如此,心行若够标准,自然有人相度,不用自我求说。人不能和人比,业习不一样。有的人多少世都修行,又多结善缘;才知法缘有远近,根基有深浅;因此要择根而度,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人不是载法之器,亲人也不教、不度。师父要把法传给根基不够的人,师父有责任,要承担业报。
 
  证得四果罗汉的圣人,功德超越六欲凡夫和天人。若发菩提心,为大阿罗汉,佛出世时,随佛再来化度众生,报佛恩。四果罗汉称为圣人,心不颠倒,有真信心,依佛教诲。其心专一于道,其行清净不杂染。心行无漏,诸漏已尽。行住坐卧,处处威仪具足。于世间的财色、恩爱、名利等,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于世间清净解脱。直至八万四千大劫,千佛出世,故得超凡入圣。在娑婆世界,享受天福,神通自在。虽然智慧没有大通大达,但心性清净,与化身佛相似。所以,这里讲的是小乘法。没发菩提心的四果罗汉,有这个天福。但由于法性身和化身不成就,定力消失时要堕落轮回。若发菩提心,报身成就菩萨道,才能成就法身,成就化身。
 
  【有无四相论第十二】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认自四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学大乘佛之教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生实性。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
 
  佛说,凡夫之人,妄认自四大色身是我;为此而贪生怕死,执著假名而有我相。相我无常放不下,性我真常不觉知;贪生有生随业转,怕死有死无尽期。
 
  心随物转,意逐境生,逆存憎恨,顺存爱因;执意人我,缘果不均,爱河无底,怨海难平。执著假名你我他,妄分别而有人相。
 
  念念常随世俗、世事、世论去转,世心如河流不断。世俗捆身绳锁,世事困意牢笼,世论充塞耳目,世心被俘愁云。不知宇宙人生真相,难求正法修自身心;不知解结绑缚真紧,难求遁脱牢笼逃身。执著假名迷心业感,妄思维而有众生相。
 
  六根常偶合六尘为心识不忘,贪嗔生邪见为业种常萌,不知性我真常为不悟无生,出世间空有妙有为真空实性,妄知、妄见、妄想为常随心境,川流业习不息为意识流动。执著假名万岁、万心,妄迷惘而有寿者相。
 
  行菩萨道人知身是幻化不真实的,知世间万事万物是不真常的;包括这个星球,劫满时一道流光,便在宇宙中消失。所以,地球上的一切存在不可能是真常的。行菩萨道的人,为度众生,不惜身命,何况资财?
 
  修行大乘佛法,发菩提心是以身、命、财为代价的,特别是生命。要度有缘众生,本来不该到此处受生,还要来此受生。命运是长时间的造作,度化要承担责任、内外财都得舍。要发护法心的菩萨是惜身命的,惜身命不是为自己,而是要用这个身命去护法度人,这些都是无我相。
 
  菩萨虽然不惜身命资财,但惜大乘佛法;依法修行,行菩萨道,平等看待众生,把众生当自己的一子想。不管是怨亲,还是债主,一律平等对待。平等度人,这才是无人相。
 
  在世间一了永了,没有名相相续,这就是无众生相。名相就如人常说的,长得老了,变难看了,执著年轻状态;这没面子,那有面子等诸有。行菩萨道的人没有这些想法,不执著于肉体表象,明悟自己无生实性。
 
  悟自性是不生不灭,不随心境、意识流动。证得心净,不随意识,只以方便愿力行持,去随顺方便世间的事;随愿力行持的同时别把持戒忘了,随顺世间的事物,总要有个度,随顺过程中不能犯戒,这才是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凡夫,无此四相即圣人。
 
  【五根五佛论第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世尊曰。若是清净斋戒。明心见性之人。投师口诀。得正见者。眼是佛见。耳是佛闻。鼻是佛嗅。口是佛说。心是佛知。五根常显。五佛神通。同种善根。成佛种智。若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说是人。立地成佛。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呢?五根五佛是不是种善根得来的呢?
 
  佛说,明心见性之人,是指有真修实证的人,是得道之人,是用自身验证佛法的圣人。这样的人觉知宇宙真相,明知学佛的路径怎么行走,怎么能了生脱死,怎么能成就佛道。这样的人讲法不是照本宣科,是用平常的话语讲出智慧之道,能弘传佛教正法。所以,要投明师。大学教授研究这部经、讲诵那部经怎么不是明师?因为教授讲出来的是书本上的理论,是有限的知识,不是自心流出的证悟智慧。要投明师,得到口传心授之法(传承),依法禅行密修,于定观三昧中才得正见,这个眼才是自性佛眼;否则,有眼不识凡圣。耳闻是自性佛法,能辨明邪法、魔法、外道法。鼻嗅是自性佛法味,能明觉邪知、邪见杂味。口说是自性佛音,能随顺世间音而说出世间音;符合佛法戒律。心知是自性佛觉,能无为而为正觉、正行。意念止,定观生,故心知而无意知。五根(眼、耳、鼻、口、心)常显自性五佛神通,依教奉行,这就是同种善根。这样的人才能身把得定,心作得主,身行、口说、意想不犯戒,自己对自心负责任。这样的人才能依佛修行,成就佛的智慧,立地成佛。
 
  佛不住世,是释迦牟尼佛肉身不住这个世间;佛法住世,实有化身佛还住世间。正法没变,佛法有效,依法修行,定能成就。什么是立地成佛?这一念心与佛的慈悲心相通,证悟自性同于佛性;不是肉身成佛,而是心性成就。不求立地成佛,只求当下把持一念之心。
 
  【六波罗蜜论第十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修证。得六波罗密。佛言。若有众生。能舍酒肉不食。能舍财物不贪。能舍恩爱不恋。能舍诸恶不作。能舍人我不争。名得第一布施波罗密。复有众生。能持佛戒。能习佛仪。能降六贼。能断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罗密。复有众生。能受人亏。能忍人骂。非来正对。逆来顺受。都无怨恨。返加度脱。名得第三忍辱波罗密。复有众生。能学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讲说。未通务通。未证务证。名得第四精进波罗密。复有众生。能断殊缘。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习禅定。定力如山。魔扰不乱。名得第五禅定波罗密。复有众生。能破无明。能空诸相。能通理法。能决是非。言言的当。字字无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罗密。若人能具六波罗密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数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修行才能证得彼岸六度?彼岸六度,可以理解为无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佛说,心能舍有为造作,才能得无为布施。无为布施为内财布施,为心法布施。一能舍酒肉不食;舍酒得清净,舍肉得慈悲。二能舍财物不贪;舍财积福德,不贪积慧德。三能舍恩爱不恋;舍爱断俗缘,不恋断因缘。四能舍诸恶不作;舍恶为心善,不作为行善。五能舍人我不争;舍我证人空,不争证法空。
 
  身能持有为戒,心才得无为戒。无为戒是无戒可守,无戒可破,一切行住坐卧都如法。一能持佛戒;能持以恒,依戒为师。若心里总有一个怕,处处怕犯戒;心里再存有一个戒,这样的戒律不好守,只能是守戒;若不从心念上转变,如长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二能习佛仪;依照仪轨,半月诵戒。三能降六贼;都摄六根为降,转化六根为伏。光用一句佛号代替不了依法修行,当生老病死或八苦来临时,舍弃不了、降伏不了。依法修行把身体转化为禅悦为食,六贼不起,才能把自身的法宝作用发挥出来。六贼起时,自劫家财,掏空自家的财宝,无量劫来那点功德都被整没了,然后受六道之报。四能断邪非;身心不染,才能断除邪曲是非。谁要是来挑刺儿,说三道四,逆缘助道;真正的善境界来了,顺缘法喜。在世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想的不想,这也是持戒。
 
  身能忍有为辱,心能无辱可忍。无辱成就忍德,无忍成就悲德。一能受人亏;亏财不亏德,亏名不亏心。二能忍人骂;忍骂破诸相,转骂消诸业。三能非来正对;谤毁增道业,非与正相依。四能逆来顺受;心平无顺逆,身受培愿力。五能都无怨心;生怨为魔境,无心百障消。六能反加度脱;助道恩德重,加度为报恩。浅白点讲,六七十岁人不能跟小孩儿一般见识,一笑加怜惜;这样就心无怨恨,转恶因缘为善境界,这也是忍辱。
 
  诵持大乘经,求证大乘法。身心不放逸,日夜常精进。一能学佛说十二部经;不能学六部弃六部,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二能读诵、受持、书写、讲说;诵持为修行,写说为弘法。三能未通务通,未证务证;未通未证未修行,务通务证务修行。虽然不能通达佛理,没有证悟,但是天天静坐念佛并读诵经典,不做与佛法修行无关的事,这也是精进。
 
  净行缘念止,定空三昧生。正行不贪求,禅定破蕴魔。一能断殊缘,能止妄念;殊缘就是恩爱、怨仇;身离而心断,静心止妄念。二能除昏散,能习禅定;心智不昏暗,心专不散乱、心行不放逸,心常定于禅。三能定如山,魔扰不乱;如如不动,心魔不起;稳稳如山,外魔不侵,这样才是禅定。
 
  三昧觉照力,心空智慧观。般若超三界,诸法空妙有。一能破无明,能空诸相;修行人必须得定、得空,破除自心无明;自心缘诸想,无明缘诸相;定止诸想有,空破诸相有。二能通达佛理,能决是非;心通法界,性达觉明;无决是非,自决是非;否则,心存四相,知见颠倒。三能言言得当,字字无差;言言明心,得当法理;字字见性,无差法体,这样才是般若。
 
  具足修行六度万行的人,才能出离生死,到达彼岸,超三界,证十地,直至成佛。
 
  【大善知识论第十五】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识。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
 
  佛说,善知识有二种;一是善知识;二是大善知识。
 
  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
 
  一能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即无恶言,多善语,心里怀柔,性情平和;办事无恶作,多善行,戒法一体为精,戒行同一为专;一切言语造作,如法慈行,符合律仪。
 
  二能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即于名无贪著,于闻无妒嫉;于利无爱取,于人无恋求;是一切恩怨八情仇、名利财物,身都不贪著,心也无染著。
 
  三能心行平等,意无憎爱;即于顺逆心无分别,行平等慈;顺缘无爱,逆缘无憎。知众生相由业转,见众生性一体同悲;觉诸法中空无性我。为弘法利生,什么财物都可以舍去,又没有大、小、高、低之分,都一样对待;顺缘人请法不多说,逆缘人请法也不少说。
 
  四能有大方便,自度度人;即依佛善法,依大善缘;证悟自度,方便度人;观人施教,讲法无碍;闻生欢喜,行得满足。
 
  五能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即观察根基,施教法门;把握全局,注重环节。如根器是个碗,给一碗水的量;若是个盆,给一大缸水,倒进去不都溢出来了吗?不是载法之器,难载大法。心量够时,一定要知佛法平等,只有根器不同。行菩萨道的人,一定要以平等心观察根基后,再依法度人。世间有大道理小道理,这个人有这个人的道理,这个僧团有这个僧团的道理,这个国家有这个国家的道理,这是一个法则,一个顺序,要遵从法理,不能妄想让太阳从西面升出来。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大道理还要服从硬道理,硬道理还要服从天理;道理还要服从效果。总之,要能把握修行的全局,又要注重过程中的环节。
 
  六能好心予人,不求果报;即善财予人,善法度人;无求缘果,无求回报。若人供养一百元钱,善知识会心里难受;还不如反供养人一千元钱,心里会好受,这是一种心态。好也这样,不好也这样,以内财、外财供养他人,而无求任何回报于己。
 
  七能行门清净,无诸过失;即身守清规,心净无杂;戒无毁犯,德仪无失。过和失中间有个度,过这个度是失;过了这个度,有得即有失;得善失恶,得恶失善;善恶间杂,得失夹杂。若无诸过失,一切行作掌握在度内。
 
  八能说法论义,皆合经义;即一切言说皆佛法,论经法义无执著。讲法不见得说得华丽,不一定照本宣科;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最深奥的法理,用平常的论语道出具智慧的理义,说法论道皆与佛法暗合。不论老少,文化程度高低,一听就明白,这才是讲佛法。若把佛法说的高深莫测,还觉得自己已得佛法。那不是度人去了,那是传知识教去了,那是把佛法当学问去了;学问和佛法是两回事。
 
  大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
 
  一能智慧出众,福德超群;即证悟得智慧,世智非智慧;慧德加福德,具足超群众。世智可以聪明研学得,智慧必须修证功德得;超凡入圣为出众,脱俗证道为超群。
 
  二能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一切皆利众生,非善非恶;智通无量法门,慧达无量法相。天下事无非佛事,世间法皆是佛法;善恶缘无非因果,识自性皆是通达。
 
  三能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即人眼明因缘,天目察善恶;载法为栋梁,自撑一片天。这是遵佛旨倒驾慈航来的住世菩萨,或者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承传佛的家业,担当佛法后来人。所以,我讲不要瞧不起身边的人,要尊重身边的人。一天中的一言一行,言语造作,身边的人看得明明白白。若就看见阿弥陀佛了,其它众生都没瞧起,心不平等,能是行菩萨道的人吗!菩萨慈悲,心佛众生平等;若心性不够,能是人天眼目吗!这样行菩萨道的人,能承载佛法,教化一方。
 
  四能替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即掌握衡量世间的佛法教体,带领并引导众生增长福慧。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静坐九年,传完法就走了;这就是佛门领袖,所讲的法至今还在流传;不是当了主持就是佛门领袖,那都是名相。而是讲的法论轰动当世佛教界,让未来世的众生都赞叹,受教法化。这样的人讲法,色究竟天以下的天王、天民都赞叹,这才是佛门领袖。
 
  五能开正道门,塞邪魔路;即倡导正法住世,自己心行正法;只有这样才能把邪魔鬼秽、歪门邪道化解掉。正法开启正道门,正法能塞邪魔路。魔王出点难题、设点障碍;遇顺逆二境不改初衷,魔考过关;魔王赞叹是个好对手,拜在手下不冤枉。若受点伤害就退回去了,魔王都不佩服,能出什么三界呀?魔王与菩萨是朋友,是对手上的朋友;魔王该魔就魔,菩萨该承受就承受。魔是职责,不魔就失职;要是不能承受,就不是菩萨,就这么个法理。
 
  六能绍隆佛种,续慧联芳;即依佛心发无上意,广播隆兴菩提种;续佛慧命广大愿,祖祖联芳度众生。若受一佛之旨,等于受十方诸佛之旨,若承一菩萨愿力,等于承十方诸菩萨愿力。
 
  七能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即得法得戒,传法授戒,传以心印心之道。不得以心印心之法,就不得以心印心之道。若要求以心印心之法,值遇不到修以心印心之道的人能行吗?师父选徒弟,得以心印心,才能续慧联芳;孝顺贤子,才能传授家业;否则,万贯家财必将散失殆尽。佛教也是这样,善知识一定要选以心印心之人。
 
  八能大机大用,大愿大力;即与众生有大因缘,与佛法能堪任大用;有大愿承载佛法度众生,有大力延续佛种性不断绝。
 
  【得生天堂论第十六】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修何福业。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众生。信佛因果。受三皈依。持五戒修十善。事二亲。截断邪淫。常行正道。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相。护善遮恶。作大福田。是人舍寿。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诸天福。五欲妙乐。思衣衣来。思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人力所办。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各具五种神通。快乐逍遥自在。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修行什么善业积福,得生天堂呢?
 
  佛说,若有人信仰佛教,相信善恶有报的因果规律,皈依佛、法、僧三宝,行持五戒,勤修十善业,孝敬父母双亲,切莫邪淫,常行八正道。这里重点讲在家人,要孝慈善待双方父母,顺者为孝。现在有的人横行邪淫,无忏无悔,以此为荣。这样的人业报深重,有此一条的人不能生天;修行人一旦犯淫戒,要堕地狱。破戒了就是船有漏,再好的船漏水也要报废。船坏了还能航行吗?还能奔向彼岸吗?
 
  用素食按时供养出家人,用水、花、果、香等供养佛像,用身力、财力维修或建造塔寺,庄严佛像;同时,读诵大乘经,护持善心善行,诸恶莫作。这样的人为种大福田,能生三十三天。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罢,没有静坐念佛,没有修行禅定等,生不了佛国土,悲哀不?是不是可怜悯者?不管出家人、在家人,都应依佛法修行,即生超出三界,那才是目的。不然,生三十三天以后,享诸天福,受五欲妙乐,思衣来衣,思食来食;皆是幻化而成,不需劳作。忉利天一日一夜人间百年,四王天一日一夜人间五十年,天人各有五种神通。天人讲神通,不讲科技,人人有神通,不需要科技,个个消遥自在。
 
  【邪师外道论第十七】
 
  复次文殊师利。世间多有邪师外道。不知善恶因果。不达轮回报应。一向狂心信邪。倒见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诳惑世人。广杀猪羊牛马。禽兽畜生身命。自贪食肉。妄称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寿。保家保身。托鬼为由。干人财食。又有书鬼符牍。传授世人。妄称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财物。活自邪命。若杀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牍。能度人。邪师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见。大家相连。同入地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何以故。求福莫过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不杀放生。求慧莫过广学多闻。求安莫过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师。欲出轮回。莫犯因果。罪福报应。如影随形。邪正道殊。苦乐各异。
 
  什么是邪师外道,佛教对此有很准确的定义;并确定了存在的特点。
 
  佛说,特别是末法时代,世间多有邪师外道。邪师外道就是不讲正知、正见,专讲邪知、邪见;不知有善恶因果规律,不相信有轮回报应;只是一贯的狂心信奉邪术,以颠倒知见,听命于神鬼,行邪鬼教法,欺诳迷惑世人。
 
  其主要特点是,广杀畜禽等众生身命,贪食其肉;并妄称用肉祭天地、祭鬼神,求福求寿,保佑家财旺盛,保佑人身平安等。实为托鬼神为由,骗人钱财,又画符类,说有功力降邪,传授世人,度人生天等,以邪命自活又惑人。
 
  若杀众生命,能救自身命,岂不王侯常在世?若画符能度人,邪师岂不自己登天?如果众生不明真假,信此邪见,那就相造共业,同堕地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求福莫过于持斋戒、修布施,求寿莫过于多慈放生、多悲不杀,求慧莫过于广学善行、多闻佛法,求安莫过于常省己过、禁论是非;用正因去求,如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所以,欲求正法道门,不能信邪师外道;欲灭轮回苦集,不能破戒作业犯因果。如果不按正常途径去求,求仙(鬼秽)保佑,能不能求到?有时能求到一点,但是属于欠帐,在银行欠的高利贷。今生保佑发财了,下生就得贫穷,去偿还业债。若不是正得的财物,不是通过正常的方式、方法得来的财物,而是靠一些外道邪术取得,今生还不清,下生也得清算。同时,今生福过其寿时,要减少寿命。世俗一些人容易听信邪师,供一些仙类;一是这样人有与这道相通之因,将来必有去这一道之缘;二是求得财物有业报相随,如影随形。正善与邪恶是道异殊途,行善就得正报,行恶就得恶报;就是十法界里自选身,苦乐各异各自受。
 
  【外道六师论第十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酒肉。食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偏学瑜珈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食酒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复有邪人。上无师传。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乱惑世人。同入邪路。灭佛知种。第三外道。复有外见。偏学有为。行符咒水。驱鬼遣神。惑乱世人。增长恶见。灭佛正见。第四外道。复有道依休咎。学问吉凶。占卜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五外道。复有妆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别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智。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著痴顽。第六外道。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佛敕大乘愿力菩萨。随方应现。或为人王帝主。或为宰官长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灭邪道。护守正法。无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毁谤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外道六师?这里的外道六师与佛住世时的外道六师有别;这里的外道六师是于正法时代后期,魔王波旬派遣魔子魔民,入住伽蓝,破坏佛教正法;于末法时代中,魔法渐盛,魔子魔民于出家人和在家人中均有,破坏佛教正法,是众生业报增重的表现。而佛住世时的外道六师是,心外求法修行的六种外道,被佛降伏,皈依佛教。
 
  佛说,于如来灭度后,多有魔王与魔子魔民入佛法中,打着学佛的旗号,也剃度出家,自称佛弟子,相似论说佛法;而于暗里饮酒食肉,以杂食污染、以浊气弥漫清净之地;这是第一种外道。
 
  还有一些人,携妻带子,住于伽蓝;或白天是出家人,晚上有家室还是俗人。偏学瑜珈教相功夫,不修瑜珈教体法义,不修佛法律仪;自称是佛遗法弟子,相似与人修斋,实则饮酒食肉,不僧不俗,为第二种外道。
 
  还有一些邪见之人,上无师传承法要,下无师认证境心;被鬼秽迷心控制,以鬼秽妖通的邪悟为聪明。无修无证无悟,却自谓证圣成道;外相依托佛教,内行邪心魔法。以邪乱正,迷惑世人,同入邪路,灭佛种性;为第三种外道。这种人最可怕,还很可怜,说人间没有我师父,我师父是隐态师,得神通、知未来,殊不知被鬼迷制心窍,受鬼秽借口传音。佛示现人身,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法传于人,人再量根施道,如法传人。修行证悟,必须有明师认证;否则,是大妄语成。凡是有隐态师的,都是鬼制,潜入佛道,破坏佛法,把自己的佛种性破坏了;又断了同学者的佛种性。定观无隐态,自识自家心;化现非隐态,现相相是空。
 
  还有一些执持外道邪见之人,偏学有为法,执著有为相;不修无为法,不能空诸有为相。写符驱鬼,咒水遣神;误导众生,增长恶见;混淆正邪,灭佛正见,为第四种外道。
 
  还有一些在寺庙休养之人,以休闲为道业;探究学问,预测吉凶;利用术物占卜,给人算卦抽签,先说虚幻征兆,后说福祸临头;等人拿钱谢福消灾,再教趋吉避凶之法。以外相迷惑世人择法眼,以心行灭佛正法眼藏;为第五种外道。
 
  还有一些自命清高而无实修之人,装模作样,空腹高心,学一些空头理论,不是自己证悟得来的知见,就认为是自己的证悟知见,执著一言半句,就认为是究竟;执持不食油盐茶果酱醋的邪戒。让一些没有智慧的众生受到迷惑,认为修证不须诵经念佛,不须行善修福,不须静坐禅修,不须出家修行,不须受戒持戒,不须投明师求法;执著肉身,理悟为佛,与佛无二,我即佛体。胡言惑智,乱语混真,将一些无知的人带入黑暗,砍断善业根苗;用愚痴顽劣习气,代替智慧菩提种性,为第六种外道。
 
  特别在末法时代,此等魔王的外道六师,利用法相为名,内行魔法为实,毁佛正法为真。这就如世俗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佛教不是弘传于三宝地伽蓝吗?恰恰让寺庙乱套,互相说是非,互相传闲话,破坏僧团和合等;让世人见出家人都这样,还修行什么佛法呀?更可怕的是,魔王、魔子、魔民破坏佛法道场,见哪位法师弘法,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你争我夺;求全责备,攻击一点,不计其余;搞乱法理,邪取法义,骇人听闻。有的僧尼,到世俗居住,也供养佛像,也广结弟子。带一段弟子后,便和弟子结婚走了,这些事都是破坏佛法。还有的人装成尼姑到处化缘,把钱骗到手,晚上就换成俗家衣服,什么事都干。这些人是执行任务而来,既是自身业报深重,又是魔子魔民破坏佛法;让没有正知、正见的人,难辨真假,因俗论而退道。
 
  什么样的人能观知这些事呢?佛让有大乘愿力的菩萨,随顺因缘,应现于世。只有这些人秉承佛愿,心领佛旨,乘愿再来,才能把这些邪魔外道六师的招数说破、戳穿。塞魔驱邪,把这些邪魔外道知见用正法灭掉,恢复正知正见。
 
  普通的出家人、在家人,都不能塞魔驱邪,制伏这些外道六师;一是知见不能超越,难辨真伪;二是刚一动念,这些邪魔外道全上来,魔力让人生病、破财、遭灾等。若想弘扬佛法,度脱众生,要有定力承受魔力的破坏、魔子的毁骂、魔民的杀害等。只有依乘佛愿力,秉承佛差遣,应现国王身、宰官身、长者身等,都是现在家相的居士,具大威德,各作一方领袖,各坐弘法道场。这些大菩萨,以大方便力,守护佛教正法,弘传佛教正法;依法摧毁魔法,如法毁灭邪道,使邪魔外道不得方便。依佛说行正法的人,是佛弟子;顺魔说行邪法的人,是魔王子民。毁谤大乘佛法及毁谤弘传大乘佛法法师的人,业报与魔王相同,罪入阿鼻地狱,亦如射箭那么快;一失人身,无有出期。跟随什么人学法、听闻什么人讲法很重要,弘传正法的法师讲法,可为人积福、培德、解惑、授法、授戒,助人成道;若是听信邪魔鬼秽讲法的人,没有定力随之而去,他入地狱,也跟着入地狱。
 
  【根性迟钝论第十九】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迟钝。福德力微。虽信佛修。心不开悟。工夫不了。云何得度。佛言。根性虽钝。但有坚固真实信心。不退斋戒。时时发愿忏悔。夙殃障消。愿满慧性现前。便得开悟。见性成佛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有思维迟钝、根基不大、福报薄少、德力微弱的人,虽然信佛,依法修行;但是没有定空境界,心不通达佛法,如何得度呢?
 
  佛说,这样人虽然思维愚钝,若能其心坚固,持戒修行,不退初心,经常发愿,忏悔业障,宿业消除,智慧现前,便得开悟,见性成佛。这里对自己要有信心,还要有耐心,慢工出细活,一定能成就;如果脑袋非常灵活,遇到点事就变了;心不坚、愿不固,又急于求成,就不能成就。如果不依师教,不修忏悔法,业障难消灭;很难由钝为智,由迷转悟。
 
  【毁善信邪论第二十】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若有众生。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轻慢贤圣。却信邪鬼。步步造业。不修寸善。云何得度?佛言:此等众生。具足邪见。生前不信三宝教化。死后决堕三途。受大苦恼。求出无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有见佛像不礼,闻佛法不信,遇出家人不敬,对善恶因果不知;而毁谤修善积福之人,专门破坏守持戒律之人,轻慢过去、现在圣贤之人;却专门信邪师、信鬼神,意念、口说、身行时时造作恶业,不能修行寸善之人,如何得度呢?
 
  佛说,这样的人心中充满邪知邪见,生前不信三宝,不受佛法教化;死后堕三恶道,受大苦恼,求出无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那个机缘;所以,千佛出世不能救度。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这样人转做畜生,到现在还是畜生,连佛的名都听闻不到,如何救度?佛法至现在才二千五百多年,在地狱的众生一日一夜还没过去呢!如何救度?再有,轻慢圣人最容易犯,如文化大革命时,称孔圣人为“孔老二”,说“释迦牟尼不也是人吗”等。还有说四众过失也易犯,不知谁是圣人,毁谤就有业力跟着,就有因果轮回。我讲,不证空理,不悟空相,不懂的事别说,要缄言培德。天眼没开,慧眼不具,分辨不清是什么人,要畏因惧果。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何以故。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是故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何以故。若物属他。不与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还。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三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四犯妄语。口业相诬。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报。世世相吞。是故菩萨。欲求入道。先学诚实。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人所造作一切罪业,什么业报最重?
 
  佛说,第一是杀生食肉,其业报最重。有的人想听闻佛法,似乎是由于这事那事来不了道场,殊不知就是这一条,曾犯杀业。有养、有杀、有食这一条,听闻佛法的功德就不具足。因为一刀还一刀,一命抵一命,欠帐就要还,千万生中相还不息。今天你吃他,明天他吃你。到阎王爷那打官司,杀的和吃的一样罪,划等号;你不吃他能杀吗!所以,要想出轮回,就得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学慈悲要从不杀不食做起,不杀不食这是最重要的善业。
 
  第二是偷盗。偷盗财物,破人富贵,本小息大,不劳而获,这样的人业报是千万生中酬他宿债。这样的人若转为畜生,骨堆成山也出不去。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规律,因果律不饶人。如卖物品少找钱,这都为盗,因缘和合时,都得还。再如多找钱了,不退还,将来这钱一定会通过其它方式、渠道偿还。不要以为专门偷盗才是偷盗,投机取巧、占他人便宜,这都为偷盗;行菩萨道的人动念贪求他人的供养,这都为偷盗。所以,要理解到贪念为偷、为盗这一层。行菩萨道的人应是一物不予不取,一文一粒,动了要还;要想得富贵,就如法去取、去求,先行布施,从布施中积福,得正财、正报。
 
  第三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世俗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若想出离三界,必须要舍一头。开始是舍一头淫乐,到后期是得禅乐;真正的禅乐是通过修证,从体内发出来的。欲乐是暂时、无常的,与禅乐相比相差千万倍。淫欲是生育根本、生死之根,是业力的种子。为生儿育女、家产富贵等,利用不同手段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行菩萨道的人,欲出生死,先断爱河。这个断是自断而不是强断,初出家时是强断,闭关也是强断,修行功德多了,从心里自然断。在家人夫妻双修,是自然断。不双修的夫妻很难成功,爱河无底浪滔滔,爱河不干不会出离,这是业习之根。
 
  第四是妄语。除未证谓证外,妄语是互相攻击的不实言辞。你诬陷我,我回敬你,互不相让;你说我过,我举你失;互相不服,互相争斗;由是非相攻变成怨怨相报。今天你整我,明天我就报复你。总而言之,你当面整我,我就背后害你,世世相妄相诬,有的引发互相杀害。行菩萨道的人,要想出离三界,证入佛道,要先学诚实,老老实实做人,以诚待人,免开是非之口。若是谁苛责几句,说“我知有过失了,阿弥陀佛,谢谢。”苛责有误是他人关心,苛责无误则心生欢喜。
 
  第五是饮酒。酒令人神智昏迷,颠倒妄为,身体气息臭秽,业报世世暗钝。酒放在瓶里是水,喝到肚里闹鬼,能让人破戒。人未饮酒之前,能管得住自己,知道礼佛,互相尊重;饮完酒之后,比谁都大,比师父大、比父母大、比佛大,谁都管教不了,什么戒律都丢一边去了。所以,酒力最破坏佛法。如果饮完酒读诵经典或者酒肉供佛前,下生疯癫。为什么见疯癫之人要舍钱,因为他前生可能是信佛人,只是不如法,犯了失意罪,得此业报。另外,酒是介体,是色中媒。有一位出家人饮完酒,见邻居有小鸡,抓来杀了食肉,邻居女人找小鸡,又把女人强奸了,杀盗淫全犯。若不饮酒,不至于如此。行菩萨道的人,要想修行得定空心,开启智慧,必须断酒。
 
  此五种作业最大,果报最重;若人全舍,永远不失人身,直成圣道。如果是这五条犯一条或二条,那就要堕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受饿鬼报论第二十二】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受饿鬼报。世尊曰。一切众生。悭吝财物。贪恋衣食。偷瞒公众。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济一文。反加嗔骂。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寿终决堕饿鬼道中。长饥叹欷嘘。咽细如针。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头大如山。倘逢饮食。自然化作熔铜热铁。饿的口吐猛火。鼻出青烟。裸形黑瘦。业满力消。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人造作什么罪业,堕饿鬼道受报呢?
 
  佛说,饿鬼是什么样子?裸体形丑,色黑瘦弱,头大如山,肚大如鼓,咽细如针,口吐猛火,鼻出青烟。
 
  业报是什么?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想吃吃不得。见人吐口痰、扔点脓血腥物时,吃到嘴里,立刻变成火焰。饿鬼寿命相当长,悭吝是饿鬼的一种习气。饿鬼属化生,无有主人;若有人为其作功德,易于度脱此道。
 
  人造作什么罪业才感召饿鬼报呢?为人贪吝财物,贪恋衣食;他人送我一切财物都行,我的财物送予他人不行;蒙骗众人,占尽便宜;公用财物,据为己有;见人乞食,说三道四,不理不睬等,不济一文,不积一善;见人困苦,只图自己饱暖、幸福,不管他人饥寒受冻,有难不帮,不舍一力;不孝父母,自己领着妻子儿女享福,老人在那受冻挨饥,晚景凄惨,不尽一心。这样人死后堕饿鬼道,悭吝与布施是相反的,受报各不相同。人心不善良,把钱看的太重,把本不属自己的财物也视为己有,罪重的要堕地狱;罪轻的要堕畜生道,如狗给人看家护院。不是能守财吗?这回守吧。人修布施,就是灭三恶道。
 
  【堕畜生报论第二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堕畜牲中。世尊曰。一切众生。贪酒食肉。宰杀禽兽。铺设筵席。取欢作乐。果报为牲。酬前命债。又有借人财物。未足酬还。或有偷骗他人。夺人受用。果报为畜。还人钱债。直至业尽。方出轮回。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人造作什么罪业,堕畜生道受报呢?
 
  佛说,贪食酒肉,宰杀畜禽;这里特别是铺设筵席,寻欢作乐。如过生日、红白喜事、大摆庆筵等;将来的业报第一条,先作畜生,酬还命债。这个业报谁去领受,若为小孩过生日,小孩领七;这个事为谁而办,谁就去领大头儿;主办人领三,同作业因;这样人业报堕畜生道。另外,借钱不还,偷骗人财,夺人福报,果必为畜,偿还钱债。可怕的是,本小息高,本一息万,业满方出。
 
  【一体三宝论第二十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一体三宝。佛言。性是佛宝。如如不动是也。心是法宝。明决公正是也。身是僧宝。清净斋戒是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一体三宝呢?
 
  佛说,自性是佛宝,如如不动;自心是法宝,明决正邪;自身是僧宝,清净斋戒。一体三宝就是人身自法心性,一体具足。如出家人,仍须见性,方为佛宝;自心得法,方为法宝;自身得戒,方为僧宝。
 
  在家人能否得一体三宝呢?可以。性如不动,心修法事,身行戒仪。性与佛同为佛宝;慈悲心、喜舍心与佛心相通,心正严明,心行正法,又承载佛法于心为法宝;虽是在家相,但行出家行,受具足菩萨戒,得戒于体,持戒于身,没现僧相,仍是僧性,即为僧宝。
 
  这里的一体三宝,未分出家人与在家人;在家修行人中,也有乘愿再来的菩萨。
 
  【三种净戒论第二十五】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如何是三净戒。佛言。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满学。第三度尽众生。是名菩萨三种净戒。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三净戒呢?
 
  佛说,菩萨持净戒,净戒是身口意无一丝杂染。一是恶心去尽;就是把恶念之根从心田里去除干净,证人法二空;为心源戒。二是善心学满;就是慈悲心生起,不著四相;为功用戒。三是度尽众生;就是愿力弘深,自利利他,真正的报佛恩,庄严佛净土;为利他戒。这就是菩萨用心去行菩萨道,不是用口空说菩萨道。这就是菩萨用身、命、财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
 
  【长得男子论第二十六】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修何福业。长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宝。孝养二亲。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贤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堕女身。五百年中。为人一次。或有转身换身。忘却前因。遇恶因缘。同造不善。便失人身。万劫难转。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修善积福,得生男相呢?
 
  佛说,正常男人身,是在佛法僧三宝前种善根,是行孝道奉养双亲,是常修行十善业,是身心受持五戒,是身口意行八正道,是敬仰贤德良善之人,修此善业中得。在三劫之内,不继续修善,便失男身。说“劫”诸位多不在意,不知害怕。在地球上近六十亿年的时间里,佛三转法华才几万年,其它时间为无佛期。
 
  修善之人,最快也需五百世才转生人一次;多是转生人身,有入胎之迷;少有换生人身,有五蕴之迷,七魄相隔;都忘却前世因缘,有极少数换身之人,能记知前一世因缘。
 
  如不修善,遇恶因缘,便失人身。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吓唬人的,是人生实相;自己可以计算一下,地球上的时间,佛和佛法住世的时间。这里多说一点,有愿力以女人身修行者,或弘法者等,不在此正常之列。在这里我负责任地提醒诸位,万不可生一念轻慢女众之心。
 
  【男子七宝论第二十七】
 
  复次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生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理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男人身具七宝,女人身有五漏;如何理解七宝与五漏呢?
 
  佛说,男人身有七宝;一有志气之宝;游行到哪里都不知害怕;勇气十足,有一种无形威猛力。二有主为之宝;行事果断,敢主权势,善掌谋略,勇于担当。三有成家之宝;能以恒心立业,善以信心理财,然于独撑门户,形成一脉传统。四有安生之宝;胸怀才气报效国家,心存志气成就事业,身行正气养亲护族,自养浩气利乐群生。五有圣贤之宝;修心成仁为圣德,修身成智为贤达,修意成才为栋梁,修技成巧为能善。六有安邦之宝;习文明理众皆从,行武威摄国安定,交友互助力量大,联谊外邦得尊重。七有定性之宝;知圣能亲之,知贤能敬之,知德能从之,知才能习之。
 
  男人七宝不足者,为身心有亏损,为德才有减失;才有身心残缺,才有诸多恶行。
 
  男人身为什么这么尊贵?可以修头陀行,统理七宝为一体三宝;心怀豁达,减少身障,勇猛精进,易于成道。
 
  【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女人身有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胆小怕事,多愁善感,曲意逢迎,身多怖畏。二漏不能为家主;易遭人轻慢,易遭人猜忌,易遭人强霸,易遭人毁侵。三漏不能为人主;一少力气;二少志气;三少豪气;四少霸气。自古以来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生功过是非,死后无法评论。吕后、慈禧虽然各执大权一段时间,却留下千古骂名,贬多褒少。中国的习俗是这样,在印度和其它国家也是这样。四漏不能为物主;既有物忧,又有人惧;既有内扰难平,又有外患强侵。五漏不能为圣主;易被轻辱,易被戏论,易被亵渎,易被诬毁。
 
  这里并不是佛教轻视女性,而是女人相对比男人习气重;所以,才有区别。但是,要提醒男人要珍惜男身去修善;同时,女人更要多修善,弃转女身的一些习气。
 
  【到老修论行第二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人回心。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长斋戒酒。参投明师。得正见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有的人年轻时造作恶业,到年老时修行能不能成就呢?
 
  佛说,生死苦海无有边际,只有回头向善才能登上解脱彼岸;若能回心发愿,皈佛依法修行,改恶造作为善造作,忏悔业障,严持戒律;同时,参投明师得正知见,不论年岁老少,都能成就佛道。
 
  明师难寻,有的当着明师面错过机缘,东西南北走了一圈上哪儿找明师呢?主要是明师不认。必须自己好好积功累德,功德具足了,不用找明师,明师自然找。为什么明师不露身份?现在人攀缘心太重,如知谁是明师,谁就无法修行,就会被世人所包围,一些佛教事业就无法去做。为什么参投明师能修行成就?明师太重要了,有正法藏,有正律仪。明师是明心见性之人,是按佛的所行之路,修证出来的圣人,能讲出佛教实相之法,能教人怎么依正法、得心戒修行,能往生佛净土。只要能按眀师的指引,实修就有实证。现在就有一例,六十多岁以后才开始依法修行,现在近八十岁了,已证得罗汉果位。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转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灭。随业转回。一失人生。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原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有的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可是年老时颠倒,破斋犯戒;能得什么样的福报呢?
 
  佛说,这样人往昔虽种善根,但无有大的愿力;没有得到明师指点,没有证得正知、正见,没有自己的功德;被自己的六贼牵着走,心里发生颠倒,自劫家财,漏失前功,不成佛道。我就见过这样人,年轻时一个人独居生活,念佛吃素,受持斋戒,到六十多岁开始饮酒食肉,还非找小老伴不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静坐的功夫,身体没有转化,难发大愿力,难生坚固心。
 
  这样人若单犯食肉戒律,必堕落神道;上品鬼王,如山神(神属三十六种鬼类中的一种)、土地类等;中品夜叉,如疾捷鬼类等;下品罗刹,如凶恶鬼类等;虽然受人礼拜,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样人若单犯饮酒戒律,必堕落鬼道;上品有财鬼,如十方财神类等;中品风月鬼,如月老(主管男女婚姻)神类等;下品消散鬼,如噉精气鬼类等;利损世人,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样人若单犯淫欲戒律,必堕落魔道;上品魔王,如波旬等;中品魔民,如魔子类;下品魔女,如天魔类;扰害修行人,迷惑世人;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样人若单犯妄语戒律,必堕落妖类;犯妄语戒的重点是,空腹高心,著相求成;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上品魑魅,如树神类;中品魍魉,如花神类;下品依草附木,如山精树怪类。虽然有些灵气,但都属精灵妖类;如有修证功夫的人,从树边一过就觉知有这类存在;再如农村走夜路,前面有黑影,挡着走路;俗称“鬼打墙”,在一个地方怎么走也出不去,天亮才能走出去。虽然有神通,不得正报;常受魔王差遣,扰害修行人,迷惑世人;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于犯戒中,若再有多嗔怒的人,必堕落阿修罗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这里主要说天道阿修罗,有天福而无天德;专门好斗争、好打仗,终生争战不息。各道都有阿修罗,人道中易怒好斗,畜生道中横踢乱咬等;人有什么习气、性格,下生就感召什么地方来平衡。不是好争斗吗?有地方纠正;好占他人便宜的,好算计人的,好饮酒食肉的等,不用与这样人计较,有地方帮助改正,不想改正,也得改正。有人问,“为什么地球上又出现很多新的物种呢?”都是由众生起种种心念作业而感召化现。所以,人若有过失赶紧忏悔改正,不要等三恶道帮助改正。若有人给修行者设置障碍,不要与其计较,都够可怜的了,何必再落井下石呢?为什么是可怜悯者?业报太重。业报是什么?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若有人食肉修行,想成就道业;就等于拿怨家当自己儿子想,欲亲相仇;因为有业债未还,修行时必来障道;所以,食肉修行,不能成就。
 
  若有人饮酒修行,想成就道业;就等于饮毒药想治病,欲求健康;因为心智迷乱,易生邪见;所以,饮酒修行,不能成就。
 
  若有人偷盗修行,想成就道业;就等于往漏斗里倒水,欲求平满;因为有多少功德,漏多少功德;所以,偷盗修行,不能成就。
 
  若有人淫欲修行,想成就道业;就等于拿沙子当饭想,欲求饱食;因为身心未转化,沙非饭本;所以,淫欲修行,不能成就。
 
  若有人妄语修行,想成就道业;就等于平民自称国王,欲求富贵;因为身心未证悟,福慧不真;所以,妄语修行,不能成就。
 
  若有人嗔怒修行,想成就道业;就等于乘漏船过大海,欲求平安;因为身心好争强喜胜,缺乏平等慈悲;所以,嗔怒修行,不能成就。
 
  这样人名为修行,实则自堕,最后易沉落轮回;不是佛不慈悲救度,而是自业难脱因果规律。修行人若想成就道业,证得菩提妙果;就应持佛清净戒律,宁舍身命,终不毁犯,才能戒法一体,快速成就。
 
  佛果从身心持清净戒得,从恒常不退修证道心得,从心发身行广大愿力得,从证悟出世间福慧得,从平等慈悲怨亲众生得,从谦下心参求明师得,从修行六度乃至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从通达一切众生种智、一切法性智得。
 
  修行人必须得到佛法传承,依法持戒修行,才能快速成就。佛住世时没有经典,怎么让弟子成就阿罗汉果的呢?是光念阿弥陀佛成就的吗?不可能。我就给一些出家人、在家人讲,那时就有真言、咒语、口诀等修行法门。弟子传承哪个法门的法,就依法门的修行方法修行。这些传承法门中,有的不是公开的,谁也说不出来。达摩祖师问他的弟子,有所得吗?弟子叩头,就是不吭声。凡是得到这些传承法门的人,都听师教化。教化是什么?它有程序,有功、有法,功法同传,戒法同授。功法双得能速成就;若传功不传法,如盲人骑瞎马;若传法不传功;如教人白费工。光念六字洪名,不去静坐,很难成就。静坐是功夫,功和法相辅相成,身心才能转化。哪位法师都不是乱讲法,如有谬误,负不起因果。若无证悟,能讲出来境界吗?所以,弟子须信师、受师法化。根基不具足时,先回去好好静坐念佛;若己是四两,暂莫求半斤;别着急,慢慢来,功到自然有人接引。若心里着急,又静坐不好,欲速则不达,反累其身,反求不到。若心里再急,与师的缘分就急断线了。不管男女老少,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必定得成佛。为什么古有八十岁的大迦叶长者即身成就?为什么今有八十岁的老人也能即身成就?虽有成就道果不同,但都能超凡入圣。因为依师传承佛法修行,得法体,得戒体,身心清净,道果自然。若八十岁人能潜心静坐、禅行、密修等,身体有病可转无病,业报减轻。如一位修行人有心脏病,大夫都说不行了;现在又能干活,又能静坐念佛。只要能潜心修行,没有年龄限制,没寿给寿。达摩祖师活到一百五十岁,佛尚有四大弟子住世。因为修行能够转化身心;否则,能有本事住世吗?有人修行几年时间,就能证得果位;他人怎么修行,自己统统不知,同样静坐念佛,却有天壤之别。因此,修行人能得正法,能持正戒,要比自己的身命还重要。佛法不以身求,不以命求,不以财求,要以心求。佛法不度空腹高心之人,是无缘相度;一切从当下实在心得,长远从当下开始心得。
 
  【荐拔亡亲论第三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斋戒。修诸佛慧。死后有孝顺男女。请僧转诵大乘。修设水陆。无遮大斋。资度亡者。未审亡者。实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无善功。死后子孙。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者。其中或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业。若有真正。孝顺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净财。命有德者。诵读大乘。修设水陆。无碍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者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果人活着时不能信仰佛教,不能斋戒修行;死后若有孝顺儿女,为其请出家人读诵大乘经典,举办水陆放生法会,自素食并供养大众,修此功德回向;这样人能得度脱吗?
 
  佛说,这样人生前未发心修善,自无功德;死后靠子女修诸功德回向,十分功德,只得三分;不能度脱,只能资福往生善道。因为,一切修功作福,只是财力所为;不属于自福自慧。
 
  如果子女修功作福,使用这样人自己的资财,能多得几分功德。如果子女修功作福时,饮酒食肉等,有诸不净行;再有请未持清净戒的人读诵经典,善神不临,圣贤不赴。这样修功作福,不但无有功德,反而连累亡魂,增加罪业果报。
 
  如果子女修功作福,真正孝顺父母,应于四十九日或三年之内,以诚恳心,全家奉持斋戒,使用清净资财,恭请持清净戒的有德之人,读诵大乘经典,举办水陆放生法会,素食供养大众,烧香、散花、净水等如法供养,庄严道场;并代替父母忏悔业障,请福资助;亡者才能生人天善道,子女积福。请什么人读诵大乘经典很重要,同样经典,不一样人读诵,所得效果不同。有人读诵一遍《地藏菩萨本愿经》超度亡者,地藏王菩萨亲自来道场加持。为什么?功德不同。超度亡者作诸法事,必须使用清净资财,贪来、骗来的不是清净资财。总之,如法修功,依戒作福,人喜神欢,孝者所为。
 
  【明师口诀论第三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佛言。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明师口诀呢?
 
  佛说,佛不住世时,佛敕诸菩萨传佛法心印法门,接引有大根基者续佛慧命,成就菩萨道,使正法藏代代相传。并教化一方有缘未悟众生,使之得闻正法因,得修正法缘,得正法知见,降伏诸外道,破除诸邪见。心印法门不但有口诀,还有功、有法,缺一不可。行菩萨道的人,心受佛旨,才有功德承传。人应该想;自己不够功德,就要好好修行,积聚功德,才有希望得入印心法门。如果怨这个、怨那个,就不怨自己,永远也不能得入。
 
  得入印心法门的人,身心清净,功行正法;等于得到了回家的船票。但是,传承印心法门的人,要依佛旨观察因缘;非根不度,非器不传。人若不是那个根器,亲儿子也不度传;前世有仇,今生有恨,不记仇怨,是根器者,平等度传。修行人若没有圣人的师父,能自成圣人吗?这位明师相度,十方诸佛菩萨都相度。若有智慧的修行人,在持清净戒的前提下,坚信佛法教诲,力求有道明师,经常亲近,久孝供养,下心礼求,心性相和,才有大因缘得入印心法门。
 
  得入印心法门的人,是以得道心而承道法,与十方诸佛心心相印,与诸菩萨祖师联芳;法脉相传不绝,天机相承不泄。明师口诀是天机密要,魔王与子民时时破坏,如有轻传、泄露、盗取等,业报将受天谴!若有幸得遇明师者,有大因缘得入印心法门的人,不论年龄老少,功德大小,十人修行,十人成就。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以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果有人既想亲师闻法,又带信不信,又似皈不皈,又心多疑悔;不肯真心修行,自心迷而不悟;不能自忏回心,反责师不开度;这样人如何度脱呢?
 
  佛说,这样人福薄慧少德轻,眼高手低根钝;不能苦行定空,证悟无为境界;执著法相人相,心存邪知邪见;自慢高如须弥,自障深如巨海;心源本地不真,菩提正见不起。这是什么缘故呢?能尊师重师的人,才能尊法重教;才能身修戒行,才能心法一体;才能增法益戒益,才能证悟无为。否则,轻师如慢法,戒法益自损;名为佛弟子,实为增上慢;虽在师身边,如隔千山外;身命终了时,堕入阿鼻狱;千佛出于世,无人能救度;自作小聪明,反误自菩提。这样人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样人因小主意,而误大道;因小聪明,而误大智。有人当初发心时非常真诚,但求道心切;修行一段时间,不见什么效果,对佛法起了疑惑心,就把修行道门断了。对师轻慢一点,不是轻慢师,而是轻慢佛法,是轻慢自已。在善人跟前,是福也是祸;能出离三界是福,能随时造恶也是祸。起一念心怀疑,起邪念心轻慢,如不及时忏悔,必堕阿鼻地狱。为什么有的人不得救度?他说,“我听这位法师讲法,和听那位法师讲法不一样;那位法师讲的理论非常好、圆滑;这位法师讲的非常朴实,但是讲的非常土气。”差别心一起,著相生邪见;明师自远离,今生空往来。无人相度,自阻善缘,自断善根。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一身七宝布施呢?
 
  佛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贪著六尘,是色宝、声宝、香宝、味宝、触宝、法宝布施;心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六根一心性不贪著偶立有为,是一身七宝布施。
 
  如果有人能证悟自己身心,有七宝可以布施的境界;定知福慧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出世间无为功德。世间一切财宝布施,无法与之相比。佛说布施,人就应说供养。若把这内七宝供养众生,是心不著有为法相。内宝供养,要比外宝供养功德大的多。外宝供养,一是无常;二是有限;三是方便。内宝供养则不同,一是清净,二是无量,三是庄严。外宝供养种福田,得人天果报。内宝供养种悲田,得真功德;即法供养是怜悯众生,慈悲是救度众生。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王舍城呢?
 
  佛说,用王舍城作比喻,要从人身说起。修行人要向内求,不向外求,把持住六根门头清净。怎么把持住?这里,王舍城是身,心是舍,性是国王,六根是大臣(眼、耳、鼻、舌、身、意),见、闻、觉、知是四宰相,清净斋戒是四面城墙;六尘是强盗(色、声、香、味、触、法)。六识常出入六根四门,若强盗来时,把持不住,便为六贼出入,贪著五欲,堕爱见坑。见、闻、觉、知四个宰相,与六根大臣,共理国政,辅佐性王。性王坐在心舍里,性是心之主,统理国政。若见性为心王有道,惩罚强盗为身体不徇私情,转化六根为有功则赏,正知、正见为依法处理生、老、病、死,清净无贪为守持戒律,清正廉明为体内六贼不起,四门宰相不敢作弊为身心相安,身心戒行如法为国盛王安。否则,不见性为性王无道,破佛戒律为六贼作乱,贪著诸相有为身心不和,邪知邪见生起为四相作弊,五欲之门大开为身体遭殃,轮回之报为上下相乖,爱河沉没为身心落泊,家贼自劫家财为福尽法无。
 
  学佛修道要是没有志心、恒心,程序就乱;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最后,一事无成。所以,修行人要身心一体,功用一致,礼佛修道;要心性一体,禅悦为食,道合圆明,就是王舍城。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
 
  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清法说,什么是自性佛法呢?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心本有,妄情元空,性本自具;但以久堕,迷染之缘;未断元空之妄,未证本有之真,善本而未修证,佛本而未成就。谁出世间,是自心性出世间,身出不了世间;身心只能是守持戒律,依戒而行时,功德具足而证心性出世间。所以,修行人一定应知,向内求则心不贪,才能一身七宝布施,才能遇事找自己的过失;否则,成天心向外求,永不成道。
 
  佛说,悟明本来真性即佛,通达世间与出世间法后,才知佛法是自性法。人的心要有道来支撑,人的自性佛需要法来扶持,财、食、身、命都是法。要用无常的身命去修真常的慧命,证悟佛法道义。
 
  【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
 
  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观世音菩萨如何能具足千手千眼呢?
 
  佛说,千眼表示智慧光明,是自性具足慧德;千手表示识体妙有,是自性具足福德。如果修行人,能证悟心清澈无染,觉了明见自性福慧;亦同诸佛无异。
 
  众生有千种烦恼,观世音菩萨就具足一切通达无碍的智慧,满足众生的有求必应;具足一体千种妙用的功德力,解决众生的千种痛苦和需求。所以,称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修行人必须清醒地认知,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由心转;心若转明,性识自见。自性也具足千手千眼的功用,只是没有发生妙用。有化身成就的人,才会千江有水千江月,随缘现镜台。体用和妙用相依时,才能找到自性观世音。
 
  【三毒论第三十八】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女石。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恶道之种子。若人具足。决堕三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三毒呢?
 
  佛说,一毒是人愚痴无智,我慢十足,自执邪见;二毒是贪得无厌,争名逐利,自著相有;三毒是嗔怒恨怨,嫉妒他人,自迷诸想。
 
  世间人多而信佛者少。为什么不信?因为在红尘迷局里转迷糊了,找不到出离的方向、途径,心不平等。对迷局里的财、色、名、食、睡,不择手段地贪著,求得一时满足。在争斗中,为争大、小、多、少,你死我活。这些是众生必然堕落三恶道的种子,即贪、嗔、痴。
 
  【四大论第三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四大论。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有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四大论呢?
 
  佛说,地有坚固性;人有皮肉筋骨一体性,故称地大。水有流动性;人有津涎尿血一润性,故称水大。火有炎热性;人有体温气暧一融性,故称火大。风有吹动性;人有呼吸代谢一转性,故称风大。四大调和,身健神定;四大不和,病痛心苦。
 
  如果从人修行而论,地大骨肉不好转,水大血液不好转,火大体温也不好转;唯有从风大开始。静坐就是调息,调息是用风动调动水动,就是改变身体血液循环状态;通过水动,调动地动,就是身体皮肉、筋骨、神经都变化;通过地动,调动火动,就是身体脉络通畅。地、水、火、风一起运转,修行一段时间就有四加行,身体内外发暖、清凉,也是冷暖自知。所以,才四大调合,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时,没有贪著,才能诸戒不犯;否则,很难做到。
 
  【孝顺论第四十】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孝顺。世尊曰。孝者慈也。顺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伤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宝。敬顺二亲。不醉不乱。无爱无憎。劝令合家。同修福慧。内和外睦。上恭下敬。现在父母。心安体乐。过去父母。离苦升天。是名世间孝顺男女。若是日杀三牲。奉亲祀祖。皆与父母。加增罪业。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后同堕。父母冤亲。相牵相连。成群作队。同入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孝顺呢?
 
  佛说,人具有慈悲心为孝,不逆天理人道为顺。能行孝道的人,不杀、不伤众生身命,不食其肉而自活命;不违背天理公德损害自然与他人,不谋求私利而自享富贵;尊重、供养、皈依三宝,敬奉、顺意、供养双亲;不迷醉淫乱于酒色,无憎爱于恩怨情仇;劝教全家善修福慧,内外上下和睦相亲;现世六亲快乐心安,过世双亲离苦生天。与其相反,大逆不孝;业习牵连,同作同堕。
 
  顺者为孝,顺还要以尊敬为先;然后劝双亲积德行善,信奉三宝;这是会孝,是真孝。忤逆父母,这是不会孝;为父母吃好而杀生食肉,表面是孝,实则不是真孝,生前同造业,死后同入恶道。在寺庙,要把师父做父母想,去孝顺。人行孝字人人敬,佛行孝字众生同。若连父母都不知报恩,能知报师恩吗?报恩是以身、命、财为代价,是实际行动,不是空口一说。菩萨行人把众生做父母想,去行孝道报恩。
 
  【方便论第四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说有一十五种。第一方便。不养不杀。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浆。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错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烧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难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浊言。十一方便。积仁布德。十二方便。勤俭知足。十三方便。敬老怜贫。十四方便。修因种果。十五方便。冤亲平等。相济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种清净福报。常生人天。受诸快乐。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方便呢?
 
  佛说,略说方便有十五种;一是不养不杀;在家人不养、不买卖宠物畜生,不作、不从杀业。二是不食酒肉;饮酒多过失,食肉间接杀。三是不造酒浆;不生产、不买卖酒类。四是不相侵害;不侵毁、不损害他人、邻居、群体、国家利益。五是莫错指路;知一说一,不假话骗人;修行人若有意错指路径,有业报相随,下生做失目人。六是不可烧山;烧山毁林,破坏环境;又等于间接杀业,无量众生被烧死。七是莫怨天地;诸事不顺都不怨他人,不怨天地,都是自己没积福报,是自业感召。八是急难相救;突遇突发急难,尽心尽力相救;或谁有难事,互相帮一把。九是莫慢神明;神明也是善人做,只是修行功德不圆满;或有愿力护法,一定要知尊重。十是不说浊言;莫出言不逊,莫说污言秽语;说话要平和,助人要善巧。十一是积仁布德;在家人要广行供养,广布仁心,广施德财;出家人布施难,出家人的钱是十方供养,如遇同行人有难,或哪方受灾,出家人应带头捐献。十二是勤俭知足;勤俭是美德,知足是少欲;若人不知惜福,乱丢衣物,或这不好吃、那不好吃等;业报不可思议,将来感召到业报时,大粪可能是食粮,离开就不能活;所以,衣、食、住、行等方面,要随宜而安,别太挑剔。十三是敬老怜贫;见到年岁大的人要尊敬,见到贫穷的人要怜悯。十四是修因种果;得善果的种子是早种善因。十五是怨亲平等;有难自然怜悯相救济,乞法自然慈悲相救度。
 
  这些方便随顺的善行,是常生人天得福报的根本。就讲法而言,方便不是随便,是观察根基而随缘说法;方便不是乱来,是依戒律仪轨而有随顺开遮。
 
  【好心论第四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两字。无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报。给事他人。不求果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济利他人。不求恩报。及至下心。满人心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真实能行。非但口说。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好心呢?
 
  佛说,好心二字,人人能说得,无人能行得。好心的标准,一是舍身命财利益他人,无求任何酬报;舍身命财做事他人,无求任何果报;舍身命财供养他人,无求任何福报;舍身命财救济他人,无求任何恩报。二是以谦下心,有求必应,满足他人心愿;做到难舍能舍无吝,难忍能忍无嗔,难行能行无怨,难救能救无畏。三是以平等心,慈悲一切众生,怨亲平等救度;真正实际行动,不是空口虚说。四是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悲不能实行;贤人常行好心,心慈悲而口无言;好心于人无求名望,好心于法无求名闻。
 
  世俗的好心,舍寸而求尺,以少而望多;而且定义不准,若人做恶,帮助就是恶心;表面上是友情好心,实际又推了一把,牵连恶行成已,这是伪善颠倒心。真正的好心是无为心,不著相生心一切施,不图回报是功德。行好心的人,报恩的方式不一样;怎么报恩,好好静坐念佛,修有证悟回向法界是真报恩,其它报恩都是有为法。贤人可常行好心,不图名、不图利,默默的奉献。若有求心施舍,施钱舍物,是种福田,不得无为功德。这也是贤、愚境界不同,路径不同,到达的目的地不同。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口敢。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屡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己眷属身。即食自己眷属肉。此遭彼杀。彼遭此杀。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迷恋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徒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者。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功德。等正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愚痴?什么是迷顽?什么是心悟?请佛慈悲,满足众愿。
 
  佛说,智慧就是明知竟知。有智慧者,是修行证悟世与出世间诸法实相、诸法空性的人。一能明知竟知,有佛法可修行,有佛道可成就,有佛教义可求学,有明师住世可拜寻,有善福德可行作,有诸恶业可忏悔。二能明知竟知,有世与出世间法不同,有因果轮回宇宙人生实相;即见善恶报应,如晴天见日,如黑夜见灯,真实不爽。三能明知竟知,有恶可舍,有善可从,有邪可改,有正可觉;有非法理不论,有非道义不思,有非正事不为,有非正财不取。四能明知竟知,有念离中正为邪恶,有行中道定空真实,有善德可教化世人,有善法留传醒世。
 
  有人一听,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被语言、理论所障。不知这世间有住世的菩萨,有明师,有证果的圣人。总觉得我比谁都强,我为人师,人不能为我师,这样人可成就道业吗?就认为自己富贵,挥霍无度,不知行善,造无量业,报应即到。
 
  愚痴就是神智昏钝,心昧黑暗。有愚痴者,是被业习牵引、烦恼无尽、著相胡为的人。一是昏钝黑暗,不识圣德高而凡心低,不知天堂地狱有别,不信善恶因果终报。二是昏钝黑暗,贪恋酒色财气,杀害无量众生身命,欠下无边业债。三是昏钝黑暗,不明因果轮回,不知亲人眷属相杀相食;即一切动物畜生,都是宿世怨亲,异形换态;杀眷属身、食眷属肉而不知。
 
  古有一位开悟的法师,见一家结婚庆典;他说,“敲的姨皮鼓,吃的父亲肉,啃的叔伯蹄。”当世人说,这是一个疯和尚,说疯话。现世也有明明白白得见之人,亲友都在恶道而相杀相食,太可怕了;但世俗红尘滚滚,世间人照杀照食。在家人念佛修道,自己家养的鸡狗等畜禽都与其有缘;得道后都得救度。所以,和善人结缘没有白结的。真正的行人明白因缘后,从善待自身与身边的人做起。
 
  迷顽就是迷恋颠倒,顽固不化。有迷顽者,是迷恋尘世、贪酒、使奸、耍诈、贪著今生快乐而不知身后遭殃的人。一是颠倒不化,只顾眼前幸福享用,贪著口福与不义财,不顾后世灾殃报应,迷不识真而执著妄想。二是颠倒不化,背离正知见觉,根尘偶合于邪知见而不觉,诬圣谤贤而永失真性,沉沦苦海而不求救度。三是颠倒不化,对真相不信,对虚妄追逐;见圣贤不尊反轻慢,见佛法不敬反生谤;不知法有方有便,人有贤有愚。
 
  心悟就是觉性,觉知自性佛。有觉性者,是乘愿再来的人。一是明心见性,身口意三业清净,转六根不偶六尘,有大方便而不著诸相,人法二空而法中无我,自利利他而共成佛道。二是明心见性,虽身住世间而不染世间法,入尘世而转正法轮,化娑婆五浊为极乐净土,转地狱苦受为天堂妙乐,引领愚徒超凡入圣。三是明心见性,作诸佛事而度脱有情,慈悲喜舍而救度众生,供养觉性者功德如供养诸佛。四是明心见性,讲法利生而自觉觉人,神通妙用而开化众生,引导众生而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成佛知见。五是明心见性,得佛法传承心印法门,法化众生皆是正因、正法、正果;即大悟之人是隐世菩萨,受法化之人不分年龄、男女、贵贱、官民,亦成道果。若有男女等人,有幸得遇明师者;依正法而修行,定能成就佛道。
 
  若是凡夫,能把他人带成圣人吗?一定不能。自度一定要依明师修行,成就声闻、缘觉、菩萨道业后,才能度他人成就佛道。人的身体没自度时是娑婆,自度以后是极乐。虽同是肉身,可凡夫这难受、那难受,还闹心;而圣人如同极乐世界阿惟越致的菩萨,无烦无恼,享受快乐。佛法是人修行,人又能弘传佛法;若依明师修行,随时随地可得救度。
 
  【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
 
  于是文殊菩萨曰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不知修而成就佛道呢?
 
  佛说,无始劫来众生业债广多,无明充满,难得成就佛道。因为一切众生,神智迷顽,知见颠倒,不修善业,造作恶业;相互怨业缠缚,结习浊恶弥漫,来六道入三途,相遇、相害、相报。所以,人无善根,虽生善道,难逢善法;愚痴心昧,魔障其身,难遇明师。
 
  修行人一定从当下开始,把债务链解开;否则,还是业相缠、心相系,眼睛睁开就见他人过失,求其长短;这就是没从当下开始,还是求出无期。末法时代众生业重,往生佛国土的人少,生天堂的人也不多。
 
  修行人的魔障有十种;一是宿业障,周围的是与非;二是外惑障,不信因果的人和世论;三是烦恼障,自己生出事故,见什么染什么,爱什么迷什么,得不到就生嗔;四是所知障(理障),自己对他人的话听不进去,也称法执;五是邪见障,歪理邪说,自为正说;六是妄想自障(思维障),凭空想象,想成天下第一,不是修行第一;七是口业障,自他狂魔,散心乱意,信口胡言,是非长短,不知缄言培德;八是病魔障,既是业,又是不讲卫生;九是昏沉障,意求安乐放逸;十是天魔障,破坏的是将要成就之人。修行人不破此十种魔障,难成佛道。
 
  【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
 
  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予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文殊菩萨叹言。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逢。头头具足。种种现成。若不发心。佛也难救。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杀生食肉,心断慈悲种性;偷盗财物,自断富贵之路;邪淫贪欲,身断清净菩提;妄言绮语,人断诚实美德;醉酒昏迷,意断聪明智慧。人若不能守持五戒,自绝人天善报之门;人若能守持五戒斋;自断三途恶报之路。造善作恶,全在人心一念间;果报如影随形,自作自受,无人能替。在修善积福上,谁修谁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无人能分。所以,去除恶心当自免地狱,去除悭贪当自免饿鬼,去除酒肉当自免畜生;修学慈孝,守持五戒,当自生人天。若修行明心,不昧因果,证悟见性,自成佛道。
 
  文殊师利菩萨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土难生今已生;正法难遇今已遇,善师难逢今已逢;人若自不发心修行,值佛住世也难救度。守戒心要本份,持戒要去恶心。智人要寻善知识、寻正法,自修、自救,造善业,生善道,结善果。一切功德从自心流出,成就慧命也是自身而成,不是他人代替。所以,开悟也好、证得五眼六通也好,都是从自性开始的。我们共同去信、受、奉、行,一定会成就佛道。
 
  这时,法会中四众弟子,无量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悟自有佛性,功德来自自心,若能持戒修行,自成就慧命身。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往昔我们结过善缘,才有今天共同听经闻法。由于事先没读诵过这部佛经,连讲法提纲都来不及准备,请诸位择法而行。感谢诸位光临道场。
 
  回向
 
  天仙不坠,国主清宁。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圆成,同证佛境。
 
  讲于佛历二五五二年正月 西历二零零八年二月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