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五年 妙祥法师 行脚途中开示
本文摘要:二〇〇五年,辽宁海城大悲寺僧众,行二时头陀,自辽宁省锦州市出发,经葫芦岛市、兴城市、绥中县、河北省山海关、秦皇岛市、抚宁县牛头崖镇,至昌黎县城外围结束,总行程约五百四十里。自八月二十四开始,至九月初十返回寺院。行走加归寺,共计十六天。十五位僧人行完全
二〇〇五年,辽宁海城大悲寺僧众,行二时头陀,自辽宁省锦州市出发,经葫芦岛市、兴城市、绥中县、河北省山海关、秦皇岛市、抚宁县牛头崖镇,至昌黎县城外围结束,总行程约五百四十里。自八月二十四开始,至九月初十返回寺院。行走加归寺,共计十六天。十五位僧人行完全程。此是根据录音整理行脚途中,上妙下祥法师为僧众,以及当地居士的开示,以飨大众。
 
 
 
(一)
 
时间:二○○五年八月二十四上午
 
地点:辽宁省锦州市一高速公路桥下
 
缘起:乞食前对僧众开示
 
我把乞食的规矩大概说一下: 
 
乞食的规矩:第一个,我们只能是乞食,乞素食,对方给钱不能要,也不能碰。而且在人家给钱的时候,你应该很好地说明:“出家人是不要钱的。”你不能只说:“我不要钱。”那不好。就是告诉对方:“出家人不要钱。”因为我们乞食过程中还有一个弘法利生的机缘,另外也制止一些骗子经常到老百姓家去化缘、去要钱。我们说这些话,同时也给他们起到一个警惕的作用,让他们知道要钱的不是和尚。这是第一个,不要钱。
 
第二个,我们乞食的时候,应该说:“我们是过路的僧人,中午到这乞点素食。”或“乞点斋饭”都可以。如果他还听不明白,你可以再继续告诉他:“我们就是要点饭,要点素饭,看方不方便?”就跟人商量,人家不方便那就算了。他说方便,咱就可以等着。
 
我们进门要有规矩,如果这家有院落,在院外面有大门,按道理来讲,乞食应该拿锡杖,刚开始摇三下,第二次摇五下,第三次摇七下,总共摇三次。如果不给就离开,就不允许硬乞了。有时候我们不拿锡杖,拿方便铲摇的方式也是一样。但有时距离远,怎么办呢?还有不拿方便铲的、不拿锡杖的,就用手扣门。比方说人家是大铁门,“咣、咣、咣”三下,停一停。“咣、咣……”再敲五下。先三下,再五下,最后七下,如果不给,咱们悄悄地走就行了,这是一种方式。 
 
有的门开着,我们可以进到院里,但不要进得过深。你要是进到人家屋门口,进到内门了,比如说这个院里面的门,如果进得深了,因为这个家庭有男有女,有时候特别是女人,冷不丁吓一跳,她会连喊带叫的,弄得你很尴尬。另外,特别是有些女人,人家自个儿在家,穿着各方面恐怕都很少,或有什么不方便的活动,叫我们看到了,都是不合适的。
 
就是说,要保持一段距离,你说话他能听见,比如我们念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几句之后,他能听见就可以了。他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是过路僧人,中午在这乞点斋饭。”他听不明白,你可以解释“要点儿斋饭”。有时候有的人给,有的不给,我们不跟他争辩,走就完事。 
 
但是这里有个窍门。就是当你说完话的时候,他要思惟一下给或不给,他有时候说不给,或是不说什么,站在那,对不布施表现得不是那么强烈。我们对此应该稍停一会儿,稍停几分钟,等待他作出最后的决定。如果他作出最后的判断,说:“我不给,你们走吧,我家里没人,走吧。”那咱们就走了。或是说:“现在我没有饭。”这也可以,我们也走了。 
 
他在思惟的时候,思惟的是什么呢?就是你是真的是假的?他要看、要观察、要思惟,你一定要给人家这个观察的时间。有时候我们乞食失败往往就在这上,不给人考虑的时间。去了以后刚说两声,人家还没反应呢,还没说话呢,扭头就走了,那就不合适了。
 
你到外边寺院挂单的时候也是这样,到客堂去了,说你挂单,人家说没地方,你扭头就走,这就不合适了。你应该停留一会儿,坐一会儿,叫人观察。观察一会儿以后,人家说确实没地方,那我们才走。有时候他突然主意就改变了,这也是靠我们的修行和感应,有一个交换的过程。大家应该稍停一会儿,但停留时间不要过长,人家撵你也不走,在那老停着,那也不好。这是一种方式。 
 
但是一定不要失去机会,因为不是我们吃不吃的问题,关键是想法能给众生种上这福田。要想办法种,有时候是硬种,能种上我们就给他种。这是乞食的时候我们应注意的地方。 
 
另外,有时候要注意狗叫,我们站在院子里要有礼貌。特别是人家回去取食物的时候,我们眼睛不能盯着屋里,应该两目下垂,轻轻地垂地。不要去观察人家屋里,像贼似的,人家就怀疑你。人家一边走,一边还得回头瞅着你,看你是不是想拿点儿什么玩意,或者是不是世间要偷东西前“踩盘子”的,人家害怕你这些事儿。所以我们两目下垂,静静地在那一站,很有威仪,这样的话人家感觉到我们诚实可信,就会进行布施。实际上也是让他对三宝生起信心,用我们的以身示法,用我们的威仪来摄受他,这是很重要的。
 
另外,跟人说话的时候,特别不要勉强:“你给我点吧,给你种福田。”这话不能说。你不能说:“你给我啊,将来你会得长寿,你们家会非常好,你们家会发财……”这话都不允许讲。就是乞食,我没有什么所能给你的,也不能给你什么。我只是乞食,你给就给,不给就算了,不要有一种可怜相。
 
另外,说话也不要急,像以前那个挂单的师父,乞食时在那很快的就说完了,人家听没听明白他也不管,说完(见对方没布施)就走了,来去匆匆,那就不好了。
 
当人家不给我们食物的时候,我们也要很平静地出去,要不慌不忙,也别生气。实际上不给也是给,是给我们另一种物质,只是我们看不见,是帮我们消除另一种业障,也是很好的一个修行方式。而给食物,这又是我们的因缘,我们曾经帮助过人家,所以今生还有这个福报因缘,还能相遇。
 
给的时候,可能说有饭没有菜,告诉对方可以。对给的多和少不挑,但是要告诉对方,荤的不要,得跟人讲明了。特别是要注意菜,一个是包子、饺子尽量别要。另外,这个炒菜,你告诉有荤油、荤东西、葱、韭、薤、蒜的都不要,你都得跟人家说明白,这些我们不能要的。如果给点大酱,给点咸菜,这可以。
 
另外,我们的钵,铁钵要挂着放在胸前,把钵盖儿一掀,让他往钵里倒就行了。我们不要用手去接过碗,然后自己往里倒,那不好。除非他自己将食物放那儿,你可以拣起来,但必须得明确已经是给你的,这行。要不明确,你不能那样。拿瓦钵的直接托着钵就可以了。
 
有时候女的布施——一般都是女的给食物,她要是直接碰到你钵的时候,你最好把钵,放在旁边的地方,比如说锅台,或是有石头的地方,或墙头上。你放这块儿。比如院子旁边有小墙,钵放在小墙上,说:“请你往这里打。”这即使世间人也应该这么做的,男女授受不亲,不能就直接互相地来往,接触东西。
 
有时候,有的人已经习惯了,就是女的拿东西,也直接伸手去接。这是不允许的,在世间法也是不允许的,过去古人都是不允许的。南传佛教也是这样,乞食时女人往钵里放食物,不允许看女人的手,何况是接触了,那更不允许,这也是一个戒律的规定。所以要回避这个事情。
 
基本上,你越回避这些,我们乞食的效果越好。为什么呢?这个女人,如果看到男人,特别看到和尚很自重,对女人不接触,她会生起一种非常大的尊敬心和恭敬心。实际上,有时候我们觉得好像是亲热,甚至很熟悉,从女人手上接东西,实际上女人在心目中,已经把你的地位降得很低。不管她明白或不明白出家人在这方面的规定,都会产生这种效果,所以作为男人来讲,特别是出家人,更不能从女人手里接任何东西。这是一个。
 
另外,在我们乞食的时候,如果这个胡同比较窄,有时候女人往外走的时候,我们走了一半路程或一多半路程,应该是我们退回来,不能对人说:“你退回去。”这个事儿不要做。我们应该主动退回来,把她让过去。有时候如果我们快走到头了,要退回来很难,有很远的路程,而且她可以暂时躲避一下子,就可以说:“麻烦你让我先过去。”如果她不听,那你就赶紧扭头往回走,就别合计了,别勉强等着,说 “我靠一边,摩擦不上”。那个距离特别近,这就不好了。摩擦上和不摩擦上,要碰上你就容易犯戒了。另外,也失去威仪,这个不好。所以我们对这方面也应该注意。
 
另外,还有几种地方不能去乞食:一个是屠宰家、小卖店咱不去。本来小卖店还是可以乞食的,但是咱也不去。饭店不去,杀猪的,这些有杀生业的地方咱都不去,见到这些地方都躲得远远的就完事了。再有那个家庭打架,那面正打架或吵架,这咱也不去。还有公安部门,我们要远离,别往里凑合,别把咱当成嫌疑,都躲得远远的。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另外,我们乞食,不管乞到的食物多少,只要到规定的时间,就要马上回来。一般我们要乞七家,如果有三家不给,有四家给的,那就算七家,就马上回来了。如果这家没有人,不算一家。有时候走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都没有人,或是很多家没有人,你要是都算成一家,这就不行了。
 
但是,什么样的算呢?就是这家有人,知道你来乞食但不给,这算。虽然开着门,家里有人,但他在听录音机或正睡觉,说话听不到,没有见面,这也不算,因为他不知道你来乞食。当他知道你来乞食,他不给,这就算一家。
 
另外,乞食的时候,有的给生大米、生玉米,这些东西是不能要的。生玉米更不行,那是生种,更不允许要。另外,有的说:“那个馒头给你,麻烦你自个儿拿吧。”我们不能拿,我们就在旁边站着。等一会儿,一看你实在不拿,他可能就拿给你了。而且一看你非常守规矩,不自个儿去拿,通过他去拿,反而对你增强了很大的信心。你如果自己去拿,人就讥嫌你了。你挑好的,人家也讥嫌你,你挑坏的,人也讥嫌你,这不合适的。至于他给多少,咱不管,实在不行的话,这家我们就放弃。
 
有时候他说:“饭有,你自个儿打得了。”我们就在这等着,实在不行,那我们就离开。有的说:“你稍等一会儿,我去给你做点儿。”那我们的时间来不及,说:“我们再换一家。”就完事儿了。有的说:“我就剩点儿剩的。”剩的也可以。有的剩的很埋汰,只要不是荤的,我们就得要。有时候他剩的粥,再一澥,像泔水似的,那你也得要,给人种福田,不能挑好挑坏。
 
另外,对方给多给少不能吱声。有的给少了,你也不能吱声。给多了,除非我们的钵装不了,那可以停止。如果食物少了,比如人家可能正在吃,嘴上吃着,就拿这块食物:“给你。”那咱也得要,不能挑剔,主要是给众生种福田。因为我们乞食,不管食物来源于什么途径,最后都变成一味儿,都是一种清凉味儿,这是乞食特殊的地方。你在寺院,很难做到这点。除非你斋戒特别清净,才有这种味道,否则的话很难有这种味道。
 
另外分一下组,我们乞食,准备分两个人一组。过去乞过食的带一个没乞过食的。好,那就开始分一下,从我这儿开始分。
 
(分组的情况略,分组后又进行了一段开示) 
 
乞食时如果对方给钱,我们一定不要盯着钱,一定要坚决拒绝,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就是不要钱,宁可这个食物不乞了。他给你钱,你如果不要,他就什么都不给了,那我宁可什么都不要,也不能接触钱。一定要说:“我们出家人是不要钱的,戒律就是这样规定的。”关键是我们给他们来生的善根做准备,给他们种下真正的福田,叫他们对僧人真正生起信心。
 
像我们去年行脚走到阜新一带,除了乞食去的几家,基本都在道上走,没有过多的说法或者什么的,但是阜新地区的人也陆续地上大悲寺来了。因为无论你说不说都在讲法,不是你给人讲就叫讲法,你不给人讲就不是讲法,你走这一道就已经把法讲了,已经度无量无边众生了。这个不是说在相上转,应该在心上转,你的心要清净,整个法界就在讲法,所以不要执著我跟你说才行。
 
另外,在对方给食物之前,不要给人过多地讲。对方要问点什么事儿,简单地回答。你要讲多了,就好像拿法换食物,这不行。
 
另外,我们所带结缘的经书,这个时候不要发。去了:“阿弥陀佛!给你本书,完了你给我点儿饭。”那成了换了,不能这样做。就是乞完食我们就痛痛快快地走,不要做任何的布施。除非特殊情况,这个人很难遇着僧人,比如身体残废、岁数大了,我们觉得很难遇,就把经书布施给他。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乞食,他布施你食物,这个时候你给他种上福田。如果你再给他施物,他的福田、他的福德因缘会降低,变成一种买卖的关系了。他不能长期地思惟这种布施:“我那天布施了僧人,心里特别痛快,我没有要丝毫的回报。”你如果给他造成一种回报条件,他对这个事的思惟会减轻,也就是说把他的福报因缘给灭掉了,所以这样做不好,要尽量回避这个。
 
要结缘经书,平时走在路上就给人结缘,乞食时尽量回避这些。不然有人会说:“你看他有经书,咱们为了要点儿书,给他买点儿东西吃。”那不成换了吗?确实有这种情况的。有的人就是这样,你看布施的时候他不布施,等你要发书,他过来要了:“给我本书,给我本书!”他看热闹。你为什么给他?他布施食物了就给他经书。“那行,我一会儿去买点儿东西,我也布施点儿,完了你给不给我?”——这最后成了一种买卖关系了。所以要回避,这些大家都要注意。
 
乞食基本上就这样,分配的小组在两天之内不换。等到第三天,或是有特殊的情况再调换,都互相换一换,带一带。比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乞食方式,大家都看一看,你们学会了将来再带别人。
 
(二)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二上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县城 
 
缘起:对一初学佛,男信士开示
 
该初学佛男子想至大悲寺皈依,问皈依的条件。
 
你想皈依,先把《心经》背下来,将来再背“大悲咒”。有了《心经》,起烦恼的时候,按照《心经》念一遍,马上心里就清净了,那都是无价之宝。从佛教来讲,那是最深的真理。世间法呢,只是相对的真理。佛法呢,是绝对的真理,它俩不一样。世间法,只能在世间生活中,一点点的随着物质而变化,它去适应物质。佛教不是,佛教是改变物质。把物质变成什么呢?完全变为自性、心。
 
男信士:现在这个社会,像你们这么修的特别少!
 
慢慢的就好了。总得什么事都有个带头的,是不是?
 
男信士:现在这个社会,能遇上你们这样的出家人都感到特别有缘。我真是头一次见到像你们这样的,按理说就应该这么修。
 
应该的。这并不是我们要创造一种修行方法。而是佛在世的时候告诉让我们怎么修,我们现在就怎么修。我们并不是说,要自己搞出特殊的一套,要和别人不一样。
 
这个《心经》,是唐三藏,就是“唐僧”啊,他叫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的时候,他就是靠背这个《心经》走到印度的。这是一个菩萨传授给他的,他取经途中遇到难处的时候,就背《心经》,魔障就消除了,非常好。
 
男信士:对佛教我是懂得很少,也就最近一、二年才信的,再说也没有地方请教。有时候多看点书。所以有问题就跟你们请教一下。
 
有事你可以打电话。你具体做什么工作?
 
男信士:我在这边卖化肥、农药,合股搞的,效益不算太好。
 
将来多卖化肥行。别卖农药,杀生。能把这个转到化肥上,问题就不大了。
 
男信士:你说果树不打农药,那生了虫子不行呀?
 
有时候打了农药,虽然保护了果树,但是你也杀生。众生就是这样,你杀我,我再杀你,互相轮回不已。你杀生有杀生的果报,有时候我们为了一口吃的,杀了很多众生。佛教呢,对此也有解决办法,可以诵“大悲咒”。比如弄一桶水,诵“大悲咒”加持“大悲咒水”以后,就往树上喷。你要是心诚的话,以后这虫子就走了,就不再生虫子了。但得心诚,它有很大的力量。
 
男信士:以前对这些东西都是半信半疑的,最近还行,感觉自己心挺诚的。一般的寺院都会去拜一拜。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因为啥呢?佛教比世间法还真实。咱比如说国家,国家几十年就一换,甚至多的几百年它也就消失了,马上又换个朝代。佛教呢,三千年一直没有换过,它能这样地存在,这说明它的真实性。
 
男信士:对。但是现在佛教好像大多数都有点改版了,不是像你们这样,这么苦的修行了。
 
它虽然是改了,有些不太一样了,但是佛教的宗旨它终归是没有变,还是信佛。
 
男信士:我也看了你们行脚的光碟。你们这种修法是最原始的那种修行是吧?我感觉要想修佛就应该这么修。像我们年轻人有事业心,也有抱负,可能做不到你们这样,但是多做些善事,还是应该的,因为因果关系啊。
 
做善事呢,也就是正语,正业,这都很重要的。正确的事情我要去做,不正确的我不能去做,而且对自己将来也有好处。像杀生这些事,杀猪、杀羊、打农药,这事我不去做去。我也不卖这些东西,耗子药啦,这些东西都不去做,同时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比如说,像卖化肥啦,其它一些不杀生的东西,而对人身体有好处的东西,我们做这些事。
 
至于世间的生活,有时候离不开,那是世间的需要,但是慢慢可以改变这个东西。人生就像什么呢?水涨船高,你为了追求生活更加地富有,它就会造很多业。造很多业的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灾难。很多的灾难就这么互相产生,最后整个世界都是不安宁的。
 
你看着咱们现在是水果也吃了,长得也很大。而且鱼、肉也吃了,也觉得挺香。但是你看像美国呀,以及各地的战争、灾难,同时都来了。什么原因来的?就因为你杀生来的。为了嘴上一时的痛快,马上惹了终生的祸害。你像那个印尼的海啸,你看那个人哪,拼命地往海边跑,跑到海边海啸了,一下死了多少万人。那些人的灾难是哪儿来的?就是过去杀生太重。你比如说在海边打鱼的人,杀生过重的人,来偿还命债,最后都到那块集合去了。因果一成熟,灾难就起来了。
 
这里的因果,不是海有海啸,海不能自己产生海啸,是什么产生海啸呢?是人们那个心,就是说人们造那个业坏了,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外面的物质有什么能变化,而是人们那个心坏了以后,所引起的变化。就像汽车似的,汽车在那儿放着,自己不会肇事,是开车的人给开的肇事了。
 
男信士:现在像我们要皈依的话,像吃素这方面做不到怎么办?这方面马上要忌啊,真忌不了。
 
慢慢忌荤呗,尽量忌。还是忌了好,吃素对身体也好。你像我们以前在世间都生活过,过去也是这样。
 
有时候慢慢看看书啊,诵诵经啊,慢慢自己就爱吃素了。为什么人爱吃荤的呢?就是人有一个嗔恨心,对众生没有慈悲心。慈悲心小的人,他就爱吃荦的,慈悲心大的他就不爱吃了。慢慢自己心里清净了,这些东西一闻着就恶心要吐了。它的转变是自然的,不是说强迫性的。
 
男信士:现在有些时候真就不清净,家里啊,生意上啊,都挺多事的。有些时候也想像学佛似的把心静一静,而自己又做不到,毕竟现在有父母啊,有家庭啊,挺复杂的。
 
有时候啊,世间事很复杂。你就按照这个《心经》和《地藏经》去念,这些问题全都能解决。
 
男信士:自己脾气不好,就是经常诵这个《心经》是吧?
 
《心经》、《地藏经》诵完了以后,那脾气马上就改变了。那脾气不好是什么呢?就像一场戏似的,像露水似的,太阳一出来,没了。这个经书就像太阳似的,太阳一出来,那露水就给照没了。所以说这是无价之宝,世间的宝贝永远和它没法相比。
 
男信士:我家佛像也供得挺多,都是比较不错的那种铜佛像。一般我回去首先就上炷香。
 
你每天早晨上香,诵经,诵完经以后再做事情,而且每件事情都顺利。你等到晚上呢,再上香,再诵经。这一天所做事情有错误的地方都能忏悔掉。来回这么做,这样你整个事业都会非常顺利了。
 
过去为什么佛教在国家里非常受重视?现在还差了。在过去帝王时代,比如说山海关这打仗了。皇帝在哪儿?在北京哪,有时候兵马调不来,怎么办呢?就诵经啊、诵咒啊、做佛事。七天以后,边境的战争就消失了。所以说,过去佛教都在皇宫里,皇帝下了早朝他都跟着去诵经、诵咒,他为了政权都这样做的。我们的事业也是这样,都是一个道理,它能改变一切。所以说这是无价之宝。
 
男信士:有些事啊,能把它看开点,就会好一点。
 
不光是看开了,而且认清这个事情。比如说有人骗你,你马上就认识到他是骗子,你说你还能受骗吗?就不能受骗。世间法就是天天骗你,吃啊、住啊、人哪,它都在骗你。如果你诵完经以后,它再骗不了你了。而且你在这里很自由自在的,这好处是非常大的。
 
男信士:挺好的,跟你们聊了一会儿,感觉这心就挺静的。像那个念珠我家里挺多的。你看我什么也不喜欢,就那个念珠经常留着,有时候我就看一看。
 
念珠经常搁手里捻。你比如起烦恼了,一捻,心里烦恼就转移了,思想也转移到那块去了,这就好多了。
 
佛教啊,有很多深的道理。人要不学佛,这一生就白做人了。不学佛,这一生哪,人就是白活了。一点意义也没有,除了吃、睡,和动物没啥区别了。你看就人这一生,吃、睡、有个男女,完了有孩子就完事了,动物也是那样,人活着就白活了。
 
所以说人这一生学佛掌握真理,这才是主要的。人活着,为什么要活着?死上哪儿去?生从哪儿来?我们都得研究清楚了,是不是?人再没有恐惧了,等你把这些事情都研究完以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恐惧,对生没有恐惧,对死没有恐惧,对活着也没有恐惧,而且很自在的。没有比这再舒服的事情。世间就给你钱,它也是个迷茫。钱也不知道是怎么花?也不知道花钱为了什么玩意?除了吃,没有啥用处,是不是?就是造业。
 
男信士:学佛了,像我们以后就多挣些钱,做点善事呀,这也是应该的,因果关系嘛!
 
但是你说做些善事,只能是来生能得好处,将来你更有钱或更好,但是终归不是究竟。如果研究佛法,把它研究透了,研究这人生,你在世界上就像另外长了个眼睛。就呼吸也不一样,非常清净。世间上任何东西它都不能吸引你,而且不能伤害你,那多好,那就自由自在了。所以说佛法的利益太大了,要好好研究。你看看出家人,你说一个傻、两个傻还行,难道全部都傻呀,是不是?那么多出家人,为什么都奔这条道?就因为知道它是个真理。
 
男信士:我认为佛教这个讲因果,也是一种信仰。人多行善,少做恶事。不然现在这个社会坏人多么多呀!
 
如果通过学了这些,而对那些坏人、好人,我们都以平等心看待,对坏人就没有那种仇恨心理,而且能找出他的好处来。不去仇恨,没有啥可仇恨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好处。做恶事的人,他也有他的难处。每个人都想好,但他错误的以为抢别人钱就好,他以为打了别人就好,他以为骂别人就好,或是做了些坏事,抢银行就好。他想好,但是走错路了。好不是那么走法,得在佛教这儿学,你才能走到好的那条道路,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幸福所在。人人都想好,但他走错路了,所以说应该给他把这条路纠正过来。像我们行走,就是纠正这条路,让大家认识佛教,来纠正那种不正确的追求。不要追求那些东西,没有用。
 
男信士:这一路上,也是不断给大家讲法?
 
以身示法就行,有时候讲也行,不讲也行。你走过以后,只要看到和尚,他今生就得到福报了。
 
男信士:我昨天坐车过去,在那块看见你们了。当时有很多人说,人家这才是真和尚哪,人家都在桥底下住的,挺不容易的。
 
是啊,过去有一些假和尚,要钱哪,骗钱哪、骗吃的,造成很坏的影响。
 
男信士:他们就是上谁家,给你算命啊,给你这、给你那,给你看这、看那的,完了要你钱。现在这样挺多的,很正常。
 
所以说哪,他们就认为什么呢?和尚都是这样,和尚都是假的,从而造了很多口业。将来他死了以后,因为造口业会到恶道去。如果我们出家人行脚从这走过以后,他认为:哎呀,这是真和尚。他把原先假和尚的概念从脑子里就抠出去了,这有真和尚,由真和尚代替了假和尚。他不至于造口业堕恶道里,就把这问题给纠正过来了。
 
男信士:跟你们认识了,就是有这个缘分吧,以后你们那个修行方法,肯定也能从我这传给很多人。另外,我这还有些事情都不懂。
 
没事没事,你先看经书。咱们那儿还有很多书,都非常好的。经书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佛的,如果这背下来都是无价之宝。看着册非常薄,但是那里面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有时候我们这一辈子都学不完。需要书,可以随时来请,我们那儿都有,这都是无价之宝。将来在农业上,你可以诵“大悲咒水”,洒在一些东西上,它都起作用。天天诵这个“大悲咒水”,你做饭,把这水放里,那饭味都不一样,都改变。那个水的物质可以改变的,不是不可以改变。
 
男信士:你们出来一共多少个师父?
 
十五个。
 
男信士:一直走到哪儿?
 
准备走到秦皇岛附近,也许穿过秦皇岛,完了就回去了。我们一年就走十五、六天,最多时走两个半月。十一年前我从你们这儿走过,也这么走的,那从五台山往东北走。
 
男信士:家里寺院那边还有多少个师父?
 
现在还有十多个,也得十五、六个吧。
 
男信士:一共三十多个人。挺难得的。
 
三十多人。像咱这种修行方式——咱还有下院,下院还有三十多人,还有几个依止寺院,慢慢的扩大就好了。什么事情都得人去做,你不做不行,对不对?什么事都有个人带个头,带头就好办了。
 
男信士:您就是咱那个寺院的住持。这个最先就是你做的呗,是不是?按这种修行的方法。
 
实际上,最先还是佛做的。
 
男信士:就是咱们那块,是你先做的?
 
是这样。十一年前行脚从绥中这儿走的时候,那都是小房,没有这楼。都是小房,不大点,周围都是卖货的。看着都不认识了,原先没有这么多东西。过去街面也没这么宽,但是楼房变得比较多了。
 
男信士:你们一天能走多少里路?
 
三十多里到四十里路吧!走得不快。因为刚开始走,走快了脚受不了。等到适应了,却又该回去了。
 
男信士:谢谢你,师父,学到了不少知识。
 
(三)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二中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县后周村 
 
缘起:对河北省山海关地区居士开示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请问您,我们早晨早课应该诵什么经?
 
早晚课最好按照现在定的早晚课本诵。因为这个早晚课本,是经过祖师大德多少年积累的经验,禅净密律教全都包括在里面。它是很精练,不能再精练的一个宝贝了,五宗平等都在那里。所以上这个早晚课非常适合我们,不管在家居士、出家僧人,都诵这个,整个的心都是一致的。另外,你们学会这个早晚课,到哪个寺院去,上早晚课都能跟上,而且心还平等,不会有分别心。所以这个早晚课非常好,我看还是诵这个早晚课好。
 
如果有的人专门修净土,就愿意专门念“阿弥陀佛”,那是另一回事。如果没有这种特殊的因缘,还是诵这个早晚课比较好,比较正常。另外,就算我们自己有单独的课程,但是我们的心应该和全国的僧众、和全国的修行人都要合在一起,事相要合,心里要合。事相要合了,心里更容易合,这样非常好。不要产生分别心,分别心越大对修行越不利。
 
另外,特别早晨诵“楞严咒”是非常好的,它有特殊的力量,包括修净土的也是这样。印光大师就讲过:修净土的人,如果要闭关,必须诵“楞严咒”。如果不会,你也得照本念,早晚都得念。
 
一居士:“楞严咒”早晚都可以念,是吗?
 
早晚都可以念,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念。这个问题十一年前我在秦皇岛给他们答过。那个时候他们问我,这个“楞严咒”能不能晚上念?或房间、地点、环境变化了能不能念?我说都是可以念的。
 
(编者注:上妙下祥法师十一年前从五台山行脚回辽宁,途经秦皇岛,今天请法的山海关居士中,有几位是那时认识的。)
 
一居士:师父,请问一下,我早上起来念《无量寿经》,您看可以吗?
 
可以。但是如果上早晚课的话,最好按照这个早晚课本诵,其它时间愿意诵《无量寿经》是可以的。这个早晚课尽量要一致,全国都一致的话,我们这个修行方式,这个心很容易合。你比如说,你要诵《无量寿经》,他那边就诵早晚课,你就感觉到他的早晚课和你的心就不合,心里多少有点别扭,是不是?尽量消灭这个差别。
 
一居士:师父,上早晚课的时候,有的居士上香,是上香还是不上香呢?
 
上香的目的是让我们天天见佛。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我们早晨看到馒头,我们对馒头要产生一种想法。晚上我们对睡眠要产生想法,对家庭、电视各方面都要产生想法。这些想法,都是让我们轮回的想法,所以必须把这些想法要剔出去。用什么剔?用佛像。我们一上香,见到佛,把我们心中的恶念马上就给拿出去了。所以上香应该是时时上,常上。哪怕你半夜起来上支香,这功德都是无量的,半夜你上支香,最起码回去能做个好梦,不做恶梦。
 
上香主要是用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来教育我们,使我们时时提起正念。上香它不存在时间问题。我们有个黑天白天,佛菩萨在修行中是没有黑天白天的。应该随时上香,这功德非常大。越是晚上上香功德越大,因为啥?人家都不上香了,都睡觉了,你不睡觉,那你比别人的功德就增加一块,是这么个意思。
 
一居士:师父,我一般在晚上十一点钟诵经,可以吗?
 
可以。
 
一居士:那也可以上香吗?
 
可以,你什么时间上香都好。 
 
一居士:师父,怎样修大家说的恭敬心和平等心?
 
修平等心和恭敬心,它有个基础。什么是它的基础呢?那就是戒律。戒律是一切菩提心之本,也就是一切平等心的根本。如果你不修戒律,想得到平等心是不可能的。你不守戒就像一杯水,底下漏个眼,怎么装它也不会满的。我们的平等心生起来时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平等心。无分别心是平等心,并不是说你是小虫子,我可怜你;你是大马,我可怜你……不是这个意思。佛法的平等心没有一切众生相,这叫真正的平等心。当然由于这个平等心,我们对小虫、对大马都看成是我们自性中的流露,所以我们要生起无限的慈悲。这个慈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我们真正的平等心。
 
这个平等心来之非常不容易的,必须严持戒律。首先在居士这块,就是三皈五戒、在家菩萨戒和八关斋戒,必须做到。你持戒得达到什么程度呢?持到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时候,才能算你有点持戒精神。你自己都认为有一部分在持,有一部分没持,那你想得到平等心,是不可能的。必须得严格持,豁出生命来持这个戒,你才能把戒律抓住。
 
戒律也不是那么轻易抓得住的,虽然我们有些小的戒律能做到,但有很多戒律我们同时也破坏了。你必须豁出生命来修行佛法,不能说:“我可以不吃肉,但我可以吃鸡蛋。”也不能说:“这(菜里)有点蒜行不行?”有一点蒜也不行。说:“只有一点儿,它不能产生什么毛病”,那也不可以。佛是法王,只要下了命令,不允许食用葱蒜等五辛,你就吃一点都犯。你就吃针眼一点,就有那种吃的想法,那都算犯戒,那都不允许。我们不允许有丝毫的违犯法王的命令,不管它起不起作用,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持戒的精神必须要严格,一点都不能含糊。在这个基础上,持到一定程度,那种慈悲心、平等心一下就起来了,它自然就生起来了,不是人为的,但是得通过我们人为的去努力持戒。最后就会生起了智慧,那智慧就是平等心,不是另外有个“平等心”。
 
我们在平时行持上,一定要发挥这个平等心,不管是贫富、老少、男女、大小,我们都要发慈悲心,都要救护,都看成是我们一体的。他庞大,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他微小,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他们都是我们法身的变化。经上不常讲吗:心外无物,一切都是心中之物。所以说应该敢于承担。有的人晚上看到星星、月亮这么广大,就不相信自个有那么大的心量。这是错误的,必须要当下承担,这也很重要。
 
再一个,修这种平等心平时就得要恭敬三宝。你恭敬三宝就得法,你不恭敬三宝,法就不成就。因为一切法,必须有三皈依才能成就的。你没有三皈依,就要受其害,而法也不能成就。虽然有时候能闻到法,但马上就失去了,因为你没有三皈依。所以我们时时的要三皈依,通过三皈依我们才能得到这种平等心。
 
三皈依,我们大家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要皈依佛?因为佛能弘扬一切法,所以我们要皈依佛。为什么要皈依法?因为法能成就佛,所以我们皈依法。为什么法的位置要放在中间,而不放在第一位?因为法要由佛来弘扬,所以佛放在第一位,这个位置不能颠倒。有的把法放在前面,把佛放在第二位,这就犯戒了,结罪了。这都必须得做到,而且得懂得其中的关系。
 
第三个就是皈依僧,为什么皈依僧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佛走了,法虽然在,但是真正的弘法任务已经交给僧人了。僧人是末法时期的行来主,就是走来,是这的主人。这个行走的主人是谁呢?是僧人。坐禅主也是僧人,讲法主也是僧人。末法时期一切的弘法任务,都交给僧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皈依僧。不管这个僧人讲法如何,你是听过或没听过,必须有恭敬心,要认真听。因为僧相本身就是法相,这个很重要。大家今天赶来,这就是恭敬僧,这就是我们三皈依的一部分。你这样三皈依了,很容易就得法。
 
有的人认为在家自己修,不必上寺院去,特别去看僧人。有时候(个别)僧人不见得做的都那么样——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所以有时候对僧人失去了信心,这不好,这样认为关键是我们自己受损害。一定要恭敬僧人。即使最次的僧人他也能讲法,远胜于外道,就是破戒了,他也远胜于外道。为什么呢?因为佛讲过,受戒和不受戒的人果报是不一样的,受戒和破戒都能成佛。破戒的人将来也能成佛,唯独不受戒的人不能成佛。外道不受佛戒,所以他不能成佛。
 
有的人受戒以后破戒了,虽然有一些毛病,就像在这道上走,他可能摔个跟头,但是他起来以后,还能顺着这条道向前走。所以说我们要恭敬所有的僧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对佛法僧,尤其对僧人在恭敬上一定要特别加小心。我们随时都要去寺院,要去见僧人、礼拜僧人。一礼拜,我们很多的业障一下就消除了。你觉得那个头磕得挺冤枉,实际上不冤枉。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皈依,因为这是成就我们一切功德最根本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连正信都没有,你如何能持戒呢?你实在谈不上了。如果没有三宝,你那一切所谓的“戒”就会变成外道戒。外道虽然也做很多善事,但不属于佛法,也不属于佛戒里的善法。佛法是建立在哪呢?建立在三皈依的基础上。三皈依是绝对的真理,没有三皈依一切都不能成就的,有三皈依才能成就一切。佛法区别于外道就在于三皈依。我们大家一定要慎之、再慎之,思惟、再思惟,一定把这个弄得明明白白,你将来得法是很容易的。如果这个弄不明白,你什么法也得不到,而且还很容易堕落邪见,堕落外道里去,这个也是很重要。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
 
一居士:师父,供佛像怎么样才能供养得更好?不会给人带来灾难。
 
佛不会给人带来灾难。他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予光明和温暖,他不会带来乌云。我们所谓的供养得好和坏,只是供养不好不得利益,供养好了得利益。如果你毁坏佛像,那当然有罪了。所以我们供养佛像要如法,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去做,佛不会怪罪你。我们尽量供养得如法,这样会获得更大利益。有小利益和大利益之分,是不是?不像外道,你不好好供养我,我将来就杀你、要给你灾难。佛法里没有这一条。在佛法里,哪怕最坏的人我们也要度他,佛也会救他。
 
过去不是有个人吗,这一生从来没做过一件好事。有一次看到道上爬着一只蜘蛛,他本想用脚把蜘蛛碾死,后来寻思寻思:算了,它太小了,不碾了。就这一念,他这一生就做了这一件好事。后来堕落到地狱里,佛发现他有这一件好事,就用一根蜘蛛丝垂下地狱,发出亮光。他一看见有亮光,就顺着丝爬上来。当爬到一半的时候,别人也要跟着爬。他起贪心了,寻思:你们都跟着上来,这丝不是要断了吗?他就用脚将那些人踹下去了,踹下去后这丝也折了,他也掉下去了。但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他虽然贪心过大,恶业大于善业,最后又回到地狱。但是佛就这么慈悲,哪怕你有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善念,佛都救,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放心地供佛,不会有什么问题,绝对不会给你带来灾难。只能是帮助你不断地增加智慧,去掉烦恼。增加无穷无尽的智慧,福报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你只管放心。有时候我们刚开始供,不一定那么如法,给佛上香有时候上一支,有时候上三支,一会儿上香,一会儿不上香的,这只是你获利多和少的问题,不存在灾难的问题。明白这个意思不?所以说这个不一样。不像外道说的:你不供养我,将来就给你弄点灾难出来。佛不会这样的,佛永远不会给你带来乌云。
 
一居士:比如受五戒的居士,自受戒后他没披礼忏衣,这个属不属于犯戒啊?
 
这个在庄严上,按道理应该是搭衣的。搭衣是指到寺院参加法会时要搭衣,并不是在家搭衣。出家人是时时搭衣,不搭衣犯戒。在家人不允许时时搭衣,常搭衣犯戒。在家不搭衣,等到有法会或是诵戒的时候,这可以搭衣。出家和在家在搭衣要求上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还是可以的,但应该储备礼忏衣,将来忏悔的时候好用。
 
(编者按:礼忏衣亦即缦衣,若在家内礼拜、持诵时也可穿着。《毗尼日用切要》云:“(在家受菩萨戒)自身听著缦衣一顶,礼拜、持诵。不听城邑聚落,披着往来。若入寺礼三宝,当囊盛随身,入寺中方著。所以在家听离衣,若恒披则犯制;出家不听离衣,若离则犯制。”)
 
一居士:有时候作为居士,来僧人了我们就要护持,但有的人说你这儿跑那儿跑,说我们是乱跑,我们怎么样把持这个平等心护持好所有的僧人呢?
 
我们对所有的僧人都要有恭敬心,但在护持上我们也要有所选择的。如果这个人为了钱财,不持戒,那我们就忏谢而去:“对不起了,对不起。”回避就完事了。
 
一居士:也可以回避这样的吗?
 
回避,咱不说三不道四,回避就完事了。如果是持戒修行,那我们就应该全心全意地护持,主要是护持戒律。区别好和坏,就区别在戒律上。现在有很多假冒的僧人,不如法,我们不能护持,因为护持他会使很多人堕落的。因为有人会认为:你看这个居士有修行,他也护持这个(不如法)的僧人,那这个(不如法)的僧人肯定是真的。有时候会造成了一种误解,这个不合适的。
 
我们必须要考察、要调查、要观察师父,这都很正常的。按密宗有的讲法,观察一个师父得需要三年到六年的时间。你想得需要这么长时间观察,所以说不要盲目的去做。如果符合佛的戒律,我们按照佛的戒律去做。一定要观察后再护持。
 
恭敬心和如法的护持,它俩看似矛盾,必须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地做到护持正法。既要对僧人有恭敬心,不说僧人过失,同时还要护持持戒的僧人,我们来护持佛的戒律,这个很重要。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一居士:师父,受五戒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受五戒,只要是我们真心实意的想去持戒,就没有什么条件。不过如果到我们那儿(大悲寺)受三皈五戒有点儿小条件,也是应该做到的。我们每年是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两次受戒,受戒前得要背《心经》、“大悲咒”,背一个也可以,能背两个更好。得三皈五戒的头一天去,要听讲三皈五戒的意义,晚上要忏悔一夜,第二天才受三皈五戒。目的是让大家真正地理解什么叫三皈、什么叫五戒。
 
因为啥?有的人领个证就走了,然后说我是佛教徒,实际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懂。不懂实际上不怨你们,怨我们僧人。僧人没给你讲,所以你就不懂,是不是?必须得讲三皈五戒的意义,得有人对这方面进行要求。另外,受戒前还得忏悔。你过去的业障没忏悔,就像是水杯没清洗干净,就想装净水,那净水也会被污染了。如果清洗干净再装净水,这个新水它永远是清净的。
 
所以受三皈五戒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主要是我们能够真心实意去受,而且受完戒真心实意去做,这很重要。就像发给你一把刀似的,如果你知道这刀可以切菜,这个刀就很有作用了。如果你拿这个刀尽往自己身上割,这个事就麻烦了,是不是?你说:“我受三皈五戒了,我是佛教徒。”但尽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把佛也给抹黑了,三宝也抹黑了。最后人家不是嘲笑你,是嘲笑整个佛教,说:“你看佛教怎么乱七八糟的,你们信佛就这么信哪?”实际上就等于发一把刀,你把自己的法身割得东一块西一块的,这就不好,不合适。所以必须讲得很明白,而且我们做得很认真,将来你就了脱生死,另外,再度很多的众生,这是很重要的。
 
一居士:如何为了众生发菩提心?
 
如何发菩提心?刚才我讲了,就是严守戒律。先把自己的戒律严守好,因为戒是无上菩提之本。你如果戒律做到了,自然就发出一种慈悲。这种慈悲建立在戒律基础上,非常广大、清净、无为,这是很好的事情。
 
因为佛法是三无漏学。什么是三无漏学?就是以戒生定,以定生慧。我们要想发心,要得到菩提心,首先就是持戒,没有别的路可走。说:“我不持戒还能得到菩提心。”那如同谈玄说妙一样,是不可能的事。就像是空中楼阁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必须在戒律上下功夫,那个心才会慢慢地起来了。戒律持到很严的程度,突然地生起慈悲心,就离相了。离相了以后,这个慈悲心发起来以后,就是菩提心,而且永远不会退道的。不管多难,这个世界上就剩你一个人信佛,你也会走到底。
 
我们说的那个发心,有时候是嘴发心不发,嘴上发了,能做一点,一年二年行,三年五年就找不着了,自己想找它也不起来,想往上走也不好使。因为什么?他没有那个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在戒律上下功夫。佛法就是这样,以戒为基础,佛法才兴盛。佛也讲了:末法时期要以戒为师,正法才能久住。这个是很重要的。想发菩提心关键就在戒律,平时生活上严守戒律。比如说你和人互相交往别撒谎,买东西要平等,别占人便宜,别跟人讲价钱等等的事情,都是在守戒,这是很好的事。
 
一居士:师父,受五戒的居士必须得吃全素,是吗? 
 
就不受五戒,作为人来讲,都应该吃素的。并不是受了戒以后才吃素,吃素这是起码的要求。人这一生不应该杀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前生)的父母,也是未来诸佛。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多生多世,在各道里轮回过,我们也当过蚂蚁、也当过猫、也当过狗、也当过鸡,它们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姐妹。我们把它杀了,都不知道是在杀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另外一切众生相都是自己心中之物,如何可以伤呢,是不是?这都是不可以伤的。所以吃素不但对我们学佛来讲是应该的,就是作为人来讲也是应该的。
 
另外,比如说牛奶,咱们说很有营养。那牛奶是哪儿来的?是牛吃草换来的。牛吃草就有牛奶,那我们何必还得经过一关,直接吃点蔬菜不就一样了吗?是不是?是一样的。我们非得人家“加工”以后再吃,这就不合适。另外,你喝牛奶,它还有毛病,它那里有牛脾气。喝牛奶喝多了,那个形像、脾气和牛一样,闷乎乎的,发脾气也像牛似的。所以对众生要有慈悲心,我们应该是吃素的。
 
另外,吃素对身体还好,不得病,很多高血压、脂肪肝等等的病都去掉了。如果不吃素,这些病你都逃不掉的。还有吃众生肉的果报在那儿?有一笔血债跟着你,将来都得偿还的,你还也还不清。你看现在得高血压、肥胖症的很多,就是吃那些肉类吃的。你看我们不吃那些,就没那么胖,所以应该吃素。 
 
另外,吃素还有一个安全感,佛在经里讲:虎狼闻着吃素的人,它不爱吃。对吃肉的人,虎狼闻着香。现在的虎少了,狼也不来了,以为它就不吃你了?不是不吃你,那还有汽车呢,是不是?还有那些现代“虎狼”也要“叼”你。铁虎狼,它也来。所以吃肉有很多的害处,应该吃素的。 
 
你再看有病的例子,有时候我们吃素的人也有病,但是有病和有病不一样。信佛吃素的人,有病到医院一检查,什么病没有。虽然看着病很重,但真正检查器官上没有什么损伤,人家说你身体很好。吃肉的人,除非没有病,有病了一检查就很重,检查出病时可能人就快没了,是很危险的。所以说吃素和吃肉在本质上不一样,为了自己的长寿、健康,为了儿女的健康,为了所有的众生,我们都应该吃素。 
 
众居士:阿弥陀佛,谢谢师父! 
 
(四)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二下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县公路边
 
缘起:对一木器厂工人开示  
 
工人:我听说念《金刚经》能超度亡魂,对吗? 
 
那不一定,佛经哪个都能超度亡魂。 
 
工人:念哪个都可以? 
 
念哪个都行,你拿这个经也可以超度,拿那个经也可以超度,并不局限于哪部经。佛说的所有经,既能度活人,也能度死人。 
 
工人:就说可以度这个死人,就是他的业力……
 
就是消除他的业力,借你诵经的功德去超拔。《金刚经》、《普门品》、《无量寿经》、《地藏经》这都可以。 
 
工人:这些经我应该怎么看,就是说从头看,得背诵,还是就那么看? 
 
你要是能背诵那是最好的。像这个经,(结缘给你的佛经)你每天都念一遍,一遍到两遍的。 
 
工人:再一个,师父我打听一下,就是像我如果是吃素的话,可不可以说有时间界限地吃素啊? 
 
也可以,你比如说六斋日、十斋日吃素也可以。如果能每天都吃素那就更好了。你可能还没办法做到全吃素,你皈没皈依呢? 
 
工人:没有,我自己就是信这个的,这佛教的磁带我没少买。 
 
这是应该看的,这是无价之宝。做为人来讲,这一生一定要学一学佛法,要不学佛法,你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够。 
 
工人:寺院我常去,常接触佛学上的事,但是有些时候我自己也挺困惑。现在你说我信吧,有些时候信到一定程度,就觉得有点信不下去,觉得这个东西挺缥缈似的,不现实似的;但有些时候自己坐那儿寻思寻思,自己感悟一下也挺有道理。但有些时候总有这个困惑心理,这个佛学到底是不是所说这种情况啊?
 
这个佛教和别的教不一样,佛教绝不妄语,佛也绝不妄语。你对比一下,你就看一个朝代,有的一个朝代存在几十年,甚至一个朝代存在几百年。但是哪有说像佛教存在三千年的?从三千年前佛出世,到现在,佛教从来没变过,这就说明它存在的价值,是不是?
 
换句话说,一个人傻、两个人傻,你说那么多人,那么多和尚都傻啊?信佛人都傻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信佛?佛教必然有存在的道理。谁都有他的思想和思惟,都有他的工作,有的甚至把高官厚禄都舍掉了,而去学佛,把自个儿生命都付出了。你说这个事儿,哪个人不比我们聪明?是不是?他们为什么这么专心地投入。难道佛教只是一种宗教?不是,它是一种真理。
 
而佛所讲的,你不用听别人说,你就看看佛经里所讲的道理,就是世间人没法讲出来的。和世间法一比,佛法的道理太深,绝对是真正的真理。不光活的人能度,死的人也能度。不光是人能度,连畜生、所有众生都能度。包括解释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真相。你看没看过那个科学之父叫爱因斯坦的所说的话。爱因斯坦是科学之父,他在科学研究领域那是最高造诣了。他说:“能与科学共存的只有佛教。”他对佛教非常崇拜,而且非常信。包括毛泽东,包括这所有的人,这些领袖对佛教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包括过去那皇帝都同意这个,绝对不是迷信,它是个真理。 
 
工人:是,但有些时候吧,我是老静不下心来,就是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
 
有时候这个事就得反复念佛经,你想信得真,就得反复的念佛经。至于为什么你对佛经有个疑惑心呢?因为你平时对任何事物都有个疑惑心,不光对佛经有疑惑心。不是说我只对佛经有疑惑心,对别的没疑惑心,实际上对别人办事,你也老有反复心,也有疑惑心。你有这种疑惑心的时候,同样也影响了看(佛)书的情绪。 
 
工人:是,有些时候看书寻思寻思,说是对人生这个感悟,人生几十年短短就过去了,人生在世间还是短暂的。但有些时候又反过来了,心里又不踏实了。就是说,你看感悟那时候心情挺好,看得挺开。但是真正做的时候,或出某些事情的时候就把持不住了,不是像当初打坐那么静心了。就是总反复。 
 
你现在就是有个什么毛病,什么问题呢?就是当你平时看书静的时候,你认为思想是正确的,这是很正常的。等你在处理事物的时候,心里起了疑惑,就认为佛教不真实了,是不是这样?
 
其实这个心并不是这样对佛经产生了疑惑,因为什么?我刚才讲了,你这个疑惑心不是你看书所得来的,也不是书不真实所产生的疑惑心。是你早就有这种疑惑心的习性,在脑子里早已生成种子了,早在那里存着呢,不过遇到事儿以后给它挤出来了。就像你有病潜伏着似的,平时觉着挺健康的,一旦遇到事情,这个病就发作了。病发作并不是你现在得的,是你原先就有,明白这个意思吧?是原先就有的,通过这个事发现了你身体有病,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你如果这么认识,就不会对佛经产生疑惑了。越发现问题,越觉得我们应该对佛经产生信心,因为只有佛经才能把这些问题处理掉。其它的任何方式你都处理不了这个疑惑心。我们为什么看佛经还能生成疑惑呢?就因为我们的业力还没有彻底消除,必然有这么一个过程,你不能否认过程。今天看佛经,明天就什么思想都成就了,不可能的事。都得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很漫长的,应该有长远心。 
 
另外,要坚定自个儿的信念,有时候你自个儿想一想,任何的事情,你说有没有超过佛教思想的?没有。不管科学也好、其它宗教也好、或世间哪个理论也好,没有一个能超过佛教。佛讲的非常真实!但是我们现在还是有疑惑,这也很正常。既然其他都没有能够超过佛教的,那我们就应该追求佛教,这是唯一我们的依靠。
 
而且这些东西,佛经里的道理都是需要实践,不断地努力,心才能不断地坚定的。不是说看完书就坚定了,就算你认为这个真理非常正确,等到遇到事的时候它也动摇。像一个瓦盆似的,你用泥做好了,能不能说这个瓦盆就非常耐用?它不能。必须得经过火的锻炼,放在窑里不断地烧,烧完以后拿出来,就坚固了,最后你怎么使用都长久耐用。这也是一样,你看完佛经了,虽然好像懂得里面的道理,但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才能真正地认可这个道理,真正变为你的东西。就像饭似的,光摆着没有用,你必须吃了才饱。所以你必须按照它去做,再融化在生活中、融化在你的所有思惟中,这才能变成你的东西,它就不会起疑惑心了。
 
工人:这个《三世因果经》的光盘我也听过,你说佛家所说的真是那么回事?你就看现在,我感悟现在这个社会,有的人也没做什么坏事,说是平平常常这一辈子吧,也算是挺善良的,但是他所得到的很不幸,或是说坎坷很多。有些人行得不算善,但是他在人世间过得好像是比我们这些人要强。对这有些事,我挺困惑。
 
这个事不奇怪。因为啥呢?我们今生所受的,就是前生所做的。说你看这个人这一生表现的很善良,但是他的命运很坎坷、很不平,好事摊不到他,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前生所造的业就是这样。比如说有的人虽然很善良,但他不断地打鱼、摸虾、杀猪、杀鸡、杀鸭子,甚至杀了很多东西给别人吃,还找朋友来吃。在世间上对人这一点来讲很善良,但对其它众生并不善良,对那些鸡、鸭、鱼一点都不善良,是不是?把鱼说豁肚子就豁肚子,全是他干的事,你说他“善良”吗?平时对人挺讲义气,但对其它众生不讲义气,这都有果报的,是不是?
 
有些人虽然今生对人不善良,但他前生做了一些善事。比如说,看到僧人他去供养,而且尊重,因而得到一个福报。或是遇到佛进行供养,这福报都无穷无尽的,他得了个大福报,或是他帮助过穷人。或是他虽然是很恶,但不接触杀生业,虽然有时候和人斗一斗,或是贪点小便宜,但是他并没有去造其它的恶业。所以在你看他认为不善,但他不去杀鸭子,他也不杀鸡,这就又不一样了。
 
这个善恶的标准得根据什么来定呢?从做不做杀生业能看出他的善恶来,还有其它的方面,还有大事情,还有前生的事情,也能看出来。所以不能根据一朝一夕去看。也有的人很霸道,在世间上骂骂咧咧的,很不讲理,甚至还贪污,但还得到一点好处,是吧?所以别人看着很不平。但你要是仔细看看,他还有些好处、长处。他有些长处正是我们所做不到的地方,另外他还有前生的原因。今生所受的,都是前生所做的。今生所做的,就是来生所要受的。今天做坏的,没遭报应,是还没到时候呢。有的在今天报了,有的得来生报,这都不一样。
 
工人:我也总去寺院,上一些小的庙宇,每个寺院我都烧香,就连小土地庙我都烧香上供,这样做是否正确?
 
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啥呢?你是没皈依,这还有情可原。我们如果皈依三宝了,像土地庙、像那个狐、蟒、蛇仙就不能拜了,就只能拜佛菩萨。因为皈依佛法了,就得按照佛法去修,得有正念,不能越拜越低。我们一个正念都很重要的。应该到佛菩萨庙去拜,这很正确。对鬼神呢?我们敬而远之,尊重它,但不等于你要去拜它。
 
工人:但是,我去过的这些庙宇,里面供的很不一致啊!供佛祖的也有,供菩萨的也有,还有供的鬼王,就是说供的很多,现在不十分统一。
 
这个不可能都统一起来,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供什么是正确的。佛教就是供佛、菩萨。有护法指的是伽蓝菩萨和韦陀菩萨,其它那个什么所谓的“护法”,狐蟒蛇仙这些东西,都不是佛教应该供的。但有些庙确实也供着,这可能是地方的观念,可能原先留下来的,或是有的人故意搞的,或有些人没认识到。这样也误导了很多人。真正佛教是不允许供的。
 
工人:不允许,但是有些庙宇都供,像狐三太奶,狐三太爷,狐狸精……
 
那是不正确的。像狐、蟒、蛇仙,你供它,它还不如人的修行呢,是不是?你还信它,跟它学,将来你的习性也像它。因为你供养,对狐狸特别尊重,它有一种很狡猾、多疑的性格,将来你也会多疑的。最后临终往生的时候,因为你对它的恭敬和供养、甚至皈依它,等到临走的时候有可能做它的子孙。你害怕它,它来接你,你就跟它走了。有它,佛不来接你。
 
工人:就是说狐狸、黄鼠狼这些,它是如何能修成仙的呢?
 
各类众生也都在修行,各道都有佛菩萨在教化它们。也跟它们讲佛法,但它们只是一般的修,都是修完以后得人身,得人身再往前修,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六道里它们确实占一道,但是它们和人比还低一道,还属于畜生类的。立为人,横为畜生,它和人比不如人。所以它应该跟人学,这才是正确的。但是有的人为了贪财、贪名、贪利、贪神通,最后跟它学去了,以为它有神通。实际上就像人念了高中,反而跟小学去学,这不是颠倒了吗?
 
工人:但拿我这个俗世眼光看,它们修行确实有神通。
 
谁修谁都有神通。你供它产生了一些神通,实际上你不知道那神通是你自己的,不是它的,是你自己的变化,你错认为是它的,说我没有神通,一定是它的。本来是你的感应,却认为都是它的感应。是你自己创造出了一个“狐仙”,创造了一个“蟒仙”。你不知道,是因为你供它,自己在创造了一个东西。你把你自己变成一个狐狸或蟒来进行思惟活动,这是很危险的。你创造了以后,反复地供,反复地学,最后不等死呢,可能这个心已经变为狐蟒蛇仙了,已经堕落进去了。只不过还有这个人的身形,自己没看出来,但内心的世界已经是这种状态了,这就很危险了,将来的结果就堕落畜生道了。
 
(编者注:狐、蟒、蛇仙:在东北地区,有的人认为狐、蟒、蛇等已成仙,能附体到人的身上。对此加以供奉,是一种迷信、不正信的行为。)
 
工人:这个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道教只是在修人的身体,修长寿啊、炼丹啊、达到不死啊、保护人身多延年益寿,它是修这些东西。佛教不是,佛教认为这个人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种幻境。人免不了一死,这个人身早晚都得灭掉,即使你活一千年、活一万年也没有实际意义。佛在世的时候,有一种最大的寿命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最后也得死掉堕落,它没有意义。我们追求的是,人有一个本质,就是不生不灭的佛性,我们追求这个。道教是追求身体,在身体上下功夫,不在自性心(地)下功夫。所以佛教属于正修,道教属于外道,它没法和佛教来相比。
 
工人:像我这样,如果不皈依的话就做俗世间修行呢,可不可以?
 
那是不行的。因为啥呢?皈依和不皈依绝对不一样。你要是不想学佛那是又一回事了,想学佛就必须皈依,这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皈依了你才能成就一切。就像人似的,像(对面的)这个木器厂,你不登记,永远不是这里的职工。你不皈依,虽然在外边做得很好,做很多善事,但你只能做世间的东西,做的一切都是世间的善事,世间大善人、大大善人,甚至可以升天,但你绝对不能成佛。皈依了,虽然只做一点事情,因为都按照皈依的路去走,最后它能究竟成佛,皈依和不皈依是不一样的。
 
皈依以后,还有个受戒。佛讲过:受戒、破戒都能成佛道,不受戒不能成佛。像道教、像这些(心外求法的外道)它不可能成佛的。只有受佛戒才能成佛。甚至破戒了,就像人摔个跟头,他可以再爬起来,还在这(修行)道上,还可以向前走。
 
工人:如果不皈依就只能做个俗世间的信徒呗?
 
应该这样看:不是做不做信徒的问题,而是皈依才是你修行的开始,是你真正得到了、知道了回家的路程。皈依了是你找到回家的路程,知道怎么样往家走。并不是要你皈依作为我的信徒了,我控制你,你是我佛教的一部分,将来有事,我好找你办点什么事。不是做不做信徒的问题,不是这个意思,没有那些世间的东西。
 
佛教就是要你皈依以后,等于你找到回家的路程了,你知道怎么样回家了,而且你在世间上能抵制财、色、名、食、睡,能防御这些东西,要不然你没有防御能力。皈依能找到回家的路程,这样你就知道了方向,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行持,这一生就不再白活了,如果没有皈依那真是白活了。
 
人生的过程不是生儿育女,是修行的过程。真正修行的唯独是佛教,其它的只是自个儿在世间上做一点福报,得人天福报就是了,甚至有的做不好还做到下地狱去。因为他不知道方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究竟什么是真理他都不清楚,是不是?就像一个厂矿盲目地生产,能生产出好产品吗?它不可能的事,早晚都得破产。皈依和不皈依绝对不一样。
 
工人:只是我现在俗世心太重了。
 
那慢慢来。一点点看经、诵经,慢慢的理解。佛法是浩瀚的,不是说一下就能理解的。
 
工人:是,我现在感悟这修行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但是也不是说不能做到的事情。有时候觉得修行不简单,它恰好说明真理的存在。人为真理可以舍命的,我们的命要是能豁出来,还有什么豁不出来的,是不是?人如果为了世间事情放不下就太没有意义了,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人老了、有病了、死了,就完事了,这一生又“白瞎”了。来生上哪去都不知道。人生很短很短的,一天一天地都顺着我们心在流注,不断地流逝,你要不把握住,将来那是很可惜的。人生就给我们这么点自由,把握住就把握住,把握不住就没了。
 
人没有啥,谁也不同情谁。我跟你说,没有谁同情谁,只有自己去努力、去克服、去做,这是最真实的。不要抱有幻想,不要贪恋世间的东西,世间的东西永远是一种幻境,像做一场梦一样没有意义。
 
工人:是,我有的时候也有所感悟,但有的时候凡心还是挺重。
 
是。你是没深受其苦,深受其苦就知道了。等你受苦,受到确实觉得苦的时候,你才能觉悟,但是有时候就太晚了。
 
工人:人生真是挺苦,人生确实是挺苦!
 
对!但是有个不苦道。那苦是自个儿找的,放着有一条不苦道,但不去走,还要往苦里钻,希望在苦里找出正确的东西,是找不到的。就像一个方法似的,我们都想好,但你得想那个正确的好,知道哪个是让你真正往好那条道走。你不能说:我杀人也好,我抢银行也能好,得了钱也好,有了女人也好。究竟能不能好到底?最后都是半途而废。很多人都是追求世间所谓的“好”,你看看最后哪个成功了?只有佛成功了。佛彻底成功了,证悟了宇宙的真理,知道人生是可以不生不灭的。人本来就是佛,是不是?
 
要知道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场幻境,没有意义。能看破这个,那才是真正的东西,自由了,解脱了,脱离了这个苦海。我们想在这苦海里不断地追求幸福,能追求出来吗?不可能的事。只有在这苦海里去追求真理,按照佛说的去做才行。佛教还不像别的其它教,光说,然后连个人都找不着,是不是?佛教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从历史,从文物讲,都是存在的,非常真实,没有比他再真实的。
 
工人:师父,那你怎么看待这个基督教啊?
 
基督教,在佛教来讲也属于(心外求法的)外道,没有啥意义。虽然它也叫人做一些善事,但它斗争性太强。天主教、基督教都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种叫法,是人天福报,做人做天,如果再诽谤佛法的话,他可以下地狱,都不用合计了。这是人天福报,和道教都是一回事。
 
工人:师父,我问一下,寺院开光是怎么回事?
 
开光是通过高僧进行的一种仪式,而叫人增加信心。也不必去搞这些,有时候搞一些大型法会主要是让大家增加信心,对佛有个真正的信仰,这就行了。佛像不一定需要开光,不开光也灵。不开光有时候更灵,如果见到一个土块你也当做佛看,那更灵了,是不是?有的地方开光是为了钱财,有的地方开光是叫人生起一些信心。但是有时候有它的弊病存在。我们寺院不搞开光,木头雕刻一个佛像,纸画一个佛像,我们就当做(真)佛去供养。佛法是这样的,是通过对佛有了信心,从而对所有众生都有信心,对万事万物都有信心,都当成佛看,这就是佛的教育。佛并不是说要你皈依我,你就是对的,而是皈依万事万物它(本具)的佛性,这是佛的本意。
 
工人:有些寺院扩充得挺大,耗费不少财力,现在开展得就像旅游区,像公园性质似的。另外有的地方,那个寺院还建在公园里收门票。
 
这也是没办法,末法时期。这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工人:我说这是不是对佛的不敬呢?
 
它属于不圆满,对佛法也有不恭敬的一方面,但同样对众生也有教化的一方面,它两方面都存在,属于不圆满的一种方式。佛教应该是专门修行,这是正确的,也不要收门票。我们寺院就不收门票,也没有功德箱。
 
但是有些寺院为了迎合世间的一些利益,比如说为了利益所在,利用信众对佛法的信仰,去收取钱财,这是不正确的,我看是不正确。但是不正确之中,也有它好的一方面,就是周围的人对佛法能进行敬仰,也教化了不少人,但总的来讲属于不圆满。真正的圆满,应该去掉这些钱财、旅游、经营等,佛教就是佛教,佛教活动场所就是佛教活动场所,也不要门票,佛教徒都可以进来。
 
但适当的场所也可以对外开放一些,比如说,特别是名胜古迹,会有一些外国游人,你不可能不搞,但应该限制在极少数的地方。大部分僧人还是以修行为主,不要搞那些东西,这样佛法慢慢就兴盛起来了。不然都搞那些,都变成世俗化了,佛教很快就灭掉了。现在末法时期没办法,有时候搞点这个,从种善根来讲,还真比开个工厂强。但是开工厂,对佛教没有什么破坏。而搞这个,有时候对佛教有很大的破坏性。
 
工人:它影响佛教形像。误导信徒。
 
而且,慢慢地人们以为佛教都得这么做,最后佛教全为钱财去了。另外,还有一些假僧人就出现了,是不是?这都是确实存在的一个毛病,慢慢改吧,末法时期众生的业力就是这样。现在世间上,你看看什么都有假的,尽假冒产品,是不是?你买个刀片净假的,什么“犀牛”全是假冒的,是吧?但你看世间出现假的,没人怎么评论,佛教有假的那就不行了。
 
所以它是众生业力的一种感应。而且个别地方的政府也利用佛教去做商业经营,还有些人也去迎合政府这些作法。佛教内部有些贪财的人也这样做,有些人迷迷糊糊的,他也不知道佛教应该怎么走。
 
工人:我认为,佛教与世间的一切都不应该有瓜葛,就是清修,就是修行。不应该掺杂着这些世俗的东西,与政治也不能挂钩,与世间旅游业、观光的这些都不应该放在一起。
 
你说得对,这个确实不应该,但有时候没办法,你不找他,他找你。你在这个寺院住,他告诉你:“如果你要不搞旅游,我马上撵你走。”有的人就投降了:没办法就迎合他们吧!有的人还专门为了钱去迎合他们。所以存在着良莠不齐的这种现象,但是慢慢都会改。
 
你看他再怎么不好,也远胜于外道,外道没法与之相比。最起码他知道有佛,知道有佛这一点,将来他就不会走得太远。但在佛教内部来讲,他还是不正确的。得慢慢来,什么事情也不是一步走到底的,佛教发展也有这么个起伏的过程,这是根据众生的业力在表现。
 
工人:师父,你这是什么寺院哪?
 
海城大悲寺。书给你了吗?这是给你的经书。
 
工人:谢谢师父了。
 
(五)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三上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路边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一居士:师父,我觉得这两天腰腿疼,今年春节大悲寺还能打七不?
 
今年不见得能打七了,因为已经打了五年药师七。五年药师七,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今年不见得能打。因为僧人的修行、禅堂,各方面都得倒出来,每次打七都耽误很长时间。咱们打药师七,也是把打药师七的方法教给大家,大家自己就可以组织打。
 
一居士:没有僧人组织呢? 
 
这方法一样就可以。现在打药师七,老居士来的不多了,大部分都是新来的,有时候管理不了,那很麻烦的事,说三道四都有。
 
一居士:人悟了以后还能迷吗?
 
就像把一个物质烧成灰了,这个灰还能不能变成原先的物质?它不可能的事。悟了也是一样,悟了就不能迷了。
 
一居士:刚才我问了问,还有点不明白,是灰还是物质啊?
 
灰也是物质。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意思:物质燃烧以后变成灰,它能不能再死灰复燃呢?是不能的。开悟也是这样,所以你放下就完事了。你怕悟了以后再迷,是不是?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修行过程中有一种什么状态呢,有的开悟以后,由于习性比较重,他又退入习性的那种状态,习性又恢复了。就像窗帘似的,打开以后,这窗帘又合上了。但是这窗帘终归你已经打开过了,只是心力没到,心力到了以后,再打开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
 
一居士:像他们参禅打七,一下就七天,有的感觉就开悟了。如果他开悟之后,是不是他的习气还没有除掉。他的习气没除掉,那是不是叫开悟啊?
 
悟是顿悟。悟的时候是顿悟,他有时候悟了以后,还有一个清理习性的过程。但也有究竟悟,悟了以后再不迷了,也有那种情况。
 
一居士:这个不算真的悟? 
 
是真悟,不是说不是真悟。但是,你说的那个自己认为的“悟”,必须得有印证才能为准。有的胡说乱说,那不行。胡说乱说,认为打个七就开悟了,不是那样。天下事不是那么简单的。往往有时候打七时不悟,等打完七以后,在另外一个因缘上,可能很平静的时候开悟了,他在那时候悟。
 
这悟有多种因缘,得看哪个善根吧。有的在梦中就悟了,有的人听到突然的一个声音,像虚云老和尚,杯落地的时候悟了。来果老和尚,敲木鱼悟的。宣化上人是打坐悟的。悟的方式不一样。有可能在一个事物上悟,有的听一个歌悟的,还有的看着一只鸭子 “扑棱”这一响,他悟了。
 
所以这个悟有多种方式。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别想着悟,就想着修行。你就种因,就在因地下功夫,想我怎么好好修,怎么努力,就完事了。到悟的时候是很自然的,不用你去操心,说:“什么时候悟啊?”那不用操心,只管豁出命去往前走就完事了。你越是担心:“我什么时候悟啊,我什么时候悟啊……”反而障道了。就像人走道,走一走你就停下来,走多长时间也走不远,因为你走一走就停下来了,这样就不好了。应该是走起来,我就不再回头,永远往前走,这样的话你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达到目标,不要担心这个“悟”字。
 
一居士:修行过程中思想总反复,怎么办? 
 
也不怕反复,修行中别怕反复,因为啥?有时候看着像反复,实际上并不是反复。你看像昨天吃馒头,今天还吃馒头,就认为我怎么老吃馒头?昨天填饱的是昨天的肚子,今天是今天的肚子,它不一样。虽然同样是馒头,但是时间已经改变了,你的寿命已经延长了,是不是?昨天吃的馒头只是昨天的馒头,不等于今天吃的馒头,它是两个概念。有时候你看着好像是一样的,但并不是一样的。
 
修行中有时候好像退道了,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念经还不打妄想,等到念时间长了妄想还多了。有时候这一个是方法问题,没掌握好。另外,也是一个必然现象。有时候刚开始的那种努力,觉得挺清净,等到时间长了,就觉得懈怠了,这并不是懈怠了,它是必然要有的一个过程。因为啥?就像把那个毛病越挖越深,原先已经去掉一个毛病,等再挖出个毛病,你说:“原先我有个毛病已经去掉了,这怎么还有个毛病?”但它的层次不同,深入也不同。
 
比如说原先是一米的毛病,这回你挖出是二米的毛病,就像矿山出煤似的,出来一筐煤,是一米地方出的煤,等到再出一筐煤,外面的人就说:“你看看,这一筐又一筐。”实际上他不知道这筐是二米的煤,或是三米的煤,或是四米的煤。等挖来挖去,这些煤全除掉了。煤是一样的,但深度是不同的,等你挖到底不就没了吗?所以有时候对自己得有信心,而且还要鼓励自己坚定信念,不然就容易被这些假象迷住了。
 
一居士:我诵咒就是有一个有求的心,往往诵一诵就没有动静了,自己感到好像提不起劲似的。
 
这种情况,要时时地对自己进行鼓励,得自己鼓励自己,要观察问题,要知道因果。我今天努力了,肯定没有白努力的,虽然打了妄想,但终归也是深入了。我只要是活着一天,我就修一天,它必然有一天的结果,对不对?我要不修,今天就造业了,造业有一天的业力。我修一天有一天的善业,所以说你修一天就得一天。别考虑今天不如昨天,不用考虑那个事。
 
一居士:要是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到:“今天不行,今天这课上得不好,不如明天再上。”然后又会想:“我这样不是越学越完了吗?”就那种心。
 
不能自己贬低自己,不能有泄气的那种想法。这个五浊恶世啊,今天的业力和昨天的业力还不一样,昨天的业力去掉了,今天又新出来个业力。昨天你可能这一堂课都很清净,今天你可能连半堂课都诵不了,因为业力不同,负担也不同。过去你挑五十斤,觉得很轻松,走得很远,能走十里路。这回给你一百斤,你可能连五里都走不到,甚至走几步都很难受的。因为你的负担和原先的不一样,它重量不一样了。原先那种轻松,你已经完成了,需要下一步。
 
一居士:有时候以前的事情本来已经记不住了,等到上课的时候它就出来了。它出来以后,就没法好好上课,开始心烦意乱了。有时候回到家里,老觉得这个心里烦乱。
 
那是你原先种子识有习性,这个习性要不断地反复清除的。所以有时诵咒,它就突然蹦出一个妄想来了,甚至自个说:大米饭、大白菜……是不?自个就说了。无所谓的事,关键不是它闹腾,是我们容易去分析,而且被它拽跑了。
 
别老观察心里,有时候闹心不见得是坏事。闹心,说明我们这里有个争斗的过程。你总要顺利,你看电视顺利、吃好的顺利、有钱花了顺利,是不?你看这些都顺利,心情非常愉快,但它后面跟着生死。你看这个争斗,虽然是很闹心,但是你终归在自己战胜自己,战胜业力,这不一样。所以自己得对自己有信心,得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
 
一居士:师父,横死的人能不能给助念?
 
横死能不能助念?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助念,哪个人都需要助念。如果自己的亲人去世了,都可以助念。但是在助念中,你得如法去处理,像有一些不如法的事情就不能去做。
 
比如现在有一种“法门”——不是法门了,有的个别人,叫“犟牛”,他就以他母亲的像代替阿弥陀佛,去助念。这事不能搞的,那非下地狱不可!是不是?把阿弥陀佛换成他母亲的像了,你说这哪行?
 
好,那今天就到这里。一会还得走,还得乞食。
 
(六)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三中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前卫镇一水渠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我简单讲一下行脚,也叫行道的意义,这也是一种佛制。佛在世的时候都是不断地走路,通过不断地走路摄心,游化一方,度众生。因为有很多众生,对佛教都有很多的误解。有些假僧人、骗子,冒充僧人也去要钱,造成很多人对佛教不理解、不认识,认为要钱的那些人就是佛教,说僧人都是“骗子”,有时候对佛教就失去信心了。
 
通过我们这一走,看到我们这种苦修的修行方式,不要钱的行为,对佛教就有了很大的信心,同时也知道还有真正的僧人存在。这样的话,他原先那个假僧人的概念就会去掉。因为在他脑海中一旦形成了假僧人的概念,对僧人不信任,就会失去了三宝的加持力,将来临终的时候很难往生,甚至会堕落恶道里。这种错误的概念会导致堕落到恶道里去。所以行脚这一走,等于救了很多人。一个是使对佛教产生误会的人,把这个误会要消除,把这个结要打开。另外,使人们认识清楚对佛教的概念,不信佛的人叫他知道什么是佛教,而能够真正去信佛。佛教不是光说不做,而要去做的,要苦修的。
 
为什么要走?这个走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佛在世的时候也经常走。走,一个是锻炼身体,另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走在动中摄心。我们平时打坐是在静中摄心,还有在动中摄心,所以它不一样,动中摄心比较难。
 
像我们平时在家修行的时候,都是进到屋里盘腿坐下了,我们心静下来了。在离开屋的时候、离座以后,心都是散乱的。而且我们散乱的时间特别多,比如上街买菜、去工作、上学校等等事情,都不能修行,实际上在动中修行是很好的一个修行方式。因为什么呢?因为在动中容易失去我们的心。
 
比如平时我们到市场去了,听到两侧的叫卖声,我们马上就要瞅一眼,那里卖什么?卖吃的,鼻子马上就可以闻到香味。甚至谁喊什么声音,我们脑子马上都要进行思惟。听见、看见、闻见等等,我们的心已经跑了,已经离开了我们的本心,被散乱了,就是六根的放逸。
 
想把六根收回来,有时候我们的定力,在静中可以起到一点作用,但是一在动中就起不了作用了,所以我们需要在动中来锻炼。比如说,我上市场,两边有叫卖声,我就不听。有能看的,卖水果的,那么好我就不看。那么香我就不闻,自己控制自己。这样走长了以后,这些物质的诱惑力就减少了,我们的六根就回收了。这是很难得的一个修行方式。
 
如果有了这个修行方式,我们就会很快得道。如果没有这个修行方式,我们几乎能浪费三分之二的功德——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打坐了,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浪费。比如说我们出了家门,马上心就散乱了,而且我们每天又有工作,都在散乱,会浪费多长时间,是吧?如果你不散乱,一出门马上就把头低下来,不再分别了,上班我也不骑车,就走着去,不断地修炼,这样功夫很快就上来了。就是说把有效的时间全部集中起来,变为修行。
 
行脚也是这个意思,通过在闹中、动中摄心来不断地修行。另外,在动中又不断地乞食生活。乞食就是要饭吃,把这个福田种到所有的居士、所有的信众、所有的众生的心里,让他们体验到佛法中真理的光明。乞食时,不管是骂我们的、嘲笑我们的、诽谤我们的、称赞我们的……我们都要给他种上福田,将来都让他成佛。因为见僧一面可以消很多的业障,如果他们能认出这是和尚,他马上就有得救的希望。特别是现在外道比较猖獗,他们有时候诽谤僧人,说了种种不如法的言论,通过我们这一走,他那种邪知邪见不说自破。
 
另外,更主要的,我们这些佛教徒也需要僧人带领大家往前走。通过僧人的苦修,大家也充满了希望,知道佛教还是存在,修行还是存在,佛法还是不可灭的,我们就会更好地鼓舞信心往前走。所以在这条路上,经行是很重要的一种修行方式,我们应该把它重视起来。
 
不光僧人要经行,居士也可以这么走,也可以长途走。有时候本溪居士、沈阳居士、还有大石桥居士经常背着包往寺院走。这个走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居士要走,你不能背着家走,是不是?你肯定是自个儿走,或是领个人走,首先就离开你的小家庭。因为家是火宅,你能有一个小时离开家庭,就得救一个小时。你走出一天,将来就会种下一天的善根,这个苦恼就会减低。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修行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去做。
 
这里的好处还有很多,讲起来那是没完没了。因为这个(经行的)方式是僧人行,也是菩萨行,也是佛行,佛也这么走,常行。这个行如果不灭,佛法就会住世。如果这个行灭了,佛法也就灭了。将来佛法不住世时,第一消失的是《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就是常行,我们进行常行,也是进行般舟三昧的一种修行方式,再加上不断地诵“楞严咒”。这两部经如果不灭,正法就会住世,佛法就会住世。这样有很多的众生就会得救。如果这两个方式灭掉了,就不能得救了。
 
另外,僧人也在行道中得到锻炼,再加上不断地乞食生活,通过这个锻炼可以很好的降伏我慢。同时给那些很难上寺院的人种上福田,得硬种,有时候得硬敲开门。比如昨天乞食,有个天主教徒看到僧人,他也说:“本来不应该给你们饭,但寻思寻思还给了。”这样他的善心、善根就不会灭掉。因为天主教徒宣布这些事情,会灭掉很多人的善根。如果僧人乞食生活,由于看到僧人的戒律,他们就能够转变他们的想法。
 
以前有一次到凤城,有个天主教徒——还是基督教的人?在市里有一定地位,是那里教会的头。就给我做了一点咸菜,给端过来了,我一看有蒜,就没吃。当时他听说因为有蒜不吃,他就哭了,说:没想到我想种点福田这么不容易。最后他感叹地说:你们佛教的戒律要比我们清净多了。他说:我可不可以皈依信佛?我也没答应可以,或不可以。因为他终归是一个地区宗教的头儿,你要信你就自个信呗,是不是?劝还不好,容易引起宗教间的争端。但通过这个事情,说明我们如果能够常行头陀的话,会使佛教徒有了信心,使那些外道教徒能舍去他们的邪见,这样佛法就会放大光明,佛法就会兴盛。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谁有什么问题可以说。
 
一居士:(编者注:录音漏缺,大意是:今天过斋时,由于行堂居士有些行为不如法,师父给予指正时,无意中做了个拒绝的手势,导致以后的食物都不能要了。因为师父今天只吃了几口饭,这位居士问的就是关于这个问题。)
 
过斋是这么个事儿:因为过斋有一定的规矩。僧人过斋,行堂等都有一定的规矩,过斋时不允许说话。比如筷子要是立起来,是要干的。要是活动活动,这么晃一晃,就是要稀的,它都有一定的表示。过斋的规矩也是要我们克服自己的毛病,克服自己的一些恶习,不被食物所转。
 
(编者注:以上只是用筷子举例说明。大悲寺僧众持钵过斋,居士只允许使用一个饭盆,并不使用筷子,只使用“匙”。)
 
比如今天的过斋,一开始打粥,这挺好,是往钵里打的。第二回馒头放在旁边了。僧人吃饭,食物必须得进钵,因为钵是僧人吃饭的器皿,也代表了一个法。等到第二回他给馒头的时候,我意思是说你不要放在地上,不要放在那个上。但是这个动作,就是我手这一摇,摇的意思就是拒绝的意思。如果吃饭的时候僧人一摇手拒绝,就表示不再要了,就是到此为止,以后所有的食物再不能要了。虽然这是无意中表现出来的手势,那也没办法,既然表现出来就不能破坏它。这在南传佛教头陀十三支里就有一支,就有这个“一坐食”,这也是佛制。
 
但是这个佛制允许你自愿的去受,你要不愿意受也可以。我平时也是这样,如果摇手就不吃了。有时候刚吃几口饭,挺好的东西,行堂的人也不会行,就反复地给你。我的意思是告诉:你别老这么给。因为过斋时不允许说话,用手势这么一比划,那以后完了,什么也不能吃了,那就饿着呗,那也没办法。这也是克服自己毛病习气的一个好方式。
 
有时候我们有很多恶习,容易被境所转,为吃的甚至去犯戒,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这个吃。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佛制去做,就会克服自己的毛病。因为有了一定规矩,这样很快给自己的习性套上一个夹板,不让它乱来,这是非常好的一种修行方式。这个饿一顿没啥,很正常,这也是个因果。这些一般的寺院都不明白,就是在咱们寺院,有的行堂的人也不明白。这个不容易,有时候自个不注意,随顺这个习惯走就不好了。
 
一居士:常上庙好,还是不跑庙好?
 
从原则上来讲,佛、法、僧是我们的家,常上庙是好的,每时每刻都要见三宝——佛、法、僧。我们家里有佛像、有经书,但是不可能有僧相。因为现在僧相并没灭掉,僧还住世,我们应该常去见僧、礼拜僧,这样会消除我们很多的业障,这是恭敬三宝、护持三宝的一个表现。应该常上寺院去护持,看看能做点什么事情,这是我们作为居士的责任。一个居士如果不护持三宝,不护持僧人,三皈依戒体就会破掉,不能称为三皈依弟子、称为居士,这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了,我们长期地留在寺庙,比如说大僧寺庙,女众如果长期的在那儿管理寺庙、去帮着师父做佛事等等,这都是不如法的,这不能去做。我们去看看寺院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我们如法去做,如法去礼拜,这是应该的。必须如法地护持,这很重要。不能上寺院有时候想说了算、或者想去帮助僧人管理什么事情,造成一个居士管庙的状况,这是不合适的。
 
不能因为有些人不如法的行为,因为这点小事我们就不上庙了,不上庙会失去大利益。说:“我今生在家修,比上庙修得还好。”这都是下地狱的话,这都是不允许的。僧人再怎么不好,也比在家强,是不是?
 
但是对不好的地方,我们也是要回避的,尽量找一些如法的寺院,这样对我们修行也有好处。这两方面都得处理好,但是对佛、法、僧必须得护持。比如说,像今天大家来这里的行为,就很好。千里之外或百里之外来了僧人,我们居士必须得去迎接、欢迎、护持,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不护持,就失去了我们的福德因缘。我们叫“居士”,居士就是护持位,僧人是修行位。
 
什么是修行位?就是僧人打坐、诵经,是他们的修行。建庙、帮助寺院安排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僧人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种地、种菜等等的生活问题,这些就由居士来完成。居士必须得护持僧人,而像说法,必须由僧人来说法。你不能说:“僧人去建庙,我来讲法。”那就不如法了,这个位置不能颠倒。并不是有个大和小的问题,而是如果位置不颠倒,僧人在这里能够修行成功,能够去成就自己。居士因为在护持位,能准确地找到他的本职,也就像我们在世间所说的岗位,他也会在他的岗位上得到成就。所以事情没有大小,关键是做得如法,这就对了。
 
一居士:早晚课应该念什么?
 
早晚课就按照现在的《早晚课诵集》念。我上午讲了一下,这《早晚课诵集》是祖师大德通过多少年积累的经验,选择出来的,是总结了各宗,五宗平等弘扬的一个念诵集,非常好,禅、净、密、律、教全都包括了,也非常适合我们。另外,它有个统一性,全国都念这个念诵集,我们居士到哪儿去,或僧人到哪儿去,都能够跟着上课。如果不统一,就很难跟着上,就会说一些不合适的话。
 
这个念诵集是五宗平等弘扬,我们念了以后,心里容易平。修行佛法,应该五宗平等弘扬,至于你自己修哪个法门无所谓。说我修净土、我修禅,那都随便,但是心里必须五宗平等弘扬,知道佛法哪个法门都是好的。如果对佛教内部的法门,我们心都不平,何况我们对外部如何能平呢?心就更不平了,是不是?
 
过去有句话:“家和万事兴”。在佛教内部如果都和了,那外部肯定是兴旺之兆。所以我们修行中不要互相诽谤,修禅的不能说净土不好。修净的不能说禅不好,也不能说密不好。修密的也不能说其它法门不好,都要五宗平等弘扬。心里有平等心,这样佛法就会兴盛了。另外,我们修行就会进步。如果心里耿耿于怀,有个嗔恨心在那儿,这边修行那边谤着佛法,你说还能成就吗?是不是?这不行。
 
一居士:师父,在念经的时候,上香与不上香一样吗?
 
念经的时候上香或不上香,从道理上讲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们有时候定力不足,恭敬心不到位,需要上香来提高我们的恭敬心。因为香为信使,上香对佛菩萨有一个供养,上香以后,有了这种虔诚的供养,能使我们提起正念,这样我们的心就容易到位。
 
另外,应该用檀香,其它带有世间香味的香是不允许上的,檀香的味比较正。因为我们在家庭也好、在寺院也好,有的人特别是女众,用了很多香粉,还有家庭有些浑浊的气味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思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惟的。如果上了檀香,就有一种庄严的气味,会把我们的念头转过来。另外,它可以去掉浊气,提高我们正确的思惟能力,这都非常好的。如果长期点檀香,还会祛病。所以它对我们修行、诵经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的人有定力,他说:“我不上香,也可以念经,也可以诵经的。”这也行。但是如果自己定力不足,上香以后去念经那会更好。特别是上香的时候,前边有佛像,一上香,我们首先就见到佛像,用佛像来把我们心中的恶像替换出去,这都非常好。
 
一居士:什么是“卧牛之地”?
 
“卧牛之地”,在行道里有个“眼观卧牛之地初方便”。这个卧牛之地就是我们的眼根不要放逸。比如说我们在行走期间,眼睛要瞅多远呢?就瞅卧牛那么远,超过牛的距离就不允许看了,这个距离大约也就两米左右吧,牛也就两米左右长,就在这个位置上,不能瞅太远。你有时候瞅出三米、四米,那就不行了,那就犯“戒”了。必须把这个眼睛收住,多一点我也不瞅,这样就把眼根收住了。眼根收住了,心也就收住了,最后,六根就慢慢地回收。原先抻那么老长,平时我们一瞅,瞅好几里地,这会儿我们就剩眼前这几米了,心神也都抓回来了,这样我们很快就会得道。
 
佛讲:一根回收,六根回收。六根如果全都回收了,就成为“一精明”。什么叫“一精明”?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就找着了。所以这个回收眼根,眼观卧牛之地,在修行中是最开始、最方便的一种方式,这个很好。大家可以试验,平时你们可以行道,比如山海关可以走到秦皇岛,秦皇岛可以走到山海关,可以互相走,走的时候就瞅眼前这块儿。
 
我九五年行脚回来的时候,从秦皇岛往山海关走。当我走到一个大桥——那里是不是有一个大桥?我在那儿坐着休息,起来的时候,三衣包也没拿,抬腿就走了。也根本就没有想到还要拿什么,马上就走。走了很远以后,突然“想起来”三衣包没拿,又回来了。那个“想起来”并不是主动想起来的,并没有什么想法,就是往回走。等拿到包的时候才知道:哦,刚才是没拿包走的。这都什么也没想就回来拿包了,把这个东西都放下了。
 
所以这个眼根的回收非常好,摄心久了以后,会把自己很多的负担都放下,不再挂碍了。这在别人看来是一种傻子行为,自己连个包都看不住,实际上不是。你看,我自动就可以走了,没有什么挂碍的。而走到一定程度了,又自动回来拿了,也不是自个想着要拿。等拿到手里才想起这个事,它变成了一种自动化。所以如果我们长期都能这样,没有挂碍,我们的修行就非常得力,就很容易成就的。这就是走这一道,从秦皇岛到山海关,就是低头走,老摄心、摄心,摄到一定时候,就达到这个程度,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你们也可以试验试验,回去的时候,看看到大桥那块儿能不能把东西丢那儿。
 
一居士:(此处录音漏缺,大意是:早晨起来以水供佛的问题)
 
这个水,早晨起来就应该先供佛。包括我们漱口的水、洗脸的水,凡是用的水都应该先供佛,因为它是属于三皈依仪式里的。为什么要供佛?因为水有水的危害,如果你不供佛,会被水害。如果供佛以后,我们对水可以产生法的概念,可以把水变成佛的甘露在滋润。不光是要供水,其它东西也都要供的,包括我们吃的饭、所用的一切东西,都应该去供佛。因为供了佛,我们就不会被这物质所害。
 
我们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就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产生了一种吸引力,也就是贪恋心。包括家里的米、面、油,还有煤、房屋、桌、椅、板凳、水……你都产生了一种贪恋。这种贪恋的意识不断地加强,而且我们脑子里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了。对物质的执著它要是加强了,我们就不能空,也就没有佛法了。如果对这些东西的贪恋去掉了,佛法马上就会生起来。所以通过我们供佛,主要的是去掉我们这些贪心,特别去掉对水的贪心也是这样。
 
什么叫供佛?去掉贪心就是供佛,供佛的目的就是去掉贪心。所以每天早上要供佛,供一杯“大悲咒水”,来避免我们对水的贪恋。你看看鱼,对水就特别贪恋,它贪恋这个水,所以它就离不开水。人也是一样,对这个土地特别贪恋,我们就离不开土地。贪恋水也好、贪恋土地也好,就不会飞升,贪恋什么就会受什么果报,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供佛的目的,就是去掉这种贪心。
 
为什么说供佛能去掉我们的贪心呢?这里有很深的一个秘密,今天跟大家讲。因为如果我们把这些贪恋转化了,如果不贪恋了,就转化为什么呢?就转化为我们的佛性。如果你不贪恋这个土地、不贪恋外境,舌头不贪恋水,它都会马上变为我们的法身。你怎么成就法身?就这么成就法身,去掉你的贪心就转化成法身。供佛就是这么个意思,去掉你对物质的贪恋,不被幻境所骗。 
 
一居士:师父,修行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因为这个菩提心是我们自性的一种表现。没有菩提心就不会(认识)自性,有了菩提心就认识了(自性)。所以菩提心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就要做好发菩提心的准备。怎样去准备?主要是平时严格持戒,不断地修行,来发菩提心。
 
什么叫菩提心呢?有两种: 
 
有一种是人为的发,比如说“我想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有时候在我们的认识上,也称为一种菩提心,就是我们人为的一种发愿,要舍掉我,这是一种菩提心。
 
还有一种发菩提心,那就是我们通过严格持戒,不断地禅定和修行,有了正确的概念,最后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妄想所造成的。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的菩提心。也就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了一切相就是我们的菩提心。当然这个菩提心是自动发出的,不是我们嘴上说发就发的,那是得通过我们学习、通过我们严格持戒才会发起来的。
 
发菩提心也很难,但也不是说绝对做不到,关键是我们肯不肯去做。如果你能够严格持戒,你走路的时候,像刚才讲的,用“经行”的方式,上下班你都摄心走,不去看、不去听、不去闻。而且在单位上,我们不贪、不占、过午不食、吃素等等。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任劳任怨,不挑不拣,坏的留给自己,好的留给别人……慢慢时间久了,这菩提心就会起来。因为菩提心就是无我,无我才是菩提心,离相才是菩提心。有了这个菩提心,我们就容易成佛了。因为这个菩提心是成佛的本钱,有了菩提心才能成佛的。
 
一居士:念佛机坏了怎么处理?
 
念佛机里有佛号,这个东西不能毁掉。如果不能用了,就把它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或者封在一个小坛里,将来攒多了可以放在一个高山上,山洞里或者树缝里。反正是在高处封存好,等待以后有因缘。如果过个一百年、二百年,谁发现这个念佛机,一打开,那里边还有佛的名号,是不是?也可以度很多众生。
 
一居士:香灰多了怎么处理?
 
香灰多了,可以包在塑料袋里放在高山坡上,或者直接撒在一个高山坡上,别人踩不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一居士:佛像坏了,沉到海里可以吗?
 
那不好,佛像沉到海里非常不好。佛像虽然坏了,我们应该进行修补。你沉到海底,永远也找不出来了。我们可以用塑料袋包上,或用坛儿封上,放在高山里。将来在佛法灭的时候,如果有人见到半句偈子、有一句佛号,都会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一居士:我提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居士家里设的佛堂,应该怎样布置才能算正确? 
 
佛堂的布置实际上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也根据位置的大小来决定。比如说佛要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菩萨次之,护法——像韦陀菩萨、伽蓝菩萨是再次之。这样有个层次,因为要有大小,这个不能乱来。就像人似的,你有父母,父母有父母的位置,你有你的位置,你下面还有你的孩子的位置,所以要分出等级,这叫顺孝道,有恭敬心、有大小。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对法就有了深入的认识,法也是一步一步深入的,所以佛堂也得需要有一步一步地布置。佛像放的位置,高矮最好是以我们的眼睛往上,怎么也得超过你,是不是?不能把佛像放在低处,你在高处,佛得在高处。方向没有什么说法,最好是你觉着哪个方向好,比如自个的父母,应该请在哪个位置最好,最庄严,最恭敬,那你就把佛像供在哪儿。
 
一居士:师父,吃全素能往生,要不吃全素能往生吗?可以吃肉吗?
 
佛说这个往生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什么呢?由我们业力的轻重来决定的。你想一想,吃素肯定业障要轻,吃荤的业障要重。比如气球,你打上氢气,它飞得很快很高。你打上氧气,就是打上一般的空气,它飞得很慢。如果你要是装上水,它能不能飞起来?是不是?能否往生在于自己。
 
(七)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四上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县高岭镇路边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一居士:师父,您说像我们这刚学佛的,应该学点什么比较适合我们?
 
现在末法时期,你想修行就是先从戒律开始。先别研究别的,先学戒,把五戒做好了,抓住这个。三皈五戒做好了,五戒守持得有一定程度了,有点智慧了,再选择法门。主要是三皈五戒,先把五戒持好,那就很不容易了。特别在家有很多行为和五戒都是不相应的。
 
一居士:师父,像我们要受戒,不是说想受就受,得到一定程度才能受吧?
 
那不是,受戒应该早点受。它就像一个传承,实际就像投胎似的。你早点投胎,那你早成人形,是不是?你能早成人。你不投胎,你再这么游荡,最后就容易错过机会了。另外,你自个也没那个力量,也找不准修行的方向,你受戒以后这个方向也会找得比较准。
 
一居士:我们在家修行,怕受了戒之后,万一干扰大,有些戒律自己持不好,就容易犯戒?
 
那正是我们应该受戒的地方。就因为干扰大,我们才受戒。“对我干扰”,你得跟违缘对付,是不是?你得约束自己,想办法跟它(违缘)干,你不能投降了,不能随它走。要随它(违缘)走,那你这一辈子就是世间人。要不随它走,将来就做圣贤人,做佛子。对世间的事情绝对不能随顺。
 
一居士:像我们刚开始学佛,先持戒就行了吗?
 
先持戒,把戒律持好了,完了回来上早晚课。等到有了一定基础以后,自己有智慧了,再选择法门,这时你已经知道修行应该怎么走了。不然刚开始就匆忙的进入一个法门,修一修自己又觉得不太合适,不太合适但又修了这么长时间,有时候没法退出来。得选择好了,得一杆子到底。
 
一居士:师父,像我们刚学佛的不明白这个,也不知道从哪开始,更不知道怎么去坚持?我平时在家没事就念“楞严咒”了,可以吗?
 
念“楞严咒”可以。把这个咒,把早晚功课背下来。然后把三皈五戒研究一下怎么持好,等有了这个基础,你有了戒就有了师了,以戒为师。有了师父,自个就有智慧了,那师父就是智慧,是吧?也就是定力。这样的话我们慢慢地就起来了,自己就有选择的能力了。现在你是盲目地选择,是根据你的业力来选择,而那时是根据你戒律的清净来选择,它不一样。
 
一居士:像我们现在就持戒就行了,是吧?
 
对,末法时期你把戒抓住了,就什么都抓住了,戒抓不住什么也抓不住。所以说末法时期修行最难的一点,就是在于能不能守住戒律。能守住戒律,那就什么问题都不怕了!我们修行就要抓住这个关键地方,抓住要害,抓住基础。
 
一居士:诵《楞严经》,诵“楞严咒”,“楞严咒”是《楞严经》的精髓吧?
 
对,诵“楞严咒”,看《楞严经》,这都非常好。因为《楞严经》整个就是为了讲明这个“楞严咒”的功德。所以说你要把“楞严咒”背下来,就等于在心里已经得到这个《楞严经》了。把《楞严经》明白了,你就能够真正地很好地去持“楞严咒”。《楞严经》、“楞严咒”它俩是一体的东西。
 
一居士:那我也是在先持戒持好的基础上,才能再具体的诵“楞严咒”吗?
 
它俩是互相配合一起看,一起背的,可以一起这么做。边持戒,边诵“楞严咒”打下基础。打下基础以后,是学禅、还是学净、还是学密,这都好办了。严持戒律是一切法门的基础。
 
一居士:那我现在就按您说的方法去做。
 
一居士:师父,现在打坐或者参禅是不是得先灌顶?
 
不是那个意思,不是先灌顶,得先持戒。以戒生定,打坐是定。佛讲:“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持戒为坐禅的基础,由戒生定,那才是真正的定。要不你在那儿,虽然有点静,但是很快就跑掉了,没有用。
 
一居士:谢师父。
 
(八)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四中午
 
地点:辽宁省绥中县高岭镇田地边
 
缘起:河北省秦皇岛居士供斋后请开示
 
大家对佛法在修行路上有什么不懂的,咱们互相探讨探讨。你们提问题我来答,这样比我直接说强,能更具体一些。因为时间也比较紧,一会儿还得走,大家看这样好不好?同意的话,看谁有什么问题就提吧!
 
一居士:请问什么是八正道?
 
八正道有正语、正业……还有正见,还有什么?还有个正思惟,这是七个,再一个正定,大约是这么八个吧。(编者注:八正道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这八正道是佛教的一个基础。过去佛在讲法的时候就讲八正道,并不讲更多的。这个对居士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行八正道才能得法的,成为阿罗汉。
 
像我们在家居士首先就要有正语、正业。正业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开小卖店有时候卖酒、卖肉罐头这都不行的,这都不属于正业。如果不卖这些东西,开小卖店还可以。
 
再比如说,有的卖死人用的东西,这都不属于正业。有的卖尸骨盒,过去叫卖棺材,(受菩萨戒以后)这都是不允许的。卖棺材的目的就是盼着人死,是不是?还有算命,这都不属于正业。
 
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还有一些包括(不怀好意的)卖米等等的都不能做。卖米怎么不能做呢?它也不杀生。但如果卖米时他心想:“天下都大旱才好呢,我的粮食就值钱了。”就把自己心搞坏了。所以有一些像卖米、卖药,本来是济世救人的行业,但是如果不注意正念的话。很可能就把自已心搞坏了:“都有病才好呢,我这药就卖出去了。最好发一场瘟疫,大家都用药,我这药就值钱了。”这都不行的。
 
以前在非典的时候,海城有一个中药房,卖预防非典的一种中药,本来那个药正常也就是一块来钱一斤,在他那儿卖十多块钱,一百多块钱。等到医药公司买,也就是一两块钱一斤。这人虽然是做的一种正当职业,但是这职业对他来讲就不是正业,他有邪见,要骗取钱财,这样就容易把我们的心坏了,主要是我们自己堕落,所以这个正业也是很重要的。
 
在世间上,大家有的面临着下岗,有时候就业机会也不是那么多,在钱不好挣,生活又很难维持的情况下,想要正业这就更难了。对好不容易有的工作机会还要挑挑拣拣,你为了成佛道就得挑挑拣拣,越是难的时候越应该有正行,坚决按照佛法去做,这样才显出你的决心、你的奔道的信心和正见来。所以说“五浊恶世誓先入”意思就是:我们佛弟子在五浊恶世中能够有正见,给世间人作出个榜样,这也是给我们个锻炼的机会,这都很重要的。
 
正语也很重要,特别是不能谤三宝、不能毁犯三宝。哪个罪都不如毁犯三宝的罪大。不能对三宝说三道四,比如有的僧人刚出家修行,有些不太理想,我们就不能说三道四。我们心里应该明白他这是暂时的、一时的。你如果不说,慢慢自己的正见就会起来。你一说他,我们正见反而会失去了,所以说不合适。
 
不说僧众过、不说佛教里面的过失这是很重要的。在家居士因为比较自由,评论起来也很自由,随便说,这得加小心。有可能我们修那么多的功德,因为一时的口业就会失去了。所以要正语,有利于修行的话说,不利于修行的话不讲。
 
还有个正定,什么叫正定?这个也很重要,有的人认为我观想,认为我念佛,认为我参禅就是正定。到底是不是正定呢?以无念为定,无所为、无所求为正定。这个正定不是有所求的,有所求都不能算正定。什么叫正定?就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正定。
 
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要想有正定。怎么样得到它?主要在持戒下功夫,不持戒不可能有正定。有的说:我吃三净肉、我喝酒、抽烟等等,我的习性还骂人、发脾气、还贪恋色情等等。那想得到正定是不可能的,必须在戒律清净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正定。
 
这个八正道对我们修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这个居士问得很好。正语、正业、正定、正思惟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思惟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个三千世界,我们就认为真有个三千世界,这都不是正思惟。什么是正思惟?就是三千世界都是幻象,这是正思惟。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有念都是邪念,这也很重要。有的人认为:我的念头就代表了我,我就是念头。这我们就在六道里轮回了,所以说我们的念头是不正确的。
 
人有了思惟实际上并不正确,我们应该拥有的是智慧,智慧不属于思惟,有这个思惟实际上已经堕落了。我们想像了很多问题,所以有了思惟。因为有了思惟我们就没有神通,没有思惟我们就会有神通,同样也就有了智慧。对此大家可以慢慢理解。
 
一居士:怎么能尽快悟到四圣谛呢?
 
怎样去悟到四圣谛?就是说我们应该常常地观察一些事物,对事物的一些变化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你如果没有观察能力,像苦集灭道等等这些,你不观世间的苦,你不知道生死无常,我们如何有出离心?所以要想正确地得到四圣谛,你就得想法对世间进行观察。特别是我们现在生活有所保障,最起码吃饭能吃饱。但是你看其它的众生,那些小虫子,它们的苦处那就是我们的苦处,如果不好好修行,将来那就是我们的下场。所以我们要提起一个生死无常的心。另外,观察到身体的无常,充满了苦,有八苦。更主要还有一种苦,就是不学佛的苦,这个最苦,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观察。多观察以后我们就会对四圣谛生起信心,我们就会往前走了。 
 
一居士:弟子请教师父,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知邪见? 
 
什么是邪见?只要是佛说的都是正见,离开佛说的都是邪见,这是一个标准。另外还有一种,单照文解义也不是正见,必须经过苦修,严持戒律,你从心里生起的知见,与佛的思想、和佛的知见相合了,那你就有正见,并不是我们嘴说就叫正见。
 
比如有的人嘴上说得挺好,但所办的事和说的完全是两回事,虽然说得挺好但也不是正见。正见是放光动地,离一切相这叫正见。你不能离相,虽不能完全被定为邪见,但在菩萨来讲这就算邪见了。但在我们来讲还不能完全这么定,得有个过程。
 
作为我们在家居士对正见和邪见,辨别的标准主要看戒律,因为佛说了:“末法时期,以戒为师。”你有了戒就有了佛,你所修就是佛法。如果没有戒,你说得再好听也不是佛法。这个戒就是个分水岭,我们用戒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我们就不会走错路,就知道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见。有时候有的人虽然持戒,但是有一些作为也不见得都如法,这终归得有个过程,有了戒律慢慢他就会纠正过来,对这些我们都应该理解的。
 
有的说得很好,但是不持戒,甚至像“某邪教”他就不讲持戒,随随便便的。还有个叫“安详禅”,也不讲持戒,说破五戒也没问题,也可以修禅定,这都是邪知邪见。还有“犟牛”这一类的都是邪知邪见。还有台湾的萧平实讲的,那都属于邪知邪见。还有很多,多得有一些不敢跟大家讲,因为讲多了恐怕大家不能接受。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允许的,比如说,让出家人给在家人顶礼那都属于邪知邪见,这都是不允许的。我们在末法时期要想得到正知正见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平时就得严持戒律,多看经书,多了解,而且去苦修,才能会得到正见。
 
一居士:阿弥陀佛,再请教师父,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就是如果能去悟佛法,按照佛法去做,特别是能护持三宝、皈依三宝的这都是善男子、善女人,因为他在逐渐往善道上走。在我们的经书上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在山西那儿他们不那么叫,叫善人,都是这个意思。主要是护持三宝、皈依三宝,而且能够按照佛法去修行,这都是属于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严格要求那就更多了,就不说了。
 
一居士:在家人如何去次第修行呢?
 
这个次第修行是很重要的,次第就是戒、定、慧。我的体会是这样,你要不从戒律开始就等于走了弯路。虽然你信心很大,就像一个人奔沙漠去了,决心很大,但没有粮食、没有水就去了,走到半道就走不动了。决心虽然大,没有水、没有粮食最终要被渴死、饿死,所以这个不行。如果我们次第修,有了戒律,我们就等于有了水、有了粮食,我们就会到达彼岸。所以说以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是很重要的,很重要!
 
不要以为戒律和修行法门是两个概念,说这个法门里还有定,还有戒律。是还有,但是作为我们来讲,并没有完全达到这种目的。因为共有三种戒:有提木叉戒,有禅共戒,有道共戒。道共戒是得道以后自然有戒律,那非常好。比如罗汉得道了,他自然就守戒了,但是有几个罗汉?是不是?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得道,所以这个不普遍。
 
再一个禅共戒。禅共戒也很好,就是我们坐禅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戒,起防非止恶的作用,心就老实多了。但是一离开禅定,马上就散乱了,它不长久。
 
最好的就是我们人世间才有的提木叉戒。提木叉戒就包括三皈、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还包括菩萨戒。你一旦受了戒,不管你是睡觉、坐禅、还是行走,时时处处这个戒律都存在,它不会失去的,它是尽形寿的。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其它的都是尽形寿,所以你这一生都离不开。提木叉戒非常好、非常难得,人世间很难得的提木叉戒。因为老居士大部分都受戒了,所以大家没受戒赶紧受,这个戒律是非常好的,不要怕。
 
有了戒律我们才有了次第,没有这个戒律做基础,你的次第是不会有的。所以没有戒律,你修什么法门都属于外道,不管你是参禅、是念佛、还是修密,这都属于外道之类的,不属于佛法,因为佛法必须以戒为基础。你就修出神通本领,说我能在虚空飞行,那你也属于修罗道,将来堕落修罗道里。所以我们必须持戒,这个戒律对我们来讲像生命一样,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一居士:那个夏莲居居士编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算不算正式的佛经呢?
 
夏莲居编的这个汇集本是吧?对这个汇集本争论很大,从我本人来讲,我不赞成汇集,因为佛经不能改动,保持原状最好。但夏莲居能汇集出来那也很了不起,是不是?把这本书作为他的个人体会还是可以的。我们大家别追求这些事情的对错,能适合我们学习的我们就学,不适合学习的我们学别的,就完事了,这都是可以的。因为他终归还说了一句是“汇集本”,说“汇集本”就可以证明这不是原本,作为你的学习参考都是很好的。这些斗争不必去搞,没有啥实际意义,适合自己就学,是不是?
 
但是按道理来讲经书不要动,原先什么样就什么样,这样的话它有个历史见证。另外,它保证了经书的严肃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但人家已经讲了这是 “汇集本”,所以说这两个各有特点吧。现在争论比较多,我们没有必要参与这个。
 
一居士:最近墓林僧的划杠念佛,能不能划?就是五音念佛的那个?
 
划杠的这个方法有点多事。五音念佛的时候我们念一句佛号,还要带有腔调、韵味,你看那老念佛的人就没有那个味了,有时候嗓子的声音都出不来了,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呢!如果再掌握腔调,你老了或嗓子不好使了还能唱吗?就唱不了了,这是一个毛病。第二个,手还得比划,容易分神。当然这个也在于自己,有的刚开始也很喜欢,他觉得挺受益,那对他来讲就挺合适。但是对大部分人就有点反复了,多事。这个就是说适合自己就学,不适合自己就放下。
 
一居士:我请问一下,授戒是需要大僧还是二僧,他们一个人可以授五戒吗?
 
授五戒,一个人就可以授五戒。但是必须得严持戒律的僧人给授五戒,戒腊什么都有一定要求的,也不是说刚出家就给人授了。必须懂得戒,而且持戒很严谨。比如说按原则要求,必须得日中一食的僧人才能给人授戒的,不能日中一食,按八关斋戒来讲就不能给人授,想给人授八关斋戒你自己必须严持斋戒,斋戒持得不清净都不好使。现在虽然有的不可能那样了,我们对师父还应该生起信心,我们还应该去受。
 
一居士:大僧和二僧他们给授的戒没有区别吗?
 
宣化上人讲应该是大僧给授比较好,但是也没有完全这么要求,二僧也有给授的。
 
一居士:我们修行中是否需要有个师父指导,这样好吗?
 
这是比较好的,如果在修行过程中有个师父给指导那非常好。这个师父对你比较了解,你对师父也比较了解、比较认可。他指导你,你才能够按着去做,这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一切成就都得靠善知识,没有善知识是不能够成就的。所以选择善知识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认可以后)才能作为指导我们的老师。
 
一居士:请问咱们大悲寺什么时候能给授八关斋戒呢?
 
这八关斋戒咱们大悲寺一直没授,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修行不到位,只能授三皈五戒。这给授三皈五戒,说句心里话我还很惭愧,有些地方做得还是不好,并不是真正达到了那种理想程度。但是没有办法,三皈五戒这基础戒要不给授,有点说不过去,只好勉强而为之,这是一个。
 
八关斋戒还得等,因为啥呢?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如果给授八关斋戒,就要求这一天一夜不允许离开寺院,因为你的行为都必须得在僧人的监督指导之下,你才能知道如何受持八关斋戒。你受完八关斋戒就走了,回家也不知道怎么守,也不知道也不清楚。比如说穿皮鞋、扎皮腰带这都不行。抹雪花膏、用香皂这不行。用带有香味的牙膏也不行。戴金戒指、手表都不行。还有看电视,故往观听这都不行。搞算命这些都不行。所以必须在寺院里受持,这样的话严格管理,受持圆满以后,他对今后的行为会有一个标准。受八关斋戒主要的目的,是使你对以后的行为有一个标准,你知道怎么修了,是不是?这才行。
 
这个条件得慢慢创造,将来有房子了我们就可以做。要是突然做一次也可以。但是你给山海关居士授,不给秦皇岛居士授?都得来找你,是不是?有分别心,给这个授不给那个授也不行啊。授了就得有连续性,所以咱们就有点不敢。现在条件不太充足,等条件充足的话,咱一定要给授八关斋戒。
 
一居士:还有个疑问,比如说已经受了菩萨戒了,是不是能代替八关斋戒?菩萨戒不等于八关斋戒吗?
 
菩萨戒按道理来讲,应该包括八关斋戒,但是八关斋戒又可以单独提出来。在家居士这个八关斋戒可以单独的来受持。它是个出家戒,(等于)给在家居士一个“出家”的机会,这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所受的菩萨戒,大部分都是在家菩萨戒。按道理来讲,真正的菩萨戒应该是出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才能算是真正菩萨戒,在家菩萨戒只能算是方便菩萨戒,方便戒,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受出家菩萨戒。
 
一居士:那就是菩萨戒受完以后还应该受八关斋戒,是这样吧?
 
这个八关斋戒人人都可以遵守的,受了当然有它的好处。如果不受,我们能做,那也很好。
 
一居士:早晚课诵完“楞严咒”以后必须诵“十小咒”吗?
 
这个没有必要。有的说诵完“楞严咒”,得拿“十小咒”去诵,“楞严咒”还离不开“十小咒”?那干脆加一块就完事了,是吧?不是这个意思,至于我们诵不诵是一回事。“楞严咒”是咒中之王,它是圆满一切的,所有的咒(的意义)它都包括在内,所以“楞严咒”很圆满。但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修行,用心更方便,所以又加了“十小咒”,是这么个意思。并不是说诵完“楞严咒”还必须得加个“十小咒”,不那么诵就不对了。佛讲的半句偈都可以成佛,那么长的咒都不能成佛,还得另加几段小的咒再成佛?这不可能,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没有意义。
 
但是诵早晚课,我们多学一点还是有好处的,是不是?专用的时候,比如需要用短咒的时候,路上有个虫子死了,你要诵一遍“楞严咒”,有时候你要不熟练得诵一个小时,你还走道不走道了?你要诵“往生咒”几句话就诵完了,所以说各有方便。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要问一下,明知有些事情是自己不该做的,有些话不该说的,但是忍不住还是说了、做了,有什么好办法克服?
 
这个好办,就是每天晚上要忏悔。把你的行为,比如我就好说话,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怎么办?每天晚上忏悔写下来,拿笔写一写。想今天我肯定有过错,不可能没有过错,硬想,想完了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以后放在佛前供着。谁看就叫他看,对你进行监督,你思想中的起心动念就暴露出来了。等时间久了,再遇到不该说的地方你想去说,马上就有防非止恶的作用了。几回以后、一个月以后这个心里非常清净,再也不敢乱说乱做,这个非常好。
 
一居士:师父,我想问一下反闻闻自性?
 
反闻闻自性就是眼睛不往外看,耳朵不往外听,鼻子不往外嗅,就是对外不追求,而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但不是观察我们的肉团心,是观察我们自己这个心念跑没跑出去。如果心念没跑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反闻了。像胳膊伸这么长,慢慢就缩回来了,缩到最后,就归为我们的自性了。
 
一居士:阿弥陀佛!经常听大悲寺的师父说参话头,参话头的意思是什么?
 
参话头就是用一句话头把我们的妄想砸死。比如说现在的参话头大多是参“念佛是谁”。参话头就是我们妄想一起来的时候,“念佛是谁”?妄想刚想到大米饭,“念佛是谁”?说馒头,“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就把这个妄想控制住了。我们就参这个话头。
 
实际上这个话头有什么参头呢?什么参头也没有,就是把话头参死,把所有的念头都集中在话头上,以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你走也不知道走了,坐也不知道坐,吃也不知道吃。吃什么东西你拿起来就吃,吃完了也不知道饱,也不知道饿,这个时候话头就快要参到地方了。这话头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参到(这句)话的前头(了)。参到这句话的前头的时候,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超不过七天你肯定能成就。有时候祖师大德讲四天就行,四天一念不起,没有不成就的。
 
居士: “念佛是谁?”是参这四个字,一句话?不是说:“我在念佛,我使劲念佛,我在念佛……”吧?
 
不是让你想:“念佛是谁?是我呀?是他?……”不是这个意思,那成了怀疑了,不是那么个意思。这个疑情,参到起疑情不是让你怀疑,参到一定功夫那个疑情自动地就起来了。当你妄想出来的时候,你妄想刚想到大米饭的时候,那疑情就自动起来了,它就对治你的妄想去了,这叫疑情。疑情起来不用你去讲,它是自动化的,那时候就快参到家了。参到疑情起来,这才能解决生死问题呢。
 
“念佛是谁”,稍有这么点这个劲儿就行了,就往前参:“念佛是谁?”比如说刚开始参的时候可以念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念佛是谁?”并不是叫你去想:“念佛是我呀是他?”并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去怀疑。而是:“念佛是谁?”妄想一起来,“念佛是谁?”马上把这念头集中这块,多少带点那个意思,但决不是让你去怀疑。所以得这么做。
 
否则成天怀疑“念佛是谁呀?是他呀?是我呀?……”最后到处找去了,这就不好了。最后把自个的精神都搞乱了,搞得精神恍惚了:“念佛是谁呀?”到处怀疑。“念佛是他呀?我是他,他是我呀?……”全搞这种怀疑,这不合适。这句话头是对自己而言的,“念佛是谁?”
 
一居士:刚才讲到跏趺坐,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眼观鼻可以,鼻观口、口观心这个怎么观?
 
眼观鼻,什么叫眼观鼻?叫你眼睛别往外瞅。你的眼睛瞅哪儿呢?就在鼻子那块,就瞅离鼻子那么远的距离,别再往外瞅了,这叫“眼观鼻”。
 
不是让你瞅着鼻子,是叫你瞅这么短的距离,知道吧?不是瞅鼻子。成天瞅鼻子能行吗?是不是?鼻子长的行了,鼻子短的怎么瞅?不是那个意思。这是告诉你瞅的距离,眼光要收回来,轻轻微微的一放下就完事了。就是把你的眼光要集中回来,只瞅像鼻子那么远的距离。所以平时要是瞅不着鼻子,你就不必瞅了。
 
一居士:那是观想的意思吧?
 
不是观想,而是把你眼光要收回来。你平时能瞅着鼻子吗?你瞅不着。什么都瞅不着的时候正是眼观鼻。明白这意思吧?“眼观鼻,鼻观口”,鼻子能观口吗?是不是?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闭住,都不要动。眼神也不跑了,鼻子也不嗅,嘴也别尝、也别说话,这叫“眼观鼻,鼻观口”,都老实了。老实不就是“眼观鼻,鼻观口”吗?老实就是这个观。
 
这些东西如果都不动了,六根不再放逸了,就是观心。不是你在这里再找出个心来。哪是心?肉团是心啊?那你眼睛还得拐个弯儿,这不对啊?是不是?就是说你眼睛不往外跑,鼻子不去嗅,耳朵不去听,嘴不去说三道四、不去尝,把那六根收住了,那就是观心。这些不往外跑了就是心。六根的意义,《楞严经》讲了:六根就是依着“一精明”。六根回收“一精明”就现前了,就这个意思。
 
有的解释是从这观,完了回来到丹田等等,这是道教的那些东西,佛教没有那种说法。佛教哪有丹田不丹田?一个臭皮囊,死了你还有丹田哪?我们修的是“心”,心才是不生不灭的,那身体有什么用处?今天在,明天死了,他都死了,丹田还存在吗?存在那他为什么不活着,是不是?所以没有啥意义。
 
一居士:阿弥陀佛,像师父说的 “都摄六根”。自己不清净时,让它清净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戒,先持戒。比如说:戒律持好了,我对什么都不贪,不去瞅。慢慢地戒律清净了,不再想往外观了,自然就会往回观。在六根的使用上再下点功夫,就很快地把六根收回来了。
 
当你想让自己不往外观时也会难受的,有时候也很难受,这眼睛不往外瞅不行。你不信试验试验,你走这一圈、走这一趟,你说你一次没瞅过,你看能不能做到?有时候做不到,那眼睛不听你使唤,咱们有这种惯性。你就硬掰:“走这道,看看这十里路我一眼不往外瞅”,你看行不行?有时候你想着:“不瞅、不瞅……”心里说不瞅,那眼睛自动就跑了。所以这个得需要一定的功夫和锻炼,时间久了就好了。
 
一居士:上早课的时候,或是上课念经的时候来客人了,这个经是继续念还是放下办事情呢?
 
这个念经最好是早上三四点钟念,谁也不能来打扰你。要是正赶上人家来,马上要办事的时候,你在念经,你说是到底接待不接待?不接待他闯进来了,接待这功课就放下了,心里两下都别扭。你就早起一会儿,这个问题全解决了。
 
一居士:阿弥陀佛!假如说受了五戒,万一不注意要犯了戒怎么办呢?
 
犯戒?就忏悔呗,忏悔完了再改呗。不要怕犯戒,只要我们有决心努力持戒不犯。但是必须得受戒,佛讲:“受戒破戒都能成佛,唯独不受戒不能成佛。”这个是很重要的。
 
过去有人讲:“你受了戒又不守戒,那你何必受戒呢?”这说法也有他的道理。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受戒以后努力去做,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人受了戒就像在这条道上走,摔个跟头,起来的时候不还是在道上走吗?是不是?如果不受戒你永远不会成就的,虽然你做得很好,但只是世间法,还没走上成佛这条道。所以应该受戒,受戒以后应该好好去努力。 
 
一居士:师父,要受戒的话,在山海关或者什么地方,你能给我们授戒吗?
 
我啊?这个不可能的。想在大悲寺受戒,都得上寺院,每年就两次,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这得在明年的阴历七月十五和四月初八。你在受戒之前得把《心经》或“大悲咒”背好,你要不会背也给授戒,但不给证(众人笑)。你要想要证就得好好背《心经》和“大悲咒”。要不做个佛教徒——你说自己是佛教徒,背《心经》也背不下来,那就不好了。但是对不认识字的除外。
 
还有谁有什么问题?这小伙子有没有问题?……我看有问题,怎么会没问题呢?你问一问什么时候出家?……哦?这个不问?(众人笑)
 
一居士:这个都给师父看出来了。(众人笑)
 
我看出来了,那好,我的问话就代表你了是不是?(众人笑)那就欢迎你早日出家。(众人笑)
 
顺便多跟大家讲一点。有个比丘尼,可能叫莲花色比丘尼,她曾经劝皇宫里的王妃出家。那王妃说:“我们都娇生惯养的,都在皇宫作妃子,我们能出家吗?万一守不住戒律,破了戒怎么办?”她说:“破就破,那也出家。”
 
她说:我过去生中曾经是演戏的,多少多少年以前我就演戏,演出家人,演完出家人以后,由于这个因缘最后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不好好守戒,有时候有傲慢心,最后就堕落地狱,在地狱受苦。从地狱出来以后,赶上释迦牟尼佛住世,来到这个世间,又出家证到阿罗汉了。她说:“我要是没有那次演戏出家的因缘,我今生不可能证到阿罗汉。”所以她说:“破戒就破戒,那我也出家。”
 
所以不要怕,我们都应该发起这个出离心,不管是今生也好,来生也好,都应该有出离心,应该时时发,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一居士:师父,现在泛起一种僧人打忏的风气,这种僧人在外头云游,到哪儿一住,就给大家讲法,叫大家供养。前一阵山海关来了这么一个僧人,他母亲留下二十万块钱遗产,要找个适当的庙捐了,结果没找成。大家给了他不少钱。还有一种僧人说传你几个密咒,传一个密咒多少钱,我们有好多的居士都爱向他们接近。如果说他的话,属于说四众过还不好,不说心里又厌烦,这种事情在山海关特别多。
 
这个事情不奇怪,因为佛早就讲了,末法时期魔王波旬就穿着袈裟混入僧团来破坏佛法。老居士的想法很值得理解,因为他对僧人充满了希望,把希望寄托在僧人身上。所以看到有些假冒的僧人、冒充僧人的形像他就难受、就痛苦,不希望这种现象出现,这是很正确的,也是很能理解的。
 
假僧人现在逐渐越来越多了。不光是有假僧人,现在世间的产品也净假冒的,是不是?而且我们有的人还参与假冒商品,所以在僧团里,也会有一些假的、不如法的现象出现。
 
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在末法时期这是难免的一种现象,但假冒的不代表僧人,只是代表了佛教里的一种现象。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就应该护持好僧人,宣扬正法,称赞出家,让那些好的青年早点出家来弘法。像我们行脚走这一道,有的人就讲:“这是真正的僧人。”这样他就把这个概念改变了。如果光靠我们走还不行,我们这才十来个僧人,寺里加一起也就三十多僧人,加上周围的下院、依止寺院的僧人总共才百十来僧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的人发心出家,来做一个真正的僧人。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很多的条件,鼓励他们出家,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对那个假僧人我们知道以后,远离就完了,也不能说三道四。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僧人的过失不是他个人的问题,有时一说他就说到整个僧团了,所以我们不能说,必须得远离这种议论,没有办法,躲开就完事了,大家要躲开。比如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式,说:大家看看佛戒律怎么讲的?这就可以了。因为对敢于冲破出家那一关的,我们应该支持,不能说三道四。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出家进行阻拦的话,他会有瞎眼的果报,会生生世世瞎眼睛,甚至到地狱瞎眼睛,做鬼瞎眼睛,做畜生瞎眼睛,做人还瞎眼睛,所以对别人出家不能进行诽谤,一定要称赞。我们不断地称赞出家,才会有很多的好青年出家。你老不称赞,最后就有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假扮僧人,冒充僧人的形像,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破坏僧团。这在末法时期也是存在的,而且还不是少数。因为佛在世也有假的,何况我们这个末法时期假的就更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我们的戒律持得更清净,把我们的素质要提高。
 
另外,我们要选择正法的道场去修行,这样假的就没有市场了。另外也不要贪恋,有人说能给我们建庙:“行,你贷二十万。”他母亲给的、他给的。一听就是假的,是不是?建庙的任务是由居士来完成,不是僧人来完成。当然有些僧人只爱建庙,这是两回事。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事情看开,确认这个僧人确实如法,这个地方确实需要寺院,我们再建。建寺院不是搞旅游、也不是为了牟利,这都不应该,一定要交给持戒的僧人做弘法利生用,否则的话我们就先不建,是不是?
 
这个不要伤心,要靠大家努力,末法时期伤心也没有用,它就有这种现象。怎么办?就得努力,要不我们怎么来回行脚呢?走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假的概念要变成真的,要把这种对僧人错误的概念消除。
 
因为很多的人都像这老居士所讲的,有这个假僧人的概念,对假的僧人非常反感。我们一去乞食,他就撵我们走:“去、去、去!”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想给,他认为是假的。当他知道是真的时候,就会把他那个假的概念去掉了。一看给钱不要,就要点饭吃,剩饭也能吃,知道这是真僧人。他马上就会对出家人生起信心,对佛教也就生起信心了。必须得纠正这种情况,所以那就得靠我们僧人严持戒律、进行苦修、不断地走来完成。所以先从我们这儿开始行脚,将来会有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僧人都会改过来,都会这么做的。
 
一居士:阿弥陀佛,请教师父,在超度的时候,还用烧纸钱和金壳子吗?
 
那个不是佛教的事情,那个是民间和道教搞的东西。佛教不允许烧纸钱、还烧什么纸元宝,不是那么回事。佛教主要是以诵经、修行、持戒、放生来完成超拔,并不搞这些东西。
 
一居士:现在我们这里的居士一般都是学净土,但是来我们这里密宗师父也挺多的。密宗师父来了,有时候我们就念念咒,现在也挺喜欢看一些密宗的书。但是你说修净土,又去看这些书、诵这些咒,是不是杂修呢?
 
修净土,密咒也可以诵,比如诵一下“大悲咒”。修净土的印光大师不就诵“大悲咒”吗?是不是?也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学得过多,今天来个什么咒,说这个咒你念十万句,就往生西方极乐了,又插根草等等的事情,没有意义。有时候又贪图神通本领而去诵那个咒,这就不合适了。我们应该专心去修行,这才是对的。
 
现在像秦皇岛、山海关这一带来往的僧人比较多,对这些事情是要有选择的。比如像索达吉堪布来了,就得去看看。索达吉堪布在大连时我也去看过,去拜见过,人家很好,很有修行。但对有些不如法的地方,我们要打听明白再去。有时候他们把佛放在后面,把自己放在前面。还有的他就是在家人,那你何必去拜他呢?是不是?又搞“双修”这些东西,你不要跟着去学。
 
另外,僧人应该是严持戒律,首先就不要摸钱,这也是一条衡量的标准。有的人来是为了钱财,那我们就要远离他。另外,对于持戒不清净的,有的甚至吃肉、喝酒,那都得远离的。
 
一居士:过了五十岁以后还能受大戒吗?
 
佛的戒律规定是六十岁以上不能受大戒。但是现在授戒,一般的戒场女众五十岁就都不愿意给授了、六十岁也不给授了,出家还是允许的。但是这要看想去出家的地方,僧团的决定和要求,要看自己的身体、各方面的条件来决定。有的人岁数大,但他身体很好,而且也能弘法利生,他能活到一百二十二岁,现在正年轻哪,是吧?那你不让人出家?这不一样。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好,那就到这里。 
 
(九)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五中午 
 
地点:河北、辽宁省交界处桥下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编者注: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有病的事。)
 
有时候这个病情是这样的,你要是放不开,常常忧郁,也就是说你总是担心,就会在身体造成一种紧张因素,这种紧张因素会产生一种酸性环境,而酸性环境是一种恶变的环境。所以你不要老去想,应该保持很愉快,你这样忧郁不好。
 
另外,不要担心,你就是有病了,如果心情愉快,它会产生一种碱性环境,这种碱性环境会抵制这些病的发展。你看有很多得癌症的病人,得癌症以后还非常高兴、非常愉快,病很快就转化了。身体上的病苦也在于我们唯心所造,所以你一定要愉愉快快的。
 
另外多注重因果,别杀生、别吃肉,多放生,多做这些,要争取天天做。放生这不是有事没事的事,关键是你得天天放生,它就妥了。不是我说没事就没事了,是不是?我当然希望你没事。 
 
一居士:师父,我问您个事,这是我老岳母,她以前练气功跑偏了。有八年了总自言自语,自己控制不了,现在她自己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时而明白,时而糊涂,是不是着魔了,或是跑偏了?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你现在说一说,怎么个症状。你练气功几年了?
 
一(老年)居士:八年了,我不是练的气功。 
 
练的什么呢? 
 
一居士:我练的是神功。 
 
哦,神功。你现在的感觉是怎么样呢?是有人跟你说话,还是能听见什么?
 
一居士:有人跟我说话。 
 
他跟你说些什么呢? 
 
一居士:这里有坏的,还有好的。他们都有太阳神、还有雷神、还有神家、……(注:听不懂的呓语)
 
好,我知道了。你听我讲:你看我这个拳头,这个你不用(跟着)比划。我们人正常的时候,就是这个拳头。当我们有一种“耳朵”,(认为)能听见别人在跟我们讲话,或是我们“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事物的时候,就等于什么呢?等于我们的手掌张开了。你看张开的五个手指头,这五个手指头它变成了能听到他人说话,或能看、能嗅、能想等等这些现象。这种现象它有没有离开你的拳头呢?
 
一居士:这个还是没有离开呀……(注:怪声调)
 
那个“呀”咱不说,咱就说这个。它这个手掌是这种状态,当我们能看到别人,能听到别人说话的时候,它也没离开你的拳头,是不是?所以手掌和拳头它是一体的,它不是两个。所以我们通过这就能知道,就是有人跟你讲话,那个也是你自己,不是外来人。
 
就是说什么呢?这个拳头是我们自己,当拳头变成手掌的时候也是我们自己,是不是?你看这个拳头是我们自己,这个手掌还是我们自己,它没离开我们的手,只不过是状态有所不同了。平时我们就像是一个拳头,如果我们修行的时候,有时候就会产生能听、能看,产生种种的幻觉。但是这种幻觉是谁带来的呢?并不是外面有人跟我们讲,也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功能变化。
 
就像这个拳头和手掌,就是这么个关系。我们正常的时候是这样,等我们听到有人跟我们讲话的时候,就像我们的手张开了,变成了另一种状态。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跟我们讲,有这神、那神、有什么护法等等的事情。甚至告诉你要发生什么事情,告诉你有好人、有坏人、你周围充满了坏人、还有几个好人等等。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根据我们的习性,和我们的观察能力,在手的另一种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我说这个道理能明白吗? 
 
一居士:明白。
 
所以说你的情况,就是这种现象,并不是外面有个人在你耳边讲,是你自己就有那种能力。“它”在跟你讲,只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一种幻觉,要是你认为是外来的,实际上我们就上当了。所以你应该经常反复地思惟我说的这一段话,这是一个办法。
 
另外,如果你控制不了的时候,比如“它”又跟你讲话,你控制不了怎么办?你就念那句话:“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你就一个劲地念:“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反复念,把心里念得像开花一样,这一下就纠正过来了。就这样,好不好?
 
一居士:谢谢师父,谢谢了。
 
一居士:我念“楞严咒”,在一楼、二楼可以念吗?是不是在底层不可以念?上面有三楼、四楼。他们说:“你不能念。”说什么的都有。我说:那你要住楼下的话,你想学“楞严咒”怎么办?
 
楼层越多越可以念。你说我们在这野外念“楞严咒”,上面还有二十八层天呢,那怎么办?都不能念了?那个说法不正确。越在人多的地方你越应该诵“楞严咒”,功德越大。
 
一居士:师父,像我们如果要不会念“楞严咒”,一句两句合起来念,念会了再念别的可以吗?
 
可以。比如我先学会这三句、五句、或一句,我学会以后,我再重复学,再学下一部分,这可以。
 
一居士:这个“楞严咒”应该在什么时间都可以念吧?
 
这个“时间”呢,也不是说没有时间,要是二十四小时都念那最好。
 
一居士:听您讲了就敢念了。有时候我白天没时间,我就改在夜间念,他们说那不行,你招“东西”。
 
白天也应该念,晚上也应该念,夜间念更好,不招东西。为什么呢?夜间我们的思想贪睡,比如说贪睡、没有智慧,我们可以在这种贪睡的状态念。比如猪也贪睡、蛤蚌类也贪睡,没有智慧,畜生类都没有智慧,是不是?很多畜生都没有智慧的,愚痴。所以我们这时候念就避免了将来堕落畜生类,那你说不是好事吗?
 
一居士:师父,请开示:“哪怕你喝一口水,都要先供养三宝”,这个我不理解。是有什么行为仪式呢,还是心动念就是供养三宝呢?
 
这僧人有一个《毗尼日用》,可以先学会毗尼的咒。比如喝水的时候我先念一下咒再喝水,这样把水这个物质所产生的副作用就清除出去了,我们就会得到真正的利益,而且离开水相。这个非常好。
 
一居士:那在家居士也可以念? 
 
可以念。也可以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每天早上喝水前、洗脸、洗手前,都要先供水,然后再用水,这一天就非常清净。
 
一居士:就是不管你是吃也好、用也好,只要是动用到水,就先念毗尼咒?
 
对,或者你先供养佛也可以。先在佛前供养一杯水,然后我再用水,这一天你用水都没有过失,否则的话都是有过失的。我们本来有很多应该知道的常识,由于不知道我们会受到水的害处,或受到粮食的害处,或受到种种物质的害处,天天被物质所侵害。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进行三皈依,那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一居士:那就是吃饭喝水之前都念“三皈依”?
 
都要供佛。为什么吃饭要供佛呢?不是佛要吃你那口饭,是让你舍去你的贪心。因为饭和水怎么来的?都是你那贪心变化来的。不是说虚空就出现有个水、有个饭。是由于我们的贪心不断地积累所形成的水、饭、水果这些东西,它是这么变化来的。日月星辰都是我们的贪心所变化来的。
 
因为我们处在这个无明之中,所以我们就变化出了这么多东西,而且我们还认为它是自然的。实际上并不存在自然的问题,只是一种虚幻。而我们不知道,仍然不断地追求它。
 
我们创造了它,然后又去不断地追求它。在不断地追求中,又不断地改造它,所以里里外外老在自己这个无明里来回地转悠,最后我们受其害。所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就是让我们破除这个无明,而真正得到清净。把这些现象所产生的有为法全部破掉,这就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一居士:谢谢师父,还有念诵“楞严咒”和《楞严经》,家里或附近有外道邪教众生的时候,是不是越念这个越好。
 
对。但咱念《楞严经》、念“楞严咒”不是为了对付邪教。对付谁呢?对付的是我们自己的贪心,不是对付别人。不要拿这个去对付谁,我们谁都不对付,咱就对付自己那个贪心就完事了,这样你不受其害。说:我念这个咒要对付他。最后没对付他,你却把自己的心给坏了,把自己对付了,是不是?就不合适了。
 
一居士:师父,我问一下,我们早晨供佛,是用开水好还是生水好呢?
 
开水、生水都可以供。生水要过滤,以防水里有虫子。开水煮开了,不要让虫子掉落水里去就可以。
 
一居士:师父,刚才您提到毗尼,我们在家人可不可以看《毗尼日用》?
 
按道理来讲是应该看的,这个非常好。
 
一居士:师父,请问居士在家修行,怎么样把这个善缘、恶缘、怨缘转化成法缘?
 
有时候有善缘、有时候有恶缘,我们怎么转化?就是无我相,没有“我”了,什么都转了。你有“我”,它就有善有恶。你要没有“我”,哪来的善恶?它是根据你有“我”,而形成了善和恶的问题,如果你没有“我”,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一居士:师父,在家居士拜经,是一个字一拜还是一句一拜?
 
还是一句一拜比较好。因为一句成为一个道理,一个字它不能成为一个道理,是不是?有时候一句就讲明了一个道理,所以我们一句一拜。如果不认识字,那你就一字一字的拜,大不了就当学文化嘛,是这个意思。
 
一居士:阿弥陀佛,念经或持咒的时候,身边有一个躺着睡觉的人,是不是不恭敬?
 
这个分怎么看。如果这个人在你没念经之前就已经躺下了,他不知道你要念经,你这念经和他没有关系。如果当你要念经的时候他躺下了,对他就不好了。另外,还有一些小孩,三岁、两岁,也不知道什么,到时候他就困了,你不让他躺是不可能的事,这个就没有关系。
 
人有了正确的思惟,就会生起恭敬心。但如果他不是故意的,这个他就不犯。如果是故意的,那就犯了。尽量回避吧。但是如果有小孩,你在旁边念经,对小孩有加持力,反而好。又比如念佛,你躺下了也可以念佛,不是说非得坐着的时候才能念佛。
 
一居士:家里的供果能让小孩随便拿吗?
 
供果最好不要随便拿,因为啥?既然供养佛,就是为了让我们舍去贪心。他一看是供养佛堂的水果,就随便拿,对佛有点不敬。另外,他还养成了贪吃的毛病,是不是?那就和供养佛的意义不相应了。我们拿水果供养佛的意思就是舍去我们的贪心,不让咱们乱吃乱拿。 
 
一居士:我听师父开示,修行的基础先是持戒,然后是忏悔。但为什么那个忏悔心老发出不来呢?
 
这个忏悔心,不是说你一忏悔就出来了,得常忏悔它才能出来。今天忏、明天忏。比如说,小时候干什么坏事了,你就忏。大了以后,又做什么坏事了,我还忏。那天我说话怎么说错了、那天心眼用的不正了、背后做什么事……我都天天忏,忏来忏去,那个悲心和忏悔心就起来了。最后,心里越清净那忏悔心越强烈,最后强烈到有一种悲心切切、泪流满面的状态。但是得注意这时就会有个悲魔,所以别老哭,老哭就不好了。两方面都应该注意。常忏常写,写来写去自个儿的忏悔心就起来了。
 
一居士:师父,就是今天写了忏悔,明天可能又犯了。
 
那不要紧,今天你写了忏悔,明天又犯了,但绝对不是昨天的那种犯法。虽然是同样一个事情,但犯的性质它有所不同,因为你昨天忏悔了。就像这个树叶似的,今天你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树叶,明天你看到的缺了一个边,后天你再忏悔的时候,虽然还是这个树叶,它又缺了一块。是不是这个树叶?还是这个树叶,但它的完整程度,已经不一样了,是吧?这它不一样。
 
一居士:供果是上午供好还是下午供好?比如说下午新买的水果想供佛,可不可以?
 
水果应该是上午供,佛是吃午食,下午佛不吃,晚上也不吃。不是佛吃不吃的问题,佛没有早、中、晚。但是你想成佛,就有三个时间:如果早晨吃饭了,中午再吃,下午不吃,这为升天因。如果是早上不吃,晚上不吃,光吃中午的那一食,就是像我们日中一食,这属于成佛因,因为佛是吃午食。如果是早上也吃,中午也吃,下午也吃,这是种下畜生因,将来堕落畜生道。如果是半夜还吃,这样的因就是饿鬼因,堕落饿鬼道。这个时间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供佛我们尽量要上午供、中午供,不要下午供。这不是供不供佛的问题,主要是供佛来去掉我们的贪心。
 
一居士:我问一下,我信佛、学佛,我儿子不信。本来孩子去年还跟着我信佛的。去年八月份,他父亲突然出车祸就没了,家里人说啥的都有,孩子这回就起反感了。请师父开示,看怎么能让他早皈依佛?
 
这个事情主要是我们自己先要坚定信念,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你生活道路上的一个伴侣、或是一个道友,这个事情他能信更好,不信还有其他人信,是不是?我们把天下所有的人都当成自个的亲人,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儿子之内。这样你的心越放宽了,他反倒越容易跟你信。你老盯着他:“你为什么不信?你为什么不信?……”你心念过重了,他反而有反感,因为负担太重。所以一个是我们自己要做好,另外不要把他挂在心上,慢慢他就会转过来了。
 
一居士:师父,我替别人问的。一个人身体特别不好,有病,还结婚了,怀孕了,她现在就是非常提心吊胆的,她想怎么才能让她们母子平安?
 
可以多念“观世音菩萨”,多放生,大量地放生。多念“观世音菩萨”很好,有时候生出的小孩就像“观世音菩萨”似的,长得好。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问一下,像我们持“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再念佛,是不是就属于杂修了?
 
这个按道理来讲不属于杂修,是我们的一种需要。比如说像“楞严咒”,印光大师讲:净土宗也要持“楞严咒”,特别是闭关的时候,必须持,早晚都得诵。如果不会背的,要照本念。印光大师都这么讲,所以你修净土离不开“楞严咒”的。另外,“楞严咒”并不是禅宗专用,是五宗都必须用的,这都是非常好的。
 
什么是念佛?“楞严咒”也就是念佛。有时候必要的功课还是应该做的。另外,我们做这个功课的同时应该有一种平等心,要五宗平等弘扬,不要有分别心。说这个咒是禅宗的、这个咒是密宗的、这个是教的,我们就不学了,这不好。我们应该五宗平等弘扬,至于我们专修哪个,这个无所谓。
 
比如我专门修净土,那我就专修净土,但对五宗都称赞。你称赞别人的时候,就是称赞自己。比如黄念祖老居士,他专门称赞禅宗、称赞密宗,实际上他还是修行净土,这是非常好的。所以今天黄念祖老居士很受人尊敬,这就和他五宗平等弘扬有关系。有的人就不能五宗平等弘扬,弘扬的面就非常窄。
 
一居士:我就是“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平时就是念“阿弥陀佛”圣号,他们说:“你这样了脱不了生死,你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别的就不需要再念了。”
 
有时候我们有很多业障,需要“楞严咒”的加持。有时候起来业障,靠你自己的力量克服不了的。
 
像印光大师就是一面念佛,一面诵“大悲咒”。等他闭关的时候,还告诉人要持 “楞严咒”。他并不否认持咒这个事,因为这个是应该的。
 
有的说:“应该一门专修。”也不是不对,如果我们要专修起来了,那我们就一句佛号好好念着,什么妄想都别打,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当我们起了业障的时候,有时候克服不了了,可以诵“大悲咒”、“楞严咒”来缓解一下子,这都是正确的方法。因为咒就是佛,佛就是咒。你念咒也是在念佛,只不过是他们不认为咒是佛,才会否认持咒的功德,那就不正确了。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念经、念咒的时候,比如说念“楞严咒”那个字音要是咬不准,或者念错了,是不是有过错?
 
念错了音,尽量改正,尽量发音准确。佛法修的是心,主要看你心是不是虔诚。如果你要虔诚,有的虽然念错了,还成就了呢,是不是?说是有一个人老是念什么?念“大米饭”,还是念什么咒的,也念成就了,关键是他以为那个就是在念佛。
 
(旁人:那人把“唵嘛呢叭咪吽”的“吽”念成了牛”。)
 
还有念“牛”的。还有念什么“阿弥陀佛一支花”的。有个师父说他母亲走的时候非常好。他母亲曾悄悄告诉他一个秘密,说有个师父传她怎么念呢?就是“阿弥陀佛一支花”,就这么念了一辈子,她也念得挺好。
 
这个事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所有的言语和所有的形象到后来都没有意义。佛法里的言语和形象都没有实际意义,我们要求的是那个真正的清净心。但是我们如果念得比较准确,就受益得比较好一些、快一些。
 
一居士:师父,我替别人问一下。他们家里供的所谓的“保家仙”,不想供了,怎么给它撤下来?另外我还想请观音菩萨,怎么请的如法?请师父开示一下。
 
供“保家仙”这个事情东北普遍都有,实际上是一种错误。作为佛教徒来讲是不应该供的,因为狐蟒蛇仙属于畜生道,我们应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我们正确的皈依处。
 
如果我们供养这个所谓的护法——狐蟒蛇仙,我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就皈依它了,这样你会很快地失去三皈依的戒体。因为三皈依的时候讲了:“不皈依邪魔外道”,不允许你皈依的,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是不应该供养的。但现在有些寺庙里也供这些所谓的护法,主要是为了敛财,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有的家庭如果供了,应该把它马上撤掉。撤掉的方法是这样的:你不要烧,念“三皈依”、念“往生咒”、念《心经》、念“大悲咒”,一样三遍。然后你把它收起来,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哪个山洞里、树缝里就可以了。它有它就修,没有就算了。这样不受其害,咱也尊重它,但是绝对不能皈依它,这是应该注意的。这样的话,你心里就没有那种障碍了。你老担心:“一会儿来找我啦!”这样处理就没有那样的问题,它要有那它就修,没有就算了,是不是?
 
一居士:我们家一般都供这个保家仙啥的,有时候上香也说:“我们也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在心里也让它们跟着学呗。
 
名义上是这么说的,说你也跟着我们学,实际上是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跟人家学了。你这样长期的供养,等临终的时候佛不会来接你,谁来接你?它来接你,狐蟒蛇仙来接你。你将来就上它那,做它的儿女去了,那是很危险的,所以这个应该加小心。就像一块面,你不是包饺子就是烙饼,反正你包了饺子就不能烙饼,烙了饼就不能包饺子。你想成佛,那你就不能想成仙。你要想成仙,就成不了佛。
 
一居士:师父,我想问一下。我妈得一种病,初一、十五总爱发脾气,我不知道这是啥原因?
 
佛教也好、民间也好、包括其它教也好,对初一、十五都非常忌讳,因为初一、十五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快的一个过程。就像海水还有一个涨高潮的时候,每逢初一、十五要涨高潮。人心也会随着初一、十五而变化,这时候情绪都不稳定。
 
所以我们应该在初一、十五多做善事、多诵经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多放生。所以初一、十五不能洗澡,不能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像什么扒炕、扒墙等等这些事情都不应该做。我们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去诵经、诵咒,做善事。做这些事,这个情绪就能控制住。
 
一居士:师父,接着前面的问题问,就是说怎么请佛像能如法呢?
 
请佛像,比如说,我在地上捡了一个树叶,看这个树叶就是佛。这样你回去供,因为心里有佛,它就如法了,没有任何仪式,也不要开光。有时候开光灵不灵?开光也灵,因为大德加持以后灵。如果不开光灵不灵?不开光更灵。因为你不开光,那看所有的佛像都不会去分别,都是佛,是不是?所以说都灵,就这么个道理。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问一下,就是小孩吓着了,或者是有的大人也犯病,就是说犯的那种仙病,就得找大仙给治。要是咱们想用佛法给他治,那怎么给他治呢?给他诵经还是怎么着?
 
这个诵经就行,比如诵经、诵“大悲咒”,给他喝“大悲咒水”,这就可以。你可以给他念佛,一个劲地念。比如说,他有时候出现了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你叫他念:“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就反复念,这样就把他那个劲给纠正过来了,就完事了。
 
一居士:师父,你提到仙位,我以前也供了仙,前年的时候,我就不想供了,在佛堂前说“给你们皈依佛、皈依法,你们都离开我身边吧”,撤下来就在佛堂前升了(即烧了),升了以后,我总是头有点晕乎乎的,总是有这样的感觉。
 
这个事你也不要多心,有时候我们老是疑惑心大,因为众生的疑心大。你多念经、念咒,多念《金刚经》,慢慢就破这个相了。
 
一居士:师父,像自己家亲属有仙附体了,作为佛教徒来说,经常接触他们,怎么样告诉他,让他脱离开,或者是给那个仙皈依,或者是应该怎么做?
 
刚才这个居士讲家里有很多人,大部分都有仙附体的这种现象,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你自己的知见必须正确,你不要以为真有个仙附体了。我们大部分都是以为真有个仙附体,实际上,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你自己唯心所造的,除了你那“心”什么都没有,所以必须清楚这个。你要不清楚这个,就认为真有个仙在附体。
 
我刚才讲了,就像一只手握成拳头似的,在另一种状态下打开手掌,它还是你的手,不是别人。所谓的附体,也就是自己的情绪不稳定,所造成的另一种状态,或是在修行中产生了另一种状态的时候,我们不认识。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过去有个修行人,正在打坐的时候,看前面来一个孝子,背着母亲,来到他跟前。这个修行人就说:你看看,我在这修行,你来捣乱破坏我,肯定是个魔。他身边有斧子,就给了孝子一斧子,这个孝子背着母亲就走了。
 
等他打坐醒来一看,这个斧子砍在自己腿上。那个孝子就是他的腿,背着的母亲,就是他的上身。在这种境界现前的时候,因为神识和身体有一定距离了,他就错认为这是两个,那个身体不是他了,所以他拿斧子就砍他一斧子。你看看,最后砍的是谁?还是自己。
 
我们在进入另一种状态时,有一段距离感了,我们就认为另外的是他,不是自己了。有时候打坐,看到了自己的脑瓜骨,有时候有血有肉,血管还在流血,心脏还在跳。有时候看到白骨了,就吓坏了,说看到有鬼。实际上是谁?都是你自己,只不过你和你的身体之间有了个距离感,所以造成了这种误解。以为自己的身体永远是这样,当你离开了身体,认为看到的那就不是自己了。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我、他……都是自己内心的变化,都没离开自心。所以说,所谓的仙附体,也是你自心的变化,是你知见不正所导致的。你要这么信,那就是正信了。你要不这么信,非跑偏不可,永远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在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你自己心里先明白了,再给他念“你不要骗我,我知道你是谁!”,这不就结了吗?你有了这个正确的知见,慢慢念久了,他那个知见就克服下去了,包括对世上的虎狼,甚至火车、汽车,他都会解决。如果你学会这句话,学会这种思想,一切灾难都可以免除。我们诵经、念佛、诵咒,目的都是要破除这种相,明白了?明白了以后,学佛就不一样了,以后再学佛、再念经、念咒就不一样了。
 
一居士:师父,就那个“一切都唯心所造”,还是不太清楚。
 
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眼睛所见的,日月星辰、树木、山河大地、跑的汽车、天上飞的,都是唯心所造的,都是幻境。但是我们感觉却是那么真实,没有比它更真实的。吃个苹果我们就感到甜,喝口水就解渴,吃饭肚子就饱了,住了房子就暖和……,我们就在这里不断地创造了幻境,我们又不断地被这个幻境所骗。所以佛讲一切法,都是要破除我们这种幻境。这个得慢慢理解,将来可以看《楞严经》。
 
一居士:师父,是不是在没有证道之前,还是会坚固地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证道之后,才能认识到刚才您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全是我?
 
是这样。但是虽然没证道,我们也应该顺着佛的知见去思惟,这就很容易证道了。你不这么思惟,你那个知见不破,想证道是不可能的。
 
一居士:师父,也就是经常去观这些?
 
多诵《楞严经》,经常观察,像《六祖坛经》讲的: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说:既不是风动,又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动。就这个道理。你刚开始想,会一下子想不明白,转不过这个劲。但慢慢来,通过不断地实践,等你发现了这里的毛病以后,最后一下就破除了。那时候心里就亮了,这一生你就没白活。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问一下,我开始学佛的时候,遇到不如法的事或者其他的事情,我还都可以忍。现在修了几年了,结果有些事情的处理跟我初学佛时不一样了,忍不了了,觉得我现在跟以前比好像变了个人。
 
有时候是不是会因为其它的原因?你看看有没有其它原因。比如说你那时候不说,可能那时候年轻,有控制能力。现在可能是这个控制能力不如以前了,所以这两年遇到事情就要说。又正好赶在这两年学佛,你就认为是学佛以后所产生的要说,是这样吧?
 
一居士:是这样,对。好像是刚刚修四五年的时候开始的。
 
有时候,比如说,一个人的生理上对情绪的影响,像女众有更年期,原先那时候更年期没犯,你后来这段时间犯了,你说这和学佛有什么关系?它没关系,是我们的情绪有所变化。所以说,越是有变化的时候,我们越应该抓紧时间学佛,才能把这种变化转过来,不要产生错误的认识。
 
佛法像太阳似的,它永远不会给人乌云,不会给人带来黑暗,它永远是给人光明的,所以我们要坚信佛法。这样你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要不我们就会对佛法产生怀疑,或是产生想法:你看没学佛时候挺好,这学佛怎么还变化了?实际上,因为你不了解这个事实,反而对佛法有一种怨言或怀疑,这样对你的学佛反而有害,不应该受害的反而受害了。
 
我们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身体也在不断地变化,有很多事将来都要发生的。我们必须有个正确的概念,知道学佛绝对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灾难、任何毛病,只能给人带来好处,只不过我们学佛有时候学得不精进,或不努力,控制不了身体上产生的变化。
 
一居士:师父,我有肺癌,拿去个肺叶,它一到晚上十二点就疼,您说我念什么咒好呢?
 
你念佛也行,念“大悲咒”也行。“大悲咒”短,疼的时候你就念“大悲咒”,就使劲念,平时没事就念“大悲咒”,一个劲给它念。你白天不疼的时候就念,就像一个钟似的,提前就给它上满弦,到半夜的时候它就不停了,它那个疼劲就过去了。你现疼现去念,有时候就来不及,是不是?要提前念。再一个多放生,还有就是心情愉快。
 
一居士:就念“大悲咒”? 
 
“大悲咒”也行、“楞严咒”也行、你念佛也行。如果觉得不方便,就念“阿弥陀佛”,一个劲给它念,给它念到不疼。实际上,念佛也好、念什么也好,关键是我们有时候心不诚,老怀疑:“念完它到底疼不疼了?”你老怀疑不行,只管念,别管疼不疼。有时候你要是不管,真心念,就念一句佛号,它都起作用,都不会疼的。之所以疼,就是我们心不诚,诚心不到位。
 
好,今天就先到这儿。
 
(十)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六中午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大高庄铁路桥下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这两天跟大家讲了一些。今天还有一些新来的居士,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可以提出来,我给大家做解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为这块比较乱。
 
一居士: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皮肤好?
 
一个是多忏悔,从佛教来讲就多忏悔。我们必然是造过这个因,在今天才会有皮肤不好的这种现象。一个多忏悔,一个多放生,完了再配合一些治疗。
 
一居士:阿弥陀佛,我现在见过密宗师父、禅宗师父、听过净空法师讲法。我想请问师父,修行哪个法门适合我的根基。
 
最好先修戒律。以戒为师,戒律修到一定程度了,持戒很好了以后,回头你再去选择修哪个法门。因为以戒为师,我们学了戒,就等于心中有了师父。有了师父你就会有正确的引导和选择了。你就会知道修哪个法门最适合你,这比别人指导要强得多。
 
一居士:原先供了仙家的那个香炉如何处理?
 
你可以不要,可以舍掉,你留着也行,都可以。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耳鸣已经有三年了,老是响。还有我的胳膊、手时好时坏的。您说我已经连着两年去大悲寺,也在念“阿弥陀佛”,也在忏悔我自己,它老不好。
 
你到医院检查过没有?你耳朵鸣不是吗?这是运动神经,也叫迷走神经,在医学上叫做内耳眩晕症。所以说老叫,像小鸟在那儿“嗡嗡嗡”老叫唤,有时候就出现迷昏这些现象。你可以用点药物调整一下,像谷维素、维生素B。迷昏
 
(编者注:迷昏:东北方言,类似于头眩目昏的症状。)
 
一居士:那您说我这个胳膊,挺有名的大夫已经给我看过了,但是他也没给我治好。
 
那你就检查颈椎看看有没有毛病,做CT,你看看有没有毛病?有时候大夫不一定能马上治好,关键是你有没有病理上的毛病,你可以看看有没有神经压迫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肩周了,这都可以。
 
像这种情况,你可以多打坐,也可以经常磕大头,多到外面活动活动也可以。主要还是多放生,消除业障,其实主要是我们的虔诚心要到位。区别在哪呢?区别在于病理和修行,修行中也有一种耳鸣,病理上也有一种耳鸣,所以要区别这两个的关系。如果不是修行得来的,那就是我们有可能得了内耳眩晕症。如果是修行来的就不必管它,它到时候自然就好了。
 
一居士:在家居士学佛应该怎么做,基本的戒律是什么?
 
在家居士学佛,一定记住:在家居士更得守戒。为什么在家居士更得守戒呢?因为在家居士违缘特别多,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还有事业、邻居、朋友……很多的事都影响你的修行,也就很难修行,所以在家居士首先应该把戒律抓住。如果你戒律抓不住,就别谈修行。
 
在家居士首先应该守三皈五戒。我简单讲一下三皈。什么叫三皈?那就是我们回家了。人有一个真正的父母,那就是佛菩萨。这个父母在哪儿?怎么找到佛菩萨?首先就应该三皈,三皈就能找到真正的养你的、生你的、永远跟着你的父母,永远不离开你的父母。通过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就找到了。这个可以说是很普通的一个道理,又是很深的、很秘密的一个道理。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成佛有余了,你要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很难成就的。佛法和外道首先区别于这一个,外道没有三皈依。
 
有的世间人虽然做得很好,在世间也能帮助人,也修桥补路,甚至能做很多善事,但是终归他不能成为佛子。因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三皈依。三皈依就是我们的根本,你抓住了三皈依就抓住你的生命,抓住你不生不死的那个命,将来你就能成佛。要没有这条,你别想成佛。所以三皈依对我们来讲,比生命还重要,我们应该尽未来际三皈依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讲的就是五戒。学佛首先从五戒开始,它既是做人的基础,又是成佛的基础。这个五戒包括什么呢?杀、盗、淫、妄、酒。
 
首先我简单讲一下“杀”,就是杀生,一切众生都不能杀,包括虫子、蚂蚁、苍蝇、蚊子、老鼠,这些在世间被你认为是四害的东西也不能杀,什么东西也不能杀。包括它的肉你也不能吃,包括做的素食带有它的形象也不能吃,你吃都有果报。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既然是我们前生父母,我们怎么可以杀?既然是未来诸佛,我们怎么可以杀?是不是?你杀它就不能成佛了,所以我们不能杀生。不管什么方式的杀,不管你是用枪、用炮,还是用文字、咒杀(念咒去杀)、嗔恨的去杀,这都不允许,一切杀生都应该避免的。我们如果不杀生,我们才能做为人,才能远离六道轮回。
 
第二个是“盗”,这个盗戒更主要了,就是一切财物都不能盗,包括那个贼物你也不能盗。比如这个东西被他偷走了,我再偷回来,这不行。被他偷走就归贼了,你不能再去抢或者偷,只能讲理去要,他不给你也没办法,就属于贼的了。这个已经叫做“贼物”了,所以说我们不能再去偷。
 
包括现在有很多下岗的,有些人要离开单位了,有的就说:厂长把机器都扛家里去了,那我们拿个螺丝钉行不行?那也不行。他是他、你是你,我们作为佛子,不管别人如何,我们首先不犯盗,一张纸也别偷。包括我们坐汽车、坐火车,别图便宜,一看这儿没把门的,我们就溜进去了,也不买票就下车,那都不行,那都犯盗的。你盗五块钱就不通忏悔了,就犯重罪了。所以一切财物都不能盗,包括别人家的东西,包括地头,种地占人一条、半条垄,这事儿都不能干,这事儿都要注意。一切财物我们都不能盗,而且我们要把一切都布施给别人。
 
这个盗戒也很重要,特别我们大部分是女居士,到市场上买菜去了,跟人讲价钱,讲完价钱了,还要看秤的高低。最后交完钱临走了,还得拿人两根——拿两根就犯盗,这不行,是不是?你手里戴个大念珠,人家一看:“你说这学佛的咋这样啊?我本来这菜就卖不出去,她挑挑拣拣都给扒拉坏了,临走又拿我两根。”这就叫人笑话我们,我们不应该这么做。
 
另外,你盗来以后,虽然占了便宜,你买一斤东西变成一斤半。但是你这一斤半是毒药,回去谁吃谁中毒,你孩子吃、老人吃、你的丈夫吃、你的亲人吃,任何人吃都会成为毒药的,因为它不清净。这也是很重要的。说不那样,我们不就吃亏了吗?我也不挑也不看,也不讲价钱。买一斤他给你半斤,但你那半斤顶十斤用。虽然你买一斤给你半斤,但是这半斤的菜,每一根菜都等于一付良药,谁吃治谁病,那是无价之宝。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宝贝,不要去贪人便宜,不要盗,这样的话给佛增光。另外也通过这个来修我们的心。
 
所以买菜也好、买什么也好,我们要把好的让给别人,坏的留给自己。比如说买菜,一看这个白菜净是蜜虫,“我不要了”——你得要,因为有蜜虫买回来干嘛?好放生,是不是?这都很重要的。有些细节我们都得一点点的研究,成佛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守住戒律。你守住戒律就很快地成就,你不守戒律想成佛那是没门的,是不是?这个是盗戒。
 
还有一个淫邪戒。在家居士主要不要邪淫,除了正常的夫妻之外就不允许有了。特别是现在看黄色录像、黄色书,说黄色的语言,这都不应该的。还有跑进舞厅,进什么……我也不懂那些事,我也说不上来。现在花样太多了,我也不懂。这都不应该的,真正的菩萨是断淫的,是像出家人一样,再也没有这种淫邪,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在家菩萨戒只是个方便,将来也得断,淫邪不断永远不能成佛道的,这个很重要。
 
如果你想往生西方极乐,将来也得想法断,虽然现在在家居士断邪淫,那只是打基础,将来你想成佛道,这个淫欲心也得断。因为我们将来生的高低,都是根据淫欲心的大小来决定的。这个人,就是淫欲心占一半,纯想占一半,横为畜生立为人。如果是百分之七十的淫欲心,就堕落水族里。如果是百分之九十的淫欲心,到地狱里。根据淫欲心的大小来决定你的沉浮,比如说剩百分之四十、三十的淫欲心升天,往天上升,淫欲心越少升得越高。佛是全部断淫欲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应该远离这个淫邪,这个要注意。
 
再一个,这个“妄”,简单讲一下妄语。在末法时期人最容易犯妄语。别人早上问你:“你吃饭没有?”本来没吃,张口就说吃了,怕让你上他们家去,就告诉人吃了。这个妄语已经就成了我们的一个公害。说“不妄语不能成功、不能办事情”,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真正办事情,一个事的成功它不在于你的语言,你说的再好听,它该不成功也不成功。成功不成功就看你有没有那个福报因缘。
 
你看刚才我们上那个村庄乞食,叫西付店哪?那谁给我找得挺好,地方也联系好了。本来想在那(一块田地里)过斋,那个书记还是村长过来:“不行,你们不能在那儿。”你说居士也跟他说好话了,那也不行。是不是?你看后来过斋的这块(广场),也没跟我说好话,非让我们上这来不可,它就是个因缘,它不在于语言。你不要以为妄语能办成事情,真正办事情是在于老实、诚实,在于你的福报因缘。所以妄语没有意义,妄语会把事情办得反而不真实了。
 
有一个妄语业,就有很多的、一百个妄想,有这么多的妄想就会产生很大的因果。所以我们应该要远离妄语,包括一切的妄语都要远离。有的人卖服装,本来是十块钱进的,他说要一千,然后互相讲价钱,三百块钱就卖了。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我就瞎猜,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就是因为这个妄语把人骗了,但是你这头骗了人家,回头人家就上你家骗你去,你挣人三百可能失去三千,什么事情都有因果。所以大家要说老实话。
 
佛说:“佛是不妄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佛就是不妄语者。我们应该跟佛学,这个也很重要,所以大家说话要诚实。但是有些话,比如说人家问:“你们家里钱放哪?”你不能说我们钱放在哪,是不是?这时你可以不讲,可以不告诉他,但不能妄语。这个也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酒”,酒不能喝。虽然它是遮罪,但酒业可以导致很多其他的业力都犯。比如说有个人因为喝酒,他喝茶水误把酒给喝了,喝了他就发酒疯了,偷邻居的鸡吃,犯了盗戒和杀戒。邻居的女人来找他,他又犯了淫邪。官府问他的时候他又撒谎,又犯了妄语戒。淫、杀、盗、妄、酒他全都犯了,这五戒因酒全都犯了,所以我们应该远离酒,不应该喝酒。包括抽烟,这都是不应该的。
 
我简单就这么说一下,因为这个杀、盗、淫、妄、酒,还有很细致的怎么去做,怎么去忏悔,怎么来得到这个五戒。你有了五戒,才会有八戒、十戒,还有比丘戒、比丘尼戒、还有菩萨戒。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每次上香的时候,闻那个香味身体就不舒服,头有点晕。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是从庙上请回来的香。
 
你买好香,像真正的檀香,那种檀香非常贵的。你买那好香,别买坏香,坏香闻了恶心难受。你不要管是不是庙上请回来的,要看这个香是否是真香,现在很多都是化学品。有些草香闻那味特别难受,所以要挑好香。另外,上香要常上,但一次不要上得过多。
 
一居士:我家有一个弟弟,他现在就好像有点什么附体的感觉,有的时候他一发作好像还可以给人看病,我学佛之后怎么能帮他?
 
你多给他诵《心经》和《金刚经》,有时候他是一种幻觉幻听的现象。经常找一些对《金刚经》、《心经》比较真正理解的人给他讲,或叫他自己读,或者给他念。这样就好了。
 
一居士:我问一下,现在末法时期,比如说我们在家的居士是只适合修净土,还是别的门派也可以修?还有一个问题,修净土怎么能感觉到往生有保证?现在我们感觉到好像没有修行次第,有一点乱修,我们怎样来次第修?而且能感觉到有保证,能修行圆满?
 
好,就是说末法时期修哪个法门好?我们不修末法,我们修正法,正法这个法门好。什么是正法?那就是我们在修任何法门之前,都严格持戒去修行,那你修哪个法门都会好。而且要求在修行中要五宗平等弘扬,禅、净、密、律、教我们都称赞。不能说我修净土,现在末法时期禅宗就不存在了、密也不存在了、教也不存在了,这种说法本身就自己灭法了,这个不对。
 
在末法时期我们想修行,首先得从戒律开始,而且要五宗平等弘扬,这样的话我们的心量也广大了。另外,要互相称赞,别人修佛法了,那就是我们修,我们修也是别人修,他和我本来是平等的,没有区别的,这样佛法就会兴盛。
 
末法时期不是说真有个末法,而是人的根基末了,是人都不修行、不持戒,才有末法。如果人都去持戒有了正见,它就不是末法。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把末法变为正法,这就叫修行。末法能成就吗?末法它不能成就。什么能成就?就是把末法转为正法,这叫成就。
 
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怎么样保证解脱?
 
首先我们要按戒律做,在家居士要把三皈五戒做好,包括八关斋戒,都要做得非常严格。严到什么程度呢?你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理解了。不能随着你的想法,说,“我今天持戒了”,那不行,得按照佛说的那个标准,佛说这叫持戒,你按佛说的做,那才行。末法时期有很多的事情,看着好像因缘不具足,不允许你做,比如说像咱这乞食生活,在中国上千年都很少有这个事情了,但是我们有。这乞食是不是佛法呢?这就是佛法。不能因为以前没有,现在就得没有。我们应该根据佛怎么讲的,我们怎么去做,不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
 
我们应该知道,成佛的标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管是末法还是正法,你够资格就成佛,你不够资格就不能成佛,是不是?我们应该知道是这样的。所以在末法时期怎样保证修行?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戒律。戒律叫什么呢?叫保解脱,也叫提木叉,提木叉就是保解脱的意思,(出离生死苦海的)保解脱船。如果你能够去持戒修行,就能保证你解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不管念佛、修禅、修密,都能成就。如果不持戒去修行,说我也能念佛、修禅、修密,那你将来是什么?都是修罗道,不能成佛的。这个很重要。
 
因为佛法就是以戒为基础。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不能抛开了戒律,再另外找一个定、找一个慧,它不可能的事。只有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有的外道甚至也能修到在虚空飞,那也不是佛法。佛法主要来源就在于戒律上,我们在戒律上多下功夫,你就有了保证。
 
否则虚妄地去说,有的人说:“你念一句佛号,已经上了大法船。”那是不对的,自己骗自己,那不行。你喉咙念上千百万句,你要不真心,也上不了大法船。上法船就是上法船,没上就是没上,是不是?不能妄语。现在有很多人就是犯妄语,这个不合适。
 
有的人认为我临终时念几句“阿弥陀佛”,平时不用修了,我愿怎么地就怎么地,喝酒、吃肉、打麻将,愿怎么玩怎么玩,只要临终的时候我念两句“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那是自己骗自己,这是不正确的。
 
佛法在末法时期的次第,那就是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不断地把戒律持好了,又不断地好好念佛,而且念佛产生定力,由定再有智慧,这个智慧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因为有了正知正见,才能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
 
我们应该看得很清楚,更应该知道只有五宗平等弘扬,对佛法才会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特别在中国,我们更应该去赞成苦修、持戒修行,这都是我们应该称赞的,而且对五宗都得弘扬、称赞。
 
    另外,要积极的护持三宝,这也很重要。有的人一修净土就说:在家修就行了,我不上寺院了。可能有些寺院对他来讲不太理想,但是这种口号长期喊起来,对我们还是有害的。一个人在修行中离不开三宝,离开三宝就像离开三皈依一样,那不能成就的,这也很重要。不管外界的条件如何,我们心里必须时时把握住,要三皈依。
 
特别是末法时期,佛走了,经还在,但是真正弘法利生的,是要靠僧宝,所以我们常亲近僧宝,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非常重要,没有比这重要的了。比如说三皈五戒,你没有僧宝来传,都不能成立的。
 
佛在世的时候,佛的父亲要受三皈五戒,跟佛讲了。佛当时没给他父亲授三皈五戒。而交给谁了呢?就是把所有的僧众集中了,给僧众讲了三皈五戒,由僧众给他父亲去授三皈五戒。佛的父亲是由僧给授的五戒。由僧给授了五戒以后,最后佛的父亲临终时候证得四果阿罗汉,就这么成就的,必须有这种次第。
 
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在末法时期,什么现象都有,有一些不如法现象也会出现,假僧人也会出现的。但不管怎么出现,我们都要护持三宝、称赞三宝、常常礼拜三宝,这样我们才有了成就的保证,这也是很重要的。你不能因为田里长了一根草,你把整个田都毁了,就不合适了,是不是?
 
一居士:我想请您开示一下,现在的说法不一样,有的说晚上不能念诵“大悲咒”和《金刚经》、《地藏经》,师父您看晚上能诵不?
 
能诵。诵《地藏经》不会招来鬼。晚上天黑了,为什么天黑?因为我们心里有鬼,天才黑的。为什么世界会出现黑天?就是因为我们心里有黑暗,所以虚空才有黑天,本来是没有黑天的。
 
我们诵《地藏经》就是克服我们心中的这个鬼念、不正确的念头,所以越是晚上诵《地藏经》越好。《地藏经》是要把所有的鬼变成佛,《地藏经》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一诵《地藏经》就把鬼招来了。诵《地藏经》不是给别人诵,是给我们自己的心诵,让我们的心来成佛。所以《地藏经》在什么时候诵都没问题。
 
一居士:“大悲咒”呢?
 
“大悲咒”更没有问题。佛经永远像太阳一样,不管你黑天白天,什么时候诵什么时候有效。
 
一居士:还有,帮亡人助念的时候,如果这个亡人不在家,死在医院里,可以帮他助念吗?
 
也可以。因为这个虚空是没有障碍的,在哪儿念都是一样的,只要你心到位,就千里之外也能帮助他超拔。
 
一居士:我个人还有一个问题。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开始都供大仙,后来我就走入了佛道。有师父说供大仙障碍修行,就让我把仙堂给撤了。我把供那个大仙的纸给升了(即烧了),就没再给上香。完了有一段我就开始直闹病、折腾,拔不上来气,给我吓得又把它供上。
 
这就不对了。你不供,就是给它念“三皈依”、念“往生咒”、念《心经》、“大悲咒”,送到山上就可以了,你不要烧。
 
一居士:那升了怎么办?
 
升了就升了吧。那升了怎么办?
 
就是说什么呢?在长期的供大仙以后,它在你心里就产生一股力量,因为这股力量,比如说打哈欠、流眼泪、难受等等现象就出现了。当你要克服它、把它送走的时候,它这种力量必然要产生的。这个时候你不要怕,你就挺住了提气。比如说它要打哈欠,就把气憋住了,就不动弹,憋过三回两回,它就过来了,过了那个劲就好了。
 
一居士:阿弥陀佛,我们都希望能够接近清净僧,但是有的时候接近一些师父,会发现有一些行为不如法,那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说僧过失的恶业?
 
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在末法时期,有些僧人难免在修行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法,你想得到佛在世的时候那样的修行,有时候不能尽如人意。我们见到僧相,我们都应该恭敬的。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经做过一只狮子。有一天他睡着了,有一个猎人披着僧人的袈裟去了。它睁眼一看是个僧人就放心了,就没有理他。这是个假冒的僧人,实际上是个猎人,在悄悄接近狮子以后,就用毒箭射中了这只狮子。狮子当药性发作的时候就醒来了,醒来以后,因为狮子的力量很大的,要杀一个人是很容易的。最后这只狮子就想:我要杀他是举手之劳,举手之劳就可以把他杀掉了。但是看在他穿袈裟的份上,我不能杀他,宁可叫他剥去皮,我也不能杀他。释迦牟尼佛前生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也是一样,不管这个僧人是真的、假的,修得如法和不如法,冲着这个袈裟的份上,我们不应该说僧众过失。因为你说僧众过失,一个坏自己的心,另外坏别人的信念。他的事是小,我们的事是大,是不是?另外,如果你发现不如法的行为可以远离,但不要传播这个事情,不去讲,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讲完以后,就会在我们心中对僧有了想法。有了想法就把三宝的形象破坏了,等你往生的时候,僧人就不来接你了。这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末法时期,越是在这种状态下,越不能说僧众过失。因为有些僧众虽然修得不算好,但是有时候和我们比,还比我们强多了。你现在还有家属,男的有妻子、女的有丈夫,他连妻子、丈夫都不要了,怎么也比你强,而且他也敢出家,是不是?这么一想我们心就平了,是不是?人家终归是敢走,虽然在这个路上走得坎坎坷坷的,但是终归有一天会走得很好的。我们还是要称赞,如果大家都称赞僧宝、赞叹出家,这样的话佛教的形势慢慢的就好了。
 
另外我们对一个师父的考验要长久一些,不要盲目地认师父。看这个师父好,有神通本领能帮你往生,完了马上认师父。明天看着不行了就不认了,这就不好了。要长时间的观察,密宗有一个说法,观察一个师父需要三年到六年的时间。你不观察那么长时间,观察几个月还是应该的,是不是?所以大家多观察以后再决定认师父。
 
对于如法和不如法,我们不要做分别想,也别说他有神通,或他是圣人、他是凡夫,不要这么想。佛法主要一个特点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能得到贤圣僧。有时候见到一个土坷垃你去供养,真心地当佛看,它也会灵的,是不是?别有那么多分别心。所以不要说僧众过失,坏我们心。
 
另外不要传播,你传播一、传播二,心里是解气了,但是坏别人的信念,可能有人就因此不信佛了,毁了他的一生。不能因为一点小事,毁了别人一生的法身慧命,将来果报就大了。所以多称赞僧众的好处,叫人信佛,这才能成就我们的。
 
一居士:阿弥陀佛,我们信佛人吃素,但家里人不吃素,可以不可以给他切肉?给他打冻鱼什么的,能行吗?
 
你就给他那个菜都做糊了,叫他吃不了。(众人笑)
 
一居士:师父,那个清净心怎么修?怎么修定最快呢?
 
就是持戒。
 
一居士:那你说妄语,好比说我和公公在一起过,我的东西想布施给谁,我不告诉他,这样算妄语吗?
 
你不告诉,不算妄语。
 
一居士:因为他不愿意啊。
 
你可以不讲,这可以。但不能撒谎。比如说你本来是给老李,你硬说是给老张。这不行。
 
一居士:师父,我有这么个问题。现在有好多电视在播放着济公活佛,他就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们好多的居士就认为:这不食众生肉不是戒律。他说:“我也酒肉穿肠过了。”我也搞不明白,请师父开示。
 
老居士问得很重要。因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是诽谤佛法的,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一切众生,佛认为是自己的儿女,你把他儿女给杀了,你还叫信佛吗?是不是?这不叫信佛,所以喝酒吃肉这不是佛教徒。
 
一居士:师父,你说在我们没学佛以前和学佛之后,有意无意杀了很多众生,我们都知道应该忏悔,但是以哪部经为主?我们现在都有忏悔文,那你说我们要忏悔应该怎样忏悔?
 
怎样忏悔?我们可以拜八十八佛,还有忏悔文也可以。但主要是你犯了哪条戒,最好晚上写在纸上。
 
一居士:我们家蟑螂特别多,一脚就可能踩死……
 
这个你写在纸上,以此来忏悔。另外你把蟑螂当你父母看,你就知道该踩不该踩,是吧?你要是不当成你父母,那你随便就踩上了。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我想问一下,在家修好,还是跑到寺院好?那些居士我总招呼他,我说上寺院,他说:“不去了,在家修吧,上寺院干啥啊?你去瞎跑。”
 
这个事情也是难免的,有时候他认为寺院不如法,他就不去了。但是作为我们在家居士,应该常常亲近三宝。现在还有僧宝在,如果你不常亲近,一旦僧宝要灭了的时候,你再想亲近,就没了。
 
因为你看到三宝的形象,本身把自己的业障就消除很多了。这个并不是现在有些不如法的现象就能代替了的。有时候你因为有点不如法,就把你心目中的僧宝灭掉了,就太可惜了。我刚才讲了,你不能因为一根草,把整个稻田都给毁了,那你将来这一生就得挨饿,是不是?今年你就什么粮食也没有了,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刚才有个居士还问了一个问题,就是说上街买菜,应不应该给人讲价钱?按道理来讲不应该讲价钱。卖菜的为什么撒谎?就因为我们老给人讲价钱,人家卖一块钱你硬给八毛,最后他为了得到这一块钱的根本利益,他就得卖一块二,你好讲两毛价钱,所以他撒谎就是由你造成的。所以我们尽量去多问几家,你问明白多少钱,合适就买,不合适就算了,是不是?要远离这个事,慢慢纠正这个不正之风。
 
一居士:阿弥陀佛,我请教师父。前天同修给我打电话,听到大悲寺的师父要来,我就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直到昨天仍然心神不安,在家上课也上不了,诵“楞严咒”也诵不了,总想要干什么去,好像直接要去找师父。直到今天碰见师父,这心情就非常高兴。我想请问,我这种行为是不是感应道交,还是有什么其它的?
 
主要是你对佛的戒律,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所以才这样。
 
一居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修观音法门,观音法门就是反观、闻听、内照,寻求心性。请师父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实例。
 
就是反闻闻自性那个,是不是?《楞严经》里的 “反闻闻自性”,就是说我们的六根不往外跑。眼睛不看、耳朵不听、鼻子不嗅、嘴不尝、身子不触,这样的话,我们的六根就回收了。它主要注重在哪儿呢?注重在耳根上,耳朵不听。
 
比如说外面有人说话了,我不去听,刚要听那话,我马上就念“阿弥陀佛”也行、参话头“念佛是谁”也行。把这个耳朵要听的注意力马上拽回来,拽来拽去就反闻了,不往外闻。就像手伸着这么远,我逐渐逐渐地回来,就这样就可以了。
 
一居士:还有什么“薰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就是这个意思吧?
 
是,所以我跟你讲,你这个六根,只要你耳根不往外跑,不去听,谁讲什么好的坏的,你也听不出来,也不去听了。而且你注重这个话头也好、念佛也好,把心念收住了,耳根回收了,六根就都回收了。那就是你反闻成智,反闻获圆通了。自性就是圆通,圆通就是自性。
 
一居士:再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今天我感觉到,师父(行脚、乞食、)过斋的时候是不是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会因由分第一”里的那样表法?
 
(编者注:讲法前在秦皇岛市大高庄村里的一个广场过斋,有一百多位秦皇岛居士前来,以及村里的学佛、未学佛人前来,是行脚乞食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乞食、过斋等场面都非常殊胜。)
 
我们过斋,就是吃饱了不饿,就完事了,啥也没有,完事了。至于它是什么法会,我们一概不管它。
 
行脚乞食,日中一食,就是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贪吃。我们也走了很长时间,而且不断地修行,所以一顿饭我们是应该吃的,还要吃好,吃得如法。不要一天吃三顿饭,那就不对了。吃三顿饭是一种堕落的现象,是不正确的。想修行首先就得从财、色、名、食、睡下手。财,不要贪钱;色,远离男女色;还有名利;再就是食物。你不克服食物,一天炒好几个菜,完了使劲吃,吃了这顿吃那顿,听说有的吃七顿饭,那就不行了,那肯定得堕落。
 
所以这次过斋,对大家都有一个提醒,你看我们走了这么长时间,一天也就一顿饭。这一顿饭我们吃了十多年了还这样,它啥事也没有,是不是?所以大家应该远离这个饮食。
 
过分饮食对人,一个是浪费时间,比如说,你多吃两顿饭就多浪费两小时,最少得两小时,是不是?浪费的这两小时你得修行,你要是把它转变为修行,就变成四个小时,是不是?浪费两小时,你收回来变成两小时,就等于拿回四个小时。这样的话,我们就一年可以提高多少个小时,是不是?我们就成佛有望了。
 
另外吃多了食物还有副作用,它在我们身体上,能产生很多不应该有的牵连关系。我们和大地、和食物,就发生了因缘,你就永远离不开这个大地,要偿还其债的。另外,食物会产生很多的能量,会产生很多的淫欲心。食物不断,你想断欲是不可能的,这个食物对我们来讲害处是非常大的。所以佛制日中一食,这是很重要的。这次(乞食过斋)法会究竟是什么?那我也不知道,大家各有体会。
 
一居士:师父,我问一个问题。师父这个行持是特别注重苦修的,但是现在有很多的道场,好像修的相对的不是这种苦行,或者不赞成这种苦行。像这种苦修对于我们成佛,或者修行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给我们开示一下。
 
佛在过去生的时候,名为海尘,所发的五百大愿其中就有一愿,就是佛生生世世要苦修。因为只有苦修才能断欲。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六年苦修,一麻一麦吃了六年,才把整个贪着的欲望和执著破开了。破开以后,本来在雪山就可以成道,但考虑众生有的不能过多的吃苦,佛才到尼连河饮了牧牛女的牛乳,最后得到了中道义,坐到菩提树下成无上觉。没有六年的苦修断了苦根,又没有喝了牛奶以后,断了这个余苦,不能得到中道义,也不能成就的。
 
所以修行首先要从苦修开始,但这又区别于外道的无益之苦。有的人不进行苦修,认为这个是无益之苦,这不对。你享受要是能成佛,那干脆世间人、做生意的、在家有钱的,就都成佛了,是不是?他不可能的。
 
学佛首先就要克服我们每个人对身体的执著和我执、对食物的贪恋、对世界的贪恋、对一切事物的贪恋,都是必要的。没有这个苦修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而且宣化上人讲过:翻遍大藏经,没有一个祖师大德不经过苦修而成就的。所以苦修是无价之宝。
 
对此有的人就诽谤了,说一句:是“无益之苦”。什么叫无益之苦?比如说睡秽地、睡钉床、吃狗粪,这叫无益之苦,这不能成佛,这个不对。如果真正的为了断掉贪欲,而且能够苦修,这是正确的。所以有益之苦必须去做,同时它也是佛制的戒律,这也是很好的。
 
我们这个修行看着好像是苦,实际上苦不苦?跟大家说句实话,真不苦,心里很自在、很清净,没啥挂碍的。躺在哪身上也没钱,是吧?也不怕小偷来。小偷都远离我们了,他知道你没钱,还怕你跟他要呢,是不是?所以不关门睡觉也没问题。
 
我们吃的就一顿饭,我跟你说心里话,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一顿饭觉得都有点没做好,这一顿饭都应该少吃的,就是这样的想法。饮食对我们来讲是必须克服的一大敌人。现在世间人想着办法吃,那就是往恶道里走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连蚯蚓都吃,这还了得,是不是?现在这人太不像话了。
 
编者注:海尘(此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之名)所发的五百大愿中,有关苦行的愿:
 
愿诸天天人见我苦行后皆能生敬佩心,愿他们亦能行苦行。
 
愿我息灭一切声闻乘根机众生烦恼,调化缘觉根机众生成最后有者。
 
愿龙、夜叉、非天、具五神通仙人为供养我而来在我前,以我苦行之感召,他们全得调化。
 
  愿四大部洲中,种种外道禁行者、苦行者面前均有非人助我调化,非人语于外道:“你等苦行实不究竟,此最后有者菩萨亦在苦行,而他定会成佛,故你等皆应前往一睹,受其劝化。”此等苦行者闻言后均能舍弃各自之苦行来在我前。见我苦行后,各入声闻诸乘,依各自根机而得调化。
 
  愿人间国王、人中英杰、城市中诸人皆能到我苦行之地,并依三乘法而得解脱。愿诸女人为瞻仰我而来到我眼前,且成最后女身,最终各依自己因缘于三乘法中而得解脱。愿飞禽走兽睹我苦行之后,永不再为旁生,并于三乘法中而得解脱。愿饿鬼见我行持之后永不再为饿鬼,并于三乘法中而得解脱。愿无量众生见我苦行后皆生稀有心,于心相续中播下解脱种子。愿我能于漫漫时日中,以跏趺坐厉行苦行。愿我能行过去任一外道、声闻乘者、菩萨众未能行之苦行,未来亦能行如上之众无法行之苦行。(以上出自《白莲花论》)
 
一居士:师父,你说的饮食减少,是自然而然不吃了,还是今天晚上我不想吃就不吃了?不吃还做不到,晚上还饿啊。
 
都想“我们自然就做到了”,那这个机缘恐怕你永远也等不到。
 
一居士:现在就得发心是吧?我就是有两天晚上没吃饭,上庙上,人家师父晚上都不吃饭我们也就没吃。回来心想我回家也不吃饭了。那半夜饿,昨天晚上又吃饭了。我不知道,到底是我修行不够还是发的心不够?
 
你就想做什么事情,就咬牙去做了。修行有一个不妄语,既然答应了说不吃饭了,那饿死也不能吃。
 
一居士:挺过去就好了是吧?我得找出点秘诀。
 
多喝点开水顶着。就喝开水,使劲喝,给它喝的肚子胀胀的,完了它就不想吃了。
 
一居士:我总羡慕一天吃一顿饭多省事啊,我以后肯定得吃一顿饭,但现在还不到时候。
 
现在我们那里的师父,有个十二岁出家的,人家现在吃三年日中一食了。
 
一居士:我本身也不爱做饭,完了还麻烦。你给人做饭,打算不吃,你要自己不做不吃,一个人还好说,一家人你都做好了,人家还直让你吃。
 
让你吃是考验你,你别当是真事。(众人笑)
 
一居士:那行了,这回我能下定这决心了。晚上不吃饭有很多好处,你能有精力,少睡觉。
 
多吃饭那心脏缺血。
 
一居士:多喝水就能管用?
 
对。
 
一居士:师父,我想问一下,你说要广博多闻还是要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就是广闻,广闻也是为了一门深入。
 
一居士:那就是捧住一本经书使劲念吗?不看别的经吗?
 
也可以。关键就是说你这部经要选得比较准确一些。
 
一居士:《无量寿经》可以吗?
 
也可以,但是你还要先看戒律,要在戒律的基础上再看。一门深入,首先我们要有基础。比如说在戒律的基础上,我们对戒律的开遮持犯都有所明白,还得要持戒。另外我们的知见比较正确了,那就可以一门深入去,甚至你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这都可以。但是你必须在戒律的基础上。你戒律都不明白,你就一门深入,有时候出了业障你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是不是?
 
这一门深入有两种说法。有的说:我念一句佛号或诵一本经,这也叫一门深入。这是表面的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你必须找到这个门才能深入。一门深入,你连门都找不到,你搁什么深入?是不是?首先找这个门。什么是这个门?你开悟了才找到这个门,你没开悟之前,找不到这个门,所以你达不到一门深入。
 
真正达到一门深入,那要你见性了才知道以后怎么起修,见性以后起修。这不有那句话吗?“见性后起修”,就这句话,也就叫一门深入。所以我们现在说的“一门深入”,只是抱着一个方法来努力去修行,还不叫深入呢!我们只是东一头、西一头,撞着算。
 
一居士:他们说一门深入是读那一本书,就叫一门深入。
 
表面是那样。但是捧住一本书就好好读,不是不对,也对。只要是你认真,而且在戒律的基础上去做,这才行。你在没有戒律的基础上,就搞一门深入去,我就念佛了、我就去念《无量寿经》了,这都不行。必须在戒律的基础上,戒律持好了,你在这个戒律上再继续修。所以佛要求必须戒律学好了,才允许你学经、学教、坐禅,是这么个方式。
 
好,今天咱就到这里啊。
 
众居士:阿弥陀佛!
 
(十一)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七上午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浴场路边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一居士:师父,就是说在参“念佛是谁”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清晰地知道这句话是自己说的?而且一跑念的时候,一跑念就是……
 
自己说不说无所谓,也不用想,自己说清清楚楚。那是自己说的,这都不用,一概没有意思,就是千万不要有“我”字。就是说你的念头跑了,比方说我想“大米饭”,打妄想了——“念佛是谁”,你能听见这句话,这句话能把那个念真的去掉,而且这句话能听出来,就完事了。
 
一居士:那就是继续参“念佛是谁”这句话? 
 
对。清不清楚也不管。不是我要听得清楚“念佛是谁”。有“我听不听清楚”,就又多个念。啥念也没有,就是嘴上只要念“念佛是谁”,就行了,马上放下就完事了。你不要再管它听得是否清楚,是你念的还是谁念的……都不管,那个妄想走没走也不要管,什么都不要管,任何念头你都不能再加了,你再加了念头,这句话就白念了。
 
一居士:念一句停了,还是继续连续…… 
 
随你便,有时候,“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刚开始就这样。等到慢慢地功夫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它就变成自动型了,就像你蹬自行车,蹬到高处了,那下坡时候不蹬它也转。
 
一居士:师父,就是不管修什么法门,最主要的还是这个戒啊?
 
刚才我给你们讲得很清楚。就这么远的距离,你不守戒就到不了,你没办法。前面有一座高山,你说你爬上去再滑下来,爬上去又滑下来,这一座高山你都过不去,何况五座高山,是不是?你在这再转悠迷昏了,就拉倒了,就完事了,这一生就过去了,那不大劲(很容易堕落的意思)。
 
你想用功,要不持戒用不上功。说我很想努力,有时候业障就在那儿等着。持戒不清净就没信心了:“拉倒算了,今天又犯戒了。”犯戒,三犯两犯就信心没了:“算了,我何必找那罪遭呢,干点别的就完事了。”你要持戒清净信心就足,你想没信心,那戒律就给你信心,像给你上油似的,给你油,让你能鼓足信心,还有力量。而且用功方法都准确无误,它不至于偏了。不然走走就偏了,那不行。
 
所以说戒律是个保证,又是能源。你不抓住这个,等于人航海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同时也没有保证,随时都可能撞礁,撞上就船毁人亡了,那也没办法。修行就应该在戒律上下功夫,好像是没有关系,你看这关系大不大?太大太大了。它持戒成功了,也等于你成功了一半,几乎它成功了也就说明你基本上就要成功了,就这么点事。因为戒里有定、有慧,等到生出定了,定里有戒、有慧,慧里也包含定和戒,它们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像苹果似的,它既有红的一面也有绿的一面,你不能说我只要红的一面,绿的一面不要了,那就不成为完整的苹果了。
 
(编者注:此处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妄想连续不断的问题。) 
 
你看看下雨时,房檐下面的水泡。水泡知道吧?起了水泡的时候,你说它停留的时间很短,是不是?很短时间它就灭掉了。灭掉了,马上又起了一个新的水泡,是不是?所以周围的这些水泡,是此灭彼生,老是这么样不断地生灭生灭。究竟是一个水泡、还是几个水泡、还是多个水泡?你说一说,究竟是一个水泡还是多个水泡?
 
一居士:多个。 
 
所以说,这么长的时间看到的都是多个水泡而组成的,是不是?我们的妄想也是这样,我们打这个妄想,比如说“大米饭”,回头这个水泡它已经灭掉了。灭掉了一会你又想起大米饭,它是不是原先的水泡?本来这个“大米饭”并不是原先的那个“大米饭”了,它早就变了,而且这个变化的速度,一秒钟就可以有千百万个变化,你那个思惟还没等想出来就有千百万个变化了,就有千百万个生灭在这里,明白这个意思不?
 
所以说根本就不存在那句话的问题,谁在相续呢?都是你不断地想给相续起来的。本来这个妄想已经灭掉了,你放下就完事了,但是你呢:“不行,我还得想想那个大米饭哪儿去了?”完了又把它续起来。续起来没等你续完的时候,比如说“大米饭”是三个字,这三个字中一个“大”字就已经有无数生灭在那里,用不着完整的一句话。你非得想着:“大米饭”,这才知道叫大米饭。所以你在去掉这个妄想的时候,等“大米饭”都想完了再去掉,永远你也抓不住(这个妄想的)头。
 
应该刚刚想到“大”的时候马上就放下就完事了,它不存在什么“米”或是“饭”。再煮熟了、成饭了……你用不着考虑那么多,一个“大”字就已经是过错了,过失了,何必还生成“米”,又生成“饭”呢?是不是?这时间太长了,要世间法的话得一年,得开垦、撒种子、收割、碾米,最后煮成饭得一年时间呢,是不是?你说你这一个妄想就打了一年,就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所以说我们就用不着去想这么多,比如说,这个妄想没灭掉,刚才想到这个“水”,刚有这么点意思的时候,马上就放下。别等再想到:“啊,水,我怎么打水?”的想法了。你老在后面下功夫,把这个妄想想完了以后,再后悔,再下功夫去掉。所以你永远很难,赶到前面太难了。因为你最起码的,就像我刚才说的,你想“大米饭”得想一年时间,做一年的功夫才能完成下种子到煮成饭的这段过程,所以应该赶到这个妄想的前面,不等它生成的时候就马上放下,刚一起心动念,马上就放下。
 
比如说我正在念佛也好、正在走路也好,刚往“大米饭”那地方想,刚一起心动念,马上就“念佛是谁”、或是“阿弥陀佛”,就完事了,就放下了。也不要学,说:“刚才念阿弥陀佛是不是我啊?我耳朵听没听见啊?”而且不要看,不要观察。就是像经书讲的,像大德开示的那样,就是:“(妄想)来了我也不欢迎你,去了我也不送你,你来和不来跟我没关系。”对妄想就是这样,轻视你,不拿你当一回事,你无足轻重。
 
我们为什么妄想那么重呢?是我们对妄想寄托了很多的感情,放不下。就像你的家人、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客人,但是你就把他当成你的主人去供养,弄得是生死离别的苦,是不是?说什么也离不开,说什么也不能出家:“不行,那孩子放不下”,那能放下吗?是不是?实际上本来就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事。
 
一居士:师父,像我们跟随师父行脚,也谈不上护持,怎么能消受得起信众们的斋饭和布施? 
 
别着急,以后还有努力的机会,你也可以发心出家去还这笔账。(众人笑)
 
(编者注:提这个问题的居士,已于二〇〇六年三月至海城大悲寺发心出家。)
 
(编者注:此处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如果说一起心动念就有千百万个生灭在那里,怎么才能知道已经赶在妄想前面了,具体如何掌握?)
 
……掌握得很准很准,准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千百亿分,佛经不经常讲这分那分吗,是不是?要赶在那个妄想的前头。比如说,这一句话我就控制不了,那在“话尾”上用功夫不行,就必须赶在前面去,你才能下那功夫。而且有了这样的智慧,你才能对问题进行观察,这就好办了,而且还能用上功夫。老在“话尾”用功夫,三天两天行,十天半月行,然后再用一用功夫就会起烦恼了:“不行,这哪行呢?太累了。”另外老用不上功就老埋怨,本来很轻松的事情,但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不好的一个因素。这个就需要很大的智慧和观察力,你没有观察力观不到这个生灭的变化。
 
一居士:师父,我问一下,参话头的时候是不是边念佛边参?
 
不是。就是刚开始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完了就看,有妄想起来就“念佛是谁”,就这么开始参就行了。
 
(编者注:看:此处“看”音kān,守护着的意思。)
 
过去,像来果老和尚念佛就是这么参的,他师父告诉:“什么时候你念到晚上做梦、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能念佛,再告诉你下一个修行方法。”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参话头,就拼命念佛。念到有一天晚上睡着觉,叫别人给招呼起来了,说:“你干吗念佛念的,怎么晚上做梦你还念佛呢?”做梦还念佛,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他高兴了,赶紧找师父,说:“师父你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已经做梦都可以念佛了。”他师父说:“好,那下一步你就开始参‘念佛是谁’”。
 
他从来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当时心里像冰凉的一块,当时就沉到底下了。而且参“念佛是谁”就又参了好几年,经过千辛万苦最后才开悟了。但人家的开悟那不是小悟了,是不是?得那样才行。就像心中一块冰,一下压到底下去,冰凉冰凉的,什么世间感情的那些东西全破灭了,原先他的希望,往生西方极乐、阿弥陀佛,什么希望也没了,就那一块冰全给打碎了,但是最后就用这块冰悟了。就这么天天悟、悟、悟,最后把这冰给化了。等到开悟了,才知道原来是这样。
 
(编者注:此处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参话头的方法)
 
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妄念来了——“念佛是谁”。当你感觉到没有妄念的时候,实际上有没有妄念?是有妄念的,因为啥呢?能看着天空、树,这(以为)都不是妄念啊?非得想起“大米饭”是妄念,是不是?不是念头出了才是妄念。因为你眼睛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妄念,所以你还得参,就是这个意思。当妄念重的时候要多参两句,妄念轻的时候要少参两句,就是轻一点、缓一点。等到要是妄念重的时候,“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大声一点,快一点)连续几句。等平时,“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小声一点,慢一点)这样的,缓重有点区别,这样好。
 
(编者注:此处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参话头是不是第七识用功,来破前五识?)
 
不管你是前五识,一直到八识,这些东西全给它去掉,哪个都破。不是说:“今天我留一胳膊,明天我要去掉那胳膊”,不是那个,整个都要给它去掉。
 
一居士:师父您说,明知道孩子、老人什么的都是客人,为什么就放不下呢?
 
所以说,明知道还放不下,这就是你的原因。不是你放不下老人和孩子,是你心里有个放不下的东西。就是没有老人孩子你同样也放不下,对一个板凳或一个兜子,你都会产生那个放不下的情。这是你这个情的一种转移的方式,转移到孩子和老人身上,所以它就放不下。并不是说对这个老人和孩子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
 
你不信,要是着大火了,第一个跑出去的就是你,老人孩子哪儿去了,那时候就都忘了,是不是?说你放不下,放不下应该把他们先救出来,但是你为什么第一个先跑出去?它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所以你放不下,还是自己原先有个放不下的想法,只不过是用的方法,和把它用哪儿?所以你就把这个转移到老人和孩子身上,以为老人孩子需要我照顾,或需要我来帮助,所以我才放不下,实际上这都是自己在给自己找理由,来欺骗自己。
 
一居士:那放不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什么?就是一个妄想,就是一个想像为是。就像这虚空似的,虚空现在是蓝色的,还有星星月亮,这都是我们想像的。所以天下没有放不下的事情,是我们产生了一种执著和一种幻觉,就像你说的,所谓前五识、七识,那都是幻觉,只是假名为五识、七识。
 
一居士:师父,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妄想要是没有的话,那就没有冷、热、饿了呢?
 
冷、热这些感触都是妄想的变化,你有了冷热就有了生灭,你有了饿也有了生灭。人本来就不需要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妄想。今天吃了,明天再拿出去,后天再吃,不断地吃、不断地拿出去,认为这就是生活。但是你不知道,食物是你创造的,身体是你创造的,饿也是你创造的,饱了也是你创造的,整个都是你自己创造了一场戏。你就愿意这么玩,认为这种玩特别好,而且是一种规律。不光你愿意,大家都是这么愿意,所以认为这就是真理,这就是事实,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
 
一居士:我理解如果师父不是为了慈悲度众生的话,可能这一顿饭也不用吃了,是不是?
 
我啊,要是慈悲度众生,可能吃得更多吧,是不?所以一个人如果有所成就的话,必是众生成就,并不是你个人有所成就,没有众生你不能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里不讲吗?众生为根,树上的果为果,你不断地用慈悲水去浇灌众生,才能得到佛果。
 
一居士:也就是说还得从发菩提心入手?
 
菩提心人人都有,只不过你得不断地挖掘它,离相就有菩提心。不是我们去“发”个菩提心。所谓的“发”,不是要寻找一个菩提心,而是要把菩提心显露出来。去掉我们的习气毛病,它自然就是个菩提心,它是个自然现象,本来就这样。你把土、灰尘去掉了,这些东西露出来就完事了,那就是菩提心。不是我要发个无相的菩提心,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有个错误的概念,我要发个无相、我要干吗,实际上不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只不过是恢复原状。
 
一居士:我要想恢复它,用功下手之处是不是得从这个持戒一步步来?
 
对,就是从这开始。不是一步步来,是必须先从守戒开始,是最快的、超速的前进,这保证你前进的同时不会偏道。你离开这个戒律就像在绕圈,左一圈右一圈,老到不了彼岸,一会儿又回来、一会儿又出去,生生世世老在那转悠。如果你能够守戒去做,就保证你不会偏道,肯定在那条道上走,所以叫“保解脱”,保证你解脱,而且还越走越有力量,无价之宝就在这里。
 
佛给我们这么好的宝贝,但是我们学佛人往往轻视它、不重视它、放着不用。有时候为什么不成就?就是因为没拿它当作宝贝,当作下手处,而都是在法门上去下功夫。“今天你练什么法门?”“我修密去了,明天又修禅去了,后天修净土去了……”天天的左换右换,听说哪儿有个活佛赶紧去,听说哪儿有个大德赶紧去,左去右去,最后耽误了很多事。
 
你不知道,佛说你就从戒律开始就完事了,末法时期就以戒为师,就拿这个开始。你先把眼前的饭吃了,别考虑明天炒几个菜,明天炒菜那是明天的事。你今天饿肚子等明天炒菜,那是划不来的事,先把肚子填饱了,对不对?管它什么呢,你是泔水也好,你是埋汰也好、干净也好,先肚子不饿再说,再研究下一步,你心里有了底了再研究那些,是不是?一点底都没有,研究那些东西,都是得不偿失。
 
(十二)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七中午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浴场海滩 
 
缘起:河北省秦皇岛居士供斋后请开示 
 
还是和秦皇岛居士有缘分,(众人笑)走也没走出去,要不本来想搁那头走,昨天也没走出去,这转了一圈儿转到海滩,这挺好。这个地方还非常清净,很难得。和大家的缘分很深,既然有这个缘,就互相探讨一下在修行过程中的问题。因为我本人没有啥修行,这是很惭愧的。大家能来,都是个缘分,所以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随便提。但别提太难的,太难我也答不上来。(众人笑)因为有些问题,我要讲就复杂了,我这人还有个特点,也不会讲什么。好不好?大家可以提问题。
 
一居士:阿弥陀佛,在家居士应该不杀生,但是做饭的时候,有时米里或者是菜里生虫子,这时扔了米和菜吧,扔多了浪费,要是不扔又杀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师父开示。
 
对护生这一块,应该是尽全力去护生。比如说,今天如果为了救一个虫子,你可能得挨饿,怎么办?宁可挨饿。如果为救一个虫子可能要我们的生命,我们怎么办?应该把生命舍去。别看只是一个虫子,一个虫子也是我们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我们宁可为这个前生父母、未来诸佛去舍掉生命,这样我们都值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研究这个菜是舍和不舍的问题,宁可在物质上浪费了,应该承担这个浪费的责任,宁可将来受这个浪费的果报,也不能杀害众生,这得有个正确的选择。
 
另外,有很多的事情是一种考验,为什么这么讲?过去我闭关的时候,有一次我捡到一个虫子,看它很软弱的趴在那地方,就给它捡起来了。我以为它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它有个长嘴,突然就顺着我的手扎下去了。原先我有愿,我说:“愿意为众生舍掉自己生命、血和肉。”虽然是这么发的愿,但是经历考验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虫子一扎,我这手马上就躲开了,意思你别扎,就有一种怕疼的恐惧的心理,这个虫子就不扎了。后来我一想:我这个念头错了,应该叫它扎。但我怎么叫它扎,它也不扎了。最后没有办法,我就拿针把手挑破了,叫它喝血,那它也不喝。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这个考验,有很多的众生只是在考验我们。有时候我们心里虽然是发愿,说:“为了众生舍掉生命也愿意,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尽未来际。”但是真正考验来临的时候,我们往往都考验不成功。我自个就有这个体会,就是平时我们在护持众生上还有吝啬心,舍不得自个的血和肉,一点痛苦也忍不了,所以你想度众生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度众生上、救护众生上要不惜生命。比如说走道,走到一个山涧里,有一个独木桥,桥中间有个虫子,如果你踩了这个虫子可能就过了桥,如果你不踩这个虫子就可能掉进山涧里,在这种条件下你选择哪条路?你选择活或死?那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应该是救护众生为第一。我曾经发过愿,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我宁可选择死亡。虽然豪言壮语是说了,但是在事实上能不能做到这还是一个问题。那个死亡并不是说人人想做就能做到的,就得平时不断地培养,从口中舍,从我们的行为上去舍。
 
比如说刚才那个居士提到白菜有虫子怎么办?那我们就得想办法把这个虫子放生,一点点挑出来,给它充分的粮食和充分的菜叶,而且不能随便的扔掉,扔到垃圾箱里就完事了。像有这样的虫子,菜叶应该放在背阴、潮湿的地方,菜叶还能生长、还能活,虫子也能活得时间比较长。另外,米不能随便撒,一撒其它大虫子就给搬走,连虫子一起搬走了。应该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挂在树上,这样它能活着,口还不要封死。另外还不要让鸟把这米给吃了,米吃了就连虫子一起吃了,这些事都得考虑到。所以说,救护众生得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事情。
 
不光要救活的,包括死的也是一样。我们大悲寺行脚,每次行头陀,都是把地上死的众生,比如压死的蛤蟆等等众生的尸体,比较大一点的,都要给它埋葬,给念“往生咒”,这样行持多少年了。
 
九五年的时候,走到北京,路上正好是有两个死的蛤蟆,我和性空师父就用方便铲铲起来,给埋了。当时道上并没有多少人,就两个人。其中有一个人看到了,跟另一个人讲:“这才是真和尚呢。你看看他把那个死的都给埋了,真有慈悲心。”所以说,我们就是要爱护众生,把所有的众生看成自己父母一样,自己父母的尸骨是必须掩埋的,这样才能不断的培养我们的慈悲心。
 
包括还有一些带有众生味道、众生形象的食品,都是不能用的。比如说现在有那个素鸡、素肉,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吃的。包括还有一些动物的画,比如说绣了一个床垫,上面带有众生的形象,这都不能用的。虽然你觉得它是个死的,但它一旦进入我们思惟里就会变活的。
 
我给大家再讲个具体的例子,在九六年还是九七年?忘了。在我闭关期间,原先我有一个浴巾,绣着两个大黑的蝴蝶,就是那个纺织品绣着两个黑蝴蝶。原先准备盖腿,后来一看有蝴蝶就不盖腿了,也不能坐了,怎么办?就准备给它掩埋。掩埋又怕有其它众生来回翻土,这个“虫子”怎么办?给它烧掉得了。
 
后来我告诉一个徒弟,说:“你到灶坑里给它烧掉了。”后来他就去了,刚放到灶坑里,等他出来的时候,当时就突然飞来两个这么大黑蝴蝶,就围着他前后转,围着他的身子转,从他手心里转,来回跑。当时他就愣住了,说:“反应这么快?”虽然是一个布织的假蝴蝶,如果你去爱护,这种心所有众生都会欢迎的,都会欢喜的。所以我们应该不光是不吃众生肉,包括众生的一切形象我们都要爱护,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我们当真的一样,它就会灵了。所以应该以这个心来护持众生,这才可以。
 
刚才跟大家说了,爱护众生,我们要尽全力去爱护。而且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这个护持众生太重要了,因为我们都在六道里轮回过,每个众生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未来诸佛。你想成佛,不爱护众生是不可能成的,因为众生相就是我们的形象,它和我们自性是没有啥区别的。特别是现在末法时期,想成就、想有福德因缘,首先就得护持众生,这是很重要的。好,这个问题答到这儿。
 
一居士:像我们这儿,就是这菜没生虫子以前先打药。
 
没生虫之前可以打药,因为啥呢?比如说,有些药不直接杀害虫子。就是说如果虫子再跑上去,不会死亡,这才可以。不是说我先打完了,它再跑上去死了,就不关我事了,那不行。对这个事,也可以诵“大悲咒水”洒一洒,都可以。我们因为想的是了脱生死,想成佛,不要在乎地里的收获这些事情,有时穷点儿修道好修,是不是?
 
一居士:阿弥陀佛,师父,今天想咋问都可以吗?如果就为了自己能不能说,是自私吧?
 
可以,你简单说一下我看看。
 
一居士:我儿子在外边求学,在武汉上大学。我想问一下,他在外边上学能不能有成就,好不好?他也信佛。
 
你说的是哪个成就?他也信佛,你要信佛就是成就呗。我们就希望人都能成佛,那才是最后的成就。
 
一居士:这小孩二十了。 
 
二十,将来有机会劝他出家呗。好不好?
 
一居士:好。(众人笑) 
 
好。所以说人生啊,什么成就都是假的,都不如出家修行是最好的,啥也不如修行,这是真的。
 
我们应该赞叹别人出家,然后鼓励别人出家,完了发愿来生一定出家。现在有一种说法,不赞成出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不论出家修的好坏,都要赞成出家,因为出家是具足一切的功德。
 
比如说大悲寺倡印的《佛说出家功德经》,附录里其中有一段讲的是洞山良介祖师。洞山跟他母亲通信,想出家。他跟母亲说:“我不能伺候你了,我将要出家。我知道在父母跟前是孝,但是和出家的孝来比。从我出家以孝天下父母来讲,那才是大孝,而我在家孝敬父母为小孝。小孝和大孝来相比,小孝就为不孝。”他给他母亲留那么封信。
 
他母亲给他回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这么着:你看把你从小养活大,推湿就干,不断地伺候。你长大了,本来想养一个“王祥卧冰”——就是二十四孝里那个,那样来孝敬父母。没想到你要出家了,那怎么办?虽然伤心至极,我还赞成你出家。为什么赞成出家?我虽然失掉一个“王祥卧冰”,但我换来一个“大目犍连救母”。目连救母,就是大目犍连他母亲堕落地狱以后,他用神通本领,同时借助僧众的力量给救出来了,这个利益就比那在父母跟前的孝、那种世间的小孝要强得多得多,所以他母亲最后同意了。通过这例子可以看出,出家是个大利益,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大家对这方面应该称赞。
 
另外千万不要诽谤出家,如果诽谤出家、不赞成人出家会堕落什么呢?会堕落恶道。得什么报?得瞎眼报,生生世世瞎眼,而且堕落饿鬼道也瞎眼睛,堕落地狱也瞎眼睛,堕落畜牲道还瞎眼睛,投生世间为人还瞎眼睛,会生生世世得瞎眼报,所以千万不要阻拦人出家。
 
比如过去有一个尊者,他要出家的时候,他妻子不同意,就告诉孩子说:“你去劝你父亲。”他孩子就找父亲说:“你看你出家谁管我啊?是不是?我就没有父亲了。”而他父亲心一软就没出家。由于没有让父亲出家的因缘,最后他孩子堕落鸟类。尊者成道以后,看到天空有一个鸟在飞。他就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儿子,他为什么堕落鸟类?就因为他阻挡我出家。”
 
所以我刚才提到这个出家的事,我们大家不管能出家和不能出家,都要称赞出家,不能说我不赞成出家,那绝对是有后果的。一个口业就可以把你送进地狱里去,生生世世得瞎眼报,这也是很可怕的。因为他毁掉了人天之眼,什么叫人天之眼?因为都是靠三宝来维护整个佛法的,佛、法、僧三宝,如果没有僧种,佛法就不会住世了。你把僧种给毁掉了,就等于毁了世间人和天人的眼睛一样,所以得瞎眼报,这个很可怕的。这个顺便跟大家提一下,纠正一下这个错误的概念。
 
一居士:师父,有的居士们、有些人也都信佛,但他认为:“我不做恶事,行点善……”
 
做善人,从做人来讲,这是个根本,应该是这样去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人生?对人生的概念,大家并不是都清楚的,因为人生本身是个修行的过程,并不是生儿育女、成家立业、吃喝玩乐就是人生。人生本来到这个世界上,在六道里轮回,得到人身的目的是为了修行。但是大家大部分都把它忘了,都以为吃喝、成立家庭这就是人生,而白白浪费了人生,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知道人生就是修行的过程,应该很好地去修行。
 
善事做不做?应该做,但是必须以佛法的这个角度去做,以三皈依的角度去做。世间有很多做善事的人,但只能得到一些眼前的善报,离成佛很远。如果我们以成佛为目的在做善事,那就更好了,这才会得到根本的利益。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努力修行,因为人生是无常的,一点善事的功德是抵不住生死的。但我们不能不做善事,善事必须得做,经常做,但是必须是为了脱生死而在努力。因为生死无常,哪天说不定无常就来了,这一口气上不来,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怎么认识这个世界?怎么认识人生?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是努力修行的。
 
一居士:师父,吃鸡蛋是不是吃素呢? 
 
吃鸡蛋属于吃荤。有的人说这个公鸡没乘(没受精的鸡蛋)的可以吃,实际上这胎卵湿化都是众生的身体,所以我们不能吃的,吃鸡蛋是不对的。宣化上人讲过:“你吃鸡蛋,等你托生鸡的时候,就知道该不该吃了。”
 
另外,吃众生的这些东西,都会长这个众生的脾气。比如说喝牛奶,长牛脾气,你看喝长了,他也有一股倔脾气,和牛一样,所以不能喝,除了有病去喝。何况鸡蛋了,那更不应该吃。另外,营养也不在乎那一点,那鸡吃米、吃粮食,是不是?吃谷子,它就可以让鸡蛋有营养了,你直接吃这些东西就完事了。牛也吃草,是不是?你不能吃草,吃点蔬菜也行吧?一样的,用不着非得起那种不正确的想法。
 
一居士:师父,现在我们都有小孩,当父母的都盼子成龙,在教育孩子上肯定需要一定的方法。因为佛教讲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报应,那是顺其自然呢,还是家长去好好引导他呢?因为现在我觉得教育孩子也进入了一个盲区,就是盼子成龙,然后让他拼命的学,但是孩子好像对人生反倒是一无所知,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考高等学校。我总觉得在教育孩子上特别迷茫。你要说不教育,顺其自然,然后按佛教的一些思想去教育他,有时孩子就听不进去。我想请师父指点,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注意什么?或者是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给我们开示一下。
 
这个教育孩子,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不是教育孩子,首先是看我们自己,我们大人本身做得如何。因为孩子每天熏染的、所看到的都是在学父母,对老师的学习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在父母。因为从小到大,父母的习性、脾气、和办事的方法都进入他的种子识里去了,所以父母什么样,儿女就什么样。过去有一句话:“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奇怪的。
 
现在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失败?就是我们父母做人失败了。曾经有一个居士给我讲这么个事儿:她的儿子跟她说,叫她给老师送礼。送礼目的干嘛呢?要当班长。他母亲就跟我讲,她说:你看我的孩子。意思是很聪明,这么小就知道会走后门,就会去送礼,意思挺有脑瓜。我说:“这是你教育失败。”什么原因?就是你们做父母的,大人之间互相谈话,尽讲走后门的事儿,孩子也记住了,所以他不用身体力行去做事情、去当干部,而要靠父母走后门来达成这个结果,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是我们大人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得非常有道德、有礼有节。而且不管是规矩也好、做人也好,必须有正念,一点都不能错的,这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好孩子。另外对孩子平时的教育,不要说:“你将来当官、当国家主席、当哪个领导、多挣钱……”孩子为满你的愿,将来学会去不择手段,那就不好了。本来孩子都很善良的,有时候就这样把孩子教坏了,特别是打架斗殴更不能教孩子、惯孩子。
 
过去有一个歌舞团的演员,他的孩子本来很善良,也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他父亲一看孩子受欺负了,为了训练孩子去打人,最后告诉:“你打我嘴巴子。”他父亲让孩子打,打不圆、打不响都不行,意思是将来好去打别人,这就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教法。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怎样吃亏、怎样去布施、怎样做善事,怎么样不贪名、不贪利,从小就培养,那孩子就会长得很好,所以关键是我们。教育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哪儿呢?在于我们大人的失败,我们大人要是成功了,孩子也就成功了,是不是?
 
另外,有的人拼命的教育,让孩子上学,上学当博士,最后出国。长春有个居士,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的钟爱,儿子对她也非常好,而供他念书,最后到美国了。儿子结婚,她又带了几万块钱给儿子送钱去了。到了美国儿子告诉她就能住七天,七天以后就不理他母亲了。美国的规矩是什么呢?亲人来了只能住七天,他随顺了他妻子的想法。母亲养育他这一生,去看他的时候还给送的钱,最后七天以后就不理你了,再不跟你讲话了。他母亲气得就骂儿子:我这么从小养活你,什么事都偏爱你,到时候你却这样,七天以后就再不说话了。在中国吃桃我一斤一斤称着吃,到你这是一绺一绺割着吃。所以就非常生气,回来直伤心,跟我讲的时候直哭,养儿子一回最后就得这样的结果。
 
孩子的失败就是我们大人的失败,所以我们大人一定要把这个榜样做好。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该怎么样来做人、怎样学佛。千万不要放松,一定要教育,因为它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你儿子的问题,是社会和佛教将来有没有栋梁的问题。所以应该劝儿子将来早点出家,这是对的。这个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末法时期,别贪钱,一定要做布施。比如说每天——不能说每天吧,这一个月最起码让孩子要布施三次五次的,拿点钱给他,叫他布施给那些要饭的。
 
别管要饭的是真是假,谁万元户他也不去大街上躺着要饭,对不对?这个“假”是我们心里有吝啬,不肯给人家。你要给他一百万,你看他再也不要饭了,是不是?(众人笑)还是我们有时候看人家拿几个钱得点便宜,我们就给他递个假名,就把我们的善心给灭掉了。他有假的,但也有很多是真的。
 
原先有一个要饭的叫高宝柱,他就是有一次帮着出家人,要饭给出家人吃,他的腰都打的钢板,后来腰也好了,现在在山西出家了。你看要饭的也出家了,就是说,要饭的也可以救,都可以救,所以我们要虔诚地去帮助人,不要考虑太多。
 
当然了,对有一些骗子,我们也要适当的远离。但还有很多不是骗子的,应该教孩子多布施,远离金钱的毒害。那金钱只要摸到手里都中毒,因为大家对金钱生起了一种好感,以为金钱没毒,实际上金钱是非常毒的,大家并不知道。
 
(十三)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七晚
 
地点:秦皇岛玉米地边
 
缘起:对秦皇岛居士开示 
 
(编者注: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能不能供财神的问题。)
 
只有能够不断地布施,才能有所收获,“舍”才能“得”,它是个因果互换的关系。你是想发财也好,想平安也好,我们主要是要有正确的概念,和按正确的规矩去做才会得。如果你成天地供财神,成天看着财神,成天想:“哎呀,我想发财……”你对很多的事物都会失去机会。
 
比如说想发财,人做生意的来了,你首先给人个概念:我要自己发财,不想叫别人发财。你每天想的就是钱,最后有很多机会你反而会失去了。比如你有要布施的机会,因为你对钱的贪恋,一吝啬就不布施了,所以这样就耽误了我们真正的发“财”,并没有起到真正教化的作用。人对钱越贪恋,人的思想就越有毛病,反而得不到钱财,最后甚至都导致堕落地狱去了。
 
你比如说佛在世时,有一个人非常有钱,有钱的原因一会儿再说。他有钱谁都不给,包括自己都舍不得用。最后死了,可能有三车黄金,被国王拉走了。后来国王就问佛,说:“为什么他有这么多钱?”佛说:因为有一个辟支佛,就是一个出家和尚经过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证到辟支佛的果位了,他给了一碗饭,因为这个原因他生生世世都有钱,并不是说供财神才有钱。
 
但给了这碗饭,而当出家人吃饭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心里想:这个饭不如给仆人吃,仆人吃了说不定还能多干点活,太可惜了。他有后悔心,所以生生世世有钱,有钱但还用不上,还吃得和仆人一样。最后由于他多生的吝啬,堕落地狱,永不得超生。他也不偷也不抢,但由于过分的吝啬,最后也堕落地狱去了。所以这个事情就给我们很大的一个教训,就是说我们想发财,要发哪个财?要发真正的“财”,一定要从布施开始,这样才能够发财。
 
所以说你天天供财神,就老想自个得财得钱,万一有这布施的机会就失去了,反而耽误事。就像井水似的,你不断地使,井水才越流越清,越流越好。你这井水老不用以后,它渗水的那个孔就被泥都给堵死了,最后这井就变成了枯井。明白这个道理吗?不断地舍,它才不断地来,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供财神对我们会有个错误的概念,因为不断地求财,反而不得财,如果你无所求,反而该是你的它绝跑不掉,而还能正确地使用。我们主要是供观世音菩萨、供佛,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怎样在这一生来修行,利用我们可利用的机会,来做一些善事,这就是“财神”。
 
一居士:师父,那我这财神,我下回上寺院,我带到寺院去行吗?
 
最好是哪有个山洞往里一放,也不要给别人,给别人他不也供去了,是不是?你实在没有地方放了,要放在寺院,你也得看往哪个寺院放。有的寺院,他再给你卖了,或是给你结缘了,就不合适了,这不又害了一个人吗?是不是?
 
如果带到我们寺院,我们给你放到山洞里,这都可以。咱有个山洞放那里,咱也不毁坏,是不是?就完事了。
 
一居士:师父,你看我学佛吧,一年多了,我感觉现在退道了,特别懒惰,还不精进,总给自己找老多理由。早晨起来不想上早课,就想:“今天太累了,好像起不来。”就这个睡魔我觉得特别严重,越来越严重。
 
主要咱们没有掌握这个时间,睡一觉醒了就起来。醒了的这一觉正好,你再睡就是重复觉了。重复觉它也能睡着,但是梦就多,等你做完梦以后再起来,非常疲劳。如果睡一觉就起来,马上就上课、打打坐,完了还非常清净,白天脑袋还清凉,非常好。如果你再睡,比如你两点钟醒了,醒了你再睡一觉,一下睡到五点,这一段时间全是梦,比白天都累,这三个小时把你弄得疲劳不堪的,早上起来脑袋都混糨糨的,这就不好了。
 
一居士:师父,打坐什么时间打最好?
 
什么时候打坐都好,只要打坐就好,不分时间。
 
一居士:师父,我还有一个问题,前一阵子接触到一本经,就是《宝箧印陀罗尼经》,我不知道这个经应不应该诵?有人让我诵那个经跟咒,我现在天天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
 
“楞严咒”不要丢了,“十小咒”也不要丢了,“大悲咒”也不要丢了,这都是历来大德所总结出来最好的咒,比什么咒都好,而且用得非常灵验,很有效果。因为普遍都使用这个咒,它必然是长期有效的结果,要没有效的话早就丢了,是不是?所以说这个不要轻易丢掉。对于一些新咒先不要着急,先把原先的保持住,特别是“楞严咒”,那是无价之宝,咒中之王。
 
一居士:师父,晚上上晚课的时候我拜“八十八佛”行吗?
 
行。隔一天“八十八佛”,隔一天《佛说阿弥陀经》,两个都上。有时候你两个一起上,时间太长。你隔一天“八十八佛”,隔一天《佛说阿弥陀经》,这样就不耽误事了。
 
一居士:还有一个,师父,我有时候往佛堂那一坐,过后我就感觉这肚子疼。 
 
你不坐,就歇着更得疼,是你自个儿觉不出来,光忙乎妄想呢。被妄想给支配得东一趟西一趟的,觉得自个也没啥想法,实际早在妄想之中。当你静下来,这时候就像照镜子,一照,发现脸上有毛病了,又脏了,这只不过是你发现了自己有妄想。
 
一居士:就一点儿定力都没有,我就说我刚学一年多我就退道了。
 
所以说多持戒律,按戒律去做。有了戒律就不容易退道,没有戒律很容易退道。
 
一居士:谢谢师父! 
 
(十四)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八中午
 
地点:河北省抚宁县牛头崖镇一树林内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编者注: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出现境界如何处理。)
 
一居士:它属于魔境对吧?
 
如果不作圣解,知道这是一种幻境,这就是好境界。如果说作实有想,认为确实有一种鸡叫唤,那就是魔境。
 
一居士:认为确实有一种鸡叫,它就是魔境?
 
你要说是确实有鸡叫,就是魔境。你要说是一种幻境,这就是善境界。
 
一居士:那我就赶紧地念佛,因为以前进去过,就怕进去了出不来,念佛以后就没事了,这都有两年了,是前年过年的事了。
 
是,所以有时境界就得这么处理,你说不允许有境界是不可能的,这是修行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很重要的一关。有了怎么办?你不做圣解就是善境界,你做圣解、做真实想,那就是魔境,就这么区别。就是不当作是真的,看成是一种幻境,是一种灰尘的变化,那它就是一种善境界,这事就是好事。如果你要当作真的,这真有鸡来叫我来了、撵我来了、或是叫我干什么,认为是真的,那就是魔境。就看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你要硬说没有,有境界就不对——那也不对,那种说法就偏到一边去了。世上不可能老是白天,也得有黑天,也不可能不刮风,是不是?那刮风下雨你说那都是不好啊?是不是?
 
一居士:师父,夏天点蚊香算不算杀生?
 
算。
 
一居士:那也是?他们说那蚊子死不了,就是给熏跑了。
 
那熏熏你,你看看。
 
一居士:啊?熏我干吗?
 
我说把你熏一熏,你看你愿不愿意?(众人笑)是不愿意,是吧?
 
一居士:我问他,他说不算,他说那个杀不着它,它只不过贴到墙上了。
 
不是贴墙上了,那身体弱的它不就死了?迷迷乎乎不也就死了?不能点那些东西,你可以钉个纱窗或用个什么东西,比如可以做个网把蚊子套那里面,然后放在外面,这都可以。
 
一居士:我上菜市场买众生,买完就去放生,行吗?还是要遇到将要被杀的再去买?
 
不是,你应该专门放生。你要天天遇不着,你就天天不放生了?有时候不管什么时间,经常要去买一些众生放,但别特定一个地方。不然都认识你了,都给你留着那就不好了。
 
一居士:假如说他知道我们放生,都认识,每次去他就给我们高价,给别人就低价,那时讲价可以吗?
 
你可以上别的地方买。坐汽车上别的县城去买,不老买一个地方的,要不然他老抓众生,老等着卖给你。
 
一居士:我守不住戒怎么办呢?
 
守不住戒,使劲守呗,多忏悔。不能守不住戒,这戒多好。
 
一居士:老吃肉咋办呢?
 
肉再吃多就不好了。你好好思惟一下,这个肉害处太大了。你吃别的众生的肉,别人将来就吃你的肉,都是一还一报的。这是果报,另外还有一种花报。花报就是有时候我们说的病苦,比如说吃腿上的肉我们腿痛,吃腰上的肉我们腰痛,吃脖子的肉脖子痛,吃哪哪痛,这是花报。那么果报,你杀人家,或吃人家肉,你拿人家一斤肉,你得还人家一斤肉,所以这个果报是很重的。
 
再说我昨天跟大家讲,像吃牛肉,那牛的肉就吃草长的,你何必还得吃牛肉呢?直接吃点蔬菜不也一样么,是不是?有时候人的嗔恨心大了,他就爱吃肉。并不是人非吃肉不可,是嗔恨心过大、业力太大才爱吃肉。你看信佛以后,要是心里特别清净的话,吃那些东西马上就受不了,要吐,排泻出去,另外一个恶心。所以我们对肉还有想法,说明我们心里还不清净,还得多诵经。
 
(十五)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九中午
 
地点:河北省昌黎县路边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编者注:录音漏缺,大意是一居士问家人要我吃荤怎么办?)
 
你障道,我说的方法就是不理它就完事了。有障道是必然的,不用怕障道。在我们心里有两种力量在斗争,善和恶的斗争。有时候你想做一件善事,必须把恶斗下去,那个善事才能成立。佛教的整个修行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你不和恶的斗,不可能得到佛法。
 
一居士:斗的话,采取什么斗的方式呢?
 
采取什么方式?就像《金刚经》里面讲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具体方法就是严持戒律。
 
一居士:我吃素,因为我以前练(气功)走极端,然后给家庭造成影响,伤害家里,伤害得特别深,所以现在学佛违缘特别大。家人特别反对,所以是偷偷的学佛,如果家人要吃荤,非得让你吃的话,我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事情,你讲明白。因为学佛本来是个光明正大的事。你用不着害怕,有时候可以公开跟他讲:“因为我想学佛,你得支持我,是不是?你要是不支持我,那我要愿意学别的,还不好了,是不是?”跟他讲。另外他吃荤的,你就不吃,宁可饿着也不吃,慢慢就把他纠正过来了,得硬纠。有时候冤亲债主,比如说父母或者亲属,也是成就你的一个因缘。因为啥呢?有时候你吃素的道心不坚定,虽然吃素,但是心也不坚定,通过他们不让你吃素,你非要吃,就不断地把自个儿的道心坚定了。
 
一居士:看过一个叫《逆缘》的佛教电影,就是家里反对吃素,然后她就吃肉。我就心里一直觉得好像能随顺他们吃是正常的,所以说这是自己的问题。
 
那是不对的,不能随顺。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短的时间修行,很快就完结了。为什么有随顺呢?就是他本身就不想持戒,也不想修行,所以他就随顺了。如果你真想了脱生死,是没有一个随顺的。你随顺了能了脱生死吗?不可能的事。他心里不坚定,人家一考验,他就退下来了,一考验就退下来了。
 
随顺是不对的。我们只能随缘——随着释迦牟尼佛那个缘。不能随着他们的缘,随他们的缘永远是众生,他们永远不能让你成佛,是不是?
 
一居士:师父,朋友叫我问问:早晚课是不是照课本那么去做的?
 
照课本念很好。那课本已经精选再精选了,没法再精选了。
 
一居士:师父,我拜“八十八佛”,从这个入手可以吗?
 
可以,挺好。不断地拜“八十八佛”,“八十八佛”是每句话都让我们修行。比如说,有的佛是长行佛,不断地走,那我们就跟着佛学呗,是不是?我们也不断地走,这非常好。每句佛号都是教育我们怎样来修行。
 
一居士:到底应该以一个啥样的心念“大悲咒”呢?比如说我想念“大悲咒”修入定,还是说让家人善根增长,然后家庭佛法化?啥样的心正确?
 
末法时期,修行是头头救拔,不像正法时期一度一片,它不是这种现象。末法时期往往都是有一个救一个,你别考虑那么多,你出去了就等于在救他们。你说我再顾着这个、顾着那个,最后哪个都出不去。你现在就顾你自己走,你走了以后,成就了你再度他。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没说叫他父亲、叫他母亲一起走,是不是?等他走出了,成就了以后再回去度他们。别想太多。
 
一居士:我不知道怎么修行,您给我开示一下,看我这个因缘应该怎么修行?
 
你可以多看看《楞严经》,好不好?完了回来再研究下一步。多持戒,看看《楞严经》。
 
一居士:师父,应该不求人,死也不求人,求佛菩萨,这样行吧?
 
求菩萨就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求佛菩萨,我们有正求,有邪求。求佛菩萨时要做到不求财、不求利、不为自己求。就是说宁死不求人,但不是不求佛法。
 
一居士:阿弥陀佛,请教师父一个问题,我学佛不精进,有的时间学佛,比如这几天好像就是抑制不住地学。有的时间,哎呀,得了。有个三天五天这种情况就不错了,就说这里可能有点什么问题吗?
 
像你这样,就是老是间间断断的,是不是?你应该自己定个计划,按计划走,自己就能控制自己了。
 
一居士:我每天早上都上早课,唯有今天上早课的时候,突然地就好像有人阻止着,说:“不上了,不上了。”
 
这时候正是你关键的时候,越这样就越得上,咬着牙上,就得挺着上,挺过去就好了。它这里有个欺骗,有个业力的欺骗。
 
一居士:晚上有时候做梦的时候……不是做梦,有时候睡觉时候也背经文呢。
 
那是好事。
 
一居士:这是好事,我也知道是好事,可有时候上早课它干扰我,我真受不了。我自己今天不上早课,我还气得自个打自个嘴巴:咋不上呢?可是当时就是不想上。
 
所以有时候别上当,越发现自己的心情和道不相应的时候,越应该努力,应该上,咬牙上。
 
一居士:家里卫生间特别潮湿,然后在水里生了一些小虫子,它们离开水就不能活。我是把它捡起来一条一条放河里,还是就由它自生自灭?
 
这两个方法都可以。比如说放一盆水,有些小虫就到那水里去了,是不是?
 
一居士:不是。它就是因为地上潮湿就生出来了。我要是放河里,觉得是不是挺怠慢它们?
 
这个事,那你就不放。有时候它的生长期很短的,如果它要是到水盆里,你非得把它放到河里也可以,端出去也可以。有时候你也可以在那块继续养活,让环境一点点改变,尽量就是不让它死亡。
 
一居士:因为它要在那里生活,有时候顺水道就冲走了。
 
有时候很多的业力是我们也没办法转移的。你把它拿出去吧,它不听你话,它就在那水池旁边生长着,一蹦一跳的,是不是?它就那种生活,有它生长的那个条件。让它去自生自灭,我们不消灭它、不去打它,就完事了。多少把自然环境改变一下,尽量减少潮湿,要是潮湿过多了,它就有这个条件投生、你就有杀生的嫌疑。有时候从下水道就冲走了,没办法。
 
一居士:请您开示:蜂产品,比如蜂蜜、蜂王浆,这些东西也能吃吗? 现在家里养蜂。
 
蜂蜜可以。蜂王浆恐怕不行,蜂王浆可能有杀生的行为。蜂蜜一般不杀生的。蜂蜜也不是说完全可以,在有病的时候才能用,它终归属不净,也就是不干净。对养蜂,学佛最好是不参与那个。
 
一居士:师父,我那有一些《佛说父母恩报经》(注:应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鸠摩罗什大师译的。听说有的法师讲了,说是假的,是后人伪造的。我这些经书应该怎么处理?
 
这个有的说不是佛经所载的,这个事有两种说法。《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不是这个?这从世间法来讲是很好的,确实很好,很教育人,对父母有个恩情。也有的说:光讲到这个不讲解脱。这方面也有,佛法主要讲解脱。这两个说法都存在,究竟是不是?我也没法确定。
 
从世间法来讲,我们应该对父母有一个很好的恭敬心,和一个报恩心,但从出世间法来讲,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也需要调整。这两方面你都可以考虑。最起码做为世间法来讲还是不错的。究竟是不是佛说的,谁也不敢肯定,最起码叫人尊重父母还是好的,对不对?
 
一居士:师父,我们那有一个红斑狼疮患者,昨天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他说他信基督教,然后我随口说了一句“也行”,你说我这句话是不是断人慧根?
 
这个应该还不完全算犯戒。信外道我们应该尽量劝他,不能称赞他,不能鼓励他信外道的。本来他在犹豫之间,也可能信佛,也可能信外道,有时候在这两者之间。你作为佛教徒来讲,应该是叫他信佛最好,至于他信不信咱不管。另外,他一旦走错路了,正走在十字路口,问你路:“往西对还是往东对?”本来你明明白白的知道他应该往西去,他说:“我往东行不行?”你说“也行”,这就南辕北辙了,是不是?这就不好。
 
一居士:师父,我念“楞严咒”、“大悲咒”,应该以什么心念?
 
无所求的心就行。
 
一居士:师父,如果对治自己的烦恼和习气,是有什么方法还是有什么次第?先对治重的还是先对治轻的?
 
就是现前的有哪个我先做哪个。比如说,杀、盗、淫、妄、酒,这一生也不见得有一回杀人,对不对?那杀鱼就随便杀了?杀人不杀,杀鱼就杀?就是说眼前有什么我先做什么。比如现在眼前也没有杀鱼,又没有杀人,但有吃肉,那我先从断肉开始,是不是?所谓的次第就是从眼前开始,这就是次第,你别求以后的事情,“过去心不可得”,是就把眼前的事情看住就完事了。
 
一居士:师父,关于供养佛菩萨的问题。你讲法的时候,说连烧柴火都作供养,我在家我怎么供养佛菩萨?
 
怎样供养佛菩萨?就是你吃饭、喝水、你用的一切,都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就是供养。另外可以多拜佛、多诵经,这都可以,都是一种供养。严守戒律,就是供养,按照三皈五戒去做。
 
一居士:师父,我问您,像我们回向应该咋回向啊?我身体不好,就回向给自己了,那不对吧?
 
怎么回向都行,回向自己也行。但不要老提自己身体不好,好坏不管它,关键把这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让所有众生离苦。
 
一居士:师父您说我又不求人,有时候我工作中那些技术问题不会,必须要求别人帮助那咋办?
 
这个求人,比如说有个问题,你想问问、技术咨询,你就买瓶矿泉水,给人点补偿呗!你先跟人商量:“你看我有问题想问问,行不行?”人家说行。人家挺辛苦的,给买个中午饭、给点矿泉水,是不是?给人补偿一点。
 
(十六)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九晚
 
地点:河北省昌黎县一荒山上
 
缘起:对河北省秦皇岛居士开示
 
一居士:佛教寺院应该清净修行,但寺院旅游虽不好,也让一部分人接触佛法种善根的金刚种子,究竟哪个正确?
 
寺院旅游人来能种个善种子,但是从破坏性来讲,究竟哪个重哪个轻?有时候破坏性更大。你本来都出家了,清清净净的,一千个人也不见得有一个出家的,对不对?完了出家一个就废一个、出家一个就废一个。最后你金刚种子都种哪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成熟?所以说寺院旅游的破坏性要大于你这个种善根,而且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所以现在就得采取什么办法呢?就得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比如说有些像鞍山玉佛苑,像这种很有艺术价值的寺院,对旅游方面适当地开放一下,这个对一些人还可以。另一个,像有一些寺院必须得修行。
 
一居士:就分出两部分来,有一部分是专门修行,然后有一些有艺术价值的,或者是比较特殊的开放。 
 
对,极少的对外开放,大部分都要封门去修,这才对,这样佛法才能兴盛下去。你光考虑种那个旅游人的善根种子,等到灾难来了,僧宝都毁了,你还能抵抗什么?什么也抵抗不住。
 
一居士:就应该是以修行为主,少数的去搞那个旅游?
 
对。现在战争、灾难、海啸,随时都会爆发,爆发的时候你跟谁说去,是不是?
 
现在这些灾难靠谁去抵抗?人力所不能为的,任何东西都不好使,全得靠修行来改变整个世界的这些灾难。你先把僧宝都毁了,灾难来了靠谁去抵抗?你靠旅游去抵抗?他自己都不知道上哪去了,这不是大事么?所以舍本逐末就不合适了。
 
一居士:从今年来看灾难好像特别特别多。
 
所以表面的佛教是兴旺了,但是同样的,变质的部分也比较大了。完全走样了,这个很可怕的,不是一般的可怕。一旦走样了,它就毁了,那毁灭性特别强。
 
现在佛教都搞这个旅游,将来是很危险的事情。现在的人就像什么呢?像和平时期似的,忘了战争。等到战争一旦来的时候,什么都晚了。光想着眼前这点幸福自在,没有长久的防备之心就完了。所以佛教这块,就我这种说法很难得到认可,人家谁也不认可。
 
一居士:也有人认可。
 
你认可吧?你还不出家?(众人笑)
 
一居士:师父,在家人怎么样维护三宝?
 
所谓的维护三宝,主要是自个去修,不是说三宝有事你去开开车、或是护持护持、或者我去撮两锹土这叫护持三宝。三宝创造条件是让你去修行,不是三宝需要动个土、开个车或者需要什么东西,是给在家人创造个条件,利用这个机会让你去好好修行,放下自己的一切,这叫护持三宝。出家就是护持三宝,最好就是出家。要出不了家,到寺院去帮着做点什么事情,另外弘扬和宣传佛法,这都可以。
 
一居士:师父,那天我本来是想问下一个问题,结果就打断了,现在接着问。上次在大高庄,我问您苦行的意义,您也都答了。我今天想接着问,我们在家人(还)没有出家,应该怎么去苦修,要怎么去做? 
 
就是说你别随顺世间法。所谓的苦修是人们看着认为是苦修,实际不存在苦修的问题,而且这就是一个怎么如法去修行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如法修行就是苦修,给如法修行定个苦修名,那咱就承受呗!实际上所谓的苦修就是如法地修行,应该是去做,不是佛教要专门找一个什么“苦修”,不存在苦修的问题。就是一种修行方法,而且是应该做的事情。
 
一居士:现在所谓的不苦修,实际上就是不如法的修?
 
可以这么讲。如果你顺着自己的感觉、顺着自己的放逸、顺着五欲去走,那可就用不着苦修。你不顺着它去走,别人认为你就是苦修,顺着佛制走就是苦修了。实际上咱并不是要专门搞个苦修。
 
一居士:这也不是标新立异?
 
不是,咱们并不是说大悲寺要搞个苦修名,要苦修上大悲寺,咱不是这个意思。就想佛怎么教导我们的,我们就怎么做,我们一点也不增加、一点也不改,做不到是我们自个的事,但是我们努力去做,没有别的意思。咱不想标新立异、想出什么名,没有那个意思。就想一个:佛怎么讲的、佛怎么要求我们的,而且现在是不是这么要求我们的?现在也这么要求我们,那我们去做就完事了。我们并不考虑那么多。
 
一居士:大家现在的印象,都觉得咱们大悲寺是一个特别注重苦修的道场,每个师父都很辛苦。
 
他这里有一个称赞,同时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称赞就是说这些师父确实挺好、挺苦的、挺努力,这是好的一方面。同时有个错误的认识,他认为是苦,不认为是应该做的戒律,他把这点忽视了。佛教的根本戒律在那块,僧人就应该是这么修的。所以这就是避重就轻了。
 
一居士: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问题给说乱了,原本就应该这样修的。
 
对,整个就没办法了。你不这么修——就这样修能不能修出去,还两说着呢,何况你还不这么修呢?是不是?那你所谓的修行就更没有意义了。
 
一居士:就是说现在咱们这种苦修的法门,跟印度外道修的那苦行是两码事?
 
外道的苦行那是无益之苦,咱们佛教是特别反对无益之苦的。正确的修行,确实应该去做的。无益之苦,咱们应该远离。像睡钉床、吃狗屎、弄炭灰,那没有啥意义,为了求升天、为了身体长生不死等等,这种行为都不是佛教的行为,佛教都是坚决反对的,咱这里也是非常反对的。但是对那些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日中一食,佛制就是这样,不是我们定的,七佛住世都是日中一食。佛说:“日中一食我永远赞叹,如果赞叹它就是赞叹佛。如果反对它,就是反对佛。”这佛就很明确就告诉我们了,你反对日中一食就是反对佛,不用合计。这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说如何如何,那是不存在的问题。
 
一居士:现在我们觉得你们这个修行的这种方法呢,应该说是比安逸地修,或不精进地修肯定是要好,而且修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了。但是从我们在家人来讲,要做起来很困难,比如说两点钟起来,我现在定在四点半都起不来,特别精进的时候能起来,一般的时候觉得觉睡得不够,起来也是昏沉,好像很难做到。
 
是,它这个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晚上,我们平时思想、有时候看电视、参与一些无聊的事情,所以很疲劳。再加上还有家庭、还有女人,这都是疲劳的,你想起来精进,那可能吗?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都得远离这些,你才能早点起来。
 
一居士:有一段我四点半或五点能起来,现在好像得到六点,或者是好的时候,今天早上好一点,大概是五点一刻起来的,好像老是感觉到不像以前状态那么……所以就像师父那样两点起来,想都不敢想。
 
集体做会比较好一些,如果自己做,在家庭就特别难。另外,这些事在家居士如果想下决心,就刚才我说的那些条件都得远离,要不你精气神都不足。另外晚上不能吃饭,吃饭过多以后睡觉也非常昏沉,因为啥呢?脑袋里的供血大部分都到胃肠里去了,你两点钟胃还继续消化呢,还需要很多血液对食物进行消化。所以你脑子很缺血,起来的时候特别昏沉,坐也坐不住,这都是毛病。
 
一居士:晚上不吃饭,比如说到十点多不是就饿了吗?早晨起来的饥饿感怎么去除?
 
那个饥饿感是习惯性的,并不是你身体的需要,因为我们很有体会,我们一天一顿饭,不也都行了么?所以它并不是身体的需要。因为我们就害怕肚子咕噜咕噜响,就害怕肠子空,所以不断地挤压,最后造成了三顿饭、四顿饭、五顿饭、六顿饭,甚至有多的到七顿饭,实际上一点意义也没有。真正要长寿就是少吃,如果空了一顿饭,最起码晚上贪欲心什么都降低了,脑子还特别清凉。如果两点钟起来,反而不困,因为睡一觉起来以后,这个脑子的休息,它正好是已经解决完问题了,而且你再睡就是梦,就是胡思乱想,有时候比白天上班还累。因为脑子非常集中,非要做梦不可,非要集中想一些、搜索一些原先的乱七八糟的信息,最后连想带参与,第二天早晨五六点钟起来的时候,脑子就会特别昏沉。
 
一居士:就是说你不起来的话也是浪费了?
 
不单是浪费,而且是造成一种副作用,非常大的一个副作用,反而比浪费时间还有害。它不光是浪费的问题,要单纯浪费一点,说:“我多睡一点,没修行。”这还行。它实际上里边有一个很大的消耗,这个消耗特别大,而且起反作用。包括这一天的时间你都是昏昏沉沉的,看着挺精神,睡眠挺好,身体也挺解乏,但是瞪着两个眼睛,脑袋一点智慧也没有,办啥事都非常愚蠢,出去说话也说不明白。另外,对事物还没有主导性,不能引导事物随着你的意愿去转,而且你只能随着事物去转,整个人就像木头一样,实际上多睡几个小时是有害的。
 
如果早点起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你脑子特别清晰,而且有定力,所以外面的事物、每一天的事物都随着你心去转。比如你想办一件事情,到这个公司想谈一桩生意,你两点钟起来这个生意可能谈成,要是六点钟起来恐怕就谈失败了。人家一看你的谈话、反应一点不灵敏。再说反应灵敏不灵敏是一回事,另外说话的素质,和对事物的因果都改变不了,堕落到一种非常低落的状态,所以很多事情就失去机会了。如果你早点起来,因为你有定力,能把这个事物和谈话的整个过程,整个事物的发展,通过你的定力都能控制住,所以它顺你心转,这就好办。睡眠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多睡几个小时觉的事,成功失败就在这里。
 
很多真正成功的人,像那些皇帝、还有那些大企业家,他都应该是做佛事的,晚上都修行、打坐。咱就不用说别的,说诸葛亮吧,他就打坐,“宁静致远”不就是他提的么?他就打坐,就修行,过去都在禅定上下功夫。
 
包括皇帝也是那样,他不修行,那朝政他根本就控制不了,今天造反、明天造反,老有事,所以他每天都要修行,最后才能控制整个国内的局势。这不是在说一件人为可以控制的事情,他必须从内在的定力,来控制事物的成功和失败。
 
一居士:就是说不但是出世间法,世间法本身也离不开这个定力?
 
都离不开这个。你想在事物上成功,离开定力那是不可能的事。像盘锦有个居士,每天都上早晚课。他去海边挖土方,不管谁在这挖土方,只要海水一涨潮就给冲跑了。但是他去挖土方,大水就不到跟前,就把土方给屯住了。屯住以后,总工就对他特别感兴趣:别人都办不了,你能办,以后这点活都给你得了。他就把钱挣了。
 
在工地干活的时候,他的抓钩机坏了,他不知道。往回一直走到修配厂的时候,突然那个爪子折了,一下掉下来了。离修配厂门口不太远,拉进去也不费事,又没伤着人。如果在工地坏了会耽误事,走道坏了就伤着人了,哪个都没发生,什么都顺顺利利完成了,它才掉下来。
 
他就有体会,说这些平时的事情,早晨不上早课,如果不去修,都会来不及应付的。他那时就跟税务局的一个局长讲,税务局长最后也学佛,也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个人都离不开定力,离不开做善事、离不开护持三宝,这都离不开。这整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离开这些,都很难成功。 
 
一居士:师父讲得特别好,对咱们这些还没走出这一步的人来讲,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我们一般的时候还可以按计划来做早晚课,有的时候可能有什么事晚了,起来晚了或者回来晚了,晚课就不做了,早课就不做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看来这个事还是不能缺,还是得规规矩矩来做。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整个涉及到你生存的问题。大的涉及到出三界的问题,小的包括生存的问题,都离不开定力,离不开的。 
 
一居士:师父,那像上班忙的时候,做不了功课怎么办? 
 
你下班还忙不?下班不忙就下班做呗!
 
一居士:早课也可以? 
 
早课也可以,早课你早起两个小时不就做了? 
 
一居士:像我有时候住在集体宿舍里,像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你吃完饭不干活的时候,就可以做你的早晚课。没有灯就拿个蜡烛,照本就念去呗,不就完事了么?啥都耽误不了。有时候就工作的时间都可以做的,一样,走道的时候都可以把功课完成。 
 
一居士:现在就在家修行,我看对持戒修行的很少有赞扬的,因为真正去行持的太少了,几乎都是说几句就完事了。 
 
就是说,你知道我也这样,你不知道我也这样。我也不希望你知道,也不希望你照顾我,也不希望你去赞扬。你要赞扬我,那说明一个问题:我有漏。因为啥呢?图名了,你要不图名它没人知道,稍稍有点图名心,明天别人就表扬你了。三表扬、两表扬把你那点功德给表扬没了,就换成一个表扬了,反而是害事。 
 
一居士:表扬是不怕,就怕他谤法,诽谤三宝。
 
他才不谤法呢。他不可能诽谤三宝,是我们心里老有顾虑。他今天说、明天说,你看他说的意义慢慢就不一样。有的人说:“你看你怎么学佛变傻了?”实际上他是在请教你,叫你讲一讲这信佛有什么好处,他是这个意思,你以为他就是在谤佛。别人说:“哎呀,算了,怎么这么傻?”他是在请教你学佛的好处。你别往那思惟,你要往那思惟,完了,最后没法学下去了。有很多人,就怕他不理你,不理你这才是麻烦事了,他要理你都不是坏心,都是想在这里解决一个问题。 
 
有时候只是他说话方式不一样,甚至骂骂咧咧的:“你这一天到晚精神不正常。”他说你不正常时,脑子就合计:你为什么不正常?实际他早就探讨这个问题了,今天说你不正常,明天说你不正常,后天他(学佛)可能比你跑得都快。
 
过去有个人,他的妻子学佛,成天的,她一学佛他就捣乱,上门口问问这事、探个头、做个鬼脸什么的,老搞这些东西,做这些动作,给她气得回去老哭。最后她说:“怎么办?”那天他跟我俩说:“要见着佛我就信,要见不着佛我就不信。”说的可肯定了。第二天,领着他去见一个老和尚。见到老和尚马上就皈依了,就信佛了,完了就要求出家,上山修道去了。你说快不快?他也不要求见佛了,也不要求这、也不要求那,实际上都是一种探讨,人家会采取各种的形式,只不过是方法不同,你别当成他骂你、嘲笑你,不存在这个问题。 
 
一居士:师父,还有一个问题,像秦皇岛有很多学佛的居士,然后有不同的寺院不同的师父,有学显宗的,有学密宗的,居士经常请这些法师或者师父来传法。经常地因为请师父的先后,或者说你请还是他请,造成居士间的矛盾。我不知道这个症结出在哪?因为大家都是想学佛的,都是挺诚心的,然而却造成很多小团体,互相之间就有些不太如法的事情,或者是嗔恨心就起来了,或者诽谤,有很多这种事。
 
这个事是难免的,佛在世的时候也允许各种法门的存在。法师不断的来,这都是难免的。另外秦皇岛是一个很集中的地方,也没有寺院,大家就非常需要法师。所以我们应该看到长处:法师来了,虽然也有一些不如法的地方,但是同样也给我们讲了很多道理。比如说金钱损失了一些,但是我们也确实听到一些道理,是不是?有时候严格的来讲,那个道理是千金不换的。损失点金钱,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值得的。
 
但是对有些问题的出现,就是说居士对法师的选择很重要,一定以戒律为标准。如果所讲的符合戒律,本身又严持戒律,那我们大家都去听。如果不符合戒律,那我们就得看因缘了,有时候就不要去了。另外说大话、说假话的,这就不要去了。形成这种状态之后,矛盾就会减少。如果大家都是以神通力宣传,你信我的明天就往生了、后天就往生了、或者你现在马上就往生了,成天就搞这个。你要不信我的,你小根基、你小乘、你就外道,那就完了。所以对外来的法师应该有一个容纳的心量,另外对法师的选择还得以戒律为标准。这样互相揉合,矛盾就能解开。
 
另外就是居士之间互相不要诽谤,他说他的,你不要说。如果不如法,你不去就完事了呗,是不是?另外别人说了,也别计较,说:“那个谁不去,你看这个人多傲慢、或是说这个人没有善根……”让他说一说就完事了。我就以戒律为标准,符合戒律的我就去,不符合戒律的我就根据因缘了,就完事了。久而久之,大家这个心慢慢就平了,因为啥呢?大家都想持戒,整个的因缘都随之变化,同时这个心会感应一些持戒的师父来,带来整个法界的变化,也会随着你持戒的深入程度,而决定一些外在的环境。
 
一居士:还有个感召的问题?
 
对,并不是他不持戒的人想来,就像什么呢?你这块没有鱼腥味,那个苍蝇它也不来,是不是?它互相都有个因缘。你这有个漏洞,它就来个有漏洞的师父。你要是没有这个漏洞,它慢慢逐渐逐渐就有好的师父过来了,它有个互相感召,也就是感应,所以关键不在外边,还在于我们每个人是否去持戒,是否是严格去修行。你去严格修行的话,肯定会有很多的高僧大德都要过来,因为外面的高僧大德就是你内心的变化。为什么外面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来?就是你内心也不清净,所以感召这些。这和外界、和法师都没关系,关键是在我们的修行是否如法。
 
一居士:像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反观自心?
 
对,你别找外面的原因。今天不让这个法师来、明天不让那个法师来,都没有用。你不让他来,他该来他也来。你不让来,你不请,他那边却请了,你怎么办?是不是?你不如自己在戒律上多下功夫,多修行,每个居士都很好地修行,自然好的法师就过来,用不着你去下那功夫。什么事情、一切外界的变化都是你内心所形成的,大的包括整个居士团体,小的就包括每个人。
 
你要是好好修行的话,这个法师来了,你没见着,可能正好少了一次污染,他讲的有时候可能和你不对机,正好拉倒了。等到下回又来了一个法师,你认为不咋的,但是他非常对你机,你可能去了,去了你就得法。得法不得法,不在于外面的法师如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好好修行,恭敬心是否到位。恭敬心到位,就是傻子他也能给你讲法,也能让你开悟,是不是?就一个土坷垃把你绊个跟头,你可能也开悟。你要是不如法,就是不管那个法师来了,哪怕“佛”来了,你也不开悟,没有用。关键还是我们内心的事情,别往外求,外求没有用。
 
一居士:现在大家学佛以后,供养、护持三宝做得都是不错的,也都很发心,我感觉这块问题倒不大了,做的应该说还可以了,不敢说是圆满,做得还行。但某些人他不追究学佛这方面的钱和财物了,往往就开始追求名了。或者在佛教里他也追求名声、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者他的傲慢心可能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而且出现得很多。居士之间的障碍,很多可能跟傲慢心,或者对名的追求有关系。
 
这个问题是难免的,在佛教这块有这么多人,不可能没有不追求名的,就咱们认为他没追求名,可能别人也认为他在追求名,所以这种错综复杂的事情是难免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这些事情能有一个容纳的心。第一个就是我们不说他人过失,我们嘴封得严严实实的,互相都不讲,这个事很快就灭下去了。你越讲事越乱,而且就他没有追求名声,最后也会造成一个贪求名利的名声。如果不讲,它自个也就慢慢地消失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说他人过失,慢慢就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过去在盘锦有两个佛点,就互相不认可,最后导致不互相来往。后来我在那住的一段时间,他们就问我: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我说:“你首先跟你们佛点的人讲一下,第一个原则:不许说其它佛点的过失。”我说:“这不是你宣布就完事了,必须写入你们佛点的规章制度里。”后来他们真听话了,真的开会写到规章制度里了,不允许说其它佛点的过失。
 
这句话很短的时间就传到对方耳朵里去了,对方马上就过来人了,两方面和好,多少年产生的矛盾一下就解决了。原先他说你图名、你又说他图利,互相老是斗争,这一下子问题全解决了。实际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这些不和所造成的。他说他不如法、他又说他不如法,最后一看,两方面都有如法的地方、都有过失的地方,谁也不能都一样式的。
 
所以先检查自己,都不去说别人的过失,马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出现矛盾的原因在哪?就是我们说他人过失,所造成的矛盾和对立。如果你不说,这个矛盾很快就消失了,而且两人很快就互相理解了。就算他错了,也允许他有个改正的机会,是不是?你要是一说他:“你不如法。”妥了,明天你等着吧,“呼”地就干起来了。他再说你不如法,最后你们俩都不如法,这个矛盾再一点点扩散,最后互相全斗争起来,这毛病就解决不了。
 
如果你首先管住自己不说,他今天不改,明天会改,后天不改,大后天可能就改了,是不是?首先从我们嘴上做起,不说他人过失,这个很重要。当然了,我们也有标准,也不是不知道。应该知道如法修行的标准,我刚才讲了,就是以戒律来衡量,就完事了。
 
就是什么呢?你心平天下平。你心里要是不平,天下肯定不平,肯定得乱。你要是心平了,天下肯定平。首先平我们的心,不说他人过失。好像表面上是看到他有过失,我不去讲,实际上你是在不断地在平自己的心。平来平去,对方的过失没了,你原先所认为的那些矛盾也都全解开了,它是解决问题最好的一个钥匙。
 
像持地菩萨,不就是天天平地吗?挑土、平地、推车。后来毗舍浮佛告诉他:“你心平,大地皆平。”他马上就开悟了,马上就知道了:不是平地,而是心平,大地全平。本来大地不存在高低不平的问题,是我们心不平所造成的。你要是心平了,你看大地都平了,一个疙瘩也没有,就进入实相去了。而且整个物质它也是这样。你脾气越大,你等着,将来非得遇个大石头不可,撞得你脚非常疼。因为啥?你脾气大,它非撞你不可。如果你脾气小,你遇到石头之前,就叫别人给踢走了,碰都没你的事。所以它都是根据你的心平不平,来决定一切事物的,一切事情都离不开唯心所造。离开“唯心所造”、离开这句话那都是外道。
 
你要是不这么认识问题,天下没有一个事情能解决得了。包括我们诵经、念佛、参禅、修密全是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候不说他人过失也很难,遇到那个事刚想讲就得把嘴捂上,得使劲捂,不说,转过身捂着不说,就得那样做。
 
要不说,很难很难的,就硬不说、就捂上嘴,不行转过身,宁可买两块糖吃也别说。今天不说、明天不说、晚上也别说。有时候把心憋得可难受了,要说的那种力量就那么大,甚至自己憋得打墙、打门、想摔东西,都憋成那样了。你想一想:对你自己它都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当你说完了会在法界产生多大的震动?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心,那海能不海啸么?是不是?你自己的身体、生理上都要那么冲动,要是整个法界的心都这样的话,整个宇宙都会起变化的。看不见的那个力量太大了,一旦加入我们的生理上,或是某种现形上,它会起到很大的变化,甚至地震、海啸都是这些心不平所造成的。和什么也没有关系,什么风动啊这些东西,都是这心不平造成的。如果你心平了,天下什么都平了。
 
一居士:谢谢师父。
 
(十七)
 
时间:二○○五年九月初十上午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大殿 
 
缘起:行脚归来,对参加迎请的四众弟子开示
 
众唱诵: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南无海会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维那师:恭请和尚升高座。大众一齐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
 
礼佛一拜。
 
众人:阿弥陀佛。
 
维那师:长跪,合掌。
 
今天是每年都要行的“二时头陀”圆满结束的一天,历时是十五天整。这次的行脚、行头陀和往年又有所不同,圆满之中又有新的感悟和新的体会。
 
这次行脚是从锦州开始,历经葫芦岛、河北山海关、秦皇岛、走到昌黎县外围结束。这次行脚中乞食比较多,护持的居士也比较如法。特别是这次经过的地方,基本上是我十一年前走过的地方,也检验了十一年前行头陀的结果。
 
十一年前我和性空师父从五台山往回走,途中经过的地方,这次进行乞食以后,发现了因果不虚。一次我们去一个村子乞食,发现正是十一前年我乞过食的村子。因为那时在这个村子乞食的时候很难,我还记得大部分都不给,后来有一位老人因为没办法,给了一点大酱,所以我对这个村子印象很深。
 
这次大家乞食的时候又进入这个村子,到每户去乞食的时候,突然感受到非常顺利。大家都普遍感到:这个村子善根真好,每家的布施基本上都很真诚,没有把和尚当成骗子、或有不熟悉的感觉。虽然一瞬间就完成了乞食的过程,但是结果却完全超乎人的预料。这是一个感受。
 
还有,在十一年前经过绥中县的时候,有一个叫大石桥村,村里曾经有一个庙,可能是关帝庙还是什么庙,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就剩三间空房子,房顶露着天,也没有门窗,那天晚上我们在那住了一宿。而这次我们快要走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在路上碰见一个人,他跟我说话,他说:“你是妙祥师父吗?”我说是。他说:“我去年曾经去过你那里。”后来我想起来,他曾经邀请我到这个村子建寺院,或者住持寺院,我已经把这事给忘掉了。他说:“我曾经跟你提过这个地方。”我住过一次,但是不是这个村子把握性不大,因为我也记不住过去的这个村子了。这次看到他以后,我已经完全肯定了。
 
他邀请我到那个寺院去看一看,当我走到路边,马上认出这个村子就是我住过一宿的那个村子,又发现原先住过的三间房已经重新翻修,而前后两侧都建有殿堂,是个很大、有了规模的一个寺院。这时就感觉到:没有想到。而且里面的村民和出家人都出来欢迎,邀请我们到那里过斋,去看一看。但是我们守住“不进寺院”的规定,就没有进去。这是一个感悟,就是过去走过的、乞食过的地方、还有住过的地方,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特别是我们进入秦皇岛,走到大高庄乞食的时候,这个村子里几乎家家都布施,而且有的甚至端着饭,迎出来布施。当时进入这个村子里的居士有将近百十来人,还有很多的车,都在一个广场里,就像大法会一样的殊胜。
 
通过这几个事情,我们深深体会到行脚的重要性。行头陀,我们通过不断地进行乞食生活,不断地走过一些地方,它明显地已经播下了不可毁灭的种子,这样的话佛法就兴盛了。通过这次的行走,检验了我们过去行头陀的效果,它也证明了一个问题:“行头陀是佛法住世的大事。只有常行头陀,佛法才会住世,而且它住世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并不是因为你走过了、乞了几家,光这几家有变化,而是整个一片都在变化,还会不断地扩大。什么因,什么果,因果不虚。
 
这次在整个乞食中,大家都充满了欢喜,不管是对我们认可的或不认可的,大家都能够正确地处理,使乞食的过程很圆满,特别是我们自己得到了深刻的锻炼。乞来的食物大家都非常欢喜地食用。有时居士看到这个乞来的食物,又凉、或者还杂,有时候会觉得师父们吃多了不好,但是师父们对这些众生布施的食物都是生起非常大的欢喜,都非常愿意食用这种乞来的食物。
 
特别是这次进入秦皇岛、山海关以后,居士的护持显得特别殊胜,每天都有很多居士要来护持、要来供斋。而且更没想到秦皇岛、山海关地区的出家师父们,有大僧、有二僧,都出来迎接我们,还有秦皇岛佛教协会的会长,连续两次来看望我们,同时给结缘了法宝。昨天晚上又亲自到山头上来看望我们,昨天中午又供的斋。
 
这从整体来讲就说明佛法在兴盛,头陀行的种子没有白种,而且它确实代表了正法,它能使正法不断地扩大,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行头陀的重要性。“要想佛法兴,就得行头陀”,不光是佛教有了僧种,同时让所有的信徒也增加了菩提的种子,而且提起了正念。
 
很多的居士看到我们都会流泪、哭泣,还说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地方去住,一听说我们不去,都流泪。而且行脚的途中,有时候信佛的居士,或者不信佛的人都会围上来问三问四,表现的都是一种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和以前比有天壤之别。这是这次行脚的一大特点,也检验了我们行头陀的结果。
 
这次在行头陀期间,僧众都很努力,很吃苦,很守戒律,都没有怨言。不怕苦、不怕累,不管走到多晚多累都能够坚持,每天都要诵“楞严咒”,发愿度众生。
 
护持的居士中,有张居士一家,辛辛苦苦跟着跑前跑后。还有司机,帮着行堂等等。后来又来了两个居士,周居士还有尹居士,他们都辛辛苦苦地帮忙。还有这个广州居士也过来,他们都很辛苦,护持僧团直至行脚的完成。
 
整体来讲这次头陀行完成得非常好,能够有这些好的成就,主要来源于僧团的努力和大家的护持,也来源于留守寺院师父们的努力,还有留守寺院居士的护持,才让我们安心地行头陀。所以说是大家共同演出这一场大佛事,使佛法真正地能够深入下去,佛法里真正的正法能够住世。所以说这也是很重要的一课。我们应该有一个决心,永远地把这个头陀要行持下去。
 
当然了,在行头陀时也听说个别地方也有不好的反应,但是不管他怎么讲,我们只要认准了,这是释迦牟尼佛交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我们就会永远地行持下去。虽然这次行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们行头陀的决心还是很坚定的,还很愿意行持下去,甚至长期地行持下去。
 
在这里也锻炼了我们每个僧人,一个是认识因果,另一个是降伏我慢。特别是乞食的时候,有不给的、有态度不好的,我们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因为他并不是不给我们,也不是对我们态度不好,他们表现出来是对假僧人的反感。所以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觉得不管给和不给,都是在佛法的沐浴之中。从各个角度来沐浴佛法,也使我们越锻炼,越坚定,越有信心。
 
这次行头陀,它的种子不会白播,十一年前播的种子,现在已经在逐渐地开花结果。这次播的种子——有这么多的僧人去行头陀,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它播下了更深的种子,将来的结果会更大、更丰硕。所以我们应该年年、常常地行头陀,这样佛法就会住世,众生就会离苦得乐。对此我们的体会很深,每个师父都有一定体会,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讲了。总的来讲,佛法住世,必须有头陀,有头陀才会真正的有正法!
 
好,我讲到这里。
 
维那师:起立!礼敬和尚三拜。
 
礼佛一拜。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