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开示录》第三集
本文摘要:佛法在行不在说 大悲咒能消灾难 极乐世界在眼前 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教他作,罪加三级 修行有四个阶段 早起晚睡为谁忙 念佛如同打电话 毋临渴而掘井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 众生无边誓愿度 学佛要修戒定慧 寺前涌出常流水 金山圣寺的家

宣化上人开示录

 
(三)
 
宣化上人讲述
 
目录
 
佛法在行不在说
 
大悲咒能消灾难
 
极乐世界在眼前
 
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教他作,罪加三级
 
修行有四个阶段
 
早起晚睡为谁忙
 
念佛如同打电话
 
毋临渴而掘井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
 
众生无边誓愿度
 
学佛要修戒定慧
 
寺前涌出常流水
 
金山圣寺的家风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漏'的智慧光明
 
修德、造业
 
万物皆在说法
 
莫待老来方学道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禅七要克期取证
 
恰到好处是中道
 
佛法最平等
 
大善大恶,超出数外
 
求菩萨为全球消毒
 
修行莫贪快
 
‘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
 
○字:返本还原的奥秘
 
无规矩不成方圆
 
耽著味禅头头错
 
好道场难遇
 
痴爱缠绵
 
佛门的不幸
 
来生愿做连体婴
 
参禅秘诀:专一
 
光音天、科学
 
性、识、意、心
 
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
 
参禅要有择法眼
 
得一万事毕
 
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德行的表现
 
禅七诲语
 
结禅七偈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贪享受何必出家
 
出家人要诵三经
 
四大道场在美加
 
出家乃是大丈夫事
 
--------------------------------------------------------------------------------
 
佛法在行不在说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上午观音七 
 
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江河之水后浪推前浪,韶华易逝,世上青年逐老年,这样随之逐之,渐渐又归于老死朽灭,无踪无影,足见一切无常。 
 
正因为一切无常,所以我们应该赶快找一个归宿,在座各位,总算幸运,找来找去,终于信佛了。信佛,能令我们得‘常乐我净'──究竟之乐;所以我们应信佛。可是,也并不是说只是‘信'便可以了,也要依法修行,若是只信而不修行,有如说食数宝,于自己本身了无益处。所以古人说: 
 
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 
 
德要修的,不修哪有德? 
 
所以,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常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这句话看起来很难懂,为什么说应该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呢?因为,道德二字是为人的根本,好像树木的根一样,所以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反之,脚下无根,那么则无处可立,进退维谷,不能有所作为了。若是我们能把这二字实践了,那么,人格更可以立得住,而一切亦自然可以成功了,所以说:‘道德二字,是做人的根本。'《论语》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才能生出道,这是古有明训的。 
 
正如刚才所说,日子是似箭般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过去的且让它过去了,可是来者可追,对于未来,我们应立下宗旨,不让它糊里糊涂地度过。 
 
西乐园一向的宗旨是提倡‘净土法门',主张大家精进念佛。所以每年的六月十九日和十一月十七日(农历),都照例地举行观音及阿弥陀佛七的念佛法会,可是呢?大家不可以就‘照例参加',马马虎虎地敷衍一下就算了,应该一年比一年精进,念兹在兹,在这七天里头,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勤念菩萨的名号,不可以懈怠。 
 
我们要念菩萨,而不是要菩萨念我们,为什么说不要令菩萨念我们?因为,在这打七的期间,你若是挂打七的名,而杂念纷纷,也不勤称诵菩萨的洪名,那么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会为你这个可怜的众生而可惜,为你不是诚心来打七而焦急,所以,大家应该至诚恳切地念,而且更进一步地要有一颗慈悲喜舍的心,如果能够这样,我敢肯定地说一句:‘菩萨是绝对会加被各位的。' 
 
同时,西乐园从来没有用帖子请过任何一个,大家都是自动发心来参加打七,这点可见大家并不是没有诚心,而这种自动发心的精神,也很值得嘉许。既然这样,我们更不要让这分真诚白费了,我们都要发愿念个‘水落石出',念至菩萨现身说法,才不枉这次参加打七一场。 
 
今天是打七的第一天,在这开始打七的今天,我预祝各位今年能有所成就,否则,我要和大家算帐,要是帐算不清,可别后悔!闲话不多讲了,还是多念几句菩萨的洪名吧! 
 
大悲咒能消灾难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下午 
 
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 
 
在天气炎热中,大家能不畏热,也不怕山高路远地赶来参加打七,究竟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心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 
 
怎么样才能获得好处呢?没有其他,正如方才所说,只要真心地念菩萨的名号。真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专心;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能够专一,就自然能够感应道交,这种感应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可是这却要自己用功,旁人无法代替你,更不是可以侥幸的。 
 
就拿‘说食数宝'作一个譬喻,譬如一个人,光是说吃饭怎么样有营养,可是始终都不去吃,那么,饭纵使真有营养,而说的人能得其营养吗?所谓: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我们念菩萨,也是这个样子,不能只是知道,或谈论念菩萨的功德就算了,我们要能真正地念到一心不乱,甚至于,更进一步地连水流、风动,在我们的耳中听来,也无不是称诵菩萨洪名的声音,所谓: 
 
有情无情,同演摩诃妙法。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地步,不能一心不乱的话,那么,各相杂陈,风吹就是呼呼声,水流就是淙淙声,就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了。所以,我们应真实地念,而且在念的时候,不要掺入其他的妄念,这样才能够获得其中的法益。 
 
其次,在打七时,应该重视打七的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至于西乐园一向的规矩,就是不得喧哗吵闹,以免障碍他人的修行。 
 
在这七天的期间,我们又念〈大悲咒〉。这个〈大悲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相当善根,就连‘大悲咒'这三个字,也不能轻易听到,现在大家不但能闻其名,而且更能受持读诵,足见各位具大善根,曾于诸佛时种诸善根了,既然有大善根,那么大家便不可轻易空过此生。 
 
记得最初在西乐园打七,居士十有八九是不会念〈大悲咒〉的,可是,到了今天,十个里有八个以上都会念了,这就是众居士们显著的进步。 
 
现在我说一段故事,来证明〈大悲咒〉的功德:在我们东北地方,有一个财主,他拥有很多田产,有一年的秋天,这个财主他亲自随著四、五辆大货车,满载著高粱到市上去卖。因为乡间和城市的距离有一百五十多里路,所以,他在凌晨一时多,就赶车起程,可是在半途中不幸遇贼,那财主见前面有贼,就念起〈大悲咒〉。说也奇怪,那帮土匪竟然像瞎子一样,看不见他的车,于是乎,他们便安全渡过难关,这是我所见闻〈大悲咒〉的灵感之一。 
 
《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诵持大悲咒者,能消诸难,遇火不焚,遇水不溺。'所以,我劝己经会念的居士,每日应最少诵持三遍,至于不会念的,也应赶快学。诵持〈大悲咒〉的功德,不但能退盗贼,更能消除百病,平诸魔难,所以我们应该诚心地诵持。 
 
在这开始打七的今日,法会的气氛很好,很能郑重其事,希望各位再接再励,更图精进! 
 
极乐世界在眼前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上午开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这几句话,是五柳先生(陶渊明)所说的,可是不知道他在说这几句话时,是不是真的能够了悟到其中的意义?因为按照佛法来说,他这几句话是极为契理的。 
 
什么是‘归去来兮'呢?我们知道,自性法身,是从十方诸佛常寂光中流露出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自性,是与诸佛无异无别的,若不是这样,就不能称为‘皆有佛性'了。我们现在不能了悟自性,这是因为我们染杂了这个娑婆世界的尘劳五欲,以致于背觉合尘,所以便不能了悟自心,识见本性。可是我们千万不能就这样颠倒沉沦,应该返本还原,背尘合觉,所以说‘归去',意思是叫我们恢复自家的本来面目,或者仗著佛、菩萨的愿力,念诵佛菩萨名号的功德而得生净土,这也可以称为‘归去'。在已悟自心,已生净土之后,发大愿心,倒驾慈航来救度众生,这就叫‘来'。 
 
那么,‘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田园,又是指什么而言呢?田,就是说‘心田',这个道理很浅显的,我们平常听人说:‘茅塞顿开',若是我们不好好地修心,那么杂念丛生,好像田园里头长满了茅草一样,把大好的心田都荒芜了,这就是‘茅塞不开',再也不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了。‘胡不归',这三个字,是十方诸佛、一切圣人们苦口婆心之语,他们都说:‘可怜愚痴的众生啊!你为什么不快些回头是岸呢?' 
 
‘心为形役',就是说众生既著六尘之境,不能了悟自心,所以处处都被尘境所转;为吃的奔驰,为利忘躯,流转于生死的苦海中,受种种的苦,所以万悲俱生,苦不堪言,这又是‘惆怅而独悲'的意义了。那么,我们这一般众生,是不是注定无药可救呢?注定永远陷于六道轮回的深渊呢?绝对不是的。过去的,虽然错了,可是我们还可以寄望于将来,应知‘来者可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像以往一样地背觉合尘,心为形役了,以前的一切不信因果、不勤修行、造业、杀生等等,都是不对的;而今日的打七、念佛,却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觉今是,而昨非',对于善的,便要保留;对于恶的,立刻痛加悔改。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在我们修行人的眼中,一寸光阴简直就是我们的一寸命;少了一寸光阴,就等于我们短了一寸命一样。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要改恶迁善的,赶快吧!我们‘实迷途其未远',极乐世界在望了!只要肯努力精进,我们仍是可以‘归去'的! 
 
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下午开示 
 
佛之‘法力'极大,而众生的‘业力'却与之相等,所以说凡夫是‘业重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所以圣、凡之分,在于‘业'是不是已经净了,‘情'是不是已经空了。又说:‘觉者,佛也;迷者,众生。'就好像上午所说的,众生因为背觉合尘,被一切尘劳五欲所转,所以业障愈来愈深,而佛能超脱一切五欲尘劳,不再造业。众生因为业重的缘故,所以凡是想成佛了道的,必须先要忏悔自己的罪业,如果不生忏悔心就想成佛,这就犹如‘煮沙成饭',虽然煮到恒河沙那么多的劫,也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忏',是忏其前愆;对以往所犯的罪业生大惭愧心。‘悔',是悔其后过 -- 立定主意,改过自新,永远不再犯错,正如袁了凡居士所说: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如果我们不勤忏悔,那么,我们所造的罪业,就会使我们堕落,不知‘伊于胡底,莫知所止'了。 
 
凡是佛教徒都会记得,在皈依时,把自己的姓名报上后,便忏悔说: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 ,毁坏三宝,作一阐提, 
 
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 
 
现在,为了重新唤回大家的记忆,我且把这段〈忏悔文〉,很简单地向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直至现在,所作的罪业,真是不可胜数。第一,是毁谤佛、法、僧三宝,其中又以毁谤‘僧宝'的罪为最大,因为僧人是代表佛陀来传扬佛法的,所以,谤僧的罪是‘不通忏悔'的。 
 
什么叫‘阐提'?这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信不具'或‘无善根';譬如你对这种人说法,他不欢喜听,甚至于就干脆的说:‘我不信';你说,这是不是把自己的善根都给断送了呢?‘谤大乘经',就是诽谤大乘经典;譬如有人说佛经的道理是假的,或者说大乘经是魔王所说的等等,这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行。 
 
至于‘般若'也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智慧'。般若,又分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三种,可是无论哪一种都好,若是断学(不去学),就会愚痴。愚痴的果报,是会沦为畜生道。弑害父母',这一句包含了杀阿罗汉和杀圣人的罪;譬如,提婆达多杀四果阿罗汉,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其次,‘出佛身血',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过,可是有许多人误解了,以为这只是指佛在世时,用刀割截佛陀的身体,才算是犯了这条罪行。其实在佛灭度后,凡是有毁坏佛像者,都算在内;譬如故意去剥落佛像的金漆、损毁佛像等都是。虽然,这不是损害佛的肉体,可是,这个罪却和用刀宰割佛的真身一样。 
 
‘污僧伽蓝',是指亵渎了寺门梵寺;譬如,在寺庙上住的在家夫妇,若在庙内做出不正当的事,吃肉杀生等等。至于‘破他梵行',是引诱本来清净不染的出家人破犯戒律,这也是‘不通忏悔'的。‘焚毁塔寺'的意义很明显,就是说焚烧及毁坏寺门佛刹;譬如,昔日冯玉祥火烧白马寺和少林寺等。‘盗用僧物',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夺取常住的财物,这种人心里所存的,都是一些邪知邪见,自以为是,常常说著无因果的曲调,于是倒行逆施,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这样又怎能不堕落呢? 
 
最后,要说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了,‘恶友',在儒家称为‘损友',好像时下的‘阿飞',以及黑社会的人物等,我们都不应该与之为伍,因为这都是恶友之类。有些人交上了这些损友,就渐入歧途,不听师长的劝告,为非作歹,黑白不分,冠履倒置,你说多么可怜! 
 
以上所说的这种种罪愆,都是非常要不得,但却很容易犯的,那么,若是不幸的已经犯了又怎样呢?也不要灰心,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罪,本来是无形的,如果能真正生出忏悔心,也未尝没有商量之处。 
 
大家切不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啊! 
 
教他作,罪加三级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上午开示 
 
昨天我曾很简单地对大家解说一段〈忏悔文〉,只是解释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现在,我继续把它说下去: 
 
‘自作教他'我们知道无论杀、盗、淫、妄、酒,都是不正当的行为,而每种的罪业,又分有因、缘、法、业四种,譬如说杀吧,杀有‘杀因'、‘杀缘'、‘杀法'、‘杀业',无论哪一种,又都离不了‘自作',或‘教他作'。 
 
‘自作',就是不假手旁人,亲自去做不正当的事。‘教他作',就是鼓励和教唆别人去做不正当的事,这种间接犯罪的方法,比直接的还要罪加一等,因为它在已有的罪上还加上狡诈的罪行,所以‘自作'固然有罪,而‘教他作'的罪行更大。 
 
什么是‘见闻随喜'呢?这就是知道了别人在犯罪,而帮助他去犯,就是古人所说的‘助纣为虐',我们试闭目想想,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究竟犯了多少次这样的罪?我想不用说的那么久远,就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所犯的也就不可胜数了。所以〈忏悔文〉接著又说;‘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我们的罪不可是算数之所不能及,也可以说是大到无有边际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罪深障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不用说,自然应该在佛前至诚恳切地忏悔。所以〈忏悔文〉又说:‘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克诚'二字,是忏悔的时候所必须具有的心。有些人对师父忏悔,非常地马虎,常常藏头露尾地把过错给遮掩,这表示他并没有诚意来忏悔自己的过失,像这样的忏悔,就算历尽百千万亿恒河沙劫,也不能把罪业消除干净的。 
 
所谓‘直心是道场',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忏悔,也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要说一些个模棱两可的话:譬如,问他有没有犯过这种过失,他就说‘不记得',或者说‘可能有'等等,这种不彻底的忏悔,不但不能消除罪业,反而会种下恶因,因为佛法是丝毫也不能马虎的。可是有些人也会说:‘某某人做了哪些恶业,可是现在却飞黄腾达,是不是没有因果,没有公理?'有一首偈颂这样说: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由此可知,造业是必有报应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看看因缘是否会合罢了。有人又会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是不是没有办法消除罪障了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希望佛、法、僧三宝,能够本著慈悲的大愿,用清净无碍的大光明,照触到我们的身上,这种净光照后,能令我们三障消除,如云开见月般,复现出我们本来的清净心性,所以说:‘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说完了这首〈忏悔文〉以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不忏悔的害处,和能忏悔的益处。另外,还有一首〈忏悔文〉这样说: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首〈忏悔文〉不但能忏悔罪障,而且能把我们所以造罪的原因说出来,所以我希望每个人天天都能在佛前,诚心地念诵三遍或数遍。现在,我也把它略略解说一下: 
 
‘往昔',就是以前。近的以前是今生的以前,远的以前是无始劫以来,在这往昔的时光中,我们不但出牛胎,入马腹,一时姓张,一时姓李的轮转于六道之内,而且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又不知造了多少罪业。为什么我们会造罪呢?〈忏悔文〉中说得清楚,‘皆由无始贪嗔痴',这意念上的贪、嗔、痴三毒,就是萌发无数罪业的根由。还有因为这三毒的作祟,我们的身体又做出了杀、盗、淫三业,在语言上也产生了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罪,所以文中又说:‘从身、语、意之所生。'无论是身体上犯的杀、盗、淫三业也好,还是语言上所犯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也好,或者是在意念上所犯的贪、嗔、痴也好,我们都要恳切地忏悔,否则会如入泥沼,愈陷愈深,罪业愈来愈重,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无能自拔。 
 
在座各位都具上上的善根,我相信大家都会不忘忏悔,而一定能够发愿把罪业忏悔和消除尽的。 
 
修行有四个阶段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下午开示 
 
一年里头有‘春、夏、秋、冬'这四季,这是人人所知道的事,然而大家是不是知道,在人生的路程上,也分为‘生、老、病、死'这四个阶段?因为谁也免不了一死,所以,我们应好好地为自己的身后归宿打算一下,这就要修道了。从修行方面来说,也可分为‘学、行、成、了'四个阶段 : 
 
人生由一至二十岁,可说是‘学道'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我们应好好地读书,或学佛法,这就等于《大学》中所说的‘在明明德'一样,这时应把自己的光明德性弄明白。二十一至四十岁,是‘行道'的时期,应该学以致用,把以前所学的,所明白的,用以普渡众生,匡扶世俗,这是《大学》中所说的‘在亲民'。 
 
四十一至六十岁,便到了‘成道'的时候,这是《大学》中所说的‘止于至善'。可是孔子所说的‘至善'并不彻底,并不能达到真空、涅槃的境界,并不是究竟的,所以我们还要‘了道'。在成道以后归于涅槃的境界,这要比儒教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更为圆融了。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我在一到二十岁的时期中还未信佛,这样说来“学道”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么是不是没有机会学,也不用学了呢?'可是我们要明白,方才所说的四个阶段的年期,只是一种理想,这并不是硬性的规定,所以我们可以把皈依那天,看作我们的生日,把我们修行的阶段从那时候算起。 
 
有些人又说:‘我皈依了四、五年,可是一点佛法也没学到。'其实你皈依了四、五年,在佛教里只不过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罢了!所以,我们不用引以为憾,说自己没有用。佛法深奥,只要你在皈依的二十年中努力去学道,不是一样能有所成就吗?或者老一辈的居士又会感慨地说:‘我现在已八十岁啰,恐怕没有机会二十年又二十年的活下去吧?'一点也不错,‘时光减处命光微',时日确是无多了,那么你也可以把时间缩短了来算,譬如两个月修道,两个月行道,如此类推,只要肯下真心与决心,老当益壮,精进勇猛地一步一步做去,也是可以成功的,努力吧! 
 
早起晚睡为谁忙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上午开示 
 
夙兴夜寐为谁忙?众生难度颇堪伤, 
 
迷诸尘劳性颠倒,耳提面命化无方。 
 
夙兴,是早起;夜寐,是夜眠,有很多人兢兢业业,早起夜眠,为的是什么?究竟是为我忙呢?还是为你忙呢?还是为他忙呢?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无法回答,甚至于有人索性就说:‘无事忙!'啊!那可奇怪了。然而却偏偏有人去做连自己也不清楚的事;譬如商人,他们一天到晚都想著自己的‘生意',弄到睡也睡得不安眠,这就是夙兴夜寐为钱忙,乃至于士、农、工、商,凡是想成功的,便会不由自主地要‘朝起早,夜眠迟'了。《诗经》里有这么一段: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这几句话,如果照普通的口气来说,就是‘鸡好像已啼了吧!现在已是早上了吗?啊!原来不是鸡在啼,只不过是苍蝇的声音罢了!'这段《诗经》是形容古代的贤明君主。你看,身为皇帝,晚上尚且不得好睡,整晚惦记著只要天亮了便应临朝理事,以致神经过敏地把苍蝇的声音听为鸡在鸣叫,这就是‘夙兴夜寐为民忙了'。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若是遇著了这样贤明的仁君,老百姓就可以过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幸福生活。那么,身为君主的,难道可以不夙兴夜寐地为人民谋幸福吗? 
 
至于我们修道的人,也要夙兴夜寐,既不是为利忙,也不是为名忙,而是为‘法'忙。我们要‘夙兴夜寐,以事诸佛。'要朝起早,夜眠迟地日日礼佛诵经,表示我们是个忠实、诚挚的佛教徒,并不是口是心非,能说而不能做的。况且礼佛,又包含了专一其心,恭敬其身的意思,并且礼佛更能消除业障,所谓‘佛前顶礼,灭罪恒沙。'罪,幸亏是无形的,若是是有形的东西,便会把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都充满了,所以,我们要夙兴夜寐地去礼佛、念佛,为求消灭罪障,为法忙。 
 
可是,众生的品性,是极其难测的,譬如他欢喜吃甜的,给他酸的便不高兴;欢喜酸的而给他甜的,也不高兴,诸如此类,若是不认识众生的性,就无法去度众生了。可是佛有智慧,他能够熟知众生的根本,所以便能随类应化,时常奔走跋涉,不辞劳苦地去度众生。不过,众生并不因此而感动,反而不肯接受佛、菩萨的度化,所以说:‘众生难度颇堪伤',‘伤'就是悲伤,为了众生的愚昧颠倒而悲伤;佛菩萨是常常生‘大悲'心的。 
 
为什么众生会这样难度呢?‘迷诸尘劳性颠倒',这就是一个答案。因为众生在无量劫里头深染六尘,于是便在苦海中,头出头没,辗转沉沦,弄得颠颠倒倒,以苦为乐,以非为是。譬如现在的人,明明知道服装太时髦了,就不庄严,也会生出不良的后果来,可是呢?人人都明知故犯,互相比赛竞争,却不知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又譬如战争中所用的武器,人类不但不把它消灭,反而‘精益求精',努力寻求发明一些愈多愈妙的杀人武器。你说!这不是颠倒是什么?为了众生的颠倒,一切圣人、善知识们都苦口婆心地谆谆劝导我们这班可怜的众生,像长辈提著小辈的耳朵来当面训导一样,可是呢?众生却置若罔闻,甚至还千方百计的隐瞒自己的罪错,不被师长们知晓,这真是‘耳提面命化无方'了。 
 
啊!众生犯罪的本领,可谓至矣尽矣,连佛、菩萨也感到难以化度我们这般可怜的众生,你说这不是很值得悲哀吗? 
 
念佛如同打电话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下午开示 
 
念念真诚念念通,默默感应默默中; 
 
直至山穷水尽处,逍遥法界任西东。 
 
刚才所说偈颂,大家能否了悟其中的真义? 
 
‘念念真诚念念通':第一个‘念'字,是心中所发出的念。第二个念,是有之于心而形之于口,从口中发出的;若只存有第二念––口念的‘念',便不能算是真诚的念了,所以‘心'、‘口'俱要真诚,这是对念菩萨或念佛而言的。我们要念到心口合一,一而不二。我们不可随便地念,也不可散乱地念,也不可夹杂其他的妄想而念,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便可以称为‘真诚'了。有了真诚的意念,一定会有感应的,这感应是什么呢?就是凡夫的心和佛菩萨的光相通,所谓:‘光光相照,孔孔相通。'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应呢?譬如打电话,号码打通了,对方一声‘喂!'于是乎就可以畅所欲言,有了连络。念菩萨圣号也如同拨电话号码,到时菩萨就会问你:‘善男子(善女人),你想求些什么?'于是你就可以有求必应了。若是没有诚心,这就好像是五个号码你只拨三个号码就住手了,那又怎能把电话打通呢?念菩萨亦复如此。假使你念一会又不念了,这就没有诚意,那是一定不会通的。这种光光相照的感应,是只有身受的人才能感觉到的。譬如打电话,也只有拿起听筒收听的人才能清楚对方的话,凡夫的肉眼是无法看到声波的去来,所以说:‘默默感应默默中'。 
 
‘山穷水尽'是‘百尺竿头重进步,撒手天空另有天。'的境界,念至山穷水尽时,简直是念而不念,打成一团、念成一片了,那时就可以‘逍遥法界任西东'。若是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应念而往;要想倒驾慈航,回来广度众生,也可以应念而回到极乐世界之东的娑婆世界,乃至一切法界,也无不可以应念而往,所以说:‘任西东',所谓:‘一如意一切如意,一自在一切自在。'所以我们学佛,处处要真诚,不然便是虚伪,虚伪便会‘开空花,不结果',所以学佛切记不要自己骗自己。 
 
其次,古人也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不可有依赖心,应知感应是自己所招,并非从外得来的。有人说:‘念佛得生净土,是仗佛力所接引。'此话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不对,为什么?因为‘接引'这个说法,只是对机而言;因为众生的贪,都是希望能用力少而收效大,好像放高利贷,放出的少,而收入的多,所以圣人随机应变,说出了佛力接引的话,目的是叫一切众生努力去念。 
 
其实他们念佛、菩萨的名号而能往生净土,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怎么说呢?念佛是佛替你念的吗?你念菩萨的那个念,是菩萨生出来的吗?如果不是,又岂能说是仗他力?譬如佛菩萨放光加被你,这也是你自己念佛菩萨的功德所感。再拿打电话作一个例子,如果你自己不打电话,又有谁来接你的电话?所以念佛也是这个道理。有这种希望仗佛力的接引而能生净土的心,其实就是贪心,就是依赖,是要不得的。我们修行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勇猛精进,应知果报并不是人家能够赐与的,所以念佛也可以说不是仗佛力所接引。 
 
古人又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们学佛,也要挺起胸膛来这样说:‘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若是不这么样,整日依赖佛力接引,犹如富家子弟依赖父兄遗业,终会把自己害了,大家猛醒啊! 
 
毋临渴而掘井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上午开示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候,任作胡为,不好好地珍惜自己。病是这样,生死大事也是这样。 
 
‘死后方知错用心',平时不加检点,等到见了阎王时,才知自己生前所行所事及存心都不正当。生前看见别人念佛,自己反而去讥谤他,说他迷信,笑他愚痴,但现在后悔已晚了!刀山油镬之苦,都是自己招来的。就像刚才所说‘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自己事前没有准备? 
 
所以朱子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在我们未下雨时,早就应该顾虑到下雨时可能发生的事。譬如北方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所以在未下雨时,就应把窗纸糊好,省得雨水溅湿了屋内的东西;若是等到下雨时才赶忙去糊窗,那未免太迟了一点。又好像在穷乡僻壤的地方,没有自来水管的设备,所以你在盖房子时,就要考虑水源的问题;若是到了渴时,才记得去掘井,那不是太晚了吗? 
 
我们学佛的人,都明白一切无常,不免一死。可是!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死'先下一番工夫呢?所谓: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死工夫,就是譬如今天的打七念菩萨。我们打七,第一,是为求世界和平;第二,是为自己的身后打算,这就是‘未雨而绸缪'了。我们打七要年年参加,不可中断,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结大因缘。我们必须念到好像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师父,观世音菩萨好像是我们的朋友一样亲切,既然能作佛的弟子,作菩萨的朋友,而且能年年月月日日都是如此,自然会成‘老友'了。这样,佛、菩萨是一定会在我们临命终时,接引我们到西方净土去的,这点大家切莫怀疑。所谓: 
 
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一起便途迷。 
 
我们听善知识的话,不应该存有半点疑心。譬如善知识说:‘修行要下苦功',你就应该相信。若是你能信得彻底,那么你一定可以明心见性,返本还原。所以我们要常听善知识的开导,他教你‘念佛',你就应该依教来念佛;善知识他叫你‘不要任性',你就不要任性。这就是修道的要诀。 
 
方才说:‘病后始知身是苦',可是呢?人若是不经过一番的病苦,是绝不肯发心修行的;因为在没病时,他不知痛苦。又有一句话说:‘富贵学道难',若是一个人很富有,那么,样样如意,你叫他如何会想修道呢?所以,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病来了,也不必忧;贫来了 <,也不用愁。有一首偈颂这样说: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渐渐轮到我。 
 
自己贫、病,固然应促长修道的心,就是看见别人贫病老死,也要引以为惕。人生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若能及时发愿往生,则事前有个准备,不至临时手足无措,手忙脚乱了。好像国家若不经过一番变乱,人民都会耽娱爱乐,不晓得爱国卫土,现在的佛教也是如此。现在的人都不谋复兴佛教,所以佛教便显得委靡。 
 
要知道提倡佛教,责任不单单在比丘或比丘尼身上,而是在每一个佛教徒的身上,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引咎自责,那么,还愁佛教不发展吗?现在有些佛教徒以为佛教不及外教时髦,所以不敢对人说自己是个佛教徒,甚至于还附和别人说佛教是迷信的,你说,这样可悲不可悲?譬如九龙的道风山上有一个外道的团体,专门收容那些佛教的比丘及比丘尼,经过他们一番‘改造'之后,那些忘本的人竟然诽谤佛教。所以,真心信佛的人,应宁死不变,提起勇气来,不可因为别人的讥笑或利诱而变志。如果每个人都不忘记自己是个佛教徒,那么,佛教复兴是必然的。 
 
一般的外道虽然目前极盛一时,可是天道循环,物极必反,大家切不可被外表的兴衰而动摇自己的心志啊!真理是不灭的,佛教的复兴全凭大家的努力!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下午开示 
 
欢喜快乐,而厌恶痛苦,这是众生的品性。然而,因为众生是愚痴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才可以获得他们所欢喜的快乐,脱离他们所厌恶的痛苦。所以,虽然众生口里,老是喊著寻求快乐的口号,可是很不幸地,却愈来愈痛苦。 
 
菩萨是慈悲的先觉者,他知道怎样才可以离苦得乐,面对著一般可怜的苦恼众生,菩萨便本著大悲的心肠,发出了闻声救苦的宏誓。所以,我们众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只要我们至诚恳切地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用他的无边法力,度脱我们,使我们离苦得乐。这种乐,是究竟之乐,是西方的极乐。换句话说,念菩萨的名号,不但能够脱离世间一切痛苦,并且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得到‘常乐我净'的清净和究竟之乐。 
 
念菩萨就能离苦,就能了悟心性,恐怕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吧!多疑的钝根众生,也许会这样的问,可是呢?菩萨就是立志要做便宜众生的事;所以,才说出这个方便的法门。然而有些的众生,连这种绝顶便宜也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惜啊! 
 
有些人又会说:‘念菩萨的名号,能消罪除苦,这点我相信,可是为什么念菩萨的名号,也能使我们明心见性?'几天前,我曾说过‘打电话'的譬喻,现在,我再说一个更简单的比喻吧! 
 
譬如,一个人被蒙上了眼睛,于是乎他就觉得四周都是漆黑一片,走起路来,到处碰壁,碰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可是自己却不晓得解除眼睛上的束缚,幸好遇著一个慈悲的人,看见他这付可怜相,便走上前,替他除下眼睛上的束缚。所以,这个曾经看不见的人,现在可以看见了,不再痛苦,也不会到处碰壁。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的道理也是这样。我们众生,就譬如方才所说的那个蒙上眼睛的人,他本来没有盲,只不过受了一块布帛的遮掩。我们众生的心性,本来也没有失掉,本来也是磊落光明,只是被无数的罪障、妄念遮蔽罢了。菩萨,譬如那位慈悲的人,他替我们解除那些掩蔽著我们光明本性的业障;于是,我们便可以返本还原,恢复到本来的面目了。 
 
所以,我们却不可不念菩萨的名号,因为,若是那个被蒙上眼睛的人,不肯求援,也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那么,碰壁事小,若是因为看不见路途而掉进深渊,那岂不是危害了自己的性命! 
 
世界上诱人的罪恶多的很,若是一不小心,掉进了罪恶的深渊,失掉了人身,那便是万劫不复,千古遗恨了。居士们!赶快接受菩萨的劝喻,常常持诵菩萨的洪名,让菩萨快些救度我们脱离这生死的苦海吧! 
 
众生无边誓愿度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八日上午开示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这两个字,不但我们众生逃不了,甚至连佛、菩萨也不能避免的,只因菩萨的眼光远大,所以不造恶因,而受的也是乐果,可是众生却眼光如豆,只为目前打算,常种恶因,所以也常吃苦果。 
 
所谓‘多栽桃李少栽荆'。多种善因,无疑的就是替自己预备了锦绣的前程,假若只顾目前,多行不义,不种善因,那么,无疑地也是替自己的前途预备了荆棘的途径。什么是锦绣前程呢?‘遥指西方落日边',‘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什么是荆棘前程呢?唉!‘地狱无门苦自招',在极乐世界里,黄金为地,七宝为池,天乐风飘处处闻,事事无不称心满意,还可以见闻佛法,速成佛道;然而在地狱里呢?刀山、油镬、剑树、洪炉,就是最好的伴侣了。 
 
对于选择前程,众生是绝对自由的。若是志在西方,发愿要往生净土的话,那么,要精勤念佛菩萨的名号便可以了;若是喜欢地狱,更简单,行恶事就堕地狱,这是必然的。可是,我敢肯定的说一句,没有人宁愿下地狱,而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除非他不信有地狱和有极乐,除非他不知道有痛苦的地狱和极乐的净土。 
 
对于‘断善根、少信心'的人,我们是没有办法度的;可是对于‘不知道'的人,我们却应该生出一种慈悲的心。外道的人常说:‘天国近了,天国是你们的'。我们信佛的人,也应该为法忘躯,奔走跋涉,对自己的亲友们,说说念菩萨的功德,和极乐世界的好处。‘极乐世界是众生们的',若是你能常常说这种道理,那么,你就是一个大道心的菩萨了,和菩萨一样行径的人,就是不退菩萨为伴侣了。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念菩萨,也应常常劝别人也念菩萨,这样,才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佛教徒,才可以说是不忘皈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对于具有相同佛性,与自己无分别的众生,我们能忍心让他们痛苦,不设法令他们快乐吗? 
 
‘有志者,事竟成',众生虽然难度,可是我们信佛的人,二六时中,切记不要忘了度众生。 
 
学佛要修戒定慧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八日下午开示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 
 
戒,虽然有五戒、十戒、菩萨戒等等,然而最基本的,要算是五戒,那就是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能持戒,就不会造罪。 
 
什么是‘定'呢?照普通来说,就是禅定。范围广一点来说,就是不变的意思。有些人修行,妄想很多,今天参禅,明天听说念佛的功德大,于是便舍参禅而念佛,过两天又听说念咒的功德殊胜,于是又不念佛而念咒,诸如此类。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那个法门,结果一事无成。又有些人对于念佛和念菩萨,一曝十寒,今天念,明天便不念,这都是没有定力的缘故。定力对于我们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定力,那么,修道一定不成,而且也会因为缺乏定力、道心不坚的缘故,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引诱而堕落。 
 
其次,说到‘慧',就是智慧。世界上的人,有贤愚之分,究竟为什么有些人聪明,而有些人却愚痴?当然有其中的因果,凡是在过去生中修行念佛的人,今生较有智慧,反之,不曾种下善根的,智慧便逊人一筹了。《大学》里说: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以由‘定'中,也可以产生出‘慧',若是不‘定'的话,那么杂念丛生,奔波劳碌,又怎能冷静地判别是非、明白真理呢? 
 
‘戒',是一种规律,防止我们犯罪的;在不犯罪中,我们又要修道。而修道的秘诀是‘定力'。有了定力,便能产生智慧,更能进一步地了道,成佛。 
 
‘戒定慧'这三个字,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不持戒,就会造罪招业;缺乏了定力,就会修道不成;没有智慧,便会愚痴无知。 
 
我劝在座各位,都能把‘戒定慧'这三个字,作为修道的座右铭,常常拿来警惕自己,那么,我相信对于修行,是会有点帮助的。 
 
寺前涌出常流水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九日上午开示 
 
今天是菩萨圣诞,西乐园虽然建在三百多级的山上,可是来到这里参加打七的人,却非常踊跃,这足见凡是来参加贺诞的人,个个都是具有真心,而且又是勇猛精进的。 
 
从人数来说,这八年来参加打七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更有很多人来这里拜佛后说自己一切都比从前顺利。譬如:袁果林居士,自从来西乐园以后,生意特别兴旺。谭果璞居士,皈依后也能增福延寿,今年八十多岁了,可是身体仍然非常健康。又有一个腿不方便,从四岁起,到九岁都不能走路,可是在这里拜佛后,就能走路了。此外,李果远居士的女儿腿跌坏了,中西医和跌打医生都不能治好,也是拜佛后就好了。所以有人就谣传我会治病,其实这不过是拜佛的功德罢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作为纪念的:就是在西乐园未建成以前,原属一个七、八尺深的大坑,经过了人工、泥工的填平之后,才能建立这个道场。而且这里从前是没有水的,可是在道场建成之后,就有一股水源源不绝而至。有人说,这股水是我从芙蓉山带来的;因为我在观音洞住的时候,洞前有水,可是说也奇怪,自从我搬到西乐园后,观音洞这个水就没有了。而这里本来没有水的,却变成有水,难道真是我把水搬来的吗?这一切无非都是佛、菩萨的感应,龙天的拥护。 
 
今天,大家都是这么的高兴、这么踊跃,然而盛会不常,又要到明年才举行了。明年打观音七,大家参加请早。而且,更要发愿打个全七,还有在十一月的阿弥陀佛七,大家也要勇猛精进,切勿放逸懈怠。 
 
现在,我有一个无上的法门,想说给大家听,可是在未说之前,我得告诉大家,求法并不容易,所以大家先要答应我,在听后依法修行,我才能说。这个法门,就是每天在佛前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又是诸佛都在此成,菩萨在此修的。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就是: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大家若能每天都这样发愿,那么,我可以保证能见慈尊,获不退转,早成佛道的。 
 
金山圣寺的家风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禅七 
 
开示于三藩市金山禅寺 
 
今逢一九七六年,十方大众来参禅; 
 
时刻分秒当爱惜,行住坐卧细钻研。 
 
虚空打破明心地,法界依然见性天; 
 
本来面目何处觅,直下承当金山寺。 
 
今天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十方有善根的人,来到金山寺这个大冶洪炉参禅。参禅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从早晨两点钟开始坐香,一直到夜间十二点睡觉,中间只有一个钟头休息,这是金山寺的家风。在参禅的期间,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 
 
大家要注意!在休息的时间,不可以随便乱讲话,不可以随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懒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爱惜,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所以,行也参禅,住也参禅,坐也参禅,卧也参禅,行住坐卧都在参禅,要细心来钻研,越钻越透、越研越明。 
 
钻研,就是参话头。不要停止,时时刻刻来参‘念佛是谁?'或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所以要细钻研。有一天把虚空打破,这个时候,就能明白心。虚空虽然破了,可是法界依然存在。法界还是十法界,井然不乱。这时候,见到自己的性天。你们的本来面目,要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呢?你们到金山寺来找本来面目,到旁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这是今天所说的八句偈颂,希望各位留心记住,依法修行,不可当饭把它吃掉,食而不化,无有是处,不可当作耳边风,过而不留,听了等于没有听一样无用。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间人,半真半假,有时说点真话,有时说点假话。修道人时时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打妄语。每一念都要除我们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无量劫习气都要改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要忏悔。 
 
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就因为保护著我们的过错,不肯拿出真心修行,所以把光阴都空过,也没有开真正智慧,也没得真正的定力。时间空过,自己道业也没成就,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在道场里,要节省一切物质,所谓: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常住物',譬如所吃的米、油、酱、醋,要爱惜,不要糟蹋,不要浪费。所用的甚至一根草,一块木头,一张纸都要爱惜保护它;在这上面若不小心,不知惜福,就把功德都漏掉了。所谓: 
 
所修的,不如所造的;所得的,不如所丢的。 
 
再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要伤害到其他的人,口上也要存德,不说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口德特别要注意;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意念里不犯贪、嗔、痴,不要尽为这臭皮囊著想,心心念念要为它偷东西吃,心心念念想要把这臭皮囊装饰得好看一点,心心念念想叫这臭皮囊享受一点,快乐一点,这都是颠倒。我们若想出离三界,脱离六道轮回,都要把这习气改掉。情爱也要把它看空了,才能遂心满愿的成就你的菩提道果。 
 
‘修道不能享福',要记得佛教的老祖宗--释迦牟尼佛当初修道时,贵为太子,富可敌国,他能毅然出家修道。以他的身分来说,虽然出家仍然可吃好的,穿好的,住一座好房子,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跑到雪山那里,忍苦、忍饿、忍寒、忍热,在那儿修行了六年,在这六年之间没有吃过什么好的东西,也没有各处去叫人供养他,就是在那儿受苦。 
 
以释迦牟尼佛那种富贵的身分,尚且自己愿意受苦来修行,我们又是什么身分呢?不过是很普通平凡的人,为什么要穿好、吃好、住好,贪图享受,受不了苦,怕受苦?想想,比起释迦牟尼佛,我们是不是要生大惭愧?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礼无住化往生, 
 
无穷无尽义弥丰; 
 
十方如来同摄受, 
 
离苦得乐出火坑。 
 
在佛教里常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在讲〈楞严咒〉时说:‘作礼无住化往生',这个‘生'就是生生无定、化化无穷的意思。作礼,就是向佛顶礼。无所住,就是叫你没有执著;你说那么我不要修行就没有执著,这就错了。你修行也不要执著有修行。你说那么我不吃饭时,不去执著没有吃饭,可是肚子却不答应。可是你吃饱了,还想要再吃,那也是不对的。《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今天有一个人,以为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修行,不要念咒,也不要念经,那就没有执著了。不是的,你要‘行所无事',做出来了,还要不执著你有什么功德,这叫无所住。因为你有所住,就会黏到那个地方飞不动,所以要无住身心,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生生化化,无穷无尽,所以说:‘无穷无尽义弥丰'。这一句咒文的义理是无穷无尽的,意义是多得不得了,再也没有那么多了。因为这样,所以你一念这句咒。‘十方如来同摄受',十方诸佛都摄受你,就像哄小孩子似的说:‘你不要哭了,我有糖给你吃;不要哭了,等一等我送你两个苹果。'小孩一听到苹果,耳朵就伸出来了,舌头在嘴里也装不住了。就是这样,十方如来同摄受你,令你‘离苦得乐出火坑'。 
 
‘无漏'的智慧光明 
 
诸佛菩萨、贤圣僧,皆有无上的大智光明,无漏无尽的智慧。人有漏,因为有‘无明';佛菩萨无漏,因为‘无无明'。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也就是糊涂,不明是非,不辨黑白。最大的漏,就是欲漏。若是有了欲念,好像常被土匪打劫,财宝被抢去了;好像木材内生虫子,没有用处了;又好像在美食中放了粪便一样,令人作呕三日。 
 
有人说:‘人人都有欲念嘛!'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要修行,要教他没有欲念,才能现出本来的智慧光明。所以‘无漏',是修行人所求之瑰宝。 
 
各位!要特别注意。在六神通中,为什么有‘漏尽通'?就是没有漏的意思,也就是完全没有欲念。所谓‘断欲去爱',人能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得到自在。若是不断欲、不去爱,常被无明支配,令你颠倒行事,一天到晚不自在、不舒服,这就是欲念在作怪。 
 
各位善知识!在这个地方要特别用一番功夫,返本还原,恢复本来面目,这个时候,就得到无尽的智慧,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位要发菩提心,才能打破生死关。自己要反省,抚心自问: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出家不修行?为什么出家之后,还要打那么多的妄想?这些问题不要放过,要把它想通了!就能出离三界,了生脱死,得到涅槃的快乐。 
 
修德、造业 
 
各位想一想,佛在往昔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才能成佛。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就因为没有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的功德相差太远,因为一边修行,一边造业,所谓‘修的没有造的多'。一天到晚造身业、造口业、造意业。 
 
譬如,在意念里,常想人家不好,想著人家对不起我,想人家不如我等等妄想,于是在意念中,造了很多贪嗔痴的罪业。在口上也造业,讲是说非,尽打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等。有些人要是一天不讲是讲非,就好像一天不能活著;一天不打妄想,就好像没有吃饭一样不自在。一天到晚,要靠讲是非、打妄想来生存,你们说怪不怪?真令人费解。 
 
有这种毛病的人,自己还不承认,还要瞒著遮盖它,还说自己没有打妄想,没有欲念,戴著假面具,到处骗人。其实在这世界上,怎能骗得了人?不但骗不了人,连自己也骗不了。为什么?因为自己打妄想,问问自己知道不知道?若是知道,那就骗不了自己,既然骗不了自己,怎能骗人呢?愚痴人才有这种的行为。不修行的人,戴著假面具,昧心厚颜,专做些不守规矩、不光明正大的事,自己还不承认,所以终日在醉生梦死中度生活,一点功德也没有修,怎能成佛?与佛相差十万八千里。 
 
换句话说,我们所修的功德,还没有造孽业多;也可以说:‘所得的没有所丢的多',这样焉能有所成就? 
 
万物皆在说法 
 
各位!你们现在听到《华严经》上说: 
 
佛示现百千亿种音声,为众生演说妙法。 
 
我们应该觉悟世界所有一切的声音,皆在说法。所谓:‘溪声无非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的声音好像佛的广长舌相,演说妙法;青山的颜色,都是清净法身,令视者生欢喜心。 
 
若能明了这个道理,世上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法。善人给你说善法,恶人给你说恶法,马给你说做马的法,牛给你说做牛的法,令你明白为什么作马和作牛的因缘。原来马、牛在前生的时候,不孝顺父母,不恭敬师长,或者不愿听父母或师长的训诲,把身转过去,脊背向著父母或师长,所以,今生做了畜生,也大同小异。总而言之,持五戒、行十善,便生人天之界,有了贪嗔痴之心,便堕三恶道。 
 
猫捕鼠、虎捉兔,弱肉强食,皆在说法。各有各的因果,各有各的立场,各说各的妙法。教授说教授的法,学生说学生的法。比丘说比丘的法,比丘尼说比丘尼的法。有情在说法,无情也在说法。若能认识,青山白云,黄花翠竹,都在说法。 
 
万事万物皆在说法。土匪去抢人家的钱财,因为在往昔,被他人所抢过,所以现在来讨债;若是从前没有被人抢过,如今去抢人家的财物,将来他要被人所抢,这是还债,这是因果循环报应铁实的哲理。所以人做事情要正大光明、大公无私,不可处处想占便宜,不肯吃亏,所谓‘吃亏就是占便宜',切记!切记!不应该占方便,硬要去占方便,这是亏本。本来应该占方便,而不去占方便,这就是存款。所以人要各正其位,各尽其职,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这也是说法。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应当如是观。明白了,就放下;不明白,就执著。 
 
莫待老来方学道 
 
我们在这世界上,应该赶快修行,不要等待。年轻时不修行,等到白头时再修行,那就来不及了,所谓: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年轻人也会很快死去。无常鬼他不管老少,到时候,不客气捉去见阎罗王,所谓: 
 
阳间无老少,阴间常相逢。 
 
各位注意!光阴很宝贵,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不要随随便便把光阴空过,等三灾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受得了?趁现在年轻时,要发奋修行,不要等到明天才修行。今天及时修行,方为上策。有人想:‘今天先不修行,等明天才修行。'明天又等明天,等来等去,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牙也掉了,到了那个时候想修行,身体不听招呼,四肢不灵活,那时就苦不堪言。 
 
各位要知道,我们活在世界上,好像没有水的鱼,没有多久的时间,便呜呼哀哉!所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还不知修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是很值得我们痛心。为什么到了现在,还要等待,不去修行,各位想一想,时间不会等待,转瞬之间,一生就结束了。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 ‘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 爱欲就是生死之根。' 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的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不是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呢?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著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恨人,这样也不对。 
 
那么,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不爱不憎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这个中道,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里。 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恨。我欢喜这个,就生出爱心;我厌恶那个,就生出憎恨心,这都是感情用事。 
 
修行人不应该用感情来处理一切事。可是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著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理睬。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著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可是不应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现在的世界,是由许多的国家组织而成;一个国家,是由许多的家组织而成;一个家,又是由许多人组织而成。所以,每个人与世界所有的人,都有连带关系。世上的人心,若是清净,没有污染的思想,这世界一定和平无战争;反之,人人的心都染污,这世界也跟著坏了。这个道理,人人都晓得,可是不实行,明知故犯,实在可怜! 
 
所谓好,要从心做起;所谓坏,也从心做起。现在的世界,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时候了。为什么?因为地球快要爆炸,已经到万分危险的程度。地球为什么要爆炸?因为被‘贪嗔痴'三毒的戾气所压迫的缘故。地球如果被毁灭,我们人类当然也不存在。 
 
但是世人还不研究这个问题,终日醉生梦死在混光阴,犹不知危机重重。有人只顾目前的问题,不想将来的处境,他们担忧人类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没有能源,认为这是严重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小问题,到时候,自然会解决。 
 
我们的‘生死',才是大问题。在这一分钟有,在那一分钟就没有了,转眼之间,生离死别之苦便降临。可是人人对这严重的问题,反而冷淡,好像在作梦似的。生从何处而来? 死往何处而去?一概不知。那么,知道了又怎么办呢?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改恶向善',改造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要有慈悲心,一切为众生,学习菩萨的精神。 
 
每个人的行为,乃是由心念来支配,令他到十法界去。一念善,可以生天上;一念恶,可以堕地狱,所谓: 
 
一念觉就是佛, 一念迷即众生。 
 
简单说,一念利益众生,就是菩萨;一念利益自己,就是众生;一念能回光返照,反求诸已,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选择在你自己,背觉合尘是凡夫,背尘合觉是圣人,如反掌之易。 
 
世界好或坏,乃由一念心而起。‘人人心善,世界永住;人人心恶,世界毁灭。'这是必然的道理。 佛教是劝人向善,了解因果,多作善功德,也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世界自然转危为安,所谓:‘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世界,心能毁世界;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狱。 
 
家由人而成,人由妄想而成。要是能将恶的妄想改为善的妄想,就是好人;要是能将善的妄想改为恶的妄想,就是坏人;这是好人与坏人的关键。我们修行人,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是基本条件。学佛法的人,首先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基本条件。如果人人能如此去实行,世界就会转好,瑞气增多,戾气灭少。宇宙若充满祥瑞之正气,地球就不会爆炸了。 
 
怎样令世界安稳?唯一办法,来正法道场学佛法,悔过自新。人人改恶向善,世界就没有三灾八难,人人和睦相处,无争无贪,成为大同世界。希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士,为家为国为世界,放下贪心,多为社会做点有福利的事业,要知道‘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恶人借著善人的光,这世界才没有三毒的戾气,才不致毁灭。这个道理虽然很浅,但用功很深,才能有效果。各位!要从‘心'著手,改造世界,化干戈为玉帛,令世界平安。 
 
每个人的领袖,就是‘心'。心若坏了,身体就疾病丛生,或遭意外灾难。我们要反省,要检讨,如有罪过,赶紧忏悔!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可是要有诚心来忏悔,才能消灾,不可当作儿戏,白天做恶事,晚间忏悔,认为可以消灾。如果有这思想,罪不但不能消,反而更加一级,为什么?因为知法犯法,不可饶恕。 
 
禅七要克期取证 
 
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日讲于万佛城 
 
今天禅七开始,希望大家努力来参禅,不可错过开悟的大好时光。打禅七就是克期取证。不可坐在禅凳上打妄想,那就是辜负自己参加打禅七的初衷。 
 
打什么妄想呢?妄想有种种不同,总而言之,都是异想天开、不著边际。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参加这次禅七,希望能开悟,得到大智慧,开悟之后,我将向世界宣布这个消息,令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开悟的人,对我恭而敬之。'各位想一想,有这种思想的人,他是否能开悟?我敢下断语,绝对不会的!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刚坐在禅凳上,妄想纷飞,不是为求名,就是为求利。在名利上打转转,焉能开悟呢?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在这次禅七中,一定要开悟,我要做这次禅七开悟第一人,人家不开悟,唯独我一个人开悟,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甚至根本没有摸著开悟的边缘,却冒充开悟,到处宣传自己开悟了,来欺骗大家,令大家对他另眼相看,来个鱼目混珠的骗局,这种思想多么幼稚,令人嗤笑!希望大家不要有这种妄想,要脚踏实地用功参禅,得到真本领那才算!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要开悟,开悟就有人来供养我,我可以建个大庙,作为一方法主,信徒源源而来,亲近、供养我,我成为大法师,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我是大名鼎鼎的法师。'可是大家要知道,不学无术,受人供养,心不安理不得。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何谓双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什么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得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得其中味!所以要参!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露水,看功名成为瓦上的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若想测验人是否有修行?就看他所行所为是不是在名利上动脑筋?如果求名得不到就发脾气,求利得不到也发脾气,那个无明火,老虎神,比谁都厉害,这个人,不问可知,一定是名利中人。 
 
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寺欣赏长江的风光,他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有多少船往来?' 
 
禅师说:‘只有两条船往来。' 
 
乾隆不解地问:‘你怎知道只有两条船呢?' 
 
禅师说:‘一条船为名,一条船为利。' 
 
由此可知,凡是乘船的人,不是为名,就是为利,殊不知求名者死在名上,求利者死在利上,最后两手空空去见阎罗王,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修道人,若是没有脾气,能忍辱,能耐苦,始堪成法器,能为佛教栋梁之材,将佛教发扬光大;凡是爱发脾气的人,就是破坏佛教,成为害群之马。 
 
佛教刚在西方清净之土种下菩提种子,现在已经萌芽,生出幼苗,希望大家做个好园丁,勤灌溉,常施肥,令它欣欣向荣,令它蒸蒸日上,将来开菩提花,结菩提果。 
 
住在万佛圣城里的四众,对于讲话要特别注意,不可信口乱讲,不可任意讲是讲非。万佛圣城是修道清净的圣地,不可有旁门左道的言论,大家要知道,面对万佛,怎可以乱讲话?谨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至理名言,说话要三思而后说,免得错因果。说出的话,不但要负法律的责任,也要负因果的报应。 
 
佛教是提倡‘无我'的宗教,不允许相面、批八字的存在,更不相信风水,这些技俩与佛法相违背,背道而驰,所以禁止流通。如果相信这种法,那就‘有我'的存在,一切为我所有,一切为我打算,有我无人,不合乎佛法。 
 
佛教是教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的宗教。可是看风水是教人争、教人贪、教人求、教人自私、教人自利,甚至妄言,在一百天之内能发大财,能做大官。贪心的人,便相信他的话。可是大财未发之前,先破小财,送红包作谢礼,这种说法不如叫人去抢银行,马上发大财,不需要一百天以后再发财。再者,他知道有好风水,可以发财,可以升官,为什么自己不用,等你去用?岂有此理!希望聪明人,千万不要上迷信的当,被老千所骗。 
 
‘医卜星相'在佛教中是五邪命之一,不受欢迎。‘医'是医生,替人治病。‘卜'是算卦,预知休咎。‘星'是观星,观星宿知吉凶。‘相'是相面,知命运顺或逆。这是迷信,要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出家修道人,生死大事都不怕,何况这些小事?更不足为奇。出家人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种批八字、看风水,是俗不可耐的人才相信,要晓得人一生的命运,由业力所感。我们人不要被气秉所拘,不要被物欲所蔽,要自己创造命运,把握命运,命运可以改造,多行功德事,自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所谓:‘且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们现在打禅七,就是创造自己的新生命。不迷信,而正信;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要跟著人家后面跑,这是大错而特错。要有择法眼,知道是非,明白善恶,黑白分析清清楚楚,就不会颠颠倒倒了。 
 
参禅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死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 
 
何谓来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遂心所欲。可是要注意,这种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 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出外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愿意化身千百亿,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没有人来干涉。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 
 
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 
 
参‘念佛是谁?'念佛是哪一个?哪一个在念佛?打坐是哪一个?哪一个在打坐?吃饭,是哪一个吃饭?睡觉,是哪一个睡觉?要来找这个人,找就是参,参到山穷水尽,一转身便是开悟时,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云: ‘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他说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 
 
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 
 
老子曾经说过这两句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界的人,都知道做美好的事情是好的,可是到做的时候,就不美了。人人都说做善事是对的,可是境界来了,受不住考验,被境界所诱惑,就不做善事,而去做恶事。 
 
学佛法的人,明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行菩萨道的基本法,可是不去行。那么,明白道理又有什么用处?天天学‘六度'法,等到境界来了,布施也不布施,持戒也不持戒,忍辱也不忍辱,精进也不精进,禅定也不禅定,智慧也不智慧,你说有什么用? 
 
(一)布施:是用财法布施于人,可是境界来了,就不布施了,相反叫人布施给自己,越多越好。我不布施于你,你要布施于我,要占便宜,不想吃亏,这种人比比皆是。 
 
(二)持戒:天下人皆知持戒为持戒,可是境界来了,不但不能持戒,反而毁戒。守戒就是不动心;无论什么境界来了,无动于衷,就是‘泰山崩前心不惊,美色当前心不动',有这种的定力,就能转境界,不管善恶顺逆的境界,皆处之泰然,不生分别心,自然风平浪静。 
 
(三)忍辱:忍受一切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考验。经得起考验,便能过关;经不起考验,就过不了关。人人皆知忍辱能到彼岸,可是境界来了,就忍不住,无明火高三丈,将多年来所积聚的功德,焚烧一干二净。 
 
(四)精进:打禅七就是精进。人人想精进,到了精进的时候,就不精进。躲懒偷安向后退,跑到一边去泡茶,或者故意到厕所方便,或者故意到厨房饮茶,这都是借口混时间。在没有打禅七之前,说的很好听,我一定要好好打这个禅七。等到禅七开始,就不听话了,把以前自己所立之誓言,都推翻了,为什么?明知故犯。知道参禅是好,可是还要懒惰,你说有这种矛盾的心理怎么办?禅堂的规矩,不守规矩,打香板,打!打!打到开悟为止。 
 
(五)禅定:现在参禅,正是用功的好时光。为什么要打禅七?就是教你精神集中,心无妄想,令智慧现前,所谓‘智慧解脱',也就是克期取证的法门。 
 
(六)智慧:也能到彼岸,也能了生死。可是刚刚要开智慧,他就懈怠了,而错过开悟的机会,所以参禅要分秒必争,不知在哪一分钟就开悟。有人打妄想,我不要智慧,我的愚痴很好啊!不明白一切事理,就算了嘛!这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到了死的时候,才觉悟白来世间一趟,悔之晚矣! 
 
佛教在这个国家(美国)正是开始的时候,需要有真真实实的修行人,要躬行实践。要专一其心的修行,要改过自新的修行,要破除习气的修行,为旁人的榜样,这样佛教的前途就光明。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真正修行人作为模范,没有发大菩提心者,那么,佛教在西方也不会兴盛起来。所以佛教兴衰的责任,要你们青年人负起这个重担。 
 
现在三步一拜果真(恒实)和果廷(恒朝)这样诚心的修行,给佛教作为开路的先锋。他们在路上三步一拜,不是为自己求福报,而是为世界求和平。两年多以来,忍饥忍渴,忍寒忍热,忍风忍雨,这样的苦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们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能让人所不能让的,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能穿人所不能穿的,不管刮风下雨,照拜不误,不管寒暑饥渴,不休息不懈怠,每天照常做早晚课,一时一刻也不躲懒偷安。他们这样的发奋,就想将佛教推行到全世界去,令它发扬光大。这两位行者,如此辛苦,不是图名,不是贪利,而是发展佛教为己任。这种精神可嘉可勉! 
 
你们应该向三步一拜二行者看齐,作为借镜。照照自己,反省一下,对佛教有什么贡献?我所行所作是为自己还是为佛教?如果为自己,就应该生大惭愧心,立刻纠正这种不当的行为;若是为佛教,更要努力,再接再厉,推行佛教,维护佛教,要认真发菩提心,无企图行菩萨道,一切为人得安乐作前提,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你们在禅堂里,跑跑坐坐、坐坐跑跑,觉得很辛苦,若和三步一拜他们的辛苦来比较,那是自在多了。关于这一点,要深深的体会,不要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这两位行者,若是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根本就不能坚持拜到底。 
 
你们在禅堂里,不要打妄想,身在禅堂中,心到世界去观光,这样胡思乱想,会影响修道之心。切记!不要把光阴空过,要把握时机,迎接开悟来临!这样的准备,才能对得起自己;否则,一切空谈。 
 
恰到好处是中道 
 
参禅的法门,要念兹在兹。时时刻刻都要回光返照,也不要紧,也不要慢,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不紧不慢就是中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 
 
参禅要不偏不倚,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太过或不及,那不是中道。不落空有二边,才是中道。所谓‘中道就是非空非有',也就是真空妙有。无著于真空,无碍于妙有,真空妙有不可取,也不可舍,取也不得,舍也不可,这是真空妙有的境界。 
 
用功的人,要有始有终,才能有所成就,所谓‘贯彻始终'。不可一暴十寒,遇难即退,半途而废,那是没有出息人的行为,古人说:‘修道不怕慢,只怕站。' 
 
平时用功参禅,照顾自己的话头,用自己的金刚宝剑(智慧),斩断一切的妄想,妄想斩断,智慧现前,有了智慧光明,破了无明的黑暗,无明破除,就出离三界,不受生死,也就是闯过生命之轮(十二因缘)的关。 
 
用功修道的人,要有忍耐心,无论怎样辛苦,都要忍受,忍就能到彼岸,所以各位打禅七,不要怕辛苦,所谓‘苦尽甘来'。‘不在最底下,到不了最顶上。'要知道万丈高楼乃是从平地建起,不是在虚空造成的。所以我们参禅的人,要从根本上入手,就是把妄想驱除。若能把妄想制止,这时候,‘心清水现月,万里天无云。'心平百难皆散,意定万事皆平,所谓: 
 
心止念绝真富贵, 私欲断尽真福田。 
 
参禅就是去妄存真,也就是沙里澄金,在沙子里找金粒,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是你想求金子,必须在沙子里找,必须要有耐性,你想明白自己本有佛性吗?明心见性吗?就要有耐心去修行,去参学,去研究,久而久之,豁然贯通,骤然开悟,原来如此! 
 
参禅上了路,不需要打闲岔,各位自己努力参‘念佛是谁?'非把这个‘谁'找到不可,什么时候找到,方可停止。功夫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便有好消息。 
 
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因为左腿属于阳,右腿属于阴。打坐时,左腿是阳在上边,右腿是阴在下边,好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仪、阳仪),也是这样的摆法。若是因为方便起见,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无定法,随著个人习惯而决定,不必执著一定要这种姿势。教你左腿压右腿,这只是个方法而已。并不是硬性规定,一定要这样子。 
 
总而言之,结跏趺坐,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在走路时入定,那么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尘不染,那就是在用功,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才算是用功。 
 
佛法最平等 
 
佛法是很微妙的,在佛法里,感觉不到有什么好处,在佛法外,也不觉得有什么坏处。可是在佛教里,一分功,一分过,丝毫不会差错。佛教里,亦是最自由、最平等,没有专制,毫不偏袒。 
 
为什么说最平等呢?因为一切众生,无论饿鬼地狱,凶神恶兽,恶人坏人,如果肯发心修行,回头是岸,都可成佛。不像外道说:‘恶人坏人,永远都坏,无法可度;猛虎恶兽,性情残暴,亦不可救。' 
 
中国明朝时代,有莲池大师,他便收了一只老虎徒弟,护持左右。可是老虎是恶兽,人见人怕,所以大师就教它出入不要直行,虎亦遵命,出入退行,人们也就不怕,知为善虎。老虎徒弟还会到各处,为莲池大师化缘。人们见到善虎,还争相布施供养呢!所以虎亦能皈依三宝,护持佛法,亦可成佛。 
 
佛教最自由,因为在佛教里,只是劝人行善,不要做恶。作恶会自作自受,自取其报。但佛教不会强迫人去行善,亦不会说你不听话,专造恶业,我会造一所牢狱把你关进去。因为一切唯心造。天堂、地狱,皆是依人的思想和业力造成。故佛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阐明丝毫不爽的因果律,教人认识真理而超出轮回。 
 
大善大恶,超出数外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就读书,可是父亲要他学医,济世救人,所以改学医。后来遇到一长须老相士,对他说:‘你命带官印,你应该读书可做大官。某年某月某日可考中秀才,某年某日可作县官,俸录多少。某年某日升官,俸录多少。到五十四岁八月十四日半夜子时寿终正寝,终生无子。'于是乎袁学海就转读书,一切都如算者所言中,十分灵验。既然命中是注定,所以他就等命运安排,受命运支配,不求上进,终日游山玩水。 
 
有一天,游到南京栖霞山,闻有云谷禅师,他就上山参访。禅师给他一个蒲团,二人无言对坐三天。 
 
云谷禅师很惊奇说:‘你从何处来?能够三天安坐不动不妄想,是有道奇人也。' 
 
袁学海就说:‘既然什么事都是命中注定,所以我就不贪、不求、不妄想。' 
 
云谷禅师说:‘我还以为你是非常人,原来只是凡夫俗子。' 
 
袁学海不高兴说:‘为什么说我是凡夫俗子?' 
 
云谷禅师曰:‘如果不是凡夫,为什么被命运所缚?' 
 
袁学海就问:‘命运可逃吗?' 
 
云谷禅师回答:‘你是读书人,《易经》上不是说得清清楚楚“趋吉避凶”,如果命数不可逃,那怎么可以趋吉避凶呢?' 
 
袁学海大悟,所以改名为‘了凡'。即从今天起,已不是凡人了。从此以后,广行善事,多积功德。以前相者所说的,都不灵验,并且活到八十多岁,又有三个儿子。所以命运不是一定的,凶吉也不是一定的。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 
 
为什么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要是能改过迁善,就可以趋吉避凶。从这个看来,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操之在自己手中,所谓‘大善大恶,超出数外'。 
 
求菩萨为全球消毒 
 
一九八二年九月四日地藏七开示讲于万佛圣城 
 
为什么打地藏七?因为现在世界灾难太多了,所以祈祷地藏菩萨本愿的力量,将一切灾难消灭。地藏菩萨所注重的就是孝道,因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孝顺父母。可是这并不容易,都是在困苦难艰中锻炼出来的。他的父母不信三宝,然而他能顺承其意,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门来诱导他们生正信三宝之心。他到处所行的菩萨道是无相无著。无相是因他所行所作都不居功,不赞自己德行。就算救度众生,他也说是众生自度的。而不要众生来感谢他,叩头顶礼。 
 
他在菩萨的行列里,没有觉得自己比其他的菩萨高明,或愿力大,或慈悲大,或神通广,他没有这样的想法。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行所无事,都认为是自己的本分,而不居功,所以感动一切众生称扬赞叹,甚至佛也赞叹他。佛不是随便赞叹某人,而是要有值得赞叹的资格与价值才去赞叹,因为地藏菩萨不居功、不宣传自己的功德,所以感应道交。这是一种自然的感应道交,并非用任何手段或方法而获得的感应,而是很自然的。所以我们人修道应学习地藏菩萨的精神与无边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每年我们打七,这是为虚空世界消毒。现在世界空气染污,宇宙间酝酿著一种毒气,任何方法都无法消除,只有诚心请求诸佛菩萨放光消除这种毒气,把这种无影无形的戾气消灭。所以万佛圣城所行所作,关系全世界的安危。这个道场的人再不诚心,世界将更危险了! 
 
世界人类所造的罪业太多,人的力量无法将其免去。今天正逢地藏菩萨圣诞,大家异口同音诚念‘地藏王菩萨',期望能感动菩萨而生慈悲心,那么世界就得到平安。这种感应要看我们的诚心与否?单单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须大众的力量。所以说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共同来祈祷世界和平。 
 
现在的人默默中都有个感觉,都知道这世界不和平,岌岌可危。所以现在所有的道场都说祈祷世界和平。最初是由佛教讲堂、金山禅寺提倡,以后跟著香港、台湾都学会了,这就证明世界就快面临大灾厄,所以要祈祷和平。可是真正祈祷世界和平的道场是万佛圣城,为什么?因我们作什么法会,并没有希望大护法供养多少钱,每年都是无声无息的做,到时就做。不管有没有斋主,都照样举行,当成自己的本份事,而不存丝毫之企图。我们只希望得到佛光加被,将全世界毒气消除。 
 
观音菩萨用甘露水来灌顶,令众生灾消痛除,罪灭福生。地藏菩萨愿力广大,希望他使众生离苦得乐,把灾难厄劫化为乌有。念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是给世界消毒,不用杀虫水,而是用甘露和法水来消世界的毒气,消一分,世界就多得一分平安,全世界的毒气都消了,则众生受福,人类幸甚矣! 
 
修行莫贪快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开示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学教、持律、参禅,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灵感智慧也无贪心。贪心就好像一面镜子上,积了尘土。所以这一点,用功的人要切记明白,不贪多、不贪便宜。 
 
没有贪心就能放下,得自在解脱。得自在,才能开大智慧,大开圆解。各位要深深明白,‘勿欲速,欲速则不达。'好像你想到纽约,不坐飞机、火车,而只想以两脚跑步,和飞机、汽车比赛,看谁到得快,结果呢?你会累死也到不了目的地。 
 
修行要自然用功,不要贪有没有功效,或者有什么好结果,什么也不想,只是往前用功,并且天天要改过。我们用功的人念地藏王菩萨,不要想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应为整个世界来念菩萨名号,令世界没有灾难,所以一切都不为自己著想。 
 
在座各位要特别注意:修行不要像抽鸦片烟的人过瘾,过了又犯瘾。修行没有贪心才是正念现前,才是真正用功,所以正念是最要紧,一点便宜也不能贪。‘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锹就想挖成井',没有这种道理,修行是:‘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开示 
 
最初,宇宙鸿蒙,开天辟地时,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众生,也没有所谓世界或不世界,根本什么都没有。以后在‘成'劫里,一点一点有了众生。众生究竟从何而有?有人说从猴子,可是猴子又从什么变的?若是以前猴子可变人,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变人?奇怪!这都是一些无知无识之士,标异现奇,另立一种别开生面的学说,说人是猴子变的,那你怎么不说人是老鼠变的?或毛毛虫变的?你怎不知老鼠是人变的? 
 
所有飞潜动植:天上飞的羽禽类,水里游行的鱼虌虾蟹类,人与其他有血气的动物,与花草树木等一切植物,这些飞潜动植的老祖宗都是谁呢?就是佛性。 
 
天地间所以能生生不息,化化无穷,就因为有佛性,若是没有佛性,一切都毁灭。唯有佛性是历千古而不灭,经万世而长存,所以由佛性里变化出十法界,这十法界皆不离一念心,一念心即是佛性,也是佛性的别名,所以人是由佛性变的,而畜生是由人堕落而成的,在十法界中说得很明白。 
 
愚痴的人硬把人的老祖宗说是猴子,回教说是猪,印度说牛是神,这都是一种偏见,只知一点而不知全体大用,所以把世界弄迷惑了,还著书立说,说这是科学,那是哲学,分门别类,其实都是无事找事做,吃饱了没事做而来迷惑人。 
 
究竟人是怎么有的?你看鸡是怎么有的,先有鸡或先有蛋?没有鸡就没有蛋,没有蛋就没有鸡,这是鸡的问题,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至于人,是先有男或先有女?若是说先有男,男是从女腹来的,若是说先有女,但要有男,才会有孕,因为时间久了,人也忘了究竟人是怎么回事了。 
 
万事万象,根本皆是从佛性中自有化无,自无化有,生生不息,化化无穷,所以愈化愈多,好像米中生虫子,从无情而生有情。佛性也是同一个道理,能自无化有,化出一切众生、人类。要是说是猴子变的,这个理论完全不成立。你看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面目各不同,有黑、黄、白、红种人,他们都是什么变的?说来说去找不出一个头绪。若归佛性:自无化有,自有化无,化化无穷,生生不息,这理论则可以讲得通,但很少人有智慧达到这个水准。 
 
人是自无化有,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道呢?是要自有化无,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佛性,你说这有何用?那你做人又有何用?返回本有的佛性,就能早成佛道。佛性是长存的,就算一切众生都死光了,可是佛性犹然永不磨灭。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因为今天是地藏诞,他的愿力催促我讲些真实做人处事的根本道理,也就是‘自无化有,自有化无'。你若不相信,那为什么米里会生虫?人在世上也好像虫子一样,只不过他的知觉性、灵性多一些,可是和佛比起来,就差得太远啰!相形之下,就像人和虫子相比是一样的。 
 
你要是懂了,就可修行。修行要像秤一样平衡,平平静静的,于自性里一点波浪也没有。若你真懂佛法,我可以与你说佛法,研究如何修道。若是没有真懂,而还在名利中搞问题,放不下财、色、名、食、睡,什么都放不下,那我如何与你说真佛法与修道呢? 
 
各位要猛省、猛省!! 
 
○字:返本还原的奥秘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晚 
 
讲于万佛圣城十周禅七期间 
 
在这个禅堂里,有些人已经是老资格,参得有点味儿,所以没有什么话可说的,所谓‘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对初机者,不能完全不说,否则,更摸不著边际,所以说几句话,作为参禅的一个钥匙,帮助你开启心地里的那把锁。 
 
参禅,秘诀在专一其心,所谓: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人得一以圣,万物得一,各正性命。 
 
所以‘一'为万物之始,可是还不是究竟法,虽然说‘得一万事毕',但若在这个一生出执著,便落二、落三,犹不是真空。什么是真空?就是○(零)。这个○,像个圆圈,是无大无小,非内非外,无始无终,不落于数,但所有数目都未曾离开它。修行,要从‘一'修回到‘○'。从这个○,能发生无量无边的作用,虽然说:‘得一万事毕';但到了这个○,连一事也无。这时候,‘一法不立,万虑皆空',是究竟解脱! 
 
想得到○,先要专一其心,不打任何的妄想,心念专一时,便发生‘感应',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专一就能得到○,要专一,很不容易。想回到这个○,更不容易。那么,既然很不容易,就不参了吗?要是不参,永远不能成道。这个○,就是万佛的母体,诸佛之本源。 
 
所以大家学坐禅,首先应该学跏趺坐。起初,若是脚很硬,痛得太厉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后,继而学单跏趺;单跏趺之后,脚不觉那么痛了,可学习双跏趺;双跏趺可以坐得住,脚不痛了,才是正式开始参禅。本来,参禅是没有事情故意找点事情来做。譬如修道人吃饱了,睡够了、穿暖了,没有旁的事,便参禅,游戏人间。 
 
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就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也就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普遍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可是这不能靠想像、猜测,或在心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虚空粉碎,五蕴皆空。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要知道,参禅不同于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叫救命似的。参话头,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悟必要参。'其实,‘念佛是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念息万念的法门。 
 
刚才所说的○:○是成佛之道。在凡夫份上,是○。成佛后,便成为大光明藏、大圆镜智。○能生一切法,能扫一切法。返本还原,必要在○字上用功夫,即是‘什么也没有处'著手。一切法由○而生,一切法皆归于○,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 
 
今天我跟诸位讲的话,你不要以为这是个小因缘。这种法是‘泄天地未泄之秘密,发诸佛未发之本源',是惊天地、泣鬼神。人为什么成佛?就因为懂这个○。人为什么堕地狱,就因为不懂这个○。所以,一切天魔外道、山妖水怪、狐狸精、黄鼠狼等等,都因为不懂这个○,所以背道而驰而堕落。从○生出诸数,才产生这么多种种变化异端。可是形相虽然不同,基本是一样的。凡夫因为不明白,才舍本逐末,离○甚远。可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暂时虽不明白,一旦明白过来立刻可以成佛。 
 
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打禅七时,每个人要懂得规矩。在没有敲木鱼之前,谁也不可以乱跑。你若是不守规矩、不听招呼,就是犯规矩的人。禅堂里有禅堂的规矩。开静之后,维那要看大家都把鞋穿好了,才打一下磬。人全都站起来,然后才打两下木鱼。在没有打两下木鱼之前,人虽然站起来也不可以跑。这是很简单的规矩,你们应该懂得。一开静,你就打木鱼,那么人都还没站起来,又怎么跑呢?要多等三分钟的时间都可以。因为有些人坐得腿麻,站都站不起来,又怎么跑?这是禅堂里普通的知识,大家应该知道。 
 
我知道有几个人坐得腿痛,而哭起来,这是毫无用处,越哭就越痛,这腿不会说:‘你哭了,我就不痛。' 
 
一般人以为我们这儿坐禅是很好的,其实是叫他们来受苦,所谓‘很好'就是‘很苦'。这儿一早两点多钟就起来,白天休息一个钟头,到晚上十二点钟才睡。每天只休息两三个钟头,可以说是不要命的来用功,这叫做‘舍死换生'。 
 
舍不了死,就换不了生; 
 
舍不了假,就成不了真。 
 
你受不得苦,就享不得福。你要想得到真正的功夫,必须忍苦耐劳,咬牙忍著腿痛。本来这个痛,可以不痛的。可是我们欢喜叫它痛,所以腿痛还是忍著,所谓‘忍人所不能忍',就是忍这个。你痛了,若不能忍还是考试不上,你一定要把全身这种机关都破了,所谓‘机关',就是指你身上的痛,或那儿不舒服,这些事情令你很烦恼,在这时候,你还能忍著,不生烦恼,这就是功夫,你要忍不住,那就考试不上。 
 
所以有些人到这儿,连一天也受不了,就要跑。你们在这儿已这么多天,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女孩子,多数都是怕痛,能在这儿受这么多苦,一定可以将善根种得很深,将来这菩提种子一定会生芽结菩提果,所谓‘功不唐捐',你在这儿用功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一点都不会把光阴空过。 
 
我们修行要有‘生忍',就是忍不了也要忍。‘法忍',也要忍诸法的生灭相。忍不了,也要忍,不要怕痛,不要各处跑,否则得不到定。必须要看一切法空,放下看破。从生忍和法忍,便可得到无生法忍,所谓‘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而忍可于心。 
 
耽著味禅头头错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坐禅不要贪著味禅。什么叫味禅?就是一种禅悦,坐得时间差不多了,就有一种感觉:很自在、很舒服、懒洋洋的。你要是贪著于这种舒服自在的境界,就不容易再进步,就会在此停留,总想找味禅。要是这种境界没有了,就去追求‘什么时候我再能有这种境界呢?这种境界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烦无恼,非常自在快乐,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呢?……'就等著这种味禅,一等就把什么功都忘了,这就是执著于味禅上。 
 
坐禅人要无挂无碍、无贪无求、无喜无忧、无恐无怖,应把己身看成虚空法界一样,不须有所执著贪求。你一有所贪求,就落到第二义上。以下略释四禅天修证的境界。 
 
初禅天,‘离生喜乐地':离开众生之烦恼,生出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快乐;离开众生之迷倒,向圣人之菩提路上迈步。达到这种禅时,不能冒充,不是自己说,而是要善知识为你印证。这种境界是有个证明:证明气不出不入,呼吸断了,但人未死,这叫入定,入初禅定。它与睡觉不同,不要以为睡觉是入定;睡觉不单单呼吸气照常,而且也打呼打鼾,邻单听得如雷鸣,所以你的呼吸气断了没有?善知识一看就知道,你要是说:‘我觉得我没气了!'这是假的,是冒充的。你若知道,那根本未入初禅!所以不能拿假牌当真货卖。 
 
这里头若细以分析有大块文章可以写,很多理论可以说。不过说那么多,反而是障碍,故说一点点,免得你们生贡高起邪见,说自己入了初禅(离生喜乐地),这真是骗人。 
 
二禅天,‘定生喜乐地':二禅天的境界更进一步,不单单呼吸气没有了,连脉搏也停止。这种境界也非你自己知道或自己说的,你若说你觉得,你怎会觉得?你根本没入定,想冒充骗人啊? 
 
三禅天,‘离喜妙乐地':到了三禅天境界,呼吸、脉搏都停止,连念虑也没有了。三禅天,离开欢喜,舍了味禅,不贪著味禅的舒适定,绝无耽著。这个境界比初禅、二禅又高了许多,这个时候周身每个毛孔皆欢喜异常,眉开眼笑,高兴的不得了! 
 
四禅天,‘舍念清净地':这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一念不生全体现',到了‘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境界,处处都在说法,所谓‘落花流水演摩诃'。这种境界不是自己知道的,不能说:‘我到了四禅天',你这样是大我慢,打大妄语呢!这都要由善知识印证才算的。 
 
善知识为什么叫明眼人呢?因为他一看就知道了,知道你的功夫到什么程度。你想去考一考他,去考嘛!他睬都不睬你。真正善知识不会被你考的,他不会因你问他,就和盘托出。若是你亲近善知识时间久了,他才告诉你,不过也不一定很明白地告诉你,有时用譬喻或者简单的几句话。所以不能到处打锣敲鼓,说:‘我们都成佛了!'这样是打大妄语,大开玩笑,将来下拔舌地狱,实在太可怜! 
 
好道场难遇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我们人从无量劫以来,习气毛病太多了!不知悔改,也不知修行,所以习气一天比一天增加,智慧一天比一天减少,业障也一天比一天重。因为这种关系,人若想修行也不容易,想学好也不容易,想出家更不容易,有种种孽缘牵缠不清。在因地时不知不觉造了很多罪业,不怕因果报应,所以到想要修道时,四面八方的障道因缘都发生了。有的是家庭环境不许可,有的是国家环境不许可,有的是个人所行所作发生种种障碍,而不能修行。 
 
所以真正想修道是难如登天,那么,是不是说这么多困难就不修了?不是的。越难才越要修行,要勉为其难。若是不从困苦艰难中打筋斗打出来,始终是破不了业障关,所以才要修忍人所不能忍的功夫,让人所不能让,行人所不能行,做人所不能做的事,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能如此的日积月累,才能把善功德增多一点,罪孽减少一点,使智慧天天增长,业障天天减轻。 
 
因为以前的业障是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所以现在也要一点一点的减轻它。就好像天气寒冷一样,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到了冬天,当天气冷到了极点,则又开始暖和。但也不是立刻就能暖和起来的,而是一天比一天暖和,渐至热天。热时就譬如没有那么多业障,冷时就好像业障重。这些都是譬喻。 
 
我们在这儿修行,参禅也好,念佛也好,无论你做什么,总要找点事情做一做,不要令心无事就打妄想。要把打妄想的时间来念佛、持咒、诵经,不让光阴空过。否则令心里随便打妄想,浪费很多精神,结果一事无成。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国难生,善知识难遇,好道场难逢。'想修行没有遇到‘好道场'也不能修行,所以必须要有好道场。我们现在在万佛圣城,打禅七有打禅七的地方,念佛有念佛的地方,拜忏有拜忏的地方。你愿意做什么,只要你修行就可以,只要不把光阴空过,能老老实实的用功。 
 
无论哪一位愿意用功,我都愿意做你们各位的护法,来帮助你们用功。因为当初我想用功,但找不到一个好的地方用功,到处都有很多细节皮毛的事要做。譬如在禅堂,你要学会扣引磬、打钟板,到时当值、巡香,如何给人倒茶、喝茶、收茶杯,啰啰嗦嗦的一大堆。你想用功都用到喝茶、收茶杯上;用到巡香当值上,用到敲钟板鱼鼓这些皮毛上了,这些琐事最低限度要三个礼拜才能学会,而通常打七也不过打一两个礼拜,这些零碎的皮毛事就够你学的了。 
 
现在在万佛圣城,无论你参禅、念佛、翻译经典、研究经典,做什么都好,总而言之,你要专心去研究,则一切都很方便,没有一些繁文细节,要你当这个值、当那个值,皮毛事多得令你头昏脑胀。这里是很简单,作维那只要止静、开静就可以。你在这儿还不知用功,那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功的了?这里是最可以用功、最方便的地方,你不要一边用功一边打妄想:今天的斋饭不好吃,天气又冷,今晚又如何去睡觉……。尽打这些无用的妄想,这只是空过时光啊!应该专心致志,拼命用功才是。 
 
‘舍不了死,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成不了真。'不单单在念佛堂、禅堂要用功,随时随地也都要用功。用功就是眼不被色尘转,耳不被声尘转,鼻不被香尘转,舌不被味尘转,身不被触尘转,意不被法尘转。都不被境界转,而能转境界,这才叫用功。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所以时时刻刻都要念兹在兹,把念头制住,把金刚智慧王宝剑举得高高的,斩断一切烦恼魔军! 
 
※ ※※※※※ ※※※※ ※ 
 
问:‘为大众服务,而又被人诽谤,怎么办?' 
 
答:‘为大众服务,又受人诽谤,就越要去做!若受人诽谤,就不去做,这还不是真的。' 
 
问:‘为什么现在佛教徒不懂得正法,而拼命求神通?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 
 
答:‘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现在的人都中了钱毒,钱上有一种钱癌毒,这种东西是很毒很毒的。魔无形中洒上这种毒,所以人一接触到钱,就忘了一切,父母也忘了,只知道钱,认为钱是最亲切的,而为钱造了很多罪业。乃至于佛教徒也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又讲风水,又求密法,贪心比一般不懂佛法的人更多,比天还大,这样子就叫末法。末法,就是没有人懂得道理。 
 
想要没有这种毛病,就要守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六条件能把末法邪恶之风气改变。不要以为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是很简单,你们平常人不但没资格学,也没资格听。我讲这六大宗旨是讲给三步一拜的行者(恒实、恒朝)听的,我看他们苦干到如此,若再不说点真法给他们听就太可惜了。所以这六大宗旨是破邪知邪见的照妖镜、降魔杵。 
 
至于神通,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就是修来的也不能把它当作一回事。神通在佛教中不算一回事,只是雕虫小技而已,哄小孩子的一种戏法,根本不可拿它当一回事。学佛的人,如果有求神通的思想,就走错路了,根本就非正信佛教徒了。' 
 
问:‘为什么人不拜唐僧玄奘大师,反而拜孙悟空?又真有孙悟空吗?' 
 
答:‘因为孙悟空有金箍棒,会翻筋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所以人人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是真有其人,只是他们是无形的精灵,是帮助和护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他们并不是凡夫的肉眼可见,他们没有凡夫的实体,而是一股灵性。而玄奘大师,是个脚踏实地的修行人,他不会翻筋斗,也不会大闹天宫,只会收敛锋芒,真修实行,凭著「坚、诚、恒'三个字,一心去取经,利益众生,因而感动孙悟空等前来护持。' 
 
痴爱缠绵 
 
编按:一九八二年十月下旬,从星、马、台、港数百善信组团朝圣,参加万佛圣城开幕典礼。先举行一周观音七,继而展开一为期十周的精进禅七。其间,十一月十二日晚,上人于万佛殿向四众开示。 
 
大家看看这块木头,两棵树干,却长在一起,上下枝节连著,这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劫以前,有一对男女,彼此相爱的很深。他们发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对男女一见钟情,结为夫妇。他们共同有一个嗜好,就是‘钱'!男的拼命赚钱,女的拼命花钱。一个来,一个往,非常热闹。 
 
可是,爱得太深,罪造的太重,生生辗转沉溺,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今已成草木,这两棵树干本来应是两棵,可是依然长在一起,缠绵不相舍离。你看!左根伸出一枝来交抱右根,右根又伸出一枝来拥揽左根。这就如同男女各自伸出胳臂,互相交抱。可见夙世痴爱之劣习,至今形成草木,犹不能舍!并且,这两干之中,有一块石头。他们视若珍宝,究竟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他们往昔银行存款的簿子! 
 
这棵树干,早在几年前,某次我们到城内河边说法,就把它捡回来,你看:头也割断了,根也被刨破了,只露出赤裸枯槁的枝干,但仍然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这不是太可怜了吗? 
 
由此可见,爱得太深,是多么的危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有人心想:‘法师,您说这个法,我是不可能相信的,既没有根据,又不合乎逻辑。大概是您哄孩子,说梦话!'信不信由你,我也没有办法一定要你相信。因为这个法是很难说的。人迷恋到爱情上,不论你如何点醒他,他还是不能接受,天下最害人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净道。人不是不知,但明知故犯,而不能出离旷劫之习气。 
 
中国有句俗话:‘手拿著干屎橛,你给他麻花他不换。'这好比人揽执情爱,你告诉他:‘舍弃这个邋遢东西,修道可贵!'可是他仍会固执不肯回头,所以说: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佛门虽广,难度不信之人。 
 
这块木头,我保存很久,多数人来我也不让他们看,因为说这个法他们也不相信,还要等待时机成熟。十月二十四日,诸位从远方来朝圣,我把这块木头带到万佛殿,搁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犹未开口,可是若再不讲恐怕就没有时间了,所以不管诸位相信与否?我也要说出这块木头的因缘。 
 
佛门的不幸 
 
刚才所述的公案,诸位不相信犹可,但接下来所讨论的问题,是绝不可以不相信的。人为什么学佛?其最初的动机不外要‘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可是有些人很不幸地,他志欲出迷,反而入迷。在佛教界里,本想脱轮回,但一不小心,很容易掉入迷魂阵。若不善用择法眼,被邪知邪见所蛊惑,而做出不可告人的事情。 
 
譬如,本来想离苦得乐,可是却一失足而钻到地狱门头去,还有更坏的事情,就是密宗里教人的双修法,说念什么密咒,男女互修‘欢喜禅',无以上之啦!不但能解决欲念,又能即身成佛。成佛哪有那么容易!既不断淫,又可成佛,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天下间无此道理。今人多数贪侥幸、贪捷径,一听到什么玄妙法,就被迷惑而陷入魔网,到死时,还是密!密!密!密到地狱里去了! 
 
来生愿做连体婴 
 
我刚才发表的意见,绝不是太过,也不是骂人。佛门里的确有这种败德的行为,所以佛教不兴。 
 
这件事尚可不提,可是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关系全人类,所以不可不提。就是现时同性恋者,日益猖獗,好像在纽约、三藩市等,同性恋者有几十万人,甚至当今的政府官员,竟然公认自己是同性恋者,赞成同性恋,呼吁社会应赞成同性恋者结婚。大家要知道,同性恋是违背天地之理,忤逆人伦之恶行。在他们后面都由妖魔鬼怪所怂恿、煽风点火,叫人直奔地狱门。 
 
刚才,说男女痴爱,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男女结婚,是通行之大路,所谓‘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假若顺生死路,结婚生子,也没有背逆天道,可是搞同性恋却是违背天理、违背伦理、违背生理的妖孽。果报是来生为连体婴。现在世上出现连体婴,已日有所闻。在不久的将来,当会出现很多的‘连体畜生'。因为这些人自作妖孽,最卑鄙下流的邪行,势必沦为畜生。 
 
是故,诸位若未学佛,在外边不守规矩、肆无忌惮,犹不足为怪。可是,若学佛了,则必须深明因果道理,丝毫不犯。小心!小心! 
 
参禅秘诀:专一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晚 
 
学佛的人,有人欢喜参禅,有人欢喜学教讲经说法,有人欢喜研究律宗,有人欢喜密宗,有人欢喜净土宗。无论欢喜那一宗,你都要专心致志,用功修行,才能达到目的,成就自己的希望。若不专心致志,学什么也等于没有学一样。参了二天半禅,就想去念佛;念佛念了半天,又想去学律;学律不久又想学密。常把自己的目标弄乱,而不能专一。为什么不能专一?就因为向外驰求,脚踏两条船,不知到江北好?或江南好?这样就会自误一生。 
 
所以参禅就要时时刻刻精进,一分一秒也不躲懒偷安。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别有洞天,别有一种天然妙趣。但必定要参到极点,到登峰造极,然后才有一点点希望,但并不多。虽有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要抱著希望,否则又变成头上安头。 
 
参禅,就是要老实用功。首先,要把腿练得听话,不捣乱也不痛,怎么腿会不痛?是否有个咒可以念一念,腿就不痛了?或者吃个什么药令它不痛?不是的。必须要经过这个痛,然后它才听话不痛。你要是忍不住,一痛你就要换腿,休息一下,那么腿永远不会听话,因你已惯坏它。它一痛,你就哄它,如哄小孩子似的。小孩知道父母怎样也舍不得他受苦,将来他就什么苦也不能受。腿也像小孩子一样,你若怕它痛,它什么时候都会痛,痛时也要痛,你不想痛时也要痛,就都因为惯坏了它。 
 
把腿练得听话,把腰也练得听话,不酸也不痛。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听话,六根不向外驰求,不被色、身、香、味、触、法所转,皆不为六根六尘所转,而能转回来,这就是听话。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常常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总是抓住自己的根本法门:‘念佛是谁?'抓住根本,即‘但得本,莫愁末',对于枝末的问题,也不用再忧愁了,一点一点都会明白。 
 
你修参禅法门,不要连坐都还未练好,也不能结双跏趺坐,连单跏趺坐都结不起来,就想学怎样参,又如何如何?你的基础都未打好呢! 
 
参禅要先打地基。第一个礼拜,就是在整地。造房子先要整一整地,等到地差不多平了。第二个礼拜就可打桩。打桩须费一番功夫,就是修忍,忍痛、忍饿、忍饥、忍寒,什么都要忍,这是很费力的,虽然费力,但这是必经之路。必须把地基打好,立好桩,否则造出的房子必不坚固,风一吹就倒,雨一冲也就散了,这都是因桩未打好,基础没建立好之缘故。第三个礼拜才把梁、栋、柱脚石等都安好,把所有的柱子都竖建。第四个礼拜就可以造墙、装门、安窗户、盖上屋脊。所以一点一点的造起,不是‘一锹就挖个井',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参禅如此,念佛是如此,学教、修密、习律也是如此,都要念兹在兹,把心弄老实,不叫它好高骛远,不要听人说密宗好啊!就跑到密宗。我们人不要迷得死不开窍,食古不化。明明眼前都摆著事实,还迷头迷脑的密密密,密来密去也不知怎么就死了,这真是密!这不是‘密',是‘迷'--糊里糊涂! 
 
各位信佛的人,要研究真理,不要盲从。要‘亲近有德,远避凶人',凶人就是专门欺骗人;有德之人即是不欺骗人。无德的人专用奸诈手段,所以德存不住;唯独不欺骗人者,才能日积月累的修功立德,故其德行存在。所以你们观察人就是从这儿著眼。不是单单在表面上看,说:‘我看这人有德,是善知识。'根本没有确实的标尺。你必须要设身处地,真正了解那人才算。末法的人都犯了一种通病,就是好高骛远,以耳代目,听人家说什么好,就往那儿跑。跑到那儿,好不好也不知道,甚至被人骗了还不醒觉。学这种迷信财色,迷信风水,非常可怜。 
 
今天从报纸上转载大陆福建某地,有六个小孩子集体跳海自杀去成仙。这为什么呢?就因为邪说把人迷住了,说人做坏事就要作鬼,做好事成神仙。什么叫好事?就是不怕死。在乡下地方,小孩子天真纯朴,听了什么也就容易入脑。说好人不怕死,死了会成仙,所以这六个小孩就要集体自杀成仙去--‘以前有八仙,大概是集体自杀的,我们现在也要集体自杀成六仙,免去六道轮回',所以他们一齐自杀想成仙。 
 
他们成不成仙呢?我可以证明没有。为什么不成仙?因为他们太迷了。成仙的人都很聪明的,没有这样的愚痴,不懂真理,是非不辨。这样怎么会一起死去就会成仙呢?成仙若是这么容易,那么大家不快死算了,都会成仙?真是无有是处。这种乡愚太可怜了,盲从迷信邪说,令小孩子都失去了方向,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小孩子宁可死也不怕,而说要去成仙呢?这也可说是环境压迫而成,觉得人活著还不如死,做人如行尸走肉没什么意思,于是找个大解脱,一起去死。小孩子在他们的笔记簿上,写‘死'字写了一千多个,天天死死死,一天到晚念死。这些童男童女无知,受迷信之蛊惑,而失去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应该迷信,要破除迷信。什么是迷信?就是糊里糊涂地乱信,别人说什么就信,信迷了。‘迷信'还不打紧,最怕是‘信迷',信那迷乱颠倒的外道。有人自作聪明,真的他不信,假的他反而去信,这就是‘迷中之迷',不认识真理,拿真当假,把假当真。好像这六个小孩,本来‘找死成仙'是一种虚假骗人的方法,而他们却相信。若是叫他们要修行才能成仙,恐怕他们就不相信了。所以世界上可怜的人很多,可怜的事也很多,一言难尽! 
 
光音天、科学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午 
 
问:佛教里说:‘人的始祖,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与现代科学理论,有没有抵触?譬如,科学里有‘进化论',说人是从最原始微生状态,若干亿兆的逐步进化演进,最后从猿猴变为人。这个在佛理上讲得通吗? 
 
答:人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个来源不只七亿兆年,恐怕七亿亿兆年以前就有这种情形。 
 
光音天的天人来到人间,并非怎么完整,而是已失去智慧。为什么?就等于我们人投胎另去托生一样。当初这世界没有人类,未开化,混沌一片,如鸡蛋似的。天人好像苍蝇飞到这世界来,以为有什么好吃。从光音天到地球来,恐怕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好像现在的卫星火箭打入太空轨道,要经过人间很久时间,或几年才能入轨道。 
 
同理,天人到地球来,他们本没有什么目的地,各处旅行,把指南针丢了,到了地球就手忙脚乱。他们到了地球也不像以往在天上那么聪明,仅存一种知觉性,没有像在天上那么完整。好像人本来很聪明,但死了再托生做小孩,把前生事忘了。就好像人撞车后,失去所有知觉,迷糊混淆。虽然说他们从光音天来,但是逐渐都失去本有的德性与智慧,只有一点点知觉性存在。虽说从天上来,也来得很少,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来了多少,时间也无人可以考查。既无历史可查,也没有什么根据。 
 
至于所谓的‘科学',并不是什么科学,这是人取的一种代名词,叫它为‘科学'。其实它只是一种理论、理性。这种道理圆满或不圆满?就要凭各人的见地和理解力。有些人懂得多点。有些人没学过科学,就不懂科学。那么是不是没学过科学的人,在他自性中就没有这种理性?不是的。不论你有没有学过科学,在自性里这个理性仍然存在。不能说学过科学,就有科学;没有学过科学,就没有科学。这就像佛性一样,人人自性中皆有。 
 
科学,只是佛性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一个很完整的理性。说人研究科学如何如何,写出的理论又如何如何,其实这只是个人的颠倒执著,头上安头,故意无事找事忙,忙来忙去也找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研究科学,研来研去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来。人执著科学,以为有什么了不得,其实都是自性本有的。并不需向外求,你若是向外找,什么时候也找不出来。你说它是真的,那都是在皮毛上呢!真的是既找不出,也说不出来。科学本来不存在,我们叫它科学,它就叫科学。 
 
性、识、意、心 
 
问:‘性、识、意、心,有什么分别?' 
 
答:小孩子刚生出来,活活泼泼,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这时可说是‘性'。一知道吃奶了,‘识'就增加。吃奶之后,又懂得穿衣服,不穿就会冷,不穿就觉得羞耻;知道饥渴寒暑,这就是‘意'了。等到长大,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这就是有‘心'了。本来这是四种心,可是也可说是一个,互相有连带关系,不可分开,是同一家。虽说有四个名词,但是它本性是一样的。它其根本的罪魁就是‘业'。 
 
再扩大来说,什么叫‘佛'?我们的‘性'叫佛,什么叫神?‘识'是神。‘意'是分别心,‘心'是尽打妄想。 
 
再说,‘性'本是圆陀陀、光灼灼,无人、无我,不落二三。但一有‘识',就落二三,有所分别。‘意'也是有分别。意,又叫第六识,比较混浊,但第七第八识比较清净。识有八种,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与第七、第八识。识本非有八识,而是名词上有八个,但总机关是一,而有八个岗位。虽然有八个岗位,都由识来支配控制,八而一,一而八;八不碍一,一不碍八。从一可生八,从八又可回到一,这是识。 
 
‘意'就是分别心,也就是第六意识。‘心'不单有分别,而且又妄想纷飞。至于六识,可说是一种知觉性。就是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发出见闻嗅尝觉知。人造罪业也是在六根门头,修行亦是在六根门头。若能不被外边境界转,那就是修行;若被外边境界转,就是堕落。 
 
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今时很多国家教育落后,斯文扫地,虽然教育界里仍然有人发奋努力,挽救道德之沦亡,然杯水难救车薪。教育一败涂地,它原因何在?乃因为教育界人士不肯改善,不求进步,眼见学生日趋堕落,杀人、放火、抢劫、贩毒,而视若无睹,甚至于居然公开鼓励学生吸毒、堕胎、性解放、吃避孕丸等,这种卑鄙的行为,只有令学生意志消沉,违背良知。 
 
虽然还有部分教育家,鞠躬尽瘁,大声疾呼,企图挽回颓风,为青年人奠定良好基础,然大部分却昧心厚颜,鼓吹淫狎败伦伤化之作风,使青年人雄伟坚贞之志愿,瑟缩挫损,善根殒灭,还未真正启发智慧,已学会了颠倒荒唐。 
 
部分教育家甚至口口声声要改造人心教育,彼等乃德中之贼,斯文中的败类,为掩护它丑陋,而极力反对真正的教育、建设性的教育,以盲引盲,诱惑无知,岂不令人更加痛心疾首。 
 
从事教育的人士,应时时刻刻本著大公无私,昂藏磊落之大无畏精神,造就世界未来主人翁,庶几无负己任,不愧人师。若是依然故我,邪知邪见,嫉妒障碍,沽名钓誉,抑人扬己,覆盖虚伪欺骗,那么教育则一蹶不振,永不再兴。而人类之英才亦将埋没,国家的前途危矣殆矣!希望为教育家者唤起青年人的注意,速谋对策,挽救青年小子,免得误人歧途,自甘堕落,则社会幸甚!国家幸甚! 
 
参禅要有择法眼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学佛法的人必须要有择法眼,认识是与非法,黑与白法,善与恶法。切记不要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或将黑作白,拿白当黑,或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这都是颠倒。想认识这些法,一定要有择法眼。首先要无我相,若有我相,就生种种障碍,而无智慧。有了我相,就先生自私心。跟著就陆续生出自利心、有所求心、贪心。若又求不到也贪不到,就生斗争心,与人争强论胜。 
 
如果能没有‘我相',则什么叫‘我'?谁是我?我又是谁?想一想,参一参‘念佛是谁?'这‘念佛是谁?'不是念的,你念来念去是没有用,而是要参,参如同用锥子锥一个东西,锥出窟窿了才算透,彻悟明白。‘一时不明白,一时都要参; 时时不明白,时时都要参。'参也不是猜测的,你若猜‘我念佛,你念佛,他念佛,谁念佛呢?'猜来猜去是猜不著的,而是要找这个‘谁…?'这个谁字就是金刚王宝剑,就是智慧剑。要用智慧剑把其他妄想全斩断了,智慧自然现前。 
 
参禅这法门你若不认识,不明白,而像念佛号似的,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不需要念得多,最好能拉长长声,念几个钟头也念不完,甚至参八万大劫也不间断,这才是真正参禅。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这‘谁'字本来也是多余,但因为我们人就像猴子,总要找事做,找东找西。若有个谁字挡著,那些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以毒攻毒的法门,没有妄想才是‘时时勤拂拭',参禅就是勤拂拭。为什么要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法门。 
 
若是没有择法眼,不认识真法,就不会参,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所以择法眼是最重要的。 
 
得一万事毕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中午讲于万佛圣城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法'都是从因缘而生,也是从因缘而灭,这是一个轮回的道理,也是一个‘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也是世间一切的相对法。相对法,就是好到极处则变坏,坏到极点又变好了。好像我们刚生出来是一个好,等到死时又是一个坏。‘生住异灭',‘生'了之后就‘住',住以后又变‘异',变异后就‘灭'。生老病死亦是同理,生了之后慢慢就会变老,老了就有病,有病就有死,这都是一种缘。 
 
人人都有‘生',都喜欢生;人人也都有‘死',但都怕死。你若不欢喜生也不怕死,这就是一种定力。好像人怕鬼,为什么怕?因为鬼很丑陋恐怖,会对人不利,会把人弄死,所以人怕鬼。这是一种怕死的表现。如果你不怕死,什么也不会怕的,不论鬼神或妖魔鬼怪皆不怕,无所恐惧。你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无所恐惧才是一种正定正受,得到定力。有定力之人是:‘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个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用刀割去我的头,或用毒药毒死我,我也无所谓,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生死已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一万事毕了。 
 
可是单单‘得一'还是不行的,要把‘一'想法子返本还原,变成○。○是个妙不可言的道理,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如何明白○?就要先明白一。所谓‘得一万事毕',它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又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你想要得到这种境界与道理,先要得到‘一',你不要把‘一'看得那么简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天为什么能覆盖万物呢?因为得一了。地为什么能载万物呢?因为得一了;若是地没有一,失去一,即刻就有山崩地裂、地震海啸种种地灾发生。哪个地方丢了‘一',哪个地方就有地灾发生。若是不丢失一,地是平平安安的。 
 
‘人得一以圣',人若是真能得到‘一',就能出轮回,证圣果,开智慧。人失去这个‘一',就在六道轮回里转,就会有种种烦恼无明。八万四千种烦恼都因为失去一,所以都来了。若得一了,首先就是烦恼变成菩提,生死变成涅槃,如反掌之易,毫无困难。可是为什么不能将烦恼生死变成菩提涅槃呢?就因为失去‘一',而跑到‘二'上,跑到‘三'上……,跑到‘十'上,由十就有十十无尽,百千万种的烦恼都来了。所以这个一是很要紧。可是我们失去一,又想得回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一再能返本还原,回到○上,那更是不容易的事。 
 
我再给我们说这个简单的譬喻。什么时候叫一?什么时候叫○?从一岁开始,女的到十四岁,男的到十六岁,这段时期都没有失去这个一。什么时候是个○?一入胎到出生,都是在○的位置上,那时候没有什么妄想、烦恼、贪嗔痴心,等到会吃饭了,饿了就生贪心要吃饭,贪嗔痴就开始发生,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失去一,这时候是做人的开始。从○字演变成一字,这个一字还是很完整,是一切一切的开始。等到经过人事的变迁,在‘一'上又加上东西,就变成二,二又变三,三又变四……,一路一路地增加,增加越多,负担也就越重,人也越变愚痴了。 
 
性,就是个○字,○就是个‘性'──○性○性,是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行要修到如浑沌赤子之心,心无一物,就像小孩子似的,返老还童。但返老还童并非叫你等著吃奶,而是叫你的贪嗔痴慢疑心都没有,这时叫返本还原,和小孩子的知见差不多,很天真无邪,一点也没有懒惰懈怠心,也没有占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这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修道若是能真明白这个理,才能真正觉悟。为什么听经?就是要返本还原。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返本还原。把所有零零碎碎的垃圾,都收拾干净,不要在人我的问题下用功夫。别人讲你一句就不高兴,受不了;动你一根汗毛,你也痛到心里去,甚至拔一毛能利天下,也不肯,有这种自私是不能修道的。 
 
修道人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无我相'不是做事时,尽叫别人去做。‘无人相'不是吃东西时,说我无人相,我多吃点不要紧,因为无人相嘛!但你这时无人相,别人却有人相。又如果打架时,你就‘无众生相';或者吃肉时就‘无寿者相'。这是不对的,都是邪知邪见。那么,应该怎么样做呢? 
 
(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他众生之性命。 
 
所以我们修道是处处不为己求,不为自己打算,要多为他人著想。 
 
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于万佛圣城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若是有人不欢喜念佛也不欢喜参禅,就参加个懒七或睡觉七。‘懒七'或‘睡觉七',这些名词很新鲜,但说起来也是很有学问的。 
 
‘懒七':你很懒,其实也懒不了。你什么也不做,但是心里就做起工来--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饿鬼忽地狱、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里制造出六道轮回的机器。心里把这机器发动了,转来转去,想要懒惰,其实浪费的脑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懒,更加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枯燥无味。 
 
‘睡觉七':睡著了就作梦。在梦里也是一下子梦到发财,或一下子又挨穷,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变乞丐,或梦到老虎毒蛇。在梦里睡也睡不安乐,想打个睡觉七也不行了。 
 
这就是人不会用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好;可是会用功的人,做什么都觉得好,参禅、念佛都好,就算懒惰睡觉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万佛圣城有禅、教、密、律、净五教,你愿意修什么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想懒、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懒,不会偷东西,这是持戒。睡,不会杀人或杀生,这也是持戒。你念佛参禅或学教、习律、修密,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学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功就不会犯戒,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在持,其实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词,也在持戒,所以这样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为这样,在万佛圣城愿用什么功,都是很自由,不会有人管束你,因为这个国家是民主国家,所以在这个道场更应行民主中之民主,自由中之自由。所以这么多天,愿用什么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好好去做,专心致志,这就对了。 
 
再说说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争,就不会杀生。杀生就因争心作怪,一争就你死我活,死伤无数。 
 
(二)不贪,就不会偷盗。为什么要窃盗他人之物?就因为贪。你要是没有贪心,就算人家要给你,你也不会要,所以要把贪心去除,才不会偷。 
 
(三)不求,就不会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异性。不单求,还要‘追'求,就好像把头削得尖尖的,往里头钻。若是无所求,还有什么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么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个盖肉的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假若无所求了,淫戒就不会犯。 
 
(四)不自私,就不会打妄语。人打妄语,就因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骗人撒谎,想令人不认识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会犯酒戒。人为什么喝酒?就想迷乱自己的身体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遥。喝醉酒又会骂人,又可以为所欲为,又增长淫欲。又想用酒来助血气流通快点,喝了忘记一切,好像抽鸦片烟一样过瘾。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这六个宗旨,就是‘五戒'的别名。为什么不说五戒?因为我们人听惯了五戒,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说:‘我知道了!听你的做什么?'所以把它变个名词,‘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个名词本来人人也听过,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争就是不杀生; 
 
不贪就是不偷盗;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语; 
 
不自利即是不饮酒。 
 
德行的表现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学习佛法的人,就是在这儿开始把种子种到地下去。种子种下后,能不能生出?还要看各种的缘。诸缘具足了,种子就能顺利的生出。假若各方面助缘不圆满,就有可能变成焦芽败种。也就是看当我们发菩提心时、种菩提种子时,种得够不够深?坚固不坚固? 
 
若是种得够深而且坚固结实,那么将来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可是要想结菩提果,还有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收成。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相当的时间,培养、灌溉、加肥料。肥料是什么?就是学佛的道德。修行要处处本著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儒教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著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他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道德就等于日月,也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没有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恰到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淫乱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乱喝酒、乱吃迷魂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人之心里头,但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而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故韩愈在〈原道〉文中,有一段说著: 
 
博爱之谓仁,仁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而孟子说: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著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被他人妨碍自己。谁妨碍自己都接受,逆来顺受;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让别人一句话就动了。有些人的‘不动'是无惭无愧,这是不对。你要修的‘不动',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练起。 
 
道家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德圆满之表现。这两个名词在某些佛教徒听起来,说是外道。其实什么叫外道?什么叫内道?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外内道,这是用来形容某种修行所成就的结果。‘三花'就是精、气、神,三者都变成一种光华。‘五气':仁、义、礼、智、信,五气都圆满,叫五气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圆满了,就获得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也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一样,也无法得到这种境界。所以佛教万德庄严,它能包罗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将佛教比喻为大学课程,道教或其他高超一点的宗教可以算为中学,世间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学过程。 
 
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读书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以不可以分门别类,到这教就说这教好,到那教就说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这是错误的观念。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这看法才是对的。因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外道也是众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要摒彼于门外呢?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边际、无门户、人我之见。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心量要大起来,不要心胸狭窄、小气。 
 
道教里有德行人,有一种表现,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鹤发童颜。头发虽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润很细。为什么?就是一种道德感召的变化。虽然是白发,但头发并不干枯,而且有光润之气(并不是擦发腊),他的毫毛、头发会放光,若有功夫的人,或开五眼的人,一看就知道。 
 
佛教又高一招,不单头发放光,而是全身都可以放光,每一根汗毛梢上都可以放光,每一毛孔都与众不同。在佛教里修行有功夫的人,能使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道教也有齿落重生的境界,不过不能全身毛孔放光,这是不同处。你们各位看人是不是一位善知识?不需开五眼,就凭凡夫肉眼,只要你是个行家,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善知识?是否有德行?人若无德行,是面生横肉,非常讨人厌的! 
 
禅七诲语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讲于万佛圣城 
 
这次万佛圣城又打禅七又打佛七,但还谈不到真正打禅七或打佛七,只是个练习而已,为什么?因为习气毛病使然,旷劫以来人都懒散惯了,突然间叫他去真正修道,是很难办到的事。在中国高旻寺打禅七的家风,是谁也不能讲话,一分一秒也不能缺席懒惰。禅堂是不可以随便进出的,就算死了,尸体也不能往外抬,只往止单下边扔进去。 
 
在这儿,你叫人突然这样用功,是不可能的。从前凡是在高闵寺的老修行,是真把性命交给了龙天了,真为了要了生脱死,所以拼命用功,克期取证,一刻也不放弃,抱得话头紧紧的,由早二点半到晚十二点,没有一分一秒不是在用功,打七期间从不离开禅堂。 
 
既然都是初学,都在此训练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念佛比较容易点,但也不太容易,因为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继续不断地念佛。我们打禅七、打佛七,都是引导大家一点一点往前进步,慢慢训练得上路了,再努力用功。修到什么程度?修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在动中不动,静中不动,在不动中亦不动;静不碍动,动不碍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生佛、生菩萨、生圣、生天、生地、生仙,皆由它。 
 
用功的人要专心致志,不要被境界所转。参禅,要记住《金刚经》上的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六祖大师开悟的一个基本道理。可是多少人听过、诵过这句,有人开悟吗?所以当我解释《金刚经》时,我说:‘经文依然在, 开悟是何人?'六祖大师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天天只是上山砍柴,但他听了这句就开悟,因为六祖大师在多生多劫以前已认真修行过,所以一遇到《金刚经》就开悟,可是呢?为什么我们听了这么久,也没有开悟?这皆因往昔没有修行,只顾去看电影、看电视、开舞会、吃喝玩乐,不曾研究过经典。 
 
《金刚经》又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坐禅时是不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没有,就要想办法扫四相,且要空三心,现在、过去、未来三心,三心了不可得,又怎会有四相呢? 
 
《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著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结禅七偈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今日圆满十禅七, 
 
改头换面发菩提; 
 
常握金刚智慧剑, 
 
纵横南北与东西。 
 
今天是十个禅七圆满日。我们往昔如何,不要去管它,只要从今以后,重新做人,改头换面,重头再练,跟以前的贪心鬼完全不同,不像以前尽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而要发大菩提心。 
 
常常握著金刚王智慧宝剑,不要愚痴,不愚痴就不会做颠倒事。为什么颠倒?就因为愚痴无明,昏昧幽暗。应该时时拿著金刚智慧剑,纵横南北与东西,遨游天下,愿意到那里 就到那里,也就是无人无我,无拘无束,大自在无是无非的境界。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是人成,人道圆满即佛道成。 
 
法身本身原无性,若有则不为法界。譬如,你的脾气比我大,我的脾气又比你更深,此即恶性之表现。猪有猪性,马有马性;男人有男人的性格,女人就有女人的性格。欢喜吃甜的,这是有个甜性;欢喜吃酸的,有个酸性;欢喜吃辣的,就有一个辣性;欢喜吃苦的,就有一个苦性,这个修行也是苦性。树有树的性,花有花的性,草有草的性。各有其性。以上所言种种‘性',皆包含于法界‘众生性'内。 
 
《华严经》上说:‘万法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要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欢喜菩萨,就行菩萨道,成菩萨。乃至于你心愿意堕地狱,你就往地狱那儿跑,将来就堕地狱。所以说‘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一、佛法界 
 
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微尘世界,交映莲台。 
 
‘不大不小':当我第一次听到梵文‘佛陀'( Buddha),就听成一个‘不大'。‘不大'是什么?是佛;就是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没有一个我。‘不小',也不小;也不大,才会小。 
 
‘非去非来':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无在无不在的,不是单单就在我们这一个世界,所以说‘微尘世界':这个法界是所有微尘那么多的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交映莲台':交映,就是这个法界的佛的光照著那个法界的佛。那个法界的佛的光又照著这个法界。佛在莲台上坐著互相放光动地,不但六门头来放光动地,每一个毛孔上都是放光动地的。每一个毛孔又现出来微尘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诸佛,就在一个毛孔上现出来。每一个佛都是这样子放光,无量无边的。光与光不冲突,光与光都是和的,所以我们佛教是和光的。我们人与人也不要相冲突,这个交映就是你的光照著我,我的光又照著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和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一样的,帝网重重,无尽无尽,这是第一个佛的法界是这样子的。 
 
二、菩萨法界 
 
有情觉悟,跳出尘埃; 
 
六度万行,时刻培哉。 
 
‘有情觉悟':菩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有情',一个是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觉悟了,这是一个讲法。第二个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这两个讲法我们都有份了,有份成菩萨。我们因为都是一个有情的众生,我们也可以在这个众生里边,做一个觉悟者。我们又可以也以这个觉悟的道理,去觉悟一切众生。同样的,佛就譬如大人,我们就譬如小孩子,天天要吃奶,天天要听法。听法是特别能增长人的善根的,特别能开人智慧的。所以你若能有机会听法,那比你赚多少钱都有价值。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你说多好! 
 
我希望我们这儿的人不要那么多的旅行,为什么呢?因为旅行太危险了。你看看,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那么多过一个,或者去旅行就有份了。这个国家(美国)人人都愿意玩、愿意去旅行。我们佛教徒就要改善这个风气。放假的日子,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诵经、念咒、拜佛,那更好。 
 
菩萨,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觉悟中的一个明白者,明白中的一个修行者,修行中的一个实行者。 
 
‘跳出尘埃':你若不明白,就跳不出这个尘埃,因为这个‘尘'太厚了,所以你跳不出去了。你若觉悟了,这个尘埃就薄了,就跳出去了。跳出尘埃以后怎么办呢?是不是就睡觉、吃饭呢?不错,还要睡觉、吃饭、穿衣服,不是单单就做这个工作,不是为这三个问题而生存,为著是要行这个‘六度'。 
 
‘六度万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人说:‘我知道,这布施就是叫人布施给我。'不是的!我们要布施给人,所以不要这个钱。钱,是最邋遢的一个东西,你要是和它接近的太多了,那就是尘埃;你能不要钱,那是最清净了,就跳出尘埃了。 
 
‘时刻培栽':不是说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这个月我修行,那个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来生就不修行啦!或者这一刻我修行,那一刻又睡觉去了。不是的!时时刻刻、生生世世,我们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所以你能这样子,那就是‘菩提萨埵'了。 
 
你以为做菩萨那么容易就做啦?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单做菩萨不容易做,这个缘觉、声闻,也都不容易做的。做什么容易呢?做鬼、堕地狱、做畜生最容易。‘难'就是‘不容易'的一个别名。所以菩萨就要行人家难行能行的苦行,难忍能忍的忍辱。精进就是菩萨,就是这样子,没有旁的,巧妙的。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菩萨。 
 
三、缘觉法界 
 
缘觉圣贤,孤峰独眠; 
 
春花秋谢,十二连环。 
 
‘缘觉圣贤':这个缘觉的圣人,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自己就会开悟的,他欢喜‘孤峰独眠'。‘春花秋谢':他就看这种‘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十二连环':缘觉的圣人他是修十二因缘的。 
 
十二因缘: 
 
(一)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会有无明呢? 
 
(二)行。有了无明,就有行为;有行为,有所表现;有所表现,就有了识。 
 
(三)识。识就是分别;就是‘有为、无为'之间有了分别。有分别心,就有了麻烦。 
 
(四)名色。这个名色就是麻烦。一有了名,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烦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要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没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你不懂,有个不懂的麻烦了。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 
 
(五)六入。这个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于是乎啊,就生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就是想要明白。孰不知,愈明白愈糊涂,愈糊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 
 
(六)触。这个触就是个碰。不明白,就要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碰。就好像那个乌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碰壁?因为要明白。 
 
(七)受。碰了之后,就有了受。没有碰壁,就觉得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有人说:‘我不好啊!'‘我觉得很不欢喜了!'这就是受。 
 
(八)爱。有了领受就生出一种爱著来。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不平安的感觉?就因为有这种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爱著来。对于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为什么有个高兴?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那个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九)取。所要爱的东西,就想要得到,就生出来一个取了。(十)有。你得到了,就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那么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就有个有了。 
 
(十一)生。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来生。 
 
(十二)老死。有来生,又有了老死了。 
 
所以这十二因缘呢,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四、声闻法界 
 
声闻众僧,不论男女; 
 
四谛观行,隐实示权。 
 
在这个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或叫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证果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说谁证了果了,我是阿罗汉了,不可以的。因为证果的圣人,走路他的鞋不沾地。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呀,他是在虚空里头,那个鞋不沾地,也不沾泥土,甚至于在泞泥里走,他的鞋都很干净的。好像法顺和尚他在那个很稀的泥上面走过去,鞋上也不沾泥。这是证果圣人的一种表现。 
 
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断思惑;三果要断尘沙惑;四果也是断了尘沙惑。无明呢?他破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的破,没有完全把无明都破尽了。这无明破尽了,就是成佛了。所以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能成为佛。那么这个四果圣人,他所修的是什么?四谛法,即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这五个比丘,本来都是佛的亲戚。可是跟著佛去修道,有的就受不了苦。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所以就饿跑了三个,受不了苦了,只剩两个。以后,释迦牟尼佛在腊八那一天,天女送牛奶去,释迦牟尼佛把牛奶喝了,这两个也跑了,说:‘修行要行苦行,你现在喝牛奶,这是不能修行的,不能受苦了。'所以也就跑了。这五个人一跑就跑到鹿野苑去了。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华严经》,没有人听,以后就隐实示权,就说《阿含经》,要对谁说呢?一观察,我以前那五个同参,应该先去度他们去。因为在往昔释迦牟尼佛发了这个愿:‘我若成佛了,我要先度毁谤我的人,杀我的人,对我最不好的这个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谁对佛最不好呢?《金刚经》有个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身上的尘土修的也很厚,也不下山,在那儿用苦功,修苦行。这个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体给割了。为什么割他的身体呢? 
 
有一天,歌利王带著一些宫娥、彩女、妃缤,到深山打猎,这些女人觉得很好玩的,就不跟他去打猎,于是到一个山上去。歌利王各处去打猎回来了,就找他这些女人。一看这些个女人都围在那个地方,和一个很奇怪的人讲话,这个也摸摸手,那个也摸摸脚的,很不规矩的样子。啊!他就生出一种妒嫉心了。听听他讲什么?是讲修行。在这里讲修道!这歌利王就发脾气来了:‘你啊,不要在这儿骗女人啦!你修的什么道啊?' 
 
老修行说:‘我修的是忍辱。'‘什么叫忍辱啊?'‘就是谁骂我,谁打我,我也不生嗔恨心。'‘你真的?我就试验、试验。'歌利王把身上宝剑拔出来了,就把手给剁下来了,说:‘我现在把你的手剁下来了,你嗔恨不嗔恨?'这个老修行说:‘我不嗔恨。'‘哦!好!你不嗔恨,真有点本事,你尽打大妄语,你心里嗔恨,你口里讲不嗔恨,你来骗我!我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你能骗得了我?好,你既然说你能忍辱,不生嗔恨,你那个手,我也给你剁下来了。'把那个手也剁下。 
 
剁下了又问:‘你嗔恨不嗔恨?'这个老修行说:‘还是不嗔恨'。于是乎,歌利王又拿著宝剑,又把两只脚给剁下了,剁其四肢又问:‘你嗔恨不嗔恨?'老修行说:‘我还是不嗔恨,不单不嗔恨,我若成佛,还要先度你。' 
 
老修行发了这个愿。当时天龙八部、护法善神就发脾气了、就下大雨。这个老修行就说:‘我不嗔恨,有什么证明呢?我要是嗔恨你,我这个手脚就不能恢复如故了;我要是没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脚就恢复如故,像我原来的有手有脚,就证明我没有嗔恨;我要是有嗔恨,就不会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说过这话之后,手脚果然又恢复如故。这护法善神,一看歌利王这么恶,把老修行四肢给断了。于是乎,就大显神威,下雹子打这个歌利王。 
 
歌利王也知道厉害了,看老修行有这么大的神通变化,于是乎跪到老修行面前求忏悔。老修行就发愿说:‘我若不成佛啊,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度你成佛。你若不开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这个鹿野宛去,先度这个憍陈如。这老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就是歌利王。所以佛因为在往昔有这个愿力,要度对他最不好的这个人。 
 
那么我们听见这一段公案,谁对我们愈不好,我们要发愿,成佛的时候要度他。不要说,你对我这么不好,等我成佛的时候要叫你先下地狱,不要发这种愿。 
 
佛到了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初转四谛法: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灭,可证性。 
 
二转四谛法: 
 
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 
 
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 
 
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 
 
此是灭,我已灭,不复更灭。 
 
三转四谛法: 
 
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道,汝应修。 
 
此是灭,汝应证。 
 
佛说完了这三转四谛法轮就说:‘汝等为客尘所转,故尘不可出。'憍陈如一听这‘客尘'两个字,他就开悟了。什么叫做‘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么叫做‘尘'呢?尘,就是不干净的东西。我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净的。所以他当时就开悟,叫‘解本际',就明白本来的道理。 
 
‘不论男女':女人也可以证果,男人也可以证果,证果就是声闻,就是阿罗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他的母亲,就是证三果的圣人。 
 
‘四谛观行':观行,就是观察来修行。观察修行什么呢?四谛法: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要修这四谛的法门。 
 
‘隐实示权':本来这些声闻,有的是大权教的菩萨,来示现这个权教的声闻,所以这叫‘隐实';把实在的功德都隐起来了。‘示权',示,就是指示,权,就是权巧方便。你不要认为他是声闻,这是小乘,你就轻看他。不要这样子,他不是完全都是大菩萨,但其中一定是有的。这个大乘菩萨,他又现一个小乘的身,来接引这个小乘,然后回小向大,所以叫‘隐实示权'。 
 
五、天法界 
 
六欲梵天,五戒十善; 
 
种有漏因,轮回难断。 
 
‘六欲梵天': 六欲天,就叫欲界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叫三界。我们现在都在这个六欲天的四王天里包括著。我们直接所看见的这个天,就叫四王天,有四大天王管著。这个天是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上。 
 
古来中国的人,不知道有佛,就知道有上帝。所以商汤王的时候,他祭天就用黑牛来祭天,他就说: 
 
曰予小子吕。敢用玄牡。敢召于皇皇后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他说‘曰予小子吕':汤王他的名字叫吕,他说小子,就是很客气说我是一个很没有用的小子,一个小孩子的样子。‘敢用玄牡',就是我敢用黑色的牛,‘敢召于皇皇后地':我很至诚恳切地,告诉上帝。说什么呢?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朕我一个人若是有罪,不要加到一般老百姓身上去。万方,就是万方的老百姓。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说一般老百姓如果有罪,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教化好他们,所以他们的罪都应该给我。所以古来的圣人,他是这样自己责罚自己,不像现在的人,明明自己有罪,‘喔!不关我事,那是他的。'‘那是他的不对嘛,怎能怪我呢?'‘你这个上帝,真是不公平,为什么他那么有钱?我这么穷?'怨天尤人,什么事情不说自己的不对,就找人家的不是。古来的圣人,是认自己错的。 
 
忉利天是欲界之第一天。第二天是‘帝释天'。这个天在中间,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天,这是第二欲天。 第三天是‘焰摩天'。这个天上的天人非常快乐,一天到晚都唱歌。唱什么歌呢?就是我快乐得很呀!昼夜六时他都是快乐的,所以‘焰摩'翻译过来叫‘时分',每一个时分他都是快乐的。 
 
第四天是‘兜率天'。‘兜率'翻译过来叫‘喜足'。时时都欢喜,时时都满足,这就是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所以常常快乐;就是一天到晚都无忧无愁的,没有烦恼。又叫‘知足天',因为他们能知足常乐,且无忧愁无烦恼。第五天‘化乐天'。这天的天人,他会变化他的快乐。思衣衣来,思食食至,变化自在,故非常快乐。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他化,就是他自己本来没有快乐,他能把其他天上的快乐,拿来做为他自己的快乐。为什么他要把旁的、天上的快乐拿到他自己来?就因为他不讲道理;好像人间的土匪,抢人的钱做为他自己的钱,把人家的东西抢来,做为他自己的东西,不顾他人之死活。这里有许多天魔及其眷属。 
 
‘六欲梵天':梵天,就是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他们是修‘五戒十善'所得天上的福报,这都是种有漏的善根。他们‘种有漏因':种有漏的因,所以‘轮回难断':自己生死要自己了,修出世因才得以超脱轮回。 
 
六、阿修罗法界 
 
修罗性暴,有福无权; 
 
好勇斗狠,浮沉业牵。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端正;无端正就是丑陋。男的阿修罗,相貌非常地丑陋,爱向外斗争;女的阿修罗,相貌非常地美丽,爱用心来斗争,也就是所谓的妒嫉、障碍、无明、烦恼。这一类的众生,自成一个法界,但是又通于其他的三法界,所以在四道里头,都有阿修罗。总而言之,无论在哪一个道里边,好斗争的、脾气非常大的,愿意指挥其他的人,不愿意受其他的人指挥;愿意管其他的人,不愿意受其他人的管,这都是修罗的表现。 
 
人间修罗有善恶之分,善的阿修罗就是国家的军队、兵、将军;恶的阿修罗,就是土匪、小偷、偷人东西的、抢抢人东西的、好打人的、好杀人的,这都叫阿修罗。 
 
天上的阿修罗,他和天兵、天将去作战。一天到晚,想要抢帝释天的宝座,想要把帝释天打倒了,他去做帝释天。可是他战来战去,总要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可以在天上享受这个天福,但是他不能有权利。所以他虽然和天兵、天将作战,始终是失败的。 
 
畜生阿修罗,它就愿意欺负其他的同类,欺负其他的畜生,好像豺狼、老虎、狮子,都想吃其他的畜生,就因为它是一种修罗性。还有蛇、鹰,都是阿修罗。 
 
鬼里头也有阿修罗,他就欺负其他的鬼。这鬼里头也有善鬼、也有恶鬼。这恶鬼啊,在鬼里头,他也不讲道理。本来鬼就是不讲道理的,他在这个不讲道理的里边,更不讲道理。 
 
‘修罗性暴':他性非常暴躁的,‘有福无权':他有天福,而没有天权。想要争权夺利,但是也争不到,‘好勇斗狠':他就是好斗争。现在你看这个世界,都是修罗世界,都讲斗争、斗争;斗争这个,斗争那个,你把我斗倒了,我把你斗臭了。‘浮沉业牵':由他业力牵引著到那业道里头去。所以人修行,切记不要和人斗争,不要好勇斗狠,不要性暴,那么就和修罗脱离关系了。 
 
总而言之,阿修罗就是不讲道理,无论对任何人,他常常要发脾气。要详细分析起来这个阿修罗,在这个九法界里头的众生,有五个法界里头都有阿修罗。畜生法界里边,飞禽有飞禽的阿修罗,走兽有走兽的阿修罗;好像那鳄鱼,那就是水里的阿修罗。马也有阿修罗,有这个马在里边,这马群就很多麻烦,这叫‘害群之马'。牛也多数是阿修罗,这个牛性,就是阿修罗的性。狗更是阿修罗,人若爱养狗,常与狗接近,也可能成修罗性格,所以小心一点,不要跑到阿修罗里头去。 
 
七、人法界 
 
人道和合,功罪相间; 
 
德升孽降,岂有他焉! 
 
人道也有善,也有恶。这个人的性情很温和的,和谁都能合得来,所以说‘人道和合'。‘功罪相间':人也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恶。完全善就升到天上去了,完全恶又去做畜生、做饿鬼、堕地狱了。所以又有一点功,又有一点罪;或者功多过少,或者功少过多。功多罪少的,就生在富贵的家庭;功少罪多的,就生在贫困的家庭。在这里边千差万别,随著各人所造善恶业的多少而有分别。不是纯阴,也不是纯阳。纯阴者就会变鬼去,纯阳者就升天了,不会做人了。 
 
‘德升孽降':你做善功德,就向上升一升;你若造罪孽过,就向下降一降。‘岂有他焉':其他人不会叫你堕地狱,不会叫你去做饿鬼,不会叫你去变畜生,都是你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自己做自己就去受去,这是人道。 
 
八、畜生法界 
 
畜生好贪,多而无厌; 
 
将黑作白,是非莫辨。 
 
前边所讲的七个法界,都是好一点的法界,可以试一试,到那儿去做一做戏去。唯独现在这三个法界,这不可以尝试的,你试试看就恐怕跑不出来了,否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这是很危险的。 
 
现在这个畜生道,不是一类的畜生,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类不同。你看就单那飞的畜生,就有百千万亿种,不同类的样子。那么走的畜生呢?也不少。小的老鼠是很小的畜生,大的大笨象是大的畜生,鹿、熊、马、牛,都是大的畜生,这在陆地上的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在水里的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有水狗、水牛、水马。就是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动物学的人,无论你是个博士,是个专家,都没有法子完全知道畜生的种类。 
 
这些畜生,都是从什么地方变的?只是一个‘贪'字。‘畜生好贪':就是无论什么,都是多多益善,少少不行。因为它‘多而无厌',所以黑的,它也不知道是黑的。它说:‘哦,这是白的。'所以‘将黑作白':不好的,它也认为好的啦!这就表示它没有理性了,所以无论什么都贪多,甚至于狗屎那么邋遢的东西,它愈吃愈觉得愈香愈甘美。‘是非莫辨':也不知道对,也不知道是不对,是非都不辨了,不清楚了,这就是没有理性了。有这一个‘贪'字,就糊涂了,无明把它盖住了,什么也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人呢,你贪多就有危险。贪多,就容易变畜生。我告诉你,出家人若是不依照佛的戒律去修行,堕落更快一点,所以古来有那么一句话:‘地狱门前僧道多',都在地狱门前等著。那个贪心的老道、贪心的和尚,他觉得那个地方很好玩,所以他要去,去到那儿就知道不是很好玩的地方。 
 
九、饿鬼法界 
 
鬼类喜嗔,昧果迷因; 
 
无明颠倒,日积月深。 
 
一般人都知道鬼 ,有的人相信有鬼,有的人就说没有鬼,甚至于有些佛教徒也不相信有鬼。什么叫鬼?鬼就是一种阴气,一股阴气,它有影而无形,有形而无影;你或者看见它一个黑影,你细意研究,它又没有了,或者看见它好像是个人似的,可是啊,转眼间也没有了。这种道理是很不容易把它弄清楚的。 
 
鬼有多少种呢?鬼的种类也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你要想明白鬼的种类有多少,你就要修道;修道等你开了五眼六通了,那么有多少种鬼你都会知道了。 
 
有的人说:‘没有鬼'。我就告诉他,若没有鬼,也就没有佛,也没有人了,也没有一切的畜生了。因为畜生、人、阿修罗也是从鬼变的,乃至于天道、阿罗汉、缘觉、菩萨、佛,都是从鬼道上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这一念心,就造成十法界。 
 
你做鬼事,就堕落到鬼道去;做人事,就到人道去;做阿修罗的事,就跑到阿修罗里头去;你做阿罗汉的事,就跑到阿罗汉里边去;你做缘觉,就跑到缘觉里边去;你若做菩萨的事,就跑到菩萨的眷属里边去;你若做佛事呢,就成佛;你要做地狱的事,就堕地狱。所以这都是由你现前一念心造成的。 
 
‘鬼类喜嗔':凡是鬼的种类,就欢喜发火,生嗔恨心。对他好,他也生嗔恨心;对他不好,他也生嗔恨心。他最欢喜是什么呢?就是给其他人麻烦。你对他好,他也给你麻烦;你对他不好,他也给你麻烦,所以就说:‘烧香引出鬼来了',他就给你麻烦,让你生病了。所以孔子讲‘敬鬼神而远之',这鬼神你恭敬是要恭敬他,可是你不要和他接近,要离他远一点。 
 
‘昧果迷因':‘果'他也不明白,‘因'他也不懂,所以他就不知道好坏。本来种好因结好果,种善因结善果,种不善因就结恶果。种瓜就得瓜,种豆就得豆,他不懂这个因果道理,所以他种了茄子就想要吃辣椒,种了辣椒就想吃黄瓜,乱七八糟的胡搞,无明颠倒,这种行为,‘日积月深',一天一天积的很多,愈造愈深,愈深他愈造,所以堕鬼道。 
 
十、地狱法界 
 
地狱忧苦,无门自钻; 
 
起惑造业,受报循环。 
 
地狱是最不快乐的一个地方,你们谁愿意到那个地方去旅行,我可以保证你即刻就到。怎么样呢?你‘愁一愁,地狱游一游;笑一笑,就老返少;哭一哭,地狱有个小黑屋。'你若是忧愁,这就种地狱的因。你若是笑,就种天堂的因。‘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所以说,你能常常地笑,就老了也像年轻人一样。哭,这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总而言之,地狱没有快乐的,是忧苦的。‘无门自钻':本来地狱没有门,地狱这个门是自己开的,你就硬往里钻,钻不进去也要钻。‘受报循环':为什么到地狱去啊?因为不明白了,所以就造出一些个恶业来了,你造了什么恶业,就受什么果报,丝毫都不会错的,这就是循环无端的。 
 
十界一心,不离当念; 
 
能觉此念,立登彼岸。 
 
‘十界一心':菩萨、佛、声闻、缘觉,这是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六凡法界。合起来,叫十法界。这十法界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从我们人现前一念心生出来的。‘能觉此念':这十法界没有离开你这现前一念,你现前的一念你要明白了,‘立登彼岸':立刻就到彼岸了,就‘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个彼岸是什么呢?就是觉悟、不迷惑了,就把无明破了。破无明,那个法身就现出来了。 
 
贪享受何必出家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开示 
 
出家人,一定要把出家的基础建立起来。出家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严守戒律。要把《四分律》、《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梵网经》等,都要背熟,统统研究明白,才够资格做个出家人。 
 
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一天到晚不是打财的妄想,就是打色的妄想,那就是‘身虽出家,心不入道',离道相差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这种出家人,只可称为佛教中的败类,不能承认他是出家人。 
 
出家人不可向这个攀缘,向那个攀缘,更不可单独一人住茅蓬,教居士们来护法。单独接受供养,这种行为不合乎佛制,若有这种行为的应该悬崖勒马,赶紧纠正,所谓: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 
 
古时,真正修道人住茅蓬,是自耕自食,绝不务外缘。因为去贪心,所以住茅蓬修行。或者闭关,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学问和德行。若是真正为修道,可以单独住,但是不可单独接受任何居士的供养,否则,将正法变成末法时代,也就是破坏佛教。 
 
现在修行人,欢喜单独住精舍。为什么?因为他不守戒律,没有人看见,犯规矩也没有人知道,能够随心所欲,没有人管,自由自在,可以说无拘无束。自己在精舍里头召来一班居士,来做个什么法会;实际是依佛穿衣,赖佛吃饭而已。 
 
有的出家人,利用居士所供养的钱,不做佛事,反而去购买华贵名牌汽车,作为私人代步的工具;或者购买电视机,天天看电视节目,而忘了作早晚课;或者购买电冰箱,保藏有营养的食物。总而言之,单于享受,贪图舒服,这种风气现在正大行其道。将佛教的苦行完全变质了,真是辜负释迦老子当初一片苦心! 
 
有人说:‘生在这个时代,应当看看电视,知道国际新闻,否则,成为盲聋之人。'你知道外面的事又怎样!知道外边事,到时候死不死吗?有人说:‘修行人,难道可免得一死吗?'你修行,到时候也一样死,可是呢?死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对没有牵肠挂肚的烦恼事,能安详而逝。你不修行,到时候也是死,可是死的糊涂,又挂南朝,又念北国,心不清净,含恨而死。这就是不同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告诉你!修行人在死的时候,来明去白,知道自己是怎样来的,又明白自己是怎样去的,清清楚楚不糊涂,没有把本来面目忘掉。不修行的人,来时糊涂,去时糊涂,糊涂一辈子,也不知为什么而来?也不知为什么而去?来从何处来?去往何处去?完全不知道。 
 
出家的目的,为了生脱死,而不是为了享受。既然出了家修行,又何必贪图物质的享受呢?有贪享受的心,又何必出家呢?所以我主张,无论是谁,愿意单独一人住小庙,那还不如还俗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还俗总比单独住小庙好得多,不会造出那么多的罪业,这一点,希望你们大家注意,为切!为要! 
 
修行人,单独住在一个地方,他的目的不在修行,而是贪图受人供养。我说这话,一定会有人不愿意听,可是呢?我不管你愿不愿意听,我是为著佛教的前途著想,所以说出令人讨厌的话。再说一次,凡是讲究享受的出家人,对于修持方面,根本谈不到。不过是挂著假名而已。希望道友互相勉励,互相警策,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事,睁著眼睛说瞎话。 
 
出家人要诵三经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开示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 
 
万佛圣城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背诵这三部经典,最低限度能背诵《楞严经》;或者会背两部,或者会背三部,更为理想。可是要了解经义,不可囫囵吞枣,如果不求甚解,是无有用处。你若是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么才没有白作佛教徒一场。 
 
释迦牟尼佛在三十岁时,于菩提树下证得正觉。在二十一天的时间,于定中为法身大士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内,说明了宇宙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六十二岁时,因为阿难尊者注重多闻,忽略修持,不幸被魔登伽女梵天咒所困,险破戒体。佛用〈楞严咒〉救阿难尊者脱离女难,于是为他说出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乃是显明理论,由此道理,可以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触类旁通,定能智慧如海。 
 
佛在七十二岁时,在灵山法华会上,为大罗汉、大菩萨演说‘唯一佛乘'的道理,也就是成佛的道理。当时小乘人回小向大,得佛授记,将来成佛,所以说这部《妙法莲华经》,这是成佛的经典。 
 
出家人,如果能像读书那样来读经典,那么,三藏十二部很容易背熟。可是出家之后,认为这样就够了,或者念佛,或者参禅,或者学教,或者持戒,或者想学密,所以就不读经典了,因为忽略读经的重要性,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这是佛教之不幸,如果再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念,那么,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四大道场在美加 
 
在中国有四大道场: 
 
(一)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 
 
(二)四川省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三)安徽省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浙江省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法界佛教总会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四个道场,作为弘扬佛法的根据地。 
 
(一)在万佛圣城为观音菩萨道场;以观世音菩萨为主,以地藏王菩萨为副。 
 
(二)在洛杉矶为地藏菩萨道场;以地藏王菩萨为主,以观世音菩萨为副。 
 
(三)在西雅图为普贤菩萨道场;以普贤菩萨为主,以文殊师利菩萨为副。 
 
(四)在温哥华为文殊菩萨道场;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主,以普贤菩萨为副。 
 
四大菩萨来到西方国家,助佛扬化,令佛教发扬光大。人人能信仰佛教,就能消灭贪、嗔、痴三毒之心;无贪、无嗔、无痴,心地光明,世界会和平,永无战争。 
 
如果有人想朝拜文殊师利菩萨,请到温哥华;想朝拜普贤菩萨,请到西雅图;想朝拜观世音菩萨,请到万佛圣城;想朝拜地藏王菩萨,请到洛杉矶。希望佛教徒要有虔诚的心,恭恭敬敬朝拜四大菩萨,用功学习佛法。 
 
出家乃是大丈夫事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开示 
 
‘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呢?既没有男女的娱乐,不能跳舞,也不能狂欢。那么,想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苦,这样的锻炼,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所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家要有心理准备:出家是为著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所以出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就是将相也办不到,所以说‘出家乃是神圣的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讥为蛀米虫。所谓: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你们看古代高僧大德,都是从苦行中得到悟境,没有一位祖师从享受中得到开悟,把《大藏经》找遍了,也找不到一位。 
 
我们要有忍耐心,才能得到法喜充满的利益;要有刻苦心,才能得到开悟的智慧。不可与佛道相违背,要摄心专意地用功,把心念摄收回来,不要打妄想,也就是将心猿意马管住,不要教它向外奔驰。 
 
出家修道,首先要除贪、破嗔、灭痴。将这三毒清理干净,智慧自然就会现前。要如何能扫干净?就是用‘戒、定、慧'三学作为工具;戒能治贪,定能治嗔,慧能治痴,所以出家人称为‘沙门'。沙门翻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人人没有贪嗔痴,世界就会和平。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