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哲理故事
本文摘要:罗汉前因谤圣贤,今世酬债十二年 从前北印度的宾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圣者,他的名字叫离越,从小就彻底看破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而出家学道,并长期住在深山中的岩洞里,精进修持苦行,不久即证得六神通自在的大阿罗汉道。 离越成道之后,还是继续住山修行。
罗汉前因谤圣贤,今世酬债十二年
 
从前北印度的宾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圣者,他的名字叫离越,从小就彻底看破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而出家学道,并长期住在深山中的岩洞里,精进修持苦行,不久即证得六神通自在的大阿罗汉道。
 
离越成道之后,还是继续住山修行。因此,很多远近爱好修道的人,都入山来拜他为师。他以神通观察弟子的根机,对症下药,数百名的弟子受到他的指导,都前后证得阿罗汉道。众弟子成道之后,均到各地去弘法利生。到后来,只留老阿罗汉自己独居在山中修行。
 
有一天,离越老阿罗汉利用空闲的时间,整理山洞,他看见自己一件百衲僧衣,退成淡白的颜色,想把他再染成灰色。他便向山中寻找能够染衣的草根和树皮,来充当染料,并将僧衣放在锅里,然后用烈火烧煮。
 
当老阿罗汉开锅用柳枝翻搅时,发现锅中那件百衲僧衣,竟变成牛皮,草根和树皮也作起怪来,皆变成牛肉,染料的水也变成红血水,而且牛肉的气味特别重。老阿罗汉惊愕道:“我的业障来了!因果业报真是不可思议,世间造口业和恶意的人,均逃不出因果报应的追踪,且看即刻便有业报来到。”
 
这时,忽然有一个粗暴的农夫匆匆追来,大声喊道:“喂!和尚,你这个出家人今天大开杀戒,山里许多山猪、山羊还吃不够,连我的耕牛也杀了。我早上才牵牛到山边吃草,不多时就不见了,到处都找不到,原来是你这个和尚偷来把它杀掉。”
 
农夫把全锅的证据带走,并且气愤愤地逼着老阿罗汉离越去见国王。古代人事简单,没有设置法庭和法官,一旦人民有了事故,就去请求国王裁判。宾国王问农夫何事?农夫即将经过情形向国王申诉。国王问离越有什么话说?老阿罗汉回禀国王说:“大王!这是我的业报,贫僧无话可说。”
 
国王说:“被告既不申辩,又有铁证在前,偷盗罪难辞。出家人破杀戒,又犯偷盗罪,违犯了佛教的根本大戒,戒律和法律均所不许,绝对无法容恕!”因此离越阿罗汉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十二年总计有四千三百八十天之久,离越老阿罗汉在监狱中,每天除了修持佛法以外,还担任清洁环境,扫除厕所等工作。晚上则端身静坐不卧,他的慈悲忍辱,深受狱官和狱卒的称赞佩服。
 
到了刑期届满那天,过去在山中修行,先后得道的弟子,均不约而同的想念师父。这数百名的阿罗汉,均运用自己的神通观察,知道恩师被冤枉坐牢十二年,大家均以神通飞腾来到王宫,在空中大鸣天鼓,为师父申冤,责备国王失察,误听农夫诬谤,委屈圣师坐牢十二年。
 
国王大为惊惧,亲自前往监狱释放,并忏悔一时失察的罪过。离越老阿罗汉走出狱门,即飞上空中,放大光明,作种种神变。一时化身无量,又合成一个大身遍满虚空;忽然将虚空变成大海,又变成大火,自身在烈火中入定;忽又火息山现,自身在山石中,出入无碍等神通变化。
 
这时,数百名阿罗汉要惩诫国王办事不明,老阿罗汉阻止说:“不可对国王无礼,这是我的业报,不能埋怨他人。”老阿罗汉离越尊者,即向大家宣说他宿世所造的因缘:“我在过去世中,曾出生为农夫。一日走失一条牛,入山寻觅,看见山洞中有一位出家人在修行,我那时失察,误以为牛是被他所藏匿,因为当时山中并无他人。我即恶心毒口扰乱他一天十二小时,要把他驱逐出山,送交国王拘禁于监狱之中。当时我造业十二小时,如今酬债十二年冤狱,好像借钱生利息,日期越久利息越多,我今生偿还所加的利息,是当时造业的八千多倍。至心修善作功德,都是施一得万的福报;恶口造业拨弄是非,也是由一得万倍的业报。稍微的差误,就会遭受无量无边的惨苦!”
【】【】【】【】【】【】
星云大师: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0
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俩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外出时,丈夫衣不蔽体,也只好待在洞里。一天,风闻佛陀率领弟子们到附近托钵乞化,夫妻俩就商量:"我们过去不知道布施种福田,才会落到今天这样穷困的地步,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佛陀来此教化,怎么可以坐失这样大好布施的机会呢?"
 
说着说着,妻子深深叹息:"这个家几乎一无所有,我们拿什么去布施呢?"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图片来源:资料图)
 
丈夫想了想,毅然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错失这个机会。我们如今唯一尚称完整的东西就只有这条衫裤,我们就拿它供养佛陀吧!"
 
夫妻俩于是欢欢喜喜地把唯一的衫裤布施出来,顿时使佛陀的弟子们颇感为难。大家把这条裤子传来推去,一个个掩鼻而避,最后还是阿难尊者拎着这条裤子来到佛陀面前请示:"佛陀,这条裤子实在不能穿,还是丢掉吧?"
 
佛陀慈祥地垂训:"诸弟子不可以这样想,穷人的布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就拿来给我穿吧!"
 
阿难心下惭愧,捧着裤子和目犍连一起到河边清洗,谁知道裤子刚一浸水,整条河立刻波涛汹涌,暴涨暴落。目犍连一急,就运起神通把须弥山搬来镇压。压了又压,还是无法平息波涛,两人只好赶回来禀告佛陀。这时候,佛陀正在用斋,就轻轻拈起一粒米饭对他们说:"河水翻涌,是因为龙王赞叹贫人能够极尽布施的愿心,你们把这粒米饭拿去,就可以镇住了!"
 
阿难觉得奇怪,就问:"佛陀,那么大的须弥山都压不住,这么小的一粒米饭怎么可能镇压住那样的狂涛巨浪呢?"
 
佛陀笑着回答:"你们拿去试试再说吧!"
 
阿难和目犍连半信半疑地将这粒米饭丢进河里,河竟然一下子就风平浪静了。两人深觉不可思议:难道一座须弥山的力量反而比不上一粒米饭吗?回来后立刻请教佛陀。佛陀开示道:"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一粒稻穗从最初的播种起,经过灌溉、施肥、收割、制造、贩卖……累积了种种的力量与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蕴含的功德是无量的,正如同那件裤子是贫苦夫妇唯一的财物、全部的家当,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无限的!四海龙王懂得一粒米的功德与裤子的功德一样大,都由虔诚一念引出,所以赶紧退让称善。由此可见,只要虔诚一念,则小小一粒米、一条衫裤的力量,都可以与千千万万座须弥山相等!"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写成一首偈,来警示天下的众生:"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
 
《吓人啊,平地起骨堆》
名言之中,十法界的有情尊卑有序,下者对上者恭敬才合乎天理,如果下者歧视上者,那就会以大不敬而陷入罪恶的深渊。僧伽证悟了甚深法性,相续清净,凡夫没有证悟甚深法性,相续杂染,前者为尊,后者为卑,大家应当知道,不清净者恭敬清净者,才能趣入清净。不清净者轻慢、毁谤清净者,那就会增上罪业的染污。从缘起上来说,只有这样上升和堕落的两种。有智慧的人如果想上升,就应当对圣僧恭敬合掌。有些现代凡夫没有智慧,对僧宝不恭敬还自以为聪明,实际上只是不知取舍而毁坏自己的愚者。
 
再说圣僧是殊胜引导,因为如圣僧在登地见法性之后,能够在一个刹那之中度化一百个众生,所以他具有引导能力,是具慧眼的导师,能引导我们趣入涅槃,因此对他顶礼就具有大义,对他顶礼,就会被他的慈悲和智慧摄持而能趣入涅槃。
 
我们以公案来说明:
 
《四分律》上说,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是优填王的大臣,因为他很精进苦行,优填王就放他出家,后来就证了阿罗汉果。他所在的寺院,离城市有二十里,优填王每一次出城,都要去参礼他。
 
有一些奸臣,见到宾头卢尊者不起来迎接,就怀着恶心在优填王旁边说坏话,优填王听信了奸臣的话,想要杀掉宾头卢尊者。后来,宾头卢尊者见到优填王来了,在他要进门时,尊者赶紧下床走了七步,去迎接国王。国王发脾气说:“大德,你一向是很难动的,今天怎么离开床,想迎接谁呀?”宾头卢尊者说:“国王,你上一次是好心来,所以我没有起来迎接。今天你是怀着恶心来,我不起来迎接,一定会被杀。”(尊者不是怕被杀,而是悲愍国王造下杀阿罗汉的五逆重罪。)这时候国王很惊叹,就说:“弟子愚痴,听信了奸臣的谣言,有眼不识凡圣。”他就在尊者前求忏悔,这样虽然免了地狱之报,但是宾头卢尊者授记,以圣僧起来迎接的缘故,再过七天他一定会失去王位。正如授记那样,果然七天以后,优填王被邻国兴兵抓走,在十二年当中,他的脚被锁住,一直囚禁在监狱里面。
 
襄州石门寺的蕴聪禅师,住在石门时,喜欢收集古人的墨迹。当地太守来寺院时见过这些墨迹,以后太守叫人来借过三次,禅师都没有答应。太守发怒,叫人把禅师抓去,重重责打。禅师回来时,僧人们在路边迎接,首座向前对禅师问讯说:“太守无缘无故屈辱和尚。”禅师用手指着地上说:“平地起骨堆。”随手就涌起一堆,高度有三尺。太守听到这件事情,就叫人消了三次,三次都重新涌出来,太守非常害怕,早晚都心神不悦,不到一个月,太守全家全部死光。
 
 
人不过就是这样,到底好在哪里呢?
0
通灵佛教网
从前拘睒弥国有个名摩因提的人,生有一个端正美丽的女儿,愿意送来侍奉佛陀。佛问他说:“你以为你的女儿很好吗?”他回答说:“从头至足,周身观察,没有哪处不好。”佛说:“糊涂啊!这是凡夫肉眼所见。以我观察,从头至足,没有一处是好的。你看她头上有发,发就是毛,那些象、马的尾巴也都是这样。头发下面是髑髅,髑髅就是骨头,和屠场中的猪头骨差不多。头中有脑髓,脑髓就象烂泥,臊臭难闻,溅到地上,谁敢去踩。眼睛就像水池,流出来的都是泪水。鼻中有鼻涕,口里有唾液。腹藏肝肺,都很腥臊。肠谓膀胱,盛满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挛皮缩,全靠气息。行动起来,如同木人,由机关操作。操作过后,解剖身体,节节相离,首足狼籍。人不过就是这样,到底好在哪里呢?”
 
 
牛为求生流泪下跪,屠夫绝情惨遭恶报
 
原籍山东临清的李名儒,说了这么一件事。
 
在他的家乡有一位屠夫,买了一头牛。这头牛知道将被屠宰,用力抵抗屠夫的圈绳。屠夫拿出鞭子抽打,牛则放纵蛮力左右逃逸。一直到力气用尽了,屠夫才强行拖着牛前进。
 
走着走着,经过一间钱庄,这头牛忽然向着门内,弯曲膝盖跪下地来,双眼泪流不止。钱庄老板怜悯这头牛,问屠夫花了多少钱买牛,明白后竟愿意如数奉上八千钱,恳求让他为牛赎身。
 
屠夫记恨牛凶恶的挣扎抵抗,坚决不肯卖给钱庄老板。老板愿加一些利息,也不答应。屠夫说这头牛太可恶了,非得自己亲手用利刃杀了才甘心,就算是万两黄金,也不愿意卖。
 
这头牛听了这句话,突然自己站了起来,随着屠夫回去。屠夫杀牛后,将牛放在锅中煮,然后就回房就寝。到了五更天,自己起床说要打开锅子。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怎么一直没有回来,就去厨房看一看。原来屠夫已经掉入锅中,腰部以上的身体竟然和牛紧紧系在一起。
 
凡是有灵性的众生,没有不怕死的,屠夫不因为牛怕死而怜悯它,反因牛的恐惧而怨恨它,这头牛心里的怨毒,可是数倍于平常情况啊!凭着这股怨毒的厉气,屠夫的报应很快就发生了,而且是十分合宜啊!
 
先叔常见屠夫许学牵一头牛,牛见到先叔便长跪不起,先叔把它赎了,交给佃户张存看养。这头牛养了好几年,无论是驾车、犁田,都比其他牛卖力好几倍。动物尚且懂得有恩报恩,有怨报怨,为人者怎能不好好想一想!
【】【】【】【】【】
前生前世
0
 
 
 
 
掌故名家唐鲁孙最近现身说法,公开一件发生在自己家中的离奇往事。其中被鬼缠身至死的,正是他的父亲。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公开这段经过,一方面是关系人之一-他的母亲仍在世间,另一方面也怕被误会是「妖言惑众」。前几天,禁不住访者的请求,他说出这段往事,并强调不是「鬼故事」,而是「鬼的事实」。
先伯祖和先祖都是前清翰林。先伯祖是光绪三年点的翰林,先祖晚三年,是光绪六年翰林。俗语说「穷翰林」,我们家也是如此。唐家在北平一百多口,虽说出了两个翰林,但只是清高而已,生活困难。
 
于是先伯祖和先祖决定出来候补。伯祖做了京管,留北平。先祖因为和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姻亲,所以到南京去候补。做了造币厂厂长。先祖手笔好,又廉洁,别人当厂长老出事,他却做得很好,所以又兼长「官书局」、「牙厘局」、「巡防局」。每个局几百两银子,凑起来千数两银子,一半寄北平家用,一半供南京花费。
 
南京候补道台很多,其中之一叫王木斋(江苏人,词填得好,现在商务印书馆还有他的词集)是个黑候补道,因为巴结不上总督,就往先祖这种红候补道下工夫,双方常诗酒往返。
 
有一日,王木斋向先祖提起,说他有个女儿,想和先祖结个姻亲。当时先君已长得一表人才,人称「江南第一美男子」!先祖回答王木斋说,我们家是旗人,住南京时一切从汉人规矩,也许还分不出来,将来回京里规矩可多,不知道王小姐受不受得了?另外,王木斋是鳏居,只王小姐一个独生女儿,将来远嫁北平,王老太没孙女作伴,也不知受不受得了?
 
王木斋一时也没再提,隔几天往湖北出差去了。过了一个多月,王木斋回南京,见到我们家贺客拥挤、车马盈门,过来一打听,家里佣人才跟他讲:「我们少爷今天订婚。」他进门来向先祖道喜,还稍稍埋怨了几句。先祖说,王家提过一次就没再来,所以先君和别家小姐定了亲。对王家觉得抱歉,不如认王小姐做干女儿吧。第二天,王木斋带女儿和厚礼,上门来认干爹。王小姐和先君见了一面,总共也只不过一面而已。
 
先君成亲的那天,王小姐盛装而来。外婆家陪房佣人知道她的身分,先母还隔着凤冠霞披和她微微颔首为礼。王小姐则一直像和新娘斗盛似的。那天喜酒过后时间已晚,就留王小姐住在先祖母房中。夜里王小姐嚷着胸口疼,吃什么药都没效,连夜派软轿送她回王府去。
 
我们家宅第很大。有好几辕门。第二天,天刚亮,东辕门进来外婆家给新娘子送莲子茶,西辕门进来的却是王家送报丧条子,说王小姐死了。三朝那天,新娘子坐在床前梳头,忽看见王小姐打外头进来,只有上半身,看不见下半身,顺着墙流进屋里。
 
新娘子还梳着头,鬼魂就附体了。新娘子说北平话,王小姐说的是南京话。可是现在新娘子说起南京话来,闹了半天。家里护院、师爷、会念咒的、画符,都拿牠没办法。后来拿筷子搁水碗里,才说出来是王小姐。就这样闹了好久才退,以后天天来。我先君气了,就说,这与新娘子什么相干?就冲我来吧!正梳辫子呢,鬼就上了我先君身上。天天闹。
 
王木斋跑到江西龙虎山把张天师请来。张天师看了说是宿孽,是宿世的冤孽,他没法解。于是只好由外婆家、先祖、王木斋三家写表,说王小姐是先君的元配,将来我母亲生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得给王小姐,而且要永远祭念她。还到庙里去焚表。王小姐还闹,可是没那么凶了。我母亲怀孕了,怀着我姐姐。家人哄着王小姐,说别闹了!肚里的孩子是给妳的!就这样哄她、求她。
 
先君当时是个监生,想回北平兵部候补。当时兵部尚书奕谟是先君的姑丈,先君姑妈没儿没女的,就要他回京后住到姑丈家去。先君在兵部当差,做得很好。过了两个月,有一天从外头回来,女鬼就附身了。在南京我们都求着这鬼,但我姑老太是贝勒福晋,世派很盛,不但没求牠,还骂牠不要脸,我父亲就这样被鬼折磨得死了。
 
姑老太差人来报讯,家里人骑马、赶骡车到达奕谟府,只见府门口两个大火球,直滚动,牲口都吓得不敢往前。火球愈滚愈远,不见了,家人才敢前往,进奕谟府殓了我父亲的尸体,后来,家母才从南方赶去办丧事。我母亲就此守寡,生了我姐姐,我本是三房,因为二房没有子嗣,过继二房。家里一直供着王小姐的照片,每年祭祖时,总有她一份。先君遗相旁的小照片,就是她。
 
后来我长大了,我姑母家有个乩坛。有回她同我讲,若要问事,可以斋戒沐浴后,半夜十二点多去问。我问她,乩坛里是「沙盘」或是「悬盘」?我当时已是洋学生,不肯轻易迷信的。「沙盘」是中间一盘沙,两边各站一人推着木架子写。这个我不信。「悬盘」是梁上悬下一只笔,没人动它,兀自沾墨写起来,这个若让我亲眼看到,或许能信。
 
姑妈家的坛是悬盘。我想可以试试。第二天就照规矩斋戒沐浴而去,还带了一刀黄表纸,跪在垫上求指点。那支笔就写下:这件事还有人在世间,所以不可泄漏出去。我答应了。它才写出我父亲被折磨死的缘由。
 
雍正年间,苏州街上有两条巷子:伺其巷和铁瓶巷。两巷子相交。伺其巷里住了个退休相国,有个千金小姐;铁瓶巷里有个知府衙门,知府有位少爷。两府花园相连。相国府的花园连着小姐的绣楼,小姐常在里头看花赏月;知府花园连着书房,相公常在书房弹琴作诗。
 
接着,悬盘上写下几个字:「踰东墙而搂其处子」,想来两人有了情意,小姐珠胎暗结。
 
当时小姐的绣楼一般人不得进去,只有个卖花婆偶尔进去卖花。夏天卖茉莉、栀子、玉兰,冬天就卖珠花。小姐把秘密告诉卖花婆,要她想法子带打胎药进来,还给了老太婆许多银子,吩咐不可以传出去。没想到吃了打胎药,胎没打成,小姐也死了,成了冤孽;老婆子也不应该,不但没守秘,还四处张扬。
 
悬盘上说,这老婆子投胎后,就是我母亲,相公就是我父亲,王小姐就是当年那冤死的相国千金。
 
这段事足足写满十六张大张的黄表纸,看得我一身冷汗,冬天身上穿的皮袍子湿淋淋,跪垫也湿了。那悬盘再三叮咛,我母亲还在世上,绝不可泄密。我守着这段往事,极少说给人听,今天你们要问,就把这陈年往事公开了吧. 
 
不要说海枯石烂, 不要说永远爱你,这些都是谎言,
 
因为轮回中没有真爱,只有虚情假意。你看那曾经相爱的相公小姐,后世却成了索命的怨家。爱的对面就是恨,爱如纸薄, 一捅就过去了,成为恨; 恨的对面是爱, 轮回中,恨也会转化为爱,为之死去活来,就是为了偿还前世的债务。 
 
爱情不过如此。 所以做人还是守本分为好, 不要被爱情谎言所欺骗,免得以后冤家路窄, 狭路相逢.
 
 
 
 
 
欲取之,先予之”。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先“予”而非先“取”。“予”就是付出,就是给予。“予”是为了更大的“取”。小“予”往往能换来大“取”。
  
  一个商人遇到了难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请教智尚禅师。禅师说:“后面的禅院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禅师说:“那你就去到山下买一桶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的,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
  
  商人非常疑惑,但又不好违背禅师吩咐,于是犹豫半天,最后才下决心,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有一富人名徐池,与徐八的居址相近。徐池见徐八的房屋壮观华丽,千方百计想要据为己有。原本徐八并没有卖房的打算,徐池就设计引诱徐八的儿子去赌博,徐八因此破家,最后只好把房屋卖给徐池。徐八心中大恨,以致父子不睦,徐八愤闷而死。没多久,徐池的三个儿子、五个孙子都得了重病。徐池梦见他的祖先对他说:??“大祸就要临头了!你还记得不久以前得屋的经过吗?这是徐八在作祟,他还要到阴司地府告你的状呢!”徐池很恐惧,赶紧去向邑神祈祷。正要入庙时,他看见一个乞丐,显出很惊讶的样子。有人问他是什么原故,他悄悄地说:“昨夜我偶然睡在殿里,看见有人手拿状词,控告徐池引诱他儿子以致倾家荡产,没想到刚才碰到徐池来祭祷,所以觉得奇怪。”徐池一听到,心中更加害怕。不到一年,徐池就卧病不起,同样落得家破人亡。
 
 [按]因为企图得到房屋的原故,便费尽心机设谋陷害,坏人子弟,离人骨肉,定要使人倾家荡产才罢休,这样的居心真是阴险啊!从前江右赵尚书,与省元(宋代礼部试进士第一名称“省元”)常某为邻居。常某有一处风景秀丽的亭园,赵尚书便想利用自己的权势设谋占为己有,常某就写了一首诗,并附一份亭园的契据送给他。诗中这样写道:“乾坤到处是吾亭,机械从来未必真。覆雨翻云成底事,清风明月冷看人。兰亭禊事今非晋,洞口桃花也笑秦。园是主人身是客,问君还有几年春?”赵尚书得诗后,就将契据还给常某,从此不再打那亭园的主意了。比起徐池,常某可说是早知觉悟,所以能转祸为福啊??!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二、还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三、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五、磨砖作镜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六、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