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文摘要: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并菩萨摩诃萨众俱。 是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 须菩提。色无性,假性实性。 受想行识无性,假性实性。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并菩萨摩诃萨众俱。
是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
须菩提。色无性,假性实性。
受想行识无性,假性实性。
须菩提。如是乃至,
眼色,眼识。
耳声,耳识。
鼻香,鼻识。
舌味,舌识。
身触,身识。
意法,意识。
无性,假性实性。
 
复次,须菩提。色于如是三性中转,于是所行,当知是为,菩萨正行。
如是行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解无相法。苦自止息,诸相寂静。
如是所行。当知是为,菩萨正行。
如是行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若解无相法  诸苦自止息
 众相皆寂静  是菩萨所行 
 
复次,须菩提。于诸色中,闇之与明,平等依止,菩萨若能,如实了知。解入此者,诸法亦然。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于诸识中,闇之与明,平等依止。
菩萨若能,如实了知。解入此者,诸法亦然。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若法闇与明  平等性如是
 依止及解入  知已得菩提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受想行识,于三性转。
若有智者,如实了知。即于识中,不生取着。亦不现转,其心开明。
由彼于识,不生取着,心开明已。即于大乘法中,而能出离,何况声闻,缘觉乘中。
又由如是,不生取着,心开明故。不于长时,在彼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
 
复次,须菩提。色为生耶,为灭耶。
若谓色有生。彼色即无生。
若谓色无生。彼色即是,无生自性。
若复菩萨,如实了知,彼色即是,无生自性。是故于色,无生可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识为生耶,为灭耶。
若谓识有生。彼识即无生。
若谓识无生。彼识即是,无生自性。
若复菩萨,如实了知,彼识即是,无生自性。是故于识,无生可有。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言。色是我,是我所。作此说者。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须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作此说者。
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言。色是先世,因所成作。或大自在天,所化因作。或无因缘。作此说者。
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须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识,是先世因所成作。或大自在天,所化因作。或无因缘。作此说者。
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言。
色以色像为相。
受以领纳为相。
想以遍知为相。
行以造作为相。
识以了别为相。
作此说者。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言。苦不寂静。若彼色灭,此乐寂静。
作此说者,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须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苦不寂静,若彼识灭。此乐寂静。
作此说者,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言。
彼色是无。受想行识,亦悉是无。
作此说者。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言。
如佛所说。色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作是说者。
彼于一切法,即无和合,亦无乐欲。随其言说,作是知解。
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须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如佛所说。皆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作是说者。彼于一切法,即无和合,亦无乐欲。随其言说,作是知解。
我说彼是,外中之外。愚夫异生,邪见分位。
 
复次,须菩提。若复有人,计色为有。取着于色,有所生起。随言说转。
又复,计色为有。即于彼色,杂染依止。有相随转。
又复,计色为有。即于彼色,修习净法。成立随转。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复有人,计识为有。取着于识,有所生起。随言说转。
又复,计识为有。即于彼识,杂染依止。有相随转。
又复,计识为有。即于彼识,修习净法。成立随转。
 
复次,须菩提。若诸菩萨,计色为有。于彼色中,有断有知。于大乐行,言说成办。随有所转。
又诸菩萨,计色为有。于彼色中,有断有知。表示成办,随有所转。
又诸菩萨,计色为有。于彼色中,以能了知,白法具足。谓于诸法,得自在已。于大乐行,而能随转。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诸菩萨,计受想行识为有。于彼识中,有断有知。于大乐行,言说成办。随有所转。
又诸菩萨,计识为有。于彼识中,有断有知。表示成办,随有所转。
又诸菩萨,计识为有。于彼识中,以能了知,白法具足。谓于诸法,得自在已。于大乐行,而能随转。
 
复次,须菩提。若复有人,于色中色,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不能如实,平等观者。
即于色中,我有所得,若于色中,我有所得。即于色中,我见有所得。
若于色中,我见有所得。即于色中,众生见有所得。
若于色中,众生见有所得。即于色中,彼众生见,而无所得。
若于色中,彼众生见,无所得时。即彼众生,亦无所得。
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复有人于识中,识所有分量。
于苦中苦,所有分量。不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识中,我有所得,若于识中,我有所得。即于识中,我见有所得。
若于识中,我见有所得。即于识中,众生见有所得。
若于识中,众生见有所得。即于识中,彼众生见,而无所得。
若于识中,彼众生见,无所得时。即彼众生,亦无所得。
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复次须菩提。若复有人,于色中色,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我无所得。
若于色中,我无所得。即于色中,我见无所得。
若于色中,我见无所得。即于色中,众生见无所得。
若于色中,众生见无所得。即于色中,彼众生见而有所得。
若于色中,彼众生见,有所得时。即彼众生,亦有所得。
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复有人于识中,识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识中,我无所得。
若于识中,我无所得。即于识中,我见无所得。
若于识中,我见无所得。即于识中,众生见无所得。
若于识中,众生见无所得,即于识中,彼众生见,而有所得。
若于识中,彼众生见有所得时。即彼众生,亦有所得。
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不能如实,平等观察。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故。
即于色中,色而有所得。
若于色中,色有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有所得。
若于色中,色见有所得。即于色中,众生有所得。
若于色中,众生有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有所得。
若一切有所得时。即一切无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须菩提。若人于,受想行识中。不能如实,平等观察。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故。即于识中,识而有所得。
若识中,识有所得。即识中,识见有所得。
若识中,识见有所得。即识中,众生有所得。若识中,众生有所得。即识中,一切有所得。若识中,一切有所得时。即一切无所得。
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
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于色中,众生无所得。
若于色中,众生无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无所得。
若于色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
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大乘法中,不能出离。何况声闻,缘觉乘中。
须菩提。若人于受想行识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识中,识而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见无所得。
若识中,识见无所得。即识中,众生无所得。若识中,众生无所得。即识中,一切无所得。若识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大乘法中,不能出离。何况声闻缘觉乘中。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于诸色中,随其言说。即生取著,作用而行。如是行者,是行有身见,亦复行于有爱。
若或离有寻求,而有所行。是于色中,不了知相。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于诸识中,随其言说。即生取著,作用而行。如是行者,是行有身见。亦复行于有爱。
若或离有寻求,而有所行。是于识中,不了知相。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于诸色中,随其言说。不生取着,不作用而行。是不行有身见。亦复不行有爱。离有寻求,亦无所行。是于色中,善了知相。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于诸识中,随其言说。不生取着,不作用而行。是不行有身见。亦复不行有爱。离有寻求,亦无所行。是于识中,善了知相。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能具三种心种子缘,而摄受者。是为净法。何等为三。
一信解心种子。
二厌离心种子。
三不坏心种子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能具三种心种子缘,而摄受者。是为净法。何等为三。
一信解心种子。
二厌离心种子。
三不坏心种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发起三种之心。何等为三。
一无取着心。
二无和合心。
三清净心。
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彼色中,若心有生。若心无生。大生平等生。悉应如实,平等观察。由能如是,平等观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发起,三种之心。何等为三。一无取着心。
二无和合心。
三清净心。
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彼识中。若心有生,若心无生。生平等生。悉应如实,平等观察。由能如是,平等观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见有见无者。当知是菩萨,不实知解。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见有见无者。当知是菩萨,不实知解。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色,求解脱时。即于色中,其心动转。有动遍动。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难得解脱。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识,求解脱时。即于识中,其心动转。有动遍动。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难得解脱。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色,求解脱时。
若于色中,心无系着,无不系着。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善得解脱。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识,求解脱时。若于识中,心无系着,无不系着。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善得解脱。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解无相法。苦自止息,诸相寂静。如夫异生,不能如实,了知色故。即于色中,而生取着,现转覆蔽。由彼于色,生取着心,现覆蔽已。即于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又由如是,取着覆蔽因故。长时在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轮转无尽。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乃至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亦悉无性,假性实性。
须菩提。如是意识,于三性转。愚夫异生,不能如实,了知识故。于识等中,而生取着,现转覆蔽。
由彼于识,生取着心,现覆蔽已。即于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
又由如是,取着覆蔽因故。长时在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轮转无尽。
 
复次,须菩提。如是色于,三性中转。
若有智者,如实了知。即于色中,不生取着。亦不现转,其心开明。由彼于色,不生取着,心开明已。即于大乘法中,而能出离。
何况声闻,缘觉乘中。
又由如是,不生取着,心开明故。不于长时,在彼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中推求于色,无所得时。色即一切,都无照发。色无照已。即于色法,平等性中,如实了知。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推求于识,无所得时。识即一切,都无照发。识无照已。即于识法,平等性中,如实了知。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推求无异法  物境无照心
 智了于法性  此即得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善解无性法者。即于色中,色修作具足。而于色界,亦无所动。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若于识中,善解无性法者。即于识中,识修作具足。而于法界,亦无所动。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智善解无性  修作悉具足
 亦不动法界  即得一切智 
 
复次,须菩提。色中无义,无句义,大义。菩萨摩诃萨,若能如实,正了知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识中无义,无句义,大义。
菩萨摩诃萨,若能如实,正了知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无义无句义  大义亦复然
 菩萨善了知  速得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贪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寻求贪。
二遍寻求贪。
三分别贪。
四贪。
五大贪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贪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寻求贪。
二遍寻求贪。
三分别贪。
四贪。
五大贪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贪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
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贪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
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嗔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寻伺嗔。
二遍寻伺嗔。
三分别伺嗔。
四嗔。
五大嗔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嗔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寻伺嗔。
二遍寻伺嗔。
三分别伺嗔。
四嗔。
五大嗔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嗔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
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嗔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
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痴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动乱痴。
二动乱相痴。
三无动乱相痴。
四痴。
五大痴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痴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动乱痴。
二动乱相痴。
三无动乱相痴。
四痴。
五大痴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痴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
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痴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
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慢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多闻慢。
二高胜慢。
三增上慢。
四慢。
五大慢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慢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多闻慢。
二高胜慢。
三增上慢。
四慢。
五大慢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慢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
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慢已。
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
若识自性,无所得时。
即识中,识亦无所得。
若识中,识无所得时。
即识中,识而有所得。
若识中,识有所得者。
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
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五种见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自性颠倒见。
二有见。
三诬谤见。
四见。
五大见。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五种见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自性颠倒见。
二有见。
三诬谤见。
四见。
五大见。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若能舍离,此五见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
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若能舍离,此五见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
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五种疑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法疑。
二诸趣苦疑
三佛菩萨法寂静疑。
四疑
五大疑。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五种疑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
一法疑。
二诸趣苦疑。
三佛菩萨法寂静疑。
四疑。
五大疑。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若能舍离,此五疑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
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若能舍离,此五疑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
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若有所求。或于色中,有所说法。或于色中,清净身语意业。
乃于彼色,如言所说,如所称赞。以如是求故。如是说法故。如是清净,身语意业故。而是菩萨摩诃萨,于彼色中,返求于苦。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正说法。不能清净,身语意业。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虽求于色。色中说法。色中清净,身语意业。而于色中,不如言如说。不如所称赞。以不如是求故。不如是说法故。不如是清净,身语意业故。
菩萨摩诃萨,能于色中,如是求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正说法。能于色中,清净身语意业。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若有所求。或于识中,有所说法。或于识中,清净身语意业。乃于彼识如言如说,如所称赞。以如是求故。
如是说法故。如是清净,身语意业故。而是菩萨摩诃萨,于彼识中,返求于苦。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正说法。不能清净身语意业。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虽求于识。识中说法。识中清净,身语意业。而于识中,不如言如说。不如所称赞。以不如是求故。不如是说法故。不如是清净,身语意业故。
菩萨摩诃萨,若于识中,如是求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正说法。能于识中,清净身语意业。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于彼色法起信解时。即二中二而有所得。谓所信解色,及能信解色。是菩萨摩诃萨,乃于色中,随所信解说能信解。随能信解说所信解。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不正说法。何以故。
须菩提。以所信解色,与能信解色,无有异相。
须菩提。若于色中,能所信解,有异相者。即一切众生,种种信解。平等法中,有差别相可见可得。即非梦等,无所缘信解可得。由是愚夫异生。于诸色中,而起实见。不与无分别信解,如理相应。
须菩提。若于色中,无所信解转者。是故一切众生,种种信解而悉平等。于所信解中,无差别相可见可得。即如梦等,无所缘信解,而有所得。由是愚夫异生。于诸色中不起实见。即与无分别信解,如理相应。是故应知,能信解色与所信解色,无有异相。诸菩萨摩诃萨,当如是见。如是见者,即无异相可见。乃于色中随能信解所起。即是所信解。此中所说,是义明显。
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观者。诸有所说,是为正说。由如是故。当知色中,能所信解二法和合。离能无所非不有故。诸菩萨摩诃萨,先于能信解色想如实而观。
次复于二色想,亦如实观。如是观已,即于一切色,悉无所得。若一切色,无所得时。即色中动乱,而有所得。
若色中动乱,有所得时。即色动乱相,而有所得。若色动乱相,有所得时。即色动乱法,有所合集。
色动乱法,有所集故。即彼色中,无动乱平等法,而有所集。诸菩萨摩诃萨,若于如是,如前所说色中。所有动乱,及无动乱法。不合集者。即于色中,无彼动乱法,及无动乱平等法而为依止。即当修集一切佛法。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诸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如是,善开觉时。诸有所说,是为正说。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于彼识法起信解时。即二中二而有所得。谓所信解识,及能信解识。是菩萨摩诃萨,乃于识中,随所信解说能信解。随能信解,说所信解。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不正说法。何以故。
须菩提。以所信解识,与能信解识,无有异相。
须菩提。若于识中,能所信解,有异相者。即一切众生,种种信解。平等法中,有差别相可见可得。即非梦等无所缘,信解可得。由是愚夫异生。于诸识中,而起实见。不与无分别信解,如理相应。
须菩提。若于识中,无所信解转者。是故一切众生,种种信解,而悉平等。于所信解中,无差别相可见可得。即如梦中,无所缘信解,而有所得。由是愚夫异生。于诸识中,不起实见。即与无分别信解,如理相应。是故应知,能信解识,与所信解识,无有异相。诸菩萨摩诃萨,当如是见。
如是见者,即无异相可见。乃于识中,随能信解所起。即是所信解。此中所说是义明显。
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观者。诸有所说,是为正说。由如是故。当知识中,能所信解,二法和合。离能无所,非不有故。
诸菩萨摩诃萨,先于能信解识想,如实而观。次复于二识想,亦如实观。如是观已。即于一切识,悉无所得。
若一切识,无所得时。即识中动乱,而有所得。若识中动乱,有所得时。即识动乱相,而有所得。
若识动乱相,有所得时。即识动乱法,有所合集。识动乱法,有所集故。即彼识中无动乱。平等法而有所集。
诸菩萨摩诃萨,若于如是,如前所说识中。所有动乱,及无动乱法。不合集者。即于识中,无彼动乱法,及无动乱。平等法而为依止。即当修集一切佛法。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诸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如是,善开觉时。诸有所说,是为正说。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慈法。何等为五。
一摄受正法慈。
二摄受世间诸乐慈。
三摄受出世胜妙乐慈。
四慈。
五大慈。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慈法。何等为五。
一摄受正法慈。
二摄受世间诸乐慈。
三摄受出世胜妙乐慈。
四慈。
五大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悲法。何等为五。
一无取着悲。
二和合悲。
三离散悲。
四悲。
五大悲。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悲法。何等为五。
一无取着悲。
二和合悲。
三离散悲。
四悲。
五大悲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喜法。何等为五。
一正法清净不坏随喜摄受喜。
二世间诸乐不坏随喜摄受喜。
三出世妙乐不坏随喜摄受喜。
四喜。
五大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喜法。何等为五。
一正法清净不坏随喜摄受喜。
二世间诸乐不坏随喜摄受喜。
三出世妙乐不坏随喜摄受喜。
四喜。
五大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舍法。何等为五。
一蠲除诸不正见及诸杂染舍。
二远离一切过失蠲除诸杂染舍。
三摄聚一切功德蠲除诸杂染舍。
四舍。
五大舍。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舍法。何等为五。
一蠲除诸不正见及诸杂染舍。
二远离一切过失蠲除诸杂染舍。
三摄聚一切功德蠲除诸杂染舍。
四舍。
五大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誓愿施。
二财及无畏施。
三法施。
四施。
五大施。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誓愿施。
二财及无畏施。
三法施。
四施
五大施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持戒波罗蜜多。何等为五。一饶益有情戒。
二定法戒。
三无漏法戒。
四戒。
五大戒。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持戒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饶益有情戒。
二定法戒。
三无漏法戒。
四戒。
五大戒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忍辱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耐怨害忍。
二安受苦忍。
三谛察法忍。
四忍。
五大忍。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忍辱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耐怨害忍。
二安受苦忍。
三谛察法忍。
四忍。
五大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精进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解说读诵思惟精进。
二远离一切过失精进。
三摄聚一切功德精进。
四精进。
五大精进。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精进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解说读诵思惟精进
。二远离一切过失精进。
三摄聚一切功德精进。
四精进。
五大精进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禅定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善解不离文字定。
二善离文字最初清净世间定。
三出世间定
。四定。
五大定。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禅定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善解不离文字定。
二善离文字最初清净世间定。
三出世间定。
四定。
五大定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善解不离文字定所依止慧。
二善离文字最初清净世间定所依止慧。
三出世间定所依止慧。
四慧。
五大慧。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等为五。
一善解不离文字定所依止慧。
二善离文字最初清净世间定所依止慧。
三出世间定所依止慧。
四慧。
五大慧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
一听受亲近。
二承事作用学法亲近。
三修行进向亲近。
四亲近。
五大亲近。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
一听受亲近。
二承事作用学法亲近。
三修行进向亲近。
四亲近。
五大亲近。
如是亲近善知识时。菩萨摩诃萨,以解脱方便而为摄受。即能生多福。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供养如来。何等为五。
一种种赞叹恭信供养。
二以清净利养恭信供养。
三修行进向供养。
四供养。
五大供养。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供养如来。何等为五。
一种种赞叹恭信供养。
二以清净利养恭信供养。
三修行进向供养。
四供养。
五大供养。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供养如来,如理相应者。即得无边世界,诸佛菩萨,共所称赞。亦得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利养供给。成熟无量无边众生,严净佛土。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布施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若修无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施,或无相施。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布施可得。有能解脱布施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施。
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布施可得。无能解脱布施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施。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布施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若修无相施。亦速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施或无相施。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布施可得。有能解脱布施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施。
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布施,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布施可得。无能解脱,布施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施。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持戒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
若修无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持戒,或无相持戒。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有所解脱,持戒可得。有能解脱持戒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持戒。
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无所解脱持戒可得。无能解脱持戒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持戒。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持戒,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若修无相持戒。亦速圆满,持戒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持戒,或无相持戒。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有所解脱持戒可得。有能解脱持戒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持戒。
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持戒,求解脱时。无所解脱持戒可得。无能解脱持戒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持戒。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忍辱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若修无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忍辱,或无相忍辱。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忍辱可得。有能解脱忍辱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忍辱。
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忍辱可得。无能解脱忍辱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忍辱。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忍辱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若修无相忍辱。亦速圆满,忍辱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忍辱,或无相忍辱。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有所解脱忍辱可得。有能解脱忍辱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忍辱。
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忍辱,求解脱时。无所解脱忍辱可得。无能解脱忍辱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忍辱。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精进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精进,或无相精进。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精进可得。有能解脱精进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精进。
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精进可得。无能解脱精进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精进。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精进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精进。亦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精进,或无相精进。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精进可得。有能解脱精进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精进。
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精进,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精进可得。无能解脱精进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精进。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禅定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禅定,或无相禅定。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禅定可得。有能解脱禅定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禅定。
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禅定可得。无能解脱禅定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禅定。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禅定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若修无相禅定。亦速圆满,禅定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禅定,或无相禅定。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有所解脱禅定可得。有能解脱禅定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禅定。
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禅定,求解脱时。无所解脱禅定可得。无能解脱禅定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禅定。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能与般若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若修无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般若,或无相般若。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有所解脱般若可得。有能解脱般若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有相般若。
若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无所解脱般若可得。无能解脱般若可得。何以故。谓色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修无相般若。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能与般若波罗蜜多,如理相应者。若修有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若修无相般若。亦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须菩提。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般若,或无相般若。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有所解脱般若可得。有能解脱般若可得。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有相般若。
若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行般若,求解脱时。无所解脱般若可得。无能解脱般若可得。何以故。谓识自性无所得故。本性无所得故。观诸如来,亦无所得。本性无所得故。如是修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修无相般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空三摩地。
须菩提。云何是色中空三摩地。
菩萨摩诃萨,谓于色中观无性空。性空亦然。本性空亦然。诸所缘事。皆当安住,心一境性。此即是为色中空三摩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如是如实了知,空三摩地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无相三摩地。
须菩提。云何是色中无相三摩地,菩萨摩诃萨,谓于色中观无性空。性空亦然。本性空亦然。若能如是,诸作意灭。即于色中,观无性相。有性相亦然。有性无性相亦然。如是乃得无性相,离识随逐。有性相亦然,离识随逐。有性无性相,亦然离识随逐。故能安住,心一境性。此即是为色中,无相三摩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如是如实了知,无相三摩地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无愿三摩地。
须菩提。云何是色中,无愿三摩地。菩萨摩诃萨,谓于色中得空无相三摩地已。即于色中观无性相。而不随逐,所缘行相,有性相亦然。而不随逐,所缘行相。有性无性相亦然,而不随逐所缘行相。故能安住心一境性。此即是谓色中,无愿三摩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如是如实了知,无愿三摩地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无常,何等为三。
一不实义。
二破坏义。
三有垢无垢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无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是苦。何等为三。
一无取着义。
二三种相义。
三相续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行是苦。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法无我。何等为三。
一无性无我义。
二有性无性无我义。
三本性清净无我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诸法无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三种义,涅槃寂静。何等为三。
一色中无性毕竟寂静义。
二有性无性寂静义。
三本性清净寂静义。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当了知,有三种义,涅槃寂静。
佛说此经已。诸菩萨摩诃萨。尊者须菩提。及诸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