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句经》
本文摘要:《佛说法句经》1卷 法尊菩萨,吴支谦,竺佛念译 融心第一 诸菩萨融心觉序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胜积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慧菩萨。观世音菩萨。决定慧
《佛说法句经》1卷
法尊菩萨,吴支谦,竺佛念译
融心第一
诸菩萨融心觉序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胜积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慧菩萨。观世音菩萨。决定慧菩萨。弥勒菩萨。三世辩菩萨。常住愿菩萨。势力自在菩萨。无起作菩萨。常慈菩萨。常视一相光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宝明。与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百千万人。复有无量天龙夜叉。护法善神。及余他方无数菩萨。皆悉集会。
宿缘第二
不坏诸法菩萨说宿缘品第二
于是。众中有菩萨。名不坏诸法宝明。承佛神力。前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昔,然灯佛所,出家学道。彼时名字,等贤比丘。
尔时世尊。即授于我,今菩萨记。号曰不坏诸法。
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授我,号为宝明。唯愿世尊。说此宝明,名字所以?
佛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大众,求大乘者。说斯决定大乘,微妙要法。及汝名字,金刚语句。
尔时大众,奉教而听。佛告宝明菩萨。善男子。汝且观此,诸佛名字。为是有耶?
为是无耶?
为有实耶?
为无实耶?
善男子。若名字是有。说食与人。应得即饱。若得即饱。一切饮食。则无所用。何以故。说食寻饱,不须食故。若名字无者。定光如来,不授我记,及汝名字。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
善男子。当知字句。其以久如。以其如故。授记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无。
善男子。若名字空者。于诸毁呰,诽谤讥呵,及以赞誉,不应嗔喜。何以故。诽谤毁訾,及以赞誉。二俱空故。
实际第三
观声性空证实际品第三
善男子。若遇如上境界。应作是念。此音声者,为大为小。青黄赤白。从何方来。今来骂我。著我何处。形相何似。上下谛观。都无所得。若无所得。不应生于,嗔喜之心。作是观已。坚持不舍。当知不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观音声性空。证于如故。譬如有人,夜想飞空。及其睡时,见身飞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观声性空,必得空证。乃知音声,但诳耳根。如无实体。
菩提第四
观三处空得菩提品第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观三处。内外中间。是为三处。于三处中。无有实法。即为解脱。解脱者即菩提也。
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三处观者,为何谓也?
佛告宝明。善男子。欲知三处。当修身观。眼即为内。色即为外。心处中间。是为三处。或有众生。从无始已来。不知三事,虚之与实。妄起种种,烦恼倒惑。是以我今,教如实观。令断诸惑。
善男子。眼不自见。色不自名。心无形质。三事俱无。是故眼不自见。常处于内。色不自名。常处于外。心无形相。处无所在。善男子。眼不自见。属诸因缘。缘非见相。眼即是空。色属眼时。名色为色。若眼性空。色亦无实。何以故。从空眼见,体无实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眼是空,于内无染。知色是空,于外无著。识心是空,灭于诸行。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知眼属缘,见无自性。眼终日见。犹为无见。色性属眼,而不自名。终日名,犹为无名。
善男子。以斯空眼,常看空色。内外遍观,心不可得。常求诸色,而不可满。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应作是念。若眼与色,非为空者。眼住于内,不应辨外。色住于外,不应从眼。眼是有住。色亦有住。心是无为。不应在有。何以故。有之与无,性相违故。是故当知。眼色与心,虚通无碍。
善男子。意即为内。法即为外。心处中间。意不自知。法不自名。心无形相。三事俱无。是故意不自知。常处于内。法不自名。常处于外。心无形相。实无处所。意不自知。属诸因缘。缘非知相。意即是空。法属意时,名法为法。若意性空,法亦无实。何以故。从空意知,体无性故。
善男子。知意是空。于内无染。知法是空。于外无著。知心是空。灭于诸行。知意属缘。知无自性。意终日知,犹为无知。法性属意,而不自名。名终日名,犹为无名。以斯空意,常知空法。内外遍观,心不可得。
是故菩萨,应作是念。若意与法,非为空者。意住于内,不应辨外。法住于外,不应从意。意是有住,法亦有住。心是无为,不应在有。何以故。有之与无,性相违故。是故当知。意法与心,虚空无碍。
譬如阳炎,远视似水。无智之人,为渴所逼,急走向之。转近转灭。炎边住者,知此地中,本来无水。见彼走人,知其妄相。便生嗤笑,语走人言。此中无水,但阳气耳。诳汝眼根。彼人闻已,热渴心息。色亦如是。凡夫无智,谓呼有实。为欲渴所逼,生贪求相。炽然起心,趣向奔走。色相属缘,转观转灭。证实相者,知此阴中,本来无色。本来无识。见凡夫人,贪色疾走。知其妄想。便生嗤笑。为说实法。语众人言。阴中无阴。心中无心。念中无念。但缘气耳。诳汝眼根。若有智者。闻已妄渴心息。阴界诸入,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凡夫,夜梦见身。种种光明。食百味食。复见远行。至他方所。得好衣马。侍从百万。寻尔起嗔。寻命事力。杀数千人。及其觉时。身光寻灭。亦不远行。光明色相。空无所有。梦中行者,及与事力。相杀之者,都无色相。色亦如是。一切众生。从无始已来。黑闇崖下。无明被底。长夜睡眠。处于梦宅。妄见诸色。起一切法。
善男善女。生死涅槃。相杀相害。无有穷已。一切众生,谓呼为实。得道觉者。乃知虚妄。始知生死,同涅槃相。男女诸色。本性体空。
善男子。若色如是。一切诸法,亦复如然。如空谷响。如芭蕉坚。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石女儿。如电久住。如水龟毛。如走兔角,究竟无实。诸有智者。应除诸见。如世生盲。莫分别色。若不分别。当知不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善男善女。一切众生。为诸烦恼,弊于慧因,无眼生眼想。以斯妄想,见外境界。名之为色。如起贪著。以贪著故。流转三有。如旋火轮,无有休也。
名善第五
亲近真善知识品第五
善男子。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必闻如斯,甚深要句。
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
喻善第六
二十一种譬喻善知识品第六
善男子。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眼目。示导汝等菩提路故。
善知识者是汝脚足。荷负汝等离生死故。
善知识者是汝梯櫈。扶持汝等至彼岸故。
善知识者是汝饮食。能使汝等增长法身故。善知识者是汝宝衣。覆盖汝等功得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桥梁。运载汝等渡有海故。
善知识者是汝财宝。救摄汝等离贫苦故。
善知识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离黑闇故。
善知识者是汝身命。护惜汝等无有时故。
善知识者是汝铠杖。降伏诸魔得无畏故。
善知识者是汝絙绳。椃机汝等离地狱故。
善知识者是汝妙药。疗治汝等烦恼病故。
善知识者是汝利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
善知识者是汝时雨。润泽汝等菩提身故。
善知识者是汝明灯。能破汝等五盖闇故。
善知识者是汝善标。教示汝等趣正道故。
善知识者是汝薪火。成熟汝等涅槃食故。
善知识者是汝弓箭。射杀汝等烦恼贼故。
善知识者是汝勇将。能破汝等生死军故。
善知识者是汝如来。破汝烦恼至涅槃故。
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
是故我今教汝亲近。
宝明第七
宝明听众等悲不自胜品第七
于是宝明。与诸大众。闻佛说此妙法,及善知识,甚深要法。举声号哭。泪下如雨。悲啼懊恼。不能自裁。自念我身。从旷劫已来。为善知识,之所守护。是故今日,值于如来。得闻深法。如是遇者。善知识力。非我力能。自念我等。从本已来。未曾报恩,方便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声,悲号懊恼。槌胸大哭。譬如有人。新丧父母。号悼啼泣。死而复苏。
尔时世尊。见是事已。生怜愍心。即嘘长叹。以叹息故。振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刹,皆亦大动。
普光第八
普光庄严菩萨等证信品第八
于是东方,过百千万亿,阿僧祇土。有国名宝土。佛名宝相。有菩萨名,普光庄严。见此地动,白宝相佛言。世尊。如此地动,是何瑞也?
彼佛答言。西方去此,百千万亿,阿僧祇土。有国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诸众生,说于佛法。决定大乘,报善知识恩。故现斯瑞。
普光庄严菩萨,白宝相佛言。世尊。我欲与此大众。俱至于彼,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请问彼佛,事善知识。并问深法。
宝相佛言。善男子。今正是时,宜速疾往。于是普光庄严菩萨。与无量大菩萨。各皆现身。坐宝莲花,狮子之座。放大光明,如大力士。屈身臂顷,至娑婆世界。在虚空中,湛然而住。
尔时宝明菩萨,见此光相。即白佛言。世尊。此何光相。初未曾见?
佛告大众,及宝明菩萨言。此是宝相如来所,诸大菩萨。闻我为汝,说大乘经,及善知识,现地动相。是以来到。宝明菩萨,及诸大众。闻是语已。皆大欢喜。整理衣服。侍佛左右。于是普光庄严菩萨。于虚空中。雨众宝花。雨花已讫。寻至释迦牟尼佛所。绕无数匝。合掌作礼。于一面立。
佛告,普光庄严菩萨言。善男子。汝发来时。汝之世尊,气力安否。汝涉远来,得无劳也。普光庄严菩萨,前礼佛足答言。时我世尊。常命色力,更无他也。殷勤嘱者,致问无量。
于是众中,文殊师利菩萨。谓普光庄严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远来,何所咨请?
普光庄严菩萨。白文殊师利言。大德。我承世尊,说甚深法。及善知识,所有功德。是故我来,欲有咨请。事善知识,所有功德。文殊师利言。若有咨者。宜速发问。此诸大众,愿乐欲闻。
于是普光庄严菩萨,知大众意。前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等昔来,慧力微弱。不能善解,决定大乘,深妙之义。及善知识,大有恩德。如佛前说。恩重难议。唯愿世尊,为诸大众。说于亲近,善知识法。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为诸众生,问如斯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烦恼第九
烦恼即菩提品第九
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大功德。能令汝等。于贪欲嗔恚,愚痴邪见,五盖五欲,众尘劳中。建立佛法。不起一心,得大功德。
譬如有人,持坚牢船,渡于大海。不动身心,如到彼岸。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以大愿船,处生死海。运载汝等。不动身心。到涅槃岸。
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行险路,恃托一人。善于伎艺铠杖。修有并好宝车。驾以五马。身心无畏。得达无难。善知识者,亦复如是。
法身壮大,善于方便。六度伎艺。慈悲铠杖。皆悉修有。来于大乘,驾五神通。运载汝等,得无所畏。离于三途,生死诸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楞伽宝。服甘露妙药,消除诸病。命不中夭。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依大智宝。服于法药,消烦恼病。慧命无穷。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狮子王,行诸兽中。无有怖畏。善知识者,亦复如是。若有依者。游尘劳中,亦无所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须弥山。假使八风,不能吹动。依善知识,亦复如是。八难之风,不能吹动。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金翅鸟,遍观大海。不畏诸灾。魔竭鱼难。依善知识,亦复如是。迳生死海,不畏诸魔,外道之难。
善男子。善知识者。无量功德。广欲说者。穷劫不尽。
求善第十
求善知识,不惜内外,寿命嫌疑品第十
若有智者。见善知识。应当供养。不惜身命。何况揣财,眷属妻儿。及以国城,而得吝惜。若善知识。诸有所作,种种境界。不应起于,毛发疑心。所以者何。若有疑心。不得正受,甚深法句。汝等大众。于善知识,应断疑念。
普光十一
问如来慈偈答品第十一
尔时,普光庄严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正受,甚深法句。何谓甚深?
佛言。勿作是问。若今说者。声闻缘觉,及新发意菩萨。闻说斯法,心所迫迮。断坏善根。普光庄严菩萨,白佛言。世尊。为我等辈,方便演示。与诸众生,作将来眼。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佛子善谛听 我今如实说 
一切诸法性 本来无所动
诸佛依贪嗔 如座于道场 
尘劳诸佛种 本来无所动
五盖及五欲 为如来种性 
常以是庄严 本来无所动
淫欲及邪见 并余结使等 
究竟解脱相 本来无所动
诸佛从本来 常处于三毒 
长养于百法 如成于世尊
诸法从本来 无是亦无非 
是非性寂灭 本来无所动
一切诸众生 实无有生灭 
生灭即涅槃 本来无所动
一切诸法相 从缘无起作 
起作性如如 本来无所动
一切诸文字 无实无所依 
俱同一寂灭 本来无所动
诸种布施福 于中三事空 
究竟不可得 施福如野马
若说诸持戒 无善无威仪 
戒性如虚空 持者为迷倒
若见嗔恚者 以忍为羁鞅 
知嗔等阳炎 忍亦无所忍
说诸精进业 为增上慢说 
无增上慢者 无善无精进
若起精进心 是妄非精进 
若能心不妄 精进无有虚
若学诸三昧 是动非坐禅 
心随境界流 云何名为定
森罗及万像 一法之所印 
云何一法中 如生种种见
一亦不为一 为欲破诸数 
浅智之所闻 见一以为一
若有闻此法 常修寂灭行 
知行亦寂灭 是则菩提道
若欲证此法 亲近善知识 
善学诸方便 度脱于群生
我今说此法 为摄有众生 
若无我见者 究竟无所说
此是金刚句 决了诸邪见 
一切外道辈 尽力无能坏
若有诸众生 得闻如是经 
虽在三途中 究竟清凉乐
若闻此经名 及解一句义 
必生诸佛国 何况读诵者
若有此经处 我恒在其中 
为护如是人 令得无上道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普光大众,得无生法忍。
授记十二
即为宝明授记品第十二
宝明菩萨,寻得授记。汝当来世。过八十万劫。当得作佛。号宝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时有众生。纯一大乘。更无声闻,辟支佛名。国土严净。过无量寿,百千万倍。与诸菩萨,授记已讫。便欲舍坐。
传持十三
传持品第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前白佛言。世尊。此经当来,在何等人手。以何因缘,得闻此经?
佛言。善男子。此经甚深,难可得闻。譬如金刚。一切凡夫,不能睹见。唯除帝释。此经亦尔。声闻缘觉,所不能见。唯除菩萨。譬如狮子。一切禽兽,无敢向者。唯除龙王。此经亦尔。声闻缘觉,断绝悕望。唯除菩萨。
假使有人。纯以真金,满四天下,以用布施。不如闻此经名,得福万倍。
假使有人。纯以七宝,作诸床榻。以颇梨衣,供养众生。满阎浮提界,于一劫。不如闻此经名,得福万倍。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此经者。当知是人。亲侍无数诸佛。殖众德本。乃能得闻。善男子。此经当来至于,八地菩萨之手。
不及十四
护经如眼宁丧身命不及品第十四
佛告诸大众,及宝明菩萨。汝护是经。如护眼目。宁丧身命。莫于此经,而生懈怠。若有众生。于此经中,生信心者。当知是人,真佛弟子。无有疑也。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一切大众,天龙八部,皆大欢喜。如法奉行。
 
 
 
《佛说末法分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
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
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
佛言。人有六恶,以自侵欺。何谓为六?
眼为色欺。
耳为声欺。
鼻为香欺。
口为味欺。
身为细滑欺。
意堕邪念,为邪念欺。是为六欺。
令人堕恶道中。无有出期。黠人乃谛觉是耳。
佛言。人从三可,得三苦。何谓三可?
一身渴,杀盗淫。
二口渴,两舌恶骂,妄言绮语。
三意渴,贪恚痴。用是三可故。
堕地狱,饿鬼畜生中。是为三苦。唯黠者觉之。
佛言。人有六恣。堕十八痛。何谓六恣?
眼恣入色。
耳恣入音。
鼻恣入香。
口恣入味。
身恣入细滑。
意恣入邪念。
是为六恣。亦为受亦为衰。用是故堕,十八地狱。苦痛长久。无有出期。
阿难白佛言。人有事佛受戒。能得脱是苦痛不?
佛言。有人事佛受戒。得福无量。不可譬喻者。有人事佛,堕极罪者。
阿难问佛。事佛受佛戒当得福。更得深罪。何以故。愿闻其意。
佛言。有人事佛,奉持经戒。精进不犯。得福无量。不可譬喻也。
佛言。有人事佛,受戒不持。不能精进,禅定思惟。托名事佛。专行邪业。贪求无厌。不知止足。淫妷色欲。好喜歌舞。耽于酒味。以自放恣。虽云事佛。其过难量。用是之故。长堕三涂。苦痛万端。难得免出
佛言。事佛有三辈。
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
二辈者,为天人事佛。
三辈者,为佛弟子事佛。
何谓魔弟子事佛?
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卜问是祟,解除祷祀。信有家亲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恶之对。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死堕无择地狱。受苦长久。久乃出为魔邦属。谀谄妖女。难可得度。是曹辈人。宿命余福。暂得一时。见于正道。心意瞢瞢,难晓宿。已当复更入邪见,无穷已也。是为魔弟子事佛。
何谓天人事佛?
受持五戒。行于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
何谓佛弟子事佛?
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安济之。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
佛言。吾般泥洹后千岁。魔道当兴。时世大恶。国无常主。民无常居。远方之人。当入中国。掠杀残暴。无有法则。于斯之际。像法当兴盛。
阿难问佛。何谓像法?
佛言。当来比丘,不持正法。挟妻养子。无有惭愧心。耕田种殖。以为常业。无复学问,坐禅行者。好乐俗常。以为绮雅。佯佯相看。上下雷同。拨拂相教,度世之基。迷于色欲。不畏于罪。时有知法者。为说真言。教示正法。便怀憎嫉。欲毁坏之。为立言议。抄持长短,诽谤驱踧。使其无憀。用是之故。大法转减。
阿难问佛。于是之时。颇有奉法者不?
佛言。多有事佛。亦出家者耳。但不持戒。共相嫉妒。识义者少。多不晓解。
阿难言。当尔之时。何国最恶。不信行者。
佛言。震旦之土。当有千比丘。共在大国。堕魔邦界。其中黠者。若一若两。为佛弟子耳。生六天上者。亦复少少。在魔邦者。甚多甚多。
佛言。吾般泥洹后。亦多有外学。来求吾道。度者当隐括。审悉三月。知其志能习清净行。虚寂少欲不为污行。便可受之。先授十善。满三年已。服习道意。事示犯。乃为更受二百四十戒。其为威仪之事。精进守行。皆向解脱。是弥勒所当建也。当从得度。以为应道。
阿难问佛。如佛所说。我皆顶受。宣语后人。令佛之弘法不为断绝。
佛言阿难。汝前后所受。皆以贯心。我亦知汝,有信护于佛法也。
阿难问佛。后若有人。信乐应法。至心欲求。断世违俗。以从正道。若时无明师,传教诫者。若有一人。书写戒律,授与之。便可得度,为道者不?
佛言阿难。皆当得。知禁法者。尔乃可授戒耳。不可以文字受,便为应法。何以故。佛为天上天下,之大智。天上天下之大度。天上天下之大明。不可妄传失旨。皆当明于,戒法禁律。事事委练。乃为相授耳。不明法戒,禁要之事。而妄授人戒法。违佛诚信。反用为是,大罪不小也。宜以审谛。
阿难白佛言。后末之世。若有人至心至意。厌于苦痛。欲求度脱。世无有佛。当以何济其来意?
佛言阿难。当将诣彼,明戒法者。晓习威仪,禁要之事。如是应度。度亦得度。自不明而复授彼。两迷失道。浑沌无穷竟已。何从得度脱耶。
佛言。当来有比丘。不能自净。畜妻养子。身行污浊。贪求供养。不信罪福。而望安乐。难得免脱。甚亦可伤。
阿难白佛言。如是后世。其有从道被服。皆是佛威神。其人以得,像于正真因缘。当从得脱。何缘中复不信,违佛明教。当复更若干无数劫,受苦痛耶。
佛言阿难。是皆前世无数劫。堕久苦之中。其人于苦痛之地。自悔责。愿得为善,当从得脱。缘一时自悔之,福辄得福。随来生末世。为人暂睹佛经。又能除剔头发。以为比丘。本识未械。心意犹豫。瞢瞢不了。故有污浊。多不能离俗。不遇明慧。如是当后更堕极苦之中。受无数劫罪。
佛言。诸比丘。汝以出家。舍妻子弃世行。作沙门。当修戒行。如罗汉法。宁以洋铜灌口中。下过焦烂腹肠。终不无德食人信施。
宁以利刀,截手支解身体。不以无德,受人信施。
人无德力。受人信施。当累劫堕于罪苦。久久得出。用余几末之福。得为人身。当复更还一一偿之。有作奴婢偿者。有作儿子偿者。有作父母偿者。
阿难问佛。何谓偿债?
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挝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无有怨心。勤力作务。不惮劳疲。爱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为现世,偿债奴婢也。
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毕来偿。犹有本识。故无怨恚,甘受而已。
何谓偿债儿子?
儿子致财。父母散用,无有限度。儿子心,亦无惜意。是为偿债儿子。
何谓偿债父母?
父母致财。儿主散用。父母不为爱惜。恣所当得。皆是宿识,因缘相偿故。无惜心。诸此偿债。因缘合会。对讫更散。亦无常住。明者觉之。故不为也。唯有道德。可以久保。
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儿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免脱。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
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劫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二堕失人种。累劫不复,五末之世。持宜顺行。遭值经道。不可不勤。遭值佛世。不可不谛受着心。遭值明人。不可不勤问奉受。何以故。人身难有。六情难具。才聪难得。佛难得见。经难得闻。故宜勤之。
佛言。吾般泥洹后。当有五逆恶世。当斯之时震旦土域。魔事当盛。闭塞正道。虽有经法。少有学者。设有学者。少有行者。世有比丘。少能自守清净。多有污浊。习俗之行高望游步。世人无异。求好衣服。学世辩辞。追世礼费。群党相随。以快心意。
求世名誉。教人入法。度为弟子。不教护魔。不依正道。度世之业。亦不学问。追求明智。自谓德大。不守根门。虽得为人。假时而已。自谓长久。不知大错。当后受苦无穷竟已。颠倒翻覆。在魔部众。一何痛哉。诸比丘已得人身。六情完具。睹佛经戒。勤行当行诵之。一失人本。难有复时。佛世难值。经法难闻。宜各思惟。佛说经竟。诸比丘。皆俨然坐。自思惟即得罗汉
  

相关内容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