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律三昧经
本文摘要:佛说法律三昧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奉 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及诸菩萨四部弟子。天人龙神一切大会。佛告众会。有法律三昧。菩萨学者当以和顺调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轻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识三学功德厚
佛说法律三昧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奉 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及诸菩萨四部弟子。天人龙神一切大会。佛告众会。有法律三昧。菩萨学者当以和顺调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轻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识三学功德厚薄。或以放恣失其本意。当知是辈有十二事。自堕大罪终不可悔。何谓十二?
有人学道。不得明师见闻未广,而自贡高欲求名字。谤菩萨法以为不要。妄造哗说言我师说,既已自堕复堕他人。此如猕猴毒羹之喻。但欲害彼不知还自杀。是一自烧。
有人学菩萨法藏得闻深经。未曾问师不知义趣。自用随意及以轻慢成就菩萨。是二自烧。
有人已学深经中道,更堕弟子学者。毁笑大道以为迂远。是三自烧。
有人学不深入。但欲依道全保其命。不解道理,专行谤讪深经大法。是四自烧。
有人虽学无有至意。但欲容身虚饰自可。得经好语与非其人,令到见者谄意啤呲。以为不然聚踧伪骸。造谤长短欲望其誉。是为五自烧。
有人顽闇嫉妒贤能。常怀毒心向讲法者。不惟道德,但贪利养。是六自烧。
有始入学从明师得决。不念恩德反有自功。言我自知,既不能解。亦不肯复从师问经。此语反说罪过很大。是七自烧。
若已发菩萨意。欲学佛经行道随师不久。不尊师恭敬行礼,怨嫌师说声闻法。有权方便未达其趣。妄饰虚辞非法解之。复以邪念观察师行。自用为是。遂失权慧入魔罗网。是八自烧。
学有畔弃。何谓畔弃。谓从明师得解权慧。见深入者不数请问。中道懈怠更怀毒心。念师所短已堕非法。不自觉知违道失智。谓之畔弃。是九自烧。
有人以深入微妙权慧。而更不恭敬读经者,不尊重经典戒律获废经罪。说为枝掖法,于屏处言师无所知。我已从学其说皆不真。自今不当复与从事。令无知者相信其言说。斯已自饮毒。复教他人饮毒。是十自烧。
有人学道。从明师得深经。有信菩萨至心行者。欲从求学断绝不教。说为此人不贤,有但声闻未曾见经,不信此经不守戒律。此人反把此经教此人。便以俗语比方解之。转相教诳令真道薄淡。自取大罪复误他人。是十一自烧。
有人虽学无有至信。不识真伪不畏于罪。曲媚豪强不解道者。即毁佛法诽谤比丘僧。此辈既自堕八难。复害人罪。是十二自烧。犯此罪者不可悔除。从三恶道出则有所望。如是十二辈难可度脱。
,,,,,,,,,,,,,,,,,,,
《曼殊室利所说般若经》
妙吉祥言。诸菩萨众。无得法忍。岂无差别?龙吉祥曰。若菩萨众,于少分法,有执著者。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于甚深,皆能解了,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是成就,甚深忍者,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于甚深,悉能信受,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于诸义,悉能解了,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于诸法,悉能觉了,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解了,诸法本性,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修行,诸菩萨道,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严净,种种佛土,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成熟,诸有情类,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于菩提,决定当证,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定能转,无上法轮,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济拔,诸有情类,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有所行,我有所证,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则名为,行有所得。
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修行,四念住等,三十七种,菩提分法,是则名为,行有所得。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修行,静虑无量,等持等至,陀罗尼门,是则名为,行有所得。若诸菩萨,作是念言。我能趣证,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诸佛妙法,是则名为,行有所得。菩萨不行,有所得故。无得法忍,非有差别。
 
妙吉祥言。若尔,菩萨云何,修学趣菩提行?龙吉祥曰。若菩萨众,于诸法中,无所取着。是为修学,趣菩提行。
若菩萨众,于诸法中,无所恃怙。是为修学,趣菩提行。
若菩萨众,现观诸法,依托众缘,空无自性,离我我所,是为修学,趣菩提行。
若菩萨众,虽有所行,而无行想。是为修学,趣菩提行。
妙吉祥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说。如人梦中,虽谓游止,种种方所。而无去来,行住坐卧。亦无真实,游止处所。
菩萨亦尔,虽住寤时。有所修行,而无行想。观所行行,本性皆空。于诸法中,无所取着。达一切法,无状无相。无阿赖耶,无尼延底。与虚空等,本性空寂。
若诸菩萨,能如是行。无所执取,离诸戏论。是天人等,真净福田。堪受世间,恭敬供养。
,,,,,,,,,,,,,,,,,,,
《大涅槃经》世尊金口宣说
善男子。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离于守护。独处空闲,冢间树下。当说是人,为真比丘。若有随逐,守护者行。当知是辈,是秃居士。
佛告迦叶。莫作是语言秃居士。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
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绕。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
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丰足。复能护持,所受禁戒。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曰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
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唱如是言。涅槃经中,制诸比丘。不应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
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净之物。应当治之。如来先于,异部经中说。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
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有破戒者闻是语已。咸共嗔恚,害是法师。是说法者。设复命终,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缘故,我听国主,群臣宰相,诸优婆塞,护说法人。
若有欲得,护正法者。当如是学。
迦叶。如是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
善男子。过去之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世界,广博严净,丰乐安隐。人民炽盛,无有饥渴。如安乐国,诸菩萨等。彼佛世尊,住世无量。化众生已,然后乃于娑罗双树,入般涅槃。
佛涅槃后,正法住世,无量亿岁。余四十年,佛法未灭。尔时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
尔时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皆生恶心,执持刀杖,逼是法师。是时国王。名曰有德。闻是事已,为护法故。即便往至,说法者所。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斗。令说法者,得免危害。
王于尔时,身被刀剑,箭槊之疮。体无完处,如芥子许。尔时觉德,寻赞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
王于是时,得闻法已,心大欢喜。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将从,人民眷属。有战斗者。有随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终悉生阿閦佛国。
觉德比丘。却后寿终,亦得往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灭尽时。应当如是,受持拥护。
迦叶。护正法者。得如是等无量果报。以是因缘,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成就法身,不可坏身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身犹如画石。
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以是因缘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
善男子。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
迦叶白佛言。世尊。若诸比丘,与如是等,诸优婆塞,持刀杖者。共为伴侣,为有师耶?为无师乎?
迦叶白佛言。世尊。若诸比丘,与如是等,诸优婆塞,持刀杖者。共为伴侣,为有师耶?为无师乎?
为是持戒?为是破戒?
善男子。我涅槃后,浊恶之世,国土荒乱。互相抄掠,人民饥饿。尔时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
是秃人辈,见有持戒,威仪具足,清净比丘,护持正法。驱逐令出,若杀若害。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持戒人。护正法者。云何当得,游行村落,城邑教化?
善男子。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断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
迦叶。言护法者。谓具正见,能广宣说,大乘经典。终不捉持,王者宝盖,油瓶谷米,种种果蓏。不为利养,亲近国王,大臣长者。
于诸檀越,心无谄曲,具足威仪,摧伏破戒,诸恶人等。是名持戒,护法之师。能为众生,真善知识。其心弘广,譬如大海。
迦叶。若有比丘,以利养故,为他说法。是人所有,徒众眷属。亦效是师,贪求利养。是人如是,便自坏众。
迦叶,众有三种,
一者,犯戒杂僧。
二者,愚痴僧。
三者,清净僧。
破戒杂僧,则易可坏。
持戒净僧,利养因缘,所不能坏。
云何破戒杂僧?
若有比丘,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坐起行来。共相亲附,同其事业。是名破戒亦名杂僧。
若有比丘,在阿兰若处。诸根不利,闇钝懵瞢少欲乞食。于说戒日及自恣时。教诸弟子,清净忏悔。见非弟子多犯禁戒。不能教令清净忏悔。而便与共说戒自恣。是名愚痴僧。
有比丘僧。不为百千亿数诸魔之所沮坏。是菩萨众,本性清净。能调如上,二部之众。悉令安住,清净众中。是名护法,无上大师,善持律者。
为欲调伏,利众生故。知诸戒相,若轻若重。非是律者,则不证知。若是律者,则便证知。云何调伏众生故。
若诸菩萨,为化众生,常入聚落,不择时节。或至寡妇,淫女舍宅。与同住止,经历多年。若是声闻,所不应为。是名调伏利益众生。
云何知重?若见如来,因事制戒。汝从今日,慎莫更犯。如四重禁。出家之人,所不应作。而便故作。非是沙门。非释种子。是名为重。
云何为轻?若犯轻事,如是三谏。若能舍者。是名为轻。非律不证者。若有赞说,不清净物,应受用者。不共同止。是律应证者。善学戒律,不近破戒。
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善解一字。善持契经。亦复如是。
,,,,,,,,,,,,,,,,,,,
《佛说法王经》世尊的出家开示
善男子。于我灭后。若五百岁若千岁若千五百岁后。若复有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于常乐我净处信心正见。复以此法教一众生则名菩萨。虽曰凡夫得受供养。是出家人。
【】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夫是出家之人剔除须发而被法服受持具戒不染于俗。是名出家得受供养。如来今说凡夫是出家人得受供养。不了其义。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
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剔除须发者。剔除名想伏身无我。而被法服直心无谄曲欲离俗故。持具戒者不起贪嗔痴。我说彼人是名出家。虽是凡夫能伏身心不起我慢心不染尘俗。久离于俗心如金刚不坏戒性。虽是凡夫是真出家。
【】
复于此教大乘经中修行如说信佛语故。见常乐我净为众生宣说。虽是凡夫是四依人。是行菩萨得受供养。名曰行者。得慧方便说大乘法。如是法性皆不离心。从心化生。湛然常一。一相无二。于一相中亦无内外亦无中间。离一切故。若离一切即无生灭。无生灭者即是真如。真如常住。法僧不灭。三界众生自生自灭。善男子。故说众生无我。诸佛如来是真实我。能破生死流故。
,,,,,,,,,,,,,,,,,,,
《佛说毗尼经》什么是增上慢者
尔时文殊师利在大众中。前白佛言。世尊。一切诸法,究竟毗尼,谁受毗尼。
佛告文殊。若诸凡夫,悉能了知。一切诸法,究竟毗尼。如来终不,演说毗尼。以不知故。如来尔时,为令觉知,一切诸法,究竟毗尼。渐次为说,诸毗尼法
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师利。于此解说,毗尼决定之义,而无所说。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今应当,解说究竟,比毗之法。此优波离。欲得闻于,毗尼之义。
尔时,文殊师利。语优波离言。一切诸法,究竟无垢,能自调心,乃能得见,究竟毗尼。一切诸法,无有诸缠,净其本性。乃能得见,究竟毗尼。一切诸法,无有染污,我不可得。乃能得见,无悔毗尼。
如如真实,亿万法门,欣乐修学。乃能得见,清净学戒。一切诸法,无有分别。无缚无解,不作思惟。乃能得见,无有缚着。一切诸法,无住无染,不作留住。乃能得见,诸法清净。
一切诸法,住虚空际,离诸处所。乃能得见,所作清净。一切诸法,逮无斗诤。前际后际,不可得故。乃能得见,三世平等,一切诸法,离诸施设,心无所行。乃能得见,断于疑结。
优波离。是则名为究竟,毗尼法界。诸佛世尊,从此得道。若能筹量,观察此法。是名善学,逮最胜戒,若不观此法。是则不名,深入如来,所学之戒
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师利,所说之法。皆是不可思议。尔时世尊,告优波离。文殊师利,所说之法,依于解脱。所依解脱,心无去来。是故文殊师利。说一切法,心无去来。于心解脱,生增上慢者。为除彼人,增上慢故
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比丘,行何法故,名增上慢。
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作是思惟。欲断贪欲,名增上慢。作是思惟,欲断嗔恚,名增上慢。作是思惟,欲断愚痴,名增上慢。
贪欲法异,诸佛法异。作是思惟,名增上慢。嗔恚法异,诸佛法异。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愚痴法异,诸佛法异。作是思惟,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所得,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所证,名增上慢。
作是思惟,见有解脱,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诸法空,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于无相,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于无作,是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诸行,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诸法,名增上慢。一切诸法,不可思议
作是思惟,不应思议,名增上慢。诸法空无,何用精进。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是名声闻,住增上慢。云何名为,菩萨增上慢。佛乘最胜,作是思惟。我当于中,发菩提心,名增上慢。行六波罗蜜,当得作佛。作是思惟名增上慢。般若波罗蜜能得出离。更无余法而得出离。作是思惟名增上慢。于甚深法应作方便不因世法。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法甚深,此非甚深。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法是净,此法非净。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是佛法,此是辟支佛法。此是声闻法。作是思惟,名增上慢。
此法应作,此法不应作。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是近法,此非近法。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是正道,此是邪道。作是思惟,名增上慢。疾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疾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思惟,名增上慢。一切佛法,不可思议。未曾有人,能觉之者。作是思惟,名增上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议。彼不应思议。此非是见,然是过患。是名菩萨,住增上慢。
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离增上慢。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思惟诸心。思惟心时,不着思惟。是名最胜,离增上慢。尔时,世尊,欲广分别,思惟法故。而说偈言
不应分别法非法  戏论诸心不应住
 不思议法而能知  名一切时受乐人
 若有欲知无有法  作是思惟非真实
 随逐邪心凡夫人  受诸有苦百千亿
 若有比丘常念佛  此则非真非正念
 常知佛从分别起  实不可取亦不生
 若有思惟诸空法  则住邪道凡夫人
 虽因名字说空法  而实无有名字说
 闲居寂静思惟法  世所称叹寂静人
 心住觉观是戏论  是故无思能解法
 心心诸法名为思  若有所思必有着
 若能远离是着法  于诸所思无复思
 法同草木无所知  而因诸缘得生起
 我为世间叹布施  而实悭法不可得
 佛所说法难思议  虽不可得而演说
 我常叹说持净戒  破戒之相如执空
 诸破戒相如虚空  清净持戒亦如是
 我说忍辱为妙胜  嗔恚之性实不生
 于诸法中无触恼  而佛开示忍辱者
 常说昼夜无疲倦  觉悟精进为最上
 虽复勤行于百劫  然其所作无增减
 
 禅定解脱为最胜  如来开示说诸门
 而实诸法无散乱  世尊现说诸禅定
 智慧之性能觉了  能知诸法为慧人
 然其自性不有生  佛能示现为解说
 我常叹说清苦法  欢喜乐行头陀者
 推求贪法不可得  名为最上不贪者
 常为众生百千众  现说地狱怖畏事
 未曾有去堕恶道  死入无间地狱者
无有能作地狱者  亦无能作鉾槊等
 因分别故而见有  刀剑之害伤己身
 杂色庄严花果树  金色宫殿而晃曜
 彼亦未曾有作者  皆从妄想分别起
 虚伪之法诳世间  着想回旋凡夫人
 于取不取无自性  犹如分别幻化炎
 说于诸行最胜者  能为众生发道心
 菩提之道不可得  当知求者亦非实
 其心本性常清净  无有染着诸苦恼
 凡夫分别诸恶心  自生贪爱诸染着
 诸法妙胜常寂静  而实无有爱恚痴
 法性解脱离染爱  逮到安隐无处所
 我知诸法如虚空  游诸世间不生畏
 其意未曾有染着  是故不住于邪道
 我于多劫修诸行  度脱无边诸众生
 而诸众生生不尽  亦未曾有增减时
譬如世有大幻师  能化无边百千众
 即时皆害诸化人  而于幻者无增损
 一切众生如幻相  其边未曾而可得
 若有能观不思议  当知彼人不厌生
 观世寂静名勇猛  知法实相亦复然
 受五欲利常修行  不生染着度众生
 无有众生及寿命  世尊怜愍兴慈悲
 勤修精进大苦行  虽无众生作利益
 如以空拳诱小儿  诳惑其心令染着
 然后开手示空拳  小儿即时大啼哭
 如是难思佛世尊  于诸法相净觉意
 已解远离空无法  而能示现于世间
 于我法中甚可乐  舍离俗服能出家
 其后当得最胜果  大慈悲人之所说
  已能出家舍俗务    复闻当得逮诸果
 观察诸法真实相  无有诸果而可得
 已于诸法无得果  转复生于未曾有
 快哉大悲人师子  善入相应诸法相
 一切诸法如虚空  能立名字百千万
 此名为根禅解脱  亦名为力七觉只
 诸根无有生灭相  觉力等法亦复然
 非是色性不可取  以智力现示世间
 我说众生有所得  皆是远离诸性相
 若有计我有所得  不名为得沙门果
 若法无生亦无灭  谁有于中而得者
 说众生得即无得  能觉此法名为得
 众生得果名最胜  我说众生非众生
 未曾有得众生者  是故不应有得果
 譬如良田无种子  彼中不应而生牙
 如是众生不可得  云何当有逮寂静
 一切众生性寂静  未曾有得其根本
 若有能观此法者  我说永寂无有余
 过去诸佛百千万  度诸众生无有尽
 而此众生无真实    究竟寂静更不生
 一切诸法皆灭相  未曾能有得生者
 若有能观如是法  彼人不着于三界
 我说诸道无障碍  能离诸着甚可乐
 于百千劫甚难得  乃从往昔然灯佛
 能起最胜无生忍  永断障碍无有余
 得清净命以为命  永离一切诸非见
 彼无恶趣常安乐  勇猛能知无碍法
 不着诸行得解脱  于百千经不生畏
 能得诸辩亦不难  无边百千陀罗尼
 解陀罗尼诸义趣  速能觉知无碍法 
 
,,,,,,,,,,,,,,,,,,,,
《华严经开示菩萨十种魔》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着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为十。
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
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嗔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
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于菩萨所。起嗔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文殊师利言。女子。夫出家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见一切众生恶。亦不取相,名为出家。
女子。出家者难,名为属他。菩萨不尔。身心自在,无系属故。
女言。云何出家,名为属他?
文殊师利言。属戒者,名为出家。
破戒者,不名出家。
属三昧者,名为出家。
乱心者,不名出家。
属智慧者,名为出家。
愚痴者,不名出家。
属解脱者,名为出家。
离解脱者,不名出家。
女子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名不属他?
文殊师利言。菩萨内自证法,不从他学,名不属他。何以故。菩萨于一切智,即自开解
作如是言。我于正法,犹如死人。唯愿慈愍,听我出家。
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
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
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
非自持戒行,名为出家。
能令毁禁,安住净戒,是名出家。
 
非以阿兰若处,独坐思惟,名为出家。
能于女色,生死流转。以慧方便,化令解脱,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守护律仪,名为出家。
若能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修行善法,名为出家。
能令众生,增益善根,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得入涅槃,名为出家。
为欲安置,一切众生。入大涅槃,是为出家。
非以自身,除烦恼故,名为出家。勤断一切,众生烦恼,名为出家。
非以自能,将护身心,名为出家。
将护一切众生,名为出家。
 
非以自解,身心缚故,名为出家。
为解一切,众生身心缚故,名为出家。
非以自身,于生死怖畏,得解脱故,名为出家。能除一切众生,生死怖畏。令得脱者,名为出家。
非以自乐涅槃,名为出家。
勤行精进,为令众生,满足一切佛法故,名为出家。
 
文殊师利言。女子。夫出家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见一切众生恶。亦不取相,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举他罪,有惭愧者,教令忏悔,是名出家。
 
。。。。。。。。。。。。。。。。。。。。。
《诸法无行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华戏慧菩萨,复白佛言。愿必为说,入音声慧法门。当来菩萨,得闻是法门,当自知过咎,亦教余人。
尔时佛告,华戏慧菩萨。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唯然世尊。
佛告,华戏慧菩萨。若菩萨闻,贪欲音声,生过罪想。闻离贪欲音声,生利益想,即是,不学佛法。
若闻,嗔恚音声,生过罪想。闻离嗔恚音声,生利益想。
若闻,愚痴音声,生过罪想。于离愚痴音声,生利益想。则是不学佛法。
若于,少欲音声,生喜想。于多欲音声,生碍想。即是不行,音声法门。
于知足音声,生喜想。于不知足音声,生碍想。则是不行,音声法门。
若于细行音声,生喜想。于粗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行,音声法门。
若于乐静音声则喜。于愦闹音声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若于,忍辱音声,生利想。于嗔恚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
若于精进音声,生利想。于懈怠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
于禅定音声,生利想。于散乱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
于智慧音声,生利想,于愚痴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
若于,近道音声则喜,于远道音声则碍,则是,不学音声法门。
于生死,见过咎,于涅槃,见利益,则是不入,音声法门。
于彼岸则喜,于此岸则碍,则是,不学音声法门。
于聚落音声,生碍想,于空闲音声,生喜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
若于独行音声,生喜想,于众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
于比丘所行音声,生喜想,于白衣所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
于有威仪则喜,于无威仪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清净行,则喜,于不清净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一行,则喜,于杂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离欲行,则喜,于淫欲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离瞋想,则喜,于瞋想,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离痴想,则喜,于痴想,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空则喜,于有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无相则喜,于有相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无作则喜,于有作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于菩萨行则喜,于声闻、辟支佛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
若说菩萨过咎,则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受业障罪。
若说菩萨威仪过罪,则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月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