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118)
本文摘要:《原文》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 《原文》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原文》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
《原文》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
《原文》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原文》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原文》觉海性澄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原文》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注解》《这时文殊说偈,众生真觉,遍觉海性,清明无碍,圆觉妙性,光明照妙用,本性般若智妙明,普照一切,虚妄生死,》
《所见所能所知,以虚妄心生出,以所立,而见的一切,把自己妙明真心,覆盖亡失不见。》
《注解》《在于迷妄想心中,生出一个虚空来,再依虚妄空相,立世界方位,以妄想心,想成就清净国土,享受快乐,有知有觉,都是生死众生。》
《原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原文》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注解》《众生所见的天空,是生在各自的,圆融大圆觉中,各在自己,妙明真心上,颠倒妄想生出,天空色相,遮盖自性妙觉,真空妙明,》
《比喻在大海中,出现的一个,极小的水坑,一切的有漏,即是心有所得,所想所知,所见等等,一切微尘国土,都是依虚妄心,生出虚空所生。》
《注解》《那个小水坑,没有的时候,那个虚妄天空,也即刻消失,何况那些色相三界?一心归于,圆觉自性,便没有第二道,及第二境界,第二门,因为随缘言说,开悟众生,说有法门,无量方便。》
《原文》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注解》《众生皆是,同一圣妙性,遍及一切,没有障碍,一切顺逆,境界善恶,都是方便说法,觉悟是功德福德林,用最初心想入,妙觉三昧定慧,入一真性,都是可以的,》
《因为众生,都具足,如来一切智,有的人慢慢成就,有的人精进,善根智慧高,便会一闻佛法开悟,速得成就。》
《原文》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注解》《一切的色想用心,都是色尘结色,真心妙精,不能清净,如果不能,明彻自性,想获的圆通不可能的?》
《原文》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注解》《一切音声喧哗杂语,都只是暂时的名相句味,一即是不真,一切便都不真,云何获圆通?》
《原文》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注解》《一切香气,皆有和合,才能觉知,没有因缘,离开色相,香气不生,香气色相,不能恒久,不恒久的即是,虚妄色相,云何获圆通?》
《原文》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注解》《一切的味性,不是本自然有,药是以各种味,才能现出,所能有所味,都是缘起空相,其觉心在于,诸药味中,不能入自恒一真觉,云何获圆通?》
《原文》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