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54)
本文摘要:色身耳朵无闻性,无知无觉如石窟,》 《若是耳朵能听声,必是缘起现声尘, 缘散声无归空寂,闻性不因缘散灭,》 《时时能听无量声,一耳怎能辨多声, 夜半声寂去何处,有耳为何不能听,》 《能听声即缘色尘,真实闻
色身耳朵无闻性,无知无觉如石窟,》
《若是耳朵能听声,必是缘起现声尘,
缘散声无归空寂,闻性不因缘散灭,》
《时时能听无量声,一耳怎能辨多声,
夜半声寂去何处,有耳为何不能听,》
《能听声即缘色尘,真实闻性没有动,
众生处在诸声中,不能主宰声来去,》
《即知声尘及所听,真心妙闻随缘现,
不因缘散声灭去,闻性即随有生灭,
众生同一真性闻,不随缘散有增减。》
《原文》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旃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
《原文》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旃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
《原文》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旃檀,云何鼻中有旃檀气?
《原文》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
《原文》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
《原文》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
《原文》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解》《阿难,你再用鼻子。嗅香炉中的檀香,那个檀香。你要是点燃一支,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个香气,是从旃檀木所生哪?还是香生于,你的鼻子,你能嗅到,还是从空中,生出来的哪?》
《注解》《阿难,要是这香气,是从你的鼻子,而生出使你能嗅到,那就是称为,鼻子所生了,这香气当然,要从你的鼻子出,》
《你的鼻子,又不是旃檀,为什么你的鼻中,能嗅有旃檀气哪?称为我鼻子,能嗅香气,入到了我的鼻子里,》
《那么你的鼻子,自己能出香气,又何来从外,入鼻能嗅哪,要是这么说,即不和嗅闻之义了?》
《注解》《若是旃檀香气,是生于空中,虚空性,无性恒常在,那个旃檀香气,应该常在才对,》
《那就不用炉中,燃起枯木,而出香了?若是旃檀香气,是从枯木生的,为什么那个香质,要以燃成烟才有哪,》
《若是你的鼻子闻到了,是你的鼻子,和合蒙烟气,才嗅到香,那么其烟,腾空到虚空去了,为什么很远的,40里内,有鼻子者,都能嗅到哪?》
《注解》《你要知道,这个香气,及于鼻子,和那个嗅闻,都是没有处所的,没有来去的,能嗅于香气二者,都是虚妄色尘相,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性。》
《注解》《色身鼻子无能闻,真心嗅性遍色相,在于鼻中能嗅香,处在缘中无不在,》
《你若处在诸多味,一鼻皆嗅无错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