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48)
本文摘要:离通离塞真嗅现,无体无性无不遍。》 《原文》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原文》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 《原文》若从根生,必无通、
离通离塞真嗅现,无体无性无不遍。》
《原文》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原文》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
《原文》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
《原文》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解》《阿难,你要知道,那个闻性,不是从塞来的,也不是从鼻子出来的,也不是从空中生出的,为什么那?》
《若是嗅性,是从鼻子,通达来的,鼻子塞时,嗅性随灭,你又怎么知道,是鼻子塞哪?》
《如果是因塞,而有的嗅性,鼻子不通,那便没有嗅性,你又怎么知道的,香,臭等触鼻哪?》
《要是嗅性,是从你的鼻子生出,鼻子即是嗅性,也就没有了通,塞二尘了,
真心嗅性,无体无性,
遍及一切,尽虚空界,
无处不在,不动不灭,》
《若是嗅性,是从虚空生出,那么嗅性,自然能回嗅,你的鼻子,嗅性在空,空自己有嗅闻,又关你什么事哪?》
《应该知道,鼻子有所能嗅闻,一切皆是虚妄,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性》
《注解》《鼻子是色相,无知无嗅觉,
真心嗅觉性,遍及一切色,
在鼻现嗅闻,能现不是真,》
《真心嗅无相,无心无念想,
遍及一切缘,无处不嗅闻,
不因缘散灭,嗅闻有增减。》
《原文》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
《原文》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原文》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
《注解》《阿难,比喻有人,以舌头尝物不住,生有疲劳,若是有病的人,口中会觉有苦味,没有病的人,微有甜的触感,》
《因有甜于苦,当你的舌头,不动的时候,淡性无味常在,也就是什么味也没有,这些色相尘,及舌头疲劳甜苦,都是自性菩提圆觉,自在所现,》
《因为有甜苦淡,二中虚妄尘,以无味淡中,触缘有种种味觉,真心味性,随缘起作,名为知味性,》
《若是能知的,那个味性,离开甜及苦,淡二尘,真心味性无体。》
《注解》
《随缘现出诸味,不执色相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