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172)
本文摘要:《只要毁你这一戒,你便破元身心,堕于苦海,幸亏你的自心,清净觉悟不迷,虽然不能做主身心,而没有配合行事,》 《才保全了你的,戒体清净,若不然的话,比喻宰相大臣家,犯错,被王没收一切,发配远处,没有人能
《只要毁你这一戒,你便破元身心,堕于苦海,幸亏你的自心,清净觉悟不迷,虽然不能做主身心,而没有配合行事,》
《才保全了你的,戒体清净,若不然的话,比喻宰相大臣家,犯错,被王没收一切,发配远处,没有人能救。》
《原文》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原文》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原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注解》《阿难,你要知道,你要是坐于,道场时,消灭心中一切的,杂念想法,尽其心地,一念不生不想,不再为世间,色相尘客,有所挂念,》
《要是一切杂念,思想没有,入于自性精明,不被身心外的,动及静二种,色相所移动,忆及忘,归于寂静无动,无静,绝后空前,要以这样的心,来入三摩地大定。》
《注解》《如明眼人,处在了大幽暗中,自心明白一切,能觉自性不动,只是看不到,光明境界,这是你的心,还没有寂静发光,》
《这样的境界名为,色阴区域阶段,还有色阴影覆心,明白一切,不染不动,心寂无念,暂时不能,见到光明界,》
《若是这样修行,真大定三摩地,便能破除色阴,眼目明朗,十方光明,没有幽暗处,名为色阴尽,》
《这个人便能,超越劫浊,回观一切,并无其它,唯是自己,坚固虚妄色相,妄想心为根本。》
《原文》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
《原文》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注解》《阿难,在这个时候,你的身体无碍,以自性一精明心,增进定慧光明,你的四大身体,地水火风,不再交织一起,》
《在这很短的时间内,身体便能,出色身障碍,这时名为,自性精明纯净,从自己多劫的,色相尘中流出来,色相前尘无碍,》
《这时,你的定力慧功夫,凝聚不散所现,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原文》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
《原文》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注解》《阿难,这个人,修行定力,功夫如此,便以此,寂静妙心,再继续坚固不动,明白一切,入自性不动智性,身心光明增加,身体内外透明,成为影体,》
《他便能从,自己体内,拿出蛲虫,身相如空,没有损觉,也没有受伤所毁,这是名为,你的真精妙明,在你的身体,流动照耀,便会通彻透明,》
《身心形体如空,没有色质障碍,这是你的心寂,凝聚定慧力,引发妙明精光,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原文》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
《原文》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
《原文》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