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44)
本文摘要:《原文》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 《原文》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解》《阿难,这些乱起,现出的色相,不是从空中来的,也不是从,眼中生
《原文》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
《原文》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注解》《阿难,这些乱起,现出的色相,不是从空中来的,也不是从,眼中生出的,》
《阿难,要是从空中来的,色相狂花,能从空生出来,还能再回到空去,要是虚空,有出有入,那就不是虚空了,》
《空也就不是,真空了,那就不能容纳,其它花相生灭,就像你,阿难的身体,不能容纳,另一个阿难,出入一样,》
《若是从,眼睛出来的,狂花乱相,它们自然,还入到眼睛里去,若是狂花,有自性从眼出来的,当再回到眼睛里时,应该能见到,》
《若是有看到者,那是有狂花,去到虚空去了,回来时应该,先看到眼睛了?》
《要是不能见到眼者,那么从眼出的,就是幻花不真,眼疲劳所致,也就没有什么,在回到眼中之事。》
《再看到花时,眼睛应没有眼病了,为什么还有个晴空,名为清明眼哪?》
《要知道,晴空及眼空花,都是色阴,虚妄心生,不是真的,以因缘所现,也不是真的有个自然性存在。》
《原文》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原文》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注解》《阿难,比喻有人,身体很好,安乐自在没有烦恼,他便不会想起,有个我在,》
《也没有违逆之事,那个人无缘无故的以,自己的二个手掌,对着空,互相摩擦,这样两手,相触摩擦,便会感觉,手有热觉,涩滑感受,》
《当手分开,热觉,涩滑,即可不见不觉。也感受不到了,手再相触,热涩滑即可出现,》
《应该知道,这就是无相,真觉借缘,所现感受,名为受阴,随缘即现,缘散即寂,没有来去,断灭减少增加。》
《原文》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
《原文》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
《原文》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注解》《阿难,这些不同不见的,幻触感觉,不是空来的,也不是从,手掌出的,》
《阿难,要是从空来的,那些觉受,既然能触到手掌,有所感觉,就应该能,触到全身才对哪?不应该是虚空,自己有选择,要触手掌,不触身体吧,》
《要是那些感受觉,是从手掌出的,那就不应该,两个手掌相触,才有感受热涩滑。要是从手掌出的,为什么合掌才能觉知,》
《离时触应入臂、腕、骨、髓中,这些应以,觉知触,入时的踪迹!,必定有个能觉之心,知道手掌出触,涩滑热感觉,》
《手掌分开,涩滑热感觉,即从掌处,再入掌中,要是自己身中,有一触觉感受,出入往来,那就不需要,两个手掌相触,才能有涩滑热感觉,起个名字为触了?》
《原文》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